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策略_第1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策略_第2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策略_第3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策略_第4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策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中语文苏教版送别诗复习课。教材章节包括《登鹳雀楼》、《秋浦歌》、《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内容涉及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诗的基本知识,了解其起源、发展与特点。2.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分析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2.重点:掌握送别诗的基本知识,背诵重点诗句。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登鹳雀楼》一诗为例,引导学生回忆送别诗的情景,引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2.新课内容:介绍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分析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3.案例分析:以《秋浦歌》、《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表达离别情感。4.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说说自己理解的离别情感。6.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六、板书设计1.送别诗起源、发展与特点2.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3.重点诗句背诵七、作业设计1.题目:《登鹳雀楼》诗句填空。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题目:《秋浦歌》诗句填空。答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题目:《别董大》诗句填空。答案: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分析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上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送别诗,如《江南逢李龟年》、《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1.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2.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3.分析诗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成熟于唐宋。送别诗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离别对象的依恋、思念和祝福之情,通过对离别对象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1.情感真挚:送别诗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离别对象的依恋、思念和祝福之情。2.形象生动:送别诗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情景的的真实性。3.语言优美:送别诗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二、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日落和黄河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2.寓情于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寓于描绘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如杜甫的《秋浦歌》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3.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毫不犹豫。如辛弃疾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表达了对离别对象的赞美和祝福。三、分析诗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1.关注关键词语: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表达诗人情感的重要线索。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其中的“白日”和“黄河”就是表达诗人离别情感的关键。2.理解意象:诗句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黄云”、“北风”、“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哀愁。3.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诗人的情感往往有一定的发展脉络,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句,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从而深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语言语调:在讲解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时,语调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析诗句时,语调要缓慢、深入,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3.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认为诗人为什么要写送别诗?送别诗有哪些特点?”等。4.情景导入:在讲解送别诗时,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离别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引发他们对送别诗的兴趣。例如,可以播放一首送别的歌曲,让学生感受离别的情感。教案反思: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送别诗的起源、发展与特点,以及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手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2.教学方法:在讲解诗句时,可以采用逐句解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3.课堂互动:在本节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4.教学效果: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有不足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