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无菌技术(80张)_第1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无菌技术(80张)_第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无菌技术(80张)_第3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无菌技术(80张)_第4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无菌技术(8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微生物分离、纯化和

培养的无菌技术1.概述平板划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过程。2.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过程。3.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学习目标1.科学思维:能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

作,掌握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2.科学探究:学会配制选择培养基,以分离出能分解尿

素的细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素养要求内容索引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一、平板划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一、平板划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1.平板划线法(1)概念:是指把含有多种微生物的

样品,通过在特定的琼脂平板表面

,从而获得

的方法。(2)具体做法:将微生物样品在琼脂平板表面多次做“

”的稀释划线,经过这样的操作可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

微生物。教材梳理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杂菌划线稀释单个菌落由点到线单个(3)操作步骤皿底第1第2过火灭菌由点到线倒置菌落2.通过平板划线法获得纯化的酵母菌菌落(1)酵母菌①酵母菌是

真菌,可以进行

生殖,也可以进行

生殖;②培养的最适pH为

,最适生长温度为

;③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也可以用固体培养基培养,但要获得纯化的酵母菌菌落,则需要通过

培养基培养。单细胞出芽孢子4.5~5.028~30℃固体(2)实验目的尝试通过平板划线法获得纯化的酵母菌菌落。(3)实验原理①

培养基能满足酵母菌生长、繁殖的营养需要;②

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之一。(4)实验器材和试剂酵母菌样本(菌种);接种环、酒精灯、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划线法(5)实验步骤高压蒸汽灭菌锅50℃灭菌倒置恒温箱(6)结果与分析①酵母菌被纯化的标准:培养24h后,在划线的

出现

的单个菌落。②纯化失败的原因a.接种环灭菌后未

直接在斜面上挑取菌体,菌体可能因为接触高温接种环而

。b.第一次划线前挑取的菌体

,则也有可能无法获得由一个酵母菌形成的单个菌落。末端不连续冷却死亡过多(1)倒平板后,待平板冷凝之后需将其倒置(

)(2)若皿盖和皿底之间溅上培养基,这个培养基不可再用(

)(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每一次划线前都要挑取菌体(

)(4)培养微生物的温度因菌种不同而稍有差异(

)判断正误√√×√核心探讨1.平板划线法接种菌种时,哪些操作可防止杂菌污染?突破重难强化素养提示(1)接种前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2)划线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3)接种环挑取菌体前后,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4)划线时将培养皿的皿盖打开一条缝隙,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迅速划线,划线后及时盖上皿盖。2.在琼脂平板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的稀释划线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这样做可以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微生物增殖而成的菌落。3.接种操作完成后,需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此时倒置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水分过快挥发,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4.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原因是什么?提示原因可能是菌种不纯,混入其他杂菌,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核心归纳1.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1)如果需要调节培养基的pH,应该在定容完成后,灭菌之前进行操作。(2)培养基灭菌后要冷却到50℃左右时开始倒平板。其原因是琼脂是一种多糖,在98℃以上熔化,在44℃以下凝固,倒平板时高于50℃会烫手,低于50℃时,若不及时操作,琼脂会凝固。(3)倒平板时,要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2~3次。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4)平板冷却凝固后,要将平板倒置。因为平板凝固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蒸发。(5)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那么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2.平板划线操作中三种灼烧的目的不同项目目的挑取菌体前灼烧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菌种每次划线前灼烧杀死上一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操作结束后灼烧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菌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3.实验结果的分析(1)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的目的是检查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若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应该重新制备;若无菌落生长,则说明未被污染。(2)在接种酵母菌的培养基上可观察到独立的菌落,这些菌落在颜色、形状和大小上相似,酵母菌菌落一般表面光滑,多呈乳白色。(3)若在培养基中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原因可能是菌液不纯,混入其他杂菌,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杂菌污染。典题应用1.下列关于倒平板的叙述,错误的是A.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B.倒平板整个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完全打开培养皿皿盖,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

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D.为避免水滴滴入培养基,平板应倒过来放置及时反馈知识落实√解析C项应是用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锥形瓶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打开皿盖,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2.(2021·江苏苏州月考)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划线操作时,将挑有菌体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B.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C.不能将第④次的划线与第①次的划线相连D.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C正确;在第②~④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解析划线时不能将接种环插入培养基,而是在培养基表面划线,A错误;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造成干扰或污染,应将平板倒置培养,B正确;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1.稀释涂布平板法(1)具体做法:将待分离的材料做一系列的

,再取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菌液

,然后用无菌的

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平板表面,使其中的微生物

分散,培养后在平板培养基表面形成多个单菌落。(2)应用:既可用于菌种的

,也可以用于微生物的

。(3)混合平板法:将稀释的少量菌悬液与

左右的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置于合适温度下培养,这样在培养基表面和内部均可长出

。教材梳理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器充分分离和纯化计数50℃单个菌落(4)平板划线法的缺点是不能

,而

则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5)计数依据:如果经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出的都是

增殖形成的菌落,那么统计这些

的数目,即可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单个细胞菌落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1)实验目的①学会配制选择培养基,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②学会采用

分离和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2)实验原理①利用

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某种微生物。②在

的条件下,于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

菌落。单个菌落即为

,通过对菌落数量的统计,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稀释涂布平板法选择高度稀释单个纯化培养物(3)实验器材和试剂①土壤样品。②灭菌处理过的各种工具。③配制以

为氮源的1000mL选择培养基的试剂以及调节pH的相关试剂。尿素(4)实验步骤3~5无菌水氮源无菌水污染最低3倒置2430~300稀释体积(5)结果与分析:菌落数目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上一般可以获得单个分解尿素的细菌菌落。(1)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细菌,也能计数(

)(2)测定不同微生物数量时,接种的土壤悬液的稀释度相同(

)(3)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和计算得到的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比稀释液中实际微生物的数量要少(

)判断正误√×√核心探讨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1.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该同学的统计结果

(填“可靠”或“不可靠”),若不可靠,应如何改进?突破重难强化素养提示为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应设置重复实验,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统计结果后计算平均值。不可靠2.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将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该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处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重复实验的结果差别很大的情况,应

,找出差异的原因,而不能简单地将结果舍弃后进行计数。不合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3.某同学在三种稀释度下吸取0.1mL的菌液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得到以下的数据,试计算1g样品的活菌数。平板菌落数稀释度平板1平板2平板3104320360356105212234287106212318提示105的稀释度下取0.1mL的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计算其平均值为(212+234+287)/3≈244。进一步可以换算出1g样品中活菌数为244×105÷0.1=2.44×108(个)。4.为什么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提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核心归纳1.分离尿素分解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中,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培养基被污染,影响实验效果。(2)样品稀释液的最佳浓度为培养后每个平板上有30~300个菌落的浓度。(3)每一稀释倍数的菌液都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作为重复实验,求其平均值,若其中有菌落数与其他平板差别很大的,则需要重新实验。2.试比较两种分离和纯化方法项目操作特点结果稀释涂布平板法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涂布平板↓用无菌玻璃涂布器将样品涂布均匀先制作平板后加入菌液细菌菌落通常仅在平板表面生长混合平板法取稀释的少量菌悬液与50℃左右的培养基混合均匀↓将与样品混合后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共同倒平板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和内部典题应用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2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3、234和254,取平均值167D.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及时反馈知识落实√解析A、B项中只涂布了1个和2个平板,所以A、B错误;C项虽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数据重复性差,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C错误;D项涂布了3个平板,并且数据接近,可重复性强,D正确。4.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平板划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1.(2021·江苏盐城市高二练习)下列有关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用已冷却的接种环挑取菌体C.用取菌体和划线都要在火焰旁进行D.接种环划线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12345678910对点训练11121314151617解析划线时,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D错误。182.(2021·河北邢台期末)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B.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C.倒平板时将培养皿的盖拿开,以便于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D.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接种等体积无菌水的培

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解析倒平板时用食指和拇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锥形瓶瓶口的缝隙,使其恰好能让锥形瓶瓶口伸入,随后倒入培养基,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很多,平板划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如图是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①②③④。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划线操作时,如接种环不慎划破培养基,可以继续

正常操作B.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

号笔在皿底标记C.可以将第④区域的划线与第①区域的划线相连D.在该操作过程中只需要灼烧接种环4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划线操作时,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否则菌落不易分离,A项错误;培养时需要倒置培养,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第④区域的划线不能与第①区域的划线相连,C项错误;接种前和接种后接种环均需要灼烧,在该操作过程中需要灼烧接种环5次,D项错误。184.下列有关倒平板操作错误的是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面上D.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操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倒平板时,培养皿的盖不能完全打开。185.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8解析培养与纯化酵母菌的过程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故A项正确;步骤①中倒入培养基后应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故B项错误;步骤③接种时,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故C项正确;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培养,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6.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较强降解磷能力菌株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倒平板后的培养皿需进行灭菌B.培养时培养皿的放置应如图乙

中a所示C.在火焰旁操作,可以防止杂菌污染D.进行菌落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倒平板后的培养皿不再进行灭菌,A错误;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如图a所示,B正确;操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应在火焰旁操作,C正确;进行菌落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A.都需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B.接种后都需要进行湿热灭菌C.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D.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环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A错误;接种后不能再灭菌,B错误;接种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C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能,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2021·四川广安月考)为了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和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组的培养基分别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未接种的培养基,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培养基,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若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产生,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产生,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将等量的稀释相同倍数的菌液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作为对照组,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菌落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综上所述,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下列是关于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湿热灭菌后倒平板B.取质量浓度为10-8g·mL-1、10-7g·mL-1、10-6g·mL-1的土壤悬液和

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温度下培养1~2d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3号试管中样品液的稀释

倍数为104倍B.对4号试管中的稀释液进

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

平均数可能恰为5号试管的10倍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为1.7×108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样品中细菌数为(168+175+167)÷3×106÷0.1=1.7×109,C错误;用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有可能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D正确。18选择题11~12题为单选题,13~16题为多选题。11.(2021·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期中)在分离、纯化酵母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且甲、乙的对应位置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配制培养基时需进行湿热灭菌B.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C.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D.图示接种过程中接种环灼烧了5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综合强化18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C正确;由于每次使用接种环前后都要灼烧灭菌,图示甲中共有4次划线接种,接种过程中接种环灼烧了5次,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为了能彻底灭菌,配制的培养基需进行湿热灭菌,A正确;起始划线的区域长出的菌落多且密,甲中d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a区域为划线的结束位置,B错误;1812.下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与该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①②

③④均属于选择培养基B.图中Ⅰ、Ⅱ过程实现了对

目标微生物的稀释C.统计⑤处培养基中的菌落

数并不一定代表接种到④上的活菌数D.在⑤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所以使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图中Ⅰ、Ⅱ过程为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大所分离的微生物的浓度,B项错误;18⑤处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C项正确;所分离的微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繁殖,所以该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1·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二期末)硝化细菌可将氨或铵盐氧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如图为从土壤中分离硝化细菌菌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该固体培养基时应先灭

菌再调pHB.Ⅰ号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C.要筛选硝化细菌,Ⅰ号培养基的成分应不含碳源、氮源D.接种后的Ⅱ号培养基在恒温箱中通常需要倒置培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配制培养基时,应该先调节pH,然后灭菌,A错误;Ⅰ号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可通过选择培养基增加该菌的浓度,B正确;硝化细菌可将氨或铵盐氧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该培养基应加入氮源,硝化细菌利用氧化铵盐获得化学能合成有机物,C错误;操作完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下列关于选择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培养基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在其上生长B.制备选择培养基时,应根据所选微生物的特点确定培养基的配方C.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与普通培养基相比,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的数量一般较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普通培养基可满足多数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而选择培养基上只能生长特定种类的微生物,因此与普通培养基相比,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的数量一般较少。√√1815.图甲所示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图乙所示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

冷却后才能涂布菌液B.对于浓度较高的菌液,若图甲

中的最高稀释倍数仅为102,则

所得到的菌落不一定是由单一的细胞繁殖而成的C.图乙所示培养皿中每个划线区域都可得到符合要求的菌落D.图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除第一次划线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平板划线法中多次划线的目的是降低菌种浓度,经过连续划线才有可能得到由单一的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0·四川绵阳期末)某同学将1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大约为5.7×108个/L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C.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也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计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7+58)÷3×1000×100÷0.1=5.7×107,A错误;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B正确;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2021·江苏南通模拟)牛奶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某小组为检测自制酸奶是否被杂菌污染,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工具是图2中的____。B18解析图1表示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分离菌种和对菌种进行计数;图2中A为接种环,B为涂布器,C为滴管,D为接种针。将牛奶稀释液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即图2中的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图1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65、63、64,则可以推测每毫升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填“大”或“小”),如果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说明自制酸奶已被杂菌污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4×107小(形状、大小、颜色)不同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据图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