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文言文考点考题猜想[内容提要](1)《三峡》阅读。(2)《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3)《答谢中书书》与《拟岘台记》比较阅读。(4)《答谢中书书》与《水经注》比较阅读。(5)《与朱元思书》《右溪记》比较阅读(6)《与朱元思书》《三游洞序》比较阅读(7)《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比较阅读。(8)《记承天寺夜游》与《吴船录》比较阅读。(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史记·高祖本纪》比较阅读(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齐桓晋文之事》比较阅读(11)《富贵不能淫》《史记》(节选)比较阅读(12)《富贵不能淫》《文山先生全集》比较阅读(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节选)比较阅读(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吕氏春秋》比较阅读(15)《愚公移山》《龙门子凝道记》比较阅读(16)《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17)《周亚夫军细柳》比较阅读真题演练第一课《三峡》(一)《三峡》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晴初霜旦
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
巧妙绝伦C.不以疾也
讳疾忌医 D.高猿长啸
拔苗助长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郦道元2.A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一是突出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5.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三峡》作者是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撰有《水经注》,全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的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刚刚/刚刚;B.消失/极;C.快/疾病;D.长久/生长;故选A。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根据“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意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可知水势盛大,都阻断了交通,可知第一、二个空为: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根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意思“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潭水清澈,可见树木的倒映,可知第三、四空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语句写猿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发表看法。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可围绕郦道元《三峡》的特点“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来阐述“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的理由;也可围绕三峡四季的优美风光来阐述“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理由。示例:三峡的水奇特,夏天水势凶猛迅疾,春冬水清澈静美,秋天凄寒清冷,三峡的水四季不同,奇妙无比。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所以可以说是三峡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二)《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①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然。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关西门正对滟灏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④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匹练:成匹的长幅白绢。②罅(xià):裂缝。③滟濒(hào)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④土人:当地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______(3)仰视天如匹练然
然:_______________(4)方夏秋水涨时
方: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甲文中的春冬之水,说说作者感慨“良多趣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甲、乙两文描写夏水的手法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1.(1)阙:阙同“缺”,空隙、缺口;(2)奔:飞奔的马;(3)然:……的样子;(4)方:正当2.(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2)江水两岸山崖对立,高得仿佛到达了云端,表面平滑得又像是用利刃切过。3.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触景生情,激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禁不住感慨“良多趣味”。4.甲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烘托水流的湍急;乙文则用“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从正面直接描写出夏水的上涨之势。【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奔:飞奔的马;(3)句意: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样。然:……的样子;(4)句意: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方:正当。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重点字词: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月:日月。句意: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重点字词:对耸:对立;入:达到;平:形容词用作名词,平滑的地方;削:刀切。句意: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甲]文第③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知,三峡中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触景生情,面对如此美景,作者产生无比的喜爱之情,并感慨三峡之境“良多趣味”。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甲]文中第②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文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水流速度夸大;根据[乙]文中“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可知,作者直接写水流上涨时的情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点睛】参考译文[乙文]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瓶。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第二课《答谢中书书》(一)《答谢中书书》与《拟岘台记》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乙】然后溪之平沙①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②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③,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旁皇④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⑤之乐有殊,而亦各适⑥其适也。(节选自《拟岘台记》)【注释】①平沙:平坦沙地。②旸(yáng):晴。③厌:满足。④旁皇:徘徊。⑤寓:寄托。⑥适:享受。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四时朝暮
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关和小渡阅读【甲】【乙】两文,展开以下讨论,请补全对话。关关:小渡,这两篇文章都写到水,【甲】文中的水真①___________(特点)啊!小渡:【乙】文中水富有变化,时而“平沙漫流”,时而“②___________”(原文)。关关:【甲】【乙】两文都提及世人面对景物时的表现,作者对此亦有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的看法有何不同。小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消散坠落欣赏四季(2)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②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3)清澈波涛汹涌甲文:作者的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作者赞美了管理此地的人宽以治理,官民同乐,以民为本的思想,亦表达了作者体恤民众,希望百姓和乐安泰的民本思想。【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②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③句意: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④句意:四季的晨景与暮色。四时,四季。(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①五色交辉:交相辉映。②而:可是;虽,即使;穷:尽。(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清流见底”,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表现了水的清澈。“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波浪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句写出了水的两种状态“平沙漫流”“波涛汹涌”,即缓缓流淌之景与汹涌澎湃之景。甲文结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作者认为眼前的景色是人间的的仙境,将自己与山水诗人谢灵运比肩,表现了诗人的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乙文结合“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静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可知,再此游玩的人可能表现或有不同,但是都是安闲自在的,侧面表现管理此地的人宽以治理,官民同乐,以民为本的思想,也表达了作者体恤民众,希望百姓和乐安泰的民本思想。【点睛】参考译文:【乙】然后溪水的平软沙滩,长长的流水,微风拂动而远处传来的响声以及波浪汹涌,如同冲破山体、卷走树木的奔突气势……至于烟云的疏散和聚集,日光的闪现和隐没,四季的晨景与暮色,雨天晴天的明亮与昏暗,变化不同,尽管观赏起来让人不厌倦,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有的饮酒,酣畅淋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他们游台时耳闻目睹的景色和心中的感受,由此而得到的欢乐尽管各不相同,但人人都心满意足了。(二)《答谢中书书》与《水经注》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江水又东径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②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③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①径:经过。②略尽:在这里是“稍显凋零”的意思。③泠泠:形容水声清越。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一面之交”“饥寒交迫”中三个“交”的意思相同。B.“晓雾将歇”中“歇”的意思为“消散”,“歇”现在常作“休息”之意。C.“沉鳞竞跃”中“沉鳞”指水中的鱼儿,“竞跃”渲染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D.“至峡口百许里”中“许”表约数,“左右,大约”的意思。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段(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个语段分别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A2.自从康乐(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3.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山水的喜爱和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4.语段(一)“高峰入云”一句直接描写山峰的高耸;语段(二)“两岸高山重障”从正面突出山峰的险峻,而“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则从侧面突出山的峭拔,遮天蔽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释义。A.有误。“无色交辉”中“交”的意思是“交相”;“一面之交”中“交”的意思是“互相来往联系”;“饥寒交迫”中“交”的意思是“一起,同时”;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抓住重点字词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理清句子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奇:奇丽的景色。3.本题考查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竟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由以上景物描写,引出作者的观点“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而如今他欣赏如此美景,有与谢灵运比肩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4.本题考查文章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甲)文写山,由“高峰入云”可见写山,直接描写,突出山的高耸巍峨。(乙)文写山,由“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干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可见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和巍峨高峻的特点,“两岸高山重障”正面写山的高峻;“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干许丈”,侧面衬托山的高峻。【点睛】参考译文:【乙】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极高的石壁有的高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第三课《与朱元思书》(一)《与朱元思书》《右溪记》比较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结《右溪记》)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2.根据下面表格提示,请你对加点词语进行释义。方法联系内容释义课内迁移山气日夕佳(1)佳木异竹()语境释义蝉则千转不穷:穷尽(2)合营溪()关联成语莫名其妙(3)不可名状()查阅字典若:①你,你的;②像,好像;③假如,如果;④乃,才;⑤此,这个;⑥至,至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4)此溪若在山野之上()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甲、乙两文后,小如和小通进行了下面的讨论。请你补全对话内容。小如:文人笔下的水有相同点,《右溪记》“洄悬激注”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都表现了水之湍急。小通: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有(1)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分别从“(2)_____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______”可以读出两位作者从正面直接写水的共同特点。小如: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与朱元思书》寄托了(4)________________;但《右溪记》寄托的情感我却理解不了。小通:你可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比如“怅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右溪(5)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进一步可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作者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置,长期闲赋,“怅然”一词还隐藏着(6)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好;汇合;说出;假如、如果。3.(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彼此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2)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于是给它命名为“右溪”。4.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清流触石厌弃世俗、寄情山水(远离污浊的政治官场)的高洁志趣对右溪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惆怅【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句意: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则”是副词,“宜”指适合,是动词,后面为宾语,故断开;故停顿为: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①山气日夕佳:山中的景色,傍晚时最美好。佳,美好。佳木异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佳,美,美好。②句意:并入营溪。合,并。③莫名其妙,莫:不能。名:说出。妙:奥妙。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物或道理很奇怪,难以理解,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联系成语分析,名,名词作动词,说出。④此溪若在山野之上: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若,副词,假如,如果。和字典的义项③相近。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②重点词:为,因为;遂,于是;命,命名。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右溪记》乙文中的“清流触石”中的“清流”直接写出了水的清澈。《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使用了夸张手法直接、正面写出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写出水清,从本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吴均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出水非常清澈。《与朱元思书》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自然山水之美让追名逐利的人也沉醉,进而写出了在作者看来,世俗名利不值得追求,表现出作者厌弃世俗、寄情山水(远离污浊的政治官场)的高洁志趣。《右溪记》由“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中可知,此等美景却无人欣赏,表面作者怜惜无人欣赏的右溪,表达对右溪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实际上是自怜,借右溪写自己,自己如同这右溪一般,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惆怅。【点睛】参考译文:【乙】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二)《与朱元思书》《三游洞序》比较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三游洞序》①(节选)[唐]白居易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②刈翳,梯危缒滑③,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④,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⑤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注释】①作者与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简三人同游西陵峡口北岸岩洞,这篇序文即为此次游览时所作。白居易此时因得罪权贵,被贬。②芟芜:割倒杂草。③缒滑: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④未:未时,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今晚上七点到九点。⑤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学习活动一:明文中意。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A.蝉则千转不穷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C.斯境胜绝
沿溯阻绝D.但水石相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学习活动二:理文中图3.阅读《三游洞序》,完成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三:赏文中景4.仿照示例,请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的奇山异水。【示例】我用“幻”字,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一会儿,石峡之中光线昏暗了,忽而月亮破云而出,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云气在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的形象,虚实相生,如人到了梦幻之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我用“”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四:感文中情5.《三游洞序》和《与朱元思书》都写了奇山异水,但两文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小贴士:我国古代优秀的写景散文以“山川之美”作为基本描写对象,在简洁生动的写景过程中或抒发感慨,或阐明道理,达到写景与写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因此要多关注文中议论和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C2.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3.(1)见奇石、观异泉(2)清障碍,登高处(芟芜刈翳,梯危缒滑)4.示例:我选“险”字,三游洞在悬崖峭壁之上,作者带着仆夫砍倒杂草清除障碍,高的地方叫仆夫架上梯子爬上去,滑溜的地方叫仆夫拴着绳子拉上去,边休息边攀爬了四五次。看到的石如叠如削,因为险,所以无人涉足,无人知晓,为下文白居易的感慨买下伏笔。5.吴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也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三游洞胜境景色绮丽,世间罕有,却“罕有到者”、无人欣赏、无人赏识,作者连连感慨和反问,“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寄托了自已的身世之感,感慨三人空有才华(或虽有报国之志,治国之才)却屡遭坎坷,不得重用。文章借此喻彼,意味深长。【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两个“穷”都是“穷尽,尽头”的意思;B.两个“奔”都指“飞奔的马”;C.独一无二/阻断,断绝;D.两个“但”都是“只”的意思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酒酣”在句中做状语,其后要断开;“闻石间泉声”是动宾结构短语,在句中做谓语和宾语,其后要断开;“因舍棹进”和“策步缺岸”是两个省略了主语的句子,它们中间要断开;句意:正喝得尽兴时,听到石间有泉水声,于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故断句为: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缺岸。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题干中的“闻泉声,入缺岸”“赏昼昏景,爱不能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可知,这里是以游踪为顺序来进行内容梳理,(1)空:结合原文“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可知,这里先是“闻泉声,入缺岸”,接着则是“见奇石、观异泉”;(2)空:结合原文“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可知,看到怪石和异泉之后,接着“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也即清障碍,登高处。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和仿写句子。答题时应注意结合选文内容,用“一字赏美景”的方法,欣赏《三游洞序》的奇山异水,就要紧扣最重要的字,围绕这个字分析作答。示例:我选“美”字,作者被这里的美景所深深吸引,这里石头形状怪异,像张开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帜;泉水像是倾倒出来的,又像是散落出来的,像一条悬挂的白绢,又像绵延不断的丝线。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溅玉,使人的耳朵和眼睛感到吃惊,这样的美景在作者眼里已经没有什么语言可以描绘得出来了。最后作者流连忘返,以致于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两文都借景抒情描绘“山川之美”。《与朱元思书》作者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本文的议论抒情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三游洞序》作者写了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将雄奇险幻的景色描绘得神奇美妙,以致于作者发出“虽有敏口,不能名状”的遗憾。本文中议论抒情句“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的意思是: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一件事情吗?这里作者借景抒情,这样的美景却没人来欣赏,实则也是感叹三人空有才华却不得志,抒发“怜奇惜别”的感慨,借此喻彼,含英才被贬之意。【点睛】参考译文:《三游洞序》:到了第二天,想到将要分别依依不舍,彼此牵引着船在江上来回航行了很久。正喝得尽兴时,听到石间有泉水声,于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一开始就见到一块石头,像是不断累积的,又像是用刀削刮的,奇怪在于像张开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帜。然后看到了泉水,像是倾倒出来的,又像是散落出来的,奇怪在于像一条悬挂的白绢,又像绵延不断的丝线。于是我们一起把小船拴在岩石下,带着仆夫割倒杂草、清除障碍,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边休息边攀爬了四五次。上下察看,一点人的痕迹也没有,只有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溅玉,使人的耳朵和眼睛感到吃惊。我们从未时直到戌时,因为喜爱这美丽的景色不愿离开。再过了一会儿峡山天色黑暗,月亮穿透云朵露了出来,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明与暗互相交替,透明闪着光,又精巧细致,各种美妙的景象呈现出来。即便有敏捷的口才,也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它。不久,我们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既怜惜奇景又感伤于即将别离,边惊叹边说着话。知退说道:“这个地方如此美丽至极,天地间能有几处?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寂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一件事情吗?”第四课《记承天寺夜游》(一)《记承天寺夜游》与《西湖游记》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3)止午、未、申三时________________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同是描写月色,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1)共同,一起(2)考虑,想到(3)仅仅,只是(4)美妙2.(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3.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4.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1)句意: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2)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3)句意: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止:仅仅,只是;(4)句意:其实湖光器绿之美,山岗颜色之妙。工:美妙。2.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1)但:只是。如:像。耳:罢了。(2)安:怎么。道:说。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幅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纵横交错的水藻、荇菜的画面。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彻的样子比作积满清水一般,并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随后通过对松、柏影子的描写,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中“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是说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通过描写月下景物,间接映衬出了月光所带来的别样趣味。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除了注重上下文意思外还要学会精简答案,回答准确。[甲]文篇末议论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闲人”二字同时隐含着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凄凉与自我安慰。[乙]文的议论句为“安可为俗士道哉”,“山僧游客”与“俗士”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寄情山水的情感。【点睛】参考译文[乙]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器绿之美,山岗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的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二)《记承天寺夜游》与《吴船录》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游沙湖①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注释】①《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②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不止医道高,而且不少医学著作。③玉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往求疗B.解衣欲睡
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C.而颖悟绝人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与之同游清泉寺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流》)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余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文章内容。(1)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庞安常“作歌”游清泉寺,你能发现这两位朋友与苏轼各有什么共同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简单质朴而富含共同的哲理,请联系生活写出简单体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D2.余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3.(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看田地,得了病。4.(1)与张怀民身份相同,均为贬谪之人;与庞安常均为异人。(2)体现了作者不因为贬谪和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或都表现出达观的生活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遂:都是于是;B.欲:都是想;C.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之:代词,他/动词,到;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均为主谓结构,形成并列句式,中间应断开;“皆一时异人也”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表判断,“皆”字前应断开,因此断句为: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寝:睡觉。相与:一起。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2)重点词语:予:我。因:因为。相:看。疾:病。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并结合写作背景可知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二人都是被贬至黄州来的。两个贬官在这样一个月光至美,竹影至丽的晚上,别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也是人生的快事,表现出张怀民和苏轼一样都具有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人格魅力。根据乙文“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皆一时一人也”“是日俱饮而归”写的是性格特异的庞安常和苏轼同游景色秀丽的清泉寺,“剧饮而归”,表现了二人洒脱不羁的性格特点。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张惠民的旷达乐观,庞安常的洒脱不羁。从和这些友人相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出苏轼的乐观旷达、豪放不羁和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乙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生动活泼,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表现出作者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2)甲文“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只有显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抑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显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乙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哩。告诉人们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点睛】参考译文【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兰溪水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第五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史记·高祖本纪》比较阅读【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②馈饷:粮饷。1.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节奏,标两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池: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地而不予人利
予: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所以失天下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文中主要通过人物___________(描写)展开情节,汉高祖把自己和项羽进行了___________,探究取胜原因,可见刘邦善于反思。5.乙文中大臣们认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什么?甲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刘邦胜利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护城河同“叛”,背叛给予……的原因3.(1)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势比不上人心所向。(2)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使千里之外的军队获得胜利。4.对话(语言)对比5.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任用贤能。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刘邦得天下的根本原因。【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句意: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除句首发语词外,句式相同,写的是军事方面的两种能力,中间要断开;“吾不如子房”是高祖的结论。故断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为:护城河不是不深。池,护城河。(2)句意为: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3)句意为: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予,给予。(4)句意为: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所以,……的原因。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1)委,放弃。去,离开。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2)运筹,制定策略,筹划。策,计策。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决,决定。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通读全文,找到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乙文由“高祖曰”“高起、王陵对曰”可知,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描写展开情节。由“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知,汉高祖把自己和项羽进行了对比,探究取胜的原因。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乙文中,由大臣所说“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大臣们认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项羽妒贤嫉能,不能和天下共享利益,而刘邦心胸开阔,能够任用贤才,能跟天下人同享利益。甲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这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指出“人和”是最重要,即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是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乙文中“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等内容从侧面表现刘邦的心胸宽广;“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等内容表现刘邦能利用人所长。刘邦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心胸开阔、能用人所长,所以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这就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刘邦得天下的根本原因。【点睛】参考译文:(乙)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齐桓晋文之事》比较阅读【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齐宣王曰:“楚人胜。”孟子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①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②亦反其本③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④,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⑤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⑥,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注释】①集:凑集。这句说,齐国土地合起来约有一千个平方里。②盖,同“盍”,何不。③本,指仁政王道。反其本: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④涂:通“途”。⑤赴愬;前来申诉。⑥惛:同“昏”,思想混乱不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亲戚畔之()
(4)我虽不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若是,孰能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乙】文的“孰能御之”一句相照应,想取得这样的结果,就要实施孟子的____________治国主张。4.请结合【乙】文画线句子和【甲】文内容,分析孟子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49.放弃使……定居通“叛”,背叛聪慧50.(1)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很多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不到帮助。(2)如果像这样,谁能抵挡您呢?51.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施行仁政52.乙文的画线句是一组排比句,甲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民”、“固国”、“威天下”层层递进形成一种语言的气势,让文章充满雄辩之力。【解析】4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解释。(1)“委而去之”的句意是(守城者)弃城而逃。委:舍弃。(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句意是:“不能靠划定的疆域边界来限制人民。”域:限制或“使……定居”;(3)“亲戚畔之”的句意是: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畔是一个通假字,通“叛”,解释为背叛。(4)“我虽不敏”句意是:我虽然不聪慧。敏:聪慧。5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1)重点字词:得道:施行仁政;失道:不施行仁政;寡:少。(2)重点字词:其:如果;若:像;孰,谁;御:抵御,抵挡。5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乙】文的“孰能御之”的意思是“谁能抵御他呢?”就是说君主施行了仁政,就会变得非常强大。【甲】文中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也是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作用。52.本题考查语言的特点。乙文中画线句子是一组排比句,描绘了施行仁政之后的美好画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使文章充满雄辩的力量。甲文中同样有排比句,例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险”,强调统治百姓不能单纯依靠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应该施行仁政;还有“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一组否定句构成排比,强调外在的客观条件都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孟子大量使用排比句,使文章表达的更加优美、丰富。使用排比句的文章节奏感强、句句押韵,使文章更具有叙事性,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多层排比句,能够更清楚地将作者的想法表达出来,使文章更加凝练、有力,突出文章的艺术意义。【点睛】参考译文:【乙】孟子问:“如果邹国人跟楚国人开战,您认为谁会胜出呢?齐宣王答:“当然是楚国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弱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国家。现在天下拥有千里见方土地的国家一共有九个,齐国的士地总算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拿九分之一的力量去降服九分之八的力量,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又有什么两样呢?回到根本上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吧。“现在您如果发布命令,施行仁政,使天下当官的人都愿意到您的朝中做官,耕田的人都愿意在您的田野里耕作,做生意的人都愿意到您的街市上做生意,旅行的人都愿意到您的国士上来游历,那些痛恨自己的国君的人,都愿向您申诉。如果能做到这样,谁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愿望,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试。第六课《富贵不能淫》(一)《富贵不能淫》《史记》(节选)比较阅读【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丙】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③清室④。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节选自《史记》)注释: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主在与在,主亡与亡;即与皇帝生死与共。③征;追究;系;拘囚、关押。④清室;监狱的代称。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使……迷惑)B.军中不得驱驰(纵马奔跑)C.改容式车(同“轼”,这里指车前的横木)D.上益庄(更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宗室诸公莫敢为言B.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C.天下之大道天子之诏D.使人称谢盎遂不谢3.对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B.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C.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D.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家庭参与活动的组织计划
- 职场沟通与礼仪提升培训
- 室内装修设计承揽合同三篇
- 种下希望的种子幼儿园学期计划
- 班级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方案计划
- 2024-2025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5小小的船
-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锂电产业新力量-投资分析与市场展望
- 筑成教育-2018年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专题片:奉献至孝献挚爱-双肩撑起一片天-走进河南省清丰县十大小孝星史周丰解说词
- 保卫科基础台账范本
- 《匆匆》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 法治与安全教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德州学院
- 把未来点亮歌词打印版
- 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
- 创新转化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大学
- 第三节态势语在教师口语中
- 学生公寓维修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十章】
- 抗日英雄王二小红色革命故事会通用ppt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