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 7 xx灌区位于xx市xx乡xx村和程村,分布在乐安河洎水上游支流xx水xx村段的两岸,南北长2.55km,东西宽3.98m。呈羽毛形分布。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7ha,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xx市xx乡的主要产粮区之一。目前灌区内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品种有:蔬菜、花生、西瓜、大豆、油菜等。xx灌区隶属于xx市xx乡管辖。灌区所在的xx乡全乡总面积225km2,下辖暖水、南溪、龙头、xx、东坞、陈坊6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乡总人口14448人,其中农业人口11263人,非农业人口3185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9889.83亩,其中水田面积8910.7亩,旱地979.13亩;乡财政收入135.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85元;粮食总产量5101.01吨,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82418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975亩,天然林107640亩,人工林42158亩,活立林蓄积量49271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6%,为xx市重点林区,树种以松、杉、栲、荷、竹为主。xx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7ha,灌区内的农田为xx乡xx村、程村委会全部农民使用。xx灌区于60年代末由全乡投工投劳新建,现有干渠总长8147m,底宽0.6m~1.4m,干渠大部分为为田间梯形土渠且未衬护。为满足田间灌、排要求,原渠道沿途布置有闸、涵管等建筑物10余座。由于年久失修,干渠存在问题较多,目前xx灌区灌溉面积仅有55ha,只占设计灌溉面积的26.6%,灌区内部分农田靠电灌解决农田用水问题,部分农田闲置。xx灌区位于洎水流域。洎水位于赣东北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29′~118°00′,是xx省五大河流之一乐安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洎水河集雨面积564km2。灌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58″,北纬28°57′30″,洎水支流xx水灌区段控制流域面积71km2。灌区通过4座拦水坝的径流向灌区提供灌溉用水。本灌区属亚热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为:春夏雨多,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灌区多年平均气温18.41℃,其中以七月份平均气温29℃为全年最高,以一月份平均气温2.1℃为全年最低;实测极端最高气温为40℃(1991年7月27日实测极端最低气温-9.4℃(1991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多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607h;多年平均无霜期265d;灌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54.9mm(200mm蒸发皿);灌区内多年平均风速为1.32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14.1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4—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47.9%,降雨年际变化也很大,实测最大年降雨量2908.2mm是最小年降雨量1124.8mm的2.59倍;暴雨常发生在4~7月份,尤其是6月份发生暴雨机率最大,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值为137.4mm。灌区单位面积(10km2)多年平均流量0.419m3/s,年径流总量1321.36×104m3。对计算得到的灌区单位面积天然径流系列排序排频,选择灌区设计保证率P=80%时代表年的年平均流量为0.255m3/s,相应典型年为1988年。本区域内的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暴雨主要成因是受季风影响。灌区流域属丘陵地区,山溪纵坡较陡,洪水具有历时短、汇流快、洪峰尖高的特点,从暴雨到洪水发生只有几个小时,一次洪水的过程多为1~3天,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xx灌区处于乐安河洎水支流xx水两岸地带,地理位置较高,不受xx水洪水的影响,只考虑本流域洪水影响,且造成漫入灌区的洪水仅为几个小时,对农作物危害不大。灌区的内涝按24小时暴雨在24h内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原则治理。经计算灌区十年一遇设计24h暴雨值为201.8mm,相应平排流量为2.34m3/s。xx灌区属冲积堆积及山麓堆积地貌,地形平缓,地面高程123.4~161.2m。灌区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粘性土和砂土。其中粘性土主要为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厚1~4m,土体呈可塑状,透水性微弱,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以北;砂土主要为细粉砂,含少量泥质,结构稍密,透水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以南。灌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0.9~4m。现灌区不存在沼泽化问题,同时地下水矿化度低,也不存在盐碱化问题。干渠通过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岗埠地貌,地形零乱,山体低矮,呈浑园状,山顶高程一般360-719m,沟谷发育,山坡较平缓,山坡角在20º-45º,自然山坡稳定,未发现泥石流、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xx灌区经过近40年的运行,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渠道渗漏严重。土渠段渠道底部及两侧边坡下部分布有砂砾质壤土层,其透水性强。2、边坡稳定性差。渠道开挖边坡较陡。岩质边坡裂隙发育,表部为弱或全强风化,局部出现坍塌。3、渠道淤积严重。主要原因是:⑴由于渠道两侧开挖边坡陡,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局部渠段已出现边坡失稳,造成渠道淤积;⑵渠道沿线冲沟发育,山洪季节坡面水及溪水挟带泥沙进入渠道;⑶渠道内杂草丛生,现场调查时沿线只见杂草不见渠道。4、渠道进水口没有安设闸门,整个灌区均没有设置量水设施。5、支渠或干斗渠以下渠道灌排不分,既用于灌水,又作为排水,多数农田直接从干、支渠上取水,采用串、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灌溉用水不均,且水量浪费较严重。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对现状渠道进行加固、防渗、清淤;对现有渠系建筑物进行改建、加固;完善田间灌排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具体体现在:1、水源。xx灌区由4座拦水坝向灌区提供灌溉水,经计算灌区在原有水源满足灌区设计标准(保证率为80%)的用水量。2、农民积极性高。设计中我们曾多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农民代表座谈,农民代表们大多表示:加固、维修渠道,改善灌溉设施,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也很受欢迎。根据xx市有关部门进行的现场调查和灌区内农民反馈的意见,项目区内主要作物品种为水稻、大豆、花生、绿肥、油菜及蔬菜等,根据灌区设计水平年的作物组成计算得灌区复种指数为2.58。本灌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灌区的用水大户,水稻灌溉制度选用间歇灌溉制度。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以典型调查资料为主,并结合其它部分省份的旱作物灌溉试验资料同时参照水利电力出版社《灌溉管理手册》有关资料以及项目区内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综合确定。根据xx灌区的灌溉定额分析成果,按满足灌区最大用水量的要求的原则推求灌溉设计流量。根据设计代表年逐月用水量情况,确定按用水量最大的9月份计算灌区设计净流量。考虑到灌区用水量在月内分配也是不均匀的,参考部分邻近工程的经验及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确定本灌区的用水量不均匀系数为1.2。由此计算得xx灌区各灌片设计净流量为:大坞灌片0.115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塘坞灌片0.030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理村灌片0.036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程村灌片0.032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由于田间和渠道存在水量损失,故灌溉引用流量应考虑田间和渠道水量损失的影响。根据本次设计的渠道防渗措施及本灌区内土壤特性,确定本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各灌片相应设计流量:大坞灌片0.164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塘坞灌片0.043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理村灌片0.051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程村灌片0.046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xx灌区灌溉面积207ha(即3105亩),灌溉干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设计流量介于0.043~0.164m3/s之间,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规定,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灌区主要建筑物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耕地分布情况,xx灌区由5条干渠、1条支渠和41条干斗渠组成。干渠总长8147m,支渠总长434m,干斗渠总长8792m。xx灌区各渠道沿线设有5座进水闸、5座排水闸、1座分水闸、45座斗门(干渠上41座,支渠上4座)、2座泄洪溢流堰(新建)、17座涵管(干渠上1座)、人行桥1座、简易交通桥4座、机耕桥3座、渡槽3座(干渠上1座,干斗渠上2座)、新建拦水坝2座,支渠上设置斗渠进行配水灌溉。渠系主要是为灌区补充水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有关规定,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取0.86,支渠或干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取0.90,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取0.95,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5,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3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渠道加大流量取设计流量的1.3倍,最小流量取设计流量的60%。干渠是已建渠道,断面底宽0.6m~1.4m不等,边坡系数在0~0.2之间。经地质勘察,干渠需要进行防渗处理,经对现有渠道过流能力复核,现有渠道断面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为了减少渠道回填工程量,设计中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采用6cm厚的砼对渠道进行防渗衬护处理。新建渠道防渗衬护与原有干渠相同。渠顶超高按Fb=h/4+0.2公式进行复核计算,式中Fb为渠岸超高(m),h为渠道加大水深(m)。渠道的衬砌超高为0.3m~0.8m,堤岸宽度因无交通要求取0.5m~1.0m。根据灌区耕地分布,xx灌区在程村畈干渠布置了程村畈支渠。支渠直接从干渠上取水。斗渠从支渠上取水,斗渠底高程高出田面0.05m支渠共设斗渠4条,总长880m。程村畈支渠取水口位于程村畈干渠桩号0+359桩号位置,设计灌溉面积为17.1ha,设计设计走水深0.19m,总长为434m;支渠设有斗渠4条,采用砼预制薄壳BU型槽,为BU40槽,长880m,设计走水深为0.10~0.22m,底坡为1/2000。根据灌区耕地分布,由于灌溉面积不大,农田灌溉用水直接从干渠上取水,即干斗渠。各灌片干渠上共设置了41条干斗渠,干斗渠底高程比田面高0.05m。干斗渠采用砼预制薄壳BU型槽,为BU40槽。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之规定,田间排水的设置与灌溉渠道的设置要相对应,田间排水先由农沟排入斗沟,再由斗沟排入支沟或直接排入泄洪渠和河道。从勘探过程中发现该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深,田间排水只排季节性的雨水,设计排水位与田面齐平或略低。田间排水渠排水流量根据排水面积计算确定,排水渠底坡根据田块的高差综合拟定,排水渠断面则根据排水流量和拟定的底坡经分析比较确定。大坞畈干渠布置有泄洪溢流堰2个,灌区排洪渠9条,共长7067m。为方便用水管理,干渠上分水口均采用量水明渠进行分水,干渠上布置41个,支渠上布本工程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湿,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31.9mm(200mm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h;多年平均无霜期267d;多年平均降雨量1897.2mm,其中4~6月份降雨927.33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8.9%。为避免雨季施工,减少对正常农业生产的干扰,选择施工期为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3月。xx灌区有公路从灌区旁通过,工程对外交通方便,灌区内有田间道路连通,道路路面坑坑洼洼,交通条件稍差。本灌区工程由现有干渠、支渠、干斗渠及斗渠等田间灌排系统、渠系建筑物和田间道路等六大项目组成,工程施工具有工作战线长,建筑物分散,施工场地分散,相互干扰小的特点;另外本工程主要是土石方工程、砌石工程和砼予制U槽工程,施工场地分散,可以全面铺开,且施工工艺简单,难度小。本工程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工程20200m3、土石方填筑工程24666m3、砌石工程830m3、砼工程3418m3。主要材料用量:水泥1153T、钢材16.8T、砂3782m3、卵石6593m3、块石1480m3。施工总工日4.60万工日。项目区内目前还未对流域和灌区内的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进行监测,但从现场和调查中得知,灌区内及流域内无水质、空气污染源和大的噪声源,环境现状较好。xx灌区内现状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微。本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一些废水、废气、废油及机械噪声,会对灌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施工时会破坏现有植被,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时对项目区的交通状况也会有所影响。本项目实施后,干、支渠内的渗漏量大幅减少,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率,使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由现状55ha提高到207ha,极大地改善灌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利于灌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将有积极影响。本工程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的估算总投资为7.16元,其中水土保持投资为2.51万元,环境保护投资为3.62万元,其他费用为0.70万元,基本预备费0.34万元。按照“建立经济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的要求,xx灌区组建农田灌溉供水组织(WSO)和农民用水者协会(WUA)两个机构。其中供水组织(WSO)是灌区水量的供应者,主要职责是对支渠以上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实行统一管理,对灌溉水源实行统一调配;农民用水者协会(WUA)是根据灌区灌溉用水者的意愿,由项目受益人参与而建立的,用水者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支渠以下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对灌溉用水实行统一调配,也就是用水者直接参与配水管理。供水组织的管理保护范围为小型水库、干支渠及其渠系建筑物、排洪渠及排水支渠沿线范围,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保护范围为支渠以下的斗渠、干斗渠以及田间灌排系统和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供水组织负责干支渠水量调配以及放水量的统计。xx灌区用水调度原则是:按照用水者协会用水要求供水,在用水高峰期采用续灌方式,一般灌溉期则采用轮灌的方式。用水者协会委派下属的用水小组放水员负责向本小组农户的田间配水并记录配水时间。xx灌区项目实施后维护的主要项目有干渠、支渠、斗渠、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机耕道和田间道路等。各设施的维护,必须实行日检查制、报告制(包括用水者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来进行。当建筑设施发生缺损时,应及时进行修理,防止缺陷扩大。特别是汛期和旱期严重时期,应加强巡查,合理调度,以确保工程安全,一旦出现险情,应立即报告,尽快抢修。根据xx省《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办法》赣计基综字(1992)和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赣水计字(1999)032号文件精神,人工预算单价为20.83元/工日。主要材料价格采用上饶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公布的“上饶市2006年第三季度建筑材料市场价格”(xx市价格),其他材料价格,按当地一般市场价格。建筑工程定额采用xx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1983),部分采用水利部定额;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原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1]1272号,一类费用调系数为1.35。根据工程概算编制基本依据和工程概算定额,经概算编制:工程总投资311.21万元,其中工程部分304.05万元,环境部分7.16万元。预备费费率5%。xx灌区工程经济评价是按水利部1994年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的,社会折现率IS=10%,计算期为26年,其中建设期1年,正常运行期25年。国民经济评价时,采用影子价格。经计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经济净现值为47.82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净现值大于零,可见投资者为该工程付出代价后,除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10%的社会盈余外,还可以得到47.82万元现值的超额社会盈余;然而从敏感性分析可知本灌溉工程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财务方面则收入较少,按常规所收的灌溉水费收取,不能确保灌区运行,当水费收取标准达到每亩30.02元,能使灌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确保灌溉效益。所以,该工程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但在财务上若要偿还贷款,有关部门需考虑还贷措施,适当提高水费收取标准。xx灌区位于洎水流域。洎水位于赣东北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29′~118°00′,是xx省五大河流之一乐安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洎水河集雨面积564km2。流域地形呈松叶形,上游森林稠密、植被良好,流域上游河床较陡,中下游地形开阔,河道坡降较缓。xx灌区控制流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有程村、董家、理村、塘坞四座拦水坝。xx灌区位于乐安河洎水上游支流xx水中上游,xx市的东南部,距市区4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58″,北纬28°57′30″,洎水支流xx水灌区段控制流域面积71km2。该灌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xx乡的主要产粮区之一。目前灌区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蔬菜、花生、大豆、油菜、绿肥等。xx灌区目前主要有程村坝、董家坝、理村坝、塘坞坝拦水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本灌区属亚热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xx市气象局有1959~2003年共45年观测资料。根据xx市气象局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灌区内主要气象要素为:灌区多年平均气温17.2℃,其中以七月份平均气温30.7℃为全年最高,以一月份平均气温1.1℃为全年最低;实测极端最高气温为40.7℃(1991年7月27日实测极端最低气温-10.6℃(1991年12月29日灌区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0%;灌区内多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944h;灌区内多年平均无霜期267d;灌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31.9mm(200mm蒸发皿灌区内多年平均风速为1.1m/s;灌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97.2mm,降雨主要发生在春夏季,其中4—6月降雨量为927.33mm,占全年降雨量的48.9%;7—10月降雨量为558.2mm,仅占全年的29.42%;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降雨量为2996.9mm(1973年),实测最小年降雨量为1124.4mm(1978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2倍;暴雨常发生在4~7月份,尤其是6月份发生暴雨机率最大;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值为186.4mm。xx灌区位于xx市xx乡xx村境内xx水的两岸,灌区内主要有程村、董家、塘坞三座拦水坝。灌区流域内没有大的需水用户和引水工程。本流域无水文站,下游主干流洎水流域内有老虎山、银山、直源等水文测站,各测站情况为:1、银山水文站银山水文站于1966年开始测流,1967年停测,1968年恢复观测,1987年缺测。银山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469km2,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水位观测采用自记式水位记,其高程系统采用假设,流量测验采用缆道流速仪。该站测验河段顺直,其观测资料已按规范要求整编刊印,精度较好。2、老虎山水文站老虎山水文站位于洎水上游,控制集雨面积93.7km2,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水位观测原采用直立木水尺人工观测,高程系统采用假设,流量测验采用缆道流速仪。该站于1982年开始测流,1992年撤消,实测资料系列只有10年。该站测验河道顺直,两岸为高山,控制条件尚好,其观测资料已按规范要求整编刊印,精度满足要求。3、直源水文站直源水文站位于xx市花桥乡直源村。该站于1982年1月设立,集雨面积9.2km2,站址以上主河道长度4.72km,主河道平均坡降24.7‰,观测水位、流量、降雨量至今。以上各水文测站基本情况对比见表2-3。各水文测站基本情况表表2-3站名河名座标集水面积(km2)河道长坡降实测资料年限备注东经北纬银山洎水46937.00.471966~2000假设高老虎山洎水93.754.00.9651982~1991直源洎水----9.24.722.471982~2004程银山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较大,灌区各坝址控制集雨面积较小(程村、董家、理村、塘坞四座拦水坝分别为67km2、36km2、69km2、71km2面积比相差很大,老虎山站实测资料年限仅10年,不满足设计要求,故不宜采用银山、老虎山为设计参证站。本灌区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与直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相近。故采用直源水文站为设计参证站。经比较,本次设计采用直源水文站作为参证站,系列不足部分采用银山站相关分析进行插补。灌区内各水源点的径流同在一流域内,各坝址流域控制面积相近,本次设计的径流计算采用按面积比的一次方比拟法计算出灌区单位面积径流成果,作为设计依据,经计算得出的灌区单位面积天然径流系列成果见表2—4。灌区单位面积多年平均流量0.419m3/s,年径流总量1321.36×104m3。对计算得到的灌区单位面积天然径流系列排序排频,选择灌区设计保证率P=80%时代表年的年平均流量为0.255m3/s,相应典型年为1988年。灌区单位面积(10km2)流域径流系列及排频结果表表2—4单位:m3/s序号年份年平均流量(m3/s)流量从大到小排序(m3/s)相应年份频率%10.4260.7792.63%20.3340.7485.26%30.2430.7167.89%40.4600.70610.53%50.4910.63113.16%60.3680.59915.79%70.3660.59118.42%80.7480.57021.05%90.3130.54123.68%0.7060.50426.32%0.4910.49128.95%0.5040.49131.58%0.2350.46034.21%0.3340.45836.84%0.4100.44039.47%0.7790.42642.11%0.2130.42044.74%0.5910.41047.37%0.2520.36850.00%200.2690.36652.63%210.2190.36555.26%220.2770.359200257.89%230.2830.34060.53%240.4400.33463.16%250.3650.33465.79%260.3400.31368.42%270.6310.289200171.05%280.5410.28373.68%290.4580.27776.32%0.5700.26978.95%0.2280.25281.58%0.4200.24384.21%0.7160.23586.84%0.5990.22889.47%20000.2280.228200092.11%20010.2890.21994.74%20020.3590.21397.37%径流计算时按灌区单位面积(10km2)流域设计代表年天然径流进行计算。由此可计算得灌区单位面积(10km2)流域的设计代表年径流过程,相应的设计代表年径流过程见表2—5。灌区单位面积(10km2)流域设计代表年逐月平均流量表表2—5月份123456年平均备注流量(m3/s)0.0310.0540.5980.7870.4200.5880.255典型年为月份789流量(m3/s)0.1680.0700.1030.0800.1150.046根据灌区单位面积(10km2)流域的设计代表年径流过程,经计算灌区水源点的设计代表年径流过程,成果见表2-6。月份123456789本工程所在区域内的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本区域的暴雨主要成因是受季风影响。由于该区域地处中低纬度区内,大气环流形成乌拉尔山阻高、远东鄂霍茨克海阻系统后,多小槽小脊的平直环流使本区域形成多降雨天气。另外,阻高西南方和东南方常有冷涡切断下来,这些冷涡常分裂成小股空气南下,不断加强和活跃长江流域的降水系统,从而促使本流域降水持续和增大。xx灌区处于中低丘陵山岗区,山溪纵坡比降较大,故洪水具有历时短、汇流快、洪峰尖高的特点,从暴雨到洪水发生只有几个小时,一次洪水的过程多为1~3天,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过程密切相关,洪水大多发生在产生暴雨天气的5~7月份,尤以6月份最多,部分年份在8-9月份也会发生洪水灾害。xx灌区分布于乐安河洎水上游支流xx水xx村段的两岸,本次设计对青塘坞灌区河段的洪水进行了推算,设计洪水和水面线成果见表2—7。灌区河道水面线计算成果表2—7断面编号0+0000+5000+9001+3002+1002+6003+2004+1004+9005+4006+300断面间距(Km)0500400400800500600900700500900水位(m)(P=10%)160.2156.5152.8149.1145.4141.7138.0134.3130.5126.7122.4xx灌区河道大部分无防洪堤防。从现状地面高程和《报告》的水面线成果相比较来看,灌区地面高程大部分高于十年一遇水面线,只有一小部分低处沿河田地低于标准。且从多年的行洪过程来看,洪水历时短,一次洪水过程可能造成漫入灌区的时间仅有几个小时,而短时淹没对农作物产量通常影响不大。由此可见,洪水对xx灌区危害不大,洪水对灌区影响可不予考虑。xx灌区的内涝按24小时暴雨在24小时内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原则治理。xx灌区内无降雨测站。距xx灌区最近的降雨量测站为绕二雨量站,本次设计即采用绕二雨量站作为灌区暴雨的设计代表站。绕二雨量站有1963年迄今的实测暴雨资料,将其作为一个实测系列进行排频排序并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定线,最终采用的P-Ⅲ型曲线参数为=137.4mm、Cv=0.35、Cs=3Cv。由此确定十年一遇的设计24小时暴雨值为201.8mm,相应灌区内每平方公里十年一遇设计内洪总量为20.18×104m3,平排流量为2.34m3/s。6m。xx灌区分布在乐安河洎水上游支流xx水xx村段的两岸,属xx市xx乡辖区,灌区面积207ha。本次设计对xx灌区、干渠及其建筑物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同时对天然建筑材料也进行了调查。xx灌区由南向北包括程村、xx等村,灌溉面积207ha。灌区位于乐安河洎水上游支流xx水xx村段的两岸,属冲积堆积及山麓堆积地貌,呈条羽状展布,地形平缓,地面高程123.45~161.2m。灌区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粘性土和砂土。其中粘性土主要为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厚1~4m,土体呈可塑状,透水性微弱,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以北;砂土主要为细粉砂,含少量泥质,结构稍密,透水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以南。灌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砂砾卵石及砂砾(碎)石层中,其透水性较强,水量丰富,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渠道水补给,排泄于河床,勘探时地下水埋深0.3~3m。现灌区不存在沼泽化问题,同时地下水矿化度低,也不存在盐碱化问题。3.3.1干渠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干渠通过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岗埠地貌,从渠首至渠尾地势逐渐降低。山体高程一般为360~719m,相对高差30~359m,地形零乱,沟谷发育,山头低矮,多呈浑园状小山包,山坡较平缓,山坡角一般20°~45°,山坡稳定,未发现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干渠以田间渠为主,有时穿山过垅,蜿蜒曲折。二、地层岩性干渠沿线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碎屑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现将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白垩系下统石溪组(K1s)紫红、灰紫色砂岩夹砂砾岩,岩层产状N80°E,SE∠30°~35°,岩石表部呈强风化或弱风化,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1)残坡积物(Q4edl):棕红、黄褐、土黄色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及砾质壤土等,主要分布于干渠沿线平缓山坡及沟谷部位,厚度不一,平缓山坡部位厚0.5~1.5m,沟谷部位厚2~(2)洪冲积物(Q4pal):土黄、灰褐色粉质壤土、碎石质壤土及砂砾(碎)石等,厚2~6m不等。三、地质构造本区位于杨子准地台,江南下古台隆,xx——古水深大断裂西北侧。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及白垩系紫红色碎屑岩,前震旦系地层时代古老,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中小型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燕山早期,由于xx——古水深大断裂的复活,造成了两套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受其影响,白垩系地层中断裂构造亦较发育,随着燕山运动的结束,区内地壳活动趋于稳定,表现为缓慢的上升运动,河谷下切,区域稳定。四、水文地质条件干渠通过地段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砾(碎)石层中,其含透水性较强,水量丰富,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沟谷及河床。3.3.2干渠工程地质评价灌区现有干渠5条,于1968建成通水运行,干渠总长8147m。干渠大部分为田间渠,据野外调查统计,干渠分土渠。干渠自建成运行至今,大部分渠道存在渠身渗漏、边坡稳定及淤积问题。现根据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就渠身渗漏、边坡稳定及淤积等工程地质问题分述如下。一、渠身渗漏组成渠身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洪冲积粉质壤土、碎石质壤土及砂砾(碎)石。其中粉质壤土、碎石质壤土分布于渠身两侧中上部,土体较密实,透水性弱;砂砾(碎)石分布于渠身两侧下部及底板,其分选性差,含较多泥质,结构稍密——中密,透水性较强,渠身渗漏主要是砂砾(碎)石层的渗漏。三条渠道土渠段渗漏十分严重。综上所述,现有干渠的上述渠段均存在渠身渗漏问题,应进行防渗处理。二、边坡稳定渠道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岩石表部呈强——弱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层走向与渠道走向一般斜交。渠道开挖边坡一般较低矮,边坡几近直立或倒坡,边坡稳定性较差。组成边坡的岩性为砂岩、砂砾岩,表部呈全强风化,岩石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由于开挖边坡陡,在雨季常发生边坡坍塌,堵塞渠道,影响渠道安全运行。综上所述,现有干渠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开挖边坡高度一般小于5m,局部边坡高8~12m,开挖边坡较陡,局部边坡直立或倒坡,边坡稳定性较差,局部已出现边坡失稳现象,建议应进行削坡处理。渠段岩土体允许开挖边坡建议取用值见表3—1。渠段岩土体允许开挖边坡建议取用值表表3—1岩性允许开挖边坡建议值备注弱风化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粉质粘土粉质壤土、碎石质壤土、砂砾(碎)石全强风化砂岩、砂砾岩三、淤积目前,渠道内杂草丛生,淤积较为严重,渠底淤积厚度一般为0.2~0.5m,局部厚达0.6~1.0m。造成渠道淤积主要有以下二方面原因。(1)渠道开挖边坡陡,边坡稳定性较差,局部渠段已出现边坡失稳,边坡的掉块及坍塌物堆入渠道造成淤积。(2)渠道主要为田间渠,沿线冲沟发育,雨季,坡面水流及冲沟水将泥砂冲入渠道造成淤积。综上所述,现有干渠存在较严重的淤积问题,应进行清淤处理,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干渠沿线主要建筑物有分水闸、涵管等。现将各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一、水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干渠沿线共设水闸11座,闸基座落在弱风化砂岩、砂砾岩上,其允许承载力能满足进水闸的要求。闸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二、涵管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干渠设有17处涵管,涵管基础座落在弱风化粉砂岩上,其允许承载力能满足拱涵的要求,但底板为弱风化粉砂岩,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强,底板存在渗漏问题,应进行防渗处理。本次工程共需砂3782m3、卵石6593m3、块石1480m3。一、砂砾石料工程所用砂砾料从南溪砂砾料场购买,南溪砂砾料场位于xx水南溪村段河床和河漫滩沙滩部位,为水下开采的砂卵石混合料场,储量十分丰富,远大于本工程需求量。目前,该处料场已成为重要的商业砂和卵石场。料场距灌区约8Km,运距近,有公路从此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料场以砂砾石混合料为主,砂以中粗砂为主,含砂率约40%,成份为长石、石英及岩屑,泥质含量少,云母及暗色软弱物质少见,质量较好;砾石成份为砂岩、石英,粒径一般1.5~5Cm,大者8~10Cm,呈次圆状,砾石表面呈弱风化,岩性较为坚硬,质量较好。料场储量十分丰富,足以满足本工程对砂砾料的要求。二、块石料暖水石料料场位于暖水村,岩性为中粒黑云母化岗岩,表面多呈弱风化,岩石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块石质量良好,储量丰富,能够满足工程需求。料场距项目区5km,有简易公路相连,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块石料成分主要为细粒石英砂、粉砂岩,为弱风化中下部或微新岩石,岩性较坚硬,物理力学性能较好,储量丰富,能满足工程的要求。一、xx灌区灌溉面积207ha。灌区土壤为粘性土和砂土,砂土透水性较强,现灌区不存在沼泽化问题,同时地下水矿化度低,不存在盐碱化问题。二、干渠通过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岗埠地貌,地形零乱,沟谷发育,山坡较平缓,自然山坡稳定。渠段存在渠身渗漏问题,应进行防渗处理;渠道开挖边坡较陡,局部边坡直立或倒坡,边坡稳定性较差,存在边坡稳定问题,应进行削坡处理;渠道存在较严重的淤积问题,应进行清淤处理。干渠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存在边坡稳定及渠身渗漏问题。三、各建筑物地基岩土体的允许承载力均能满足建筑物要求。四、灌区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砂砾料和块石料,砂砾石料和块石料储量丰富,质量较好,运输也较方便。xx市位于xx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7°23′~1东接浙江省开化县,东南连玉山、上饶,南邻横峰、弋阳,西毗乐平,北倚婺源,全市总面积2082km2,是我省20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市20.8×104ha土地,林业用地16.4×104ha,约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0%,耕地面积仅占6.83%,约1.42×104ha。xx市总地势为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山峦叠峰,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三清山就位于市东南部,最高山峰玉京峰海拔1816.9m。市域植被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3%,市山地约占44%,丘陵占33%,低丘岗埠占23%,市境内最低点在西部的兰村附近,海拔仅32m。市域内属亚热带湿润气侯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素有“春寒、夏汛、秋旱、冬阴”之说。xx市辖区内有6个镇、6个乡,计90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据2004年统计,xx市全市总人口30.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3万人;耕地面积1.18×104ha,其中水田1.07×104ha;国内生产总值32.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3.5亿元,第二产业21.19亿元,第三产业7.82亿元;财政总收入3.0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26元,农业总产值7.98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9.84万吨,其中稻谷9.03万吨,油料总产量3017吨,水果总量3958吨,肉类总产量7541吨,水产品产量7000吨。灌区所在的xx乡全乡总面积225km2,下辖暖水、南溪、龙头、xx、东坞、陈坊6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乡总人口14448人,其中农业人口11263人,非农业人口3185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9889.83亩,其中水田面积8910.7亩,旱地979.13亩;乡财政收入135.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85元;粮食总产量5101.01吨,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82418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975亩,天然林107640亩,人工林42158亩,活立林蓄积量49271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6%,为xx市重点林区,树种以松、杉、栲、荷、竹为主。xx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7ha,共布设有5条干渠、1条支渠、41条干斗渠,灌区内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品种有:蔬菜、花生、西瓜、大豆、油菜等。4.2.1工程沿革及灌区现状一、工程沿革xx市xx灌区始建于1968年冬,次年3月完工,渠道倒塌渗漏严重。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207ha,现有干渠总长8147m。xx灌区由大坞、塘坞、理村、程村四个灌片组成,大坞灌片由董家拦水坝坝址控制流域径流提供灌溉用水;塘坞灌片由塘坞拦水坝坝址控制流域径流提供灌溉用水;理村灌片由理村拦水坝坝址控制流域径流提供灌溉用水;程村灌片由程村拦水坝坝址控制流域径流提供灌溉用水。干渠均为土渠,干渠底宽为0.6-1.4m,大部分为矩形断面均未衬砌,土质边坡;有小部分为砌石边墙或砼墙。沿途大小支渠或干斗渠渠底宽0.2-1.05m不等,断面均为梯形,土质边坡。为满足田间灌、排要求,沿途新建了桥、渡槽和涵管等建筑物共10余座。二、灌区现状xx灌区经过近40年的运行,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灌排混乱,农民节水意识淡薄,位于渠首的农田漫灌,多余的水直接排入大沟流入xx水,直接在干渠上各取水口为简易取水,并在干渠上作临时土堆挡水,又无人看管,且灌满农田又不及时除去,致使下游农田得不到水灌溉。目前灌区可灌溉的农田只有55ha,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6.6%,其中干渠90%是土石渠,为类似矩形或断面不规则的小水沟,均未衬砌,支斗渠淤积程度稍轻。xx灌区干渠现状情况见表4-1,灌区现状灌溉面积情况见表4-2。xx灌区干渠现状情况表表4—1桩号建筑物名称渠道型式设计底高程现状底高程备注一大坞灌片大坞畈干渠0+000进水闸左壤土,右岩石,傍山渠150.49150.79新建0+014交通桥150.43150.69重建0+086人行桥150.10150.51重建0+168大坞干斗渠01斗门149.73150.10新建0+688泄洪溢流堰145.08145.67新建0+693大坞干斗渠02斗门145.05145.68新建0+886交通桥141.70142.30重建1+059泄洪溢流堰141.06141.85新建1+064大坞干斗渠03、04斗门141.04141.78新建1+459大坞干斗渠05、06斗门左右均为壤土,田间渠137.70138.16新建1+725大坞干斗渠07斗门135.66135.82新建1+738交通桥135.57135.71重建2+241排水闸131.58131.68新建油榨畈干渠0+000进水闸左右均为壤土,田间渠150.37150.57新建0+124油榨干斗渠01斗门149.07149.92新建0+249油榨干斗渠02斗门147.75147.80新建0+386油榨干斗渠03斗门146.31147.02新建0+398交通桥146.18146.86重建0+560涵管144.47144.07重建0+578油榨干斗渠04斗门144.28144.02新建0+607涵管143.98143.75重建0+853油榨干斗渠05、06斗门141.94142.68新建1+106油榨干斗渠07、08斗门140.36140.98新建1+296机耕桥139.04139.26重建桩号建筑物名称渠道型式设计底高程现状底高程备注1+451油榨干斗渠09、10斗门137.32137.53新建1+805油榨干斗渠11、12斗门133.66133.93新建2+154排水闸、油榨干斗渠13斗门131.17130.90新建二塘坞灌片(一)塘坞畈干渠0+000进水闸左右均为壤土,田间渠132.83133.03新建0+020塘坞干斗渠01、02斗门132.72132.92新建0+284塘坞干斗渠03、04斗门131.34131.59新建0+582塘坞干斗渠05、06斗门129.87130.01新建0+910塘坞干斗渠07斗门128.51128.81新建1+188排水闸127.35127.35新建三理村灌片(一)理村畈干渠0+000进水闸左右均为壤土,田间渠148.16148.16新建0+005涵管148.13148.13重建0+058理村干斗渠01斗门147.77147.71新建0+539理村干斗渠02斗门145.06145.25新建0+689涵管144.19144.01重建0+699机耕桥144.14144.00重建0+705理村干斗渠03、04斗门144.11144.00新建0+908机耕桥143.10143.42重建0+915理村干斗渠05斗门143.06143.40新建1+017理村干斗渠06斗门142.55142.51新建1+150理村干斗渠07斗门141.71141.64新建1+382涵管139.57139.55重建1+392理村干斗渠08、09斗门139.50139.50新建1+756排水闸136.90137.01新建四程村灌片(一)程村畈干渠0+000进水闸左右均为壤土,田间渠159.41159.41新建0+111程村干斗渠01、02斗门158.72158.86新建0+271渡槽进口157.49157.67新建0+295渡槽出口156.84156.93新建0+347程村干斗渠03斗门155.64155.48新建0+359分水闸155.49155.35新建0+619程村干斗渠04斗门152.24152.76新建0+808排水闸、程村干斗渠05斗门151.24151.32新建xx灌区现状灌溉面积情况表表4—2序号干(斗)渠名称村委会名耕地面积(ha)设计灌溉面积(ha)实际灌溉面积(ha)小计旱地水田一大坞灌片大坞畈干渠1大坞干斗渠01xx村6.22.53.76.22大坞干斗渠02xx村4.42.64.43大坞干斗渠03xx村5.62.23.45.64大坞干斗渠04xx村9.53.85.79.52.55大坞干斗渠05xx村5.00.05.05.06大坞干斗渠06xx村5.60.05.65.67大坞干斗渠07xx村5.70.05.75.7油榨畈干渠1油榨干斗渠01xx村6.00.06.06.02油榨干斗渠02xx村4.20.04.24.23油榨干斗渠03xx村2.42.40.64油榨干斗渠04xx村5.60.05.65.65油榨干斗渠05xx村7.30.07.37.36油榨干斗渠06xx村6.90.06.96.97油榨干斗渠07xx村6.70.06.76.78油榨干斗渠08xx村6.42.63.86.49油榨干斗渠09xx村7.02.84.27.0油榨干斗渠10xx村5.12.03.15.1油榨干斗渠11xx村5.92.43.55.9油榨干斗渠12xx村2.42.40.6油榨干斗渠13xx村3.82.33.8二塘坞灌片(一)塘坞畈干渠1塘坞干斗渠01xx村2.50.02.52.50.72塘坞干斗渠02xx村3.60.03.63.64塘坞干斗渠03xx村4.42.64.45塘坞干斗渠04xx村3.82.33.86塘坞干斗渠05xx村4.40.04.44.47塘坞干斗渠06xx村5.20.05.25.28塘坞干斗渠07xx村5.20.05.25.2三理村灌片(一)理村畈干渠1理村干斗渠01程村7.10.07.17.12理村干斗渠02程村3.42.43.40.93理村干斗渠03程村3.52.03.50.94理村干斗渠04程村3.52.13.50.95理村干斗渠05程村3.32.03.30.9序号干(斗)渠名称村委会名耕地面积(ha)设计灌溉面积(ha)实际灌溉面积(ha)小计旱地水田6理村干斗渠06程村3.52.13.50.97理村干斗渠07程村3.52.53.50.98理村干斗渠08程村3.50.03.53.50.99理村干斗渠09程村3.40.03.43.40.9四程村灌片(一)程村畈干渠1程村干斗渠01程村3.00.03.03.00.82程村干斗渠02程村0.50.53程村干斗渠03程村3.00.92.13.00.84程村畈支渠程村5.14.55程村干斗渠04程村3.00.92.13.00.86程村干斗渠05程村3.60.03.63.64.2.2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灌区渠系及渠系建筑物经过近40年的运行,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渠道渗漏严重。由于在渠道底部及两侧边坡下部分布有砂砾质壤土层,其透水性强,是渠道产生漏水的主要原因。2、边坡稳定性差。渠道边坡主要为岩质和土质,局部为浆砌石。渠道开挖边坡较陡,局部甚至为直立或倒坡。局部出现坍塌。3、渠道淤积严重。主要原因是:⑴由于渠道两侧开挖边坡陡,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局部渠段已出现边坡失稳,造成渠道淤积;⑵渠道沿线冲沟发育,山洪季节坡面水及溪水挟带泥沙进入渠道;⑶渠道内杂草丛生,现场调查时沿线只见杂草不见渠道,干渠无人清理。4、每个干渠道取水口没有安设闸门,整个灌区均没有设置量水设施。5、支渠或干斗渠以下渠道灌排不分,既用于灌水,又作为排水,多数农田直接从干、支渠上取水,采用串、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灌溉用水不均,且水量浪费较严重。4.3.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xx灌区现有耕地面积207ha,但由于干渠淤积、渗漏严重,无量水设施,取水口没有设置闸门,灌溉用水量无法控制,造成灌溉用水不均匀,靠近水源的耕地用水过多,严重浪费灌溉水量,导致下游灌区近73.4%的耕地无水灌溉。经现场调查,灌区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部分靠电抽,但电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电力不足、电力设施破坏等一直制约着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下游农田大都处于半荒半种状态。因此,对现状渠道进行加固、防渗、清淤;对现状渠系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配套田间灌排系统,完善灌区排水设施,减少灌溉用水浪费;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是非常必要的。4.3.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由于xx灌区位于xx水的两岸,且由4座拦水坝向灌区提供灌溉水源,董家、塘坞、理村、程村四座拦水坝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36km2、71km2、69km2、67km2,灌区最大用水量对应的代表年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0.918m3/s、1.811m3/s、1.760m3/s、1.709m3/s,根据水量平衡计算成果,可看出水量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量需求。设计中我们曾多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农民代表座谈,农民代表们大多表示:加固、维修渠道,改善灌溉设施,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很高,也很受欢迎。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也是可行的。一、灌区设计作物组成通过与xx市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灌区内农民反馈的意见,项目区内主要作物品种为水稻、大豆、花生、绿肥、油菜及蔬菜等,灌区设计水平年的作物组成情况见表5-1。xx市xx灌区设计水平年作物组成系数表表5—1作物品种播种面积(ha)作物组成系数备注早稻165.60.8灌区总面积207ha二晚142.80.69大豆0.09花生0.09绿肥31.10.15油菜80.70.39蔬菜及其它76.60.37合计534.12.58二、各主要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1、水稻本灌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灌区的用水大户,需对水稻的灌溉制度进行分析。从我省已有的灌区灌溉资料和灌溉试验资料表明,水稻的间歇灌溉制度明显优于其它灌溉制度,其特点是:增产、节水、运用方便。从已进行的项目区内农民参与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群众对使用增产节水的灌溉技术有较好的基础,灌区内水源条件较好,群众均采用浅水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项目区内农民认为:仅就水稻而言,稻田长期积水法不利于稻田通气,使水稻根系供氧不足,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同时淹灌也增加了稻田的蒸发渗漏损失。考虑上述情况,本次设计水稻灌溉制度选用间歇灌溉制度。经对项目区附近的上饶市水科所灌溉试验站、上饶县上潭水库灌溉试验站、余江县白塔渠灌溉试验站和波阳县蜈蚣山水库灌溉试验站1982~1988年观测资料分析,同时参考xx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1978~1988年试验总结和《xx省水稻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报告》等资料并结合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确定xx灌区水稻各生育阶段起迄日期、相应灌水上下限深度(mm)、蒸腾系数α和下渗率S(mm/日)等参数,详见表5—2、表5—3。xx灌区早稻灌溉制度参数表表5—2生长阶段天数灌水水层上、下限(mm)蒸发系数α下渗率S(mm/日)一、育秧期秧田泡田期3、274、760竖苗期4、84、11420新叶伸展期4、124、1655~10秧苗中后期4、175、110~15拨秧5、25、3280合计3、275、3二、大田生长期泡田期4、214、266沤田插秧期4、275、3720~10返青期5、45、1820~30分蘖前期5、145、2420~0分蘖后期5、255、30620~0拨节晒田期5、316、670孕穗期6、76、2120~0抽穗开花期6、226、30920~302.6乳熟期7、17、1120~02.6黄熟期7、127、2110~0后期落干2.6合计4、217、2192xx灌区晚稻灌溉制度参数表表5—3生长阶段天数灌水水层上、下限(mm)蒸发系下渗率S一、育秧期秧田泡田期6、76、252.6竖苗期6、266、2835~102.6新叶伸展期6、297、3510~152.6秧苗中后期7、47、232015~202.6拨秧7、247、252802.6合计6、77、2549二、大田生长期泡田期7、227、254802.6返青期7、268、3930~400.892.6分蘖前期8、48、1820~02.5分蘖后期8、198、25720~02.2拨节晒田期8、269、1702.2孕穗期9、29、1820~03.8抽穗开花期9、1910、220~303.8乳熟期10、310、1420~03.8黄熟期10、1510、3110~0后期落干3.8合计7、2210、312、旱作物由于xx省缺乏旱作物的灌溉试验资料,因此灌区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以典型调查资料,结合其它部分省份的旱作物灌溉试验资料,同时参照水利电力出版社《灌溉管理手册》有关资料,以及项目区内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见表5—4。xx灌区旱作物灌溉制度参数表表5—4作物名称生育阶段时间湿润层深度(Cm)土壤适宜含水率系数大豆播种、苗期4、256、955—701始花、结荚6、107、318070—801结荚、鼓粒8、19、158070—80成熟9、169、300.4花生播种、出苗4、205、1955—701开花、结荚、鼓粒5、208、1560—80成熟8、168、208070—800.4绿肥播种、出苗10、1510、3180—85越冬11、12、1080—85成熟2、114、1570—750.9油菜播种、出苗10、2011、3080—85越冬12、12、1580—90返青2、163、2580—90开花3、204、58070—75成熟4、65、100.25各类蔬菜、瓜果全过程170—85一、基本资料本次进行灌溉定额分析的基本资料主要是xx市气象站1964~2000年共37年的逐月蒸发、降雨资料。xx市气象站测量蒸发量采用的是200mm蒸发皿,其蒸发资料须折算成E601蒸发皿的蒸发量。根据《xx省水文手册》,蒸发皿折算系数取为η=0.72。二、水稻灌溉用水量的计算1、泡田期灌溉用水量泡田期水量要满足整田和水稻插秧时水层深度要求。泡田水量与稻田土壤的渗水性及水稻品种有关。根据灌区调查表明,早稻泡田水量通常为70m3/ha,晚稻泡田水量通常为80m3/ha,本次设计采用调查值作为泡田期用水量。2、水稻生长期用水量计算水稻灌溉定额按田间水量平衡法计算。田间水量平衡法计算式为;h2=h1+P+m-E-C式中:h1—时段初田间蓄水深(mmh2—时段未田间蓄水深(mmp—时段内降雨量(mm);m—时段内灌溉水量(mm);E—时段内水稻耗水量(mm),E=α×E0+S,α为水稻蒸腾系数,E0为时段内水面蒸发量(相应于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S为下渗量。C—时段内排水量。水稻的逐年灌溉用水量计算成果见表5—5。三、旱作物灌溉用水量的计算1、旱作物播种前灌溉用水量旱作物播种前的需水量是保证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土壤含水量及存储于土壤中供作物后期所用的水量。播种前灌溉用水量应根据灌区土壤性状和作物品种决定。本次设计采用的旱作物播种前灌溉用水量系在农民参与活动中调查得到的成果。2、旱作物生长期灌溉用水量旱作物生长期灌溉用水量按水量平衡分析法计算,计算式为;Wt-W0=WT+P0+G+M-E式中:W0—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Wt—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WT—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P0—保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降雨量(mmG—计算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计算时段内的灌溉水量;E—计算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E=α×E0。旱作物的逐年灌溉用水量计算成果见表5—5。xx灌区各种作物灌溉用水计算成果表表5—5单位:(m3/ha)年份早稻晚稻大豆花生油菜绿肥蔬菜2637.66761.72538.01786.2985.9799.74180.61939.51904.7640560600.0545637.51591.27494.62339.71072.3626.15573660.22672.98830.73617.42334.9764.5753.15519.91821.36417.41151.5560714.3682.02590.96233.11164.7693.5734.8711.12468.41967.35719.41439.4948.2663.3609.71997.23287.56448.33915.93247.6749.9589.84783.42337.42881.31177.91054.9600.05451805.51846.74100.11628.21038.21011.6870..52304.31100.06236.21688.7843.7633.25452699.12034.33328.6640664.0600.0545814.31100.05815.82246.61417.8600.05452531.32336.94242.11023.81080.8893.1715.31738.43479.37621.53664.32875.8916.8772.85430.42149.85514.71026.6747.11054.0956.02488.32662.14061.21256.31054.6670.3545.52196.53096.95464.52075.81361.5600.0580.02825.94155.57123.83392.12711.6630.8563.74648.73068.2925.6698.2725.4573.31281.13023.45571.91633.91311.6600.0545.02407.31591.55313.71048.8765.6635.2569.81598.62224.06440.22456.91465.0628.2545.03020.51531.23956.41177.8820.2725.7705.71394.93227.25195.92255.42246.41230.31129.54021.61100.03923.61035.2751.2600.0545.01209.83155.94621.63002.32594.0600.0545.03430.84007.16586.02522.72124.5655.1598.03880.21100.05717.3814.2592.5860.0787.32193.31100.04646.0845.4560.0600.0545.01304.62580.55315.11496.91486.4808.6643.42551.42151.96444.91617.71094.8899.3722.73182.51772.55809.71046.6560.0700.3593.22255.51141.04134.3681.7560.0660.9606.31288.51100.06267.41968.71180.6686.9545.02683.61100.05139.01086.9560.0803.7727.92390.320002948.44861.52100.01883.2600.0545.02920.2四、灌区综合公顷用水量的计算根据得到的各作物逐年用水量系列,用作物组成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可求得xx灌区综合公顷用水量系列,成果见表5—6。xx灌区综合公顷净定额频率计算成果表表5—6年份净灌溉定额(m3/ha)序号年份净灌溉定额(m3/ha)频率9216.113525.52.63%3525.523986.15.26%8433.334511.47.89%11220.744658.610.53%7378.654702.713.16%6654.665010.715.79%6824.275039.718.42%9874.885042.821.05%5042.895881.223.68%5924.15924.126.32%6738.36027.628.95%4658.66084.831.58%6475.06216.634.21%6084.86295.836.84%11113.66475.039.47%7159.76654.642.11%6295.86738.344.74%7924.06767.947.37%10839.76824.250.00%3986.1206830.552.63%7734.9217159.755.26%6027.6227356.257.89%8020.2237378.660.53%5039.72420007467.963.16%8709.3257734.965.79%4511.4267802.468.42%7802.4277924.071.05%9949.1288020.273.68%6216.6298049.376.32%5010.78433.378.95%7356.28709.381.58%8049.39216.184.21%6767.99874.886.84%4702.79949.189.47%6830.510839.792.11%5881.211113.694.74%20007467.911220.797.37%五、灌溉设计代表年计算对xx灌区综合公顷用水量系列进行排序排频,并用P—Ⅲ型曲线适线定线,最终选定线型为=7066m3/ha、Cv=0.3、Cs=3.0Cv。xx灌区属丰水区,本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确定xx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根据灌区早稻、晚稻、综合公顷净灌溉定额成果排频计算成果,选出与设计频率接近的年份为设计典型年。经计算分析,最终取定为设计保证率为P=80%的典型年为1988年,典型年逐月用水量过程见表5—7。根据选定的综合公顷理论频率曲线确定综合公顷用水量,对选定的典型年进行缩放,可求得设计代表年的逐月净灌溉用水量,成果见表5—7。设计典型年和设计代表年各月净灌溉用水量表表5—7单位:m3/ha项目月份代表年水稻花生大豆油菜绿肥蔬菜综合公顷综合公顷用水量1170.5170.5167.220.00.034408.826.0445.7437.2558.443.3101.799.86175.322.3197.6193.971629.133.792.9232.51988.21950.581119.336.158.9209.21423.51396.491920.528.8317.02266.32223.3911.6153.135.230.11130.11108.786.529.9128.2244.5239.95.44.130.139.738.9合计6222.9131.9221.1245.081.81117.68709.38544根据xx灌区的灌溉定额分析成果,按满足灌区最大用水量的要求的原则推求灌溉设计流量。根据设计代表年逐月用水量情况,确定按用水量最大的9月份计算灌区设计净流量。考虑到灌区用水量在月内分配也是不均匀的,参考部分邻近工程的经验及农民参与活动中的调查情况,确定本灌区的用水量不均匀系数为1.2。由此计算得xx灌区各灌片设计净流量为:大坞灌片0.115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塘坞灌片0.030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理村灌片0.036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程村灌片0.032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0m3/s。由于田间和渠道存在水量损失,故灌溉引用流量应考虑田间和渠道水量损失的影响。根据本次设计的渠道防渗措施及本灌区内土壤特性,确定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6,支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0,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5,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由此确定本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各灌片相应设计流量:大坞灌片0.164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塘坞灌片0.043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理村灌片0.051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程村灌片0.046m3/s,单位公顷设计流量为0.0015m3/s。各主要渠道设计流量见表5—8。xx灌区主要渠道设计流量表表5—8序号干渠起讫桩号设计底板高程(m)设计引用流量3/s)一大坞灌片大坞畈干渠10+000~0+168150.49~149.730.06220+168~0+693149.73~145.050.05630+693~1+064145.05~141.040.05251+064~1+459141.04~137.700.03771+459~1+725137.70~135.660.02781+725~2+241135.66~131.580.022油榨畈干渠10+000~0+124150.37~149.060.10220+124~0+249149.06~147.750.09730+249~0+386147.75~146.310.09340+386~0+578146.31~144.290.09150+578~0+853144.29~141.940.08570+853~1+106141.94~140.360.07291+106~1+451140.36~137.320.0591+451~1+805137.32~133.660.0481+805~2+154133.66~131.170.040二塘坞灌片(一)塘坞畈干渠10+000~0+020132.83~132.720.04320+020~0+284132.72~131.340.03730+284~0+582131.34~129.870.02940+582~0+910129.87~128.510.02050+910~1+188128.51~127.350.015三理村灌片(一)理村畈干渠10+000~0+058147.96~147.570.05120+058~0+539147.57~144.860.04430+539~0+705144.86~143.910.041序号干渠起讫桩号设计底板高程(m)设计引用流量3/s)50+705~0+915143.91~142.860.03460+915~1+017142.86~142.350.03171+017~1+150142.35~141.510.02881+150~1+392141.51~139.300.0251+392~1+756139.30~136.700.018四程村灌片(一)程村畈干渠10+000~0+111159.21~158.520.04630+111~0+347158.52~155.440.04240+347~0+359155.44~155.290.03950+3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