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上》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材料表明作者()A.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D.认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影响2.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开始,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辟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渐渐变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价格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的推动3.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格拉姆制成电动机②西门子第台大功率发电机③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④纽约珍珠街发电厂的建立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4.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5.下列与圣经无关的艺术作品是A.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B.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D.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6.“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的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会议,坚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对这次起义的描述有误的是①参加军队称红军②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③发生在1927年8月④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文件是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权利法案》8.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种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则至难定。……至称汉族,则以始通匈奴得名,称曰唐族,则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实皆朝名,非国名也。”这表明,在晚清知识分子中A.反对王朝统治的呼声高涨 B.已产生民族国家观念C.掀起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潮 D.开眼看世界成为主流9.(09年四川卷)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10.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苏联长期存在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要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国家要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国家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国家要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1.“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段话中强调的治国思想是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三纲五常12.明初制度规定,京官三品以上乘轿,其它官员骑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骑马”,不久“皆乘轿”;而到明代后期,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轿出行。这反映了明朝A.科举制推动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为影响深远C.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D.礼法观念松弛带动社会习俗变化13.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14.“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之呼声,以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之檄文,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C.台儿庄战役开始前 D.二战末期日本投降前15.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被封到鲁地,三年后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迟也?”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推动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C.在分封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朝觐不勤的现象D.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16.如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A.七国集团经济发展已经严重衰退 B.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7.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这表明A.美国电气、钢铁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B.垄断组织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C.“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消费市场D.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18.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阂的消除B.对外政策的开放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融合的加强19.读下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机构,正确的A.国王——内阁——上院——下院B.国王——上院——下院——内阁C.上院——国王——下院——内阁D.国王——下院——上院——内阁20.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无穷”的是()①关税协定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开设工厂④领事栽判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1.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22.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 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24.《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中一篇简文以虞、夏、商、周为例,论述其礼乐等各方面由朴素走向奢华,导致夏代“海外有不至(朝见、归附)者”,商代“海内有不至者”,周代“海外之诸侯归而不来”。这一论述反映A.奢靡导致三代灭亡的客观事实B.时人倡导以俭治国的历史认识C.战国理性的政治伦理秩序确立D.先秦地方出现离心离德的倾向25.古代罗马法中规定:法官在审理诉讼案件时,如果原告有欺作、胁迫等行为,被告如果也有可原谅的错误,法官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这一规定A.提升了法官的司法权威 B.有利于维护诚信和公平C.意在维护罗马公民利益 D.强化了人们的守法意识26.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日本三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因素是A.制定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 B.国家统一且政局稳定C.大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D.重视科技与工业的结合27.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地中海世界崛起 B.蒙古西征——东罗马帝国灭亡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 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28.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研究表明。17、18世纪,欧洲和日本有48000吨白银流入中国,中国自产和从东南亚、中亚输入的白银约10000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白银约占同期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一半。这一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居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经济发展引领了世界湖流 D.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货币29.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促使法国退出北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这一系列政策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C.导致美苏两级格局的崩溃 D.促进不结盟非集团化的发展30.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时空”透视古代中国(1)将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②儒家文化发源③大一统帝国初建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⑤士大夫政治确立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①雅克萨之战②宣政院印章③十三行遗址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⑤步辇图⑥伊犁将军府⑦平定郑氏政权⑧金瓶掣签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不符合主题的措施3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各种非政治性活动都非常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有好有坏。它通过成为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而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而且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33.合理的工业布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二“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l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材料三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从而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了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了30多个新兴城市,大部分集中在西部。(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材料四进入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中国当代史研究》(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4)综上,谈谈你对近现代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等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排挤了其他国家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2、C【解析】

加勒比海地区成为蔗糖出产区,主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国际分工的划分有关,故选C;加勒比海地区出现“蔗糖革命”和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价格革命无关,排除AB;17世纪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无法体现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D。故选C。3、C【解析】

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可知,①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发电机,②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③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④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立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按先后顺序应为②①③④。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4、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大机器生产”“新式海军”等,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中兴”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中体西用”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西方列强侵华的脚步没有停止,并在之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表明“中兴”在发展中酝酿着危机,故答案为D项。洋务运动实践的是“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开始盛行,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领域,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未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使中国避免被瓜分命运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C项。【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中兴”。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反而掩盖了深刻的危机。5、C【解析】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主要是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思想,不涉及圣经内容,C符合题意;A、B和D都与圣经有关,排除。6、B【解析】

依据材料“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的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会议”可知,这次起义对八七会议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八七会议召开奠定基础,因此该起义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中共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没有打出工农红军旗号,故①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②错误;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故③正确;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在南昌起义之前,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7、A【解析】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宣言》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提出阶级斗争的理论。故A项正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宣布的文献,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排除B;《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文献,宣告美国的独立,排除C;《权利法案》是英国限制国王权力的文献,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D。故选A。8、B【解析】

依据材料“其实皆朝名,非国名也”来看,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已经将国家与民族区分开来,表明晚晴知识分子民族意识觉醒,国家观念产生。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国家观念,反对王朝统治的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明末清初已经产生了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潮,C错误;依据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可知,材料只是夏曾佑一个人的看法,不能反映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状况,D错误。故选B。9、B【解析】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排除ACD。10、D【解析】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与增加物资储备无联系;重心是发展工业而非农业,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据以上分析,排除ABC,故选D。1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强调的是以礼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政,A排除;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C排除;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B。12、D【解析】题干中所说的是“舆马违制”的现象,源于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进而影响民间礼法观念的松弛,由此带来“舆马”习俗的演变(不仅是舆马,还包括服饰、饮食、器皿等诸多方面),故答案选D。科举制固然提升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但是这一现象从隋唐即已开始,并不是明朝才出现的现象,故A项排除;实际上“率先奢靡”的不是士大夫阶层,而是皇室,上行下效。然后才是士大夫的行为影响到更多人,故B项排除;题干强调的是“乘轿”群体阶层的变化,“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故C项排除。点睛: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①通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搞清楚中心词与限制语是什么。②带着问题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③联系教材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13、D【解析】

依据图片并结合先秦时期的商业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随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发展,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钱。D正确;当时青铜器主要以乐器和兵器为主,A排除;钱文上篆刻的是小篆,而非隶书,B排除;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而非货币经济,C排除。故选D。14、B【解析】

根据“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可知,这与《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给日本有关,军民开展了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台儿庄战役与无关。二战末期日本投降前的情况与材料中的主旨无关。故排除ACD三项。15、B【解析】

由材料“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可知,鲁公将周的礼乐制度带到了其封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习俗,这说明分封制可以推动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故选B;材料重在强调文化习俗的变化,而不是统治区域的扩大,排除A;鲁公迟到是因为其改革的目标没有及时实现,而不是故意不觐见,故无法得出朝觐不勤的结论,排除C;材料只表现了周天子和鲁国之间的关系,由此单对关系便得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理由不够充分,排除D。16、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西方七国集团在世界中的经济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不是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衰败,是因为新兴国家相继崛起导致的,B正确,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排除;材料无法得出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D排除。故选B。17、D【解析】

材料反映了短时间内纽约股票交易所股市“繁荣”,股票价格高涨,结合材料时间“1929年夏季”,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故答案为D项。当时钢铁工业并非属于新型工业,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垄断组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消费市场的状况,排除C项。18、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国境内民族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地方官职,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边民族交往非常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19、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会为上院和下院,是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20、D【解析】从材料中“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可以得出这第一个“贻害无穷”的内容便是片面最惠国待遇;从“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可以看出,第二个“贻害无穷”的便是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和开设工厂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选择D选项。21、D【解析】

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22、A【解析】

根据材料“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等信息可知,宋代在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的背景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为朝廷选士服务,即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故A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书院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错误。23、C【解析】

据材料“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可知,体现的是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A错误;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唐朝时期做官的途径还有恩荫做官,故D说法错误。24、B【解析】

简文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奢侈之风,而且认为夏商周都存在因奢华导致归附者减少,这是一种劝诫的口吻,说明当时人倡导以俭治国的历史认识,B正确;奢靡并未导致三代灭亡,A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与题无关,脱离了题干提倡节俭主旨,排除;归附者不至不等同于地方离心离德,排除D。25、B【解析】

材料信息是,因原告有欺诈行为而减免被告的责任。这说明不诚信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既体现了对诚信原则的维护,也体现了司法公平,故B项正确;该规定提升了法律的权威,而不是法官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可能发生于罗马公民之间,因而不能说明是为了维护罗马公民利益,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强化了人们的诚信意识,而不是守法意识,排除D项。26、B【解析】

由“19世纪中后期”、“相同的政治因素”结合所学可判断应为国家统一且政局稳定,选B;美国之宪法颁于18世纪,A错误;此时日本初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尚未开始大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C错;D项不属于政治因素,排除。27、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中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与社会契约思想,为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理论武器,故C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地中海世界衰落,排除A项;蒙古西征的时间是十三世纪,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于奥斯曼土耳其之手,排除B项;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晚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C。28、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居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表明中国居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A正确;明朝对外贸易不是只外销农产品,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品,B排除;此时欧洲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中国还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居于主导地位,C排除;在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中国的常用流通货币,但题干没有体现国内的“流通货币”,D排除。故选A。29、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戴高乐总统承认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加大对抗美国的力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A;国际地位往往是由经济军事实力决定的,并且B说法绝对化,B错误;美苏格局的崩溃是1991年苏联解体,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结盟非集团化,D错误。30、A【解析】

材料“少时学周孔”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复观道书”“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体现了道家学说,“晚年开释卷”“胜力菩萨下凡”体现了佛教思想,体现了这时期儒家、道教、佛教的流传与影响,反映了文化信仰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儒释道三教的信仰,没有体现儒学受到严重冲击的现象,B项错误;西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个人的信仰,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A①中华文明起源D②儒家文化发源F③大一统帝国初建B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C⑤士大夫政治确立E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①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⑦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④⑥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②⑤⑧不符合主题的措施③⑨【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位于地图中A处;儒家文化发源是鲁国,是现在的山东地区,位于图中D;大一统帝国初建事秦朝,位于图中的F;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是隋唐时期,隋唐定都是陕西省西安市,位于图中B;士大夫政治确立是宋代,都城在河南省开封,位于图中C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时期,都城在浙江杭州,位于图中E处。(2)雅克萨之战位于黑龙江流域,属于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故填写①;平定郑氏政权是收复,属于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故填写⑦;西域都护府是保护新疆地区的机构,伊犁将军府是清朝设立管理新疆地区的事务,故填写④⑥;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步辇图》反映出唐朝与吐蕃的和亲事情,金瓶掣签是清朝设立管理西藏事务的措施,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