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一运动着的世界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二动物运动会 三、小组集体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完成后讨论小结。三生命在于运动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1)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生长需要不断地吸收蛋白质和无机盐(特别是钙和磷),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才能使钙和磷很好地吸收。户外活动时,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钙(2)肌肉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肌纤维变粗,肌肉血液供应好,毛细(3)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在体育锻炼中,肌肉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也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4)心脏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的儿童,心肌健壮,跳动次数比一般儿童生日”提出的口号。氧量的50%,体育锻炼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新陈代谢加更好地发挥“聪明”功能。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一分钟只能摄取1/4公升的氧气,而跑5公里,一分钟能吸取2公升的氧气,等于坐着不动时的8倍,仅从获氧量来看,锻炼与不锻炼对健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四小吊车课时安排3课时(滑梯、直升机、吊车……)它呀,它一样可以灵活的提起和放下重物。不信的话,看看老师的表演!(教师演4、引出课题: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小吊车工作奥秘在哪里呢?这是我们今天的课题。(板课题:小吊车的奥秘)1、CAI:探究问题1:小吊车工作奥妙在哪里?4、分组有目的的”玩”小吊车.它们相似吗?引出探究问题2:手臂与小吊车的运动原理相类似吗?3、摸一摸(手臂)看一看(CAI提供手臂剖面图)手臂的构造怎么样。五、体验肢体的其他运动,进一步认识肢体2、谈话:你还知道有哪些仿生产品?4、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仿生方法(视频:仿生典例)本单元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运动的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状态。运五位置与运动记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红1、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六做沙盘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1课时七动与静1、愿意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1课时★荡秋千2“荡秋千”活动:2课时4比较列车的快慢。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用到达的时间减去出发的时间4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在做这一类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也是本册围绕“运动”这一统一概念而设计的核心单元,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奠定基础。本单元从本单元包括“推和拉”、“常见的力”、“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4课,其中“推和拉”是为“常见的力”所做的铺垫,重九推和拉注意安全。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一、本课1课时完成。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指导要点:注意事项:教学评量:1、推拉游戏中,尽全力而有明显用力且流汗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2、学会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种以上者为3分,6~9种为2分,5种以下者为1分。4、在游戏中能尽全力,肯合作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第九课《推和拉》补充游戏——单人推拉二、顶天立地:双(单)手支撑身体。五、活动时可一组2人、3人、4人或多人。二、能否支撑行走10公尺?两人一组,分别蹲或坐于方桌之两侧,各伸出右手臂紧握双拳,手肘互两人面对面,右脚后屈,右手抓住右脚掌,左脚支撑全身重量并保持(一)分组:全班学生分成两队,或是每两人一队。(二)方法:将绳子套在腰部,并在海棉垫两端放置小积木(或其他替代物品),看谁先捡到小积木就算贏了,可用打擂台方式进行竞赛,亦可两人一组,赢(二)本单元教学完毕,应有适当的方松(以轻柔,按摩肌肉方式进行)才质的一种要求。力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但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一、导入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物体)怎样了?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要求:弹棋子的方法。(教师演示)记分方法。(板书说明)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2能辨别出物体的等)作用的结果。一活动1让小球动起来变?通过交流,体验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法中用到的力有弹力、动的?物体的运动需要的力与什么有关?三阅读科学在线1外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想物体运动起来是什么样的?(示范:平着把十二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课时安排:1课时一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2实验设想(室内外结合)。二、活动2感受摩擦力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3学生制作地球仪14.太阳和影子测记录与研讨相结合,意在让学生“建构”,自己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自己拟这些运动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交流分享自己同他人的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一)画自己的影子。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4.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1.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4.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2.学生制作简易日影仪。3.操作记录杆影。(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的影子。]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3.交流讨论:(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1)量出杆影的长度(2)交流发现(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2.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3.讨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八、总结本课从“白天黑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科学在线”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况昼夜的成因。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通过讨论引导学术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的解释,帮助学生懂得仅凭直接的观察“科学在线”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况昼夜的成因。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指导学生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对昼夜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本课最后的讨论意在培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3.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包括“科学在线”的资料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认识的艰巨过程。4.“科学在线”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释昼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模拟昼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2.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计划,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准备好所需材(2)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旋转(逆时针方向),在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4)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玫(ClaudiusPtolemaeus)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由于亚里士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经过长期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现——银河是由无数单个的恒星组成的,木星有4颗卫星,金星有圆缺变化,这受审,并宣判他有罪,直到300多年后的1980年,这一冤案才得以昭雪。 的。活动1完成没有画完的画,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总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体会到动植物的行为变化与昼夜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2对一种动植物的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行为变化规律。本课“科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例,发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本课难点是选生命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植物在每年的对花钟的认识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可能还会对“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的讨论感兴趣。建议本课用2课时完成。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1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用1课时。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或教师自制的相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时开的花是什么花?”或“××花在几时开放?”,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活动1完成没有画完的画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本活动建议用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活动2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来影响。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强大的张缩能力完成的。它能调整进入眼睛内的光线强弱,使其始终保持足以兴奋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研究动物行为的手段现代化。例如,摄像机和录圈养动物的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