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含答案)(2003-2023)_第1页
辽宁阜新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含答案)(2003-2023)_第2页
辽宁阜新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含答案)(2003-2023)_第3页
辽宁阜新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含答案)(2003-2023)_第4页
辽宁阜新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含答案)(2003-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辽宁阜新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3)目录第一支钢笔(2023辽宁阜新) 2穿过风雪的音乐盒(2022辽宁阜新) 4在松林里睡眠(2021辽宁阜新) 6那年,那灯(2020年) 9红薯皮(2019年) 10花儿,已悄然绽放(2018年) 13菜农(2017年) 14人鸟相亲(2016年) 16用爱倾听(2015年) 17姥姥家门前唱大戏(2014年) 19韭菜饺子(2013年) 21卖豆浆的孩子(2012年) 22一个婴儿的拥抱(2011年) 24母亲的眼泪(2010年) 25善良的种子(2009年) 26

第一支钢笔(2023辽宁阜新)梁晓声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⑪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⑫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2分)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

⑪段加点词“怔住”的表达效果。(2分)我完全怔住了。18、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19、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2分)20、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3分)21、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受。(3分)【答案】16、想挣钱买钢笔的“我”,帮助在风雨中艰难行进的“陌生人”(母亲)推车,之后,母亲给“我”买了第一支钢笔,“我”将永远保存(珍视)它。(意近即可)17、怔住,形容发愣、发呆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发现拉车人是母亲时感到意外(震惊、惊讶)的样子(1分),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和感动(1分)。18、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1分),交待风大雨急的天气特征(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母亲吃苦耐劳的品格(1分),为下文“我”发现拉车人(母亲)在雨中艰难行进做铺垫(1分)。19、吃苦耐劳:瘦削的母亲在雨中艰难地拉装满重物的手推车。关爱孩子:母亲克服各种困难为“我”买第一支钢笔。善于教育:母亲能够抓住买钢笔的契机来激励孩子。(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0、充当行文线索,贯穿全文(1分);含蓄地揭示主旨,第一支钢笔对“我”意义重大,承载了母亲对“我”的爱(1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21、示例一:选文讲述了母亲冒雨辛苦拉车后,为“我”买第一支钢笔,激励“我”成长的事。这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生活中我的父母也在辛苦劳作、无私付出,我应该像作者一样努力成长为优秀的自己,用行动回报父母。(结合内容1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1分,写出自己的感受1分。)示例二:选文中的母亲冒雨辛苦拉车后,为“我”买第一支钢笔,能够直面生活中的苦难,这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被苦难打倒,应该像文中的母亲一样积极面对,让自己尽快成长。(结合内容1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1分,写出自己的感受1分。)(2023年辽宁阜新)穿过风雪的音乐盒(2022辽宁阜新)张翔①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②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却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都挂在脖子上。③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④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住得最远的孩子来上学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三千米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得最远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还有两团高原红。据说,他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⑤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村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纯净,唯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内容。⑥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天,有几个孩子留在他的宿舍。⑦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他的生日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个好看的音乐盒。他来西藏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听到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⑧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不。”也措的话总是很少。“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是谁送给您的?”也措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⑨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⑩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急忙走过去,将也措搂在怀里,一边轻轻抚摸着也措的后背,一边问道:“想妈妈了,是吗?”⑪“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⑫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你也不哭了好吗?”⑬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⑭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⑮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能回去。⑯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⑰也措也来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眼神也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有种说不出的欢快。也措总是偷偷看他,脸上露出几丝得意的笑容,嵌有两团高原红的小脸越发可爱了。⑱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他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的那一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融化了……是北京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一个月前来了一次八宿,在风雪中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请求他回去之后,在四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作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妈妈了……原本,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但是他整整待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过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

(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改动)17、请将文中围绕“音乐盒”讲述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1)到西藏支教的“他”所钟爱的音乐盒发条崩坏。(2)

。(3)生日三天后,“他”收到也措委托陌生人从北京寄来的生日礼物——音乐盒。(4)

。18、请分析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急忙走过去,将也措搂在怀里,一边轻轻抚摸着也措的后背,一边问道:“想妈妈了,是吗?”(2分)19、请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⑰段中也措当时的心理。(3分)20、文章讲述了也措成长的经历,请概括其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1、如何理解选文标题“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的含义?(3分)22、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3分)【答案】17、①也措问及音乐盒的来历,“他”谎称这是妈妈送的生日礼物。②支教结束后,“他”将音乐盒送给已经长成大孩子的也措。18、“急忙”急切、匆忙之意,“轻轻”指动作的轻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急于安慰也措的心理和安慰也措时动作的温柔。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细心、体贴和关爱。(意近即可)19、示例:老师,过几天就是您的生日,我已经请求北京的一位叔叔给您寄音乐盒了。我想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您,您一定会很高兴的,那样您就不会想妈妈了。(不限制人称,意近即可)20、也措由之前沉默、忧郁、胆怯变成了勇敢、坚强、快乐、善解人意、关爱老师的大男孩。(能够体现也措的变化,意近即可)21、音乐盒从北京穿越现实的风雪,寄到西藏,也穿越了老师心中的风雪,打动了老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真诚的关爱。22、示例:文中的老师和也措互相关爱收获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使我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对别人付出真心与爱的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爱的馨香。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会在接受爱的同时,也会去关爱父母、老师、同学和其他人,在爱与被爱中感受幸福。(2022年辽宁阜新)在松林里睡眠(2021辽宁阜新)李汉荣①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②凤凰山离我家有几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③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④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⑤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⑥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有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⑦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⑧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⑨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睡眠之书》)12.阅读选文③~⑨段,理清文章脉络,补全内容。段落③④~⑤⑥~⑧⑨概括内容“我”走进松林,看见小蘑菇。A松林中“我”看见蘑菇,它们在“我”熟睡时“醒”来。B1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14.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1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1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12.A:“我”睡在松林,被小鸟惊醒;B:“我”提着空篮子,走出松林。1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蘑菇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蘑菇刚要露出泥土的情态,表达了“我”对小蘑菇的喜爱之情,语言富有情趣。14.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见到长出来的蘑菇时既兴奋又不忍心采下它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蘑菇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篮子是空的,但是却装满了“我”对大自然地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向往。童年这段亲近自然的美好记忆让“我”一生难忘。(意近即可)16.示例:选文告诉人们应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平时应该走出高楼林立的城市,去乡间,去丛林,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不破坏自然,爱惜花草树木,这样世界才更美好。(意近即可)【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A处根据④段“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⑤段“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概括为:“我”睡在松林,被小鸟惊醒;B处根据⑨段“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概括为:“我”提着空篮子,走出松林。【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限定角度为修辞。“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描写刚要露出泥土的小蘑菇,判断为拟人的修辞方法;“探头探脑”赋予小蘑菇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结合句子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蘑菇刚要露出泥土、又有所躲藏的情态,语言充满情趣;句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了“我”对小蘑菇的喜爱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限定角度为描写。“蹲下来”“屏住呼吸”,运用动作描写;“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心理描写;联系上文“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见到长出来的蘑菇时兴奋惊喜的样子;联系下文“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可知,“心疼”写出了“我”不忍心采下它的心理,表达了“我”对蘑菇的喜爱、珍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作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空空的篮子”根据“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可知,篮子里没有蘑菇,是空的;“盛满露珠、鸟鸣、梦境”是指这次松林里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在这里,“我”读懂了蘑菇的梦想,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不忍心采摘蘑菇,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童年这段亲近自然的美好记忆,承载着童心的纯洁和美好,让“我”一生难忘。【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结合实际谈感悟。选文写“我”童年时在凤凰山的松林里采蘑菇的经历,“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露珠、鸟鸣、蘑菇的梦……“我”最终提着空篮子回家,是不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作者用行动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作答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如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多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就是用行动在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021辽宁阜新)那年,那灯(2020年)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希望的灯。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进去一针,针索来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年少的心里。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备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车”——欠车?那就是“软”字啊!⑦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选自《中国教师报》)1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内容。(2分)13.根据语境,赏析第②段加点词“弥漫”的表达效果。(2分)1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5.选文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16.读了本文之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参考答案】12.(2分)母亲培养“我”猜谜语的兴趣。13.(2分)“弥漫”是充满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了朦胧柔和的灯光充满了屋子(1分)表达了母亲带给“我”的温暖,让“我”踏实(1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14.(3分)动作描写(1分)。生动写出母亲纳鞋底熟练的样子(1分),表现母亲勤劳,心灵手巧(1分)。15.(3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1分)。内容上:点明(深化)中心(1分)。写出了母亲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对“我”影响深远(1分)。(意近即可)16.(3分)联系实际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2020辽宁阜新)红薯皮(2019年)樟楠①2010年5月12日,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兄弟姐妹商议为父亲和先前去世的母亲同立一块碑,作为永久的纪念。碑文是大哥代表我们撰写的。其中“父母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养育8个儿女”十几个字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我眼前也常常浮现出父母节俭度日的一幕。②那是“文革”中期的一天。父亲和大妹一早去了二十多里外的县城卖红薯,天都快黑了,还迟迟不见回来。母亲等不来面和菜,翻翻见底的面袋说:“蒸点红薯吧。”不一会儿工夫,饭就做好了。母亲端上来一大盘红薯和大盆清水煮红薯叶子菜。我们几个饿狼似的娃儿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我最后离开饭桌时,把一个稍大点儿的红薯递给还没上桌的母亲。母亲接过去说:“这个留给你妹,我把坏的剥了吃。”说罢,母亲拿起一个坏红薯,剥去大半截黑斑,就着剩下不见半点油星子的红薯菜汤吃开了。正吃着,父亲被一个邻村大哥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进了门,全家人一下子都愣了。③原来,拉车的大黄牛第一次上街,被迎面开来的拖拉机吓惊了,瘦小的妹妹拽不住缰绳,大黄牛发疯似的拉着车子飞奔起来,驾辕的父亲步子跟不上,栽倒在地,架子车从他的脚脖子上碾过。妹妹吓得直哭,父亲疼得直叫。一些路人见状,主动上来帮忙,大黄牛被制服了,散落满地、摔得稀烂的红薯也被好心人帮着捡到了一起。父亲一一谢过他们后,就近找个地方摆了摊。那天天气不大好,一会儿刮风,一会儿打雷,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大概因了父亲咬着牙、忍着疼坚强的表情,因了妹妹含着泪、带着乞求的目光,顾客还算“盈门”。没多大会儿,父亲就便宜地卖完红薯,随便买了些面和菜,带着沮丧,拖着伤脚,一瘸一拐地驾着车子往回赶。④天渐渐黑了下来,艰难的车轮,一步一挪地到了五里塬顶。父亲的脚脖子肿得老大,疼得实在走不动了。五里塬,路窄坡陡,白天走都有些发怵,摸黑走就更提心吊胆。如果再下大雨,那可……“咋办呀,咋办呀,谁来帮帮我们父女啊?”妹妹扯破嗓子的哭喊声随风飘荡在黑沟唤谷,很是療人。说来还算幸运,恰在这时,一个邻村的大哥从县城回来碰上了,二话不说,便把父亲扶上车子躺下,驾着车子下了五里塬大坡。⑤我们听完,都不禁打了个寒噤。母亲边擦眼泪边拿起父亲买来的面和莱要去做饭。父亲摆摆手说:“这么晚了,别做了,给娃儿们留着吧。”我借着黄豆粒大小的油灯光,看见父亲吃力地揶到饭桌前,一把抓起我们几个娃儿剥拌的红薯皮,大口大口地吞了起来……⑥后来,我进城结了婚有了孩子后,常对妻子和女儿说起古人那句名言:“俭,德之共也。”也说起父亲那句话:“富日子是省出来的,要节俭。”多年来,我也养成一个“吝啬”的习惯,不管是我请客吃饭还是别人请我吃饭,我都坚持“吃不了兜着走”。每当看到有人打包,我心里就暗暗欣慰,眼前总会闪现出父亲抓红薯皮吃的一幕。12.根据语境,赏析第⑥段加点词“吝啬”。13.文中第③④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4.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5.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我们几个饿狼似的娃儿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食物吃得干干净净。16.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参考答案】【思路分析】本文第①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第②③④段采用插叙,补充交代了父亲受伤的原因,第⑤段运用动作描写,“挪”“抓”“吞”等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伤势的严重和饥饿的程度,体现了父亲为了家庭含辛茹苦及勤俭持家的美德,表达了深沉的父爱。第⑥段点题,深化中心。【解题过程】1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与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根据上下文可见,“吝啬”,一般指小气的意思。贬义词,在文中指“节俭”,故为贬义词褒用;“我也养成一个‘吝啬’的习惯”中的“也”表现出父亲对“我”的影响,由此可体会到“我”对父亲的感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3.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根据选文第③段段首的“原来”一词,可知第③④段是插叙,插入了父女卖红薯的危险经历,属于记叙顺序中的插叙。插叙有丰富文章内容,补充主要情节,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从句中的“挪”“抓”“吞”等词,可以看出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从“挪”字可以看出父亲伤势的严重,从“抓”“吞”写出父亲饥饿的样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所以侧面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之深,侧面写出了我们家庭生活的艰难。1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结合内容来看,从“饿狼似的”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三下五除二”“干干净净”等词语,可知此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饥饿的情状,表现了家庭的贫困。1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了解文章的主旨,文章写了父母为了子女无私付出,勤劳节俭的美德,应围绕这一中心谈感受,并阐述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答案:12.“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这里是贬义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节俭美德对“我”的影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和怀念。13.插叙,补充交代了父亲受伤的原因(或补充交代了父女卖红薯的危险经历),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格。14.动作描写,“挪”“抓”“吞”等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伤势的严重和饥饿的程度,体现了父亲为了家庭含辛茹苦及勤俭持家的美德,表达了深沉的父爱。15.比喻,把“饥饿的孩子们”比作“饿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饥饿的程度,表现了我们家庭的贫困。16.读了本文,我深深地明白了,父母总是在我们的背后默默无语的关爱,不表白,不张扬。让我们用心体会父母暖人的爱。【总结归纳】所谓顺序是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记叙文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答题方法:(1)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补充交代了……内容,丰富了……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2019辽宁阜新)花儿,已悄然绽放(2018年)①一年又一年,目送着孩子们一批批离去,总以为一切如流水般过去,能默默守望已足矣。那个傍晚,那一声“老师”,使我顿觉花香四溢。原来,不曾留意间,花儿已悄然绽放。②那是给新生家长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刻,已经到最后的联欢环节了。被疲惫袭击得心力透支的我,一个人静静坐在最后面,欣慰地体味着家长们的真情感言和投入表演。一个高大阳光的小伙子走过来,蹲在我的面前,我知道他是一天活动里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位年轻爸爸。不由得称赞道:“你今天真棒!”小伙子蹲在我面前,凝视着我:“陈老师,您仔细看看,还认识我吗?我是您当年带过的‘小松树’呀!您家访还到过我家呢,我可记得您!”端详着眼前这高大健壮的年轻爸爸,记忆如潮。当年那个胖乎乎的小调皮、小聪明的模样浮上了心头。因为他名字里有个“松”字,大家都亲昵地叫他“小松树”。这小伙子,那眉眼、那举手投足,的确有当年“小松树”的样子。我不由得嗔怪:“你这孩子,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当年的小调皮如孩子般开心地笑了起来:“我想给您惊喜呀,让陈老师看看我当爸爸了。”③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学生长大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我的学生有孩子了!我的学生把他的孩子也送到我这儿来了!当年的我,还没有眼前的“小松树”的年龄大,正满怀着梦想和激情去编织着我的教育梦。和班里孩子一起遇到特殊情况时,每每是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许许多多的故事都铭记着。于是,我们在喧闹的演出后场遥忆起当年。小松树说,他们那时背后叫我“小老师”。有一次他到卫生间头磕破了,是我流着泪送他到医院;他伸腿绊小女生时,我狠狠地批评过他;他上小学后,我对他的记忆慢慢模糊,可我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嵌在他的记忆里……回忆、畅谈,往事如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洗涤着透支,冲刷着疲惫。内心被眼前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家长搅动得碧波荡漾、涟漪轻动。④那天家长培训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当年的学生“小松树”获得了最佳表现奖。上台领奖那一刻,他幽默地说要发表获奖感言。他抱着话筒激动地说:“感谢CCTV!感谢幼儿园TV!今天是我26年最开心的时刻。我回到了当年的母校,看到了我最亲爱的老师。我给孩子也选择了我的母校!我作为家长,我又在母校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活动,还得了奖!太让我骄傲和自豪了!我和我的孩子,要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分享这最幸福的时刻。”我听到他在喊我,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指挥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宝宝蹦跳着上了台。那一刻,我忽然间泪流满面!⑤我轻轻拉过“小松树”的手,只是不再是小手;当年的小不点,如今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了。我又轻轻抱起小宝宝,宝宝举起鲜红的奖状。那一瞬间,全场掌声雷动!被一代一代催老又何妨?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有过不完的青春!⑥我的花儿,我的一批又一批的花儿,早已悄然遍地绽放。(选自《教师博览》2017年第2期,作者陈玲,有改动)11.结合选文②~⑤段内容,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主要事件,补写方框中的内容。(2分)(1)“我”和(1)“我”和“小松树”一起回忆、畅谈过去(2)“我(2)“我”和“小松树”一家共同感受幸福瞬间12.选文第③段“他上小学后,我对他的记忆慢慢模糊,可我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嵌在他的记忆里……”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3分)往事如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洗涤着透支,冲刷着疲惫。内心被眼前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搅动得碧波荡漾、涟漪轻动。14.选文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15.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3分)(2018辽宁阜新)菜农(2017年)崔杰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唤;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一位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⑤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溃。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风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市场一如往日一样地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两望的……,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啊!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的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满是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⑪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予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曼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⑫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充满神韵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选自2017年2期《意林》,有改动)11.“我”见到年轻菜农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写方框中的内容。(2分)12.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3分)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13.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一堆”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一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14.选文第⑪⑫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15.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参考答案】11(1)好奇、惊讶(2)恭敬、赞赏(每空答出其中一词或与之意思接近的词即可)【解析】阅读原文可知描写“误解、讥讽”的是第①一④段,描写“愧疚、歉意”的是第⑧段,描写“理解、赞美”的是第⑪⑫段。因此第(1)空答案的信息搜索范围是第⑤⑥⑦段,第(2)空答案的信息搜索范围是第⑨⑩段,概括作答即可,注意补写内容要与题干内容结构相同。1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年轻菜农比喻成“一泓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年轻菜农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保持着心中的宁静。表现了年轻菜农对纯真精神生活的坚守、执着、热爱。(意对即可)【解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先要明确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分析通过这种修辞写出了什么,最后分析句子在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13.“一堆”是数量词,写出了年轻菜农书法获奖之多。表现了他一直以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热爱。14.结构上:照应前文,收束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生活不仅仅是生存,生活更是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意近即可)15.略(提出观点,联系实际谈感受即可)(2017辽宁阜新)人鸟相亲(2016年)黄阔登①几年前,我搬至营区一隅的小楼。楼前是一片钭山坡,上面生着枝干道劲的老槐。这片槐林是乌儿的天堂,麻雀、野鸽、喜鹊、簧鹂、斑鸠等,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鸟儿。②晨哦初露时,鸟鸣声便从槐林传出,如含着露珠的轻音乐,柔润地漾进我的卧室。③鸟儿天生就是音乐家。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鹂,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体羽顺泽的斑鸠,伶俐的模样招人爱,一连串重复的咕咕声虽不高亢,却好在干净,节奏感十足;气字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呜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④白天写作,思路“打结”时,我就停下手,倾听一会儿鸟鸣,脑中的灵感随即就能在键盘上嗒嗒成行.⑤为了感激这些精灵每天都带着美好的啼唱如约而至,一天,我在阳台上的竹篾盘里搬上米粒和干虾米,再放上两个盛满水的浅口杯,希望以此款待它们。⑥第一日,没有鸟儿来,第二日依然没有,直到第三日下午,才有一只麻雀前来“侦察”.⑦只见它从树上飞到阳台上,跳跳转转,明亮的小黑眼珠频率极快地扫描着四周的一切,十分警觉.刚啄了一粒米,它便“嗖”地飞走了.原来窗台上的一本书被风翻开,动静惊了它。⑧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一下子来了好几只麻雀。水足饭饱后,它们倒不急着走,而是在阳台上跳跃相嬉,好似在评论这顿荤素搭配的“大餐”。⑨日子悠走,光临阳台的不再只是麻雀,其他鸟儿也多了起来.它们慢慢熟悉了我的存在,明晓我并无恶意,因此即使看到我,也不再惊恐。⑩人亲鸟,鸟亦亲人;人有情,乌亦有情。也许是它们渐渐明白了我的心意,只要我在阳台上放好食物,它们就会呼朋引伴落到阳台上“聚会”,有时还会到玻璃窗前扑棱一下翅膀或轻啼一嗓,仿佛在与我打招呼.eq\o\ac(○,11)望着窗外那些跳来跳去、欢畅啄食的鸟儿,自己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慰:我有好多鸟朋友了.我发觉,自从与乌儿交上朋友,槐树上面朝小楼啼鸣的乌儿越来越多。有时,它们瞧见我,啼呜中甚至会有点儿欢欣的变调——不知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是果真如此?eq\o\ac(○,12)心存一份坦诚和善意,人鸟之间何尝不可以传情达爱呢?(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3日.有删改)11.选文第⑤~eq\o\ac(○,11)段写出了人鸟相亲的过程,请结合选文补写方框中的内容。(2分)12.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1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子。(3分)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鸸,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14.选文结尾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15.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2016辽宁阜新)用爱倾听(2015年)①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②我家住二楼。往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地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③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亳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④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⑤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⑥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⑦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扑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士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扑倒在地”。⑧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舍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能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⑨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⑩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12.根据文章情节变化在A、B两处写出表现作者“我”心情变化的词语。(2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14.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15.请联系实际,谈谈读完此文后的感受。(3分)【参考答案】11.对邻居传来的异常声音感到烦躁的“我”,决定搬家,经过朋友的引导,改变了想法,打消了搬家的念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有好多方法,比如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蠢合并法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素归纳法,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提取出来后,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顺畅表述出来即可,简单说就是概括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就可以了。12.A.烦躁B.欣喜(欣慰、高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做此类题目,首先根据题干中的提示,确定每个空格的答题区间,然后从答题区间中去寻找或概括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本题提示语“诧异”在第⑧段,所以A空要在第⑧段前寻找或概括,B空在第⑧段及以后寻找或概括。13.“攀上”是抓住东西向上爬的意思,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传进了“我”的耳朵,难以阻挡及对“我”产生的影响,烘托'突出)“我”内心的烦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点词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关键性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在联系上下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结合特定语句,分析词语的含义(基本义、引申义、讽刺义、双关义和其他特殊意义);二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定其特殊意义;三是注意句子的言外之意;四是注意词语是否与修辞有关。本句“攀上”运用了拟人手法,可从修辞角度分析,答题格式是: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所用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或烘托了)人物……的情感(或心理、情绪)。14.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即懂得为他人着想,学会用爱倾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末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办。记叙文柬段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有: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点题,提示题旨;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结构上的作用有: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具体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结尾的特点来分析。15.示例:感受:通过这篇文章,我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学会为他人着想,用爱去听,这世界就会变得美妙与和谐。做法:楼下广场舞大妈跳舞的时候,不觉得是搅扰,为他们的健康祝福吧。(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谈阅读感受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感受要围绕文章主旨来谈;二是必须按题干要求联系实际来谈,也就是谈自己的情感收获和有了这样的收获后自己今后会怎么做。(2015辽宁阜新)姥姥家门前唱大戏(2014年)顾振威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选文略有删改)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答:

1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

12.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答:

13.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答:

14.读完选文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3分)答:

【参考答案】10.喜欢听戏的姥姥,为了能让我们吃上面条,最终没有听上家门口的大戏。(2分)11.比喻、夸张。(答出一种即可得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姥姥磨面时汗流浃背的样子,体现了姥姥勤劳和对家人的挚爱。(2分)(共3分)12.“颤”在文中指声音颤动发抖,(1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姥姥磨面时的惊讶,(1分)表现了母亲对姥姥为家人无私付出的感动。(1分)(共3分)13.结构上与标题和形状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姥姥对我们深厚的爱及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构和表达答出一方面得2分,全答出得3分)14.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达清晰,言之成理即可。(3分)(2014辽宁阜新)韭菜饺子(2013年)徐立新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摘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11.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12.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3分)13.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2分)14.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用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参考答案】10.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2分)11.①线索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3分)12.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13.①因父母默默付出、无私的关爱而感动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③因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答出2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14.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经历(1分)能围绕父母(亲人)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亲人)来谈感受(2分)。(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2013辽宁阜新)卖豆浆的孩子(2012年)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奈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野趣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选自《少年大世界》有删改)1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答:11.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2分)A→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12.结舍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义。(3分)答:13.第⑥段划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14.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3分)答:【参考答案】10.(3分)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11.(2分)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2.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3分)13.(3分)外貌、神态,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14.(3分)如: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2012辽宁阜新)一个婴儿的拥抱(2011年)①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椅子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说:“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地笑着扭动着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皱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的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②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③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躲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躲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④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的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⑤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乳味小婴儿之间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的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出:“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我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太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⑥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教给我的最好的一课。(摘自《幽默与讽刺》)12.文章讲述了一介什么故事?(3分)答:13.文章中“我”的感悟经历了哪些变化?(3分)答:14.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1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的劳作的手托着婴儿。答:16.为什么老头说“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3分)答:17.文章结尾“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答:【参考答案】12.一个婴儿用他纯真无邪的拥抱温暖了一个流浪汉,感染和教育了他的母亲。(3分,意思对即可)13.困窘——厌恶——肃然起敬(3分)14.侧面烘托(1分),体现了餐馆里人的惊讶和不解以及我和丈夫的尴尬。(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5.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对婴儿的珍视、小心翼翼和感激。(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6.被忽略被歧视的流浪汉,得到了小婴儿的拥抱及我的尊重,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心中充满感激。(共3分,意思对即可)17.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不会以外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成人则是以世俗的眼光以貌取人.表现“的”的羞愧之情,点明中心.(共3分,意思对即可)(2011辽宁阜新)母亲的眼泪(2010年)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珠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