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初二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是中华文明单向地影响世界C.古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主要有陆路和海路D.古代中国对外交流频繁,源于国力的强盛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课题时的相关内容,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其中不正确的结论。选项A,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因此选项A与史实相符。选项B,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并不是中华文明单向地影响世界,而是双向的。中国从外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同时也向外国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因此,选项B“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是中华文明单向地影响世界”的表述与史实不符。选项C,古代中国的对外交通确实以陆路和海路为主,陆路交通主要通过丝绸之路,海路交通则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因此,选项C与史实相符。选项D,古代中国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这与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密不可分。因此,选项D与史实相符。2、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选项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选项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该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选项C,《三国志》是三国时期曹魏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该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选项D,《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该选项与材料相符,故正确。因此,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D.《资治通鉴》。3、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盛世的表现?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C.文化辉煌D.军事衰退答案:D.军事衰退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代,以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著称,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并非衰退状态,因此选项D不符合唐朝盛世的特点。4、明朝时期,哪位皇帝设立了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仁宗D.明宣宗答案:B.明成祖解析: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锦衣卫这一特务机构来监视官员和百姓,以防止潜在的叛乱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5、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由隋文帝开始设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取代了以往的门阀制度。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宋朝和明朝虽然也继续实行科举制度,但它们并不是科举制度的起源朝代。因此,正确答案是A。6、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秦始皇统一六国B.辽、金、元、明、清五朝更替C.明朝灭亡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是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B项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更替,C项是明朝灭亡,这些事件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是D。7、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B.分封的主体是王族C.诸侯要承担向周天子纳贡的义务D.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没有军权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同时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也被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独立性,但要承担向周天子纳贡和服从周天子调兵等义务。选项A,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通过分封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分封制中,王族是主要的分封对象,他们被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诸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其中就包括向周天子纳贡,这是他们作为封臣对周天子应尽的责任,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实际上拥有军权,他们可以组建军队,维护封地的安全,并在必要时服从周天子的调兵命令,因此,说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没有军权是不正确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因此,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没有军权。8、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商鞅的个人才能C.广大人民的支持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选项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是商鞅变法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成效最大的主要原因,因为其他国家的变法也可能得到国君的支持,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商鞅的个人才能对于变法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样不是成效最大的主要原因,因为其他国家的变法也可能有杰出的改革家,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广大人民的支持对于任何改革都是重要的,但在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阶级矛盾尖锐,广大人民对于变法的支持程度可能并不如后世所想象的那样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取代奴隶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通过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奖励耕战等措施,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因此成效最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因此,秦国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9、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1945年8月15日B.1949年10月1日C.1919年5月4日D.1921年7月1日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1、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不属于我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是: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纺织品答案:D解析:四大发明指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纺织品虽然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产品,但它并不属于“四大发明”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是D。12、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B.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屈辱历史从此结束C.开辟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时代D.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实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屈辱历史从此结束,也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然而,说它“开辟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时代”是不准确的,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只是实现了这一政治制度。因此,正确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这一制度。到了唐朝,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巩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则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各自管理不同的国家事务。材料二: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清初沿袭明制,但在雍正年间设立了军机处,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职能及其作用。(答案见下文)2、明朝与清朝在中央行政机构上的改革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说明。(答案见下文)3、从秦到清,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请概括其主要特点。(答案见下文)答案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总管国家政务,下辖六部,分工明确。这种制度使权力得到分散,避免了个人独断专行,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确保了决策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2、明朝废除宰相后,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顾问团队,帮助处理政务,但没有实际决策权。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则是皇帝直接领导下的决策机构,拥有更大的权力。二者都体现了强化皇权的趋势,但清朝的军机处比明朝的内阁更接近于中央决策核心。3、从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开始,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通过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来实现。到了唐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明清两代则进一步简化了行政层次,加强了皇帝个人对国家的掌控力度。总的来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逐渐向中央集中,皇帝的权威日益增强,而地方自主性相应减弱。第二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历史现象:(1)诸侯争霸,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2)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发展;(3)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4)出现百家争鸣,各种学派纷纷涌现。材料二:以下是我国某地区在战国时期至秦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2)秦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4)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文化,摧残了文化。材料三:以下是我国某地区在秦朝灭亡后至汉朝建立期间的历史现象:(1)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2)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建立了汉朝;(3)汉武帝时期,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文化统一;(4)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某地区的特点有哪些?答案:诸侯争霸,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出现百家争鸣。2、根据材料二,战国时期至秦朝时期我国某地区发生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答案:商鞅变法,秦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3、根据材料三,秦朝灭亡后至汉朝建立期间我国某地区出现了哪些历史现象?答案: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开通。第三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深入到亚洲,清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另一方面,国内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尝试通过“洋务运动”来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一批开明官员如李鸿章、曾国藩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军事技术,并且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比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尽管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社会改革配套措施,加之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未能挽救清朝走向衰落的命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答案见下)2、分析洋务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见下)3、结合材料,评价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答案见下)答案:1、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防建设,振兴经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们都是晚清时期的开明官员,积极倡导并实践了这一运动。2、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力量,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进步。然而,由于洋务运动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的学习,忽视了制度和社会结构方面的深层次变革,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