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

排水工程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本册为第一册《排水工程》,本册主要设计内容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

1.项目概述

1.3初步设计阶段批复、排水专业专家主要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1.1项目概况

排水专业专家主要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整体范围基本覆盖渝

一、本项目主要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及地块内部雨污改造分流未

北区整个中心城区,覆盖面积约68.9km2,共涉及9个流域(新华水库、

包含在内,建议加强小区内部雨污分流治理,确保治理效果。

盘溪河、双龙湖、新塘溪、宝圣湖、长河溪、肖家河、平滩河、双桥溪

回复:根据建设要求,本项目仅进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本次设计

流域)。

已建议建设方将地块内雨污分流治理同步拉入改造。

二、项目设计及考核目标未在方案中明确,需进一步明确设计方案预期目标

图1.1项目总体范围图

效果,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设设施后期管理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

本次设计范围为渝北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渝北区(龙溪片区),属

回复:本项目为PPP项目子项,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及

于龙溪街道区域,约5.0kn?。现状排水管网总长约136.4km(其中雨水

市政道路提档升级,相关考核目标由PPP项目建设方另行明确。

管网约65.5km,污水管网约64.2km,雨污合流管网6.7km).涉及道路

三、项目范围内重大管线应逐一核实与新建管线的关系,并在设计中标注说

总共39条。

明,必要时应考虑管线迁改保护措施。

龙溪片区排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雨污分流改造、暴雨积水点整

回复:本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已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管道物探资料,核实了新建

治、部分过流能力不足管段扩容;本片区新建d300-d2500雨水管网总

管线与现状管线的管位及标高关系,同时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完善相关管线迁改保

长约8.622km,新建BxH=0.3mX0.4m排水沟约1.69km,新建(1400-dl20

护方案。

污水管网总长约5.787km。

四、雨水系统扩容改造时,应结合工程造价和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暴

1.2图纸分册雨重现期,不宜均按照5年一遇暴雨重现期标准对所有过流能力不足管道进行改

本次共分为八册图纸:第一册《排水工程》、第二册《非开挖修复造,应根据实际内涝情况科学考虑排水管网扩容设计,同时对缺失排水管道要考

工程》、第三册《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第四册《道路工程》、第虑沿线收集设施,增加排水支管的设计。城市内涝点改造建议因地制宜采用雨水

五册《交通工程》、第六册《电气工程》、第七册《结构工程》O口或排水边沟结合的方式,增强内涝点雨水排放能力。

回复:本次设计针对暴雨积水点区域,针对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的,八、设计中应明确管道通沟污泥处理、运输方式及去向,明确盘溪河污水箱

按照10年重现期新建雨水管道,增大雨水排出能力;针对雨水收集设涵清淤后的淤泥检测、处置、去向等内容。

施不足的,均增设雨水边沟或雨水口数量,以增大路面排水能力;针对回复:通沟污泥处理方式需建设方在后期明确。

管道堵塞积水的管道,采用管道清掏或非开挖修复的方式恢复管道排水

2.区域概况

能力。本次设计通过各类措施综合性解决暴雨积水问题。

五、排水系统改造时,建议根据现状排水情况,充分考虑跨流域排2.1区位条件

水问题影响。(1)龙溪片区用地性质

回复:本项目区域内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均结合渝北区内排水流域划根据《重庆市渝北区分区规划(2012-2020)》,龙溪片区用地以居住、办

分情况,进行系统性雨污分流改造,充分考虑了跨流域排水问题。公、商业为主。

六、建议进一步论证初期雨水处理方式,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治理

应将末端调蓄治理与前端海绵城市设计科学结合,同步对人行道进行海图2.1龙溪片区规划图

绵化改造。初期雨水调蓄池选址、规模和数量应现场踏勘论证,明确各(2)龙溪片区交通

调蓄池合理性和必要性。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调蓄池运维、清淤的安全性主干道:红石路、龙华大道、红锦大道、渝澳大道、新南路。

和便捷性,加强自动化设计,解决调蓄池泥沙淤积问题。轨道:轨道6号线、轨道3号线、轨道4号线。

回复:本项目人行道改造采用仿石材透水砖,具备一定海绵功能。(3)龙溪片区水体

由于位于建成区,故本次设计的初雨调节池选址、规模和数量均结合现区域内主要水体为盘溪河(含红岩水库)。龙溪片区雨水主要排入盘溪河。

场建设条件的具备情况来确定;初雨调节池采用自控方式运行,内部具

图2.2龙溪片区主要路网图

备反冲洗等防淤积措施。

七、建议对非开挖修复工艺进行比选论证,根据实际管道缺陷情况,2.2气象水文

优化部分点状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对缺陷排水管道的修复时应充分考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

虑临时排水措施,注重管道纵坡对过流能力的影响,减少非开挖修复对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

管网管径影响,确保修复管道过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中部处为盘溪河,整个溪流呈近南北向的长条形,溪沟周围地势较为起

回复:本项目根据不同管道规模、不同缺陷等级及类型、管材等因伏,勘察区内溪流为常年有水,勘察期间盘溪河水位高程为239.00m〜258.00m,

素综合确定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同时根据规范,所选工艺修复后的管历史最高洪水位242.50m〜260.00m,拟建项目调节池紧邻该溪流,拟建项目溪流

道过流能力均需满足实际过流能力需求。场坪最低标高254.50m,低于该溪沟洪水位,其溪沟水位对本场地影响大,盘溪

河为场地地表水的排泄基准面。水(根据埋藏条件判定)为包气带水、潜水。

综上,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与盘溪河水位有一定联系,在

2.3地形地貌

夏季暴雨季节临近河边地段存在河水倒灌现象,降雨后绝大多数沿地势及排水管

拟建项目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斜坡地貌,该工程处于斜坡坡腰部位。

网排泄至地势低洼处及河流里。基岩裂隙水受河水水位、地形控制明显,具有就

由于重庆渝北区城区建设,场地原始地貌已改变,场地现总体地形起伏较

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孔隙水的动态变化除与降雨、盘溪河河水位有直接关

小,地势较平坦,高差变化较小,地形坡度角2°~15°,局部临近盘溪

系外,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对其的影响也是较明显的。

河地方呈陡坎状。勘察场区及其周围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形

拟建场地临近河边存在统一水位的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

走势,场地内及测绘区范围最高海拔高程为292.50m(位于新牌坊附近),

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故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最低海拔高程为234.50m(位于大石坝盘溪河内),相对高差58.00m;拟建

场地位于龙山、龙溪街道处,场地内部及周边为建设用地。2.6.不良地质现象

2.4.地质构造及与地震经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

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古河道、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埋藏物;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东侧,无断层分布。经钻探揭

工程场区的斜坡、边坡现状稳定,但后期工程施工与运营前需做好必要的支护措

露及地面调查,本场地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场区内无断层通过,无

施,综上知,拟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滑坡及边坡失稳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质构造较简单。拟建场地揭露地

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岩土层主要2.7.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为第四系堆积(Q4ml)素填土层、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层和沙溪

2.7.1.拟建工程对相邻建构筑物影响分析评价

庙组(J2s)的砂质泥岩、砂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的规定,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拟建场地属残坡积地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管道大部分地段地势总

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体起伏不大,地形相对较为平缓,部分地段沿斜坡坡脚分布。勘察期间区内未发

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期间拟建管道

2.5.水文地质地质

沿线的自然斜坡及人工边坡现状稳定。拟建场区整体稳定,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

拟建场地处于丘陵斜坡部位,场地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临时基坑边坡和永久边坡高度较大,应通过放坡或支

盘溪河为本勘察区的排泄基准面,水体的流向是由东西向中间排泄至挡等常规方式进行处理,在斜坡坡脚及临近民房和公路一带应加强基坑临时支护,

盘溪河,盘溪河水体自北向南而流出。根据场地及周边水体赋存特点,并做好永久支护。边坡施工应分段施工、及时回填,保证施工期间的稳定性。

将场地及附近水体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为盘溪河河水;地下管道施工作业面沿线为主要干道,局部地段跨越干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

动荷载大,应注意坑道临时支护。管道穿越已有管线及电缆,应采取恰当3.1.1雨污合流现状'

的施工方法和有效地处理措施保证场地安全及沿线管线的正常运营。

通过对龙溪片区现状地下排水管网的统计,其现状雨水、污水、合流水管

管线沿线分布有已建民房,根据现场调查了解,民房距管线基础中心

网长度及占比如下表3-1所示:

线较近,故局部地段基坑开挖对相邻建构物有一定影响,建议施工过程中

表3T现状排水管网统计表

加强监测,对已建房屋基础深度进一步了解,施工中分段开挖、及时安装

现状雨污

区域参数现状雨水管网现状污水管网合计

回填,加强临时基坑边坡的支挡,严禁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合流管网

长度(km)65.564.26.7136.4

部分管线及调节池靠近盘溪河一侧布置,有些地段污水管要从挡墙上龙溪片区

比例(%)48475100

穿过接入原有架空污水主干管,雨水则直接排入盘溪河,势必要对原有挡

墙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要小心作业,避免对邻近段挡墙的扰动,对要开

挖的挡墙段及时进行恢复。从上表统计结果可知,渝北区龙溪片区现状合流制管网少于分流制管网,

大部分片区实现了雨污分流。经统计,龙溪片区的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合流点约

3.排水现状及规划综述

193处。雨污合流点分布见下图。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气候变化

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短历时强降水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均发生

了显著变化,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增强,如2007年“7•17”、2009年“84”、

2014年“974”等强降水事件,导致渝北区部分地区出现了排水不畅、

暴雨积水、交通堵塞等现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3.1龙溪片区市政排水管网现状

龙溪片区排水管网均位于现状道路下,排水管网较为完善,能够

及时收集区域排水,但排水管网系统中雨污混流现象较为严重,存在

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排湖库的现象;局部区域如盘溪河沿线还存在污

水散排、直排等现象;区域内有诸多老城片区,地下管网历史久远,

错综复杂,管网老化破损渗漏和堵塞问题突出。

图3」龙溪片区雨污合流点分布图

3.1.2.片区污水管网系统现状图3.2龙溪片区现状污水管网系统图

龙溪片区为渝北区传统城市建成区,区域内污水管网系统较为完善,3.1.3.片区雨水管网系统现状

但建成时间较长,雨污混接、管涵破损等现象较为严重。龙溪片区的居民

龙溪片区为渝北区传统城市建成区,区域内雨水管网系统较为完善,但建

生活污水主要汇入片区溪侧的盘溪河东侧沿河截污箱涵内,截污箱涵规模

成时间较长,雨水管网规模整体偏小,雨污混接、管涵破损等现象较为严重。

BxH=1.5xl.8m-BxH=1.7xl.8m不等,盘溪河片区内长约2.97km,该箱涵污

龙溪片区内雨水主要排入盘溪河内。

水最终排入唐家沱污水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龙溪片区内,主要沿新

牌坊新南路自北至南存在L2xl.2-l.5xL8的污水主箱涵,收集道路两侧片

区内的污水,最终接入盘溪河西侧沿河截污箱涵;另外在沿嘉州路途经加

州城市花园存在d600-dl200污水主管,该污水主管最终于松牌路排入

BxH=2.5x2.5m的合流制排水箱涵内,之后在箱涵下游被截流进入盘溪河西

侧沿河截污箱涵。盘溪河沿河截污箱涵建成于1997年,为混凝土及浆砌块

石材质的方形渠道(有低流水槽):由于建成年代较为久远,目前该截污

箱涵内部局部区域出现腐蚀及破损,沿线存在污水渗漏情况。

LYP1:d1500

图3.3龙溪片区现状雨水管网系统图

3.2.龙溪片区暴雨积水点普查水问题,经过多轮排水管网整治后,暴雨积水情况有所改善,但暴雨积水点还未

在新时期强降雨条件下,渝北区历年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积完全消除,

项目组在项目开始后启动了渝北区暴雨积水点的调查,结合重庆市

渝北区环卫所和渝北区城管局提供的暴雨积水点资料,梳理龙溪片区仍

然有2处暴雨积水点,经调查,城市暴雨积水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

经济损失。龙溪片区现状暴雨积水点分布图详见下图。

表3-2龙溪片区历史易涝情况统计表

序号易涝点位置积水原因积水统计时间

松树桥立交东侧匝道至合流管道内有溢流隔墙导致暴

12018

金龙路交叉路口雨时内涝

2市环卫局周边雨污混流形成暴雨积水点2018

图3.4龙溪片区现状暴雨积水点分布图

3.3.现状市政排水管网缺陷情况

为全面掌握重庆市渝北区地下管线现状情况,建立城区地下管线信

息综合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重庆市渝北区开展第一批中心

镇地下综合管线探测工作,查清探测范围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建立地下

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共建共享。加强地下管线

管理工作,实现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促进重庆市渝

北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为城市建设服务,

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受重庆市渝北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委托,中国

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揽“渝北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

勘察服务”一标段龙溪、龙山、龙塔3个街道约35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

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地下管线探测及该标段范围内的雨水、污水管

道完好情况检测。

据建设方提供的渝北区龙溪街道片区现状排水管道QV检测成果资

料,区域内部分管道存在变形、破裂、渗漏、脱节等结构性缺陷,严重

影响了管道的正常运行,致使过水断面大大减小,严重影响管道的过水

能力。经统计,龙溪片区现状市政排水管道存在1、2、3、4级功能性

缺陷及1、2、3、4级结构性缺陷,缺陷情况统计见表3-3。

表3-3龙溪片区缺陷情况统计表

序号缺陷类型缺陷等级数量(处)

11级197

22级351

功能性缺陷

33级198

44级107

51级181

62级272

结构性缺陷

73级199图3.5龙溪片区重大管线分布图

84级109

9合计1614

3.5.排水相关规划

根据《渝北区“十三五”排水(雨水、污水)管网建设专项规划》

3.4.龙溪片区重大地下管线情况

(2016-2020),规划目标为:

根据管线实测资料,设计范围内区域内新南路、红石路、松牌路、

(1)排水体制优目标:对龙溪片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旧

龙华大道、红锦大道等主干道部分路段存在给水、燃气等较大规模重要

城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埋地管线。如下图所示。

(2)生活污水收集率目标:完善渝北区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国

务院印发的《关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文件精神,规划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2020年达到95%。

(3)城区暴雨积水整治目标:完善渝北区暴雨积水防治系统建水流域汇水区、城市雨水出水口汇水区和城市雨水管段汇水区。

设,规划至2020年,完成对现状暴雨积水高风险区的整治及改造工(2)污水分区

作,基本消除暴雨积水高风险区。以一级截污干管为污水划定分区基础,凡与一级截污干管相接的二三

(4)老旧及病害管网整治目标规划至2020年,基于对现状老旧及级管网,根据其管网的连接关系,结合地面高程信息,以接入一级截污干

病害管网情况全面掌握的情况下,结合管道修复及开挖置换管道等技管的节点为单位,勾画出汇入该点内所有上游管网服务范围分区。并最终

术,完成对现状问题管网的改造工作,规划完成率80%。形成各个污水分区。

(5)各排水分区的划分根据规划,本次设计的龙溪片区雨水管网有组织收集排入下游管

1)雨水分区段,最终排入盘溪河;龙溪片区的生活污水,经盘溪河东岸的截污箱涵

城市雨水汇水区指汇集雨水和地面水的管渠系统所服务的区域,与收集后,排入下游的唐家沱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雨水管网汇水区相对应的汇水面积,是对雨水管渠系统的描述,指雨水

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按照城市雨水汇水区的划分应遵循“自大向小,

逐步递进”的原则,雨水汇水区的划分一般分为以下3种方法:城市雨

4.设计依据、规范及原则(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

4.1.国家规范和标准(13)《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2006;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4)《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15)《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6)《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

(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17)《埋地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材》(QBT2783-2006);

(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8)《顶管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9)《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

(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0)《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1)《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I41-2008);(23)《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DJBT50-121)

(11)《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I6;(2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

(25)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环境等的影响。

(4)新建排水管线尽量减少在道路交叉口车行道下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

4.2.相关基础资料

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1)与业主签定的工程设计合同;①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

(2)业主提供的该片区1:500地形图;②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3)业主提供的综合管网物探资料及排水管网完好性检测资料;③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

(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④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

(5)《渝北区“十三五”排水(雨水、污水)管网建设专项规面。

划》(2016-2020);(5)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对周边现状综合管网的影响。新建管道需结合综

(6)《重庆市主城区排水(污水、雨水)设施及管网规划》(2015-2020);合管网现状,选择有实施条件的道路施工;施工作业面尽量避开周边现状综合管

(7)《重庆市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中交四公局(重网;局部无法避让的区域,优先选择非开挖管道施工工艺,或选择对现状综合管

庆)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修建渝北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二期)(龙网影响较小的地方施工。

溪片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北建初设(2022)II号)(6)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

(8)渝北区城管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地块使用的可能性、便利性。

4.3设计原则5.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思路

(I)在规划设计范围内,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系统。管网设计5.1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思路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综合管网设计从城市排水循环角度考虑,城市排水治理需要系统性地从源头排放到过程转

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输,再到末端收纳的全部水循环环节进行治理。源头排放环节,城市排水主要针

相结合的原则。对地块、小区、独立散排点等排水单位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在过程转输环节,城

(2)需扩容或需调整标高的排水管道改造,优先选择原管位还建,市排水主要针对市政雨污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同步进行暴雨积水点等排水

不具备实施条件时选择其他通道,管道布置优先选择人行道,减少对交问题突出的区域进行管网整治,对过流能力不足管段进行扩容改造,缺失排水管

通的影响,布管同时考虑对现状行道树、绿化带的影响,根据实际需要网区域进行管网新建补充,对存在功能性或结构性缺陷的现状排水管道进行修复;

可适当在车行道布管。在末端受纳环节,主要集中于雨水管网排河、湖之前进行面源污染截污,同时完

(3)尽量选择非开挖管道施工技术,以减少管道施工对交通、善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根据建设要求,本次设计主要针对城市排水过程转输环节即市政大程度分流。

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同时考虑雨水管网末端面源污染控制。对原有管线系统特别是排水系统进行详细准确的摸查,是进行雨污分流设计

的基本要求,与常规室外和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相比,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设

计的最大特点是对改造范围内所有排水系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对原有排水

雨泊水合流点系统采取针对性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措施。

源小

头中山”水点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建设项目,只有对排

排个体商户雨污分流

水管道过流能力不足水系统现状展开充分调查与分析,然后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改造,才能较好的

系师汨单位污水达标排放

统完成该工作。对此,根据我院对现状的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雨污分流改造思路。

污水散排点卷亏

排水管道缺陷各污染源按性质基本上可分为居住小区、城中村和工商业区三种类型,其内

部、外部排水系统很复杂,已建小区内部排水分为合流小区、分流小区等两类,

外部承纳小区排水的市政排水管网排水条件分为市政路上只有一条雨污合流管、

旧城区具有建筑物陈旧,内街巷道狭窄,地下管线密集,人口密度市政路上已有雨污分流两条管、外部湖泊边已有截污干管、外部湖泊边没有截污

高等特点,所以对旧城区原有排水系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不但工程量管等四类,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组合八类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巨大,涉及的原有建筑繁多,工程投资高昂,而且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A类:外部市政路上已有雨污分流两条管、内部为分流小区,但由于历史遗留

众多,对建设管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协等原因,排水管网现状错接漏接较多,坚定不移查漏补缺,彻底执行雨污分流。

作单位要求极高,工程实施难度非常大。1)基本上已按分流制建设的小区根据其管网摸查资料,通过对区内污水、雨水

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主要对象是近年不会再进行大面积开发的管道混接的改造,将雨水、污水两套管网彻底分流;

居民住宅社区(主要是原有居民大院、小区)、现状道路、城中村以及2)摸查小区的排放口与市政管网衔接的合理性,对混接的管道进行改造,使小

旧厂区、商业中心等。区雨水、污水排放管分别与市政系统的雨水、污水管道衔接。

对旧城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是通过采取各种工程技术措施,使雨水B类:外部市政路上己有雨污分流两条管、内部为合流小区,小区污水排向外

和污水能最终或尽可能各行其道,改造(新建)后的雨水系统负责收集部雨水干管或污水干管。

路面、绿地、硬地、建筑物屋面汇集的雨水、浇洒绿化、景观、空调等1)只建有一套合流管道、且街面宽阔的小区,新增加一套管网,以形成雨水、

的排水,雨水最终流至周边的水体。生活阳台、卫生间、厨房等产生的污水两套独立的管网,其排放口分别对应接入市政的雨水、污水管道中;居住小

污废水则经由原有合流排水管改造成的污水管或新建污水管统一收集,区增加管道时以优先增加污水管为原则;

最终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工程效果要求达到雨污水的彻底分流或最2)对建筑内部排水立管进行改造,增加独立的雨水立管,确保雨水立管和污

水立管完全分离。泊。这一类建设完成主湖泊、支湖泊截污。

c类:外部湖泊边已有截污干管、内部为分流小区,雨、污分流管I类:外部湖泊边没有截污管、内部为合流小区,小区污水直排湖泊。这一

混接后全部与湖泊截污干管相连。类建设完成主湖泊、支湖泊截污,同步对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1)基本上已按分流制建设的小区根据其管网摸查资料,通过对区J类:外部市政管网下游管道管径比上游管径偏小,下游管道管底标高比上

内污水、雨水管道混接的改造,将雨水、污水两套管网彻底分流;游管道管底标高偏高,市政管网长久失修导致管道破坏、拥堵等。这一类进行污

2)摸查小区的排放口与市政湖泊截污管衔接的合理性,对混接的水管道改造,定期对运营中的管道进行清掏。

管道进行改造,使小区雨水直排湖泊、污水排放管与湖泊截污管道合理

6.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

衔接。

D类:外部湖泊边已有截污干管、内部为合流小区,小区污水排向截6.1.设计年限

污干管。

本工程为区域内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

1)只建有一套合流管道、且街面宽阔的小区,新增加一套管网,

设计。

以形成雨水、污水两套独立的管网,其排放口为雨水直排湖泊,污水接

入截流干管;居住小区增加管道时以优先增加污水管为原则;6.2.排水体制

2)对建筑内部排水立管进行改造,增加独立的雨水立管,确保雨按照规划要求,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

水立管和污水立管完全分离。体系。

E类:外部市政路上只有一条合流管、内部为分流小区,小区污水

6.3.基本设计参数

排向合流管。这一类须完成市政路上雨、污水管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增设雨水管道还是污水管道,小区排水维持现状。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7T-296-2018):

F类:外部市政路上只有一条合流管、内部为合流小区,小区污水(1)最大控制设计流速:塑料雨水管道Vmax=8m/s,塑料污水管道Vmax=6m/s,

排向合流管。这一类对小区和市政道路进行同步雨污分流。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m/s。

G类:对于现状道路下设置了多条合流管道,并且管线混乱,导致(2)最小控制流速:雨水管道Vmin=0.75m/s;污水管道Vmin=0.6m/s。

排水性质混乱,给截污分流造成不良影响的状况。这一类,根据实际调(3)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

查,废除已经失去功能的管道,保留现状管道作为污水管道,新建雨水

管道和雨水口。

H类:外部湖泊边没有截污管、内部为分流小区,小区污水直排湖

Q=q“F(L/S)

表6-1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2)本次设计暴雨强度公式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暴

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采用渝北区

4000.65

暴雨强度公式:

500〜9000.70

210000.751111(1+0.945lgP)2

(r+9.713)11561-(L/s,hm)

(4)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本次设计道路暴雨重现期取值:暴雨积水点等地势低洼处,P=10a;普通新

(内径),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建管道:P=5a。

(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设计降雨历时:t=tl+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l=5(min)(管渠内雨水

(6)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钢筋混凝土管取0.014。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中:取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