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第1页
红色文化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第2页
红色文化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第3页
红色文化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第4页
红色文化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在中职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本地红色文化背景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拉近学生与历史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文章围绕本地红色文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本地红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并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对象,具体探究了本地红色文化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红色文化;家国情怀;乡土历史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其知识的组成体系对一个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总结性的特征,教师借助历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职学生正处于精神世界快速发展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基于此,在日常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在丰富课本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的红色文化背景下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以及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助力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一、红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借助多种校外历史资源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深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本地红色文化内容,不仅可以丰富课内教学知识,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作用和价值。第一,利用本地红色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提倡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多运用线上教学资源和实际生活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既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又能够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本地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的加持下,历史课程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而是变成了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这种学习体验的转变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借助本地红色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感。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自己身边以及家乡的历史都最为了解,在学习时也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借助本地红色文化的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触摸和感受历史,使学生在形成了清晰的历史思维的同时,提高了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感。第三,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可以创新和完善学习方式。传统形式下的历史课堂,学习过程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记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借助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地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思维。二、红色文化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自豪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倡导的和谐社会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如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崇洋媚外等不良社会风气。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缺失,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千变万化,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爱国主义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国自豪感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培养学生家国自豪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借助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将爱国主义培养从空洞的理论知识转移到真实的场景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自豪感。例如在教授“解放战争”这部分知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本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实地探究位于惠安县崇武镇西沙湾的解放军庙。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向学生讲解解放军庙背后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故事就是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在历史场景和真实故事的熏陶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家国自豪感。(二)解读历史名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感意识家国情怀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全思想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机会,有计划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进行培养,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落实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他们都以坚定的爱国信念和精神坚决捍卫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抛头颅、洒热血,为维护国家尊严与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基于此,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名人的影响作用,教师借助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解读历史名人的方式,结合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情感,从而为发展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授“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这一单元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解读“惠安暴动”的领导人之一——林权民烈士的生平,使学生从本地历史名人的生平介绍和学习中,真实感受到革命先烈身上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为祖国和平统一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在英雄人物的解读学习与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意识。(三)激发学生能动性探索,树立宏观理想一方面,历史作业枯燥、重复性强,学生缺乏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死记硬背”是需要剔除和突破的壁垒。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教材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其寒冷和严酷的环境下,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的历史知识。重点叙述了上甘岭这一惨烈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上百次冲锋和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最终守卫住上甘岭这一据点,且成功地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场的战争局势。对此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元素,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重温历史,让红色历史教育更有冲击力和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了解历史、学党史、用奋斗诠释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转变“教师大量时间滔滔不绝,学生枯坐堂下索然无味”的局面,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谈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模式。纵观新媒体背景以及减负政策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了解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例如短视频时代下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软件的大量使用,探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将红色文化与中职课堂的教学相结合,仍然是教育界亟待探索的问题。(四)聚焦历史教学课堂改革,唤醒学生人文素养中职学校“培养怎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值得所有人的关注。第一,历史学习的领悟能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历史是载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窗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精神血脉。在信息碎片化、同质化社会下,信息茧房已成为难以逾越的信息壁垒。教师要树立战略性目标,对作业的质量合理评估,减少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互联网形成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产品成为新的主流形式与必然趋势。如何将技术系统、历史内容生态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设计精彩的红色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评价体系與理性思维,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内容。第三,历史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需要厚积薄发的积累。学而思进行实证与推理,培养了学生批判与发现的新思维。体验与感悟,提升了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的素养。最终,学生能够对课本活学活用,对社会上的事件也会有自己的思考与行动。例如教师将红色文化搬入课堂,结合“互联网+”历史思维,探索高效深刻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与新颖生动的传播路径,把红色故事融入课本,让红色精神落地生根;带领学生触摸红色故居,一砖一瓦,封存历史气息,一版一画,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走进书籍中的遗址遗迹,身临其境地触摸感受一个个故居背后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拉近学生对书籍知识的理解,进而将先辈的优秀精神融于灵魂。文化氛围厚重的城市推荐西安、南京、杭州、延安、洛阳等地;将红色对话融入课堂,透过历史硝烟,学生用新奇的探知欲与饱满的激情表达了对先辈们的歌颂之情;此外,开展歌唱比赛、手抄报、演讲、征文、书法、游戏手工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一片赤诚之心。(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应用到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多的保障。关于红色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出来。例如在教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资源展现该战争,在高清画质的支持下,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还可以结合各个地方的纪念方式进行展现,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战争的纪念方式更加丰富,而且视觉冲击力较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红色资源,为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未来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应站在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加强红色资源的呈现。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红色资源的应用与多媒体技术存在密切关联,要按照真实的场景呈现红色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