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论
全套可编辑PPT课件奥尔夫的生平与他的音乐活动1第一章概述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概述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全套可编辑PPT课件1奥尔夫的生平与他的音乐活动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全套可编辑PPT课件奥尔夫8岁时听了一场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会,为他日后从事音乐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仅10岁的奥尔夫积累了大量舞台剧创作、表演的经验。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小说。这为奥尔夫日后从事音乐剧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1岁,奥尔夫上了中学,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名著及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阶段,他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乐队等的活动,使自己的音乐素养不断充实,识谱能力得到飞速提高。在14岁第一次接触到大型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他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钢琴改编曲。接触瓦格纳歌剧的经历,对被奥尔夫后来称为“整体的艺术”(Gesamtkunst)的创作观念的表达起了重要作用。奥尔夫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良好的音乐天赋。儿时的奥尔夫喜欢玩各种声音游戏,并伴以歌唱游戏。慢慢地,小奥尔夫已学会使用钢琴上所有的高低音位置,能够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变化来为他讲的故事伴奏。5岁时,奥尔夫开始在母亲的指导下正式学习钢琴。二、青少年时期一、少儿时期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奥尔夫在慕尼黑音乐学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学习音乐、诗歌艺术,年轻的奥尔夫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很多作品。在此期间,他同时受到以画家法兰兹·马尔克(FranzMarc)和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Kandinsky)为代表的法德表现派绘画艺术的影响,这就是当时引起极大轰动的“蓝骑士”(TheBlueRider)新艺术。1914年,奥尔夫从慕尼黑音乐学院毕业。奥尔夫专访了优秀的钢琴家赫曼·齐何(HermannZilcher)为他上钢琴演奏课。奥尔夫超越了单纯的音乐教习,加入了戏剧课程。他被引荐为歌剧院的指导教师。1917年,奥尔夫被征召去东部战线,1919年秋,战争结束后的几个月,奥尔夫离开歌剧院,重返慕尼黑,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1920年,对“整体的艺术”(Gesamtkunst)的追求却已经基本形成。20年代初,玛丽·维格曼(MaryWigman)发展的“新德国舞蹈”当时闻名于世,并对奥尔夫的音乐戏剧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奥尔夫在他的音乐戏剧创作之外,开始摸索和寻找到他事业发展的另外一条轨道,即学校的音乐教育。
四、“整体的艺术”观念形成时期五、
京特学校时期
1924年9月,29岁的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的学生罗西·京特一起在慕尼黑建立了一所集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京特学校,由京特主持校务和负责所有理论性科目,奥尔夫负责所有的音乐课程。1931年,奥尔夫产生了把京特学校进行音乐教学的经验作为“基础音乐教学”,应用于儿童音乐教育的想法。随后,京特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讲座、演示和训练课程,引起了社会教育界的重视。
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1935—1942年,奥尔夫共创作了三部成熟并有影响力的舞台作品,即《卡尔米纳·布拉纳》和两部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童话歌剧”——《月亮》和《聪明的女人》。1944年,京特学校迫于政治压力而倒闭。在京特学校的研究与尝试,为他日后倡导的“以语言、音乐和动作为一体”的整体教学观念奠定了基础。1948—1949年完成的《安提戈涅》,在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首演。这部作品与另外两部作品《暴君俄狄浦斯王》及《普罗米修斯》,曾被指挥家萨瓦利施称为奥尔夫的中心作品。
六、壮年时期的重返音乐戏剧创作七、中老年时期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1948年,奥尔夫的好友发现了并推荐奥尔夫与凯特曼在京特学校时创作的一段为柏林奥运会录制的舞蹈伴奏带到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学校节目”专栏播出。节目播出后,获得巨大成功。由此,奥尔夫又开始了作为儿童的音乐教育。
1949年第一次按奥尔夫的理想进行的全面教学,《学校音乐教材》也成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内容的一部分。1953年,莫扎特音乐学院开始为音乐教师提供这类课程的教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事业在各个方面获得极大的发展。1982年3月9日,卡尔·奥尔夫与世长辞,享年87岁。
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概述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他出版了《为孩子们的音乐》,将其作为一个模板和参考,并呼吁全球每个国家的教师根据自己本国的文化、孩子们的特征、教师的特长来选择材料,并将他的精髓体现在“本土化”的教学内容中。(一)课程内容:(1)嗓音造型可分为节奏朗诵活动和歌唱活动。(2)动作造型又可以分成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3)器乐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
(二)教学形式首先,在形式上是“集体教学”;其次,在内容上是“综合教学”。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三)教学方法“引导创作法”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创作法,是指教师仅向儿童提供一些元素性的材料(如最初的节奏、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运动方式、最基本的组织方法等),而儿童则在教师的引导和范例的启发下通过集体创作来进行音乐学习。(四)教学材料教材内容可以是奥尔夫亲自为儿童编撰的五卷本《学校音乐》教材里的内容,也可以是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学校、班级的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的特定群体选择的本土教材内容。教学工具通常指的是独特的奥尔夫乐器: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响木、碰铃等;另一类是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如木琴、钟琴等;还有一类是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如低音提琴、竖笛等。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阐析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01元素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是从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育的。
02即兴性是指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中迅速地创造出来某种作品的情况。05多元性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没有国界,任何国家、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用来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04参与性03综合性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创造性,使学校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01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倡导的实践性、综合性,遵循人类接受音乐教育的特性02奥尔夫音乐教育所践行的民族性、国际性,使本土化音乐教育实践成为可能03卡尔·奥尔夫作为一个伟大的音乐教育家,他的巨大贡献就是提出一种“原本性”的教育观念。四、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对比综上所述,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虽然与达尔克罗兹和柯达伊的音乐教育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深受其影响,表现在:其一,奥尔夫的“音乐与舞蹈教学法”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延续;其二,奥尔夫嗓音造型课程中采用的“音高手势与节奏读谱”借鉴于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手段。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01历史背景的对比02关注焦点的对比03教学方法的对比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指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3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的传播盛况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播种阶段1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3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4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播种阶段2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启示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一)对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二)对中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影响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等国外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前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指导学校音乐教育实践的法律法规,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等,这些文件都对小学音乐教育给予了重视,规定小学每个年级都应该开设音乐课。1982年,我国颁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文件规定:“小学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陶冶优良品质,培养高尚情操,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活泼乐观情绪。”当时的音乐教育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但唱歌还是主要部分。1988年,我国又陆续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自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与1982年的教学大纲相比,1988年教学大纲肯定了歌唱的重要性,但进一步强调音乐知识、技能、欣赏等的重要性,还增加了唱游(即在音乐中融入游戏),以解决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内容上的衔接问题。实际上,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课程制度相对宽松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强调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游戏性,强调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强调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强调创造性地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表达、创作,强调音乐和人、生活密不可分,这些无一不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思想相一致。
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三)对中国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1.课堂教学,丰富多彩A2.伸缩性大,适宜性强B3.重视创造,培养能力(1)“无声胜有声”——观察力和模仿力的培养。(2)即兴表演与创作——创造力和记忆力的培养。C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启示三、学习与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01本土化原则从语言学来讲,本土化是指使相应的事物发生转变,使其适应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实际情况,并具有本地区的特色。02本质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中必须抓住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元素性、即兴性、整合性、参与性、多元性等特点。03量力性原则学习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和教育管理者对奥尔夫的认可程度、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状况、奥尔夫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紧密相关。四、学习与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常用的方法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教育文献法A教育观察法B教育经验总结法C教育行动研究法DTHANK
YOU!感谢聆听第二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原理12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法则11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哲学思想及音乐教育理念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古希腊缪斯文艺对音乐的理解:音乐诗歌律动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哲学思想及音乐教育理念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从奥尔夫本人对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解释中可以具体延伸出哪些音乐教育的理念呢?01原本性的音乐绝不是单一的音响,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02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04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适合于每个人学习和体验,并适于儿童03它是质朴无华的,没有大型复杂的曲式结构,只用固定音型和类似于回旋曲式的小型序列构成音乐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的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广义卡尔·奥尔夫(CarlOrff)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最终的教育目的,而是通过音乐开发人的潜能,将音乐作为教育的载体,以音乐为教育的出发点,然后向教育的各个学科、领域延伸,最终达到培养全人的目的。狭义卡尔·奥尔夫(CarlOrff)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音乐潜能,帮助学生探索音乐,积累丰富的音乐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音乐能力,最终可以进行独立的音乐即兴创造。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其他领域的价值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一)智力因素
A(二)社交因素B(三)情感因素
C(四)美学因素
D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思路和常用的教学手段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在奥尔夫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自发性地对某一材料进行探索的体验。(一)玩耍探索式的教学手段是要求学生对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音乐建议进行试验探索,从而确定比较合适的表现方式。(二)模仿探索式的教学手段是要求学生对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音乐建议进行试验探索,从而确定比较合适的表现方式。(三)探索
学生可以根据探索出来的比较合适的音乐表达方式,通过即兴形成学生原创作品。(四)即兴创作2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一、语言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通过语言中的字词学习节奏
1通过语言学习音乐的结构3通过语言学习音乐的织体4通过语言学习音乐的表现方式2语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奥尔夫音乐教师在语言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初级中级高级用2/4,3/4,4/4,6/8拍进行念白用语言材料进行简单的多声部念白用简单的声势为一首简单的节奏的语言材料伴奏,声势所用的固定音型也需简单明了用不同的音色进行念白用不同的力度和音调进行念白的创作和即兴用5/8,7/8拍进行念白用不同的音色和拍子组合进行念白用切分节奏进行念白用简单的音乐结构进行念白,如问答、ABA、回旋曲式、主题和变奏用不同音色、织体、速度和力度表现有节奏散拍子的语言材料用嗓音为主题式的诗歌、故事、律动和戏剧进行伴奏根据文本或原始的语言材料展开创编将所创作的图形谱当成是平时的五线谱,并根据图形谱进行嗓音的表演创作集声势、嗓音、律动和乐器为一体的念白作品用念白为动作的即兴创作伴奏进行多声部的念白解释、示范用不同的音色念白解释、示范用不同的音调和各样的力度进行念白的即兴创作能示范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类型的即兴创作二、歌唱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中国比奈测验01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02联合型瑞文图形推理测验03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师在歌唱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初级中级高级用2/4,3/4,4/4,6/8拍歌唱练习歌唱,以do和la为主音的五声音阶进行即兴歌唱能在音准上把握好五声调式的歌曲,并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展示可以在固定音型的伴奏下演唱主旋律示范无过度颤音的歌唱用5/8,7/8拍歌唱练习歌唱,以re,mi,sol为主音的五声音阶进行即兴歌唱用大、小调性质的歌曲素材歌唱以所给的旋律为主题,在歌唱中进行变奏示范充满活力地歌唱用所有的自然音阶进行即兴歌唱示范演唱六种基本中古调式。大调:伊奥利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小调:多利亚、弗里几亚、爱奥利亚。在对位和平行的基础上演唱复调选用一个文本材料探索用宣叙调歌唱在Ⅰ—V级和声进行的伴奏基础上,演唱旋律在Ⅰ—V,Ⅰ—Ⅳ—V,i—V,Ⅰ—Vii,i—Vii级和声进行的伴奏基础上演唱旋律继续示范充满活力地歌唱在Ⅰ—V,i—V,Ⅰ—Ⅳ—V,Ⅰ—Ⅶ,i—Ⅶ级和声之上用旋律进行即兴歌唱演唱简单的复调用六种基本的中古调式即兴歌唱。大调:伊奥利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小调:多利亚、弗里几亚、爱奥利亚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钟琴音筒旋律性打击乐器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单响筒串铃手鼓非旋律性打击乐器一、演奏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打击乐器1嗓音打击乐3竖笛4声势2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乐器(二)奥尔夫音乐教师在演奏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p30)四、律动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动作是人类开始认知的常用手段,婴儿通过动作感知周围的世界,并认识世界。在其音乐教育发展的初期,奥尔夫将音乐和律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目前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律动分为集体舞、表现音乐元素之律动和创意律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感受各种动作(如走、跑、跳)的方向、力度、形式、质量、速度等,启发学生尝试不同的动作表达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和动作的敏感度。四、律动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二)戴维斯动作理论构架她在《幼儿动作与舞蹈教育》(MovementandDanceinEarlyChildren)中提出了儿童的动作理论构架(见课本表2-5)Davies动作理论构架主要类别:
肢zhiti体(什么在动?)动力(如何做动作?)空间(动作发生的媒介)尺寸关系(行进中的肢体与其他关系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师在律动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P35)
五、即兴创作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即兴所谓即兴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音乐质量地随意乱唱、乱奏。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即兴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分为两个层次:初级即兴与高级即兴初级即兴可以被看作是毫无准备的音乐探索,教师和学生不受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唤出潜在的创作力。另外,在即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即兴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些音乐语汇或动作语汇的储备,以保证学生在即兴的时候有素材可用。即兴表演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所在,通过即兴创作,学生可以表现出他们对韵律、音乐和动作的理解,并能培养其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师在即兴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P(36)3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法则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
一强调声音优于符号
在奥尔夫教育模式当中,通过音乐记忆的方式来学习音乐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二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奥尔夫教育的宗旨在于唤醒每个个体的音乐潜能,并为学生提供能力锻炼的机会。三课程计划可以灵活多变
奥尔夫教学法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法有着质的区别。“灌输式”的教学法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四奥尔夫音乐教师全面的音乐教学素养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相关的音乐知识,还需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教学。五THANK
YOU!感谢聆听第三章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高篇课例1声势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声势与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2.感受稳定的节拍,并能在演唱中感受休止。3.能够结合声势准确地演唱旋律,感知主和弦的和声效果。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关于奥尔夫声势教学的知识。教具准备:黑板/白板。教学思路:
1.分别教唱旋律及节奏声势。
2.旋律与声势的组合练习。
3.旋律递减的练习。
4.卡农形式的练习。教学过程:1.旋律、声势分开练习(1)教师与同学们拉起手共同围成一个圆圈站好;(2)教师用lu或是na来教唱旋律,教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共同拉着的手臂随着节奏前后摆动;(P44)(3)不唱旋律,教师只进行声势的教学,教师做一小节声势动作,学生跟着做一小节。
小贴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语言去组织学生,要多用眼神及简单的动作去传达意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看指挥的习惯。教学过程:2.旋律与声势组合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将旋律用音名唱出来,随之与声势进行进一步的组合练习。3.旋律递减练习(1)旋律递减的游戏练习,第一遍时将第1小节的旋律演唱做休止处理,只做声势。(2)第二遍时将第1小节及第2小节的旋律演唱空出来,只做声势。(3)依次递减旋律后,最后一遍时旋律都在心里默唱,只做声势。教学过程:4.分组卡农练习(P46-47)(1)将学生分成两组,先以小节为单位进行卡农的练习。(2)继续将学生分成三组、四组,进一步进行卡农练习。(3)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加大难度,以两拍子为单位进行卡农练习。(4)请同学们将演唱的旋律及声势图谱写出来。小贴士在整个卡农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示学生注意音的准确性及节奏的稳定感,不要被其他声部的旋律及动作所干扰;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相互协作,声音要统一,动作高度要尽量一致;声部与声部之间不要因为怕唱走音而只顾大声演唱,要主动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音,有意识地感知其中的和声美感。课例2接龙系列游戏
教学目标:
1.敢于大胆地创编,体验合作的乐趣。2.运用接龙游戏训练学生拍子的稳定性。3.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段。教学准备:知识准备:了解奥尔夫声势教学的多种形式。教具准备:CD播放器;音乐——戈塞克《加伏特舞曲》;手鼓;黑板/白板。教学思路:
1.身体接龙(1)一位同学做两个动作,下一位同学模仿前一位同学的第二个动作之后再创编一个新动作,以此类推。(2)结合老师打的节奏进行动作接龙游戏。(3)结合音乐进行动作接龙游戏。2.嗓音接龙(1)一位同学随意发出一组声音,下一位同学模仿后半段后再创编一个新声音。以此类推。(2)根据老师给出的速度进行嗓音接龙游戏。教学思路:
3.声势接龙(1)一位同学做一组声势,下一位同学模仿后半段后再创编一个声势。以此类推。(2)根据老师给出的速度进行声势接龙游戏。
4.旋律接龙(1)一位同学即兴创编演唱一小段旋律,下一位同学在模仿后半段旋律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段旋律,以此类推。(2)结合老师要求的拍子、速度及乐句长度进行旋律接龙游戏。1.身体接龙(1)请10个左右同学到前面,面对其他同学排成弧形站好(方便同学们互相看到动作)。(2)请左面第一位同学随意做两个动作,到第二个动作后保持不动,第二位同学学做第一位同学的第二个动作,随后再创编出一个新动作后保持不动。以此类推。(P49)教学过程:小贴士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充分启发学生大胆创编,动作要有新意,不可重复。如果同学接受能力很好,教师可以变换不同速度进行游戏,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一组游戏中速度的统一,速度不可逐渐加快或减慢,要在游戏中锻炼学生速度的一致性;如果课时允许,教师还可以进行6/8拍子的动作接龙练习,目的在于在教师打拍子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不同拍子的感受。1.身体接龙(3)换一组同学做相同的游戏,但这次要求跟随教师所打的拍子进行动作的接龙(教师可用手鼓打拍子),教师可以先慢速地打四拍子(两拍子为一个动作单位),第一位同学做四拍子动作(即两个动作),其余同学前两拍模仿,后两拍创编。教学过程:(4)请全班同学围成一圈,按照游戏规则听随音乐进行身体接龙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熟悉一下节奏,或者在音乐的前奏部分静止不动,感知节奏,同时教师也要提示同学以几拍子一个动作的节奏进行接龙。教学过程:2.嗓音接龙(1)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排成一排。(2)引导学生用嘴发出不同的声响,第一位同学先发出两种声音,第二位同学模仿第二种声音之后再创编另(3)换一组同学做相同的游戏,但这次同样要求跟随老师用手鼓所打的拍子进行嗓音的接龙,教师可以先慢速地打二拍子,如谱例所示。(4)换一组同学做相同的游戏,继续加大难度,以三拍子为一组,或以四拍子为一组。
教学过程:titi
tutititututu
2/42/4titi
tututu
piu
piu2/4piupiu
xiu
xiu
kikukuxiuxiu
kiku
ku
dingdongdingdong
小贴士在(3)这一环节中,学生很可能无形中受到先发出音节的学生的影响而固定了节奏模式,教师在此应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所学的节奏型,要力求不仅声响丰富,节奏也要丰富。教师要提示同学们,同身体接龙一样要注意节奏稳定,同时还要注意吐字清晰,保证下一位同学听得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顺畅进行。3.声势接龙(1)请10个左右同学到前面面对其他同学排成弧形站好(方便同学们互相看到动作)。(2)教师讲解基本的游戏方法。(3)教师先以两拍子为单位,请左面第一位同学按教师的拍子速度做四拍子的声势,接下来第二位同学模仿第一位同学后两拍的声势之后,再创编出一个新的声势节奏。以此类推。
教学过程:(4)换一组同学做相同的游戏,这次要求以四拍子为一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创编出两个声部以上的声势,教师可用拍掌或打手鼓的方式给学生打拍子,如谱例所示。(5)教师可以变换不同速度继续进行游戏,要注意每一组游戏中速度的统一。教师还可以进行6/8拍子等不同单位拍子的声势接龙练习。
教学过程:小贴士传统的声势动作包括拍手、拍腿、跺脚、捻指四种基本形式,奥尔夫采用混声四部形式,将它们变成大量的多声部节奏练习、曲式结构练习,这是音乐教学中的经典方法。除了上述四种声势的基本形式外,还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声势形式,可以进行从头到脚等全身各个部位的拍打,以获得极其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变化。在这一环节中,因为是即兴创编,学生开始会紧张、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先不用要求必须包括几个声部,应当引导学生先试探地去创编,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都可以,节奏型也可简单,只要力求动作在节奏之内即可。4.旋律接龙
(1)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排成一排。(2)教师讲解基本的游戏方法。(3)一位同学即兴创编演唱一小段旋律,下一位同学模仿后一句后,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段旋律,以此类推。(4)教师用手或手鼓打基本拍,要求以两拍子为单位进行旋律接龙游戏,如谱例所示。(p52)(5)加大难度,这次要求以四拍子为单位进行旋律接龙游戏。(6)此游戏同样可以以3/4,6/8等不同拍子进行游戏练习。
教学过程:小贴士教师应提示学生创编旋律时要有为之继续发展的趋势,而最后一名同学创编的旋律应力求有结束感。和前面的接龙游戏一样,引导学生丰富旋律走向及节奏类型,注意前两位同学所定下的调式特点,如开始是小调式,也应发展及结束在小调式上。课例3节奏训练
教学目标:1.体验音乐旋律及固定节拍与节奏的关系。2.发展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与固定节拍感。3.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用声势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之间的实质关系。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BAD》。教学思路:
1.学习基本节奏。
2.伴着音乐做声势。
3.声势递减练习。
1.伴着音乐做声势(1)教师同学生共同围成一个圆圈站好。(2)教师将四个声部的声势分别教给学生。(3)在原地将四个声部的声势练熟练。(4)所有同学向一个方向转身,一边循环做此套声势节奏,一边在二分音符的跺脚动作中走动起来(p53)教学过程:2.节奏训练(1)伴着音乐在原地循环做声势节奏。(2)要求同学们伴着音乐循环做声势节奏,并在二分音符声势节奏处随意走动。(3)要求同学们闭眼做同样的声势游戏。3.声势递减练习(1)声势递减游戏:伴着音乐循环做声势,同时进行变化练习,即第一遍做全部的声势节奏,第二遍把第1小节做休止处理,第三遍将第1小节及第2小节做休止处理,依次递减后,最后一遍全部做休止处理。在整首乐曲的旋律伴奏下循环做以上二十小节的声势练习。教学过程:3.声势递减练习(2)继续做声势游戏,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口令,随意空出某小节的节奏,如教师喊“4”,那么这一遍第4小节的拍手动作就做休止处理,此小节的节奏要在心中默数。以此类推,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教师随意提出要求,如“二分音符休止”“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休止”“全部休止”等。教学过程:小贴士在声势递减游戏中要注意,做休止处理的声势部分,心中要默念拍子,以确保空拍节奏的稳定。课例4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的欣赏方式所带来的美感与乐趣。2.尝试运用各种形式去表现音乐。3.了解图形谱的形式特点。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单簧管波尔卡》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教具准备:黑板/白板;音乐播放器;音乐——普罗修斯卡《单簧管波尔卡》教学思路:
1.结合图形谱分析乐曲。
2.加入声势。
3.加入打击乐。
4.创编舞蹈。1.结合图形谱欣赏乐曲(1)方式一:教师请同学们先听一遍乐曲,让同学们谈感受,并尝试找出乐曲段落。第二遍出示整体图形谱,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音乐,让同学们自己找出乐曲与图形的联系。(2)方式二:教师在黑板前站好,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观看教师随着音乐的发展画的图形谱,如图3-5所示。(3)第二遍播放音乐,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结合音乐的进行画图形谱。教学过程:图形谱小贴士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出图形谱的元素特点及规律,学生画图时也一定要有层次感,为曲式分析做好铺垫。(4)通过图形谱总结出乐曲的结构图示:A+B+A+C+A(回旋曲式)。教学过程:1.结合图形谱欣赏乐曲
1.结合图形谱欣赏乐曲(5)出示总体的图形谱。
教学过程:2.加入声势(p59)A段(1)反复第二遍时可以反过来做。(A、B、C段)(2)伴随音乐做声势。3.加入打击乐(p60)
教学过程:小贴士在这里铃鼓的前两小节中的二分音符节奏用铃鼓的铃来做长音演奏,后两小节用拍打鼓面来演奏。(1)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也可以集体进行自由创编。注意:在此可不做具体的动作描写。
(2)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为声势组、打击乐组及舞蹈组,跟随音乐进行集体表演。
教学过程:课例5小跳蚤教学目标:1.感知音乐旋律的上下行变化,巩固和加深对七声调式音阶的认识。2.通过食指和中指在身体不同部位交替活动,训练小肌肉活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用七声调式音阶来表现音乐旋律的上下行变化。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小跳蚤》。教学思路:师生围坐成一大圆圈。教学过程:1.讲授教法,突破难点“体态律动学”尤其强调只有在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中去以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是精确的、生动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动作才可能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律动的体态。为了让儿童做出的动作富有生命力,教师在让儿童学习表演《小跳蚤》之初,尤其要精心设计,创设充分感受和体验的环境,促使儿童真正从内心去理解、感受音乐的旋律。小贴士:课前的构想往往能产生鲜活的、美妙的想法,许多有经验的奥尔夫教师在正式备课前都有“裸备”的偏好。例如,教师刚看到律动《小跳蚤》,立马对内容与方案进行构想。当面对小年龄的儿童时,教师可能编出这个“小跳蚤与不讲卫生宝宝”的故事;而当面对的是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教师或许会编出不一样的故事:“在一阵清脆的悦耳的童声合唱声中,有只顽皮的小跳蚤伴随着强弱分明、上下有序的旋律音阶跳动着……”
可见,这种“裸备”策略是对奥尔夫“原本性”的最佳诠释。教学过程:2.欣赏教师的示范表演(1)老师首先弯曲膝盖,边唱歌边伸出双手的食指和中指灵活、快速地交替活动,代表“小跳蚤”在自己身上爬行,即按“脚丫—膝盖—腰部—肩膀—头顶—肩膀—腰部—膝盖—脚丫”的顺序用手指沿着身体先向上再向下爬行,爬过之处,教师做出难受、不自在的,并略加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激发儿童模仿的欲望,如图3-7所示。(2)教师再次示范,按歌曲节奏边朗诵歌词边表演动作,帮助儿童理解、记忆歌词内容及动作顺序。小贴士:《小跳蚤》是一个适合小年龄班儿童开展的小肌肉活动游戏。该游戏配以两首小曲,曲一是一首歌曲,曲二是一首伴奏曲,旋律均用七声调式音阶的上下行组成;所匹配的韵律动作也都是对应旋律的上下行进行的。这个活动不但能训练儿童感知音乐旋律的上下行变化,巩固和加深对七声调式音阶的印象,培养注意力和音乐记忆能力;还能训练儿童小肌肉活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即通过双手食指和中指快速的交替活动,来锻炼儿童神经末梢的运动机能,从而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同时这个活动还能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四肢和身体的不同部位。所以,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这个活动时,应注意营造轻松、活泼、幽默、有趣的活动氛围,让儿童在愉快的韵律活动中获得音乐知识,促进动作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3.学做律动,配唱词曲(1)学做动作。提示要弯曲膝盖,根据歌词按顺序用手指沿着身体向上再向下爬行。(2)配唱词曲。强调手指动作与旋律的走向要匹配。4.创造性地表演律动(1)结合柯达伊手势语,学唱伴奏曲,如图3-8所示。(p63)(2)边哼唱伴奏曲,边表演小跳蚤爬行。(3)学生唱歌曲,老师唱伴奏,一起表演。(4)老师唱歌曲,学生配伴奏,一起表演。
课例6石磨磨豆教学目标:1.丰富有关石磨磨豆的相关知识,学习用拍掌动作表现石磨磨豆的简单流程。2.感受日语的音韵及有趣的双人互动拍掌游戏,培养默契感,协调身心。教学准备:知识准备:石磨、日语的音韵和拍掌动作的相关知识。材料准备:陈蓉的教育活动视频,音乐——《石磨磨豆》。教学思路:
1.了解石磨。2.学习教师对示范动作的讲解和游戏动作的学习。3.学生轮流扮演,随音乐来完整游戏。教学过程1.介绍石磨的由来、作用、构造、磨豆的过程(1)石磨的由来和作用:石磨曾经是乡下每户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2)石磨的构造和流程:石磨由磨盘、磨轴芯、磨床、磨耳等组成。2.倾听教师边讲解示范边哼唱歌曲,学习游戏动作(1)学习“石磨”动作。①分解练习:双手于胸前上下拍掌(左手平端于胸前,右手由头顶往下拍击左手),一拍一下,前半拍往下拍,后半拍往上打开。(p64)②完整练习:教师边哼唱歌曲边带领学生连贯击奏10个4拍。教学过程(2)学习“磨豆人”动作。①分解练习。(p65)小贴士:以下每组新动作学习完毕后,马上与前面学过的动作串连练习,然后再继续往下学习新动作。(p66)前奏动作:
第1个4拍——双手合掌,随口令左右点头四下第一组动作:
第2个4拍——双手于胸前左右拍掌,一拍一下,前半拍往左右打开,后半拍往中间拍掌(与石磨的动作相反,形成交叉)第3个4拍——重复第2个4拍。第二组动作:
第4个4拍——第1拍前半拍自拍,后半拍右手拍右边舞伴的左手(似往添谷孔添豆),如图3-12所示,第2拍前半拍自拍,第2拍后半拍停顿;后2拍重复前2拍。第5个4拍——第1、2、3拍的前半拍自拍,后半拍右手拍右边舞伴的左手,第4拍双手合掌。教学过程(p67)第三组动作:
第6个4拍——第1拍右手在胸前绕一圈(似手执掭谷棒将谷粒掭入添谷孔中),第2拍双手合掌;后4拍重复前4拍。第7个4拍——第1~3拍右手连续三次胸前绕圈(似手执棒刷清扫磨盘),第4拍双手合掌。第8个4拍——第1~2拍,双膝微屈,双手于膝盖前拍掌两下;第3~4拍,双膝由微屈到伸直,双手由下、中、上各自拍掌一下,第4拍后半拍在头顶上合掌停顿。第9个4拍——重复第8个4拍,方向相反,由上而下。第四组动作:尾声动作:
第10个4拍——双手由下、中、上、中、下、中、上各拍一下,第4拍后半拍在头顶上合掌结束,如图3-15所示。②完整练习:师生一起边哼唱歌曲,边连贯练习10个4拍。教学过程3.学生两两相对,轮流扮演“石磨”或“磨豆人”,随音乐完整游戏(1)请一学生扮“石磨”,教师扮“磨豆人”,面对面合作示范以上动作。(2)学生两两相对,模仿教师游戏。先由1号扮演“石磨”,2号扮演“磨豆人”,合作玩一遍;再交换角色玩一遍。(3)改变速度或力度,进行反复练习(但前提是每遍的速度应保持恒速)。小贴士:这一游戏的动作设计参考自陈蓉的教育活动视频,游戏难点就在于两人互动拍掌的动作,它对于训练学生的空间感、节奏感、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同伴间的合作配合能力有助推作用。课例7有人掉进井水中教学目标:
尝试创造性运用有、无音高打击乐器,表现故事中呈现的几个声音画面,感受奥尔夫器乐造型活动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中音和高音钟琴,屏幕上出现图文并茂的故事课件。教学思路:
1.故事导入。2.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乐器选配、音效的演奏、组员的配合。3.展示奥尔夫的配器方案,学习大师的配器方法。1.故事导入
(1)要求学生将各种乐器轻轻放在面前,没有教师的示意,不许乱动,专心听讲(2)教师边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边随故事情节出示以下图形:小木屋、老水井、小水滴、人落水、大水花等。2.引导学生就以上某两张图形进行一一探索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乐器、采用什么样的打击方法来表现最形象?当场反复尝试,一起听赏,共同评价。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
3.学生分组自由探索其他三张图形,并自主练习
程序:每组推荐一位指挥者,一位讲述者,先带领大家进行探索,再组织大家完整练习。要求:逐一探索另外三张图形,学习如何用不同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现不同情景。强调:练习时,乐器要轻拿轻放,一切行动听从小组长指挥。4.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进行交流与评价
轮流展示各自的探索成果,并围绕乐器的选配、演奏的音效、组员的配合等进行交流与评价。
教学过程:5.展示奥尔夫的配器方案,学习大师的配器方法(p70-71)(1)赏析歌曲及配器。(2)熟悉并学习各声部。①学习主奏部分。重点句提炼:在钟琴上刮奏,要刮得轻巧,先用右手刮五连音,再用左手敲最后一个音。难点句突破:练习中音钟琴和高音钟琴的合奏。②学习伴奏部分:定音鼓、沙球、木块。③学习主歌部分:先学会说,再学会唱。(3)完整练习,反复时轮换声部。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说唱组、无音高打击乐器演奏组、音条乐器演奏组,在教师或学生代表的指挥下,进行有说、有唱、有奏的合成表演。
教学过程课例8橡皮变奏曲教学目标:
1.主动进行创编活动。2.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变奏。3.训练对音乐的反应力,掌握节奏读谱法。教学准备:知识准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之间的比例关系。教具准备:橡皮若干;奥尔夫乐器。教学思路:
1.节奏读谱法的练习。2.ABA回旋曲的练习。3.节奏即兴的训练。1.节奏读谱法的练习
(1)用大、中、小三类橡皮分别代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按照橡皮体积的大小,将大、中、小橡皮摆成三排,按照节奏读谱法进行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朗读节奏,即四分音符——ta,八分音符——titi,十六分音符——tiritiri(p72)小贴士:在练习中,教师可从有规律的顺序到无规律的顺序进行即兴指挥,也可在朗读整齐后加快速度,以此训练学生的反应力。
(2)四分音符的练习:将八块橡皮摆成一横排,每块橡皮代表一个四分音符,在教师指挥下朗读节奏,请注意指挥时要速度稳定,持续不断。在朗读整齐后,教师任意拿掉一块橡皮,代表休止一拍,改变节奏,然后,教师任意拿掉两块、三块、四块直到拿掉最后一块橡皮。教学过程小贴士:教师在摆放橡皮时,要边摆边指挥,每摆放一排示意学生要持续朗读,当第二排摆放好后,再将第一排、第二排两排节奏连在一起朗读;在摆出第三排后,将三排节奏连在一起朗读。通过这样持续的节奏朗读,训练学生的节奏稳定性和准确性。(4)将学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重复朗读上图节奏,B组学生将每一条节奏中的四分休止符替换为前一拍的音符,节奏如图二(p73)(5)变换节奏,将橡皮按照大小所代替的音符,依照下图摆放。图三(p73)教学过程2.ABA回旋曲的练习(1)将图一、二、三的节奏朗读换成拍手,A、B组相互配合,在练习中不断调整直到全班都能够节奏整齐、速度一致。(2)将图二(A部分)、图三(B部分)连起来形成一首结构ABA的回旋曲(回旋曲的主题必须反复出现)。3.节奏即兴的训练将图一中的休止部分改为即兴,学生为A部分,教师即兴拍出节奏。最后由教师拍A部分,学生即兴表演。教学过程课例9叮咚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音条乐器演奏,由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组合的旋律音程及和声音程。2.感受完整的卡农曲式的音乐魅力,培养多声部的乐器演奏、乐器听辨等能力。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音条乐器演奏、卡农训练的相关知识。材料准备: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定音鼓及其他鼓类乐器。教学思路:
1.朗诵歌词、学唱歌曲。2.尝试轮唱式卡农练习。3.学习各乐器的伴奏音型。4.学习多声部的卡农演奏。5.学习完整曲式结构的演奏。
1.朗诵歌词、学唱歌曲教师先逐句朗诵歌词,再逐句弹唱歌曲,引导学生逐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好十六分音符节奏,直至学会演唱全曲。2.尝试轮唱式卡农练习学生分成三组,请学生代表轮流上台指挥同伴练习,进行间隔两小节(或一小节)的连续卡农轮唱。3.学习各乐器的伴奏音型学生围成半圆,分三组分别学习演奏曲谱中的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声部的伴奏音型(按四分音符一下的速度拍打),并以齐奏形式边弹边唱,直至学会演奏全曲,如图3-16(p75)小贴士:因为伴奏音型中有和声音程,也有旋律音程。所以可将伴奏中的音程分给两个人演奏,即两人合弹一台琴。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来可以降低演奏难度,二来可以减少乐器数量不足的压力。
教学过程
4.学习多声部的卡农演奏(1)练习一: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都有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两组错开四小节,进行二声部的边弹边唱的连续卡农。(2)练习二: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都有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三组错开两小节,进行三声部的边弹边唱的连续卡农。(3)练习三: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都有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三组错开一小节,进行三声部的边弹边唱的连续卡农。小贴士:乐器的卡农练习特别要注意有乐感地演奏。简单地说,就是要关注音色的强弱和明暗的色彩变化,同时也要注意结束时各声部先后停下的时间差。
教学过程
5.学习完整曲式结构的演奏由定音鼓开始前奏2小节——加入低音木琴2小节——加入中音木琴再2小节——三种乐器按错开1小节的方法进行三声部卡农,至三声部全部停下——进入纯乐器尾奏(三种乐器2小节+低音木琴和定音鼓2小节+定音鼓2小节),直至声音渐弱消失。小贴士:如继续进行的话,可请学生代表指挥,并可尝试加入无音高打击乐器和声势等进行反复练习。这是一首三声部的乐器卡农演奏练习,从循序渐进的单个声部的旋律练习到三个声部的叠加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始终强调稳定的节拍、清晰的声部层次以及各种时值的音符组合所体现的音乐色彩。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多层次的细致训练,逐步培养起学生多声部的乐器听辨、音乐表现与自控能力。
教学过程课例10狗相咬教学目标:
1.敢于主动扮演音乐游戏中的角色。2.运用传话游戏,感受节奏教学。3.了解山西太原的锣鼓音乐节奏型。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山西太原锣鼓曲的相应知识。材料准备:手鼓、双响筒。教学思路:
1.传话游戏。2.学说《狗相咬》。3.乐器表演。1.传话游戏
(1)将学生分成A、B两组进行“传词”游戏。例如,A组的同学传“葡萄”,B组的同学传“桃子”。
指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传话游戏,老师分别让每一组同学传一个词,看看哪组的同学传得又快又准。”小贴士:传话游戏是指小声地传一句话,在传话过程中,只限于两个人之间能听到。学生传话时,教师认真观察学生传话的速度。传话游戏训练的是聆听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及声音模仿传递能力。
教学过程:
(2)进行传话游戏,如图3-17所示,从传一个词到传一句话:“我家的公鸡下蛋了。”(p77)指导语:“刚才同学们传得都非常认真,接下来我要传一句话,看看这回哪组的同学传得又快又准。”
(3)传节奏游戏。A组传(p77)B组传(p77)指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谣言的产生,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传节奏游戏,看看这回哪组同学传得最好,看看又是哪组同学最能制造谣言。”教学过程:2.学说《狗相咬》
(1)介绍鼓曲《狗相咬》。描写大狗的节奏(p77)描写小狗的节奏(p78)(2) 学说《狗相咬》。小贴士:把学生分成A、B两组,教师一边指挥,一边一句一句地教给学生。(3)两组同学带感情地进行表演,A组同学模仿大狗,在朗读节奏的时候要表现出大狗的凶猛,B组同学模仿小狗,在朗读节奏时要表现出小狗的可怜状。但最后一句小狗的声音要大,代表小狗忍无可忍发怒了。小贴士:在初次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有很强的害羞心理,教师要勇于给学生做示范,鼓励学生表演角色。教学过程:(4)每组选出五位同学出来表演,A组、B组站成两竖排,面对面站好。A组同学扮演大狗,双手叉腰,冲B组说节奏,边说边按照节拍前后摇摆身体;B组同学面对A组同学蹲下,双手放在下巴颏上,用可怜的表情说节奏,并且眼睛要祈求地看着B组的同学,B组同学说到最后一句时突然站起来扑向A组同学。3.乐器表演
(1)发给A组每个同学一个手鼓,B组每个同学一个双响筒,两组同学边说节奏,手上边打乐器(同步击拍,口说什么节奏,手打什么节奏),yǐ是空拍,不敲击乐器(见p79图3-18)。(2)语言节奏内化,两组同学,手敲击乐器,心里说节奏。
教学过程:课例11打字机教学目标:
1.大胆参与《打字机》音乐游戏,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2.通过律动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3.能够听辨出乐曲中旋律、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美国作曲家安德森的创作特点及老式打字机的相关介绍。材料准备:三角铁,沙锤;老式打字机图片一张;音乐播放器;音乐——安德森《打字机》教学思路:1.情境导入。
2.听音乐做动作。
3.乐曲介绍。4.听音乐做游戏。
5.乐器合奏。1.情境导入(1)出示老式打字机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老式打字机。(2)教师通过摇动沙锤,训练学生听到声音做出反应的能力,听到声音双手在桌子上模仿打字员打字,沙锤的声音停止,打字的动作也停止。小贴士:听声音做动作,训练学生对声音的反应能力。要将这一环节训练熟练,为接下来的乐曲律动游戏做铺垫。教学过程:2.听音乐做动作
播放音乐,A段听到打字声就在桌子上模仿打字员打字,音乐中打字的声音停止,打字的动作也停止;B段在腿上用双手打节拍;再现A段时还是听到打字声,就在桌子上模仿打字员打字,音乐中打字的声音停止,打字的动作也停止。小贴士:此曲段落旋律对比明显,A段打字与停止频繁交替出现,对于第一次听到此曲就做动作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但因有很强的挑战性,因此趣味性很强。这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站在前方带领学生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教学过程:3.乐曲介绍听音乐,看老师画图形谱。(p81)小贴士:相同的旋律做着相同的动作,因此,学生会误认为是ABA结构,但实际上此曲式为AB结构,A段呈式段,B段对比段(对比部分加再现部分),是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4.听音乐做游戏(p82)两个同学面对面坐好,A同学双手放平,手心朝上,放在B同学的双腿上。B同学将双手弯曲,在A同学的手上做模仿打字的动作。听到打字的声音,B同学在A同学的双手上模仿打字员打字(见图3-20),当听到“叮”的一声时,B同学迅速打A同学的手,A同学在B同学打之前把手从B同学腿上像抽纸一样抽回来。看谁反应快。反应慢的A同学就会被B同学打到,如果A同学反应快及时抽回了手,B同学就会打到自己的腿(见图3-21)。教学过程:5.乐器合奏
(1)A段:A组同学发沙锤,B组同学发三角铁。听音乐敲击乐器。打字机声响起,A组同学摇动沙锤。打字机声结束,B组同学敲击三角铁,三角铁的敲击根据音乐中三角铁敲击时间的长短进行。(2)B段:A组、B组学生一起用乐器敲击节拍。再现部分,打字机声响起,A组同学摇动沙锤,打字机声结束,B组同学敲击三角铁。三角铁的敲击根据音乐中三角铁敲击时间的长短进行。小贴士:乐器敲击音量不要太大,掌握好音量,声音不要盖过主旋律。
6.幼儿园教学指导小贴士:此曲在幼儿园教学时,建议按照三段ABA结构进行教学,教学中着重强调第一段的旋律和第二段的旋律相同。音乐的教学不要被学科逻辑所局限,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过程:课例12拉布列尼亚舞蹈教学目标:感受俄罗斯土风舞的音乐及动作的风格特点,学跳俄罗斯的集体舞。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俄罗斯土风舞的相关知识。材料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拉布列尼亚》。教学思路:
1.哼唱曲子旋律,感受旋律特点。2.学习基本舞步,串联舞蹈动作,感受俄罗斯土风舞的风格和特点。3.哼唱旋律,练习舞蹈。教学过程1.哼唱曲子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哼唱曲子,感受旋律特点,用“啦”哼唱,先逐段练唱,再完整练唱。(p83)2.学习基本舞步,串联舞蹈动作,感受俄罗斯土风舞的风格和特点(1)学习A部步伐。
1)一个基本步伐——蹦跳前点步:第一拍前半拍左脚向左边跨出一小步,后半拍左脚起跳同时抬起右腿,第二拍右脚在落地的左脚前边点地,第三、四拍反之,左脚替换成右脚。双手反叉腰,重复做四遍。
2)配上A段旋律,边唱边跳练习。
教学过程(2)学习B部步伐。
1)三个基本动作。①第1小节:手拉手,左脚起步向左移动四步,一拍一动。②第2小节:手拉手,右脚起步向右移动四步,一拍一动。③第3小节:前三拍,右脚起跳原地小跳步六下,一拍两动,第四拍右脚跟前点一下。④第4小节:重复第3小节动作。⑤第5小节:先向左再向右做踏点步,各一次。⑥第6小节:前两拍原地站立拍手一下,后两拍原地自转一圈。2)配上B段旋律,边唱边跳练习。
3.哼唱旋律,练习舞蹈边哼唱旋律,边完整练习舞蹈。反复练习时,逐步加快速度。
课例13非洲欢迎你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非洲舞蹈和非洲音乐的典型特征,感受黑人舞蹈及音乐的独特魅力。2.体验舞蹈所营造的热烈气氛和情绪,学习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非洲舞的内涵和风情。〖JP〗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非洲舞蹈和非洲音乐的相关知识。材料准备:音乐《非洲欢迎您》,非洲鼓一面。教学思路:
1.了解非洲舞蹈的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2.欣赏音乐,分析结构,即兴伴奏。3.结合非洲鼓,熟悉鼓点节奏。4.学唱A部歌曲,学做舞蹈动作。5.配乐进行完整表演。
1.了解非洲舞蹈的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1)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的突出特征。(2)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又一特色。(3)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2.欣赏音乐,分析结构,即兴伴奏(1)倾听音乐,感知歌词内容,感受热烈欢愉的气氛和情绪。(2)分析音乐的结构与变化,鼓励学生即兴地伴随变化的部分击掌伴奏。
教学过程3.结合非洲鼓,熟悉鼓点节奏
(1)出示非洲鼓,观察其外形,倾听其鼓声。(2)教师演奏非洲鼓,学生击掌回应,练习三种不同的鼓点节奏。(3)伴随随乐,在鼓点处进行师生或生生的回声练习。1)A:舞蹈练习《非洲欢迎你》。(p85)2)B:鼓点节奏。3)C:歌曲结构如下:
前奏+歌曲+鼓点①+歌曲+鼓点②+歌曲+鼓点③+歌曲+尾奏
教学过程4.学唱A部歌曲,学做舞蹈动作
(1)边跟唱歌曲边模仿老师做上肢舞蹈动作。预备姿势: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并宽,双膝微屈并往两侧打开,身体重心下移,随以下的上肢动作的节奏,自然地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歌词与动作:“我的眼睛看见你”——双手先捂双眼,再双手前伸,手心朝上。“我的耳朵听见你”——双手先捂双耳,再双手前伸,手心朝上。“我的心想念你”——双手先捂左心房,再双手前伸,手心朝上。“欢迎你到非洲来”——双手先交叉搭于肩上,再双手打开举起在头两侧,手心朝前。(2)边哼唱旋律,边模仿老师做下肢基本舞步。预备姿势:同前。基本舞步:由右脚向右起步,左脚跟随,带动整个身体往右移动八步;再反方向重复一遍。(3)哼唱歌曲,先配上脚部的移动动作,再加上上肢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5.配乐进行完整表演
先围成半圆进行表演,再围成圆圈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表达对非洲舞蹈的理解。
小贴士:《非洲欢迎你》是一个反映非洲黑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豪爽好客,让远方来的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的舞蹈。这个舞蹈充分体现了非洲舞蹈和音乐的典型特征:首先是强烈的节奏感,主旋律部始终以固定音型贯穿,插部由三种变化着的鼓点和击掌节奏来点缀;其次是律动性强的形体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感情;最后是群体性和模仿性舞蹈形式,体现了浓烈的乡土气息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鼓在非洲黑人舞蹈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决定舞蹈韵律及其风格的独特作用。
教学过程课例14阿细跳月学习目标:
1.大胆尝试模仿教学视频中的动作,乐于通过动作感受音乐2.在活动中尝试三人合作,体验动作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3.在了解竹竿舞特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跳竹竿舞,体验跳民族舞带来的愉悦。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彝族阿细支系的音乐文化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相关知识的准备。材料准备:竹竿舞视频、民族服饰、竹竿或长绳、音乐播放器、音乐——《阿细跳月》。教学思路:
1.准备活动。2.欣赏乐曲学跳竹竿舞。3.学生穿上民族服饰表演竹竿舞。4.此课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指导。教学过程1.准备活动
(1)学生将竹竿当马骑,来到活动场地,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两个民族的特点。(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音乐即兴做动作,熟悉音乐的节奏及旋律,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教学过程2.欣赏乐曲学跳竹竿舞(1)带领学生欣赏竹竿舞视频,让学生对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2)学生学习跳竹竿舞(3)教师和两名学生三人组成一组做示范。小贴士:教师要选择协调性强、合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起做示范。不要着急让其他同学自己尝试。可以多找几名学生轮流和教师配合。
教学过程
指导语:“同学们,你们在跳竹竿舞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小贴士:学生在最初跳竹竿舞时竹竿会经常碰到脚,这要求三个人的默契,节奏一致。
(4)请一组学生做示范,教师指导。小贴士:建议将舞蹈进行分解练习,如打竹竿的学生先练习,跳竹竿的学生观察,然后再练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将舞步与节拍和节奏对应,再加入竹竿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先和一名学生进行打竹竿练习。让其他学生明确打竹竿时打的动作和节奏,之后再由两名学生打竹竿、老师跳。最后请学生三人一组尝试练习。教学过程3.学生穿上民族服饰表演竹竿舞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个人,其中每组2人打竹竿、其他3人跳舞。4.此课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指导
将竹竿变成长绳练习竹竿舞(见p89图3-22)。小贴士:通常在城市很难买到竹竿,因此可以用长绳代替竹竿。需要注意的是,打竹竿的两个学生要将长绳拉紧再移动。1.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律动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歌唱教学的选取要把握哪些原则?3.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否可以用乐器教学代替歌唱教学?综合讨论1.请尝试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狮王进行曲》为素材为3~4岁幼儿创编一节融入了语言教学、律动教学、乐器教学的音乐课。2.请尝试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水族馆》为素材为4~5岁幼儿创编一节融入了语言教学、律动教学、乐器教学的音乐课。
3.请尝试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化石》为素材为5~6岁幼儿创编一节融入了语言教学、律动教学、乐器教学的音乐课。
拓展训练Thanks第四章第一节语言训练课例1民谣《王老先生有块地》教学目标:
1.能运用民谣做歌唱节奏的训练。2.能感受歌曲旋律,学会演唱民谣。3.能设计和创编歌曲游戏。教学准备:
《王老先生有块地》歌谱、伴奏,各种动物卡片,钢琴,多媒体设备,学生面向教师坐好。
课例1民谣《王老先生有块地》适合年龄:3~4岁。教学思路:
1.熟悉运用民谣做歌唱节奏训练的方法。2.在训练中进一步了解奥尔夫节奏教育的原理。3.培养学生合作和表现的能力。4.培养学生设计和创编游戏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通过歌唱的节奏训练来学习儿歌
(1)教师出示王老先生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2)用儿歌《王老先生有块地》的歌词给幼儿讲一个简短的故事。2.通过歌唱的节奏训练来学习儿歌
(1)教师出示《王老先生有块地》歌谱,并用钢琴弹唱,学生跟唱,直到唱会、唱熟。(2)教师边唱边带领学生用手打拍子,速度由慢到快,直到全体学生能够熟练打拍为止。小贴士:通过歌唱教学可以提供正确的要点,纠正学生的不准音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让学生深谙简单的指挥动作。教学过程(3)学生三个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组中第一名学生拍手(p96)第二名学生跺脚(p96),第三名学生说民谣《王老先生有块地》(模仿动物声音),形成三个声部,分组练习,练习熟练后进行分组展示。小贴士: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延伸游戏,进行歌词的创编游戏。例如,教师对幼儿说:“王老先生说:‘希望小朋友们再帮我想想这块地里可以养什么小动物。’”让幼儿把动物的叫声创编到歌曲中。
教学过程
(4)在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结束后,全班学生进行整体训练,每组中拍手的学生为一组,跺脚的学生为一组,说民谣的学生为一组(模仿动物声音),进行整体三声部的训练,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保证正确、整齐。(5)整体熟练后,再交换声部,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运用三种声部节奏。(6)每个学生熟悉所有声部后,全体起立围成一个圈,同时边用手打拍子,边唱民谣(模仿动物声音),把跺脚改为按节拍走路,由慢到快练习,可由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声音、节奏整齐。课例2音的长短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挖掘幼儿模仿力、即兴性。
2.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感,体验多声部节奏。
3.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教学准备:
三角铁、手鼓、响棒(其他奥尔夫乐器均可)。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适合年龄:3~4岁教学思路:
1.播放音频资料,启发幼儿模仿声音和动作,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2.引导幼儿即兴创编语言对话,培养幼儿创造节奏的能力。
3.多声部节奏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
4.为幼儿即兴创造的对话加上乐器伴奏,进行集体表演。
教学过程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内容点击此处添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标题1.播放音频资料,启发幼儿模仿声音和动作,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1)先播放动物的音频让幼儿通过听来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让幼儿初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整理幼儿收集到的声音,如小羊咩咩的叫声、青蛙呱呱的叫声等。
(2)幼儿用不同方式表现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得多。小贴士: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不用局限于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结构分析练习题
- 动物疫病防控专业技术考试
- 电梯行业电梯安全运行与维护方案
- 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技术应用知识题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试题集及答案解析
-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设计
- 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稿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易错点突破专项试题
- 2025年农村慢性病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集
- T∕ZZB 2763-2022 汽车用底盘横向稳定杆
- 减速机生产工艺流程图
-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网络直播行业税收检查指引
- SAPERP_委外业务操作手册_v1.0
- 202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信息管理类专业真题
- 山东物业服务星级标准对照表x
- 喷塑车间员工培训课件
-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督查记录表常用
- 主要安全设施一览表201603
- 成都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信息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