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必备]最全
全国通用
物理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册第一章
1、质量与密度
r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Lm=pv
、mj
公式:p=----*1m
VLv=---
密度1p
单位:1克/厘米3=1()3千克/米3
I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
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
r波的存在《电磁波
1、波{〔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2、光的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X迎,讣
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原寸面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
3、光的反射反射平整光面的反射定
Of•媾仍平行。
律
漫反射^^造不平用寸媾拆撒
「折射现象特点:一空气一水(其它)/入〉/折
水(其它)f空气/入〈/折
4、光的折射V
名称形状性质特点
c凸透有
I透镜1中间厚边对光起会聚作用,能成实像
凸透镜
L凹透镜缘薄有实焦点和虚像
中间薄边对光线起发散作只能成虚
凹透镜
缘厚用,有虚焦点像
眼睛一视力的矫正
类型特点矫正方法
近视眼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
远视眼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戴凸透镜
第二册第二章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
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
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r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
内J[
4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
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⑴速度(
公式:V=S/t
I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
之比。
3、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施力物体与受力
力〈r施力物体——施加力
)物体的判断』
〔受力物体一受到力
单位:牛顿(N)。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作用效果1
I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大小
〔力的三要素4方向
i作用点
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一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2)量程的选择。(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2)选择合适标度。(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
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
j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质量
符号Gm
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区别
方向竖直向下_
单位牛顿(N)千克(kg)
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z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或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r静摩擦力
种类:<
J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I滚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⑵摩擦力
改变方法:(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6、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大小相等;(c)方向相反;
(d)同一直线。(或者说合力为零)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r运动速度大小
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
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
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
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
1、压强
(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力压力
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条件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物体水平放置时F=G
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重心受力物体的受力面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⑵压强〈八一
公式:p=F/S
I单位:1牛/米2=1帕斯卡(简称帕)
2、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
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
r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F滓=6空—G波---称量法
(G至、G波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
F浮=F±-FT——压力差法
浮力/
(F上、F下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大小\
Fs=p«-g-VW——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
力
「物体全部浸没一悬浮V物=V排
F浮=G物■<
I物体部分浸没——漂浮V物>丫排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第五册第三章第1一5节
1、简单机械
f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r动力Fi:使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i: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五要素J支点:固定不动的点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⑴杠杆〈
〔阻力臂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平衡条件:Fi-Lx=F2-L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r省力杠杆Lj>L2
I种类\等臂杠杆Li=L?
、费用杠杆LI<L2
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2)滑轮
种类结构实质特点注意点
能改变力的方向,F=G
定滑轮荣等臂杠杆
不能改变力的大小S二h
动力臂为阻力臂能改变力的大小,F=1/2G
动滑轮:
凿两倍的杠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S=2h
r彳/.
F=1/nG
既能改变力的大
S=nh
滑轮组!小,又能改变力的
(n为与动滑轮相连
方向
7的绳子条数)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为奇数时,绳子起
点在定滑轮上,n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
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
r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C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1枷/*为■+,%七占L福为
I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禺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⑴功5
公式:W=F-S注意:F・S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
、单位:1牛顿•米=1焦耳
r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
⑵功率<八八WWF•s
公式:P=------(P=------=--------=F•V)
ttt
、单位:1焦耳/秒=1瓦1千瓦=1000瓦(1马力=735瓦)
3、功能、势能和机械能
机械能
关系势能
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概念
能量的能量①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因素质量m,速度大小v质量m、高度h弹性形变大小
(1)机械能=动能+势能
联系(2)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3)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注:①外力撤消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第三册第四章
1、电路
r电源一提供电能
用电器一消耗电能
组成元件<
开关一一控制电路
导线一输送电能
(■通路
所处状态〈开路
(1)电路r部分短路
短路
L全短路危险,应当避免
r电路图
表示方法1…函团
I实物图
串联
连接方式
并联
(2)串、并联电路的比较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用电器连接方法逐个顺次地连接并列地连接
用电器间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损所有用电器不关联,即任何一个
相互关系坏,其他用电器均不工作用电器可单独工作
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
开关在电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与开关在
通断,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它所在
中的作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的那条支路的通断
-—
L\Li
图例
2、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流电压电阻
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
概念
形成电流流大小
符号IUR
国际单位安培(A)伏特(V)欧姆(Q)
单位换算1安=1。3毫安1千伏=1()3伏1兆欧=IO?千欧
1毫安=1。3微安1伏=103毫伏1千欧=1()3欧
1毫伏=1。3微伏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
电流大小用1秒钟内
置,1节干电池的电压的一种性质,大小决定
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
是1.5伏,家庭电路的于导休的材料、长度、
量多少来衡量
电压是220伏横截面积
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压表
3、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
、项
符号不同点共同点
器\
必须串联在被测电①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
路中线柱流入,从“一”接线柱流出
电流表
不允许直接接到电②被测电流(或电压)淡能超过电流以
源的两极上表(或电压表)的量程
须并联在被测电路③读数方法:先确认量程,再确认刻度
两端盘上的每个大格和小格所表示的数
电压表
可直接接到电源两值,最后从指针的位置读出被测电路
极上的电流值(电压值)
C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组线的长度改变电阻
结构图~歹
⑵滑动变阻器<弋匕l
符号
、底中r接线连接:上下各一,下柱连入
、使用\
〔阻值判断:向移减少,离移增大
4、电学规律
(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欧姆定律:1=
R
(4)串并联电路特点:
XT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
关系I=Ij=12电流之和
/=1]+12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关系
u=Ui=U2
U=Uj+U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
串联电路的总电阴等于各串联
电阻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阻之和
关系!」+工(R=)
R
=RJ+R2RRR?R[+R?
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
分配
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的阻值成反比
规律
Ui:
U2=RI:R2It:I2=Ri:Ri
第五册第三章第6—8节
1、电功、电功率
(1)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见下表:
比较项目电功电功率
作用表示电流做功的多少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定义电流所做功的多少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普遍适用公式:W=Uh=Pt卬
普遍适用公式:P=——=UI
但在电热器中还可用以下公式:
但在电热器中还可用以下公式:
2
计算公式W=IRt=-^-t
R2
P=I2R=------
R
(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
(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
国际单位制单位:焦
国际单位制单位:千瓦、瓦
单位日常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103瓦
1千瓦时=3.6X106焦
测量方法照明电路中可用“电能表”测量可用“伏安法”测量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较
名"定议公式区别联系
称\^
用电器工作时实一个用电器的当Us=U额时,Ps:=P额
实际
际消耗的功率叫P实=U实I实实际功率有无(用电器正常工作)
功率
做实际功率数个当U实<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在额定电一个用电器的(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额定
压下的功率叫做P后U额I额额定功率只有当U实>U额时,P实>「额
功率
额定功率一个(用电器可能被烧坏)
(3)焦耳定律:Q=I2-R-t
第四册第四章
1、磁现象主要概念
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磁场概念
C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方向: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
表示方法:磁感线
磁场《
r条形磁铁
永磁体,蹄形磁铁
i地磁场
种类
直导线
电流的磁场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极r电流大小
通电螺线管
磁性强弱决定因素线圈匝数
I是否带有铁芯
3、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
原理构造能量转化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磁体、线圈
直流电动机电能一机械能
转动电刷、换向器
磁体、线圈
交流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f电能
电刷、滑环
说明:换向器的作用一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使线圈继续转动。
r火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220V
进户线
闸刀开关
4、家庭电路组成
零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ov
作用:接通和切断电源
安装:静触头在上,不可倒装
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
保险丝选择方法: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
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插座
灯泡
<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V
触电原因:电流通过人体达到一定量
Ir家庭电路触电: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造成
5、女全用电j触电类型.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14
I局压电弧触电
I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一册第四章第1—3节、第五册第三章第9节
(r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1珏将r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热能
i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热能
化学能:能够通过化学变化而释放的能
r定义:能够通过原子核反应而释放的能
1、能的形式
核能
r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释取方式\
I轻核聚变(热核反应)
光能
电能
I内能
r机械能守恒定律
2、基本规律\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c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具有的能
大小决定因素一物体的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内能〈
3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做功
外内做功——内能增加
改变方法,
「发生条件一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
〔方式一传导、对流和辐射
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4、燃料的热值
单位:焦/千克
升华吸热
5、物态变化
J熔化吸热।------汽化吸热I__1
(1)物质的状态及转化3态--------液态厂■一二气.
[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液体表面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缓慢剧烈
液体温度液体温度往往在下降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都是汽化,都要吸热
化学部分
知识疏理
第三册第一章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
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
r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V「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一“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一“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一一“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03;有些物质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
度)分成四个等级。
20℃,S大于10克10~1克1-0.01克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溶解度表(会查看).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Y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③面:V
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溶质的质量分数=四踵—
机溶液机溶质+机溶剂
⑹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付丫匕舁
100+溶解度
⑵常见计算类型
(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血浓xA/%=(,〃浓+/水)X与%m浓----浓溶液质量
根稀—稀溶液质量绘%—浓溶液质量分数4希%—稀溶液
质量分数
⑹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机浓X4浓%+加稀X4稀%=(机浓+机稀)XA混%
(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X溶液密
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⑹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重③溶解
第四册第一章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分子3U物质
T(H2O.O2W2)
构成
原子也心物质,空也元素
得|电(Fe、Cu^C)I
失I子
离子_«^物质)
(NaCKKNO3)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物质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r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乂",下.』、》夸克
原子《〔中子(不带电)/巧克
I核外电子(带负电)
(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第四册第二章
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0221%N278%稀有气体CO2水蒸汽
等及其它杂质共占1%
1.空气空气的利用:
「空气污染一一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酸雨
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保护空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f
/性质'「跟金属反应、「剧烈氧化一燃烧爆炸
I化学性质(跟非金属反应、一氧化反应{
I跟化合物反应J缓慢氧化(可能引起自燃)
中卫,支持燃烧
2,氧气(用途(支持呼吸
八“j分解过氧化氢(催化作用、催化剂)
实验室制法{'、(高镒酸钾加热分解
制法]I装置、收集、验满
【工业制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解在水里
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I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CO2+H2O=H2c。3
〔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I+H2O
3.二氧化碳,用途
/原理:CaCO3+2HCI=CaCl2+H2O+CO2t
'制法J装置:同用过氧化氢制。2装置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I验满: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性质的比较
H2coC
①无色无味气体①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效沼气脱硫设备合作协议书
- 时尚产业供应链优化-第1篇-全面剖析
- 物业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全面剖析
- 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剖析
- 2025年返回系统的组件和部件合作协议书
- 消费主义心理探究-全面剖析
- 生物降解药剂技术探索-全面剖析
- 法律认知法律思维与案例教学研究-全面剖析
- 用户数据分析优化-全面剖析
- 牙槽突炎干细胞疗法进展-全面剖析
- 起动机的构造解析课件
- 中科院考博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 2022年秋季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课件
- MySQL数据库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内训书系 华为管理三部曲(套装全三册)
- 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
- 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验收申请表
- 第四章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况
- 激光切割机日常点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