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_第1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_第2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_第3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_第4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方案TOC\o"1-2"\h\u1057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65871.1企业现状分析 4191981.1.1信息化基础设施 4289601.1.2应用系统 4196261.1.3信息化人才 474711.1.4管理制度 4233951.2建设目标与需求 4179051.2.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4147151.2.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474701.2.3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 5285011.2.4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562901.3技术可行性分析 5141941.3.1技术成熟度 5240591.3.2技术适应性 5102641.3.3技术扩展性 5314971.3.4技术安全性 528428第2章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 526722.1系统架构设计 5225752.1.1四层架构模型 5155162.1.2微服务架构 6240712.2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698882.2.1用户管理模块 6152192.2.2业务处理模块 644992.2.3数据管理模块 6286992.2.4系统监控模块 655642.2.5报表统计模块 6300512.3技术选型与标准 6266872.3.1开发技术 640692.3.2数据库技术 7141312.3.3通信协议 7188752.3.4安全技术 738992.3.5部署方式 7174442.3.6测试工具 724349第3章数据库设计与实施 7172243.1数据库选型与设计 743383.1.1数据库选型 7115593.1.2数据库设计 7117383.2数据表设计 8156103.2.1实体识别 8267213.2.2实体属性定义 8303423.2.3数据表创建 828063.3数据库功能优化 83153.3.1索引优化 8294713.3.2数据库参数调整 843693.3.3SQL优化 8182563.3.4数据库分库分表 9295673.3.5数据库监控与维护 917562第4章应用系统开发 9186944.1系统开发流程与方法 9108764.1.1系统开发流程 9307484.1.2系统开发方法 9160354.2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1032074.2.1技术选型 10285174.2.2技术实现 1036774.3系统测试与验收 1049094.3.1系统测试 10302824.3.2系统验收 1029751第5章信息安全策略与实施 11206895.1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1149455.1.1总体安全架构 11288195.1.2物理安全 1185725.1.3网络安全 11204575.1.4主机安全 11285665.1.5应用安全 1111195.1.6数据安全 11195895.1.7管理安全 11314265.2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11198245.2.1安全策略制定 11104665.2.2安全策略实施 1264115.3数据备份与恢复 1226245.3.1数据备份 12220225.3.2数据恢复 1210036第6章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1277026.1系统集成策略 1287966.1.1总体集成框架 1287606.1.2集成技术选型 12261846.1.3集成实施步骤 13210226.2接口设计规范 1376156.2.1接口分类 13102096.2.2接口规范 13130856.3第三方系统对接 136246.3.1对接流程 13142236.3.2对接注意事项 143161第7章信息化系统部署与实施 14228407.1硬件环境部署 14229967.1.1硬件选型与配置 1419297.1.2硬件采购与验收 14637.1.3硬件环境搭建 1480177.1.4硬件环境测试 14149577.2软件环境部署 1411047.2.1软件选型与配置 1421657.2.2软件安装与调试 14318217.2.3系统集成与对接 14283847.2.4软件环境优化 1547.3系统上线与培训 15226357.3.1系统上线 1562527.3.2用户培训 15303937.3.3系统运维支持 15212717.3.4用户反馈与优化 158609第8章系统维护与优化 15283568.1系统监控与故障排查 15291948.1.1监控体系建设 15105888.1.2故障排查流程 15318478.2系统功能优化 1589428.2.1功能评估 16287568.2.2功能优化措施 1695698.3系统升级与扩展 16199448.3.1升级策略 16243198.3.2系统扩展 169899第9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16199679.1项目组织与管理 16203269.1.1项目组织架构 17198979.1.2项目管理流程 17207589.2项目进度控制 17312799.2.1进度计划制定 1768559.2.2进度监控 1712839.2.3进度调整 17172059.3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 17120639.3.1风险管理 18246579.3.2质量控制 1829847第10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82768610.1项目效果评估 18935010.1.1目标达成评估 181067410.1.2技术功能评估 181151510.1.3投资回报评估 182090410.2用户满意度调查 192539610.2.1调查方法与对象 192003510.2.2调查内容 19478610.2.3数据分析与应用 191804910.3持续改进与优化策略 191278110.3.1系统优化策略 193188510.3.2技术升级与迭代 192091510.3.3培训与支持 192460610.3.4监控与评价机制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企业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1.1.1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陈旧,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1.1.2应用系统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1.1.3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员工信息化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1.1.4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流程,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发。1.2建设目标与需求针对企业现状分析,本次项目旨在实现以下建设目标:1.2.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更新硬件设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稳定的信息化支撑。1.2.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现有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1.2.3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1.2.4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流程,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1.3技术可行性分析针对本项目,以下技术可行性分析:1.3.1技术成熟度本项目采用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业界,具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3.2技术适应性本项目采用的技术能够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信息化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1.3.3技术扩展性本项目采用的技术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功能升级。1.3.4技术安全性本项目采用的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保障,能够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第2章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为了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本章对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系统架构设计遵循分层、模块化、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易维护性。2.1.1四层架构模型系统采用四层架构模型,分别为:展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基础设施层。(1)展示层:负责向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展示业务数据,接收用户操作请求,并将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2)业务逻辑层:实现业务处理逻辑,对数据访问层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为展示层提供所需的数据。(3)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4)基础设施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支持,如服务器、网络、存储等。2.1.2微服务架构在四层架构模型的基础上,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将业务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可扩展的服务单元。各服务单元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协作,实现业务功能的高效运行。2.2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2.2.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2.2.2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是实现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模块,包括业务数据录入、审批、查询、统计等功能。2.2.3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等功能。2.2.4系统监控模块系统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系统功能、资源利用率、异常信息等。2.2.5报表统计模块报表统计模块负责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3技术选型与标准2.3.1开发技术(1)前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用户界面设计。(2)后端:采用Java、Python、C等主流编程语言,实现业务逻辑处理。2.3.2数据库技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存储需求。2.3.3通信协议采用HTTP/协议,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2.3.4安全技术采用SSL加密、防火墙、权限控制等安全技术,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访问安全。2.3.5部署方式采用容器化部署(如Docker)和自动化部署(如Jenkins)技术,提高系统部署的效率。2.3.6测试工具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如Selenium、JMeter等),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等,保证系统质量。通过以上技术选型与标准,为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提供了一套可靠的解决方案。第3章数据库设计与实施3.1数据库选型与设计3.1.1数据库选型针对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本方案选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在数据库选型方面,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维护性,推荐采用Oracle或MySQL数据库系统。Oracle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高可用性、高功能和良好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型企业;MySQL数据库则以其开源、轻量级、易于维护和低成本等优势,适用于中小型企业。3.1.2数据库设计根据企业业务需求,结合数据规范化和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设计。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实体与属性的明确:保证数据库中的每个实体和属性都能明确对应业务需求。(2)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通过设置主键、外键、索引等约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数据库的可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扩展性,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4)数据库的冗余性: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效率。3.2数据表设计3.2.1实体识别根据业务需求,识别出系统中的主要实体,如:用户、部门、岗位、权限、项目、任务等。3.2.2实体属性定义对每个实体进行属性定义,例如:(1)用户实体:包括用户ID(主键)、用户名、密码、性别、邮箱、手机号等属性。(2)部门实体:包括部门ID(主键)、部门名称、部门负责人、部门描述等属性。3.2.3数据表创建根据实体属性定义,创建相应的关系表,设置主键、外键、索引等约束。3.3数据库功能优化3.3.1索引优化根据业务查询需求,为常用查询字段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效率。3.3.2数据库参数调整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调整数据库参数,如缓冲池大小、连接数、排序缓冲区等,以提高数据库功能。3.3.3SQL优化对业务系统中常用的SQL语句进行优化,如避免全表扫描、合理使用连接查询等。3.3.4数据库分库分表针对大型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数据库分库分表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提高系统功能和可扩展性。3.3.5数据库监控与维护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监控与维护,包括检查备份、监控功能、处理故障等,以保证数据库的稳定运行。第4章应用系统开发4.1系统开发流程与方法4.1.1系统开发流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遵循以下流程:(1)需求分析:与业务部门深入沟通,明确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等。(2)可行性分析:分析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划分、界面设计等。(4)编码实现: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5)系统测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保证系统质量。(6)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实际应用。(7)运维与维护: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和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1.2系统开发方法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快速迭代,持续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具体方法如下:(1)迭代开发:将项目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完成部分功能,逐步完善系统。(2)持续集成:每日构建系统,保证代码质量,及时发觉并解决集成问题。(3)自动化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降低人工成本。(4)项目管理:采用敏捷项目管理工具,实时监控项目进度,调整开发计划。4.2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4.2.1技术选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择以下关键技术:(1)前端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等,实现用户界面友好、跨平台访问。(2)后端技术:Java、Python、PHP等,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端支持。(3)数据库技术:MySQL、Oracle、MongoDB等,满足不同场景的数据存储需求。(4)中间件技术:Tomcat、Nginx、Apache等,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4.2.2技术实现(1)前端实现:采用响应式设计,实现一套代码适应多种设备。(2)后端实现: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可扩展的服务单元。(3)数据库实现: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模型设计。(4)中间件实现:合理配置中间件,提高系统并发处理能力。4.3系统测试与验收4.3.1系统测试(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下的功能表现。(3)安全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保证系统安全。(4)兼容性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上的兼容性。4.3.2系统验收(1)用户验收:组织用户进行系统验收,保证系统满足业务需求。(2)专家评审:邀请行业专家对系统进行评审,提出优化建议。(3)第三方测试:委托第三方专业测试机构进行系统测试,出具测试报告。(4)合规性审查:对系统进行合规性审查,保证系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第5章信息安全策略与实施5.1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为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本章将从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入手,详细介绍如何构建一个稳固可靠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5.1.1总体安全架构总体安全架构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六个方面进行设计。5.1.2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机房安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应采取防火、防盗、防潮、防雷等措施,保证机房及设备安全稳定运行。5.1.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主要包括边界安全、内部安全和传输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设备和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的防护。5.1.4主机安全主机安全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通过定期更新系统补丁、配置安全策略、加强权限管理等措施,提高主机安全性。5.1.5应用安全应用安全主要包括Web应用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采用安全开发框架、安全编程规范、应用层防火墙等技术,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5.1.6数据安全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措施。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5.1.7管理安全管理安全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安全策略、安全培训、安全审计和应急预案等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5.2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5.2.1安全策略制定根据总体安全架构,制定以下安全策略:(1)访问控制策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控制用户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2)数据保护策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3)安全审计策略: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4)应急预案:针对可能的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业务连续性。5.2.2安全策略实施(1)按照安全策略,配置网络设备、主机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参数。(2)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安全策略的有效性。(3)对安全事件进行监控,及时响应并处理安全威胁。(4)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5.3数据备份与恢复5.3.1数据备份(1)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保证重要数据定期备份。(2)采用本地备份和远程备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备份数据的安全性。(3)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保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5.3.2数据恢复(1)制定数据恢复策略,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2)定期开展数据恢复演练,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3)在数据恢复过程中,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过本章的信息安全策略与实施,为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提供安全保障,保证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与稳定。第6章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6.1系统集成策略6.1.1总体集成框架在IT行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系统集成是关键环节。本章节提出一种层次化、模块化的集成框架,保证各子系统间高效协同、数据互通。总体集成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交换层与应用服务层。6.1.2集成技术选型根据企业业务需求,选用以下集成技术:(1)采用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各子系统间的消息传递与数据交换;(2)使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进行服务组件的设计与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3)利用数据集成中间件,实现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集成与同步。6.1.3集成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分析各子系统的业务需求,明确集成目标与范围;(2)方案设计:制定集成方案,包括技术选型、接口规范等;(3)系统集成:按照设计方案,实施系统集成工作;(4)测试验证: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功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5)上线运行:通过测试后,将系统集成到生产环境;(6)持续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集成方案。6.2接口设计规范6.2.1接口分类根据系统间交互需求,将接口分为以下几类:(1)数据接口:用于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同步;(2)服务接口:提供各类业务服务的调用;(3)消息接口:实现系统间的消息通知与订阅。6.2.2接口规范(1)接口命名规范:采用统一的前缀、后缀及命名空间,便于识别与管理;(2)接口参数规范:定义清晰的参数名称、类型及描述,保证接口易用性;(3)接口返回值规范:统一返回格式,包括状态码、消息及数据;(4)接口文档规范:编写详细、准确的接口文档,方便开发与维护;(5)接口安全规范:采用加密、签名等手段,保证接口通信安全。6.3第三方系统对接6.3.1对接流程(1)需求分析:分析第三方系统的功能需求,明确对接目标;(2)技术评估:评估第三方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确定对接方式;(3)方案设计:制定对接方案,包括接口设计、数据交换格式等;(4)开发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接口开发与对接工作;(5)测试验证:对对接后的系统进行功能、功能等方面的测试;(6)上线运行:通过测试后,将第三方系统接入企业信息化平台。6.3.2对接注意事项(1)遵循第三方系统的接口规范,保证兼容性;(2)充分考虑第三方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保证企业信息安全;(3)与第三方系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问题;(4)定期检查对接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业务连续性。第7章信息化系统部署与实施7.1硬件环境部署7.1.1硬件选型与配置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保证硬件功能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同时考虑未来业务扩展的可行性。7.1.2硬件采购与验收按照选型结果,进行硬件设备的采购。在设备到货后,进行严格验收,保证设备质量与功能符合预期。7.1.3硬件环境搭建将采购的硬件设备进行安装、配置,搭建起稳定的硬件环境,为后续软件环境的部署打下基础。7.1.4硬件环境测试对搭建的硬件环境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其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优化。7.2软件环境部署7.2.1软件选型与配置根据企业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并进行配置,以满足信息化系统的运行需求。7.2.2软件安装与调试在硬件环境下,安装选型的软件,并进行调试,保证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7.2.3系统集成与对接将各个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与其他外部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业务流程的连贯性。7.2.4软件环境优化对软件环境进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7.3系统上线与培训7.3.1系统上线在完成硬件和软件环境的部署后,进行系统上线。保证系统在正式运行环境中稳定可靠,满足企业业务需求。7.3.2用户培训组织系统操作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用户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保证用户能够熟练掌握系统操作。7.3.3系统运维支持在系统上线后,提供运维支持,包括问题解答、系统升级、故障处理等,保证系统稳定运行。7.3.4用户反馈与优化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提升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第8章系统维护与优化8.1系统监控与故障排查8.1.1监控体系建设为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监控体系。该体系应涵盖网络监控、主机监控、数据库监控、应用监控等多个层面,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覆盖。通过实时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对潜在问题进行预警,保证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8.1.2故障排查流程当监控系统发觉异常时,应立即启动故障排查流程。故障排查流程包括:故障报告、故障分类、故障定位、故障处理和故障总结。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故障排查,提高系统故障处理效率,降低故障对业务的影响。8.2系统功能优化8.2.1功能评估定期对系统进行功能评估,包括CPU、内存、磁盘I/O、网络等硬件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应用、数据库等软件功能。通过功能评估,发觉系统功能瓶颈,为功能优化提供依据。8.2.2功能优化措施根据功能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功能优化:(1)硬件升级:增加CPU、内存、磁盘等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处理能力;(2)软件优化:优化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件配置,提高系统功能;(3)网络优化: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带宽,降低网络延迟;(4)缓存优化:合理使用缓存技术,减少系统响应时间;(5)代码优化:优化代码结构,提高程序运行效率。8.3系统升级与扩展8.3.1升级策略系统升级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系统升级过程中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2)可靠性:升级后系统应稳定运行,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3)兼容性:升级方案应充分考虑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避免出现兼容性问题;(4)逐步推进:分阶段、分批次进行系统升级,降低升级风险。8.3.2系统扩展企业业务发展,系统需进行相应的扩展。系统扩展应考虑以下方面:(1)硬件扩展:根据业务需求,增加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资源;(2)软件扩展:优化软件架构,支持模块化、分布式部署;(3)数据库扩展:采用数据库分区、分片等技术,提高数据库功能;(4)应用扩展:通过负载均衡、服务拆分等手段,提高应用系统处理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有效维护与优化,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信息化项目管理9.1项目组织与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组织与管理是否得当。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证项目组织架构合理,管理流程清晰。9.1.1项目组织架构本项目将设立项目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项目实施团队三级组织架构。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整体方向和重大决策,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协调,项目实施团队负责具体实施工作。9.1.2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阶段。具体流程如下:(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时间表、预算等,制定项目计划。(2)项目计划:细化项目任务,分配资源,制定进度计划、质量计划、成本计划等。(3)项目执行:按照计划实施项目,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4)项目监控:定期检查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项目按预期进行。(5)项目收尾:完成项目验收,总结经验教训,归档项目资料。9.2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进度控制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项目进度受控。9.2.1进度计划制定根据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各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长和依赖关系。9.2.2进度监控通过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了解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9.2.3进度调整当项目实际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