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改造施工方案_第1页
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改造施工方案_第2页
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改造施工方案_第3页
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改造施工方案_第4页
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改造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

改造施工方案

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

改造施工方案

编制部门:项目部审核部门施工管理部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

日期:日期: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7

三、施工内容及重点难点................................................8

3.1、说明:.......................................................8

3.2、施工内容.....................................................8

3.3,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10

四、施工部署.........................................................11

4.1、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施工进度计划:............................11

五、总体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2

5.1、工艺流程图.................................................12

5.2、施工要求...................................................13

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调试...........................................17

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5

7.1、工程质量总目标............................................45

7.2、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45

7.3、质量体系贯彻与实施..........................................47

7.4、质量管理制度................................................52

7.5、质量保证措施...............................................53

7.6、管理人员架构表.............................................56

7.7、人力配备...................................................57

八、安全保证措施.....................................................57

8.1、安全生产目标...............................................57

8.2、安全生产管理职能表..........................................58

8.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方法......................................59

8.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60

8.5、重要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控制........................64

8.6、送电试运行安全控制措施......................................68

8.7、动火作业安全控制措施........................................71

8.8、易燃物资安全控制措施........................................72

8.9、职业健康安全................................................73

8.10、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75

8.1k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75

8.12、安全检查内容...............................................79

8.13、重大危险源.................................................80

九、成品保护保证措施.................................................81

十、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82

10.1,环境保护目标..............................................82

10.2、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能分配.....................................83

10.3,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84

10.4、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暨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85

10.5、环境保护的措施.............................................86

10.6,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87

10.7、绿色施工知识培训...........................................88

10.8、文明施工..................................................88

10.9、文明施工的目标.............................................88

10.10.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89

10.11、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89

10.12、现场文明施工措施..........................................90

10.13、环境卫生管理措施..........................................90

10.14、文明施工考核..............................................91

10.15、文明施工管理办法..........................................92

10.16、坚持政治思想工作领先,营造文明施工气氛...................93

十一、需要运营总提供部协助的相关事项.................................93

一、工程概况:

l.k车站现状

本站地处***内,***的十字路口下,现状为******站,且***已运营。车站

为地下两层明挖结构,***外包总长195.5m,标准段宽24.8m,侧式站台

3.8m宽,有效站台长85m。***外包总长291.32m,标准段宽20.8m,预留

12米双柱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85m。在2004年***设计施工时均已施工

完毕,并预留了***换乘的条件。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及***侧式站台,呈

“十”字型布置,站厅中部为公共区,***侧式站台呈西北至东南向将公共

区一分为二,被分离的站厅通过过轨通道连通。站厅两端为设备管理用

房。地下二层是预留的***站台,呈西南至东北向,中部为站台共区,站台

板未浇筑,两端为设备管理用房区,仅砌筑了在***运营时需要使用的设备

用房。

车站现有四个出入口。I、w号出入口在中环东路北侧;II、in号出入口

设置在中环东路南侧。四个出入口均在***运营时已开通。车站现有四组风

亭,均已在***时施工完毕。A端风亭设在***与***交叉路口北侧空地,分

别有一个活塞风亭、一个新风亭、一个排风亭,均为敞口风亭,是***风亭

且已在使用;B端风亭设在***中间绿化带内,分别有一个活塞风亭、一个

新风亭、一个排风亭,其中活塞风亭、排风亭为敞口风亭、新风亭为高风

亭,是***风亭且已在使用;C端风亭设在***西北侧空地,分别有两个活塞

风亭、一个新风亭、一个排风亭,均为敞口风亭,新、排风亭为四***共用

风亭且已在使用,活塞风亭为***风亭且未使用;D端风亭设在***东北侧空

地,分别有两个活塞风亭、一个新风亭、一个排风亭,均为敞口风亭,

新、排风亭为四***共用风且已在使用,活塞风亭为***风亭且未使用。车

站现有两个工作人员紧急疏散口,均已在***时施工完毕且已在使用。一个

设置在B端新风亭旁,另一个设置在D端排风亭旁。

1.2,既有车站施工完成情况

车站主体为地下两层明挖结构,既有主体及四个出入口、四组风亭、两个

工作人员紧急疏散口均已完成土建施工。地下一层为四、***共用站厅公共

区、***侧式站台、四***设备管理用房。站厅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均

已投入使用,***隧道风机房及***通信、信号等房间虽未投入使用,但均

已完成装修施工。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仅施工了站台两端部分的设备管

理用房且已投入使用,可通过站厅公共区的两组楼梯及站厅设备区的两组

楼梯到达***站台层已施工的设备区。***其余站台板、轨顶风道等均未完

成土建施工。车站四个出入口均已开通;四组风亭除***的活塞风亭外,均

已使用;两个工作人员紧急疏散口均已使用。

1.3,改造原因

1)***设计时对***站台只预留了4L编组的规模,站厅只预留了两组楼扶

梯至***站台。但是现在***列车编组为6B,原预留***站台规模不能满足

***的设计要求。

2)既有站厅非付费区的纵向距离约1214m,不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

目建设标准》(104-2008)16〜20m的距离要求,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应尽量扩大公共区。

1.4,施工改造内容

1)站厅西端环控电控室及蓄电池室墙体均向8轴退缩3.45米,新增的环

控电控柜及被拆除的蓄电池室调整至7〜8轴与广K轴新增外挂一区处。原

蓄电池室压缩后改为广告备品库。

2)站厅东端22〜27轴的设备管理用房(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综合控制

室、环控电控室除外)均拆除并拆改至2「24轴与B〜F轴新增外挂二区

处。设备管理用房拆除后改为公共区并新增一组扶梯、一台电梯至***站

台。环控电控室墙体向26轴退缩3.35米,新增的环控电控柜调整至27轴

与J轴新增外挂三区处。

3)因东端公共区扩大后,原ni号出入口与主体接口位置需从21轴调整至

25轴,21~24轴原HI号出入口横向通道改造为公共卫生间。

4)破除站厅中部11~13轴及18~19轴原***设计时预留的一个电梯孔、两

组扶梯孔及电扶梯安装。破除站厅33轴新增的右线电缆引入孔。

5)完成***站台西端4~11轴剩余设备房施工。

6)因原***设计时预留有效站台为85米,现***设计有效站台为120米,

需拆除站台东端22〜27轴既有设备房改为站台公共区。

(7)负二层西端3-11轴:此区域为***设备用房,在***施工时,站台板

已经全部施工且部分房间已砌筑并在使用,本次施工需局部改造站台及补

充施工剩余设备房间。

(8)负二层11-22轴:此区域为原预留***公共区,***施工时,站台板及

砖墙均未施工,本次需补充施工,为***新增施工内容。

(9)负一层东端22-29轴:此区域为***设备用房,在***施工时,站台板

已施工且部分房间已砌筑并在使用;由于原预留有效站台长度85米与现

***设计有效站台120米不一致,因些除楼梯间、强电井外,其它设备房需

拆除改为公共区。

(10)负二层东端29-38轴:此区域为原预留***设备用房,***施工时,

站台板及砖墙均未施工,本次为***新增施工内容。

1.5,本次改造环境与设备监控范围

1)***站厅C端(外挂一区及周边改造部位):环控机房增加ZEC-11控制

箱,照明配电室增加ZBCT1控制箱,环控电控室BAS柜KC-N和PD-C-N移

位安装,新增H-709-502、H-709T01、H-709T02、H-709To3、H-709-

104、H-709-203,AP-709-lOhZ\P-709To2传感器监控,增加MOV-601

和MOV-4电动二通调节阀监控,增加应急照明电源室移位后EPS1接口安装

及调试;

2)站厅D端(外挂三区及周边改造部位):环控机房增加ZEDT1、ZED-

12.ZBD-13、ZBD-14和ZBD-15控制箱,照明配电室增加ZBDT1和ZBD-12

控制箱,增加H-709-401、H-709-402、H-709-501、H-制9-201、H-709-

202、H-709-105.H-709-107、H-709-108、P-709To3和P-709To3传感

器监控,增加B-07409-1A/1B水泵监控,增加MV-7409-3和MV-7409-4电

动蝶阀监控,增加MOV-301电动二通调节阀监控;

3)站台层D端(27轴-38轴):照明配电室增加ZBD-21、ZBD-22、ZBD-

23、ZBD-24和ZBD-25控制箱,增加H-709To6、H-709-403、T-709-503、

T-709-504和T-709-506传感器监控,增加B-07409-9A/9B和B-07409-

10A/10B水泵监控,拆除照明配电室控制箱BD-21;

4)站厅A端(外挂二区):小系统风机房增加ZEA-11、ZEA-12,ZBA-11

和ZBAT2控制箱,增加H-709-404、H-709-405、H-709-204.H-709-205.

H-709-206.P-709-401,P-709-402、P-709-403和P-709-404传感器监

控,增加MOV-1101、MOV-1201和MOV-1301电动二通调节阀控制,增加B-

07409-2A/2B.B-07409-3A/3B,B-07409-4A/4B,B-07409-7A/7B和B-

07409-8A/8B水泵监控,新增应急照明电源室EPS2接口安装及调试;

5)站台层C端(6轴-8轴):照明配电室增加ZBC-21控制箱,增加传感

器T-709-505o

二、编制依据

本次***站专业改造施工方案依照以下依据进行编写及施工,确保本工程质

量达标的完成。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6-2010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50732-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GB/T7353-199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广州市轨道交通***与既有线路换乘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及设计图纸、设计技术交底等依据。

三、施工内容及重点难点

3.1、说明:

1、因管线迁改和房间格局变化,原有正常使用的传感器等终端设备在

不更换下,需要重新布管线进行监控。要对设备进行屏蔽施工,影响其功

能的正常使用;

2、因电扶梯和垂直梯属于外单位合同施工范围,需要尽快确认其控制

接线的点数,以便BAS控制箱柜的配置;

3、与***综合监控系统接口的确认

(1)在综合监控设备室综合监控系统配线架外线侧的接口;

(2)在车站控制室综合监控系统IBP盘接线端子的接口。

3.2、施工内容

3.2.1、BAS专业改造配电系统图

(1)改造前与改造后进行对比,站厅C端环控电控室电柜移位安装,移位

前需要拆除相应的配电电缆和网络配线,移位后需要重新敷设配电电缆和

网络配线;拆除站台层D端照明配电室BD-21控制箱。

负一层C端和负二层D端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104)

负一层C端和负二层D端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111)

负一层C端和负二层D端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103)

负一层C端和负二层D端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110)

(2)负一层C端包含新增的外挂一区和周边的改造部分。新增设备房增加

有传感器和设备的监控,改造移位设备需要拆除原有线缆后重新进行敷

设。

负一层C端(外挂一区及周边改造部位)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

105)

负一层C端(外挂一区及周边改造部位)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

112)

(3)站厅A端为新增的外挂二区,所有设备都是新增,不存在改造前问

题。

站厅A端(外挂二区)改造前:此区域为新增区域,改造前不存在。

站厅A端(外挂二区)改造后:(图纸07409-S-JK-00T13)

(4)站厅D端包含新增的外挂三区和周边的改造部位。外挂三区设备为新

增,线缆按改造后图纸敷设;改造部位原有设备及线缆拆除后按改造后图

纸进安装及敷设。

站厅D端(外挂三区和周边改造部位)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T06

站厅D端(外挂三区和周边改造部位)改造后:(图纸07409-S-JK-00-

114)

(5)站台设备层:C端原有设备房和D端26轴〜28轴布局更改,相应设备

拆除或移位安装;D端29轴〜38轴为新增区域,增加BAS设备及线缆敷

设。

站台设备层改造前:(图纸07409-S-JK-00T07)

站台C端改造后:(图纸07409-S-JK-00-116)

站台D端改造后:(图纸07409-S-JK-00-117)

3.3、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号施工重点难点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

①拆除后影响车站①屏蔽好要拆除的相关设备,做好施工前的充

原有设备拆除设备的监控;足准备工作;

1移位后安装及②移位安装后的调②安装好后,积极安排运营和厂家一起调试

调试试。好。

扶梯和垂直梯①接口未定

2①提前解决好扶梯和垂直梯的接口端子问题

接口

①尚未明确***与

***的接口问题

与***的接口①找***和***相关厂家和设计确认好相互接

3

问题口。

四、施工部署

4.1、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施工进度计划:

工期时间:按***站合同施工2014年10月30日-2016年6月30日

序号施工内容工期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1、外挂一区及厝边改造部位(站厅C端)

1.1设备采购到位60d2015年7月16日2015年9月16日

1.2线槽及线管安装20d2015年10月14H2015年11月2日

1.3线缆敷设5d2015年11月5日2015年11月9日

1.4柜体及终端设备安装7d2015年11月12日2015年11月18日

1.5调试20d2015年11月20日2015年12月10日

2、外挂二区(站厅A.瑞)

2.1设备采购到位60d2015年7月I6H2015年9月16日

2.2线槽及线管安装20d2015年7月14日2015年9月2日

2.3线缆敷设lOd2015年9月21日2015年9月30日

2.4柜体及终端设备安装7d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1月18日

2.5调试20d2015年11月20日2015年12月10日

3、外挂三区及厝边改造部位(站厅D端)

3.1设备采购到位60d2015年7月16日2015年9月16日

3.2线槽及线管安装20d2015年7月14日2015年9月2日

3.3线缆敷设lOd2015年9月21日20(5年9月30日

3.4柜体及终端设备安装7d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1月18日

3.5调试20d2015年11月20日2015年12月10日

4、外挂四区(站厅HI号出入口部位)

4.1设备采购到位60d2015年7月16日20(5年9月16日

4.2线槽及线管安装20d2015年12月14日2016年2月2日

4.3线缆敷设lOd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2日

4.4柜体及终端设备安装3d2016年3月4日2016年3月6日

4.5调试21d2016年3月10日2016年3月31日

5、负二层C端改造区(1-27轴)

7.1设备采购到位60d2015年7月16日2015年9月16日

7.2线槽及线管安装15d2015年12月14日2015年12月28日

7.3线缆敷设5d2015年12月28日2016年3月2日

7.4柜体及终端设备安装2d2016年3月4日2016年3月5日

7.5调试5d2016年3月10日2016年3月14日

6、负二层D端新增区(27-38轴)

8.1设备采购到位60d2015年7月16日2015年9月16日

8.2线槽及线管安装20d2015年12月14日2016年2月2日

8.3线缆敷设10d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2日

8.4柜体及终端设备安装3d2016年3月4日2016年3月6日

8.5调试21d2016年3月10日2016年3月31日

五、总体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工艺流程图

5.2、施工要求

1、通信光缆直接敷设,要求满足光缆的敷设要求,路由可以利用低压

的桥架或单独走自己的路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减小对光缆的拉、压、扭、弯折等作用力;

避免光缆有过小弯曲半径,动态弯曲半径一般不得小于缆外径的20

倍;

不得破坏光缆的聚乙烯套。架空缆应避免与其他物体摩擦,必要时应有

保护;

如需将光缆放出再布放,须遵循8字形盘放,使光缆处于无扭转状态;

避免在雨或过于潮湿的环境下进行。

光缆接续处应预留余纤,长度不得小于5米,并盘放起来。

光缆布放分机械、人工牵引两种,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

力的80虬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光纤安装张力及半径应符合下表:

光纤数张力/KN半径/cm

44505.08

65607.60

126757.62

在光缆布放的牵引过程中,吊挂光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光缆布放过程中,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

为15m/min。

2、光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a.EMCS到通信设备室光纤为10M多模光纤,采用ST接头连接。连接器

对光缆芯接续、保护、光纤连接器可为固定和抽屉二种方式。在连接器中

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

b.光纤融接或机械接续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

的跳接。连接器面板应有标志。

c,跳线软纤的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

设计要求。

d.ST连接插头用于光钎的端接,并且光缆以交叉连接或互连的方式连至

光电设备上。

光纤接续损耗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光纤接续损耗

光纤接续损耗(dB)

多模单模

类另1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

融接0.150.300.150.30

机械接续0.150.300.200.30

e.尾钎连接应为熔接方式,光钎交换机接头为100M多模SC头。

3、各类跳线的终端

a.各类跳线缆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

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b.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

超过10m。

C.光钎接插线应具有经过放火处理的光钎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

端面应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4、光缆护套的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能长期保护接续光钎不受外力的影响;

b.应具有防水、防潮、防有害气体侵入的密封性能;

c.具有收容余留光钎和日后维护操作的必要空间。

d.具有能拆卸、再连接以及便于分支连接的性能。

5、管、槽、线(缆)、箱的安装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进入控制箱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要求采用穿线管或线槽防护,同时要

求采用密封防火材料,保证控制柜达到IP30,控制箱达到IP55密封要求。

b.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采用穿钢管沿墙敷设,钢管外涂防火漆。管线、

电缆及光缆穿越墙洞时要求加钢管护套,同时孔洞必须采用防火密封材料

进行封堵。金属管线采用金属码固定大墙上或隧道内,金属码的间距小于

1.5m,同时要求避开高底压的电缆敷设,在公共区不允许裸露在装修层

外,敷设的高度与通信线平齐。

c.所有穿线及防护的金属钢管,内部要求光滑,表面要求涂两遍防火

漆,以专用接地卡及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铜芯双色软导线进行可靠的保护

接地跨接。

d.穿越电缆井的通信电缆,控制电缆要求穿钢管,并有支架固定防护,

与高低压电缆分别布置在电缆井的两侧。

e.专用接地线和控制箱电源缆在一条穿线管内敷设,通讯电缆和控制电

缆分别使用不同的线槽或线管进行敷设,其中通讯电缆必须单独穿管敷

设,避免干扰。

f.从穿线管引出到传感器和二通阀等设备的控制电缆应加金属软管保

护,长度满足消防的要求。

g.所有的电缆不得在中间驳接,同时电缆不得使用T型接法,只能在控

制箱的通信模块上并接。

h.控制箱和接线箱要求距地面1.4m,尽量与低压控制箱分开敷设,同时

安装的位置以不影响装修美观和消防安全的位置为最佳,如果有两个以上

控制箱在同一地安装,要求并排安装,并且箱开门自由。

i.环控电控室的控制柜的安装高度与低压控制柜平齐,利用低压提供的

予埋件或固定支架。

k.控制箱和接线箱采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墙上。

(3)配管、配线

本系统电线管、线槽施工工艺和措施与动力照明系统基本相同,但一些

重点工序的施工应符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39-2003及本

系统设计图纸的要求。

a,管、槽的弯曲半径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20倍。

b.以太网线长度应保证柜外路径长度不得超过90米,其配管长度在安

装中应作考虑,按最短路由安装。

c.两根并行通讯电缆,要尽可能保证两根电缆的长度相等,误差不超过

50cm。

d.通讯电缆敷设过程中应注意:禁止对电缆进行过度挤压;禁止对电缆

进行冲压或急拉;禁止过度扭曲电缆;禁止在电缆上形成多余的弧形。

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调试

车站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对机电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功能和各

系统之间协调联动功能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监控系统,对车站的通风空

调系统设备、给排水设备、自动扶梯、电梯、车站公共区照明、广告照

明、车站事故照明电源、屏蔽门、人防密闭隔断门等车站设备进行全面、

有效的自动化监控及管理,确保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可靠的最佳运行状

态,创造一个舒适的地下环境;另一方面,并能在紧急突发情况下、火灾等

灾害或阻塞事故状态下,实现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联动等功能,更好

地协调车站设备的运行,充分发挥各种设备应有作用,保证乘客的安全和

设备的正常运行。

6.1、调试内容

序号调试项目主要调试内容备注

1单机调试

UPS已安装并可稳定供电,光纤熔接完

(1)设备校线检查

成,维修工作站定位完毕。

按照上电程序对设备进行逐一送电,安装

(2)设备通电

各类I/O模块。

进行模块配置,控制程序安装,调试双环厂家

(3)建立环网

网通讯。督导

在信号发生端施加模拟信号,在CRT上读

厂家

(4)监控系统调试取该点数据。数字及模拟输入、输出量的

督导

测试。

低压、扶梯、水泵接口测试;IBP盘配

厂家

(5)接口调试线、接线;FAS系统接线,接口程序安

督导

装。

对通风空调设备、扶梯、照明开关、水厂家

2系统调试

泵、屏蔽门等监控设备进行控制试验。督导

6.2、调试必须具备的条件

(1)BAS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现场的各种阀门、执行器、传感器等全部安

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全部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BAS系统的受控设备及其自身的系统安装完毕,单体或自身系统的调

试结束;测试数据必须满足自身系统的工艺要求,例如空调系统中的冷水

机组其单机运行必须正常,而且其总储量和冷冻水的进出口压力、进出口

水温等必须满足空调系统的工艺的要求。

(3)检查BAS与各系统的联动、信息传输和线路敷设等必须满足设计要

求。

压力、压差传感器的手阀调试前应保持关闭状态,防止高压冲洗管道时损

坏,系统调试时,根据业主的要求方可开启。

6.3、调试程序

车站设备监控BAS系统调试工作流程

*

((?LA(

——

双/U

线P

,S

湿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