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PAGEPAGE10DCEP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目录摘要…………………1Abstract……………1TOC\o'1-3'\h\z\u一、DCEP诞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2(一)DCEP诞生背景 21.区块链技术 22.全球稳定币 23.CBDC与DCEP 34.我国货币政策现下面临的挑战 3(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31.CBDC全球发展现状 32.DCEP国内发展历程 4二、DCEP机制设计与发行定位 4(一)DCEP机制设计 41.聚焦支付,服务小额零售高频场景 42.“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体系 4(二)DCEP发行定位是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实现“M0的数字化” 51.DCEP替代现钞,降低发行、交易成本 52.DCEP松耦合,可实现M0的匿名、离线交易 6三、DCEP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6(一)DCEP给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的优势 61.增强央行货币应对第三方支付及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的能力 62.DCEP可控匿名,强化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地位 73.赋予DCEP流动可追踪性、可编程性,货币调控“精准施策” 7(二)DCEP对货币政策的短、中长期影响 71.短期逐步替代现钞,提升货币政策覆盖广度、传导效率 82.中长期影响货币供求,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8四、结论 9注释………………10参考文献…………………………11摘要: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发展,推动了全球稳定币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远景实现。而在Libra等全球稳定币的刺激之下,为了保护我国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筹备数年的数字人民币DCEP应运而生,目前已在多地试点,除了逐步替代现钞以彻底实现“无现金社会”远景,得益于DCEP的独有优势,其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深度冲击也已不可避免,随着落地推广的深入,DCEP将有效提升支付系统效率、串联数据要素流动、对接数字资产的定价,强化央行货币的地位及央行调控的有效性,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关键词: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一、DCEP诞生背景及发展现状(一)DCEP诞生背景近年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浪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稳定币对全球货币体系的革新潜能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法定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ies)也进展迅速,日渐成为国际支付体系及货币主权竞争的高地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已经研究推进多年的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也加紧测试落地,逐步走入大家的视野。1.区块链技术2008年,SatoshiNakamoto发布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具备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可追溯等特点的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诞生,比特币不仅打开了数字货币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也为后续一系列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出现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以太坊Ethereum诞生,作为区块链2.0时代的代表,它不只具备数字货币属性,还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图灵完备的虚拟机,可以运行拥有智能合约(脚本)的系统,大大促进了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进程。其中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的融合是以太坊等公链最先落地的方向之一,DeFi(Decentralized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或“开放式金融”)应运而生。作为依赖区块链技术建立的金融产品,DeFi的目标是通过去中心化协议构建开放式金融系统,在透明和去信任化的区块链平台上提供所有类型的金融服务。表1-1国内外主要区块链应用系统开发支持系统名称具体定位以太坊基金会以太坊支持去中心化DAPP的应用公链,可部署智能合约Block.oneEOS更具性能优势的公链,理论上大规模商用更具优势金链盟FISCOBCOS开源联盟链,为金融行业定制而成尤其是2020年以来,以以太坊为基础公链的DeFi生态,作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开始实现种类、体量的同步爆发。截至2021年4月,涵盖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借贷、衍生品、固定收益、资产合成等各赛道的DeFi发展层次越发多元化,与此同时DeFi市场规模过去一年时间里骤增30倍,目前已经突破500亿美元,各式创新层出不穷,对全球开放式金融变革带来了巨大冲击。2019年10月24日,“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1]。2020年4月20日,区块链技术正式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围,被视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助力我国数字经济战略进一步发展的宏大使命[2]。2.全球稳定币稳定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它主要相对特定的现实资产保持稳定价值。主要分为锚定法币类稳定币、资产抵押类稳定币、算法稳定币三种类型,目前锚定法币类稳定币占据市场主流,被各大商业机构及各国主要研究、采用。以当下市场份额前两名的USDT和USDC为例,均为以法币作为抵押的数字稳定币,皆1:1锚定美元,市值分别达到494亿美元、129亿美元(4月23日数据),稳定币的需求和大规模应用的条件都已日渐成熟:1)现金作为交换媒介的使用比重逐步减少;2)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催生了数以千计的数字货币出现;3)全球科技巨头正计划以稳定币的形式向数十亿用户提供私人数字货币;4)各国当局也在考虑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3]2019年6月Facebook发布私人数字货币计划Libra的白皮书,企图绕开现有的国际货币框架体系,以私人运营方式构建跨越国界、单一国家监管体系的全球稳定币体系,理论上这一计划目标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数十亿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但这样可跨境结算的数字货币同样会极大挑战各国的货币主权。所以Libra进一步刺激了各国央行对全球稳定币尤其是CBDC的研究关注,2021年1月4日OCC(美国货币监理署)就明确发文鼓励银行体系采用稳定币,参与区块链建设并推广稳定币支付[4]3.CBDC与DCEPCBDC(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ies)即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法币的全新表达形态,主要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5]。国际清算银行将CBDC定义为中央银行发行的以国家账户单位计价的数字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一种负债,不同于由私人机构发行的稳定币需要依托私人信用,CBDC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法币等同,所以背后是国家主权信用担保,法偿性是无限的。而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它由央行发行,指定运营方参与,公众可自由双向兑换,相当于数字化的人民币,与人民币1:1自由兑换[6]。4.我国货币政策现下面临的挑战货币政策主要由央行用以调控国家经济、维护平稳增长,核心是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等[10]。现下人民币的M1、M2层面已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但M0层面依旧是以纸钞(硬币)形式发行,为洗钱、腐败、贩毒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壮大提供了绝佳空间,同时也为央行感知经济社会的资金流向带来监控死角,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反馈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偏离预期目的[11]。同时以比特币、Libra为代表的私人发行数字货币,近年来在全球各地不断涌现,使用人数和规模体量都增长迅速,逐步蚕食原先本属于法定货币的部分支付场景,从而削弱各国法定货币体系的有效性及可监管能力,对各国货币主权及货币政策独立性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二)国内外发展状况1.CBDC全球发展现状全球稳定币体系的潜力尤其是Libra的刺激进一步加强了公众及各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兴趣,在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研究、测试推广动作更是明显提速。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8成的货币政策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调研CBDC相关事宜,世界主要大国也在审慎积极推进自己的CBDC支付结算体系,美联储也正在进行DLT和区块链的研究,确定CBDC可能对现下监管体系产生的影响。2020年1月,以美联储、英国央行等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监管当局,针对目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格局演变,计划以工作组的形式针对CBDC相关议题展开合作、探讨、研究,内容包含原则及特征、方案选择和路径设定、潜在收益及风险评估、应用场景协调等问题,并就CBDC相关知识及经验的进行沟通、协调,达成统一意见[7]。2.DCEP国内发展历程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的研究、测试、落地明显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前列:2014年,央行成立专门小组,我国的数字货币研究拉开帷幕;2016年1月,央行召开研讨会,首次明确要早一步实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12月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法定数字货币初步试运行;2017年7月,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8月,中央发文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试点;2020年4月,有关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率先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客户端试运行;截至2021年4月,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地区已经经历了多轮测试规模扩大,从最初的苏州、青岛等地的小规模实践,到如今已包含深圳、上海、海南在内的3个一线城市(省级行政区),及成都、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共计5个主要城市的最新测试格局,此外也包含了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这2个特别的使用场景,目前整体覆盖格局可以概括为“十地一场景”,基本实现了小步快跑的测试要求和落地安排。二、DCEP机制设计与发行定位(一)DCEP机制设计DCEP作为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由国家信用背书,在任何支付场景下都有法偿能力,央行是唯一发行人,商业银行等特定商业机构负责储存、保管并对用户开展存取、兑换业务。1.聚焦支付,服务小额零售高频场景“DC”(DigitalCurrency)和“EP”(ElectronicPayment)分别意为数字化的货币形式和电子化的支付手段,主要目标场景是高频场景下的小额零售业务,与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大部分服务场景存在重叠,且任何人与任何机构不得拒收DCEP,即DCEP主要职能是“支付”,而非“价值储藏”与“价值尺度”[8]。出于监管考虑,DCEP钱包会进行分级KYC(KnowYourCustomer)和相应限额的机制设计,但普通用户日常消费场景中的小额支付需求在DCEP钱包的使用体验与流程与现钞支付及第三方支付基本一致,同时DCEP账户管理采用了不依赖于传统银行账户的松耦合模式,最大限度满足日常小额支付场景的匿名化支付、线下离线支付等支付需求。2.“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体系DCEP发行的唯一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但在管理机制上采取双层运营架构,央行做第一层,首先将DCEP兑换给商业银行等特定商业机构,之后商业银行或特定商业机构做第二层,负责满足个人和企业开立数字钱包、兑换DCEP的公众需求由,这样的设计与目前现钞发行的中心化投放机制基本类似,因此不会大规模影响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该流程依赖于商业银行等特定商业机构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央行并不干预商业银行等特定机构的技术选择和实现路径,也不参与DCEP钱包的运营,这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原有的优势,降低人民币数字化进程的升级成本与资源浪费,也在DCEP的市场推广、使用服务方面实现了商业银行等特定商业机构之间的高度市场化竞争,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选的多样化DCEP钱包服务,避免了风险集中在央行层面及对商业银行的原有资金业务产生“挤出效应”。当下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为除了央行数字货币DCEP外,还包含两库,分别是在央行层面是私有云存放的对应发行库,和在商业银行层面是私有云或本地存放的银行金库。同时还包含用于集中身份信息、实现可控条件下匿名设计的认证中心,进行对应权属登记和发行中过程登记的登记中心,及最终央行层面用于保证AML、支付行为分析等监管需求的大数据分析中心[9]。(二)DCEP发行定位是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实现“M0的数字化”传统现钞支付在第三方支付的爆发式增长中逐步式微,私人数字货币也在不断完善差异化数字支付需求,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央行支付、结清算等方面的监管能力实现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DCEP核心目标就是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实现“人民币现钞的数字化”,推动M0完成电子化、数字化进程,理论上可以彻底替代公众的现钞支付需求。1.DCEP替代现钞,降低发行、交易成本DCEP等同现钞,与日常使用的纸币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用户使用DCEP支付的背后是央行货币进行结算,属于对央行的债权,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具有无限法偿性,因此DCEP无风险,从法权上效力和安全等级最高。根据CEIC截至2021年3月的最新数据,我国人民币M0近5年来持续走高,目前已经突破8.65万亿,每年都需付出高昂的现钞发行成本(印刷、发行、押运、流通、破损、销毁等)及交易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图2-12016-2021的M0增长与之对应的则是现下人民币的M1、M2层面则都已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已经能够较好完成目前货币政策调控等相关使命要求,而M0层面的现钞交易却因为是纸钞(硬币)的形式而难以跟踪,在KYC、AML、反恐怖、反贿赂等都是直接的痛点问题,进一步导致监管成本居高不下,对用户而言也携带不便,支付无纸化、数字化势在必行。所以现阶段的DCEP注重M0(流通现金)替代,没有选择M1、M2,货币属性等同现钞,旨在逐步取代现实支付场景中的现钞流通,彻底实现“无现金社会”目标,在DCEP体系一次性搭建成型后,理论上后续也只存在对应DCEP体系的运营维护成本,且逐年边际递减直至趋近于零。因此DCEP可以大大降低现下M0层面现钞发行、交易过程中的高昂成本,并提高M0流通过程中的透明度与流通效率,从而有效提升支付清结算的效率和央行对M0层面资金流动的监控。2.DCEP松耦合,可实现M0的匿名、离线交易现有支付体系是紧耦合账户模式,支付过程依赖于传统银行账户,也就无法满足公众对于匿名交易、线下交易的需求,从而不可能完成取代现钞、达到“无现金社会”的目标,而DCEP在账户模式上则是松耦合的,这意味着用户既可以选择将DCEP钱包与自己已经开设的银行账户绑定,也可以选择仅凭DCEP钱包、脱离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独立使用,也即DCEP和现钞一样是不记名的。这样DCEP在消费场景内的闭环流转可以完全脱钩银行账户,实现等同现钞的匿名支付属性,除非用户需要在“DCEP钱包——银行账户”之间充值、提现,否则用户与用户之间的DCEP相互转账支付,无需进行个人DCEP钱包与个人的绑定,满足了人民币现钞原先只有人民币现钞支付独有的匿名支付场景需求。同时DCEP还通过支持付款方和收款方的“双离线支付”,从而实现现钞支付的线下全覆盖优势,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不同于传统电子化支付依赖于网络状况良好的线上交易,DCEP在面对一些特定的使用场景时依旧能够满足支付需求,譬如飞行模式、偏远山区、境外交易等无网无支付系统的支付困境及因地震导致的金融基础设施瘫痪等极端情况,依旧能够像现钞一样实现“双离线支付”,也即不同于传统电子支付在这些情境下的束手无策,只要手机等电子设备安装了DCEP钱包,不需要网络信号,收款方、付款方即可实现转账,最大限度满足支付需求,从而补齐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电子化支付的服务场景缺失。三、DCEP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一)DCEP给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的优势1.增强央行货币应对第三方支付及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的能力目前作为市场支付主力的第三方支付,跨企业主体之间并不互通支持,存在条块分割的支付壁垒。在用户层面,资金余额无法跨机构使用,譬如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等不同第三方支付主体之间并不互相支持,只能选择其中一家或几家支付机构,或是在不同支付渠道之间进行切换,使得公众的支付过程体验大打折扣,也变相增加了资金在不同支付机构之间进行流通时的壁垒成本。在商家层面,如果想要尽力满足公众的支付需求,也必须申请不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终端设备,同时由于清结算也是借助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完成,最终需要央行层面确认,无法做到支付即结算且时间较长,所以无法回避其中的资金风险,也即商户必须忍受资金等待的时间成本及相应的不可测风险[12]。而DCEP作为央行货币不能拒绝接受,凡支持电子支付的消费场景均可支持DCEP使用,大大丰富了用户和商户的支付选择,且DCEP在交易环节中不依赖银行账户进行资金转移。同时由于DCEP是现钞的替代,央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理论上支付过程中没有中间方服务,也就不存在手续费用,即便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体系中商业银行需要覆盖DCEP钱包等的运维成本,商家层面的费率也会明显低于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所以原先第三方支付线下覆盖的渠道场景(商超、美食等日常生活消费)首当其冲,相比第三方支付普遍的高佣金等费用,商户有动力主动推广、接受DCEP收款,进而蚕食第三方支付的线下支付版图,同时线上覆盖的渠道场景(电商购物、缴费)则同样取决于线上平台对DCEP的支持力度,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威胁。且目前第三方支付规模直接受制于100%备付金存款余额,而当下的备付金规模无法与DCEP的M0货币发行项竞争,使得第三方支付在长线竞争中相对处于绝对劣势状态。DLT也可帮助DCEP实现“支付即结算”,大大提高支付清算结算系统的效率并降低相应成本,从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充既有支付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增强了DCEP作为央行货币应对第三方支付及私人数字货币的挑战的能力。2.DCEP可控匿名,强化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地位公众日常支付方式得益于随着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便利性,已经扮演了主要的公众支付角色,但现钞支付仍然在某些特定支付场景中不可替代,因为目前第三方支付的支付电子化进程并没有有效满足公众的匿名化支付需求,反而掌握了大量属于公众隐私范畴的个人支付数据并将其商业化应用。而DCEP的账户松耦合使的支付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托账户而存在,对于商业银行及特定商业机构而言,公众可以在一些合理合法合情的消费需求中完成“匿名”支付,有效保障了个人的隐私数据,对唯一掌握第三方交易数据的央行而言亦是“可控”,央行可以及时监测每一笔资金的交易信息,并进一步从宏观角度实时了解货币的总量、流通速度等特征,为货币政策的落地提供立体、完整、真实的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央行掌握这些数据既能减轻商业机构系统负担并防止原先第三方支付机构掌控公众个人支付信息的隐私保护问题,又能实现重要数据审慎管理,针对反洗钱、反偷税漏税、反电信诈骗、反恐怖融资等也可实现有效监督管理且减少现钞的伪造、盗窃等行为。在DCEP“可控匿名”的特性下,央行只充当DCEP发行人并主要负责监管制度的创建以及实体性科技金融监管,亦可全程追踪DCEP流动的具体信息,强化了央行在宏观层面的指导、监管职责,有助于加强“央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这一地位,进一步促使金融体系保持稳定。3.赋予DCEP流动可追踪性、可编程性,货币调控“精准施策”如果是基于传统的必须依赖银行账户的紧耦合模式,扶贫等专项资金发放的到位情况追踪,往往需要逐级汇总,这样导致资金流不能完全匹配信息流,资金的发放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而借助区块链技术透明、不可篡改、可溯源的底层优势,DCEP便可获得“可追踪性”、“可编程性”,能够赋予央行全新的追踪体验,譬如可通过前置开发来精确DCEP流向、规范DCEP使用范围。尤其在以实体经济为服务导向的资金发放监管过程中,传统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追踪、限制资金流向,但DCEP可以直接从底层限制资金进入股市、房市等领域,从而实现精准的货币流向管控;包括在精准扶贫、财政专项、反腐败等诸多场景,依托DCEP可跟踪的特性,辅助一定的智能合约权限管理,可直通式掌控各级补贴发放情况或资金流动去向,实现专款专用、透明追踪,限制截留私分、虚报冒领以及挥霍浪费[13],央行也可以直接了解货币政策具体实施情况及流向数据反馈,将传统银行体系无法单笔追踪的现金交易逐步纳入管理范围,甚至针对性地直接对公众的DCEP钱包普遍发放现金,进行“直升机撒钱”从而刺激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施策”。(二)DCEP对货币政策的短、中长期影响1.短期逐步替代现钞,提升货币政策覆盖广度、传导效率DCEP本质上属于人民币现钞的数字化形态,在目前现钞使用已日渐式微的背景下,致力于M0层面加速人民币的无纸化进程,以“数字现钞”的身份逐步取代现实流通中的现钞,完全实现“无现金化社会”。这样相比现钞,DCEP更具普惠性,借助区块链技术,不依赖传统银行机构等第三方中间服务,能够更深层次地触及低收入群体、欠发达地区等长尾需求,提升货币政策覆盖广度;同时可以更快、更低交易摩擦成本地满足实体经济私人部门对现钞的需求,精准调控、检测资金流向,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也即DCEP在继承传统现钞支付可离线交易、可匿名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交易过程中远程、快速、低成本、可定向流通的特有优势,有望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资金“脱实向虚”等一系列现代货币政策困境,提升货币政策覆盖广度、传导效率,增强央行既有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2.中长期影响货币供求,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长期来看,由于DCEP在实现了第三方支付便携性的同时,又可凭借松耦合设计脱离银行账户体系满足跨平台、匿名交易、双离线支付的特有需求,用户支付体验大幅提升,从而用户层面的偏好选择对现有支付体系的市场份额会不断产生挤压,公众有动力将部分银行存款转为DCEP,也即中长期而言DCEP不仅会替代公众现有流通的现钞份额,也会逐步蚕食公众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资金,将其兑换至DCEP钱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吸引能力,下表可见,DCEP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双向兑换操作通过银行的存款转移完成,是一个脱媒的过程,和现钞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双向兑换操作基本一致,也即DCEP扮演了和现钞同样的角色,本质上是为现有货币政策体系带来了“数字化的M0”,虽然不会改变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机制,但可能导致金融脱媒进程加快。表3-1DCEP兑换过程对各方资产负债表的可能影响客户从银行账户充值兑换为DCEP客户将DCEP提现兑换至银行账户银行资产端银行负债端资产负债表准备金减少客户存款减少整体缩表准备金增加客户存款增加整体扩表客户资产端客户存款减少,DCEP等额增加不变资产端完成置换客户存款增加,DCEP等额减少不变资产端完成置换客户负债端资产负债表央行资产端不变存款准备金减少,DCEP等额增加负债端完成置换不变存款准备金增加,DCEP等额减少负债端完成置换央行负债端资产负债表如果公众加速将原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兑换至DCEP钱包,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就会减弱,使得商业银行整体的信贷规模不断收紧,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呈缩表趋势,反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则呈扩表趋势。这个过程可能会影响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使得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供给相产生相对变化,如果DCEP本身计息则更会直接影响现有利率体系的资金偏好程度,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向,因此中长期来看DCEP可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具体影响取决于DCEP自身计息与否、计息水平等央行对DCEP的属性设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更为丰富、有力。结论以比特币、Libra等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数字货币,掀开了数字货币尤其是货币主权竞争的全新维度,我国的第三方支付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市场规模和使用形式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用户使用教育、商家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健全,支付电子化、数字化形式已经成为主要潮流。因此DCEP的推出适逢其时,作为国家信用背书、央行发行的数字化形态的法定货币,它在第三方支付完成市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进一步提高了支付系统效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支付安全、效率、隐私以及便捷的需求,提升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化水平,还能减少人们对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移动支付的依赖,增强我国现有支付体系的鲁棒性,保护人民币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14]。虽然短期内DCEP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慢慢替代流通中的现钞,也即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等特定机构负责面向公众发行时需向央行100%缴纳全额准备金,以实现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从根本上保障了DCEP的M0数字化进程不会对原有货币发行体系及货币政策实施路径产生太大冲击。但借助跨平台、匿名交易、双离线支付、低费率等方面的特有优势,短期内不仅能降低货币体系运营成本,并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中性”,中长期也可作用于总量指标和利率指标,加强货币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增强货币政策效力,更好地调控货币供求,丰富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15]。参考文献(1)SatoshiNakamoto.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C]..(2)陈拾九.央行数字货币DC/EP手续费的猜想[DB/OL].移动支付网.2020-3-26.(3)刘赟,周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沉淀池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2024年升级版:单次海运货物运输协议
- 建筑工程项目企业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 2024年个体店铺经营权融资协议
- 2024年二手车辆购买合同
- 体育场馆智慧环保安全应急方案
- 2024年商务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溶剂型色浆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2024年海口客运从业资格证救护考试题
- 安全教育记录范文(25篇)
- 2024年供应链管理竞赛考试题库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习思想教材配套练习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led显示屏工艺流程
-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方案
- 第13课《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课件
- 仓库货物条码管理培训
- 第六章-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中国社会学史》必备
- 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讲座
- 技术协议范本通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