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本课程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宿建德江》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怀,锻炼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正确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

解决办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建德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色,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采用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句,发现并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针对韵律节奏的难点,设计诗歌朗读和节奏敲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古诗的韵律感。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其情感。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化身诗人,体验诗人的情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同时,组织诗歌朗读和节奏敲击游戏,提高学生对古诗韵律的感知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互动问答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宿建德江》的诗文、背景资料和预习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宿建德江》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设计问题,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如何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诗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笔记和疑问通过微信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共享预习资料,收集预习成果。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诗文,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建德江的图片,引入《宿建德江》的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文的意境、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句;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句含义,进行角色扮演。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掌握韵律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宿建德江》的课后作业,如诗句赏析和仿写。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古诗词相关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深入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我提升。

-反思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我提高。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宿建德江》这首古诗,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宿建德江》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了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了直观感受,提高了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宿建德江》,感受到了诗人的思想情怀,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努力改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表现出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倾听、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诗歌的独特见解。

2.学生作业与测试成绩: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较高,诗句赏析和仿写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在单元测试中,学生对《宿建德江》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得分率较高。

3.学生反馈:

-学生反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

-学生表示,课堂活动丰富多样,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认为,这次学习经历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愿意主动去探索更多的古诗词。重点题型整理1.简答题:请简要描述《宿建德江》中描绘的景色特点。

答案: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空旷的江边夜景。江水清澈,月色明亮,与江岸边的树木相互映衬。诗人通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表现了江边景色的宁静与美丽。

2.分析题:请分析《宿建德江》中的修辞手法。

答案: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江清月近人”中的“月近人”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亲切和诗人的孤寂。此外,“野旷天低树”中的“天低树”则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天空的辽阔与树木的矮小。

3.仿写题:请仿写《宿建德江》中的一句诗句,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

答案:示例:山静云移影,水清鱼戏莲。

4.赏析题:请赏析《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天空的辽阔、树木的矮小与江水的清澈、月光的亲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江边夜景。同时,通过拟人手法,将月光描绘得亲切温暖,表达了诗人在江边的孤寂中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陶醉。

5.应用题:请运用《宿建德江》中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个你熟悉的自然景色。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犹如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半边天。湖水宁静如镜,倒映着天空的美景,仿佛在与天空对话。微风拂过,柳枝轻舞,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欢迎傍晚的到来。

补充说明:

1.简答题:要求学生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的景色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题:要求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仿写题: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4.赏析题:引导学生深入赏析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巩固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板书设计①课文标题:《宿建德江》

②诗人:孟浩然

③景色描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④情感表达:孤寂、宁静

⑤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课文标题:《宿建德江》

②诗人:孟浩然

③景色描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④情感表达:孤寂、宁静

⑤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在板书设计中,可以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可以用蓝色的背景代表江水,用黄色代表月光,用绿色代表树木,用灰色代表天空,形成一幅美丽的江边夜景图。同时,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描绘成一位亲切的“朋友”,陪伴在诗人的身边,增加板书的趣味性。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本次《宿建德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收获颇丰,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学生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这让我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导致无法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古诗词背景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在教学效果上,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宿建德江》的诗句,还提高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