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49-1976)-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49-1976)-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49-1976)-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49-1976)-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49-1976)-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978197619491956底1966巩固政权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来的同学背诵默写时间轴!新政权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949年9月,召开新政协,颁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直到1954年宪法颁布)2、政权特点: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联合;②1949—1956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课本内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材料:9月18日,在中南海瀛台设宴,招待参加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和毛泽东坐在同一桌的,有何香凝、陈嘉庚、司徒美堂、陈叔通、许德珩、郭沫若、李立三等人。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这一桌什么都齐了,有无产阶级的李立三,有无党派人士、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工商界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及华侨两老人。这是统一战线的胜利呀!

在会议最后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机构人员中,当选的6个副主席中,有民主人士3人,占了一半;4个政务院副总理中,有民主人士2人,也占了一半;21名政务院领导成员中,有民主人士11人,超过一半。课本内容: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他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新政权的巩固(1949——1952)(一)经济:恢复国民经济1、城市(1)措施:

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2)作用:

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2、农村(1)内容:实行土地改革(2)认识:①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为推进工业化扫清障碍;

②仍为小农经济,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二)军事:

1、进军华南、西南,基本解放全国领土;肃清土匪;镇压反革命;

2、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银元之战”是1949年6月,人民政府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的一场斗争。当时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投机阻止人民币进入市场。人民政府断然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逮捕非法投机分子。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城乡市场。

“米棉之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打击国内米棉投机活动的一场斗争。投机分子利用物资匮乏的情况,大做投机生意。人民政府紧急从全国各地将大批粮、棉、煤调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迅速下跌,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人民政府经过这次斗争,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课本内容: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3—1956)(一)经济:一五计划(1953——1957)1、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工业化:课本内容: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特点原因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多集中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①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轻重比例不协调;②国防需要;①近代以来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安全需要;③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便于获取苏联帮助;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展开(未完成工业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3—1956)(一)经济:一五计划(1953——1957)1、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工业化:(具体内容略)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内容: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3)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4、特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978197619491956底1966巩固政权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改革开放新时期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1、政治: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民主联合政府(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2、经济:①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国家所有;②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多种所有制变为单一公有制,民族资本主义通过公私合营变成公有制,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消失)社会主义革命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革命两步走:①反侵略反封建,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3—1956)(一)经济:一五计划(1953——1957)1、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工业化: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内容: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3)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4、特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二)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构成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第一届全国人大与1954年宪法作用:

①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②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三)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1976)(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1、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社会主义艺术和科学发展;双百方针提出背景?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建设积极性;2、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课本内容: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此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课本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1976)(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1、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社会主义艺术和科学发展;双百方针提出背景?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建设积极性;2、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认识:

①反映人民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

②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基本国情,急于求成,是一种“左”倾错误;4、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5、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经过调整,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好转;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197619491956底1966巩固政权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2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政权的巩固(1949——1952)(一)经济:恢复国民经济(重点背诵)1、城市(1)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银元之战、米棉之战)(2)作用: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2、农村(1)内容:实行土地改革(2)认识:①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为推进工业化扫清障碍;

②仍为小农经济,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二)军事:(了解)

1、进军华南、西南,基本解放全国领土;肃清土匪;镇压反革命;

2、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来的同学抓紧背诵!反复背诵!1978197619491956底1966巩固政权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2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953—1956)(一)经济:一五计划(1953——1957)(重点背诵“一化三改”)1、指导方针(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2、社会主义工业化: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3)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二)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构成(理解)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思想(理解):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特点原因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①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轻重比例不协调;②国防需要;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展开(未完成工业化)多集中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①近代以来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安全需要;③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便于获取苏联帮助;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1976)(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1、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社会主义艺术和科学发展;双百方针提出背景?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建设积极性;2、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认识:

①反映人民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

②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基本国情,急于求成,是一种“左”倾错误;4、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5、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经过调整,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好转;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1976)(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①文革发生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文革危害:民主与法制遭破坏,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与文革无关,在于周恩来、邓小平等干部及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③吸取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加强党的领导;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建设成就:(1)经济: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

①原因:应对美苏威胁,国防需要;②意义: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三线建设: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该举措主要是基于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际形势的变化C.工业化建设需求

D.美苏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1976)(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①文革发生的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文革危害:民主与法制遭破坏,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与文革无关,在于周恩来、邓小平等干部及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③吸取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加强党的领导;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建设成就:(1)经济: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

①原因:应对美苏威胁,国防需要;②意义: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2)国防科技:两弹一星(3)精神风貌: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课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20、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展现出了A.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B.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C.勇于改革的胆识魄力D.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1978197619491956底1966巩固政权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2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文革时期两年徘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56——1976)(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重点背诵)1、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社会主义艺术和科学发展;双百方针提出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建设积极性;2、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3、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认识:①反映人民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

②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基本国情,急于求成,是一种“左”倾错误;4、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5、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经过调整,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二)1956——1976年建设成就:(重点背诵三线建设)1、经济: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①原因:应对美苏威胁,国防需要;

②意义: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2、国防科技:两弹一星3、精神风貌: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24名政府部长中有11名是民主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中,李济深、张澜和沈钧儒都是民主党派人士。材料说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B.新中国新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C.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党派联合执政

D.民主党派人士拥有政治特权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

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

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

“银元之战”是1949年6月,人民政府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的一场斗争。当时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投机阻止人民币进入市场。人民政府断然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逮捕非法投机分子。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城乡市场。

“米棉之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打击国内米棉投机活动的一场斗争。投机分子利用物资匮乏的情况,大做投机生意。人民政府紧急从全国各地将大批粮、棉、煤调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迅速下跌,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人民政府经过这次斗争,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执政党:共产党参政党:各民主党派8、《清华大学校史稿》载:“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推动高科技发展B.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

C.服务于现实需求D.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补充:50年代初,院系大调整,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增设专科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14、1958年7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亩产7320斤。同日,中国农业部宣布1958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达779亿斤,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农业生产逐步迈向现代化C.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D.中国国际竞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