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观察开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_第1页
1从观察开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_第2页
1从观察开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_第3页
1从观察开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_第4页
1从观察开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从观察开始》-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湘科版,第三章“走进自然”。教学内容包括: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植物、动物、天气等;2)教授观察方法,如用肉眼观察、使用放大镜等;3)通过观察,让学生描述所见事物的特征,学会用图画或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如提出问题、寻找答案;5)结合实例,介绍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察来发现自然规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素养。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学科核心素养:1)发展观察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自然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细致性;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践,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强化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图画或语言描述观察到的自然事物,提高信息传递的清晰度;4)激发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规律,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情;5)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了解自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绿色生活观念。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初步了解了自然界的简单概念,如植物、动物和天气等,具备基本的分类和识别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事物,但对于具体的观察方法和科学探究过程尚不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自然科学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视觉和体验式学习风格较为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观察不够细致;在表达观察结果时,可能因为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有限而遇到困难;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讨论方向偏离等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应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克服。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发放本节课所需的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预习和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植物、动物及自然现象的图片、简单图表和科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直观认识。

3.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放大镜、观察盒等基本观察工具,以及简单安全的实验器材,如植物标本、昆虫模型等。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观察区、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方便地进行观察、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保证教室环境的安全和整洁。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提前分享关于“从观察开始”的预习资料,包括自然现象的视频和观察方法指南,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设计问题如“你观察到哪些植物和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观看视频,阅读指南,了解观察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对周围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观察记录或疑问通过平台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的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学生预习中提交的观察记录,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结合实例演示。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观察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并进行讨论。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中合作观察,讨论观察到的植物特点。

-提问与讨论:对观察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观察方法,掌握观察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课内容,布置观察日记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自然观察。

-提供拓展资源:分享科普书籍、自然观察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观察日记,给予学生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记录观察日记,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观察过程和日记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观察技巧,培养长期观察习惯。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通过反思,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改进能力。知识点梳理《从观察开始》这一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观察的基本概念

-观察的定义:观察是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认识。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2.观察的方法

-肉眼观察:直接使用眼睛观察事物,注意观察细节和变化。

-使用工具观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以获取更细致的信息。

-记录观察:通过文字、图画或拍照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3.观察的步骤

-准备阶段:明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和方法。

-实施观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活动,记录关键信息。

-分析总结: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规律。

4.自然现象的观察

-植物观察:识别植物的种类、形态、生长环境等。

-动物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行为习性、生活习性等。

-天气观察:观察天气变化,如温度、湿度、风力、降水量等。

5.观察中的科学思维

-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假设与验证: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假设,并通过进一步观察或实验验证。

-思维训练: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6.观察与环保意识

-关注生态环境:通过观察自然,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关注环境保护。

-实践绿色生活: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践绿色生活。

7.观察与表达

-描述观察结果:学会用准确的语言和图画表达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科学报告撰写:学习如何整理观察数据,撰写简单的科学观察报告。板书设计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知识点1:观察的定义与意义

-关键词:感知、认识、探究起点

-知识点2:观察的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肉眼观察、工具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知识点3:自然现象的观察

-关键词:植物、动物、天气

-知识点4:观察中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问题、假设、验证、思维训练

-知识点5:观察与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环境、绿色生活

②简洁明了:

-用简洁的词语和符号表示各个知识点,如“√”表示正确步骤,“?”表示提出问题。

-用箭头连接各个步骤,展示观察流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绘制简单的植物、动物图案,增加视觉吸引力。

-设计观察记录表,以趣味图案装饰,鼓励学生参与记录。

板书设计示例:

```

《从观察开始》

√定义:感知+认识

√方法:肉眼√工具(放大镜、显微镜)

√步骤:准备→实施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自然现象:植物√动物√天气

√科学思维:问题→假设→验证

√环保意识:生态环境√绿色生活

```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突出了重点知识点,又通过色彩和图案增强了艺术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布置:

1.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自然观察,包括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每天至少记录1-2个观察对象,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2.观察报告: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校园内的某种植物,进行详细观察,并撰写观察报告。报告应包括观察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3.观察绘图:绘制一幅关于自然现象的图画,如植物、动物或天气,要求突出其主要特征。

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的观察日记,重点关注观察的连续性和描述的准确性,给出改进建议。

2.对观察报告进行细致的批改,重点关注报告的结构、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合理性,提供具体的修改意见。

3.对观察绘图进行评价,关注绘图的真实性和细节描绘,提出改进意见。教学反思与总结在这次《从观察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法、实践活动法和合作学习法,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整体来看,学生们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发现通过发布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观察的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课中组织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观察方法的理解。这些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观察时仍然不够细致,对事物的特征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其次,学生在表达观察结果时,语言描述和图画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入更多关于表达技巧的训练。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生活。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在观察活动中,增加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细致观察的方法。

2.开展表达技巧的训练,如组织口语表达和绘图技巧的小课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在讨论和实验活动中保持专注,提高课堂效率。课后作业1.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自然观察,包括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每天至少记录1-2个观察对象,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2.观察报告: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校园内的某种植物,进行详细观察,并撰写观察报告。报告应包括观察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3.观察绘图:绘制一幅关于自然现象的图画,如植物、动物或天气,要求突出其主要特征。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观察日记:

-日期:2023年9月15日

-观察对象:校园里的梧桐树

-特征描述:梧桐树叶子的颜色由绿色变成了黄色,有些叶子开始掉落。

2.观察报告:

-观察目的:了解梧桐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观察方法:每天观察梧桐树叶子的颜色和数量变化。

-观察过程:在9月份,梧桐树叶子的颜色逐渐从绿色变为黄色,有些叶子开始掉落。

-结论:梧桐树在秋季会经历叶子变黄和掉落的过程。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