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开学摸底测试AB卷含答案2024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唐代音乐、舞蹈、雕塑吸收了波斯、天竺等外来艺术精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也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惯影响。这些反映了当时()A.西北游牧民族文化成为主流 B.繁荣的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C.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D.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文化自信2.玄奘和鉴真是唐朝时期的僧人,他们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完成自己的使命。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C.为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D.扩大了唐朝疆域3.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4.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边“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A.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5.文物是我们解读历史密码的重要途径,根据图表5中的货币样式,结合宋代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 D.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互鉴6.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7.“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定都大都8.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国的朝代里,文人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题干中“武将”指的是()A.赵匡胤 B.赵构 C.宋徽宗 D.宋钦宗9.《资治通鉴》内容偏重政治史,多次着墨政治贤明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作者还根据才能,把历代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北宋经济实力 B.传承中国科技文化C.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D.提供国家治理参考10.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A.变法成效显著B.人力严重不足C.农业技术先进D.耕地面积扩大11.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A.市舶司的设置B.中书省的确立C.宣政院的设立D.驻藏大臣的设置12.《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著作都创作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西洋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记述。据此可见,郑和下西洋()A.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 B.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C.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 D.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14.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公里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5.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16.清代出现了新的信用机构“官钱局”“票号”“钱庄”,这些新机构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A.官僚机构臃肿B.商品经济繁荣C.政府财政困难D.社会治理混乱17.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示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18.据统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37年为90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6万英镑,1845年竟达239.4万英镑。这主要是因为()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虎门销烟的胜利C.《资政新篇》的实践 D.总理衙门的设立19.“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摧毁了整个皇权体制,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材料所述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20.《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认为戊戌变法()A.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D.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依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贞观初期,洛阳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宁,道路萧条。……(经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指哪条河?“此河”开通于哪位帝王在位时期?(4分)(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出现的哪一治世局面?当时,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4分)(3)材料二中“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诗中称他的统治为“全盛日”,你认为取得全盛的原因是什么?(3分)(4)归纳概括,以上唐朝帝王身上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2分)22.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历史学者徐中约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几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巨(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材料四:元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制度有哪些作用?(5分)(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行政制度?图二反映宋太祖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相权?(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4分)(4)根据材料四为加强管辖,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元朝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什么?(3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宋元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越南新品种农作物的传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土地的利用格局。——司徒尚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材料二: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材料三: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硬政策。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着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材料一中的“新品种农作物”指的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是哪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6分)(3)材料三中“一口通商”中的“一口”是指哪个城市?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4分)24.从1840—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1)请写出上图年代尺上①②③④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5分)材料二:《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对比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沙市、重庆、苏州、杭州(2)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有什么变化?《马关条约》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6分)(3)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最终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5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唐代音乐、舞蹈、雕塑吸收了波斯、天竺等外来艺术精华;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也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唐朝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的自信,D项正确;西北游牧民族文化成为主流,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繁荣的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题干未提及,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周边国家对唐朝的影响,并非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加强了边疆管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开凿了丝绸之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扩大了唐朝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3.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如创立了殿试、武举。武则天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如重用姚崇等。同时武则天统治时期还重用酷吏,滥杀无辜。武则天统治时期有着“贞观遗风”之称,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907年,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D项正确;黄巢起义在安史之乱之前,唐灭亡后是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统治但不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模仿了中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即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的交流互鉴,未体现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的交流互鉴,未涉及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辽宋夏时期民族政权的交流互鉴,未阐释北宋海外贸易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B解析:A项,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B项,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半两钱”到秦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C、D项,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故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统一了蒙古,C项正确;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去世,排除A项;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功绩,排除BD项。故选C项。8.答案:A解析:题干中“武将”指的是赵匡。960年,后周大将赵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定都开封,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A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D解析: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据题干关键信息“《资治通鉴》内容偏重政治史,多次着墨政治贤明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作者还根据才能,把历代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并结合所学,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国家治理参考,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可知,材料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多,讲究生产效果,说明当时农业技术先进,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农业技术先进,没有涉及变法,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农业技术先进,材料没有体现人力严重不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农业技术先进,材料没有体现耕地面积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A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B项是中央机构;D项是清朝时期在西藏设置的机构。符合题意的是C项,故选C。12.答案:C解析:材料中三部著作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农学和手工业技术的系统总结,呈现出共性特点是总结性,故选C三部作品均不注重理论总结和创新,故排除A;三部作品是中国传统技术总结,不能体现创新,故排除B;三部作品是当时最新成果,在当时具有先进性,故排除。故选:C。13.答案:D解析:根据“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西洋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记述。”可得出郑和的记录使人们对亚非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D项正确;东西方并没有处于隔绝状态,排除A项;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要道,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并不能增强国力,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和结合所学知识,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突出中轴线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A项正确;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与材料反映的中轴线烘托帝王威严无关,排除B项;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与材料反映的中轴线烘托帝王威严无关,排除C项;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反映的中轴线烘托帝王威严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国内移民和向国外移民现象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人地矛盾突出,清政府放松了对人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政局动荡不是当时移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乾隆时期出现盛世局面,排除B项;自然灾难不是当时移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B解析:题干关键词“官钱局”“票号”“钱庄”都与货币有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依据所学知识,这些机构主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以便于货币流通,是社会经济繁荣的产物,所以B正确。ACD均不对。故选B。17.答案:C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49年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故选C。1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同时规定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迅速增加,A项正确;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反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而发起的运动,打击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这与英国贸易额的迅速上升无关,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提出的革命纲领,与题干中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增长无关,排除C项;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不可能推动1843年和1845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增长,排除D项。故选A项。19.答案:C解析:依据“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可知评价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旨在学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皇权统治,排除A项;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并没有否定整个皇权体制,而且变法迅速归于失败,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批判传统封建道德礼教或儒家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2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可知,材料阐述的是关于戊戌变法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BD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选C。21.答案:(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贞观之治。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3)唐玄宗;原因: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玄宗本人的才能;唐玄宗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4)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政节俭等优秀品质。解析:(1)根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根据材料二“(贞观初期,洛阳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宁,道路萧条。……(经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给于道路焉。”可知,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当时,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3)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诗中称他的统治为“全盛日”,唐玄宗取得全盛的原因是: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玄宗本人的才能;唐玄宗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4)总结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唐太宗、唐玄宗都具有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政节俭等优秀品质。22.答案:(1)“这种制度”:科举制。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制度:三省六部制。措施:分化事权。(3)目的:与知州分权或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官职:转运使。(4)制度:行省制度。机构:澎湖巡检司。解析:(1)“这种制度”: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科举制,以学识为选官标准,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作用: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和所学可知,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制度:根据材料二图一“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措施:根据材料二图二“三司”“枢密院”“中书门下”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图二反映了宋太祖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3)目的:根据材料三“几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巨(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与知州分权。官职: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后来又增设了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4)制度:根据材料四“元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和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设立了河南、江浙等10个行省。机构: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3.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及航海技术的提高;政府的鼓励政策;造船业发展等。农作物:占城稻。(2)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利条件:国家实力雄厚;手工业发展;造船业发达。(3)城市:广州。政策:闭关锁国。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越南新品种农作物的传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土地的利用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指南针的应用及航海技术提高,政府的鼓励政策,造船业发展等;农作物:材料中的“新品种农作物”指的是占城稻。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制瓷中心:结合所学可知,景德镇是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包括:国家实力的雄厚,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的发达等等。(3)城市: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可知,“一口通商”中的“一口”是指广州;政策:由材料“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着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制定了闭关锁国的政策。24.答案:(1)战争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顺序不能错)(2)变化: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影响: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解析:(1)战争:据材料“1840——1842年”可知,此段时间是鸦片战争时期,即①是鸦片战争。据材料“1856——1860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即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材料“1894年”可知,189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期,即③是甲午中日战争;据材料“1900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间,即④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顺序不能错)(2)变化:据材料“《南京条约》开放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可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其通商口岸分布在东南沿海;据材料“《马关条约》开放口岸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可知,《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沿长江分布到内地。即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条款: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影响:据所学可知,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启示:据所学可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角度回答。
2024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3.魏晋南北朝时期,庶族寒门出身的人很难仕进;隋唐时期,庶族甚至某些贫寒子弟也可以得到参政的机会。读材料表明科举制()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水平 B.加强了世家门阀的势力C.消除了藩镇割据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A.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B.恩威并重,怀柔为主C.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D.社会风气充满活力5.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由此可知行省的设置()A.推动了教育公平 B.削弱了君主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 D.加强了中央集权6.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而在人口分布方面,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科举制度的兴起 B.君主集权的强化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交融的影响7.元代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有诸侯之镇,元朝行省制度()A.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 D.对后世地方制度影响深远8.大家熟悉的“中国象旗”,相传是宋代一些武将被剥夺了兵权,赋闲在家而发明的。当时武将被剥夺兵权的原因是()A.北宋时期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武将有勇无谋,文臣无勇有猿 D.宋朝文臣也能胜任武将工作9.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该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D.“蔡候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10.北宋时期政坛上存在着“文不换武”“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现象,是因为当时的北宋()A.注重改革 B.设置通判 C.重文轻武 D.崇尚武力11.戏剧《桃花扇》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剧中反映的男女之情与国家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京剧《目连救母》则源于佛教以宣传孝道。该材料强调清朝戏剧()A.注重教化作用B.突出政治倾向C.汇聚外来文化D.淡化高雅格调12.清代魏源在其所著《圣武记》中评价某一条约时说道:“尼布楚体系下中俄之间形成的战略缓冲,……(人们)在耳闻目睹中进行谋划,却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到成效。”与此条约相关的事件是()A.平定准噶尔部B.雅克萨之战C.册封达赖喇嘛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14.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1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不得赴广东以北如宁波等地。“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指广东),不准人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自守 B.重农抑商 C.重文轻武 D.全面开放16.日本学者指出,“《本草纲目》刊行后不到二十年,就已传入我国,它支配了江户时代的本草、博物学界,直至十九世纪末。”此语表述的是《本草纲目》的()A.创作目的 B.主要内容 C.编写特点 D.深远影响17.《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侵华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A.设立工厂 B.割地赔款 C.协定关税 D.开埠通商18.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最终失败。下列关于其失败原因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内部斗争严重削弱了战斗力 B.缺乏切实的革命纲领C.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D.对清政府存有幻想19.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A.新文化运动前期 B.新文化运动后期C.“五四运动”以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20.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是因为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朝统治 B.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C.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将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当时的士子朱庆馀便写过《近试上张籍水部》一诗,以试探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材料二: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将姓名封住糊起来,称为“糊名法”。材料三: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对于考试文体也有诸多限制。(1)材料一中的进士科最早创立于哪个朝代?武则天时期为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哪一制度?(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文体被称为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5分)22.有效的国家治理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他在位期间出现的局面被称作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历史作用。(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4分)23.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1380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等罪名除杀胡惟庸。这表面上是胡惟庸胡作非为,归根结底却应该是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以胡惟庸之死为标志——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材料二: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施八股取士,规定命题专取四书五经,应试者必须要代圣人之言,不能随意发挥,以八股文作为应试的主要方式,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清朝内廷行政机构变迁历经百余年间:始于康熙,经雍正,由乾隆最终完成。其中____________,并一直保持它小规模、分立和非正式地位,加之各部官员皆通过军机大臣与皇帝联络,如此雍正可以完全掌控各级官员。——摘编自白彬菊《君主与大臣》(1)材料一中,“明代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转折”指的是什么措施?并简述这一转折对明朝产生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八股取士被称为“近乎标准化的竞争性考试”的理由,并概述其历史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填写空白处内廷机构名称,并概括其特点。(4分)24.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材料二: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材料三: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藤原洋认为,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力冲突,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军事力,所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认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地对应。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摘编自蒋丰《日本人是这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4分)(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他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3分)(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5)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2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引文的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时期重贤纳谏的治国风范,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经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他的这种胸襟尤为可贵。对于有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篾君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但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材料就是魏征死后,唐太宗所说,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2.答案:D解析:题干中第二个观点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肯定武则天统治时期,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她得到肯定的主要原因。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庶族甚至某些贫寒子弟也可以得到参政的机会”可知,材料表明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不能体现提高了官员的文化水平,排除A项;科举制是为了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巩固统治,排除B项藩镇割据与题干科举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交流,兼收并蓄的特点,比如材料中唐朝既从波斯吸收了马球运动,又向印度输出了围棋,还在吸收波斯马球时融入了自己的创造,A项正确;“恩威并重,怀柔为主”,“政策开明,和同一家”都是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融洽的表现,属于本国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BC两项;社会风气充满活力是盛唐社会风气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D解析:据题干“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可知,题干反映了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无权。故选:D。6.答案:C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唐宋经济和人口方面的信息,与科举制的兴起无关,科举制兴起于隋炀帝时期,排除A。B.材料体现不出唐宋君主专制强化的信息,排除BC.据材料“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及所学可知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江南地区,这说明此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北方地区,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故C正确。D.材料未涉及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排除。D故选:C。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元代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和“有诸侯之镇,有利于维护统治”;“彻底消除”表述绝对;“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说法错误,排除C项,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与题干强调的行省制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符。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家熟悉的中国象棋,相传是宋代一些武将被剥夺了兵权,赋闲在家而发明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时期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会出现题干中武将赋闲在家,发明了象棋,B项正确;北宋时期与周边民族政权战争不断,排除A项;武将有勇无谋,文臣无勇有谋,说法错误,是对题干的误读,排除C项;宋朝文臣也能胜任武将工作不与题干信息不符,主要是因为怕武将兵变夺权,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B解析: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所以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D“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目前已发现中国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灞桥纸。10.答案:C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职官员社会地位高,武职官员社会地位低。材料北宋时期政坛上存在着“文不换武”“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现象”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的反映,C项正确;注重改革与文不换武等重文轻武政策不符,排除A项;设置通判是为了分知州权,属于地方管理机构,与北宋时期政坛“文不换武”“尽是读书人”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宋朝时期重文轻武,文教昌盛,形成文治局面,与崇尚武力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戏剧《桃花扇》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剧中反映的男女之情与国家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京剧《目连救母》则源于佛教以宣传孝道”可知,清朝戏剧体现对民众的伦理道德教育,于人心风教而言,要能够起到激劝人心,感移风化的作用。因此,题干材料注重强调了清朝戏剧的教化作用,A项正确;题干材料注重强调了清朝戏剧的教化作用,“突出故事情节”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汇聚传统文化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中未涉及相关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戏剧注重教化作用,排除C项;题干材料注重强调了清朝戏剧的教化作用,“淡化格调高雅”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尼布楚体系下中俄之间形成的战略缓冲,……(人们)在耳闻目睹中进行谋划,却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到成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B项正确;平定准噶尔部、册封达赖喇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都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与“尼布楚体系”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明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康雍乾三朝还实行文字狱,强化了专制集权。故选C。14.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选B。15.答案:A解析:根据“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可知,清政府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乾隆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并管理外国商人,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本草纲目》刊行后不到二十年,就已传入我国,它支配了江户时代的本草、博物学界,直至十九世纪末。”分析可知,材料表述的是《本草纲目》刊行后的影响领域和时期,说明了《本草纲目》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题干体现了《本草纲目》刊行后的影响领域和时期,不是创作目的,不是主要内容,也不是编写特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1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关条约》后列强的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原因就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A项正确;割地赔款、协定关税和开埠通商都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就存在的情况,不是新特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1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最终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斗争严重削弱了战斗力,缺乏切实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可知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对清政府存有幻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内部斗争严重削弱了战斗力,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缺乏切实的革命纲领,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孕育着新的革命,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0.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说明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表现。C符合题意。故选:C。21.答案:(1)朝代:隋朝。制度:殿试制度。(2)变化:录取名额扩大;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作用: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了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文化的繁荣。(言之有理即可)(3)文体:八股文。认识: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扩大了人才的选取范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片面的以考试招用人才,使许多实用人才流失,总的来讲利大于弊。(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朝代: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制度: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2)变化:由题干“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将姓名封住糊起来,称为‘糊名法’。”可知,宋代科举制录取名额扩大;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了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文化的繁荣。(3)文体:由题干“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文体被称为八股文;认识:由隋朝创立科举制到唐朝时期的完善再到宋朝时期的发展最后到明朝时期的僵化可知,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扩大了人才的选取范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片面的以考试招用人才,使许多实用人才流失,总的来讲利大于弊。22.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称作:贞观之治。原因:关注百姓;重视经济发展;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2)制度:行省制度。历史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3)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广泛的交流与交融等。解析:(1)思想:根据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得出,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称作:结合所学唐太宗的统治局面可知,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位时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原因:结合所学“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可从关注百姓、经济、劳役负担、人才、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关注百姓;重视经济发展;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2)制度:根据材料二“元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课件
- 2024年专业电工施工协议典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上)
- 2024年度层电梯厅装潢协议模板
- 2024年无薪实习劳动协议
- 2024年仓库租赁法律协议细则
- 2024年型车辆采购协议
- 2024届安徽省合肥高升学校高三八校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建筑业劳务施工协议文本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九校下期第二次质量考评(3月)高三数学试题
- 海南海药:江苏普健药业有限公司拟转让资产涉及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土地使用权资产价值项目资产评估报告
- 第01讲 代数式(5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24)
- 化学丨四川省南充市高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南充一诊)高三10月联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安徽马鞍山市兴望投资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材分析
- 【课件】“珍惜粮食从我做起”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
-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脱盐水
- 职业技能大赛-食品安全管理师竞赛理论知识题及答案
-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
- 销售心态 培训课件
- 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运维及渗滤液处理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