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方案_第1页
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方案_第2页
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方案_第3页
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方案_第4页
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方案TOC\o"1-2"\h\u22709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2315621.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发展 275021.1.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26831.1.2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2302821.1.3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2241881.1.4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34650第二章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关键技术 3209951.1.5概述 3252771.1.6关键技术 3237921.1.7概述 4209051.1.8关键技术 4205361.1.9概述 4272121.1.10关键技术 45883第三章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流程与方法 511161第四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验证 6152141.1.11仿真测试 625191.1.12实车测试 7123051.1.13第三方测试 7100991.1.14测试场地 7265701.1.15测试设施 817730第五章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与标准 8234441.1.16政策法规背景 8117441.1.17政策法规体系 8212181.1.18政策法规主要内容 8156431.1.19标准制定 9112421.1.20标准实施 927517第六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分析 929291.1.21产业链结构 9183001.1.22发展趋势 10224821.1.23传感器供应商分析 10206991.1.24控制器供应商分析 10167201.1.25通信设备供应商分析 114147第七章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11271281.1.26市场总体趋势 11214511.1.27市场需求分析 1145131.1.28市场竞争格局 1110571.1.29战略布局 1237831.1.30合作伙伴 1221976第八章智能网联汽车推广策略 13254211.1.31政策引导与补贴 1330401.1.32产品差异化推广 13298221.1.33示范应用与试点推广 13215241.1.34线上线下融合推广 13265461.1.35推广渠道 13229531.1.36合作伙伴 1429062第九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痛点与解决方案 14174321.1.37技术层面痛点 1450131.1.38政策层面痛点 14200841.1.39市场层面痛点 14258591.1.40技术层面解决方案与建议 15169661.1.41政策层面解决方案与建议 1593101.1.42市场层面解决方案与建议 1514944第十章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5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s,简称ICV)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车辆与行人(V2P)以及车辆与网络(V2N)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车辆智能驾驶、安全控制、信息交互和综合服务等功能的新型汽车。1.1.2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功能到集成系统,从单车智能到车联网的演变过程。以下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几个阶段:(1)单一功能阶段:早期的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关注车辆自身的智能化,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2)集成系统阶段:技术的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开始集成多种功能,如自动驾驶、车联网通信等。(3)车联网阶段:在这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通过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和行人等的信息交互,实现更为复杂的智能驾驶功能。1.1.3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依赖于以下关键技术:(1)感知技术: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用于实时感知车辆周边环境。(2)通信技术:包括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互联互通。(3)决策控制技术: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车辆的智能决策和控制。(4)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用于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水平和决策能力。1.1.4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将具备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实现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2)车联网应用拓展:车联网将覆盖更广泛的领域,实现车辆与城市交通、能源、环境等系统的深度融合。(3)标准化和规范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将逐步建立,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4)产业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将不断延长,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形成紧密的协同发展关系。第二章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关键技术第一节车载环境感知技术1.1.5概述车载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涉及车辆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识别与理解。该技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实时、准确的环境信息,是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的基础。1.1.6关键技术(1)感知设备: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收集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2)数据融合:将不同感知设备获取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3)目标识别与跟踪:对感知设备获取的图像、雷达等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周边目标的识别、分类和跟踪。(4)场景理解: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建模,理解车辆在道路中的位置、行驶状态等信息。(5)环境地图:构建高精度、动态更新的环境地图,为自动驾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二节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技术1.1.7概述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核心环节,主要涉及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对环境信息的处理、决策制定和执行。1.1.8关键技术(1)行驶策略规划:根据车辆周边环境信息,制定合适的行驶策略,包括路线规划、速度控制等。(2)障碍物检测与避让:识别道路上的障碍物,制定相应的避让策略,保证行驶安全。(3)交叉口处理:实现对交叉口的识别与处理,包括信号灯识别、转弯决策等。(4)车辆控制:通过对车辆动力、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控制,实现自动驾驶过程中的稳定行驶。(5)安全性评估与预警:实时评估自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发觉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第三节车载网络通信技术1.1.9概述车载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负责实现车辆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1.1.10关键技术(1)车载通信协议:制定统一的车载通信协议,保证车辆内部各系统之间以及车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传输高效、稳定。(2)车载网络架构:构建高效、可靠的车载网络架构,实现车辆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3)车载通信模块:开发具备高速、低延迟特性的车载通信模块,提高信息传输速度。(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针对车载网络通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研究相应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5)车联网应用:基于车载网络通信技术,开发各类车联网应用,如车路协同、远程监控等。第三章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流程与方法第一节研发流程概述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流程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的融合。该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需对市场现状、消费者需求、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调研,明确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2)项目立项与规划: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进行项目立项,明确研发目标、技术路线、资源配置、时间节点等关键要素。(3)技术研发与创新:此阶段为核心阶段,包括硬件研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重点是对车辆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4)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独立的技术模块进行集成,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随后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5)试制与试验:在实验室和实际道路条件下进行车辆的试制和试验,验证车辆的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6)生产准备与质量控制:完成试制和试验后,进入生产准备阶段,包括生产线建设、工艺流程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等。(7)市场推广与售后服务:在车辆上市后,进行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第二节研发方法与工具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过程中,采用以下研发方法和工具以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1)需求分析方法:采用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等方法,系统分析用户需求,为产品开发提供依据。(2)系统设计方法:运用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3)仿真测试工具:利用MATLAB/Simulink、CarSim等仿真工具,对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等进行仿真测试,减少实际测试的风险和成本。(4)编程开发工具:采用C/C、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以及VisualStudio、Eclipse等集成开发环境,进行软件的开发和调试。(5)版本控制工具:使用Git、SVN等版本控制工具,保证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协同开发的高效性。(6)项目管理工具:运用Jira、Trello等项目管理工具,对研发任务进行有效管理和跟踪。(7)测试与评估工具:采用自动化测试框架,如Selenium、JUnit,以及功能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进行系统测试和功能评估。(8)数据分析与优化工具: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通过上述研发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可以保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第四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验证第一节测试方法与手段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验证是保证其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方法与手段。1.1.11仿真测试仿真测试是在计算机上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模型,通过模拟实际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对汽车进行功能测试。仿真测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主要仿真测试方法包括:(1)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包括车辆运动学、动力学、轮胎力学等。(2)控制策略仿真: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其控制效果和功能。(3)传感器与执行器仿真:模拟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验证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响应特性。1.1.12实车测试实车测试是在实际道路上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功能和安全性。主要实车测试方法包括:(1)静态测试:对汽车各系统进行静态功能测试,包括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2)动态测试:在道路上进行实际行驶,测试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等。(3)场地测试:在特定测试场地进行,包括直线加速、制动、转弯等测试项目。(4)长途测试:在长时间、长距离的行驶过程中,测试汽车的功能和可靠性。1.1.13第三方测试第三方测试是指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测试与验证。第三方测试具有公正、客观、权威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质量。主要第三方测试方法包括:(1)型式认证测试: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型式认证测试。(2)安全认证测试:对汽车的安全功能进行测试,包括碰撞试验、制动试验等。(3)环保认证测试:对汽车的排放功能进行测试,保证其符合环保要求。第二节测试场地与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验证需要具备相应的场地与设施。以下为测试场地与设施的相关介绍。1.1.14测试场地(1)公共道路测试场地:用于实车测试,具备实际道路环境,可进行各种道路试验。(2)封闭测试场地:用于仿真测试和实车测试,具备模拟实际道路环境的设施,如直线赛道、弯道、坡道等。(3)专业测试场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特殊功能要求,如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建设具有相应设施的专业测试场地。1.1.15测试设施(1)传感器与执行器测试设施:用于测试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据采集器等。(2)车辆动力学测试设施:用于测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如车辆动力学试验台、驾驶模拟器等。(3)控制策略测试设施:用于测试智能网联汽车的控制策略,如实时操作系统、控制算法库等。(4)数据处理与分析设施:用于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高功能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等。(5)安全防护设施:用于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紧急停车装置等。通过以上测试场地与设施,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验证提供全面、高效的保障。第五章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与标准第一节政策法规概述1.1.16政策法规背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1.1.17政策法规体系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策三个层次。其中,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部门规章层面主要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制定的规章;地方政策层面主要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相应政策。1.1.18政策法规主要内容(1)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创新: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攻关。(2)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法规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措施。(3)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与销售:政策法规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产品认证制度以及售后服务要求。(4)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与环保:政策法规强调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保证道路运输安全;同时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符合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第二节标准制定与实施1.1.19标准制定(1)制定原则: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标准。(2)制定主体: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负责,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3)制定内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测试方法标准、安全标准等,涵盖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1.1.20标准实施(1)实施主体: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实施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检测机构、消费者等。(2)实施措施:应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实施的监督和指导,保证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销售和服务;检测机构应依据标准进行检测认证;消费者应关注标准,合理选择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3)实施效果: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实施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第六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分析第一节产业链结构与发展趋势1.1.21产业链结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1)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核心部件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2)中游: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的制造企业,以及为之提供软件、算法、平台等解决方案的服务商。(3)下游:主要包括销售、售后服务、运营管理等环节,涉及经销商、运营商、维修服务商等。1.1.22发展趋势(1)产业链整合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日益明显,整合速度加快。(2)技术创新驱动: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3)产业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4)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企业的纷纷进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竞争力。第二节核心部件供应商分析1.1.23传感器供应商分析传感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部件,主要负责收集车辆周边环境信息。国内外传感器供应商主要包括:(1)奥比中光: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供应商,产品涵盖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2)Velodyne:美国知名传感器供应商,主要提供激光雷达产品。(3)博世:德国企业,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1.1.24控制器供应商分析控制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对车辆进行控制。国内外控制器供应商主要包括:(1)比亚迪:国内知名控制器供应商,产品涵盖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2)特斯拉:美国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自主生产控制器,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3)英伟达:美国知名芯片制造商,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高功能的控制器芯片。1.1.25通信设备供应商分析通信设备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部件。国内外通信设备供应商主要包括:(1):国内通信设备领导者,提供车联网通信设备解决方案。(2)中兴通讯:国内知名通信设备供应商,积极参与车联网领域的研究与开发。(3)高通:美国知名通信设备供应商,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先进的通信技术。第七章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第一节市场前景分析1.1.26市场总体趋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市场前景广阔。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潜力逐渐释放。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1.1.27市场需求分析(1)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环保、舒适、智能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车联网、语音识别等功能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政策驱动我国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1.1.28市场竞争格局(1)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企业与国际巨头在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市场份额逐渐提升。(2)国内竞争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既有传统汽车企业,也有新兴互联网企业。各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二节战略布局与合作伙伴1.1.29战略布局(1)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如自动驾驶、车联网、大数据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产业链整合企业应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共享创新资源。(3)市场拓展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在国内外市场同步推进,实现规模效应。1.1.30合作伙伴(1)产业链合作伙伴企业应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供应链稳定。同时与车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2)科研合作伙伴企业应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技术创新。(3)政策合作伙伴企业应与部门保持良好沟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争取政策支持,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第八章智能网联汽车推广策略第一节推广模式与方法1.1.31政策引导与补贴(1)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在智能网联汽车推广中的引导作用,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购车补贴、研发资助等,以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2)财政补贴:对购买智能网联汽车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1.1.32产品差异化推广(1)精准定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品牌塑造: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形象,通过差异化设计、优质服务、先进技术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1.1.33示范应用与试点推广(1)示范应用: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环卫清洁等领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提高社会认知度。(2)试点推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区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项目,积累经验,逐步扩大推广范围。1.1.34线上线下融合推广(1)线上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宣传、促销活动,提高线上曝光度。(2)线下推广:通过举办车展、试驾活动、4S店销售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线下销售业绩。第二节推广渠道与合作伙伴1.1.35推广渠道(1)传统渠道:4S店、汽车经销商、车展等传统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车服务。(2)互联网渠道:电商平台、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影响力。(3)专业媒体渠道:汽车杂志、专业网站、行业论坛等,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资讯,提升行业知名度。1.1.36合作伙伴(1)部门:与各级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2)企业合作:与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推广。(3)科研机构: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实力。(4)服务商:与保险公司、维修保养企业、充电设施运营商等服务业态建立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以上推广模式与方法,以及推广渠道与合作伙伴的协同作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得以快速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第九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痛点与解决方案第一节产业发展痛点分析1.1.37技术层面痛点(1)关键技术缺失: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部分核心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如自动驾驶算法、车载通信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各企业在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成为一大挑战。1.1.38政策层面痛点(1)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2)法律法规滞后: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能完全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责任划分、处理等方面。1.1.39市场层面痛点(1)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加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加大。(2)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市场上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第二节解决方案与建议1.1.40技术层面解决方案与建议(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2)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推动国内外标准的接轨,提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竞争力。(3)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保证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1.1.41政策层面解决方案与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推动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