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345_第1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345_第2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345_第3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345_第4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34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34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缔约国,阮(江南博哥)某为甲国派驻乙国的领事官员。关于阮某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______A.如犯有严重罪行,乙国可将其羁押B.不受乙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C.在乙国免除作证义务D.在乙国免除缴纳遗产税的义务正确答案:A[考点]领事官员的特权与豁免[解析]选项A正确:领事官员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包括接受国对领事官员不得予以逮捕候审或羁押候审,不得监禁或以其他方式拘束领事官员的人身自由,但对犯有严重罪行或司法机关已经裁判执行的除外。因此,阮某作为甲国派驻乙国的领事官员,如犯有严重罪行,乙国可将其羁押。故选A。选项B错误:根据公约第四十三条规定,领事官员及领馆雇员对其为执行领事职务而实施之行为不受接受国司法或行政机关之管辖,但有两项例外:(1)因领事官员或领馆雇员并未明示或默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而订契约所生之诉讼;(2)第三者因车辆船舶或航空机在接受国内所造成之意外事故而要求损害赔偿之诉讼。此外,领事官员主动起诉引起的与本诉直接有关的反诉不享有豁免。(3)与管辖相关的作证义务方面,领事享有一定的豁免。可见,领事官员的司法豁免权限于执行职务行为,而且存在例外情况。选项C错误:领事官员对其执行职务所涉及的事项没有作证或提供有关公文或文件的义务。除此之外,领事官员不得拒绝作证。但如果领事官员拒绝作证也不得对其施加强制或处罚。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选项D错误:根据公约第四十九条规定,领事官员及领馆雇员以及与其构成同一户口之家属免纳一切对人和物的课税,包括国家的、区域的和地方的捐税,但间接税、遗产税、服务费等不在免除之列。

2.

关于检察官职业道德和纪律,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______A.甲检察官出于个人对某类案件研究的需要,私下要求邻县检察官为其提供正在办理的某案情况B.乙检察官与其承办案件的被害人系来往密切的邻居,因此提出回避申请C.丙检察官发现所办案件存在应当排除的证据而未排除,仍将其作为起诉意见的依据D.丁检察官为提高效率,在家里会见本人所承办案件的被告方律师正确答案:B[考点]检察官职业道德和纪律[解析]选项A错误:根据《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23条规定:严格遵守检察纪律……不私自探寻其他检察官、其他人民检察院或其他司法机关正在办理的案件情况和有关信息。据此甲检察官的行为违反基本准则。选项B正确:根据《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16条规定:自觉遵守法定回避制度,对法定回避事由以外可能引起公众对办案公正产生合理怀疑的,应主动提出回避申请。乙检察官的行为符合基本准则。选项C错误:根据《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18条规定,树立证据意识,依法客观全面的收集、审查证据,不伪造、隐瞒、毁损证据,不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严格把好事实关、证据关。丙检察官的行为违反了职业道德与纪律。选项D错误:根据《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第23条规定:严格遵守检察纪律……不违反规定会见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及其他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丁检察官的行为违反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检察官职业道德具体包括:忠诚、公正、清廉和文明四个方面。

3.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监管职责,规范本所律师执业行为。根据《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某律师事务所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______A.委派钟律师担任该所出资成立的某信息咨询公司的总经理B.合伙人会议决定将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刘律师除名,报县司法局和律协备案C.对本所律师执业表现和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报律协批准后给予奖励D.对受到6个月停止执业处罚的祝律师,在其处罚期满1年后,决定恢复其合伙人身份正确答案:B[考点]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解析]选项A错误,《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律师事务所应当在法定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不得以独资、与他人合资或者委托持股方式兴办企业,并委派律师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职务,不得从事与法律服务无关的其他经营性活动。选项B正确:《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违规律师辞退和除名制度,对违法违规执业、违反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或者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律师,可以将其辞退或者经合伙人会议通过将其除名,有关处理结果报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备案。B选项中会议决定符合法律规定。选项C错误:《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制度,按照规定对本所律师的执业表现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定等次,实施奖惩,建立律师执业档案和诚信档案。可见,考核后无需报律协批准后给予奖励。选项D错误:《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投诉查处制度,及时查处、纠正本所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调处在执业中与委托人之间的纠纷;认为需要对被投诉律师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报告。已担任合伙人的律师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至处罚期满后三年内,不得担任合伙人。可见。“其处罚期满1年后,决定恢复其合伙人身份”不符合法律规定。第三十五条的规定。选项D错误:《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律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接受业务,不得为争揽业务哄骗、唆使当事人提起诉讼,制造、扩大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本题中,丁律师说诉讼是解决继承问题的唯一途径,并称其可提供最专业的诉讼代理服务,是一种唆使当事人提起诉讼,制造、扩大矛盾的行为,错误。

4.

某律师事务所一审代理了原告张某的案件。一年后,该案再审。该所的下列哪一做法与律师执业规范相冲突?______A.在代理原告案件时,拒绝与该案被告李某建立委托代理关系B.在拒绝与被告李某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时,承诺可在其他案件中为其代理C.得知该案再审后,主动与原告张某联系D.张某表示再审不委托该所,该所遂与被告李某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正确答案:D[考点]律师执业规范[解析]选项A不选:根据《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12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近亲属有利害冲突的法律事务。选项B不选:《律师法》第28条第(二)项规定: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该律师拒绝被告的委托代理,并承诺其他案件为其代理,符合律师执业规范。选项C不选:根据《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40条规定: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当在委托人委托的权限内开展执业活动,不得超越委托权限。所以,得知再审后,律师应主动与被代理人联系,在委托的权限内开展执业活动。选项D应选:根据《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50条第(七)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不得与当事人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七)在委托关系终止后,同一律师事务所或同一律师在同一案件后续审理或处理中又接受对方当事人的委托。本题应注意:律师事务所主动联系张某,是一种正常的拓展业务的行为,并不违反执业规范。

5.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等规定,下列关于法律援助的哪一说法是不能成立的?______A.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无须进行经济状况审查B.律师事务所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C.我国的法律援助实行部分无偿服务、部分为“缓交费”或“减费”形式有偿服务的制度D.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认为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辩护而没有通知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检察院正确答案:C[考点]法律援助[解析]选项A正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依照规定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无须进行经济状况审查。选项B正确: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律师事务所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停业整顿的处罚。”选项C错误: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实行是无偿服务。故选C。选项D正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的通知》第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认为犯罪嫌疑人具有应当通知辩护的情形,公安机关未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本题为选非题,我国的法律援助不像一些国家那样实行“缓交费”的方式,也不实行“减费”的方式。也就是说,法律援助机构所提供的法律援助完全是无偿的。

6.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正确答案:C[考点]因果关系(介入第三者行为的因果关系、介入被害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即危害结果归属于某个危害行为。选项A错误。不选:本选项考查的是介入第三者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在判断介入第三者行为的因果关系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为条件关系,即如果没有危险行为,则不会有结果危险。显然,选项A中,甲的危害行为和王某财产损失之间具有条件关系。但是,在介入第三者行为丙的情况中,仅有条件关系,还不能直接肯定结果是由甲的行为造成。因为,在介入第三者行为判定因果关系时,需要行为人的实行行为导致了类型化的结果危险。若因介入第三者行为,造成了偶然的非类型化的危险,则不能认定先前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A错误的原因在于,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的类型化危险应为王某受重伤或王某死亡。由于乞丐这个第三人独立实施了取走王某财物的行为,导致王某财产受损失的结果并不是甲先前危害行为的类型化结果,王某财产损失的结果应属于因介入第三者行为,造成了偶然的非类型化的危险,不应认定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选项B错误:不选:本选项考查的是介入被害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在判断该种因果关系时,应考虑介入被害人行为的异常性,若被害人介入了异常的行为,根据当时的环境,由于被告人的实行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紧张的情绪、心理恐惧等情况,最后造成了危害结果,应认定被害人的介入行为具有通常性,被告人的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选项中,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造成李某紧张的情绪、心理恐惧,其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选项C正确:应选:本选项考查的是介入第三者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在对介入第三者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时,考查的是谁的行为对结果的产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及介入行为的异常性。当被告人实施了危险行为后,介入了有义务防止危险发生的第三者行为,第三者有义务、有能力防止危险发生而没有,则只能认定第三者的介入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有义务且能够防止危险发生的第三者介入行为对结果发生具有决定作用。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此时,丙已停车,交警具有阻止丙酒驾危险发生的义务,且可以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由于交警的指挥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应认定交警与石某死亡有因果关系,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选项D错误:不选:本选项考查的是介入被害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被告人实施危险行为后,若被害人实施的介入因素对结果所起到的作用轻微,应当认定被告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为,被害人介入的行为对结果的发生没有决定性作用。在判断本选项之前,应该明确,丁敲诈勒索陈某所导致的类型化危险应是陈某的财产遭受损失。由于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而另一诈骗犯没有对陈某实行诈骗行为,另一诈骗犯与陈某之间的财产损失就没有因果关系。丁的行为最终导致了陈某的财产损失,且陈某汇款时错汇的行为对其蒙受财产损失的结果作用轻微,应认定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在判断存在介入因素的因果关系时,考虑以下四个标准:1.行为人实行行为导致结果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3.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4.介入因素是否属于行为人的管辖范围。不应该单纯的将介入因素异常性的大小作为判断介入因素是否足以中断因果关系的标准,应进行综合考量。

7.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相同B.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相同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同D.若正当防卫需具有防卫意图,则紧急避险也须具有避险意图正确答案:D[考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解析]选项A不选:正当防卫不法侵害的范围,应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即正对不正。紧急避险的危险为,存在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即合法权益的危险,亦即正对正。A错误。选项B不选: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行,不能实行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所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法益处于急迫的危险之中。紧急避险中的避险时间,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必须是迫在眉睫,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已直接构成了威胁,法益处于紧迫的危险之中。二者之间看似相同,但仍存在细微差别。举例子引之。例子一:甲举着点好的的火把,站在被浇满汽油的大风粮仓旁边,准备将仓库内价值两万的粮食全部烧光,正要点火引燃汽油。路过的乙见状,对甲举火把的右手上去就是一脚飞踹,导致甲的右手骨折,但火把被踢飞,甲的点火行为被及时制止。例子二:同一例子,若甲在将要点火烧粮之际。路过的乙见状扒下身边丙的价值两万的貂皮大衣,用貂皮大衣将火把扑灭。试问,乙扒下丙的貂皮大衣灭火,构成紧急避险吗?由于紧急避险的条件在于,合法权益处于紧迫危险之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用对另一个合法权益的损失去保护正在被侵害的合法权益这一方法。而由于粮食尚未被点燃,乙除用大衣灭火之外,还可选择飞身一脚将甲手中的火把踢飞,因此,严格而言,例子二中乙的行为并非不’得已,尚未处于真正的、紧急的、急迫的状态,尚有选择之地。故,此二者时间上的比对差异存在于,正当防卫为“不法侵害”行为正在发生,而造成危险的急迫;紧急避险为“合法权益的被侵害”正在发生,而存在危险的急迫。放在例子中,则表现为,不法侵害人的行为对危险造成的急迫程度(正当防卫),及被侵害的合法权益处于的即将丧失权益的急迫程度(紧急避险)。因此,严格而言,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间范围比紧急避险的正在发生的时间范围宽泛。选项C不选: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从定义来看,正当防卫的限度范围为重大损害之内,允许有损害。而紧急避险,则表现为不应有的损害。举例说明,若价值五万的椅子将要被甲烧毁,乙用价值一万的花瓶将甲打晕,即使阻止了甲的不法行为,虽造成了一万元的花瓶损毁的损失,但甲构成正当防卫。而若针对将要被烧毁的椅子,乙可用一桶水扑灭大火,也可用价值五万的貂皮大衣扑灭大火,但若构成紧急避险,一般情况下,乙只能用一桶水扑灭大火。除非情况非常紧迫,乙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以大衣灭火。若乙执意选择用大衣灭火则应认定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显然,二者间必要限度范围并不一致,故C错误。选项D应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避险意图和目的在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为不法侵害人。紧急避险的避险对象为正在被侵害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二者构成要件的对比上,看似一致。实际上则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具可比性。

8.

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写侵入程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B.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C.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D.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正确答案:D[考点]共同犯罪、从犯、间接正犯、片面共犯[解析]A项正确,不选:《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若不考虑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以违法共犯的理论来说,15岁的甲实施的是侵入的实行行为,18岁的乙实施的是编写侵入程序的行为,本质上是帮助行为,所以就此而言,两人完全可能成立共犯关系。B项正确,不选:主从犯的认定是以在犯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标准的,十五岁的甲实施的是侵入的实行行为,而18岁的乙只是为其提供了帮助,因为帮助犯绝不属于主犯,属从犯的情形。C项正确,不选: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要求支配、控制他人的行为的,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18岁的乙没有对15岁的甲起到支配、控制作用,所以乙不可能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D项错误,应选: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没有认识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是单方面的帮助行为,本题中,两人就是一个共犯的关系,只不过15岁的甲不承担刑事责任。本题要注意掌握间接正犯、片面共犯的基本概念。

9.

关于罪数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B.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C.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D.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犯正确答案:A[考点]罪数问题[解析]选项A应选:本选项主要考察的是牵连犯的认定问题。牵连犯的成立要件为:(1)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2)数个犯罪行为存在牵连关系,包括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或目的行为和原因行为。应注意,对数个犯罪行为的牵连关系判断,遵循两个原则。首先,从主客观的角度综合全面判断,具有牵连关系。其次,行为间的发生具有通常性,即一般会这样,如果不是,则不应认定为具有牵连关系。换言之,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类型化关系。如为了杀人非法侵入住宅,为了冒充军人伪造军官证等。(3)分别触犯不同罪名。(4)牵连犯处罚原则为从一重。而于本选项中,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与持该证件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间并非具有牵连关系。因为,行为间的发生不具有通常性,不是一般化的现象。为了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一般会伪造证件,很少说去盗窃证件,故牵连犯不成立。选项B不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本选项中,乙分别构成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三款,应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乙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但并不代表,乙没有构成危险驾驶罪。选项C不选:丙成立事后抢劫。根据《刑法》269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定抢劫罪。实施以上行为的,理论上称为事后抢劫,在定罪量刑上应定抢劫罪。构成事后抢劫的条件:(1)客观要件之一,着手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罪的行为即可,不要求前一个行为成立罪名,成立的事后抢劫也没有数额限制。(2)客观要件之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实施前一个行为的过程中,或行为人刚离开犯罪现场就被人发现实施抓捕的过程中。“暴力”,足以抑制他人反抗即可,不要求实际上真正的使用了暴力。(3)主观要件,目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4)主体要件。根据司法解释,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因此,丙的行为是由诈骗罪转化为事后抢劫,成立抢劫罪。选项D不选: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对破坏军婚罪的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在本选项中,丁确实符合重婚罪的犯罪构成,但是由于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对于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只可认定为破坏军婚罪,故丁只构成破坏军婚罪。1.对数个犯罪行为的牵连关系判断,遵循两个原则。首先,从主客观的角度综合全面判断,具有牵连关系。其次,行为间的发生具有通常性,即一般会这样,如果不是,则不应认定为具有牵连关系。换言之,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类型化关系。如为了杀人非法侵入住宅,为了冒充军人伪造军官证等。2.对于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只可认定为破坏军婚罪。

10.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B.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奸、强制猥亵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C.甲将乙拘禁在宾馆20楼,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乙无力还债,深夜跳楼身亡。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D.甲以胁迫手段抢劫乙时,发现仇人丙路过,于是立即杀害丙。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因抢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故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正确答案:C[考点]结果加重犯[解析]A项错误: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加重结果的发生,二者之间要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对于加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至少是有过失的,并且要有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都是单独的犯罪,故意杀人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而故意伤害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故意伤害的结果加重犯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形,虽然杀人的行为可以评价为伤害行为的一种,但是不能因此评价为故意杀人罪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B项错误:结果加重犯必须有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刑法》第236条第3款第5项规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此条文的规定说明了强奸罪成立结果加重犯,但是强制猥亵妇女罪却没有对结果加重犯的相关规定。C项正确:甲将乙拘禁在宾馆20楼,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说明这是一个非法拘禁的行为,乙无力还债,深夜跳楼身亡,说明有死亡结果的发生,《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条文中规定的死亡情形是因为非法拘禁过失致人死亡,非法拘禁和致人死亡有因果关系,而本题中被害人死亡是被害人跳楼这种异常的偶然的因素导致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非法拘禁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这种情形不可能成立非法拘禁的结果加重犯。D项错误:甲以胁迫手段抢劫乙时,发现仇人丙路过,于是立即杀害丙,这属于另起犯意,对于杀害丙的这一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之前以暴力手段抢劫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并非属于《刑法》第263条第5项规定:“……(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的情形。本题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13项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修改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因此,强制猥亵的犯罪对象不再限于女性,强制猥亵妇女罪变更为强制猥亵罪。

11.

关于刑期计算,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__A.甲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其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154天的期间折抵刑期154天B.乙通过贿赂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其在监外执行的267天不计入执行刑期C.丙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脱逃的78天不计入执行刑期D.丁被判处管制,其判决生效前被逮捕羁押208天的期间折抵刑期416天正确答案:A[考点]刑期计算方法[解析]选项A错误:根据《刑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及《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故A说法错误。选项B、C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在监外执行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故B、C说法都正确,排除BC。选项D正确:根据《刑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丁被判处管制,其判决生效前被逮捕羁押208天,因此,依法应当折抵刑期208天×2=416天。故D说法也是正确的,排除D。本题选A。本题为选非题,主要是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知识交叉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注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刑期折抵问题。

12.

关于职业禁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的,不一定都属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B.行为人违反职业禁止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C.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决定职业禁止的,在有期徒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均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职业禁止D.职业禁止的期限均为3年至5年正确答案:B[考点]职业禁止[解析]职业禁止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规定。《刑法》第37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刑法》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选项A错误,不选:从《刑法》37条的内容可知,利用职业便利,指利用职业上的便利而实行的行为。按照通俗理解,职业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工作,这个工作是其主要的生活来源。刑法、行政法所称的职业应是公法所允许的职业,如法律职业,生产销售职业等。职务,指在工作过程中所担任的工作内容,在职业工作中应执行的任务。职业和职务两者间的关系,应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利用职业之便当然包括利用职务之便。职业之便和职务之便都是利用工作的便利。选项B正确。应选:依据《刑法》第37条之一、313条的规定,本选项正确。此处应明确一点,本题考查的是刑法的禁止令。每个选项都围绕《刑法》第37条之一展开,针对B选项,不应做过多刑法规定外的考虑。同时,本书认为,此处所说的职业禁止决定就是法院的职业禁止令,只能由法院作出。选项C错误:不选:依据《刑法》第37条之一第1款的规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执行职业禁止。选项D错误:不选:依据《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的规定,若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40条第1款,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时的职业禁止期限远远超过3-5年。应注意,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实行行为的人在工作上一定具有暂时或永久的职务。由此可推知,具有此种职务的人,即是处于此种职业内。如,宾馆清洁工有打开宾馆房间做清洁的职务,因此,该清洁工所处的职业是服务业。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利用职务之便,属于利用职业之便。同时,也应清楚,在共同犯罪中,存在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的情况。依上述逻辑推理,共犯中,各自利用职务之便,即是各自利用职业之便。在此类共犯中,探究其利用的职务之便和职业之便内容是什么,应以犯罪人行为本身来看,而非以犯罪人最后的罪名认定情况来看。

13.

王某多次吸毒,某日下午在市区超市门口与同居女友沈某发生争吵。沈某欲离开,王某将其按倒在地,用菜刀砍死。后查明:王某案发时因吸毒出现精神病性障碍,导致辩认控制能力减弱。关于本案的刑罚裁量,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王某是偶犯,可酌情从轻处罚B.王某刑事责任能力降低,可从轻处罚C.王某在公众场合持刀行凶,社会影响恶劣,可从重处罚D.王某与被害人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可酌情从轻处罚正确答案:B[考点]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解析]本题涉及到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行为人因原因自由行为使自己陷入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2.量刑情节的适用与把握。如王某属于因原因自由行为(即吸毒)使自己陷入精神病性障碍,导致辩认控制能力减弱。根据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王某在吸毒时具有责任能力,虽然最后导致结果行为的产生,但其仍应当负有刑事责任能力,适用《刑法》第18条第3款,“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选项A不选:本选项考察的是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根据《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二卷)》,“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应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酌定量刑情节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情节,与法定量刑情节所不同。又根据《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十九条,对于较轻犯罪的初犯、偶犯,应当综合考虑其犯罪的动机、手段、情节、后果和犯罪时的主观状态,酌情予以从宽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依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也应当尽量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因此,按照一般审判经验,偶犯相对累犯等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程度较低,又根据罪责性相适应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可作为酌定量刑情节考虑,可酌情从轻处罚。选项B应选:本选项考察的是法定量刑情节。据《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二卷)》,“法定量刑情节,简称法定情节,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情节与刑法分则规定的情节。”而《刑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王某的犯罪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从轻处罚。但王某的刑事责任能力并未减弱,不属于限定责任能力人。因为刑事责任能力减弱的情形仅包括因精神病而使刑事责任能力减弱和因生理缺陷,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减弱两类。换言之,对王某因原因自由行为导致的精神障碍的处罚依据是《刑法》18条第3款,但其并不属于刑事责任能力减弱情形的主体范围。选项C不选:本选项考察的是酌定量刑情节。在公共场合持刀行凶,社会影响恶劣,属于社会危害性程度严重,可从重处罚选项D不选:本选项考察的是酌定量刑情节,对于王某与被害人的身份考察,即是否酌情处理的情节认定并不需要法律明文规定,依照《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7修订),量刑的指导原则: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王某因和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关系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的原因在于,王某多次吸毒,被害人与其同居应知晓此事,吸毒人吸毒后会产生暂时的精神障碍也是一般社会人所能够认识和预见到的事实,被害人在王某吸毒后与其争吵,令王某情绪激动产生过激行为,于王某的罪责均衡角度而言,可以就他们的同居、情侣关系酌情考虑从轻处罚,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从轻处罚。1.酌定量刑情节并不需要法律明文规定。2.适用量刑规则时,(1)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2)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14.

甲(民营企业销售经理)因合同诈骗罪被捕。在侦查期间,甲主动供述曾向国家工作人员乙行贿9万元,司法机关遂对乙进行追诉。后查明,甲的行为属于单位行贿,行贿数额尚未达到单位行贿罪的定罪标准。甲的主动供述构成下列哪一量刑情节?______A.坦白B.立功C.自首D.准自首正确答案:B[考点]坦白、立功、自首[解析]选项A错误:坦白,是指犯罪分子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这里如实供述的是自己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本题中,甲主动供述的是自己被调查罪行以外的其他犯罪,不属于坦白。选项B正确: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的行为。犯罪分子被羁押或者归案后,不仅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而且还主动地揭发了其他人犯罪的行为,包括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以外的其他犯罪行为,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成立立功。甲主动向司法机关供述了其向乙行贿的事实,且金额达到了9万,即乙成立受贿罪。因此,甲的供述属于“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成立立功。选项CD错误: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又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就合同诈骗罪而言,甲是被动归案的,不成立一般自首。甲的行贿行为属于单位行贿,行贿数额尚未达到单位行贿罪的定罪标准,不构成犯罪。因此,就甲交代的行贿行为而言,甲不成立特别自首。本题应注意:甲在侦查期间,主动供述曾向国家工作人员乙行贿9万元,不符合自首“自动投案”这一要件,不能成立自首。甲因合同诈骗罪被捕,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行贿罪行,似乎可以成立准自首,但是,甲所供述的行为属于单位行贿,行贿数额尚未达到单位行贿罪的定罪标准,不构成单位行贿罪,因而无法追究甲作为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在甲不构成单位行贿罪的前提下,自然就既没有成立准自首的余地,也没有成立坦白的余地。甲揭发他人的犯罪的行为,只能成立立功。

15.

在刑事诉讼中,法官消极中立,通过当事人举证、辩论发现事实真相,并由当事人推动诉讼进程。这种诉讼构造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______A.职权主义B.当事人主义C.纠问主义D.混合主义正确答案:B[考点]刑事审判的模式[解析]选项A错误: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和混合主义。职权主义审判模式,又称审问式审判模式,是指法官在居于主导和控制地位,而限制控辩双方积极性的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审判模式有三个特征:(1)法官居于中心地位,主导法庭审理的进行。法官不仅仅是一个裁判者,而且是一个积极的事实调查者。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法官有权而且有责任积极地行使调查权和审判指挥权。法官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公诉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向法院随案移送案件的卷宗材料,以便法官开庭前对案件事实有所了解和制定庭审计划;②可以主动询问证人、鉴定人,主动出示并核实证据;③案件的审理范围、审理方式、证人出庭、进程安排等均由法官决定。(2)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检察机关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给法院以后,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只是当庭陈述公诉主张,并不需要主动向辩方出击。控辩双方需要向诉讼参与人发问或出示某项证据,必须在法官讯问和示证结束之后,而且要先征得法官的同意。在整个事实与证据调查过程中,控辩双方都处在被动、辅助、补充的地位。(3)法官掌握程序控制权。在审判程序中,控辩双方不仅要遵守法律规则,也要服从法官的安排和指挥。庭审通常按法官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而法官如果认为有必要,则又可临时改变事先确定的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调查范围。而控方或辩方试图调取新的证据、提供新的证人出庭或重新勘验、鉴定等,都只能向法官提出申请,法官有权依法拒绝申请。选项B正确: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又称对抗制审判模式、抗辩式审判模式,是指法官(陪审团)居于中立且被动的裁判者地位,法庭审判的进行由控方的举证和辩方的反驳共同推动和控制的一种审判模式。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1)法官消极中立。法官对于案件事实的调查持消极态度,即不主动查明案件事实。(2)控辩双方积极主动和平等对抗。(3)控辩双方共同控制法庭审理的进程。选项C错误:在奴隶制后期和封建制前期,刑事诉讼活动中曾存在纠问主义与弹劾主义两种审判模式。纠问主义的主要特点是:(1)审判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2)侦查和审判秘密进行。(3)被告人只是诉讼客体,没有诉讼权利。(4)被告人口供为最佳证据,刑讯逼供合法。弹劾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遵循“不告不理”原则。②案件由被害人起诉,法院受理。③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法官不主动追究犯罪。④审判实行公开原则、言词辩论原则和陪审原则。选项D错误:混合主义审判模式,融合了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和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长处,既重视法官的审判指挥和裁决功能,又重视控辩双方的积极对抗。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类型的区分,主要包括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以及混合主义等。

16.

关于监狱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监狱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犯罪,由监狱进行侦查B.罪犯在监狱内犯罪并被发现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应由监狱一并侦查C.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的暂予监外执行均应当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部门批准D.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应当由监狱提出建议书,并报法院审核裁定正确答案:D[考点]监狱立案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暂予监外执行,减刑[解析]选项A错误,不选: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九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监狱监管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其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由人民检察院进行侦查。所以A项错误。选项B错误:不选: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由监狱内部的侦查部门进行侦查,但罪犯被判决时没有发现的其他罪行应由其他侦查机关进行侦查。选项C错误:不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所以并非所有的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都应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并报请批准,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正确:应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可见,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案件应当由执行机关(即监狱)提出书面意见。D项正确。要对重点法条进行精确记忆。

17.

成年人钱甲教唆未成年人小沈实施诈骗犯罪,钱甲委托其在邻市检察院担任检察官助理的哥哥钱乙担任辩护人,小沈由法律援助律师武某担任辩护人。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钱甲被拘留后,钱乙可为其申请取保候审B.本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公安机关应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钱乙C.检察院讯问小沈时,武某可在场D.如检察院对钱甲和小沈分案起诉,法院可并案审理正确答案:A[考点]辩护人[解析]选项A应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7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钱乙是钱甲的哥哥,属于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故钱乙有资格做钱甲的辩护人,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A当选。选项B不选:《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一款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钱乙不是辩护律师,公安机关没有责任必须告诉钱乙。B不选。选项C不选:《刑事诉讼法》第281条,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结合本案,检察院讯问小沈时,小沈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到场,武某只是其辩护人,法律并未规定辩护人是否必须在场。武某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C不选。选项D不选:钱甲和小沈是一起诈骗案中的共犯,分别起诉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谈不上并案审理。很多考生认为B项正确。请注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1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本案中,钱乙不是辩护律师,公安机关没有责任必须告诉钱乙。要注意,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所享有的辩护权利是不同的。辩护律师比其他辩护人所享有的辩护权利要广。有部分考生认为C项也当选,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在检察院讯问未成年人时辩护人不能在场,且在司法实践中,审查起诉期间,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邀请辩护律师在场旁听,允许辩护律师在场旁听讯问全过程,全面、公开、透明的向辩护人展示公诉机关讯问的全过程,并邀请辩护律师对公诉机关的讯问发表意见。但是,结合本案,检察院讯问小沈时,小沈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到场,武某只是其辩护人,法律并未规定辩护人是否必须在场。武某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C项的说法略显片面。

18.

某国有银行涉嫌违法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该行行长因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也被追究刑事责任,信贷科科长齐某因较为熟悉银行贷款业务被确定为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关于本案审理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如该案在开庭审理前召开庭前会议,应通知齐某参加B.齐某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拘传其到庭C.齐某可当庭拒绝银行委托的辩护律师为该行辩护D.齐某没有最后陈述的权利正确答案:C[考点]庭前会议、拘传、拒绝辩护、被告人最后陈述[解析]A项错误:《刑诉法解释》第183条第2款规定:“召开庭前会议,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通知被告人参加。”齐某作为银行的诉讼代表人,享有银行作为被告的诉讼权利,是可以通知齐某参加诉讼而非应当通知齐某参加诉讼。B项错误:《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80条第1款规定,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应当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不出庭的,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诉讼代表人系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传其到庭;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或者下落不明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2)诉讼代表人系被告单位的其他人员的,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诉讼代表人出庭。齐某不是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因此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齐某作为被告人银行的诉讼代表人,享有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被告的权利。本题易错项为B项,原因在于考生对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担任诉讼代表人和单位其他人员担任诉讼代表人的情形未作区分。

19.

关于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提供,鉴定意见可由单位出具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有时可以提供证人证言,但不能出具鉴定意见C.如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相应证人和鉴定人均应出庭D.证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其庭前证言仍可能作为证据;鉴定人应出庭而不出庭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正确答案:D[考点]证人证言、鉴定意见[解析]A项错误:在刑事诉讼期间只能由自然人担任证人,鉴定人也只能由自然人出具,单位是不能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意见只能由鉴定人出具。B项错误:《刑事诉讼法》第62条第2款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所以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如果可以辩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是可以提供证人证言,鉴定人是满足具有鉴定资格和有专门知识,只要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担任鉴定人。C项错误:《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1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只有同时满足有异议、有影响、有必要三个条件才是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情形,本题中仅有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这一个条件,不满足证人应当出庭情形。《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3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只有同时满足有异议、有必要两个条件时才是鉴定人应当出庭的情形,本题中只有异议,不满足鉴定人必须出庭情形。D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第78条第3款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法庭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的,该证人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只有证人不出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时,该证人证言才不得作为定案依据,也就是说证人应当出庭而不出庭时,该证人证言仍有可能作为定案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3款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拒不出庭时,该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依据。本题主要考察证人与鉴定人的资格、证人与鉴定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规定差异。

20.

公安机关发现一具被焚烧过的尸体,因地处偏僻且天气恶劣,无法找到见证人,于是对勘验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在笔录中注明原因。法庭审理时,辩护人以勘验时没有见证人在场为由,申请排除勘验现场收集的物证。关于本案证据,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因违反取证程序的一般规定,应当排除B.应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予以排除C.不仅物证应当排除,对物证的鉴定意见等衍生证据也应排除D.有勘验过程全程录像并在笔录中已注明理由,不予排除正确答案:D[考点]勘验[解析]选项A错误,不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七条规定:“……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笔录材料中注明情况,并对相关活动进行录像。”所以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合法的,无须排除。A项不选。选项B错误:不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七十三条规定“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未附笔录或者清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有下列瑕疵,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一)勘验、检查、搜查、提取笔录或者扣押清单上没有侦查人员、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或者对物品的名称、特征、数量、质量等注明不详的;(二)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无复制时间,或者无被收集、调取人签名、盖章的;(三)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没有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和原物、原件存放地点的说明,或者说明中无签名的;(四)有其他瑕疵的。对物证、书证的来源、收集程序有疑问,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该物证、书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公安机关的做法已经做出合理解释,无须排除。B的说法相反。选项C错误:不选:法条依据同上,公安机关的做法已经做出合理解释,物证和鉴定意见等衍生证据无须排除。选项D正确:应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七条规定:“……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笔录材料中注明情况,并对相关活动进行录像。”有勘验过程全程录像并在笔录中已注明理由,所以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合法的,无须排除。要将法条记忆准确,并将各个问题综合起来考虑。

21.

公安局以田某等人哄抢一货车上的财物为由,对田某处以15日行政拘留处罚,田某不服申请复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田某的行为构成扰乱公共秩序B.公安局对田某哄抢的财物应予以登记C.公安局对田某传唤后询问查证不得超过12小时D.田某申请复议的期限为6个月正确答案:B[考点]治安管理处罚及复议程序[解析]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至29条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题干所述哄抢他人财物并不包含于其中,而属于该法第49条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条第2款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3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D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第102条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申请行政复议的一般期限为60日,而非6个月。本题主要涉及治安管理处罚的一些细节性问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律规定方可做出判断。

22.

某区公安分局以非经许可运输烟花爆竹为由,当场扣押孙某杂货店的烟花爆竹100件。关于此扣押,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执法人员应当在返回该分局后立即向该分局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B.扣押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C.扣押时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清单D.扣押应当由某区公安分局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正确答案:A[考点]行政强制措施[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行政强制法》第十九条规定,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选项A不属于“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强制措施”的情形。选项BD说法正确:《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选项D);(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选项B);(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选项C说法正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补办批准手续因限制人身自由与非限制人身自由有所不同,对于前者要求“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对后者要求相对宽松,“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23.

某市质监局发现王某开设的超市销售伪劣商品,遂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发现的伪劣商品实施扣押。关于扣押的实施,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因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王某承担B.应制作现场笔录C.应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扣押清单D.不得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正确答案:A[考点]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解析]A选项应选。《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A选项与规定不符。B选项不应选。《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B选项符合规定。C选项不应选。《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C选项符合规定。D选项不应选。《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D选项符合规定。扣押的保管和费用、扣押的实施程序、扣押的对象限制等是行政强制措施中的高频考点,尤其是关于扣押的保管和费用,需注意:1.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2.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3.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4.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24.

李某被县公安局以涉嫌盗窃为由刑事拘留,后被释放。李某向县公安局申请国家赔偿,遭到拒绝,经复议后,向市中级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李某应向赔偿委员会递交赔偿申请书一式4份B.县公安局可以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C.县公安局应对李某的损失与刑事拘留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提供证据D.李某不服中级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正确答案:A[考点]国家赔偿[解析]选项A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条规定,赔偿请求人向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应当递交赔偿申请书一式四份。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口头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填写《申请赔偿登记表》,由赔偿请求人签名或者盖章。选项B错误:《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可以委托本机关工作人员一至二人作为代理人。据此可知,县公安局可以委托本机关工作人员一至二人作为代理人,但不能委托本机关以外的其他人作为代理人。选项C错误:《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赔偿请求,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据此可知,李某应对自己提出的赔偿主张提供证据,证明县公安局的拘留行为与自己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选项D错误:《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赔偿请求人或者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据此可知,若李某对赔偿委员会的决定不服,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本题主要涉及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问题,注意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对国家赔偿进行了重新规定。

25.

某乡属企业多年未归还方某借给的资金,双方发生纠纷。方某得知乡政府曾发过5号文件和210号文件处分了该企业的资产,遂向乡政府递交申请,要求公开两份文件。乡政府不予公开,理由是5号文件涉及第三方,且已口头征询其意见,其答复是该文件涉及商业秘密,不同意公开,而210号文件不存在。方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方某申请时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或者证明文件B.对所申请的政府信息,方某不具有申请人资格C.乡政府不公开5号文件合法D.方某能够提供210号文件由乡政府制作的相关线索的,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正确答案:D[考点]行政公开、法院取证[解析]选项A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5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本题中方某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属于上述信息,故无需身份证明。选项B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据此,因乡属企业多年未归还方某借给的资金而发生纠纷,方某有资格申请乡政府公开相关信息。选项C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选项C口头征求第三方意见不符合《条例》的要求。选项D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5款规定:被告主张政府信息部存在,原告能够提供该政府信息由被告制作或者保存的相关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免除公开事项有绝对免除公开和相对免除公开之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国家秘密属于绝对免除公开事项,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属于相对免除公开事项。对于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需要征求第三方意见并由行政机关进行公益衡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未经批准进口一批药品销售给医院。虽该药品质量合格,甲的行为仍构成销售假药罪B.甲大量使用禁用农药种植大豆。甲的行为属于“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C.甲将纯净水掺入到工业酒精中,冒充白酒销售。甲的行为不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不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D.甲利用“地沟油”大量生产“食用油”后销售。因不能查明“地沟油”的具体毒害成分,对甲的行为不能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论处正确答案:AB[考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解析]选项A正确: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明知是假药而生产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甲未经批准进口一批药品销售给医院。虽该药品质量合格,但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按假药论处。因此,甲的行为构成销售假药罪。故A说法正确。选项B正确: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销售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甲种植大豆大量使用禁用农药的行为,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故B说法也是正确的。选项C错误:甲将纯净水掺入到工业酒精中,冒充白酒销售。工业酒精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故C说法错误,排除C。选项D错误:甲利用“地沟油”大量生产“食用油”后销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故D说法也是错误的。排除D。本题选AB。对于选项C:要注意,外观上属于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工业酒精)中掺入食品(水),其实仍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2.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既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又生产、销售假药的。应实行数罪并罚B.乙为提高猪肉的瘦肉率,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由于生猪本身不是食品,故乙不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C.丙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饼干,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但销售金额仅有500元。对丙应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论处D.丁明知香肠不符合安全标准,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患,但误以为没有毒害而销售,事实上香肠中掺有有毒的非食品原料。对丁应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论处正确答案:ACD[考点]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