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AB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0/35/wKhkGWbkXmaAR9JeAAJ_Iuw1x9E518.jpg)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AB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0/35/wKhkGWbkXmaAR9JeAAJ_Iuw1x9E5182.jpg)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AB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0/35/wKhkGWbkXmaAR9JeAAJ_Iuw1x9E5183.jpg)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AB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0/35/wKhkGWbkXmaAR9JeAAJ_Iuw1x9E5184.jpg)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AB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0/35/wKhkGWbkXmaAR9JeAAJ_Iuw1x9E5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AB卷含答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 B.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C.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 D.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2.“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摧毁了整个皇权体制,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材料所述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民报》。”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A.张三 B.李四 C.赵六 D.王五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关于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主义”对应“驱除鞑虏”,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反对殖民压迫B.“民权主义”对应“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满族压迫C.“民生主义”对应“平均地权”,就是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反对资产阶级D.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实现国民的平等5.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A.确保了同盟会的统治地位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日益成熟6.“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描述的是()A.金田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7.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曾这样描述近代时期的事件“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浪翻波连,……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据此推断,横线处应该是()A.武昌起义 B.军阀割据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9.有学者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指()A.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 B.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实现中华民族独立10.1912年教育部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汪荣宝从《尚书》中截取《卿云歌》作为国歌稿。歌词中一句“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流传甚广。征集该国歌的是()A.晚清政府 B.中华民国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11.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艰难探索、前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颁布过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C.都在北京建立新政权 D.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3.它是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是()A.“明定国是”诏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讨袁檄文》 D.《中华民国约法》14.下列史实哪些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进行的活动()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解散国会③修改总统选举法④接受“二十一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发动了护国战争,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材料中的两个“他”分别是()A.宋教仁、蔡锷B.宋教仁、黄兴C.黄兴、陈天华D.黄兴、蔡锷16.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17.《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列强争霸,相互残杀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军阀割据,连年混战1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请仔细观察下表,导致表格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0多万亩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护国战争的爆发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19.《申报》对袁世凯死后的时局发出过如下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申报所评当时时局的主要特点是()A.列强对华殖民统治 B.农民运动此起彼伏C.军阀割据混战 D.国家真正统一20.下表是摘录于一本人物传记书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八章清末社会与教案研究清末社会与教案研究第九章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第十章辛亥革命史研究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中华民国史研究A.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 B.近代青年学生运动史研究C.北洋军阀史研究 D.近代工人阶级运动史研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辛亥革命(1911年10月爆发)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辛亥革命爆发时间。(3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清政府为维护统治的“支撑行为”,并说明为何“加速其颠覆”。(8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推翻清王朝作出的努力。谈谈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时期)发展历程给你的启示。(10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摘编自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用意,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5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综合以上探究,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5分)24.读图,回答问题。(12分)(1)图中三个人物分别是哪派军阀代表?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控制的势力范围。(6分)(2)图中这些军阀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C解析:依据“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可知评价的是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旨在学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皇权统治,排除A项;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并没有否定整个皇权体制,而且变法迅速归于失败,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批判传统封建道德礼教或儒家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4.答案:D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I故选D;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BC。故选:D。6.答案:C7.答案:D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1年”“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A项正确;军阀割据与推翻清王朝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1915年开始,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战争,192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可知,材料的描述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项正确;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北伐战争,排除C项;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据题意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因此征集国歌的是中华民国政府,B项正确;1912年清帝退位,清政府已经灭亡,不会征集国歌,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以1913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日算起,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综上所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运动,故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在北京建立新政权,排除C项;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C解析:对联中每句短语的第一个字联起来,就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题干时间信息是“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是第一位民国总统,他在位时,努力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王湘绮不可能会讽刺他,排除D;而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不是东西”。C符合题意。A、B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13.答案:B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复辟帝制,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国会运作陷入瘫痪,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制连任,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月,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对他的支持,竟然接受了以灭亡中国为目的的二十一条。B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15.答案:A1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形势图信息和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主要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D项正确;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中宣布独立的省区不同,排除B项;两次斗争都反对袁世凯,排除C项。故选D项。17.答案:D解析:据“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连年混战,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分裂成几个派系、皖、奉三系,民不聊生。故选:D。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C21.答案:(1)20世纪10年代(或20世纪初)。(2)示例判断一:同意。理由: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判断二: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专制制度的终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判断三: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只是表述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是片面的,评价历史事件应用客观、辩证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解析:(1)时间:根据材料“辛亥革命(1911年10月爆发)”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20世纪初。(2)判断一: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判断二:不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专制制度的终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判断三:不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独裁统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材料只是表述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是片面的,评价历史事件应用客观、辩证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价。22.答案:(1)列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说明:因为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两者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所以“加速其覆灭”。(2)理论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启示: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封建腐朽的政治制度是无法救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23.答案:(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失败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2)用意:维护民主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前提: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无法自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威。”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统治。根据“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政权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可知,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3)根据材料三“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可知,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打破军阀、帝国主义;认识可以结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2)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谈论革命最早的人,是实行革命的总指导,这一点是所有耳闻目睹的人所共同承认的。该材料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孙中山是章士钊志同道合的朋友 B.孙中山早年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C.孙中山是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D.孙中山认为变法改革没有出路2.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他从事的相关活动有()A.领导公车上书 B.建立中国同盟会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创办《新青年》3.邹容的著作《革命军》一书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该作品()A.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正义性 B.为成立兴中会奠定了思想基础C.促使孙中山走上革新政治道路 D.正式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序幕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关于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释②两者实质是不一样的③同盟会的纲领是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④两者内容的原则不同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徐锡麟的英勇举义被称为“为光复史中构造一最重大之纪念”。在这次起义中牺牲,被誉为“鉴湖女侠”的先烈是()A.刘道一 B.秋瑾 C.蔡绍南 D.林觉民6.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副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萍浏醴起义 B.二次革命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战争7.《七绝·烽火》中写道:“万里河山烈火熊,红楼有幸立丰功。英雄壮志千秋在,铁血男儿气若虹。”诗中的“红楼”是湖北军政府旧址,被称为“民国之门”。诗人提到的“红楼有幸立丰功”指的是()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的成功C.新文化运动开始 D.“五四运动”的爆发8.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在常州府中学堂念书。一天传来一则消息,他十分高兴,立即拿起剪刀剪下辫子,连跑带跳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据此推测,这则消息是()A.维新变法开始 B.辛亥革命爆发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中共一大召开9.辜鸿铭对嘲笑他的北大学生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封建守旧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10.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描写到“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据此推知()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C.辛亥革命具有局限性 D.辛亥革命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发展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落款“宣统元年”,另一张落款“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A.新式学校的出现 B.民主平等的实现C.社会制度的变迁 D.封建制度的结束13.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洋政府的大总统黎元洪发布一则命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五年是公元()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14.孙中山日后反思,认为“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孙中山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A.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B.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C.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 D.袁世凯在北京就职,窃取革命果实15.“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作的挽联()A.蔡锷 B.黄兴 C.宋教仁 D.陈天华16.1913年,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17.将下列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①袁世凯称帝②护国战争③二次革命④宋教仁遇刺A.②①④③ B.④③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18.“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19.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是()A.滇系军阀 B.直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20.“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主要问题是()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到全面学习西方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的层次和阶段。——雷顿《取静集》材料二:近代报刊的出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改变了人们的旧观念,推动了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材料三: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1)材料一中的“师夷长技”指哪一探索活动?写出一例体现“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的企业名称。当时的统治者面临的“内忧外患”的表现是什么?各写一例史实。(6分)(2)写出材料二中“国人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的史实,并各写一例相关的“近代报刊”。(4分)(3)为什么说材料三中“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5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面对近代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反思到失败于列强的原因是人之弱。当技术变革、制度变革失败后,知识分子们从残酷的现实中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民的变革,在于民的认识、思想精神的改变。材料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促进了从新民到国民的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比较于新民而言,国民着重于对政治思想与能力的追求。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人权的至高无上,民权是这个时期国民的基本特征。帝制的消亡、民国的建立,人们开始得到解放、得到尊严、得到自由平等,各种新的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头脑。——摘编自《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概括新民思想兴起的背景。(4分)(2)据材料二,分析国民有何特点。(3分)(3)综上所述,指出从臣民到新民再到国民,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觉醒历程。(8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原因甚多。尤以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材料二: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摘自八年级历史课本(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义”发生地点。并依据材料一概括“首义”发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分)(3)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进步主张?(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什么。(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去,途中遇刺身亡。材料二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1)材料一中的“宋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3分)(2)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3分)(3)材料二是谁发表的?随后爆发的护国战争对袁世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B项正确;领导公车上书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排除A项;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的是袁世凯,排除C项;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A解析:邹容的著作《革命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邹容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革命军》刚一问世,便不胫而走,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故选A。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个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其中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①③正确,B项正确;两者实质是一样的,两者内容的原则相同,②④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激战四小时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为歹徒告密,被捕遇难。秋瑾被誉为“鉴湖女侠”,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B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清朝的辫子是满族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成为象征革命胜利和摆脱封建统治的举动。因此,瞿秋白听到“皇帝倒了”后剪辫子,说明这则消息是辛亥革命爆发,B项正确;维新变法开始是1898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与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民国已经建立,与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不符,排除C项;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清朝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解析:根据“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可得出,人们总介意其头上的辫子,其实是心中的无形的封建思想仍然存在,A项正确;材料强调封建思想的残余,而不是自由平等思想的出现,排除B项;如果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就不会有心中无形的辫子了,即思想已经解放了,排除C项;材料强调封建思想的残余,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C1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A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解析:据题干“两张学生文凭:一张落款‘宣统元年’,另一张落款‘中华民国元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的是清政府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变迁,C项正确;这种变化不能反映新式学校是否出现,排除A项;仅仅是两张学生文凭上落款上的变化不足以反映民主平等的实现,排除B项;中华民国的建立,只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却不是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作民权保障”“为宪法流血”并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为了维护共和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种植基地租赁与经营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货车驾驶员劳动合同(货车驾驶与车辆融资租赁)
- 2025年度解除合同终止合同样本:5G通信技术合作终止合同书
- 2025年度矿粉供应链管理服务购销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自建房买卖合同打印、备案及政府审批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足疗店店铺运营管理经验转让合同
- 施工现场施工防放射性事故制度
-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及相关条款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一诊)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广东2024年广东金融学院招聘专职辅导员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二204)试卷与参考答案
- DB31∕731-2020 船舶修正总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4-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211)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指导
- 《手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祛痘产品祛痘产品》课件
- 江苏省南京鼓楼区2024年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