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A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体会诗歌的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

情味;

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

彩的特点;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复述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

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

的名字叫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

让须眉”的气魄吧!

二、作者简介

《木兰诗凡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

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三、文本链接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

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

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诗歌,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称为

“乐府”。

四、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

“十二转”的“转”应读“zhu®"。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

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Gng”,古代指下身穿的衣裙,男女都穿。

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赣,南市

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节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三、四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

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二节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

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

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

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许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

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三节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

鞭”“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象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

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

思念;后四句写木兰已经到了能听到敌人战马嘶鸣的地方了,因此要读得刚毅,音量适

当放大,以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第四节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

慢。“赴”"度”“飞”要读得富有动态,语调要昂扬。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语气要相对滞重,节奏放慢,以表现木兰经历着战场艰苦环境的磨炼。读“将军百战死”

语词略抑;“壮士十年归”,读时语调要扬起来,以渲染出军队凯旋的气氛。

第五节前四句要读出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

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节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

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

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

读第六节父母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这一句,语气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绪,读时

节奏要与老人颤颤悠悠的节奏相符。读阿姊们忙着梳妆、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两句,音调

要提高些,节奏要加快,以生动表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情景。木兰“开、坐、脱、著、

理、帖”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会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读的时候节奏不宜太快,要

用柔顺的口吻、娇羞的语气来再现一个健康、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语气

读“火伴皆惊忙”之后要有一个停顿,以示伙伴们反复打量已换女装的木兰,然后用惊

异的语气读“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读。

读最后一段,语调要略缓,“雄”“扑朔”“雌”“迷离”点出了雄雌的特征,要

重读,最后一句要慢读,语尾要向上扬,读成反问语气,给听者以思考与回味。

五、课文精读

1.木兰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织女。“木兰当户织”。

2.诗歌开始时写木兰在干什么呢?

叹息。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4.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下文设置悬念。

5.木兰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

二卷”(虚数)之多,表明了军情紧急,渲染了战争气氛。”卷卷有爷名”表明名册上

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6.在这种情况下,木兰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后的考虑,毅

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7.木兰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后,接着她干了什么?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什么?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

互文。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出征

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

8.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两组对偶句之间,层层递进,写出木兰

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军情的紧急、行军的神速。

9."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写出了宿营地怎样的环境?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

写出了宿营地的荒凉。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思亲之情。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

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

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英勇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

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替父从军的木兰,离开了爹娘,离开了家乡,奔赴战场。接下来又发生哪些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二、巩固理解

1.第4自然段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了"夸

张”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写出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

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是对偶。

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

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

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是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

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写出战斗之

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经过长期激战后,胜利归来。

3.第5自然段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顶真。

4.木兰胜利归来后得到了什么赏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

用?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5.当可汗"问所欲"时,木兰怎样回答?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性格品质?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

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6.第6自然段中,木兰回到家园后,家中是怎样迎接她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7.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

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亲人因木兰归来各自的符合年龄、身份、性

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

了一片欢乐。

8.木兰回家后做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写出了木兰久征

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欣喜兴奋的感情和表现。

9.木兰恢复女装后接着做什么?

“出门看火伴”。

10.伙伴们有何反应?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

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时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

高潮中结束。

11.最后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后的结束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对偶、反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雌”,其中的“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

感情,赞美了木兰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12.“扑朔迷离”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一段,常用来比喻什么?

常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13.概括木兰的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

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处

事果断的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

被揭穿。在胜利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重过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

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三、文章脉络

全诗紧紧扣住木兰从军这一主题,突出了木兰这个英雄形象。这首诗按照故事情节

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第三节):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四节):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归来。

第三部分(第五节〜第六节):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圆。

第四部分(第七节):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教案B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体会“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

辞手法的特点;

4.体会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一首诗一

《木兰诗〉〉,其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一种在

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

歌的代表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作品简介,检查预习

1.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帝

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

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

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

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

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那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2.正字音。

机杼zhii(织布梭子)、可汗1dh知、鞍鞫Anjiji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面(缰绳)、

燕山y京n、胡骑ji(战马)、戎机r6ng(军事)、朔气Shu6(北方)、金柝tub(打更用的

梆子)、红妆zhud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6(穿)、傍地走bing(临近,此处

引申为贴着)。

三、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3)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诗歌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第5~6段)------凯旋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

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

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

这样写烦琐吗?

明确: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②战事紧迫。③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④乐府诗

常用的一种写法。

(2)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明确: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

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

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分析叙事特点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概)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

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

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二、反复诵读,感受语言特点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练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

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练,字字千金。

2."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

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

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

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

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

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

生活。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

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终凯旋。

三、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

话归纳)

(2)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呢?

2.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在理解全文基础上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

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

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

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

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

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

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

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

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3)想象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九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5)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6)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写作学习抒情

教案A、B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情动则辞发”。抒情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

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

者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抒情?抒情要注意什么呢?

二、写作指导

1.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抒发情感要真

实,切忌为文造情和矫情,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反对无病呻吟。没有生活的真实,

就没有作品的真切动人。打动不了自己的作品也打动不了别人,只有抒发真实情感,才

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土地的誓言》,作者所抒发的“挚痛的热爱”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其中既有对

故土的热爱和眷恋,还包含因家园破碎而激起的哀伤和悲痛,情感本身还体现了一种粗

犷强悍的特质。这些复杂的情感,是东北流亡作家在故土沦陷的时代背景下特有的心理

体验,它是从一位具有独特气质并正在经历着特殊命运的作家心灵深处喷薄而出的情

感,是真挚的,更是独特的,因此,文章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2.抒情要有所依托,有所凭借,切忌空乏,就是说抒情要在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

细致揣摩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流露出来。

无依据地抒情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朱自清的《背影》,在叙述父亲拖着肥胖

的身躯艰难地爬过铁路站台为“我”买橘子时,作者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抒情

水到渠成,真实感人。

3.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的方法,主要分为强烈直白和含蓄委婉两类,一般而言,强烈的、紧张的情感

适合选择前一类方法,而轻淡的、弛缓的情感则适合选择后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袒露、有强烈的感染力。《黄河颂》大量运用直接抒情的方

式,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读之令人心

情澎湃、热血沸腾。《土地的誓言》中,作者也多次运用呼告、排比等手法,直接抒发

对故乡的热爱,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就是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它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例如臧

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

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

神凝,成了“何妨以下楼”的主人。

这段文字凝练地概述了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生涯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作者通过对

人物治学状态概括性的描述和对事件的紧致罗列来凸显人物潜心治学的性格特征,从而

传达出赞扬和崇敬之情。

4.抒情时学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句式的选择。

比喻,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清势、音律和谐;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情激用

短句,情缓则用长句,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会大大地增强表达效果,情感抒写得更加

淋漓。

5.熔抒情、叙述、描写、议论于一炉。

文学表达的方式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抒情也不例外,往

往是先叙述描写,然后再抒情议论,抒情是叙述描写的必然结果。文章就是表情达意的;

议论是抒情的升华,一篇文章要善于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能为抒情而抒情。

作者在抒情时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句式,要把握好抒情的度。要做到不过分的

矫饰情感,不使抒情流于泛滥和空洞。

三、习作诊断

我想握住你的手

亲爱的爸爸:

1.见信好!最近在外地还好吗?您的身体怎么样?最近还那么忙吗?这是我第一

次给您写信,是想了好久的事了!您每次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鼓劲,我怕

在上课期间给您写信,会引起他的不高兴!

2.现在我坐在考场上,看到“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时,我想到了您,我想

借此机会向您谈谈你女儿的生活、学习,还有属于自己的理想!爸爸,很感激您和妈妈

对我这些年来的照顾,您为我开启了我前进的那盏灯,还记得春节回家时,您带来了好

多送给我的礼物吗?我最喜欢您送给我的那本笔记本了,尽管我已经有好多好多笔记本

了,但我把它珍藏着,我用它记下了自从拥有它后的高三每一天的欢与忧。

第2段语言贫乏,感情干瘪,“爸爸,很感激您和妈妈这些年来对我的照顾”词句

看来很感人,可没有实质性内容。内容单薄,感情虚假。

若想通过“送笔记本事件”集中体现父爱,应当设计情节,增加细节描写,这样空

乏的叙写使情感表达显得苍白无力。

3.常听着同学们或喜或忧的呼喊,我也在过着属于我们这一段的日子,爸,您知

道吗?自从我记事起,您就很少待在家里了!

第3段“常听着同学们或喜或忧的呼喊,我也在过着属于我们的这一段日子”,此

句表达意思不清楚,无法领会,感情自然就不明确。

4.也许就是因为生活所迫吧!为了生存,为了让您的父母,您的孩子过得好,您

选择了奔波。选择了一年就回家过一次!每次开家长会,总是好想好想您能来一次,但

是我知道您没在我身边。

5.您夸我懂事,您对我的一切是很欣慰的。妈妈总是这么说的,我知道。但爸爸,

您知道吗?当我看到您远去的背影时,我心里好寒好寒!我想握住您的手,不愿您再为

此奔波……爸爸,您太辛苦了!作为您的女儿,我感到好无助,好无力。爸爸,我想你。

6.您总说您所做的事一点都不辛苦,让我好好学习。我明白您所说所做的一切,

爸爸,您放心吧!我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的!

7.真心地对您说,爸爸,作为密的女儿我很骄傲!您教会我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

您曾说过,高三是个转折点,要好好把握。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学会坚强地去面对,

心态很重要,爸爸,在这个重要的阶段,谢谢您给我的鼓励。

第5〜7段,虽大书特书爸爸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但爸爸给“我”的感情是空洞的,

以致文章的感情空乏。

8.昨天您打来电话,您告诫我不要太紧张了,顺其自然就行了,您说您不能像别

的同学的父母一样陪同我考试,您为此很愧疚,爸爸,我不会怪您。真的!您给我的是

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我很知足了。

9.爸爸,当您转身选择再一次离开,再一次奔波时,我想握住您的手。

深爱您的女儿

2017年6月7日

文章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爸爸常年奔波在外很少回家,送给“我”一本笔记本作为

礼物,考试打来电话告诫"我"不要太紧张,除此之外,再没体现爸爸的具体事例了,

因此,爸爸的形象不丰满,也就说不能打动读者。

四、范文示例

范例1:绽放美丽

将落未落的叶子在枝头咿咿呀呀地叫着,天空随着夏日的收场渐渐湛蓝,仿佛是秋

日在低低私语,绽放着一年四季中的一个非凡的美丽。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

本来不该这样执拗地说,因为秋季刚刚随着夏的落幕上场,并且也不会在这片广袤

的大地上根深蒂固,可是秋却绽放了永恒的美丽,那美丽来自秋的深沉与包容。

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煦暖不属于秋,在人们眼中秋也许只是一抹冷寂的泪痕;"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嘴黄鹳”也不是它的本色,人们听不到它的吟唱,只能感觉到

它在细细地嗜喝;

银装素裹漫撒大地也不是秋的追求,它一袭金衣,包容着收获,也包容着凋零。它

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深沉的、隽永的思念和有容乃大的美丽。

秋天的一切表情中,最美的就是“深沉”,那样一种内敛、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

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悲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于是秋季在如婴儿般的呢喃中幻化出了萧索而苍凉的大地。它的美丽化作了“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化作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愁

思;化作了“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咏叹。其实又有谁能逃得开别情离愁,可又为何“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潇潇的晨雾里,山影和江水重叠掩映,一条大的靠船划开江面平静的轮廓,它就像

是秋日里万水千山的思念,跨过山山水水的阻隔,随着顺风顺水的势头,一直划向天的

尽头。秋就是以这样深沉的爱来寄托它飞向天边的思念,以它自己的表情诠释着独特的

美丽。

秋天的美丽总是被冠以忧愁,其实它只是摄影师手中的照相机,随着咔嚓的一声轻

响,画面即被定格在那充满回忆的瞬间。画面中栖息着收割后的植物的根茎,藏匿着农

人刚刚播下的种子……那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深沉。因此,秋天并不只是忧愁的,它在以

包容展现着大地的清阔与寥远,依着船帆映出自己的倒影,在斜阳的映照里绽放着自己

的美丽。

是船行进中的两岸更加开阔了,在百无聊赖的寂静中,听着两岸的鸟鸣猿啼,是船

在寂静而荫凉的清秋夜色中悄然行进着,这是一个鲜活的拟人,那些无生命的帆船行驶

的姿态,给人以缥缈、优雅的感觉,看着那些山花与草木,更觉得它们是秋种下的思念

的种子,虽处凄凉的秋景中却预示着来年再次释放芬芳、绽放美丽。

一声蝉鸣打破了寂静,秋迈着闲适的脚步走在落叶上,走在两岸的猿啼中……向天

空、向自然、向人类绽放着深沉与包容创造的美丽。

范例2:鱼的泪•水的心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对鱼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看多了韩剧,翻多了言情小说,难免心中一片荡漾,向往那轰轰烈烈的爱,梦想那

梦一样的情景。

自出生以来,父母由于做生意的缘故,将我寄养在奶奶家。自我懂事以来,天天在

爷爷奶奶的吵骂声中度过。爷爷喜欢抽旱烟,常常一个人吧嗒吧嗒地抽个够,再出去劳

作。半夜里,常常听到爷爷的咳嗽声。奶奶常被爷爷的咳嗽吵醒,于是忍耐不住而破口

大骂:"你这个老东西,不会抽还抽,抽死你算了。”而奶奶体弱多病,却又闲不住,

成天往外跑,跑到路上捡树枝,跑到场地上晒稻谷,将水弄到楼上打扫房间,不舍得用

自来水,自己在院子里打,于是常常生病,药费不少。为此,爷爷也破口大骂:"你是

不是跟钱过不去啊……”我真不知道他们俩为何会凑到一块儿。

听爸爸说:当年爷爷家很穷,三十岁了还讨不起老婆,而奶奶却是地主家的女儿,

早年出嫁,后来怀了一个儿子,可是她丈夫在孩子出生前就死了,于是改嫁给爷爷。虽

然奶奶惊艳四方,但由于是再婚,所以她爸不认她,爷爷也嫌弃她。奶奶也嫌爷爷穷。

但由于奶奶有孕在身,爷爷也不忍心赶走奶奶,他俩就这样生活下来了。奶奶最喜欢吃

山芋,因为当年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奶奶找算命的算了一卦,说是吃一个月山芋就

能保佑爷爷平安。于是奶奶卖光家具,天天吃山芋。没想到爷爷还真借上厕所的机会跑

回了家。从那以后,奶奶爱上了山芋,甚至比爱爷爷还强,可惜他们没有从此过上快乐

的日子,反而开始了一生的吵骂生活。

身体健壮的爷爷突然因为高血压猝死在床上。据奶奶说,那天早上她拿着苍蝇拍去

催爷爷起床,没想到打了半天也没有反应,后来才知道……

爷爷去世后,家里的确安静了,静得让人发慌。爷爷的烟杆没有烧掉,奶奶留下了

它。她天天都在爷爷的遗像前抽着,咳着,说爷爷在地下没烟抽,会闷得发慌的。

或许,真正的爱应像水一样平静而灵动,如鱼儿在水里自在地游。但那里翻腾着鱼

的泪,它被水包容着……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教案A、B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活动,理解“天下国家”的含义,懂得个人与国家命

运是息息相关的;

2.搜集、交流爱国人物的故事、诗词和名言,激发理想,陶冶心灵,启发心智。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和爱国名言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

生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爱国人物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

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4.立志培养爱国情操,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把爱国之情转化为

实际行动,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重点难点

1.通过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和爱国名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

2.培养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搜集整理爱国人物故事、爱国诗词和爱国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前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材料。

2.后15分钟,把全班分成三大组(爱国人物故事组、爱国诗词组和爱国名言组),

围绕主题,推选出最具特点的内容,准备第二课时全班交流展示。

3.10分钟时间,老师强调展示活动要求:选拔主持人、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形

式灵活多样、责任人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2015年9月3日的国庆大阅兵震撼人心,世人瞩目。提起这次阅兵,你是

否还会滔滔不绝,骄傲依旧?面对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做出的判决,你是否

仍旧愤愤不平乃至气愤填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能做什么呢?唯一就是爱

祖国的一切,关心国家的命运,并为之奋斗,为之牺牲。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使命

感,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分享成果(下列素材,仅供参考)

(-)展示活动一:爱国人物故事会,并请学生谈感受。

1.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

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

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

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的政策主张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他被流放至江南,辗转流浪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

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

锦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

州、亳州,刘铸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

“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

兵驻扎在哪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

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

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

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

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4.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

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共

对立十年(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她始终忠

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

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弹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她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弹

精竭虑吗?

5.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

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

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

To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

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中学。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

以毕生精力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忱让人感动。

6.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

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国有荡!”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

数人的心,就在于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7.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

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

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

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

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

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8.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

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

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

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

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情

感。

9.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

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

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

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二)展示活动二:爱国诗词朗诵

1.可供配乐朗诵的篇目《祖国万岁》《我的祖国》《青春中国》《有的人》《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党的赞歌》《沁园春•雪》等。

2.爱国诗词。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建议增加竞赛环节(看看爱国诗词、名家名言谁记得多)

(三)展示活动三:爱国名言展示

(可查找说这话的人物介绍、说这话的背景、这句话的含义等。)

1.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

2.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金晶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班固

5.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

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

6.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

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8.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9.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舟——吉鸿昌《无题》

三、学以致用,研讨练习

题一: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

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

学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肩负民族、胸怀天下”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

预设答案:

1.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不唯一)

题二: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

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七年级(5)班开展以

“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XX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XXX同学接

着朗诵黄需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2.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

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预设答案:1.示例:XX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

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XXX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

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2.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

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名人的爱国情操,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同学

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爱祖国的一切,努力培养自己的

爱国情操,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五、作业布置

以“天下国家”为核心内容,把喜欢的内容做成手抄报。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屏博(zhang)澎港(pai)喷育(fu)狂潮(lan)

B.嗥鸣(hao)怪诞(dan)默契(qi)瞥蠕(zha)

C.祈祷(qi)咚住(geng)笏开(pi)宛转(wM)

D.山锻(dian)播罚(chang)老舅(sou)污秽(hui)

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狂潮(大波浪)哽住(声气阻塞)亦复如建(这样)木兰当广织(门)

B.阻抑(控制)县古(遥远)出郢相扶将(外城)咐岖(形容山路不平)

C.挚痛(热烈)■宣(喂养)耳辞爷娘去(早晨)关山摩若飞(过)

D.山殿(山顶)怪雄(荒唐的)愿为市鞍马(买)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耐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管本逐本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跑。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藤良,作者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

从军的故事。

6.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③油蛤在这里低唱,蟋

蟀们在这里弹琴。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②比喻③夸张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②对偶③比喻④对偶

C.①比喻②对偶③夸张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②顶真③拟人④复沓

7.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O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诗

是:,,,°

(3)《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o

(4)请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8.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

班牙文化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200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