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1页
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2页
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3页
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4页
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归教材必备学问名目一、时空坐标……………………2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1、俄国十月革命…………………22、苏联社会主义实践……………33、斯大林模式建立……………4三、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罗斯福新政1、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62、罗斯福新政…………………73、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化………84、单元小结……………………8专题十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一、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问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20世纪初,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社会冲突格外尖锐。(2)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冲突,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新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则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俄国消灭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4)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5)“七月流血大事”:1917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2.过程(1)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晚,武装起义开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据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次日凌晨,冬宫被占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成功。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2)政权建设a.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夫书》,正式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b.颁布《和平法令》,呼吁停战,退出一战;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安排给劳动者使用。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3.特点(1)领导者: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2)参与者:工人、士兵。(3)革命性质: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4)革命道路:爆发于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成功,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创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4.意义(1)十月革命的成功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大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抱负到现实的宏大飞跃,开拓了人类探究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2)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转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学问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a.国际环境:十月革命成功后,英、法、美、日等协约国联合起来发动武装干涉,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b.国内环境:国内战斗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毁灭私有制、商品、货币、市场,有方案组织生产的理论指导。(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3)措施a.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b.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c.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d.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影响a.乐观: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斗的成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消极:忽视了农夫利益和人民正常生活需要,违反了社会经济进展规律,导致了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斗结束后,苏俄连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措施a.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工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临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c.商业:转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安排制。(3)意义a.理论:列宁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进展生产力,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b.实践:提高了人民的生产乐观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4)成就: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学问点三、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背景(1)布尔什维克党对社会主义的构想。(2)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孤立无援,没有现成的阅历可以借鉴。(3)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4)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渐渐取消。2.建立(1)工业化a.目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将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保障国家国防平安。b.特点:优先进展重工业,实施国民经济五年方案。c.过程:“一五”方案(1928一1932年)、“二五”方案(1933—1937年)。d.成就:苏联追歼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其次;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进展快速,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布局得到调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工业获得进展(2)农业集体化a.目的: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脱粮食供应困难: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基础:服务工业化建设b内容:将村社土地全部制变为集体全部制,将农业、农夫纳入方案经济体制c.过程:1929年开头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人集体农庄d、乐观影响: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供应了粮食、原料、市场、资金等物质保障:苏联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斗的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e.消极影响:苏联农夫失去了土地等生产资料、迁徙自由、生产经营的自由,农业生产被纳入了方案经济体制:在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和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的制度设计之下,农夫负担沉重,生产乐观性不高,最终导致苏联农业长期落后。【课堂探究】史料一1927年初,俄联邦23300万公顷土地中,集体经济占200万公顷,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占460万公顷,村社占22200公顷。1928年,苏联开头执行“一五”方案。1929年,全盘集前体化运动兴起,截至1937年,全苏共建立集体农庄24.37万个,占农户总数的93%,其播种面积占全苏的99.1%。---摘编自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史料二集体农庄庄员不能任凭离开农庄。政府向体农庄下达上百项方案指标,对生产的品种、播种的面积和时间、每项农活的技术指标、收割的时间、上交国家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指令性指标必需执行,违者要受到法律制裁。集体农庄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1935一1937年肉类和动物油义务交售量占总产量的68%,牛奶占45%,羊毛占53%。到1953年,义务交售的谷物价格只等于成本的13.2%,土豆为7.5%,牛肉为5%。除此之外,农夫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多付一些钱,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摘编自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问题】(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缘由和影响。(2)依据史料,概括苏联农业集休化的主要措施。【答案】(1)缘由:1928年起苏联开头执行“一五”方案,工业化建设需要农业供应粮食、原料、资金等保障;绝大多数土地仍旧把握在村社手中;毁灭私有制的意识形态诉求。影响:毁灭了私有制,苏联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为工业化建设供应了条件。(2)农夫迁徙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农业被纳入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国家利用指令性的行政命令管理农业;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通过工农业剪刀差吸取资金。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全民全部制和以集体农庄为代表的集体全部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以强制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优先进展重工业。4.评价(1)优势a.“一五”方案和“二五”方案时期,苏联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经济结构简洁,方案经济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进展的水平。b.二战期间,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能够集中全国的资源,争取战斗的成功。c.二战结束之后,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有利于快速恢复国民经济。(2)局限a.国家垄断经济信息,缺乏有效的信息机制,导致严峻铺张和粗放经营。b,权力高度集中,峡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难以结合,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乐观性。c.产销按国家方案执行,缺乏竞争机制,产品缺乏竞争力量。d.片面进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长期失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心.积累率高,消费率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f.二战后,斯大林模式阵营化,被强行移植到东欧各国。二、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罗斯福新政学问点一、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缘由(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冲突,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冲突照旧存在。(2)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求冲突尖锐,生产严峻过剩。(3)社会贫富悬殊,财宝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力量的增长。(4)市场虚假富强,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5)实行“自由放任”的国家经济政策。2.导火索: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夫收人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4.特点:来势猛、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5影响(1)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集中并日趋恶化,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进行关税战、货币战、贸易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崩溃。(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民主制度受到严峻冲击,国际关系日趋恶化。(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走出经济逆境,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猛烈的抵制,加剧了世界紧急局势。(4)“自由放任”政策失败。胡佛总统并未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政府仅实行有限的干预措施,导致危机加剧,社会冲突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人们期盼消灭新的强力政府,实行有效政策,快速克服危机。学问点二、罗斯福新政1.措施(1)财政金融: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2)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方案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夫供应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4)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5)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2.影响(1)对美国a.经济:美国经济渐渐恢复进展,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b.政治:肯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冲突,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民主制度得以巩固;总统为首的行政权扩大。(2)对资本主义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进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告辞“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进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学问点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化1.“自由放任”政策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见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乐观作用,鼓舞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国家职能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害、爱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平安、建设并维护某些公共工程及公共事业三个方面。2.凯恩斯主义1936年,英国人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社会总供应(生产)和社会总需求(投资、出口、消费)两部分,主见国家乐观干预经济,利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为“看得见的手”,实现供求之间的相对平衡。罗斯福新政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凯恩斯主义取代“自由放任”政策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单元总结世界历史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开头进入现代史时期,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进展模式共同进展的历史时期。在此阶段内,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渐渐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动荡走向临时稳定,并从经济大危机再次走向战斗。社会主义苏俄(联):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0世纪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竞争的历史,十月革命对整个人类进展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俄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新模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要毁灭私有制、商品、货币、市场,进行有方案的生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便是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但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促使列宁接受新经济政策,利用私有制、商品、货币、市场恢复和进展经济。不过,囿于马克思主义的束缚,苏联领导人很快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并最终建立起以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优先进展重工业为基本特点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经济进展初期和二战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经济大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