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点汇总:(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星星只有恒星是光源。2、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用到的物理思想:。3、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5.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常见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传统的皮影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二)光的反射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反射在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注意:人们看不发光的东西多属于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等。(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r<ir>i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五)、透镜及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应用)1.透镜的种类: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像的正倒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2f异侧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异侧倒立等大实像2ff<u<2异侧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不成像(一束平行光)探照灯u<f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说明:=1\*3①当物距u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和物同方向移动。=2\*3②1倍焦距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3\*3③2倍焦距分大小:u=2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4\*3④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反之称为虚像。实像和虚像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先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最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为止,并观察像的性质,同时在光具座刻度上读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并和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较得出结论。3、透镜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原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六)、光的色散1.白光的色散: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光的色散是牛顿发现的,说明了白光是复色光。2.色光三原:红光,蓝光,绿光。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各种各样颜色的色光。中考典型例题:选择题:(04中考)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04中考)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07中考)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A0°B32°C45°D58°(10中考)()(12中考)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45º,反射角为()A.0º B.30º C.45º D.90º(12中考)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易错题)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填空题(02中考)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千米/秒。(03中考)光在介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04中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现象。(02中考)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在下列几个物理学研究的实例中,与引入“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相类似的是(选填序号)。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再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情景总结:(2010闸北二模)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活动中,某同学用同一束光分别投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和光滑的金属表面,研究光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7(a)(b)(c)所示;接着又进一步研究光在同一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间角度变化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8(a)(b)(c)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为法线)(a)(b)(c)图7(a)(b)(c)图8①由图7(a)与(b)与(c)可知:(21)。②由图8(a)与(b)与(c)可知:(22)。(2011虹口二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小华同学分别将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然后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找像的位置,如图8(a)、(b)所示。接着,他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如图8(c)、(d)所示。实验结果,观察到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8图8(a)(b)(c)(d)AABBAAAA(21)(1)分析比较图8(a)或(b)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21)(22)(2)分析比较图8(a)和(c)和(d)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22)(2010徐汇二模)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O分别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8(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1)由图8(a)(b)或(a)(c)可得:。aa2o空气空气a1o空气水o空气玻璃o空气水o空气水r1r2a3o空气水r3(a)(b)(c)(d)(e)(f)图8AAAAAABBBBBB法线法线法线法线法线法线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将a叫做入射角,r叫做折射角,实验中逐渐增大入射角(a1<a2<a3),实验现象如图8(d)(e)(f)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2)由图8(d)(e)(f)可得:。(2011闵行二模)小磊在探究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将不同的凸透镜A、B和C(>>)固定在光具座上35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3(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13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1图13(a)图13(c)图13(b)ABC⑴分析比较图13(a)或(b)或(c)可得的初步结论是:(21)。⑵分析比较图13(a)和(b)和(c)可得的初步结论是:(22)。(2010普陀二模)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选择了焦距分别为f1和f2(f1>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L1和L2(L1<L2)的位置处,通过移动光屏找像,成像情况如图8(a)、(b)、(c)、(d)所示。(1)比较图8(a)与(b)[或(c)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21)。(2)比较图8(a)与(c)[或(b)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22)。图8图8f1f1f2f2f2(2012虹口三模)为了进一步研究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反射、折射特点,小华同学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情况,实验现象如图9(a)所示。然后他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9(b)、(c)、(d)和(e)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法线法线空气玻璃法线空气玻璃法线空气玻璃法线空气玻璃法线空气玻璃a1a1a2a2a3a3a4a4a5a5(a)(b)(c)(d)(e)图9(21)(1)分析比较图9(a)、(b)或((21)(22)(2)分析比较图9(a)、(b)、(c)、(d)和(e)(22)三、作图题:(02中考)图4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4(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04中考)请根椐图5中给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05中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08中考)在图6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实验题:(04中考)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A是(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AB图13(09虹口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把一块作为平面镜,并使其放置(选填“竖直”或“倾斜”)。如图13所示,若要研究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在图中蜡烛处放一个光屏并观察其上是否有像存在(选填“A”或“BAB图13(06中考)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图11(07中考)在图12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09中考)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12中考)如图12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①该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或(6)厘米。②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7),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③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8)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09闸北二模)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150倒立实像缩小23015倒立实像缩小32020倒立实像等大41530倒立实像放大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550倒立实像缩小63020倒立实像缩小72030倒立实像放大81560倒立实像放大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2厘米)(1)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05中考)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实验序号123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实验序号456(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理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b)。(08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竞赛:(2012大同杯)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是()(2012大同杯)人们在观看“日出”或“日落”现象时,考虑到大气对传播的影响,太阳的真实位置S与人们看到的太阳的位置Q相比()A.“日出”时S在Q的下方,“日落”时S在Q的上方B.“日出”时S在Q的上方,“日落”时S在Q的下方C.“日出”或“日落”时S均在Q的上方D.“日出”或“日落”时S均在Q的下方(2012大同杯)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2012大同杯)如图所示,平面镜与的夹角为,一条平行于平面镜的光线经过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材料表面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朋友的安全课件
- 《营养苗的培育》课件
-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微波电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漫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件
- 2022年上海市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技能操作》近年真题(含答案)
- 小学生流感防治教育课件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常见材料教案苏教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5课时教案人教PEP
- 小学生模拟法庭教学课件
- 30题产业研究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研究-以XX村为例
- 复合机器人行业分析
- 建立进出校园安全控制与管理的方案
- 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阿里菜鸟裹裹云客服在线客服认证考试及答案
- 水库防恐反恐应急预案
- 危险化学品销售管理台帐
-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1
-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绿植租摆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