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语文试卷命题学校:随州市第二中学命题人:杨鹏何祥祥审题人:张琼考试时间:2024年9月11日9:00-11:30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⑤而新闻叙事则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为己任。叙事主题不再是凸现个人化的、侧重个人内心活动的方面,而是投射、指向社会化的主题。如《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说的是山东省兖州市2006年探明一个储量为2亿吨的大煤田,是继续吃子孙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博取眼前的实际利益、赢得个人升迁的砝码,还是着眼长远、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兖州市决策者保持清醒头脑,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封存2亿吨煤田。作者深入现场采访,生动地展示了决策中的矛盾与冲突,在波澜起伏的叙述中,传达了科学发展理念。⑥文学叙事要求其人物、故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真实性。一部非凡的文学作品总是伴随着一个或数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高老头、冉·阿让、卡西莫多等,这些人物形象可能完全属于虚构,但他们表达了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各类性格形象。但这并不否定文学作品中真实人物的存在,而是这些真实人物在作品中的语言、行为完全是叙事者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叙事中的故事、人物,要求在叙事风格上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但不具有存在的必然性。⑦而新闻报道中涉及的具体故事、人物则完全没有虚构的空间,真实性是新闻叙事的首要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纪实是新闻文本的根本特征。当然,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构常常需要当事人的叙述,当事人一些偏于主观的叙事可能带有个人回忆的误差和情感,记者此时需要引导叙事的走向,但不允许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想象力和编排情节能力是文学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但在新闻叙事中是大忌。⑧文学与新闻的区别在于,文学是塑造典型形象,新闻是重现特定形象。所谓“重现特定形象”,即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么个人,那么件事,那么处景,你经过选择,把它如实记录下来。文学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新闻通过新鲜的事实反映现实;文学要求典型形象忠于时代,新闻要求报道中的典型忠于事实,通过事实反映时代。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因而拒绝虚构。而文学允许虚构,即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创造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也就是说,文学可以塑造典型,而新闻只能选择典型,即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这些人和事又必须是新鲜的、特殊的、有着广泛社会意义的。由此可见,虚构与否,是新闻与文学的一个分水岭。(摘编自方毅华《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多重审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商业化趋势下,新闻报道也进入了“故事化”时代,但新闻报道中的“故事”不存在虚构,一定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B.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因此,文学叙事作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虚构故事,来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C.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都可以有感性的描写、刻画,只是这种描写、刻画在文学和新闻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D.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可以引导叙事的走向,以免当事人在叙述时因主观因素而将个人情感代入叙事中,进而影响新闻叙事的真实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相反,新闻叙事则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为己任。B.新闻《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生动展示了决策者做决策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报道的最终目的是要讴歌决策者的头脑清醒、目光长远。C.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高老头、冉·阿让等人物形象可能是虚构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也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D.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因而拒绝虚构,但有时为了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作者也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最后三段的观点的一项是()A.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叙述的故事,是契诃夫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不同人物遭遇的综合展现,融入了作家的个人意识和情感倾向。B.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以现场直击的形式记录了香港历经沧桑变迁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极具现场感。C.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平实而不失生动的语言,突显了焦裕禄的伟大精神,有较强的感染力。D.《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等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罗贯中通过现实人物的性格特征合理推断而塑造的。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5.在“新闻故事化”时代,一名优秀的记者在新闻叙事时通常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答案】1B2.C3.A4.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①文章开篇指出在当今商业化趋势下新闻报道进入了“新闻故事化”时代,接着强调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提出观点。②然后分别从叙事内容基础方面,叙事主题主线方面,叙事主题特征方面,叙事中人物、故事合理性方面,塑造形象方面五个角度进行论述。5.(一)内容方面(1)确保真实性:新闻叙事要以事实为基础,所叙述的事情必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能虚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聚焦社会化主题:把受众放在重要位置,以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己任,叙事主题应投射、指向社会化的内容,而非侧重个人内心活动。(二)表达方式方面(1)理性与感性结合:从理性态度出发,以向受众传达信息为主,同时可适当进行感性的描写、刻画,使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且具有感染力。(2)避免主观想象和判断:在新闻报道真实性重构过程中,记者引导当事人叙事走向时,不能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深入探讨了两者在表现方式、内容基础、情感表达、主题特征、真实性要求等方面的本质区别。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证严密,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实例,充分展示了新闻和文学在叙事上的不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强调了新闻叙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文学叙事的虚构性和情感共鸣,揭示了“新闻故事化”时代下新闻报道应注意的原则和方法。【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文学叙事作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虚构故事”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可知,文中只是说文学作品中的“事”一般是虚构的,且文学叙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性叙事能否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但并没有说必须通过虚构故事才能成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错误。由原文“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可知,“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与“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报道的最终目的是要讴歌决策者的头脑清醒、目光长远”错误。《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在叙述中传达了科学发展理念,而不是仅仅讴歌决策者,该项说法片面。D.“作者也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错误。由原文“当然,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构常常需要当事人的叙述,当事人一些偏于主观的叙事可能带有个人回忆的误差和情感,记者此时需要引导叙事的走向,但不允许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可知,新闻报道不允许加入记者自己的想象和判断。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原文最后三段主要强调新闻叙事要求真实,不能虚构,而文学叙事可以虚构、塑造典型形象等。A.说的是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融入了作家个人意识和情感倾向,不能作为论据。B.《别了,“不列颠尼亚”》体现了新闻对真实事件的如实记录,可作为论据。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体现了新闻通过真实报道展现人物精神,可作为论据。D.《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文学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塑造典型形象,可作为论据。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第①段首先指出在当今商业化趋势下新闻报道进入了“新闻故事化”时代,接着强调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提出观点,以此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第②段从叙事内容基础方面进行论述,从文本角度阐述新闻与文学是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第③段说从叙事主题主线方面进行论述,文学叙事主题以情感发展为主线,新闻叙事则从理性态度出发,以信息为主,不过新闻报道也有感性描写来增强感染力;第④段、第⑤段说,这两段是从叙事主题特征方面进行论述,文学叙事主题具有较强个人化特征,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新闻叙事以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己任,主题指向社会化;第⑥段、第⑦段,这两段是从叙事中人物、故事合理性方面进行论述,文学叙事要求人物、故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不要求事实上的真实性;新闻报道涉及的故事、人物不能虚构,真实性是首要要求;第⑧段从塑造形象方面进行论述的,文学是塑造典型形象,新闻是重现特定形象,虚构与否是二者的分水岭。所以,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内容方面(1)由原文“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可知,要确保真实性,新闻叙事要以事实为基础,所叙述的事情必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能虚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由原文“新闻叙事则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为己任。叙事主题不再是凸现个人化的、侧重个人内心活动的方面,而是投射、指向社会化的主题”可知,要聚焦社会化主题,把受众放在重要位置,以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己任,叙事主题应投射、指向社会化的内容,而非侧重个人内心活动。表达方式方面(1)由原文“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可知,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从理性态度出发,以向受众传达信息为主,同时可适当进行感性的描写、刻画,使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且具有感染力。(2)由原文“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构常常需要当事人的叙述,当事人一些偏于主观的叙事可能带有个人回忆的误差和情感,记者此时需要引导叙事的走向,但不允许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可知,要避免主观想象和判断,在新闻报道真实性重构过程中,记者引导当事人叙事走向时,不能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七根火柴王愿坚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黄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然暴雨夹杂着冰雹,衣服湿透、受伤掉队、没有食物……可见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遭受的艰难险阻。B.文章画线处写卢进勇捏着面团,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又怕一口吞掉,可见在当时情况下面团的珍贵。C.无名战士即使身体虚弱也不肯吃青稞面,主要是因为他舍不得吃,他要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卢进勇。D.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放在左腋窝的党证里,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在他心里火柴同他生命一样宝贵。7.对文中相关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现红军的精神。B.“七根火柴”在小说前后多次出现,是小说的重要物象,起到了串连文章主要情节的作用。C.小说综合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刻画草地行军途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D.小说两次出现数火柴“一,二,三,四……”的细节描写,都表现了红军对火柴的珍视。8.文中画线处说“他的眼睛模糊了”,又说“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对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卢进勇,而有人认为是无名战士,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C7.D8.①从情感层面来看,“他的眼睛模糊了”体现出卢进勇对这位牺牲同志的深切悲痛。同志的离去让他内心充满哀伤,泪水模糊了双眼,周围的景象在他的眼中也变得朦胧不清。②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那只手笔直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只手象征着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它承载着同志的嘱托和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这种象征意义在卢进勇心中极为深刻,即便在泪眼模糊之中,这只手也格外醒目。③两者的对比,一方面突出了卢进勇失去同志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革命信念在艰难环境中的鲜明存在,这只手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和其他战士继续前行。9.(一)主人公是卢进勇:①视角与叙事线索:文本以卢进勇的经历为主线展开,从卢进勇在草地中掉队、遭遇暴雨开始叙述,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贯穿了整个故事。②推动情节发展:卢进勇听到无名战士的呼唤,从而发现了无名战士和那七根火柴。之后,他带着火柴追赶部队,并将火柴交给指导员,如果没有卢进勇的行动,火柴的意义可能无法得到体现。③深化文章主题:通过卢进勇对无名战士的敬佩、对火柴的珍视,展现了红军战士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二)主人公是无名战士:①无名战士的精神震撼人心: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念念不忘将七根火柴交给部队。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意志保存了火柴,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文章的核心亮点。②无名战士是故事的核心焦点:虽然无名战士出场较晚,但七根火柴的故事围绕他展开。火柴的出现以及围绕火柴展开的情节,都是为了展现无名战士的高尚品质。他的行为和精神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解析】【导语】《七根火柴》通过描写红军长征途中艰难险阻中的一个小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与无私精神。文章以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了他们在极端困境中互相扶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七根火柴作为贯穿全文的重要物象,象征着希望和生命,体现了红军战士对集体利益的高度重视。小说情节紧凑,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C.“主要是因为他舍不得吃,他要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卢进勇”错误。无名战士不肯吃青稞面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生命垂危,吃了也没用了,而不是舍不得吃留给卢进勇。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都表现了红军对火柴的珍视”错误。第一次数火柴“一,二,三,四……”表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视;第二次卢进勇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数火柴,主要是表达对无名战士的缅怀和敬意,以及火柴传递的重要意义,不只是表现对火柴的珍视。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含义的把握能力。“眼睛模糊了”的原因:卢进勇因为小腿伤口发炎掉队了,当他想要有堆火烤的时候,想到掉队的前一天里已经没有引火的东西了。当他正要把干粮送进嘴里的时候,听到了无名战士的叫声,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候将藏在自己腋窝中的党证和七根火柴交给了卢进勇,并告诉卢进勇,火柴是大家的。无名战士用尽最后的力气将火柴交给卢进勇,并指明了方向,这时候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所以,卢进勇的眼睛模糊是因为卢进勇看到无名战士在把火柴交给他之后就牺牲了,这位战友的离去让他内心充满了哀伤,泪水模糊了双眼,周围的景象在他的眼中也变得朦胧不清。“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的含义:“那只手”指的是无名战士在去世之前,用尽所有力气举起来的,直指着正北的方向。而正北方向正是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所以这只手就像一只路标一样,象征着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同时,无名战士在临死之前那么需要一堆火的境况下,却将七根火柴和党证放在一起,让卢进勇带给部队,可见它承载着同志的嘱托和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在赶上部队后,卢进勇将无名战士的党证和剩下的刘根火柴交给指导员,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说明在卢进勇的心中,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部队的牵挂无比清晰,它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指引和激励卢进勇以及其他战士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在一片朦胧的环境和复杂的情感交织中,那只手成为了卢进勇视觉的焦点。它的动作和指向凝聚了无名战士最后的嘱托和全部的精神,这清晰与模糊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卢进勇失去同志的痛苦,另一方面在卢进勇的脑海中格外清晰这只手,仿佛是在混沌之中突然出现的一道亮光,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一)主人公是卢进勇:本文是以卢进勇的视角展开叙述的。文章从卢进勇在草地中掉队、遭遇暴雨开始叙述,然后写到他要吃青稞面粉的时候,听到了无名战士叫他,无名战士将党证和火柴交给卢进勇,卢进勇将火柴和党证带给指导员,所以文章围绕着卢进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贯展开叙述,卢进勇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人物,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卢进勇在草地中掉队、遭遇暴雨的时候,当他正要吃青稞面的时候,听到了无名战士的呼唤,当他想要将青稞面拿给无名战士的时候,无名战士拒绝了,并且在临死的时候,将自己的党证和七根火柴交给了卢进勇。之后,卢进勇赶上了部队,将党证和火柴交给了指导员。正是因为有卢进勇这一人物,才能让火柴的意义可能无法得到体现。无名战士将党证和火柴藏在腋窝中,临死之前交给卢进勇,让卢进勇带到部队,当无名战士去世之后,卢进勇眼睛湿润了,体现出卢进勇对无名战士的敬佩。卢进勇追上部队后,将无名战士的党证和剩下的火柴交给指导员,并用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火柴,体现出卢进勇对火柴的珍视。从而,展现了红军战士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二)主人公是无名战士:无名战士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将火柴和党证藏在腋窝中保存了下来,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将党证和火柴交给卢进勇,让卢进勇交给部队,他数火柴的细致、对火柴归属的强调,都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信念。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文本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本文的亮点。无名战士虽然出场时间较短,但他的精神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七根火柴的故事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的。无名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将火柴保存下来,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将火柴交给卢进勇,所以,火柴的出现以及围绕火柴展开的情节,都是为了展现无名战士的高尚品质。他的行为和精神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齐湣王二十五年,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客最下坐能为狗盗者,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狐白裘,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思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冉书。于是穰侯言于秦昭王伐齐,而吕礼亡。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藏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后A秦亡B将C吕礼D相E齐F欲G困H苏代I谓J孟尝君K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倾,使……倾慕,与《促织》中“辄倾数家之产”中的“倾”意思不同。B.孰与,与谁,与《鸿门宴》中的“孰与君少长”中的“孰与”意思不同。C.益,更加,与《谏逐客书》中“损民以益仇”中的“益”意思不同。D.亡,逃跑,与《六国论》中“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中的“亡”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尝君善待宾客,与宾客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与宾客的谈话内容,并询问宾客亲属的居所等事。B.给秦昭王谏言之人并非不认可孟尝君的贤能,但因为孟尝君是齐王同宗,所以他认为孟尝君谋划事情必定以齐国为先。C.苏代认为,只有消除来自秦国的威胁,天下的人才才会汇集到齐国,善养宾客的孟尝君就会成为辅佐齐王治国的第一人选。D.司马光认为“养士”实际上是为国为民“养贤”。贤良的人,小用可以对一个诸侯国有利,大用甚至可以利于整个天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2)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14.司马光批评孟尝君“是奸人之雄也”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答案】10.AFI11.D12.C13.(1)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给他们的亲戚。(2)因此,圣人用丰厚的待遇保障这些人的生活,用高贵的名号来尊崇他们的地位。供养一人而影响到万人,这就是养贤的正确做法。14.①孟尝君养士不区分好坏是非,以鸡鸣狗盗之徒为士。②孟尝君以个人利益为重,如采用苏代的计策谋求私利。③别的国家讨伐齐国时,孟尝君不顾国家大局,保持中立。【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和《资治通鉴》,通过孟尝君的事迹展现了他广纳宾客、善待贤士的特点。文章描述了孟尝君在齐国、秦国和魏国的政治经历,突显了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灵活应对的智慧。同时,司马光的评论则从道德和治国的角度批评了孟尝君的做法,认为他不分贤愚地养士,反而助长了奸邪之风。文章通过对比,揭示了不同历史人物对“养士”这一行为的不同看法。【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以后,秦国亡将吕礼当上了齐国宰相,想要为难苏代。苏代就去对孟尝君道。“其后”为整句话的时间状语,所以应在“后”后面断开,即在A处断开。“秦亡将”是“吕礼”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相”的主语为“吕礼”,并且“齐”前面省略了“于”,作“相”的状语,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齐”后先断开,即在F处断开。“欲困”的宾语为“苏代”,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代”后面断开,即在I处断开。“谓”前面省略了主语“苏代”,宾语为“孟尝君”,“曰”引出后面所说的内容,中间都不应断开。应选AFI。【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使……倾慕/使……破产。句意: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B.正确。与谁/和……相比,谁更……。句意:除了您之外,齐王还能跟谁一起治理他的国家呢?/他和您相比,谁更年长?C.正确更加/增加。句意:更加骄傲起来。/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D.“含义相同”错误。逃跑/丧失。句意:齐湣王逃到莒。/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善养宾客的孟尝君就会成为辅佐齐王治国的第一人选”错误。文中苏代说“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意思是齐国消除来自秦国的威胁后,天下人就会归附齐国,而亲弗就会失势离开,齐王就会倚重孟尝君,并未提及孟尝君就会成为辅佐齐王治国的第一人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去”,离开;“存”,问候;“遗”,礼物。(2)“是以”,因此;“富”,使……富有;“尊”,使……尊贵;“养贤之道也”,判断句,这是养贤的正确做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可知,孟尝君养士不区分好坏是非,以鸡鸣狗盗之徒为士。②由“代乃谓孟尝君曰……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可知,孟尝君以个人利益为重,如采用苏代的计策谋求私利。③由“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可知,别的国家讨伐齐国时,孟尝君不顾国家大局,保持中立。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尝君姓田名文。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给他们的亲戚。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不挑拣,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齐湣王二十五年,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昭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幸好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赶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赶到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有一个下等的宾客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于是发放文牒出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就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后面了,只好回去。这以后,秦国亡将吕礼当上了齐国宰相,想要为难苏代。苏代就去对孟尝君道:“周最对于齐国,是忠厚到极点的,可是齐王却驱逐了他,反而听信亲弗之言而以吕礼为相,这是为了能够结好秦国。一旦齐、秦联合,则亲弗和吕礼就会受到重用。他们受到重用,齐、秦两国就会轻视您。您不如急速向北进军,促使赵国与秦、魏讲和,招回周最来显示您的厚道,还可以挽回齐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齐、楚联合将造成各国关系的变化。齐国不去依傍秦国,那么各诸侯都会靠拢齐国,亲弗势必出逃,这样一来,除了您之外,齐王还能跟谁一起治理他的国家呢?”于是孟尝君听从了苏代的计策,而吕礼由此对孟尝君产生了嫉恨之心。孟尝君感到恐惧,就致信秦相穰侯魏冉。于是穰侯向秦昭王进言讨伐齐国,而吕礼逃离了齐国。后来,齐湣王灭掉了宋国,更加骄傲起来,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很恐惧,就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材料二:司马光说:正人君子豢养门客,应该是为江山社稷着想。《易经》上说:“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那些贤者,他的德行足以匡正风俗,他的才能足以整顿纲纪,他的见识足以洞察细微、谋划深远。坚强的意志足以让品德和道义凝结在一起。推广扩大,往大里说,足以对天下有利,往小里说,足以对国家有利。因此,圣人用丰厚的待遇保障这些人的生活,用高贵的名号来尊崇他们的地位。供养一人而影响到万人,这就是养贤的正确做法。而今的孟尝君供养门客,不管他们是愚笨还是聪明,不分他们是好人还是恶棍,拿国家和君主的钱财豢养这些人。结党营私,沽名钓誉。向上,欺侮君主;向下,愚弄百姓。真是欺世盗名的奸雄,不值得推崇和赞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唐]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①兵合戍楼空,松楸②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⑤。[注]①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③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通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④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遇风辄起。⑤洛中:即洛阳。1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展现出陈亡之前金陵的景象。B.颔联写南朝的繁荣盛况已为历史的陈迹。诗人触目伤怀,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C.颈联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展现人间之景。D.全诗从时空两面显示出开阔的诗意,古与今、现实与神话、天空与地面等全都进入诗中,气象雄浑。16.同为“金陵怀古”,本诗的尾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结尾“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寄寓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5.C16.①许浑的诗句通过“英雄一去豪华尽”表达了对英雄不再、繁华落尽的深沉感慨,尾联的“惟有青山似洛中”则突出大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带有一种历史沧桑感。②王安石的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通过“商女”的歌唱揭示出人们对历史教训的淡忘,不思进取,寄托了对历史兴衰更替、世事无常的感叹,并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解析】【导语】许浑的《金陵怀古》通过描写金陵的古迹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揭示了陈朝的衰败,暗示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全诗时空交错,现实与神话并存,气象雄浑,情感深沉。【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展现人间之景”错误,颈联描写了“石燕”与“江豚”两个意象,但它们本是传说中的灵物,诗人借用它们表现天地间风雨不定的异象,暗示江山变幻无常,而不是展现“人间之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英雄一去豪华尽”这一句感叹历史上曾经的英雄豪杰一去不返,随之而去的还有金陵的繁华和荣耀。诗人用“英雄”这个词汇来象征那些曾经在金陵一带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豪杰志士。随着他们的消逝,金陵的辉煌也逐渐成为过眼云烟。这里的“豪华”不仅指的是物质上的繁华,更象征了曾经的权力、地位和兴盛。“惟有青山似洛中”这句承接上句,指出金陵的万千繁华都已消逝,唯有周围的青山还和从前一样。通过青山的“不变”,与人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历史的沧桑感。这里的“青山”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朽,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苍凉。许浑通过尾联表达了对历史无情变迁的深刻感慨。英雄豪杰的逝去,繁华的消失,无不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无常。“青山”作为时间和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存在,而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这种对比渲染了历史兴亡的沉重感。所以许浑的诗句通侧重表达了对英雄不再、繁华落尽的深沉感慨,突出大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带有一种历史沧桑感。“至今商女,时时犹唱”中词人描写的商女是指在当时的秦淮河边或酒楼中以歌唱为生的歌女。这里的“至今”说明了虽然时光流转,朝代更迭,但这些商女依然在歌唱。“后庭遗曲”指南朝陈后主的宫廷乐曲。陈后主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腐败和荒淫无度最终导致南朝灭亡,后庭遗曲便成为南朝灭亡的象征。商女“时时犹唱”这些旧曲,暗示人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反而仍然陶醉在昔日的繁华旧梦之中。王安石的结尾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教训被人淡忘的愤懑和批判。通过“商女犹唱后庭遗曲”的画面,揭示了人们对历史兴衰的漠视,讽刺那些沉迷于歌舞升平而不思进取的人们。在王安石的词中,结尾的感情更为激烈,带有批判现实的意图,讽刺那些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们,还沉迷于过去的旧梦之中。词中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反思的痛切以及对当前世事的担忧和警醒之意。所以王安石的词句侧重于揭示出人们对历史教训的淡忘,寄托了对历史兴衰更替、世事无常的感叹,并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设喻说理是古代大臣向帝王劝谏的常用技巧,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水与舟的关系设喻,来劝说唐太宗要重视百姓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楼阁随势而建、宫室结构错落精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八百里洞庭湖,自古就是诗人抒怀的重要对象。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述洞庭吐纳日月,有“____________”之奇句;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则用“____________”的句子概括出洞庭水波平静、月色皎洁的壮阔湖景。【答案】①.载舟覆舟②.所宜深慎③.各抱地势④.钩心斗角⑤.乾坤日夜浮⑥.明河共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覆”“钩”“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情绪价值”本为营销学概念,指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如今流行的“情绪价值”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1):如果一个人总能给别人带来舒服、愉悦的感觉,这就是情绪价值高;反之,如果一个人总让人生气、别扭,那他的情绪价值就低。我们的情绪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2),这种影响决定了情绪价值的有无和高低。如果说在一段时间里,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能带给人正面的情绪,那么人就会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如果发生在周围的事情带来的都是负面情绪,那么人是不会产生情绪价值的,即使有,也很快会被消耗掉。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让自己身处在正面、积极的事情之中。①情绪价值可以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压力和负面情绪,③拥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④并增强我们的情绪状态。⑤通过分享情感、表达关怀,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⑥从而建立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提供情绪价值应该A,不同的人心理特质不同,情感需求也不同。如果不看对象地用同一种模式来对待所有人,结果未必如人所愿。同时,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对人的修养也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情绪价值提供者能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真正做到B。18.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3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划横线的(1)(2)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A因人而异B推己及人19.语句④,可改为“并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语句⑤,可改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分享情感、表达关怀,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20.(1)它可以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2)受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后文说到“不同的人心理特质不同,情感需求也不同”,所以在提供情绪价值时候要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可填“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B前文说到“需要情绪价值提供者能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就是说用自己所想的推导别人所想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别人的心意,可用“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指以自己的心思去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④,“增强”和“情绪状态”搭配不当,应将“增强”改为“改善”;语句⑤,“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成分残缺,“通过”放在句首,使得“让”缺少主语,可改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分享情感、表达关怀,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根据后文“……这就是情绪价值高;……那他的情绪价值就低”,可见情绪价值分为高、低两种情况,又因横线后的标点是冒号,可知应填总括性的句子,故填“它可以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2)根据后文“这种影响……”,其中“这种影响”就是前文所填的“影响”。再根据“如果说在一段时间里,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能带给人正面的情绪,那么人就会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如果发生在周围的事情带来的都是负面情绪,那么人是不会产生情绪价值的,即使有,也很快会被消耗掉”,可见,周围发生事情事会影响人的情绪价值的,故填“受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影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A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B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21.A处画横线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