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 课件 第03、4章 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传统文化与管理者定位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 课件 第03、4章 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传统文化与管理者定位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 课件 第03、4章 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传统文化与管理者定位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 课件 第03、4章 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传统文化与管理者定位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 课件 第03、4章 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传统文化与管理者定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fficePLUS.cn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传统文化与管理者修养03——《老子》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习近平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掌握儒家修身的“三达德”思想及兵家的“为将五德”思想。了解孔子的“三忘精神”“四毋追求”。认识曾子的“三贵之道”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掌握道家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思想。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升自我修养的具体方法。学习目标5contents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01孔子的“三忘精神”02孔子的“四毋追求”03曾子的“三贵之道”04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05修己之道06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智是“三达德”中首要的修养,成功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智者,能够有效地辨别是非、错恶,坚持恒定的价值取舍标准,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学会制骄、制怒。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一)是与非《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智也。《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一)是与非智即是明,智者首先需要明辨是非。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是非之心,而且需要遵循一套始终如一的是非判断标准。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二)错与恶《弟子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二)错与恶容不得下属出错的企业管理者缺乏大将风度,凡事斤斤计较,久而久之,会导致人心涣散,或者导致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不足,难以将企业做大做强。一味纵容下属而不加干预的企业管理者,必然造成企业风气不正,不依规矩,难成方圆。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三)不失人与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交深言浅。交浅言深。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三)不失人与不失言战国时期,范雎被秦昭王召见。秦昭王向范雎请教治国之策,第一次和第二次,范雎都没有说。直到第三次,秦昭王单独召见了范雎,他见秦昭王专心致志,虚心求教,才详细地剖析了秦国的强国之策。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四)制骄与制怒1.制骄《老子》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不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俗话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一、智者不惑(四)制骄与制怒2.制怒《孙子兵法·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商场如战场,许多时候,商战就是心理战。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儒家对弟子修身的根本要求,也是儒家评判社会的基本价值尺度。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一)仁者爱人《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二。《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春秋繁露·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一)仁者爱人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员工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同心感,而这种强有力的同心感又建立在管理层的怜爱之心、恻隐之心的基础之上,需要管理层关心下属、体恤下属,让员工真正体会到温暖。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二)力行近仁《中庸》第二十章:力行近乎仁。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二)力行近仁企业的业务繁忙,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时候,企业管理者越需要冷静地思考“仁者爱人”在当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越需要想方设法地表达出自己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三)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在企业管理中,“克己”要求管理者克服自己的主观随意性,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复礼”可以理解为“按照游戏规则出牌”,即严格按照规矩办事。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二、仁者不忧(三)克己复礼所谓“礼”,是各种规范和秩序,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和欲望,协调关系,减少冲突。在企业中,作为礼的制定者与裁判员,管理者的所作所为显得至关重要。他们的行为做出了表率和示范,向员工无声地传递着是应该循礼而行还是背礼而走的信号。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三、勇者不惧孔子对勇的理解是见义勇为,敢于决断,知错必改,“勇者不惧”是儒家所追求的重要精神境界,也是君子应具备的重要美德之一。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三、勇者不惧(一)义理之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企业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把持得住自己,也就具备“义理之勇”了。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三、勇者不惧(二)勇能果断《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风险,敢于拍板,应该成为领导者的使命和责任。杜鲁门:所有问题到我这里结束。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三、勇者不惧(三)知耻近勇《中庸》第二十章:知耻近乎勇。《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面对不足,管理者不能找借口,要敢于承认错误,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进而改正错误。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四、为将五徳《孙子兵法·始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十一家注孙子·始计篇》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四、为将五徳(一)“三达德”的博弈视角从智的角度而言,孙子强调将帅要具备高超的预见能力、分析能力和变通权衡能力。从仁的角度而言,孙子主张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从勇的角度而言,兵家所倡导的勇具有更多杀伐的味道。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四、为将五徳(二)信能赏罚《孙子兵法·行军篇》: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有效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行为的可预期性,而这种可预期性又以领导者的诚信——言行一致、前后一贯为前提。第1节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四、为将五徳(三)严能立威在战争中,只有打造出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战略需要通过高效的执行力得以实施,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31contents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01孔子的“三忘精神”02孔子的“四毋追求”03曾子的“三贵之道”04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05修己之道06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就是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应努力身体力行的“三忘精神”:“发愤忘食”的勤奋精神、“乐以忘忧”的乐观精神、“不知老之将至”的不老精神。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一、发愤忘食《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彼得·德鲁克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一、发愤忘食有效地管理时间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一个不懂得管理时间的人,不可能成为高效的管理者。那些与目标实现的相关性很强、对目标的实现影响非常大的任务,构成管理者的重要任务;而那些与目标实现的相关性不强、对目标的实现影响甚微的任务,构成管理者的次要任务。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一、发愤忘食管理者安排任务的优先次序应该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第Ⅰ象限)、重要但不紧迫的任务(第Ⅱ象限)、不重要但紧迫的任务(第Ⅳ象限)、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任务(第Ⅲ象限)。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二、乐以忘忧《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二、乐以忘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乐以忘忧”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昂扬的斗志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乐以忘忧”不仅是管理者加强自我修养所必须具备的肚量,而且是管理者领导一个团队所必须表现出来的胸襟。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三、不知老之将至《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三、不知老之将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第2节孔子的“三忘精神”三、不知老之将至对于位高权重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从心所欲”固然是他们对自己所付出努力的补偿,也是他们每一个人所期望的理想状态,但前提是需要牢牢地守住“不逾矩”的底线。41contents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01孔子的“三忘精神”02孔子的“四毋追求”03曾子的“三贵之道”04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05修己之道06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论语·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一、毋意(一)克服时间上的钝化管理者需要区分什么是“有价值的失败”,什么是“无意义的成功”,才能克服时间上的心智模式钝化。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一、毋意(二)克服空间上的钝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一、毋意(三)避免情绪诱导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能轻易为情绪所左右,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多一分清醒,就多一条后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变逆境为顺境。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二、毋必(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毋必”追求首先体现为企业管理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豁达。“谋事在人”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事在天”则表明外部环境往往具有不可抗力的特点。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二、毋必(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正所谓“宽则得众”(《论语·阳货》),当企业中形成宽松的氛围时,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三、毋固(一)听与拒听“毋固”追求要求企业管理者打破自我封闭的无形之墙,敞开心扉,多听一听别人的想法,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听与拒听,不仅体现出不同管理者之间在认识上的差距,还体现出不同管理者之间在气度上的差距。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三、毋固(二)兼听与偏信《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毋固”追求不仅表现为放下架子,给下属更多的话语权,而且表现为多方听取意见,而不是听信一面之词。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四、毋我(一)圣人无常心《老子》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企业管理者应该效仿古代的圣人,善于换位思考,多从员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四、毋我(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东西,未必别人就不喜欢;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许别人根本就不在乎。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四、毋我(三)立人与达人只有从正数和博弈的角度出发,在“立人”“达人”的同时实现“自立”“自达”,才能将“蛋糕”做大,形成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四、毋我(四)“我—它”与“我—您”人们与其他个体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一种是“我—它”关系,此时,其他个体只具备外在价值,成为人们可资利用的工具;另一种是“我—您”关系,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互动关系,此时,不管其他个体是否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其本身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第3节孔子的“四毋追求”四、毋我(五)竞争中的换位思考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站在对手的立场上全面理解其利益和动机所在,对于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至关重要。55contents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01孔子的“三忘精神”02孔子的“四毋追求”03曾子的“三贵之道”04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05修己之道06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论语·泰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夫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一、动容貌《论语·季氏》:貌思恭。——“动容貌”的最佳境界《论语·颜渊》: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一、动容貌英国形象设计师: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莎士比亚:衣着往往反映人的心灵,服饰是人的第二肌肤。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一、动容貌“动容貌”关注的是在与别人交往时的形象,是企业管理者减少交往阻力、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商务交往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对于生意的顺利推进并获得一系列有利的交易条件非常重要;对于一位上任伊始的管理者来说,在员工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非常关键。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二、正颜色(一)色思温“色思温”(《论语·季氏》)指对上应该表现得敬而不谄,这样才容易获得上司的赏识;对下应该表现得温文尔雅,这样才可以获得稳固的群众基础;而面对顾客,则应该表现得和颜悦色,这样才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二、正颜色(二)令色鲜仁《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要“正颜色”,首先要正心。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二、正颜色(三)切忌德色爱新觉罗·敦诚《寄怀曹雪芹》: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对于管理者而言,地位越显赫,越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三、出辞气(一)出辞气的时机所谓“言未及之”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还没有轮到自己说话。另一层含义是有些时候根本没有开口说话的必要,说的效果还不如不说。《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三、出辞气(二)注重口德所谓口德,就是通常所说的“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越是处于上位的人,越需要谨慎地运用自己所掌控的话语权,多一分体谅,少一分随意;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埋怨。第4节曾子的“三贵之道”三、出辞气(三)讷言敏行管理者不仅要注意说话的言辞和态度,而且在说话之前要对所说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斟酌,清楚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论语·里仁》: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为政》: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古希腊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66contents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01孔子的“三忘精神”02孔子的“四毋追求”03曾子的“三贵之道”04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05修己之道06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一、阴阳一体:系统思维(一)阴阳谓道《易经·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一、阴阳一体:系统思维(一)阴阳谓道在企业内部,如果说制度管理是阳,那么情感管理就是阴;如果说强化领导权威是阳,那么注重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就是阴;如果说加强员工考核是阳,那么提倡自主管理就是阴。企业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阴阳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一、阴阳一体:系统思维(二)阴阳相生在阴阳一体的系统思维的背后,隐含着和谐共处的原则,强调协同效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蓬勃发展。合成谬误:对于个体而言是正确的事情,对于总体而言却未必是正确的。在企业中,当不同的业务单元或部门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时,很容易陷入合成谬误的怪圈。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一、阴阳一体:系统思维(二)阴阳相生企业中合成谬误的出现,可能源于总体的战略与业务单元的战略之间相互脱节,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甚至存在冲突。职能部门之间的割据。内控机制的缺乏或低效。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一、阴阳一体:系统思维(三)阴阳平衡柯林斯和波拉斯《基业长青》: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秉承兼容并蓄的精神,不断地寻求阴阳之间的平衡。所谓“阴”,指的是保存核心;所谓“阳”,指的是刺激进步。只有阴阳平衡,企业才能健康,保持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如果阴阳失衡,企业就会“生病”,要么鲁莽冒进,要么保守不前,无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势头。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一、阴阳一体:系统思维(三)阴阳平衡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二、反者道之动:辩证思维(一)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一章:大音希声。《老子》四十一章:进道若退。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二、反者道之动:辩证思维(一)大巧若拙“大巧若拙”指的是最精巧的东西往往显现出非常笨拙的样子。“大辩若讷”指的是最能言善辩的人往往显得口齿木讷。“大音希声”指的是当声音太大时,可能往往什么都听不见。“进道若退”指的是前进时却好像往后退一样。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二、反者道之动:辩证思维(二)将夺必与《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企业要想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自己的产品,前提是产品能够为顾客带来价值。只有企业为顾客创造了价值,顾客才愿意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越多,顾客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的支付意愿也就越强。第5节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二、反者道之动:辩证思维(三)物极必反《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物极必反的现象,这种物极必反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竞争中,企业也需要把握这种物极必反的规律。78contents儒家“三达德”与兵家“为将五德”01孔子的“三忘精神”02孔子的“四毋追求”03曾子的“三贵之道”04道家的系统与辩证思维05修己之道06第6节修己之道一、力行学文《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第6节修己之道一、力行学文毛泽东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一)干学结合第6节修己之道一、力行学文(一)干学结合“干中学”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消化知识,掌握一手资料,积累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以及具有切肤之痛的教训。“学中学”则是通过书本、课堂等途径,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从而降低学习的成本,提高学习的效率。“干中学”与“学中学”是企业管理者得以成长的两条相辅相成的路径,管理者既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第6节修己之道一、力行学文(二)干中学的方法“干中学”要求管理者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甚至不断地通过试错来学习。除了自我摸索之外,“干中学”还包括向同事学习、向同行学习、向顾客学习。第6节修己之道一、力行学文(三)学中学的方法MBA、EMBA、EDP等教育形式的兴起,反映了企业对“学中学”的日益认同。对于在职学习而言,阅读的内容应该更广泛一些,除了管理方面的教材、著作之外,还可选择财经类的杂志、报纸,主要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等。第6节修己之道二、博学慎思《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6节修己之道二、博学慎思(一)学而思之思是学的升华。在企业管理中,不管是“行万里路”的“干中学”,还是“读万卷书”的“学中学”,如果学而不思,就容易生搬硬套,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没有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模式,只有最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有所选择地读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是企业管理者适应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明智之举。第6节修己之道二、博学慎思(一)学而思之郑板桥《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材。第6节修己之道二、博学慎思(二)思而学之《四书训义》: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学习,才能形成广阔的视野。但是当管理者碰到某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不妨超脱一点,回归到学习中来。第6节修己之道二、博学慎思(三)审问明辨《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学到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知识进行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对有所不明的知识需要刨根问底,对所学的知识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辨明真伪与良莠,通过努力践行所学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第6节修己之道三、与朋友交(一)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很多两难的抉择,而且做出抉择的时间往往非常紧迫。此时,如果有好朋友相助,则多一分冷静,少一分冲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糊涂;多一分坚决果敢,少一分优柔寡断,能够做出更理智、更客观、更高效的决策。第6节修己之道三、与朋友交(二)益者三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心地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宽容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第6节修己之道三、与朋友交(三)损者三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善于奉承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和善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则是有害的。1.比较儒家“三达德”思想与兵家“为将五德”思想的异同。2.孔子的“三忘精神”对管理者提升自我修养有什么帮助?3.孔子的“四毋追求”对管理者有何启示?4.曾子的“三贵之道”对管理者有效开展人际交往有什么价值?5.试述道家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主要思想。6.为了提升自我修养,管理者如何处理好“力行”与“学文”、“学”和“思”的关系?思考题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先问》OfficePLUS.cnOfficePLUS.cn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第3版)传统文化与管理者定位04——《商君书·定分》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毛泽东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批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认识儒家“不出其位”的思想,学会“位”与“政”的合理匹配。认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合理界定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定位。掌握传统文化中有关职位权力与非职位权力的思想。学习目标98contents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01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02传统文化与管理者权力03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如果对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作一定的引申,从在不在位与谋不谋政两个维度进行系统的思考,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关“位”与“政”的矩阵。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一、到位: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政”意味着管理“到位”。“正名”则是企业有序管理的前提。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一、到位:在其位,谋其政《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商君书·定分》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二、归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味着权力“归位”。只有做到权力各归其位,才能确保每个人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因此,“归位”是“到位”的基础。管理者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边界,对分内之事尽心尽力,对分外之事则坚决不插手,不去越俎代庖。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三、缺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出现“缺位”的现象。一方面,它会导致许多事情无人负责,荒废了众多的“责任田”;另一方面,它会严重破坏企业内部的协作意识、公平氛围,打击那些能干的人、高效部门的积极性。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四、越位:不在其位,谋其政如果管理者“不在其位,谋其政”,就表明他“越位”了。也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形——“补位”。“补位”和“越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拥有上级的授权,而后者却缺乏上级的授权,补位是企业允许甚至是鼓励的。第1节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四、越位:不在其位,谋其政《三国演义》杨颙: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诸葛亮: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司马懿: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106contents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01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02传统文化与管理者权力03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一、无为而治《老子》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六十四章无为,故无败。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一、无为而治(一)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只关注“无为”两个字,“无为”只是手段,紧随其后的是“治”,而“治”便是“有为”,或者说“无不为”。也就是说,“无为”的终极目的在于达到一个“无不为”的理想“治世”。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一、无为而治(二)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只有顺应天道,符合民性,顺其自然,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一、无为而治(三)不为而后有为《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有为”和“无为”是相对的。“无为”是“有为”的基础,一个人也好,一家企业也好,如果什么都去做,就什么都做不精,最后什么都做不好。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杰克·韦尔奇: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事是做不完的,那就是规划未来。管得少,就是管得好!柳传志:站出画外看画。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开展工作,他们往往从时间安排上着手,把握工作重点。亨利·明茨伯格:企业经理所承担的10种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角色。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管理者要想干出一番成就,需要做到大事有为,小事无为。但凡关系到发展方向、基础条件、重要决策、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等内容,具有“雪中送炭”功效的事情,就是管理者应该重视的大事;而涉及细枝末节、仅仅“锦上添花”的事情,则是可以不予考虑或暂且搁置的小事。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哈罗德·孔茨: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管理者或基层管理者,都需要具备四种管理技能。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占部都美:五类拘泥于小事的管理者。其一,身居领导岗位却喜欢插手秘书职责的事务员型;其二,沉迷于各种会议、认为开会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会议型;其三,喜好各种盛大的场面、热衷于迎来送往的礼仪型;其四,热衷于权力之争、派系斗争的政治斗争型;其五,逢人便提当年勇、沉溺于过去之辉煌的回顾型。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高层管理者要想成为真正的战略家:首先,应该是出色的创新者。其次,应该是出色的资源分配者。再次,应该是出色的领导者。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一)大事有为,小事无为高层管理者需要牢记三个工作重心,才能成为真正的战略家。第一,把握航向。第二,分配资源。第三,激励士气。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二)大事清楚,小事糊涂高层管理者应该学一学吕端的处事之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对原则性问题要有准则,当仁不让,而对不关乎原则的小事情,则不必太过认真。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方面,由于受时间、精力、资源的限制,管理者应该“抽身谋大计”;但另一方面,细节决定成败,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而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过度关注细节,很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其次,过度关注细节,也很容易贻误战机。最后,过度关注细节,还可能耗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耗干一个企业的资源。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何才能打破这种两难处境呢?答案在于对细节进行有效的区分,只有那些关键性细节或者战略性细节才决定着成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管理者应该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有敏锐的嗅觉,善于从一系列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找到关键性细节,又要有高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在未然状态之下解决问题,不至于因一时疏忽而抱憾终生。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二、抽身谋大计(四)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中: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不失时机地为自己创造“无为”的“虚境”,表面上看似远离主题,实际上是思考、充电的重要途径,是为了日后创造出更加“有为”的“实境”。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三、君逸臣劳(一)君道无为《淮南子·主术训》: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三、君逸臣劳(一)君道无为所谓“君道无为”,并非指居于上位者无所作为,而是说他必须在“无为”之前建立一套有效的求贤及任才机制。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分级管理体系,集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形成“君逸臣劳”的可喜景象。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三、君逸臣劳(二)因资用能《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第2节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三、君逸臣劳(三)任人者逸《吕氏春秋·察贤》: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劳,任人者逸。《论语·公冶长》:“君子哉若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位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务时,领导者要有约束力量,切不可插手干涉他们。127contents不出其位与管理者定位01无为而治与管理者纵向定位02传统文化与管理者权力03第3节传统文化与管理者权力管理者的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