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小说天地”(主题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1页
第四单元“小说天地”(主题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2页
第四单元“小说天地”(主题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3页
第四单元“小说天地”(主题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4页
第四单元“小说天地”(主题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六上』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知识点:小说天地学习目标❶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❷梳理故事情节,留心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❸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感悟小说的主题。单元概览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组成。《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的故事。作者借此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穷人》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阅读要素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金色的鱼钩》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自己却牺牲了。其次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拓展提升小说的基本知识一、小说的含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二、相关知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1.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对比、烘托人物性格。2.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展现……性格特征。3.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等。4.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或……心情。5.心理描写:揭示人言行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思想变化,展现人的……精神世界。(二)分析人物形象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三)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为主)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了××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④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⑤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⑥推动情节的发展⑦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四)作品主题的挖掘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一、(23-24六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阅读。雪墙文/魏永贵①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不时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呼啦啦的吼声,随西北风压向99号楼。②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二十几家的防盗门被人一一敲响了。这个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是新搬来的101,起草了一份状子,要起诉供热公司的供暖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请大家在状纸上签名。③大家都不耐烦,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101不服气,说:“我测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让我到法庭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代表咱们告吧。”④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终究,答复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⑤99号楼的居民们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歉意地一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供热公司竟然以这种方式报复,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⑥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叮叮当当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防盗门。201陪着笑说:“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再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⑦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突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多了。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里看见了101。当夜,各家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这次他是来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的。来到了201户,主人端上热茶,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踩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⑧几天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天亮后,那雪把一号楼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去敲门,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有事请电101101。落款时间已是两天前。⑨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1)小说的环境“会说话”,文章中画“”的环境描写,以下哪些是它真正在说的“话”呢?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①它说明当时天气特别冷,人们急需供暖。()②它表明99号楼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为下文101维权埋下伏笔。()③它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文中的“弦外之音”指的是;关于“跺脚”的事,201表面上说,其实是。(3)请阅读2﹣7自然段,抓住关键句,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情节。从上图的对比中,你觉得101是怎样的人呢?(4)关于“雪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雪墙”既是指封门的雪堆,又暗指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B.“雪墙”是99号楼的居民们最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的线索。C.“雪墙”指雪下得很大,厚得像堵墙,所以才更需要供暖。D.“雪墙”之所以还存在着,是因为101没有及时将它铲走。(5)有三位同学为这篇小小说补充了结尾,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横线上写出理由。如果你有更理想的结尾,也可以写下来。A.当晚,99号楼的住户开会讨论了三个小时,最后决定向101打电话求救。B.幸亏太阳出来了,使雪墙变矮了许多,人们终于可以跨过或爬进爬出了。C.当晚,99号楼的住户的门被一一敲响,令人惊奇的竟是201,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堆铲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雪墙又消失了。【答案】(1)×√√(2)101的做法得罪了供热公司,大家都怪罪到101的头上天冷取暖报复101(3)101:供热公司停暖气报复

其他住户:不耐烦

不好意思,道歉用居民逆来顺受于101的敢于抗争作对比用201的不理解,报复101与101对102的大度与谅解作对比101是一个勇于抗争,乐于为他人着想的人。他在自己和邻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不怕困难,勇于合理地维护大家的权益;101是一个宽容的人,在201为跺脚的事向他道歉时,他选择了原谅和理解。(4)A(5)C理由是201由开始的报复到后来的道歉,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会主动清理积雪。【难度】0.4【详解】(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划线句子没有表明天气寒冷的情况,故说法有误。②根据“不时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呼啦啦的吼声”说明环境很嘈杂,为下文维权埋下伏笔。故正确。③根据“随西北风压向99号楼”可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故正确。(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弦外之音”的意思是指在话里间接透露没有明说出来。根据第④段“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第⑤段“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供热公司竟然以这种方式报复,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可知,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是把不供暖的责任怪罪到101头上,让大家去责怪101。根据第⑥段“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再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可知201表面不好意思,说是跺脚取暖,实际就是怪罪101,故意报复。(3)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根据文章第③段“大家都不耐烦,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可知大家不支持101,对他的做法不理解。根据第④段“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可知,供热公司故意不给取暖,引得其他住户对101的埋怨。根据第⑦段“来到了201户,主人端上热茶,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可知,201难为情,道歉。根据第③段“我测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让我到法庭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可知,面对权益受到损害时,101勇于反抗与其他人的置之不理形成对比。根据第⑥段“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和第⑦段“这次他是来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的”可知,用201的不理解,故意报复与101的宽容作对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01是一个勇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怕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且宽容大度的人。(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赏析。根据文章第⑨段“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可知,“雪墙”表面上指的是现实中大雪封门,像一堵墙。根据第⑧段“我搬家了,有事请电101101。落款时间已是两天前”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缺乏沟通,“墙”还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故选A。(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结合文章内容为小说选择合适的结尾即可。如:选A,因为结局符合99号楼人物特点,且文中第⑧段有提示。选C,根据小说特点,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由文章内容可知201开始故意给101找麻烦到后来主动承认错误,可知201实际上是比较明事理,并知错能改的人,所以可能会积极想办法清理积雪。二、(23-24六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阅读短文,完成小题。老汉(有删改)曹乃谦①我把钱给了内勤,打发他到饭店买馅饼。屋里只剩下我跟那个人犯。②我坐在办公桌前,对面有把椅子,空着,是我给人犯搬的。可他说圪蹴惯了,便靠墙蹲下。他的头上戴着个旧黄帽,帽顶上有个洞,一撮花白头发从洞口探出。③“兄弟,”他把手从脸上松开,“是不是真的就不叫我回家啦?”④我点点头。⑤“兄弟呀兄弟,可做不得呀兄弟!”他连声急急地说,说完,那惊恐悲戚的老脸又一下子显出笑意。⑥“兄弟你哄我呢……你……你看,我就知道兄弟你哄我呢。”他说。⑦望着他那可怜巴巴又带着乞求和期盼的神色,我摇摇头。⑧他是内蒙古农村的,在废品收购站出卖时,被我们给逮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些被孩子们烧得焦黑烂污的铜丝,原来的价值竟有5000元。根据案情,估计最少也得判他两年。我看着他那愁苦的样子,没忍心说实话。⑨“三五个月内,都甭想回去了。”我说。⑩“啥?!”他惊叫一声,想要站起来。大概是由于蹲得过久,反倒一屁股跌坐在墙根,破帽子掉到地下也没去拾。“兄弟兄弟,行行好吧,这可是要我老汉的命呢!兄弟,女子,儿子,这下他们可咋过呀!”他一下跪起,膝盖当脚蹭蹭向前挪了几步又趴在地上,冲着我连连地磕头。⑪我先是一愣,后来赶忙过去一把将他揪起,又把他按在椅子上。⑫我猛地想起做笔录时,知道他家只有一个19岁的闺女和一个6岁的儿子。⑬“这样吧,”我想想说,“有什么好安顿的,你跟我说,我写信转告他们,或者我亲自去一趟也行。”⑭我准备好纸笔。他却隔了老半天才张嘴:“你告诉孩子们,就说他爹在外头做了灰事了。不不不,这样说是不可以的。”⑮“不知道你给不给这样写,就说你们的爹在外头找到营生了,得过个半年六个月才回去。你……你再告诉给孩子们就说,米瓮里头往深探探有一百块钱,让前街八叔给安顿上一冬的烧的,再留上个三几十块,好好零花……明年那责任田该种莜麦,还让八叔给种,等爹回去再结算工钱。再,再……告给小子就甭念书了,跟姐姐在家里做营生,等爹挣了大钱再,再念,……黑夜里万万千要记住把狗拴住,好,好壮个胆子……再就是,要是有个灾有个病……病,病啥的……”⑯我的鼻子发酸,实在是不能再听下去了。我将笔搁在桌子上。⑰他把手伸进后腰里,摸出一个东西,颤颤巍巍地放在我的玻璃板上,说:“这个看能不能装信里。唉,女子要了好几回,这次才,才给买……”⑱透过模糊的泪,我看见的是个蓝色的“维尔肤”小油盒儿。⑲“你再告给……”⑳“别说了!”我“啪”地一拍桌子,冲他大吼。㉑他一惊,帽子又掉到地下,红肿的眼瞥了一下我,又赶快看别处。㉒“怎么回事儿?”内勤进来了。端着个洇出油渍的报纸包。㉓“没,没什么。”我把脸扭向窗外。㉔“吃哇,这是惯例,我们的组长请客。”内勤哗哗地把纸包展开,说。㉕“不,不不。我咽不进去。”㉖“吃!”我猛地转过身喝令他。我想在喝吼声里将胸中憋得难受的气一块儿喷出。㉗“吃,吃。我吃。”㉘他把馅饼大口大口填进嘴,填得两腮鼓鼓的,同时,眼里扑愣愣地滚下两行泪蛋。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老汉的自述来交待老汉的犯罪过程以及家庭状况,矛盾冲突不断,情节跌宕起伏。B.语言的乡土特色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把蹲在地上说成“圪蹴”,管女儿叫“女子”,做了错事叫“做了灰事”,泪珠叫“泪蛋”等。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对老汉帽子的描写,第一次表现了老汉的经济状况,后两次写出了老汉当时难以掩饰又真实动人的心理状态,D.末尾写老汉被喝吼后大口吃馅饼的情状,表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有对儿女的牵挂,有对自己行为的懊悔,也有对“我”的真心顺从。3.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以下是文中两处人物细节描写,分别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那惊恐悲戚的老脸又一下子显出笑意。(2)我想在喝吼声里将胸中憋得难受的气一块儿喷出。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汉,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你更认可哪种说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答案】2.A3.运用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老汉得知不能回家后的恐惧、失落而又急切祈求讨好“我”的可怜心理。运用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我”得知老汉家庭状况后同情又无奈的复杂心理。4.主人公是老汉。小说的题目是“老汉”,故事情节主要是老汉犯法、通过对话展现老汉的家庭生活情况;小说主要塑造了老汉的形象,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清贫、勤劳、爱护儿女、不懂法的农民;通过老汉的形象,传达出作者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同情,对他们没有文化、不懂法的怜悯与无奈。【难度】0.4【解析】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A.“通过‘我’和老汉的对话来交待老汉的犯罪过程”错误。读第⑧段可知,“交待老汉的犯罪过程”是以插叙的方式交代的,不是通过对话交代;A项中“矛盾冲突不断,情节跌宕起伏”的表达也是错误的,这篇小说的矛盾冲突单一,主要通过对话表现老汉的家庭状况,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B.作者通过使用大量乡土语言塑造了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清贫、勤劳、爱护儿女、不懂法的农民形象,题干表述正确。C.第②段,读句子“他的头上戴着个旧黄帽,帽顶上有个洞,一撮花白头发从洞口探出。”可知,通过帽子上的洞说明老汉的经济条件很差;第⑩段,读句子“大概是由于蹲得过久,反倒一屁股跌坐在墙根,破帽子掉到地下也没去拾。”可知,写出了老汉难以掩饰的惊讶;第㉑段,读句子“他一惊,帽子又掉到地下,红肿的眼瞥了一下我,又赶快看别处。”可知,写出了老汉对“我”的那声大吼害怕又吃惊的心理。题干表述正确。D.第㉘段,读句子“他把馅饼大口大口填进嘴,填得两腮鼓鼓的,同时,眼里扑愣愣地滚下两行泪蛋。”可知,在“我”的喝吼声下,老汉使劲吃起了馅饼,泪水中有对孩子的牵挂,对“我”的命令的服从,也有对自己因无知犯下错误的懊恼。题干表述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句子的分析。(1)第①段,读句子“屋里只剩下我跟那个人犯。”第⑤段,读句子“那惊恐悲戚的老脸又一下子显出笑意”可知,“惊恐悲戚的老脸”描写老汉得知触犯了法律不能回家时的恐惧、失望的情态;“一下子显出笑意”写老汉期盼“我”能放他回家,极力表现出对“我”的乞求和期盼的情态。这是一种对老汉的神态描写。(2)第㉖段,读句子“我猛地转过身喝令他。我想在喝吼声里将胸中憋得难受的气一块儿喷出”,“喝吼声”指的是“我”喝令老汉吃馅饼,用命令的口气强硬地让一个犯人吃馅饼;“胸中憋得难受的气”一方面体现“我”了解老汉与两个儿女相依为命的贫困生活后的同情与怜悯,另一方面,也有对老汉为儿女安排生活的父子情的感动;“一块儿喷出”表现出一个执法者痛苦又无奈。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确定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主要从情节结构、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等角度,分析其所起的作用。从本作品来看,小说的题目是“老汉”,意味着“老汉”是小说主要表现的对象;从情节结构来看,小说的大部分笔墨主要用对话形式,通过对话让读者了解老汉的家庭情况、生活贫困,通过写信的情节展现老汉对家庭和儿女的关爱、负责与愧疚;从塑造人物看,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老汉的形象,开头的肖像描写“可他说圪蹴惯了,便靠墙蹲下。他的头上戴着个旧黄帽,帽顶上有个洞,一撮花白头发从洞口探出……不时地狠狠吸一口气,然后就‘唉’地呼叹出来”,中间对话部分的语言描写“‘兄弟,’他把手从脸上松开,‘是不是真的就不叫我回家啦?’”“兄弟,能放我回村安顿安顿行不?安顿好就来行不?”,动作描写“他一下跪起,膝盖当脚蹭蹭向前挪了几步又趴在地上,冲着我连连地磕头”“他把手伸进后腰里,摸出一个东西,颤颤巍巍地放在我的玻璃板上”等,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清贫、勤劳、爱护儿女、不懂法的农民形象;从主题看,小说借助这样一个可怜、可敬又可气的老汉形象,传达出作为执法者对底层民众犯法时的同情又无可奈何。如果认为“我”是主人公,也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现主题等角度,分析“我”的作用。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答案不唯一。如:我人物本文的主人公是老汉。小说以“老汉”为题,说明老汉是作者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整个故事从老汉的行为动作,外貌形象,大量的语言描写,都是围绕着老汉展开的;作者通过塑造这一位可怜、可敬又可气的老汉形象,传达出作为执法者对底层民众犯法时的同情又无可奈何。三、(23-24六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副腰鼓板马金章①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②几个精疲力竭的红军战士,或躺或坐在草坡上休息。③穆迪翻了个身,看到两米多远背对着他的苏红坐在一堆枯草上。她埋着头,两条短辫翘着,右臂一动一动在做着什么。穆迪抬起头,看到了苏红左臂夹着的红腰鼓。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翻身跃起,几步跳到苏红面前。果然,他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④腰鼓一头的鼓皮,已被苏红用刀子撬开了两个铆钉。他一下子夺过腰鼓质问道:“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你的?你知不知道,这鼓,可是咱宣传队唯一的一面鼓啊。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⑤苏红看着因发怒涨红了脸的穆迪,没有回话。她将目光投向荒草萋萋、积水乌黑、泥泞不堪的来路……⑥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苏红掉了队。阴沉沉的天下起了小雨,本来就打滑的草甸子像抹了油,她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泥水里。她双手按着盘根错节、长势旺盛的草甸子,艰难地爬起来,往前一迈脚,腹部抽搐般疼痛……苏红感到双腿越来越沉重,每落下一脚,总被茂密的藏蒿草、乌拉苔牵绊着,强扯硬拽地不让她把脚抬起来。她腿一软,右脚滑脱了草甸,身体不由歪向泥潭。泥浆很快没到了膝盖。她明白陷入了沼泽,手忙脚乱拼命挣扎起来,可双腿却越陷越深。⑦“苏红,接着,俯上鼓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原来,从师政委那里赶来的队长,发现苏红陷进沼泽来施救时,竞也落进了沼泽。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队长又将腰鼓抛过来:“苏红,听话。你身轻,腰鼓托得起你。我身沉,腰鼓不顶事。你出来,才能报信求援啊。”苏红镇定下来,她胸部俯在腰鼓上,双手紧抓着草甸子。当她从沼泽里挣脱出来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甸子上。⑧苏红眼里噙着泪,看着穆迪说:“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队长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我怎能忘记队长临终前的话呢?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腰鼓呢?”⑨这几天,他们将皮带、腰鼓的皮背带等都煮着、烤着吃了。移迪站起身,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草根、野菜。”⑩苏红摇摇头:“我已找了几圈儿,周围没有野菜。草,都是有毒的,不能吃。”她顿了一下,“刚才,我看到受伤的小王,饿得快要不行了……”⑪苏红说着,噙着的两汪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角。⑫穆迪的眼眶红了,他蹲下来,拿过苏红手中的刀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一簇篝火,在茫茫草地的这块高坡上燃烧起来。劈啪作响的野草火舌,吱吱啦啦舔吻着两块浸湿的鼓皮。⑬穆迪将腰鼓腔体的十二块红彤彤的鼓叶,收拢在一起,捆成一束,白在内,红朝外。他背起来,走在了这支小小的队伍的前面。队员们跟着前面的腰鼓红。走。走。走。⑭他们提前大半天到了吴起镇。⑮苏红在一个乐器铺找到穆迪,那副腰鼓板上已蒙上了新的牛皮。⑯当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时,苏红扭着秧歌,擂响了腰间彤红的腰鼓。(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3期,有改动)5.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穆迪说“这鼓,还救过你的命”,请简要概括“救命”这一过程的主要内容。6.第①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描写,从中感受到7.结合短文内容填空。8.题目“一副腰鼓板”在文中指的是,它还象征着9.文中的苏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简要说明理由。【答案】5.苏红进入草地的第三天,陷入了沼泽地,同样陷入沼泽的队长把腰鼓抛给了苏红,苏红借助腰鼓的力量得救了。6.环境茫茫草地的寒冷、危险7.起腰鼓的皮气愤

感动

坚定8.用来扭秧歌的腰鼓革命战士生命的希望,是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和象征9.苏红把腰鼓反抛给队长,说明她具有不怕牺牲的品质;苏红不忘队长的嘱托,具有信念坚定的品质;苏红把腰鼓的皮给大家吃,具有关心战士生死安危的品质。【难度】0.4【解析】5.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腰鼓救苏红命的内容集中在第⑥~⑦自然段,从第⑥自然段的“她腿一软,右脚滑脱了草甸,……可双腿却越陷越深”可知,苏红在草地中陷入了沼泽,十分危险;从第⑦自然段“‘苏红,接着,俯上鼓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当她从沼泽里挣脱出来去救队长时”可知,苏红得到了队长的帮助,借助腰鼓逃离了沼泽。据此分析概括即可。6.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读第①自然段画线句,从“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可知,这几句话描写了天气情况和草地的环境,属于环境描写;从“饿狼”“寒气”等描写中可以感受到草地的寒冷和危险。7.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穆迪质问苏红在第④自然段,从“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你的……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可知,穆迪质问苏红时,心情是气愤的;从第⑫自然段“移迪的眼眶红了,他蹲下来,拿过苏红手中的刀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可知,穆迪起腰鼓的牛皮时,心情是感动的;从第⑬自然段“穆迪将腰鼓腔体的十二块红彤彤的鼓叶,……走在了这支小小的队伍的前面”可知,穆迪收拢牛皮后,心中十分坚定,大步走在前面。8.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一副腰鼓板”在文中指的是队长抛给苏红、救苏红出沼泽地的扭秧歌的腰鼓;它后来还被起了皮,救了战士的生命。它在文中有象征意义,象征着革命战士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生命的希望。9.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结合人物的言行进行作答。读第⑦自然段,从“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可知,苏红把生的希望还给了队长,不怕自己牺牲,说明她有不怕牺牲的品质;从第⑧自然段“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咋敲响胜利的腰鼓呢?”可知,苏红希望胜利会师后,敲响救她生命的腰鼓,说明她有坚定的信念;从第⑩自然段“苏红摇摇头:‘我已找了几圈儿,周围没有野菜。草,都是有毒的,不能吃。’……饿得快要不行了”可知,苏红关心战士的生命安危,所以才开始撬腰鼓的铆钉。四、(23-24六年级上·甘肃陇南·期中)阅读理解照相师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吗?”她们一个一个站到了照相师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有抱着孩子的,也有搀扶着老人的。②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盐码村的女孩小苗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家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③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起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在自己家一样。④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有个疤痕,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⑤吃了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⑥母亲笑笑,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⑦照相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⑧小苗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⑨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⑩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憧憬的光芒。⑪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站到月季花跟前,几株月季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在阳光下闪着淡淡一丝光,神秘,梦幻。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他轻轻按下了快门。⑫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他对小茴说:“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⑬小茴的脸红了。“真的很漂亮!”她笑着点头。⑭照相师说:“我明年想开个照相馆,你再去拍照,免费啊!”⑮小茴的脸又红了。⑯照相师笑笑,便走了。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已经不见了,她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照相师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啦!”10.借助情节图,梳理完成小说情节。11.下列对文章第⑫段照相师的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照相师看来,小茴是长得最美丽的女孩,他将她拍得很好看。B.照相师这样说是为了鼓励小茴,让她变得自信,不再因自己的缺陷而自卑。C.照相师其实是骗小茴的,他是为了夸自己的照相水平高。D.照相师很欣赏小茴的容貌,为她拍了一张最好看的照片。12.下列对文章第⑪段画“﹏﹏﹏”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写雨后阳光下的月季,渲染了照相师为小茴拍照时温馨美好的气氛。B.写雨后明艳的月季花,烘托出小茴明朗的心情,拨云见日,克服心病。C.写月季花,实际上是在写小茴,月季神秘梦幻的美正是小茴展现的美。D.通过描写为小茴照相时的环境,衬托出照相师高超的拍照技术。13.文章最后才点明照相师撒了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4.文章第⑥段中“小茴低头不语”时心中会想些什么?联系上下文,写一写。15.关注小说中照相师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我感受到他是一个的人。【答案】10.①邀请进屋②低头不语③编造谎言④幸福脸红11.B12.D13.①这样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②对于展现人物形象,反映小说的主题起到烘托作用。14.我也想拍美美的照片,可是我眉梢这里有个疤,多难看啊……15.善于观察、善解人意、富有爱心【难度】0.4【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③段,读句子“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起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可知,照相师在小茴家的瓜架下躲雨时,小茴邀请他进屋,可概括为“邀请进屋”;第⑤段,读句子“我给你们照张相吧?”第⑥段,读句子“母亲笑笑,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可知,当照相师说给她们照相时,小茴低头不语,可概括为“低头不语”;第⑨段,读句子“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第⑩段,读句子“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憧憬的光芒。”可知,当照相师编造谎言说自己对象有残疾时,小茴同意了,故可概括为“编造谎言”;第⑫段,读句子“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第⑬段,读句子“小茴的脸红了”可知,当照相师送来照片时,小茴的脸红了。可概括为“幸福脸红”。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第④段,读句子“ 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有个疤痕,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和当照相师送来小茴的照片并说“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可知照相师是为了鼓励小茴,让她不要自卑。故选B。1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第⑪段,读句子“几株月季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在阳光下闪着淡淡一丝光,神秘,梦幻。”可知,本句是环境描写,这里是为了衬托小茴打败自卑、渲染拍照气氛而写,并不是为了凸显照相师的技术水平。故选D。1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为凸显人物形象,会运用多种方式。这篇选文最后才点明照相师撒了谎,一方面让读者觉得非常意外,但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局也烘托出照相师内心的善良,更加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1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小茴因为眉梢间的疤而自卑,不愿拍照,这时照相师主动提出为小茴拍照,小茴可能会围绕疤痕进行思考。合理想象后书写下来即可。如:要是我的眉梢这里没有疤,我肯定要去拍美美的照片。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小说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分析照相师这个人物。同时要注意多角度分析。第④段,读句子“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有个疤痕,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可知,照相师很细心,善于观察、思考;第⑫段,读句子“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可知,照相师很善良,有爱心。五、(23-24六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阅读。残缺的馒头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展开决战。③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只剩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地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哇!你们……”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鬼子好吗?”⑩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⑪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⑬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⑱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⑲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16.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小沛同学在默读完选文后,尝试用这种方法梳理小说情节,有几处他不能确定,请你帮帮他。(每空不超过12字)——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饥民还粮补路,车辆继续前行——17.小沛同学关注到了选文在描写饥民抢馒头的场景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文中画横线句子是的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的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18.小沛同学关注了选文的体裁是小说,读小说,应关注和,感受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人物众多,一些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鲜明,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完善下面的“小说人物阅读卡片”。小说人物阅读卡片人物:(限填一人)人物形象:(填词语,至少1个)相关情节:(结合情节概述,不得照抄原文。)19.小沛同学读小说时,留意到大胡子少校前后跪了两次,他分析了这两次跪的感情不同。第一次是();第二次是(),请你分别选出正确分析(两处均为多选)A.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充满同情,内心是痛苦的。B.因为小姑娘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少校对她充满敬意。C.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D.因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很愧疚。E.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跪下乞求上苍能保佑我军打败鬼子。20.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特写镜头,小沛同学觉得这个特写镜头很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将军断断续续说的话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答案】16.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去前线小姑娘明战情率先归还馒头大胡子再寻小姑娘得知其死讯17.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既对馒头充满渴望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18.情节环境尤小翠善良、可爱、懂事明理、勇于承受痛苦尤小翠饱受战争之苦,忍饥挨饿得馒头,得知前线弹尽粮绝,宁愿饿死率先还粮补路,可见其善良、懂得事理、勇于承受痛苦,令人敬佩。19.ACBD20.小说结尾的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干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临终前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禅城小姑娘的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小我利益去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难度】0.4【解析】16.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认真阅读小说,明白故事内容。找出相关段落提取关键信息,以“人+事”进行概括。注意情节前后连贯性。从第③段“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可概括为“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去前线”;从⑤至⑫段“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哇!你们……’”“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鬼子好吗?’”可概括为“小姑娘明战情率先归还馒头”;由“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一周前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可概括为“大胡子再寻小姑娘得知其死讯”。17.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①由划线句子中“怯生生”可知是神态描写,“围着卡车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可知是动作描写。“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可以看出是语言描写。②从画波浪线句子中,“骨瘦如柴”“脏兮兮”可知是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饱受战争之苦,十分饥饿、消瘦;“抓住馒头”“咬着”“望着”可知是动作描写,“双眼深陷”“双眼惊骇而哀怜”可知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姑娘既对馒头充满渴望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18.(3)本题人物形象分析。根据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现实”及小说三要素可知:应关注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文写到了“大胡子”少校、小翠、饥民以及结尾国民起义将军等人的形象,从不同人物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与精神,选择人物,找出相关情节进行概括。譬如从饥民与小翠身上,看到他们饱受战争之苦却善良、懂事明理、勇于承受痛苦。她得知前线弹尽粮绝,宁愿饿死率先还粮补路。19.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短文内容可知,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和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痛心的,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故选A项和C项。第二次是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心痛。故选B项和D项。2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小说结尾的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干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临终前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穿成小姑娘的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小我利益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六、(22-23六年级上·湖北孝感·期中)爱之链①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路边站着位老太太,她遇到的麻烦是车胎瘪了。她在这里站了一个多小时了,没有人停下来帮助她。②乔将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前,停下来。虽然他面带微笑,但她还是有点担心。他会她吗?他看上去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不那么让人放心。③老太太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那样。“我是来帮助你的,老妈妈。你为什么不到车里暖和暖和呢?”④乔爬到车子下面,找了地方安上千斤顶,又爬下去一两次,结果,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还伤了手。当他拧紧最后一个螺母时,她摇下车窗,向他表示感激。乔只是笑了笑,帮她关上后备厢。⑤她问该付给他多少钱,出多少她都愿意。乔却没有想到钱,他认为自己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说。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他。⑥乔看着老太太发动汽车上了路,才开着车消失在暮色中,虽然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很高兴。⑦老太太行了几里路,看到一家小咖啡馆。她想进去吃点东西,驱驱寒气,再赶路回家。⑧女侍者走过来,给她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她擦干湿漉漉的头发。女侍者面带甜甜的微笑,虽然站了一天也没有被抹去。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的身孕,但她的服务态度没有因为过度的劳累而有所改变。⑨老太太吃完饭,拿出一百美元付账。女侍者去找零钱,老太太却悄悄出了门。女侍者拿着零钱回来,看到老太太留在餐巾上的字:“你不欠我什么,有人曾经帮助过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虽然还要清理桌子,服侍客人,但这一天女侍者又坚持下来了。⑩晚上,下班回家,躺在床上,她心里还在想着那笔钱和老太太写的话。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丈夫那么需要这笔钱呢?孩子下个月就要出世了,生活会很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