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5.(届广东潮州华侨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6.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下列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B.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10.(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⑤11.列宁说:“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 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材料二甲午前夕英国的阿摩士庄厂……(将)世界最快、时速二十三海里的四千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英人知道李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举朝只有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结果这条船被日本买去,就变成后来日本的“吉野”号。——其后把我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者,即此姝也。…………快舰买不成了,至少快炮也该多买几尊吧?朝鲜局势吃紧,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海军衙门拨款60万,购快炮二十尊,以替代各主要舰艇上之慢炮,而户、海两处,竟一毛不拔。李氏不得已,乃自海军日常粮饷给养之中,挤出20万两,聊购次等快炮12尊,以平舰上官兵之积愤。——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2)面对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的残酷现实,梁启超批判说中国是“以一人而敌一国”。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3)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材料二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A解析:B、C两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只说出了材料表达的表面意思,只有A项说法符合题意。2.D解析: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故D项正确。《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共增开11处通商口岸,此时上海已开放,故A、B两项不正确;《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没有开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C项不正确。3.B解析: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费正清的观点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这样的观点显然是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故选B项。4.B解析:鸦片战争前,英国货物输入中国地主要是在广州。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造成输入广州的货物减少。5.A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说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而这场战争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是中国近代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故A项正确。6.B解析:材料中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倩影”指的是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所以“奇迹现已不复存在”。7.C解析:题干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8.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日本国志》”“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可知袁昶所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9.A解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故A项最有可能。10.B解析:①项反映了顽守旧思想的士大夫对近代外来思想的排斥;②项体现了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反抗西方列强的极端思想。故答案为B项。11.D解析:题干的大意可归纳为“多国对中国义和团的镇压”,由此可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D解析:《辛丑条约》惩办“首祸诸臣”,地方官员不敢反抗外来侵略,故可能作为小说中所述情节的背景。13.(1)理由: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迅速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订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武器未能及时更新,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在战前及战争期间,日本上下团结,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全国民众力量也未被动员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3)近代中国社会: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国际格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迅速成为东方的帝国主义强国;朝鲜为日本所控制;俄国抵制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与法、德共同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取代中国成为东北亚格局的中心,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14.(1)“当前局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