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版)_第1页
教学讲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版)_第2页
教学讲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版)_第3页
教学讲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版)_第4页
教学讲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义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形态的关系。【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区域认知: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评估人类对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人地协调观:面对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主题探究】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000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如今,郭亮村已成为知名旅游地,当地独具特色的村落和民风民俗,吸引着各地艺术家前来创作。1.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参考答案】该地位于太行山深处,山高坡陡,险峻的地形限制了该村与外界的联系,也限制了郭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据此讨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参考答案】促进了该地与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拓宽了该地的旅游市场,促进其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基础知识】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分类: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3)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半坡村落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建于距今6800~6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建造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该遗址表明,当时的村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陶区、墓葬区、防御壕沟等。在我国,类似的遗址还有许多。这些遗址大都坐落在河流阶地上,这说明先民在选择居住地时,已充分考虑到地形和水源对聚落的影响。【探究活动】1.读图2-52、图2-53,完成相关任务。(1)图2-52、图2-53中,哪一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参考答案:图2-52是山区聚落,图2-53是平原聚落。山区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地区;平原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棋盘状。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在滇西北纳西族聚居地,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参考答案:丽江古城北面和西面有山地阻挡西北寒冷气流,且其纬度相对较低,因此冬无严寒;夏季因其坐落于云貴高原,地势相对较高,夏无酷暑。(2)丽江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参考答案: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地势较高,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进入;同时,小盆地地形也有利于源于玉龙雪山的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3.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绿洲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参考答案:塔里木盆地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城镇大多数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线建设,而交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的发展。【基础知识】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基础知识】1.图2-57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完成相关任务。(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参考答案: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整体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的特点。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人口集中,同时该地建设交通线路的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与第三级阶梯地区相比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发展条件较差,聚落分布较稀,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2.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参考答案:四川省西部为山地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大,线路布局主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沿山谷延伸,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经济活动少,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线路少且多是过境的,呈线状分布;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主要考虑连接城镇,方便人们出行,盆地内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建设难度小,所以线路多,呈网状分布。【基础知识】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影响形态: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3)选线: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如瑞士与意大利之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我国的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连接英国与法国的海底隧道等。【基础知识】蜀道如今变通衢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对外联系不便,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在历史上,出入四川盆地主要依赖南、北两条线路。北线剑阁蜀道是过剑门关、棋盘关后,穿越米仓山,再往汉中去的山路,以“剑门天下险”闻名;南线出夔门,经长江三峡,到达湖北,以“夔门天下雄”著称。如今,随着宝成、成昆、襄渝、成渝、川黔、西成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四川盆地对外交通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雅西高速从四川雅安到西昌,全长240千米,于2012年4月全线通车。雅西高速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线路展布于崇山峻岭之间,平均每向前延伸1千米,海拔就上升7.5米,被称为“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西成高铁全长658千米,于2017年12月全线开通运营,是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自西安南下,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到达成都,全程运行时间约4小时。成贵高铁从成都到贵阳,全长632.6千米,被称为“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预计2019年12月建成通车。这两条铁路的建成,将大幅度加强四川盆地与西北地区和华南沿海的交通联系,促进巴山蜀水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基础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贯该市西固、安宁、七里河、城关四区。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黄河河谷,并沿着河谷向外围扩展。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参考答案:兰州所在区域,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黄河水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因此兰州城市布局沿黄河分布。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的走向。参考答案:受地形和城市形态的影响,兰州市城区主干道应呈东西走向。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参考答案:地形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基础知识】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例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基础知识】元阳梯田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哀牢山南部。元阳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民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画,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基础知识】1.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参考答案: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修梯田后,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面上,田地的坡度减小,水的流速减慢,侵蚀作用减弱;同时田埂稍高于梯田面,使水肥不易流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山东半岛蓬莱沿岸水下2米深处有一片浅滩,它是全新世(距今1.17万年至现在)以来形成的落潮流三角洲的浅滩边缘坝。该坝使北偏东方向的波浪31%在浅滩上破碎,能量衰减77.8%,对沿岸村庄、道路、农田起到保护作用。蓬莱西庄自1500年建村以来,从未受到过海浪威胁。为整治航道,自1985年以来不断开挖水下浅滩,至1990年浅滩水深达2.6~3.1米,个别地方深达4米,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1990年1月29—30日和2月23—24日的两次大风浪,就造成海岸线后退20米,并冲毁民房24间和农田300多亩。(1)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参考答案:该地风浪大,尤其是冬春季节在偏北风的影响下风浪对沿岸的侵蚀作用明显;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位抬高,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大;浅滩被开挖,深度加深,丧失防浪作用,因此该地海岸被严重侵蚀。(2)有人认为,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认同。黄土高原上的植被被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3)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参考答案:平整田地、修筑梯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海塘可起到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的作用;填海造陆、开山筑路、挖河修渠、建造水库、植树绿化等活动,都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各种明显的效益。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自然植被,促使地表加速侵蚀,加重水土流失,从而加速河床、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并使沿岸港口发生淤塞;在山区还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思维导图】【典例探究】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平原相比,山地不利于人类出行的原因主要是山地地区()A.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B.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C.科技落后,难以修路 D.自然灾害多2.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答案】1.B2.B3.A【分析】1.山地地区不利于人类出行,主要是因为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地势崎岖,难以修建道路,B正确;地广人稀、科技落后和自然灾害多,不是山地地区出行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平原地区也会存在,但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出行就方便得多,ACD错误;故选B。2.与修建铁路相比,修公路难度较小,①不符合,④符合;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便于修建,②不符合,③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3.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利于汽车行驶,增加安全系数,A正确;增加线路长度会增加成本,B错误;通过更多的山村、增加山区线路密度不是山地地区建成“之”字形的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点睛】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地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我国某区域(下图)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且海拔低于1500米的范围内,部分散户乡村聚落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当地政府正在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区域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主要考虑()A.交通方便 B.矿产丰富 C.热量充足 D.耕地保障5.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是因为()A.散户聚落基础设施落后 B.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C.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 D.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答案】4.D5.A【分析】4.由图示可以看出,海拔低于1500米范围内基本沿河分布,地形较为平坦,聚落分布于此首先要考虑农业生产,平坦地形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大面积的耕地保障,D正确;河谷交通条件优于高海拔地区,热量较为充足,但其重要性不如耕地保障,AC错误;无法判断图中地区的矿产丰富程度,B错误。所以选D。5.散户分布分散,加上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所以散户居住的聚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完善基础设施需要较高的投资,搬迁至大型聚落可提高生活质量,A正确;散户聚落增加管理难度、大型聚落规模扩大需求、大型聚落水源供应充足都不是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和水源,一般耕地条件优越、水源充足的区位容易发育成聚落。政府动员并资助散户村民往大型聚落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A.投资少 B.起伏大 C.易施工 D.线路短7.天龙山公路除了具有旅游功能外,还有利于防范()①火灾②水灾③生态破坏④地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答案】6.B7.A8.D【分析】6.沿山脊布线,道路只能随地形起伏,故起伏大,B正确;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投资多、技术难度大,AC错误;不一定比沿谷地布线线路短,D错误。所以选B。7.公路建在山脊上,不会受到火灾、水灾的破坏,发生火灾、水灾时,可以安全、及时地将游客运出景区,①②正确;在山脊上修公路不利于保护生态,地震对山脊上公路的破坏不会比山谷中公路小,③④错误。所以选A。8.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通过,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点睛】太原天龙山防火旅游通道全长30公里,该通道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沿山脊分布的,这条公路兼具“森林防火”和“山洪防御”的功能,其矫若惊龙的外形,被网民称为最美“网红路、网红桥”。9.读图完成下题。(1)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公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2)修建从b镇到d镇的公路没有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3)a、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答案】②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联系居民点,提高经济效益。b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以及聚落分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①②两种方案相比,②方案沿山间谷地走向,地势起伏较小,建设难度较小,更为合理,①方案直接穿越山地,建设难度更大。所以方案②更为合理。(2)一般公路在选线过程中,要尽量联系更多的居民点,提高经济效益,从b镇到d镇的公路没有走直线,而是绕过c镇,主要原因是加强区域联系,便于c镇居民出行。(3)a、b相比而言,b地地势更为平坦,便于城市建设;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河流可直接出海,交通更为便利,所以b地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课时训练】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列车北上路线是由南部铁路线至青龙桥站,然后列车倒开由青龙桥站入隧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C.沿山岭分布,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D.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答案】1.C2.B【分析】1.据图可知,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即有一山脊,从甲地不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A错误。乙丁两地海拔较八达岭关城低,且有山脊阻挡,从乙地、丁地也不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BD错误。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C正确。故选C。2.人字形铁路就修在了河谷中,没有避开河流,A错误。人字形铁路修建主要是降低线路运行中的坡度,以减小列车运行的难度(坡度大,火车难以运行),同时又方便停靠车站,B正确。由图可知,人字形铁路段没有绕过山岭,它修在山谷中,该段不需要开挖隧道,C错误。该铁路修在山谷中,基本上是平行等高线修建的,人字形铁路实际上是延长了线路距离,D错误。故选B。【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是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于两侧的部分;山谷(河谷)是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与山脊刚好相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南岗千年瑶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瑶寨,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有几十户,百多人居住。现保留有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史料记载,南岗瑶族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洞庭湖以北迁来。下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不属于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山洪 B.易守难攻 C.寒潮少见 D.耕地众多4.南岗千年瑶寨能较为完好的保留至今的原因不包括()A.远离都市 B.交通闭塞 C.政策保护 D.丰衣足食【答案】3.D4.D【分析】3.图中瑶寨位于海拔800米-850米的山坡上,因此耕地面积有限,D错误。图中瑶寨位于山地东南坡,其东南侧为河谷,瑶寨位于河谷旁边的高地上,可以防止山洪;同时易守难攻;其西北侧有山地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因此寒潮少见,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原因,故选D。4.远离都市、交通闭塞使南岗千年瑶寨受现代文明冲击小;政策保护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A、B、C有利于古寨的保护;丰衣足食体现的是生活水平,与古寨的保护无关。故选D。【点睛】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灌溉方便、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地形有利于防御的地方,也容易形成聚落。在山区,由于气候、地形的千差万别,一般河谷地带也容易形成聚落。下图为某部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图示区域不能明显反映的地形类型是()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山地6.T1107公路在甲区域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A.相对高度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B.生态环境软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7.乙城市是图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量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D.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风景好【答案】5.C6.A7.D【分析】5.通过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形类型,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大于500米为山地,图中没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故选C。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段等高线分布密集,地形较陡,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连续弯曲。故选A。7.图示地区西部为山地地形,且地势较陡,而乙地所在的东侧处在里海沿岸平原,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沿湖分布,风景好故选D。【点睛】考点: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 B.气候 C.人口 D.地形9.左图中数据212,最可能是()A.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km) B.无霜期(天)C.年降水量(mm) D.相对高度(m)10.关于樟木今后发展的方向,合理可行的是()A.发挥传统农牧混合的优势,打造西藏农产出口之都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内制造业优势,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C.在边境“友谊桥”附近,兴建贸易公司总部,方便掌握市场动态D.加强城镇建设,建设高层建筑,集约用地【答案】8.D9.A10.B【分析】8.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因受山地地形影响,山区道路应选在缓坡,陡坡呈〞之"字型弯曲,故选D。9.观察图分析,两个城市之间根据距离远近不同而出现不同数据,所以212很可能是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故选A。10.尼泊尔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缓慢,樟木可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B对;受地形影响不能建高层建筑,D错;因尼泊尔经济较落后,大型贸易公司不适合建设,C错。西藏气温低,农业不发达,A不对。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地区计划在甲城市和乙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图中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Ⅰ线 B.Ⅱ线 C.Ⅲ线 D.Ⅳ线12.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A.节约耕地资源 B.缩短线路长度C.适度超前 D.依据运输需求【答案】11.A12.D【分析】11.从图中看,Ⅰ线连接乡镇最多,且不经过山区和沼泽,最合理,A正确。Ⅱ线和Ⅲ线穿过山区,工程难度大,B、C错。Ⅳ线经过沼泽,工程难度大,D错。12.从图中看,Ⅰ线连接乡镇最多,可判断出选择线路遵循的原则是依据运输需求,D正确。图中没有耕地信息,无法判断是否节约耕地资源,A错。从图中看该线路并不是最短的,没有遵循缩短线路度的原则,B错。适度超前从图中无法判断,C错。【点睛】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充分利用图中信息。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地形与土壤 B.气候与植被 C.地形与水源 D.水源与土壤14.南疆铁路大部分路段经过山麓冲积扇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A.保护植被 B.节约耕地 C.缩短距离 D.减缓坡度【答案】13.C14.D【分析】13.本题主要考查了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的分布。由材料可知,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C正确。故选C。14.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在相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公路长度,降低公路的平均坡度,因此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是为了减缓坡度,D正确;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延长了公路长度,占用的土地更多,因此不是为了保护植被、节约耕地和缩短距离,A、B、C错误。故选D。【点睛】考察山区交通线的选择。读下图,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5.对于图中解释合理的是()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D.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符合图示16.若京沪高铁从上图示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A.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B.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答案】15.D16.A【分析】15.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情况,图中山地属于褶皱山,其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而不是火山喷发,A错。该山地地下是储油构造(背斜),但不一定蕴藏着石油,B错。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C错。科迪勒拉山系受板块挤压形成,属于褶皱山系,符合图中示意,D正确,故选D。16.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山区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所以工程人员必须考虑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A正确。高速铁路施工过程要避开地震多发地段,不是防止诱发地震,B错。修穿山隧道,成本更高,C错。京沪高铁沿线无冻土分布,D错。故选A。【点睛】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总结如下: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18.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19.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C.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在蛇曲两侧【答案】17.C18.A19.D【分析】17.根据图示可知,黄河流经中游地区,由于地势减缓,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久而久之出现了蛇曲的景观,故C正确,ABD错误。18.根据图示可知,图中甲处为凹岸,应该对应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应该对应堆积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19.曲流多在地形较为平坦处,容易发洪水,一般通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A正确;对曲流筑堤束水,影响流水的自然侵蚀和堆积,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B正确;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C正确;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一般的居民点多在凸岸一侧分布,D错。本题选不正确的,所以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穿行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快车”,将两大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连接起来,行程7个半小时,沿线穿越291座桥梁、91条隧道,翻过海拔2033米的山岭,运行时速为35千米/时,被称为“全世界最慢的观景列车”。“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即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入一条特别的齿轨;运行在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咬合着运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阿尔卑斯山位于()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附近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附近21.“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的优点有()①提高上行爬坡性能②减缓下行速度,保证安全③提高列车运行速度④缩短在陡坡段盘山展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20.A21.D【分析】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是板块碰撞挤压的区域,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齿轨技术是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入一条特别的齿轨运行。陡坡路段坡度大,“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可以提高列车在爬坡时的爬坡性能,①正确;列车下坡时,可利用齿轨咬合运行,减缓下行速度,保证行车安全,②正确;采用齿轨技术降低了列车运行速度,③错;采用齿轨技术使得列车可以在陡坡行驶,缩短在陡坡段盘山展线,④正确。故选D。2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所示地区所示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理由是____。(2)图中公路的走向是____向,将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____。(3)在图④所示地区建水坝有何优势:____。(4)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是____村,理由是____。(5)甲乙两村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甲乙两村间拟建公路方案是____(选“②”或“③”)。【答案】丘陵地面起伏不大,海拔低于500米;西北—东南1:50000;工程量小,储水量大;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50②【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类型、比例尺的分类、水库坝址的选择、影响聚落的因素、相对高度的计算、山区公路的选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1五大地形的判读:1)高原: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地势起伏不大,边缘陡峭;2)平原:等高线稀疏平直,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3)山地:等高线很密集,海拔高度超过500米,地表坡度较陡,沟谷较深;4)丘陵:等高线较密集,海拔较低,200-500米,相对高度不高于100米,地表坡度平缓;5)盆地: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海拔无标准,地表四周高中间低。读图可知,该地区地面起伏不大,海拔低于500米,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根据图中纬线可知,图中公路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将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为1:50000。(3)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建库,库容大;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防止漏水,诱发地震、滑坡;3.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