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大学之道》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大学之道》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大学之道》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
《大学之道》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之道你知道有哪些学校从《‌礼记》‌中选取作为校训吗?1、华南理工大学,新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2、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3、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4、河南大学的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5、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6、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敦行”则取自《礼记·曲礼上》。7、北京邮电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博学”语出《礼记》:8、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格物”出自《礼记·大学》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2.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领会儒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认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加强自身修养。学习目标壹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等人曾跟随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成就卓著,史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之职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本文即节选自《礼记·大学》。知识链接《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主要的内容是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品背景《大学之道》:《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熹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熹又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集注》。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出自于《礼记》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贰文本探究翻译句子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彰明亲近爱抚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思虑精祥处事合宜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目标所在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理解内容1、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儒学追求的“三纲”,交代达到“至善”的途径。2、“三纲”指的是什么?“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理解内容3、“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明明德”,就是要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品德,这是儒家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要求。“亲民”,有一种解释就是要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扬。“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诉人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理解内容4、文段连用五个“后”有何作用?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的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从“知止”到“能得”,各方面的因素关系紧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翻译句子使···整齐有序修养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对物外之理充分认识平民一律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理解内容1、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点明《大学》的“八目”和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2、“八目”指的是什么?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解内容3、采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来阐明概念的?在提出“八目”时,作者进行了正反相成的逻辑推演。先以学习者为主语,明确各条目的先后次序。从“欲明明德于天下”的远大目标写起,通过“欲……,先……”的句式,把“八目”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再以学习对象为主语,通过“……而后……”的句式,由近及远、从内到外地“正叙”一遍,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理解内容5、如何理解“三纲”“八目”的关系?“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八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即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合作思考《大学之道》所展示的儒家的“三纲”“八目”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意义?有意义。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三纲”“八目”这一阶梯之上。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叁课堂小结结构图大学之道三纲八目中心环节修身“格物”“致知”外部途径“诚意”“正心”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更高层次具体步骤“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主旨《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题。理解性默写(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理解性默写4、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5、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养,《礼记.大学》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6、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大学》,该文通过“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才能心思端正。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5.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