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
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
“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
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
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
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
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
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
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
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
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
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
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
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
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
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
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
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
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
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
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
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
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
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
/占、、、?■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
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
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
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
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
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
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
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
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
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
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
共存的。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
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
2.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3.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4.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
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
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5.讨论外洞特点。
6.讨论内洞的特点。
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
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
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7.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反思: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
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
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
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
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
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
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中重视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体现对学生
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课
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
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如果能
用两课时安排进度慢一点,带着学生细细体会.感悟文章本
身语言文字的优美,对于丰富他们的情感.学习写作都会有
更大的帮助。
4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
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
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
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
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
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
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
结: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
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
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
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
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
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
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
生议论,然后交流)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
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
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
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过去课堂驾驭能力不够的时候,我往往设计好思路让学生
跟着一步一步达到教学目的,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学生稍
微哪个步子跨大了一点,都害怕自己慌了阵脚。现在我觉得:
既然给了孩子足够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就要积极鼓励学生有
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时候老师的基本素质就显得格外重
要,能否收放自如,灵活驾驭,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整堂课成
功与否的另一关键因素。相反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近
似荒谬的想法或见解让大家出乎意料时,老师若能以巧妙或
者幽默的方法灵活以对,这种教育机智更是一大看点。这
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一些细小的环节,精心设计我们的课堂语
言。力求生活化.通俗化贴近孩子们与他们取得共鸣,会让
孩子少些反感,多些激情;力求创设一种没有学生与老师这
种概念的境界。
5中彩那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
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
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
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
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
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
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3.默读课文,课堂自习。
4.自学反馈。.
5.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
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四、教学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
现问题,再通过搜集与处理相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
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
一个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
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获得了整体发展。在
学习《中彩那天》中,围绕解决“难题”,开展争辩探究:(1)
道德难题是一个什么难题?(生:获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
呢,还是给库伯。)(2)到底给谁呢?同意给父亲的举手,
同意给库伯的举手。(3)读书找理由,意见一致的可一起
学习。(4)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角度)展开争辩,发表
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步骤)a出钱的角度。b抽奖人的
角度。c家庭状况的角度。d库伯不知道的角度。e“K”字
的角度。f内心愉悦的角度。(5)层层辩论,解决难题。(过
程略)(6)得出结论:诚实、信用是一笔看不见的人生巨
大财富。(7)升华情感,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讲述“诚实、
信用”这一美德的故事,读后讲给同学听。
6万年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
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
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
1.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
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2.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
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3.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
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4.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
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
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
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
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
那么认真和实在。
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
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
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
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
买卖的商业道德。
5.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6.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
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7.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
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
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
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
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
作。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
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深入体验。
7.尊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
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
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
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
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
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
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
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
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
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
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
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估计讨论结果是:1、不吃白不吃。2、死要面子活受
罪。3、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4、吃完有了
力气再干活。]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3)两组开始辩论。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
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
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
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
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一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
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
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一做事认真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
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2、问题:什么是尊严?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
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
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
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
造美好的生活。
四、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
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
""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
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
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
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
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
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
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
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8《将心比心》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
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
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
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
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
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
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
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
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
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
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
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
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
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9《自然之道》
一、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
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
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整合导入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
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
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
事?
教学反思:
本课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
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
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高潮迭起。因为文章语
言优美,教学活动以读为主。特别是“真情播音员”这一环
节,很多学生都进入了角色,听的同学也陶醉在温馨美丽的
画面中。给画面取标题,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
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拟标题的能力,学生的兴趣很高。
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我认识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只
要引导得恰当,学生完全有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甚至
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碰撞,老师完全用不着一句一句地嚼碎
喂给学生。相信学生吧,语文老师们,给时间、给舞台让学
生尽情地去感受语言的美丽吧!
10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
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
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
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
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
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
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
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我设计这
样一个环节:
师:有人说,水土流失再严重,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在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一起来看这样一段话:越是减产,人们
就越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
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
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我请学生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中,哪个词给你留下
深刻的印象?
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当我们发现这条恶性循环链以
后,能不能顺着这条链子继续挖掘更深一层的东西呢?现在
我说说自己新的想法。
第一,叫学生发现恶性循环链,充分认识这种人为破坏
的严重性,使学生看到破坏环境就是人在自杀,能激发学生
保护环境的情感。这点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
成0
第二,当学生发现这条恶性循环链以后,我没能及时抓
住时机叫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
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
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
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
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
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
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
法o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
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
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
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
的?
教学反思:
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课中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
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探路,在飞
机装上了雷达的发明就是由于认识了“事物之间所共通的相
似规律”,其思维的过程恰恰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你
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因此,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在于“求
同”还是“求异”,而在于要顺应并相似于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
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
力,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绿叶、小白花、小鸟经历风雨的磨练和
洗礼,绿叶更加鲜绿;小小白花仍然坚毅的绽放,花瓣愈加
洁白;小鸟身躯弱小,依然鼓动着翅膀飞向天空,告诉我们
大自然的细腻变化需要人们仔细的观察,大自然所揭示的道
理需要我们深刻地反省。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
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
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
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二、自学理解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
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步骤方法:口)初读,学字词;(2)再读,知结
构;⑶细读,明中心;⑷精读,表情感。
2.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幻灯片)
3.各小组讨论。(逐题出示)
三、总结课文
1.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
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
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2.读了这篇课文后,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
者你喜欢、佩服小男孩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是
个小英雄。)
3.讲述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四、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后,谁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不清楚、不
明白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
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
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
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
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
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
智慧。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少年雨来聪明勇敢、
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
故事。
文章由六部分组成,要求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通过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自己感受
最深的是什么?还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这篇课文
前,有一课内容相似的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教学这篇
课文时,我将近花了2课时都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讲述课
文背景的相关介绍)或许是自己比较投入吧?加上我们班有
许多学生都看过《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故事片,我就联
系他们的已有感知进行点拨,使他们能树立更明确的爱国意
识。我这样处理或许不太合理(时间不允许,进度要落下很
多;又拔高了要求,超出本课的目标),但最起码,学生的
感情目标是达到了,而且效果不错,我个人觉得本单元的总
体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体验战争时代的孩子的生活、爱国精
神等,我想也算达到了吧?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
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及“情理交融”两
方面0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语文课只有
“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
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
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
“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上完本课,
感觉在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中的“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并解决问题”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果能在导入部分,设
计一个质疑的环节,效果或许会更好。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
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
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
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
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
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教学反思:
通过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对战争的憎
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
渗透了写法的指导,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在
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带着质
问、愤慨、不满去朗读、体会。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对文本的感悟还不够深入;老师用
了诗一般的过渡语和小结,但是不够朴实;对现代诗歌的教
学的探索,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浓郁、
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
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
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
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
的方法0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
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
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
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四、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交流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
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4、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
实际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
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现总结如下:
1、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
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
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
2、课堂上虽然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
3、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依据文本、学情随机
调整自己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的语言、思
想。但在课堂上,惟恐学生的回答脱离自己设置的教学思路,
总是有意无意地牵着学生走,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4、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
5、在有教师听课的课堂上总想展示一个全面的教学过
程,讲课时面面俱到,但处处挖掘不到位。课堂上重点不突
出,缺乏亮点。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的:
■认识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
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
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
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
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
的这种心情?
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
简单地说说吗?
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
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4、全班交流
四、拓展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
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
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
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
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
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好不牵强,回答积极主动。这主要
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
感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工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纯工艺系统设备分条机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2024年创新型岗位合作协议
- 2024年体育赛事场馆租赁协议
- 2024年仓储单证质押融资合同
- 幕墙工程安全临时用电方案
- 2024年住房按揭贷款合同样本
- 商圈步行街绿化工程方案
- 2024年劳保用品长期供货合同
- 2024年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系列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JT-T-617.1-2018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1部分:通则
- 教育新篇章:数字化转型
-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月供及节省利息EXCEL计算
- 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 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申报材料(全套表格)
- 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3页
-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
- 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
- 成功从这里开始---自律 主持人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