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应用技术课程讲义 (一)_第1页
摄影应用技术课程讲义 (一)_第2页
摄影应用技术课程讲义 (一)_第3页
摄影应用技术课程讲义 (一)_第4页
摄影应用技术课程讲义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应用技术课程讲义

第一章器材知识

广义的摄影,是指把有形物的影像记录下来的相关技术。这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在

我们的摄影课中,主要学习的是现代摄影术,即奠基于1839年达盖尔法的银盐摄影术,以及

二十世纪末新兴发展起来的电子数码摄影术。

银盐摄影和数码摄影,从本质上说存在着区别。但是,由于受传统银盐摄影术惯性的影

响,数码摄影除了感光材料的特殊性之外,在形制上、操作技术上几乎全盘继承了传统摄影

术,并且在对影像的评价匕目前我们还是采用银盐摄影的标准。所以,在谈论摄影术时,

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第一节照相机

一、照相机的结构与类型

如果在针孔的--面放置•个可以感光的材料,就可以通过接受光照的强弱记录下针孔另

一面的影象。事实上,最简单的照相机就是针孔照相机。制造一个最简单的照相机并不难:

只需要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在盒子的一面钻一个足够小的洞,在盒子里平直地放上感光材料,

就可以记录下盒子外部的影象。现代照相机正是根据这一原理。

(-)基本结构

现代一部功能完善的照相机其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

1、摄影镜头

2、机身主体

3、取景与调焦距系统

4、曝光控制系统

5、承片与进片系统

6、动力与电子辅助、电子控制系统

7、附件系统

如果是数码照相机,还有一个:

8、影像存储、读取系统

(二)照相机的分类及技术特点

一部完整的现代照相机机身,他们都有共通的地方:都具有机身主体、曝光控制系统、

调焦距系统、取景系统、承片与进片系统、动力与电子辅助控制系统,以及附件系统。但作

为一部单独的照相机,本身也有区别。

照相机机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点:

•所使用的胶片片幅大小;数码照相机即为感光元件和象素数的大小。

•所采用的取景对焦方式

•科技特色含量

1、所使用的感光材料的片幅大小

感光材料的片幅有大有小,需要有与其匹配的机身去装载,也就出现了适应各种片幅尺

寸的照相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片幅大小是照相机的最大的区别。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量的

问题,实际上由此产生的变化决定了照相机的定位、功能设置、适用范围、拍摄手段和(最

重要的)最终的成像效果。

•般来说,根据照相机使用的感光材料片幅,我们很容易地把照相机区分为:大画幅照

相机,中等画幅照相机,小型照相机,微型照相机等。

2、所采用的取景方式

照相机的取景器原来基本的用途就是在拍摄时确定一个拍摄范围,是摄影的辅助手段。

但由于取景方式的区别,使照相机在其他功能的设置方面带来问题或说“变化”,从而直接影响

到照相机的结构和操作方式,也对拍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根据照相机的取景方式,我们把照相机区分为:机背取景式照相机,反光取

景式照相机,旁轴取景式照相机等。

3、科技特色含量

从总体上来看,照相机的发展经历了由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到现在的结构复杂、功能齐

全的高科技产品,其间走过了儿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都是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的。

以小型(135型)照相机为例,大体来说,银盐照相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时代、电子时代

(AE)、电子自动对焦时代(AF),每个时代的照相机都完全包容了上代照相机的全部功能,

是上一代的高科技发展。但是,这些科技特别是电子科技手段的引进,绝大部分属于操作上

的技术进步,与影像素质没有直接的关系,决定影像素质的仍然是镜头、黑盒子和胶片。

数码照相机由于是银盐照相机发展到顶峰后出现的,所以其一面世便已经是功能全面的

全自动照相机。其划代主要还是根据画幅尺寸和象素数,如APS尺寸数码照相机,全画幅照

相机,或是600万象素级、800万象素级、1200万像素级等等。

在现代摄影术发明之后的170年里,人们制造了形形色色的照相机。随着人们摄影实践

的不断总结、提炼,一些机型因为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而发展成熟,成为我们今天的摄影

利器。

对这些现在还在大量使用的照相机进行分类比较有利于我们对摄影器材的了解,从而在

摄影活动中合理选择适用的器材。

•般来说,各种照相机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分类:

感光材料画幅+取景方式+科技特色(或适用领域)

按这种方式分类,常见的儿种照相机有:

1、大画幅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习惯上,人们把感光材料画幅在4x5英寸以上的都统称为大画幅,包括4x5英寸、8x10

英寸、10x12英寸、12x16英寸等规格。因为尺寸较大,决定了与之适应的照相机的体型也

很庞大。它们基本上都是机背取景式,所以这类照相机就叫大幅面机背取景式照相机。由于

它不可能手持拍摄而要架设在架子上,又称“座机”。又由于它属于全机械结构而完全依赖摄影

师的操作,故又称为“技术相机”。

2、中等画幅照相机

Kodak公司生产的一种卷装胶片,其宽度为6CM,当时的编号为120,已成为行业的标

准,所以习惯上,这种胶卷也称为120胶卷(另有220胶卷,实际上就是120卷的长度延

长一倍并取消衬纸)。使用这种胶片可以拍摄6x4.5、6x6、6x7、6x8、6x9、6x12……6x1

7(单位厘米)画幅的影像。由于这种片幅比大画幅小,又比小画幅大,所以习惯上称为中等

画幅。使用这种胶片的照相机就是中等画幅照相机。由于这种照相机的取景方式多样,也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型。

(1)120单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

所谓单镜头反光取景,实际上与机背取景是同一个道理,只不过是在感光胶片前置一面4

5度角的反光镜,把镜头进入的光线反射到另一个方向,并在这个光路中设置一面磨砂玻璃屏,

如果能够做到磨沙玻璃屏与焦点平血精确等距,那么在磨沙玻璃屏上看到的影像就是在感光

材料上结成的像。该结构的优点十分明显:

眼看即所得;可实现复杂的、精确的自动化控制。

由于反光镜阻挡了投射在焦平面上的光线,所以在拍摄时就要抬起反光镜让光线通过,

这时候将会有•个反光镜上抬和取景中断的短暂过程,产生“眼前一黑”的效果。而且,由于在

光路中要容纳反光镜以及控制反光镜联动的机构,造成照相机需要改变镜头、暗箱结构设计

等一连串不良后果,极端影像质量逊色于标准结构的照相机(如机背取景式、旁轴取景式等)。

加上震动较大,这都是反光式取景的固有缺陷。

(2)120旁轴取景式照相机

所谓旁轴取景式,就是成像光路与取景的光路不是同一的。成像光线通过镜头直接在胶

片上成像,而取景时则是通过另一个取景窗。

这种照相机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优点很明显:体积小巧,震动小,没有单镜头反光照

相机那“眼前-嘿”的弊端,始终能够在一个明亮的观景窗观察被摄体的情况。使用标准镜头结

构,成像质量更有保障。

缺点同样明显:存在视差,眼见非所得;难以实现精准的自动化控制。

(3)120双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

120双镜头反光取景式其实是一个旁轴取景和单镜头反光取景混合的一种取景方式,主要

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可靠。但有许多限制,对使用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现已基本退出主

流市场,而成为资深玩家的宠物。

3、小型照相机(135型照相机)

Kodak公司生产的一种卷装胶片,其宽度约为35mm,当时的编号为135,已成为行业

的标准,所以习惯匕这种胶卷也称为135胶卷。由于这种胶片片幅较小,所以称为小画幅。

习惯上,人们把所有使用胶片片幅在135胶卷以下的照相机,都称为小型照相机。

其他片幅的较罕见,现在基本上使用的都是135片幅,也称为35毫米照相机。其也分三

种类型:

(1)135单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

(2)135旁轴取景式照相机

(3)袖珍照相机

4、特殊用途照相机

用于特殊用途的照相机称为特殊用途照相机,常见的有:全景照相机(摇头机)、水下

照相机,以及形形色色的间谍用照相机等。

(三)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是承接着传统银盐照相机的惯性发展而来,所以它的形制和操作上与银盐照

相机大体一致。它的类别划分也是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如:

中等画幅单镜头反光取景数码照相机

135全画幅单镜头反光取景数码照相机

APS画幅单镜头反光取景数码照相机

APS画幅旁轴取景数码照相机

等等

不管照相机的结构如何复杂,最基本的仍然是镜头、机身盒子、感光材料这三个部分,

有了它就可以实现摄影的目的。而其它附加的功能系统都是辅助手段,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拍

摄性能,或是为了操作简易性,甚至仅仅是为了提供拍摄的娱乐性而设的,绝大多数与获得

高质量的影像没有直接关系。我们不必对这些辅助手段过于迷信。照相机不管它的设计多么

复杂、功能如何多样,只要我们了解了其基本的道理,能够在机身上找到相关的按钮、键、

拨盘……一样能用好。只有熟悉、了解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有关的操作

技术,发挥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扬长避短,就能创造出一流的影像。

二、摄影镜头

(-)镜头的特性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人们为适应各种不同的拍摄用途和满足对图象质量的不同要求,

设计、制造了各式各样的摄影交换镜头。

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的摄影镜头?这是因为镜头都有两个特性,从而决定了它们能在胶

片上形成什么样的影像。这两个特性就是:

1、纳光能力

镜头的纳光能力就是镜头在一定的时间内的通光亮的大小。-•般情况下,镜头的纳光能

力越大越好。这使我们可以在微弱的光照条件F完成拍摄工作。也可使我们在对高速运动的

物体进行拍摄时,使用极短的时间(高速快门)凝固运动体。所以,相对来说,纳光能力强

的镜头我们习惯上也称之为:高速摄影镜头。

镜头的纳光能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同一焦距的摄影镜头,其纳光能力主要就是由镜头

的孔径决定:在相同的镜头焦距下,镜头有效通光孔径越大,纳光能力越强。

例如:焦距为50mm的镜头,如果其有效通光孔径的直径是50mm,那么它的纳光能力

是有效通光孔径直径为25mm的摄影镜头的4倍。

2、焦点距离

镜头的焦点距离通俗理解就是指从镜头的中心到聚焦点的距离,简称焦距,其度量单位一

般用毫米(mm)。

在同样的拍摄距离,一个镜头的焦距,决定着被摄体的成像大小,也就是在感光材料上

所形成的影像的大小。镜头的焦距越长,所形成的被摄体的影像也越大。同时,在相同面积

的感光材料上,被摄体能被纳入的部分就越小。

例如:一个焦距为100mm的镜头所形成的影像,比在同一照相机上一个焦距为50mm

的镜头所形成的影像的长1倍。其余类推。

再如:拍摄日出/日落景象,焦距为50mm的镜头拍摄的太阳成像为0.5mm,而100mm的

镜头拍摄的太阳是1mm,200mm的镜头则可以获得2mm的太阳影像……

(注意:这个比例及尺寸在所有画幅的照相机中都是一样的。焦距的大小与成像的大小是一

个固定值。)

镜头的焦距是在镜头的设计制造时,预先设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同等的拍摄距离下取

得不同的成像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拍摄场合和拍摄题材。

摄影镜头在设计制造时,设定焦距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镜头一个焦距,称为:固

定焦距镜头(简称定焦镜)。如50mm镜头、100mm镜头等;另一种是个镜头的焦距在一

定范围内可以改变,称为:变焦距镜头(简称变焦镜)。如28-70mm镜头、80-200mm镜头

等。

纳光能力、焦点距离是一个摄影镜头的最重要的两大特征,是我们辨别、选用、使用摄

影镜头的基础和依据。所有的摄影镜头都会在镜头上注明这两大识别特征。

例如某镜头标注:“NIKKOR105mm1:2.5",这告诉我们:

这是一支尼康公司生产的“尼科尔”系列100mm焦距、最大光圈(纳光能力)为2.5的定

焦距镜头。

3、纳光能力与焦点距离的关系

前面谈到了纳光能力是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纳光能力与镜头的孔径的关系。实际上,

光孔号码(f/数值)就是这样得出的:

f/数值=镜头焦距+光孔直径

例如:镜头的焦距为50mm,最大有效光孔直径为25mm,那么这个镜头的光孔号码

就是2,写作:f/2o这个镜头我们可以称之为:50毫米F/2镜头。

在这里,我们使用了“最大有效光孔直径”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指一个镜头的镜头筒内径

的大小。这好比一个水龙头,水管直径有多大决定了这水龙头在一定时间里最大的通水量。

但在摄影中,我们不一定要用到镜头的最大通光量,这就需要在镜头中设置光栅,用来

限制通光量的大小,这光栅称为:光圈。

光圈一般设置在镜头筒内部,由一组金属叶片组成同心圆,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筒上的光

圈调节装置改变同心圆的大小直径。改变同心圆的直径实际上就是改变了光孔直径,改变了

镜头的通光量。这光圈就好比水龙头上的阀门,控制着水的流量。

改变后的光孔直径其对应的纳光能力我们也是用一系列的光孔号码(f/数值)来表示,为

方便读取,在镜头上只标示成倍增加或减少的档位。所以,f/数值又称为:光圈系数或光圈值。

往往就直接称为:光圈。在实际操作上,光圈的改变可以是无级的。前面谈到的表示摄影镜

头纳光能力的光孔号码,•般就称为:最大光圈。

在一个摄影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上,标示着不同的数值,表明所选用的光圈大小,f/数值越

小光圈越大;反之光圈越小。标准的光圈值系列标示为: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在摄影镜头中,标示的光圈值从哪里开始,哪个数值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即表明该镜

头的纳光能力。

我们一般把标准光圈值系列中相邻的光圈数值称为:相差1级(或1档)光圈。他们之

间的关系就是:

把光圈值放大1级,能纳入的光量就增加一倍;把光圈值收小1级,能纳入的光量就减

少一半。

例如:f/5.6比f/8大一级,通光量就是f/8的两倍,而f/5.6的通光量则是f/4的一半。余

类推。

以上讨论的是定焦镜,变焦镜的情况如何?在焦距改变的情况下,光圈值也跟着改变。

比如:Minolta28-70mmf/3.5-4.8MDZOOM镜头,当在28mm焦距段使用时,其最大光

圈值为f/3.5,而在70mm焦距段使用时,最大光圈值下降为f/4.8,通光量减少约一级。

当然,有些变焦镜在焦距改变的情况下光圈值不改变,这是因为在设计制造时采用了特

殊的镜组结构来补偿损失的通光量。这些焦距改变时光圈值不改变的变焦镜称为:恒定光圈

变焦镜头。多属于质优价高的高级摄影镜头。

以上我们主要讨论了摄影镜头的两大基木特性,这是镜头存在的最根本的依据,也是我

们选择摄影镜头时所首先要注意的。

在实际使用中,对同样的拍摄场景,镜头光圈大小的不同选择,镜头焦距的不同选择,

对拍摄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像会向我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或者说韵味。特别是艺术

摄影基本的表现手法中,光圈大小的运用、镜头焦距的选择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

作品成败的关键。有关的话题我们会在后面的讨论中做重点讲述。

(二)、摄影镜头的种类与特点

1、根据适用画幅大小进行分类

摄影镜头的分类与照相机的分类是相对应的。

大型照相机用镜头

中等画幅照相机用镜头

小型照相机用镜头

APS画幅用照相机镜头

2、同画幅照相机镜头以焦距、视场角进行分类

在同样画幅的照相机中,摄影镜头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人们习惯上主要是根据镜头制

造时所设定的焦距结合镜头的视角来进行分类。归根结底,镜头的视角也是由焦距决定的:

在使用同样画幅的照相机镜头中,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

我们可以把镜头分为:

•鱼眼镜头

•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

•标准镜头

•中等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以小型照相机(135型)为例,简要说明:

(1)标准镜头

镜头的焦距范围在40mm至60mm内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与人眼

观察景物时视野的清晰范围接近,能够提供一个最为正常的视觉效果;这种镜头的焦距与胶

片的对角线长度接近,都是些成像优异、结构简单、通光量大的高素质镜头,为照相机的“标

准”配置。

(2)广角镜头

镜头的焦距范围在24mm至38mm内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能够提供一个

宽阔的视角,从而把更多的景物纳入拍摄范围,有利于对大场面的拍摄和在狭窄地方拍摄。

在这个焦距段一般有35mm、28mm和24mm等镜头,其中,28mm镜头由于既有宽阔视角,

又无明显的像差而被称为“标准广角镜”。

(3)超广角镜头

镜头的焦距范围小于24mm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

比广角镜头更为宽阔的视角,拍摄的景物范围比广角镜头还要大。由于实现了超大场景的拍

摄,镜头的像差难以全部校正,所以变形比较明显,像场照度也不是十分均匀,不过相对于

它的特殊拍摄能力,这些缺点还是能够被接受的。

(4)鱼眼镜头

镜头的焦距范围小于16mm的,并且在制造忖不对像差进行校正的镜头,称为“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视角达到180度或以上。

这种镜头实际上属于特殊镜头,使用的场合比较特别。使用中也要非常注意,持机拍摄

时。

(5)中等焦距镜头

镜头的焦距范围在70mm至135mm内的镜头,称为“中等焦距镜头”。中等焦距镜头的焦

距适中,像差校正精良,多为高速摄影镜头,拍摄的画面透视效果好,能够给人舒适自然的

感觉。广泛用于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题材。

(6)长焦距镜头

镜头的焦距范围在135mm以上的镜头,称为“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由于其狭窄的视

角,能够把远处的景物拉近,在胶片上结成较大的影像,拍摄效果有较为强烈的透视压缩感,

有利于把被摄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主要使用在远距离的拍摄,或者是用于特写摄影。

3、在众多的摄影镜头中,有一部分是有专门的用途或为达到特别的影像效果而设计制作的,

这些摄影镜头统称为:特殊摄影镜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微距镜头——大比例及翻拍摄影

透视调整镜头(移轴镜头)——建筑摄影

柔焦镜头——人像摄影

折反射式镜头——廉价超长焦距

增距镜组——焦距增倍器

(三)关于摄影镜头的评价

要对一个摄影镜头作出准确的评价,我们需要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有这么

三个方面:

1、鉴别率高低

2、像差校正水平

3、制作工艺水平

关于这三方面的评价,都是可以作出客观、定性、定量分析的。其余的评价方法,多半

带有摄影人的主观色彩,能说明某人或某些人的喜好,但不能作为评价标准。

摄影镜头的研制,光学结构方面,在比较早的时期(十九世纪末)就已经基本定型,以

后的发展是做一些改良。对于影响成像因素方面的修正,在二十世纪5、60年代也基本成熟。

以后的发展主要在于加载电子信息等一些操作上的变革,至于成像质量,几卜年来基本上看

不到实质性的飞跃。所以,现在我们评判镜头,应该认为总体上成像质量已经达到顶峰。

对各种各样的摄影镜头,总体上的判断:

1、标准镜头是成像优异的摄影镜头。焦距偏离标准镜头越远,则成像质量越难做到最好。

2、同档次的摄影镜头,定焦距镜头比变焦镜头成像质量要更出色。变焦距镜头的优势在于方

便、快捷。

3、变焦距镜头中,小变焦比的镜头比大变焦比的镜头成像要好。如28-70mm变焦镜头成像

质量肯定优于28-200mm镜头。

4、具有某种鲜明特色的摄影镜头,往往在其它方面作出妥协。所以,它可能是单打冠军,却

不会是十项全能好手。如某些价格高昂的大孔径高速镜头、人像摄影镜头等。

第二节: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是摄影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相纸和数码照相机中的感光元件(CCD/CMOS)

等材料的总称。银盐摄影又一般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两大类。我们这门课只介

绍彩色胶卷和数码感光元件。

一、彩色胶卷的分类

彩色胶卷可以分为三大类:

1、负性胶卷(负片);2、正性胶卷(正片);3、反转胶卷(反转片)

1、负片

这类胶卷经曝光、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正好和被摄物相反,其色彩为被摄景

物的补色。所以称为“负”片。负片不能直接观察,人们用它来制作照片。

优点:

1、可以获得一张底片,用它扩印照片。

2、曝光宽容度大,安全曝光范围大。

3、后期制作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缺点:

照片的效果与后期制作水平关系极大。

2、正片

这类胶卷用于对各种底片进行复印,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所得到的影像其明喑和色彩

都与被摄物相一致。

用途:通常用于大批量拷贝底片。如电影胶片拷贝、幻灯片拷贝等。

(正片为特殊用途胶片,市场上难见踪影。这里专门作介绍,目的是让大家明白规范的

称呼,以区别于下面将要介绍的“反转片”。)

3、反转片

这类胶卷经过曝光和反转显影加工后,得到与被摄景物相同的影像。原来主要用于直接

做灯箱、幻灯片等,通过反转工艺亦可做扩印照片用,但工艺异常复杂,需要专门的制作部

门。现在底片处理数码化后,也使它扩印照片变得简单、容易。

优点:

清晰度高,影像细腻,层次丰富,色彩鲜艳。

缺点:

1、只有一张正片,要多张要进行翻拍。

2、作为幻灯片或灯箱片用,后期几乎没有改进余地。

3、曝光宽容度窄,对正确曝光要求高。

(由于反转片影像质量好,免除后期制作过程的人为色彩偏差,故除了高质量的影像制

作指定使用外,摄影发烧友也以它来进行摄影创作,已取得最佳的影像效果。)

二、感光材料的特性

(一)、感光度

感光度是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对光照感受的灵敏程度)的特性。如达到正确的曝光

所需曝光量小,则胶卷的感光度就高。反之则低。

胶卷的感光度国际上有统•的标准(ISO),表示的方法是采用美国的ASA制(百进制)

和德国的DIN制(3进制)相结合。

如:IS0100/21,

胶卷的ISO感光度标法是以一个值的整数倍来表示感光度的相差级数,数值越大则感光

度越高。

如:ISO100/21比IS0200/24的感光能力慢一半,比ISO50/18的快一倍。

【注意】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是最为重要的特性。我们今后所涉及的所有关于曝光的理论和具

体操作,都是基于一定的感光度基础之上的。

(二)宽容度

感光材料能按比例地表现景物亮暗对比,真实反映景物中丰富的明暗层次的范围,叫做

宽容度。

宽容度的高低是衡量感光材料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感光材料曝光的安全范围

和再现景物层次的能力。

•般来说,感光度高,则感光材料的宽容度大,反之则低。

(三)胶片的颗粒度与数码感光元件的像素

颗粒度是感光胶片的特性。数码影像则是使用像素来记录影像。

构成影像的银颗粒粗细程度的量值叫颗粒度。

胶卷的颗粒度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银粒细,表现景物细部的层次丰富,影纹细腻平滑,

鉴别率高,可以放大的倍数就高。反之,银粒粗,影像也粗糙,景物细部的影纹很难清晰地

记录下来,放大倍数也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同品牌的胶卷,胶卷的感光度越高,颗粒度越大,银颗粒的分布大小不一;

胶卷的感光度越低,颗粒度越小,银颗粒的分布也是小而均匀。

而数码影像的像素是•个固定值,它无法放大或缩小。所以像素数决定了照片的尺寸。

所以,为获得更大尺寸的图片,必须有相对应的像素数。我们认为数码照相机像素越高越好,

拍摄时要使用最大像素值,理由也在此。

(四)反差

感光材料的反差特性是指在正确曝光后,所得到的影像的密度差,也称黑白(亮暗)对

比度。如果反差大,则影调对比强烈,色彩明快,也称硬调;反之,则显得平和,层次丰富,

也称软调。

不能简单地说反差大的好还是小的好,这要结合所表现的对象的要求和审美的习惯来综

合考虑。一般来说,感光材料的感光度越高,反差越小;感光度越低,反差越大。

(五)胶片的灰雾度和数码影像的噪点

胶卷不经过曝光就直接显影,胶片上也会有轻微的密度,呈淡灰色,称为灰雾。

灰雾产生的原因有许多,但对于胶卷本身来说,主要是由于胶片上的片基工艺以及感光

材料性能不稳定造成的。胶卷的灰雾当然是越低越好,如果灰雾太大,造成胶片密度加大,

反差下降,画面的层次与清晰度都受影响,这种胶卷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影像。

一般来说,同品牌的胶卷,胶卷的感光度越高,灰雾度越大;胶卷的感光度越低,灰雾

度越小。

数码影像在低照度摄影和长时间曝光摄影时会出现花花绿绿的噪点。其成因比较复杂,

主要是现阶段电子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其表现也是感光度越高,噪点的出现越明显。

(六)分辨率

分辨率是反映感光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又称为解像力和鉴别率,它表示在每毫米

内感光材料所能清楚地记录下黑白相间的线条的数目。

我们都希望感光材料的分辨率越高越好,这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拍摄对象更多的细节。

就胶卷而言,胶片的颗粒度对于分辨率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同品牌的胶卷,胶卷的感

光度越高,颗粒度越大,胶卷的分辨率越低;胶卷的感光度越低,颗粒度越小,胶卷的分辨

率越高。

数码影像与感光元件单位面积里的像素数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般来说像素数大,其分

辨率就高。

(七)色饱和度

色饱和度简单来说就是指感光材料再现景物色彩的强度或浓度。如果表现出浓墨重彩,

我们就认为这是色饱和度高,反之,如果表现出淡雅的色彩,我们就认为色饱和度较低。

一般来说,感光材料的感光度越高,色饱和度越低;感光度越低,色饱和度越高。

数码影像的色饱和度可以方便进行后期调节,所以可以不作为重要指标。

(A)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是彩色摄影所特有的问题,彩色胶卷是用三层染色剂涂层来记录景物的颜色,

而光源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如日光包含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它们对于底片染色剂影响的

程度是不一样的,这直接影响到最终影像的颜色。根据光线颜色估计其实际温度的物理量,

就是色温度,用K来表示。色温高,颜色偏蓝,色温低,颜色偏红。只有当光线色温与彩色

片的色温相平衡,才能做到色彩还原,否则画面会整体偏色。

对于光源的色温,我们人眼的感受会“迟钝”一些,这也有我们大脑根据经验“自动校正”的

因素。但是感光材料却不样,它能够比较灵敏地作出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种颜色特

别地表现多一些,这就造成偏色。

彩色胶卷要同时平衡多种色光比较困难,制造上一般是设计成日光型胶卷,平衡5200—

5500K的色温,灯光型胶卷,平衡3200K的色温,以用来适应不同的光线。这在摄影中是不

能用错的,否则会出现色彩不平衡的现象。

不同光源的色温概数情况表

光源色温(K)

天空光蓝天空19000——25000

薄云蓝天空13000

云雾弥漫天空7500——8400

均匀云遮日6400——7000

日光中午日光5400

下午3时后5000

下午4时半后4750

日出后2小时4500

日出后1小时3500

日出、日落1800

人工光荧光灯(光管)9000——11000

摄影闪光灯5200——6000

白炽灯(40W——100W)2650——2900

蜡烛光1850

•般来说,感光度高的胶卷,色彩平衡较好,反之则弱。

数码影像设定白平衡就是根据光源的特性选择相应的色彩平衡值。这是拍摄中比较重要

的一环,色彩平衡不准将会导致整体偏色,后期调整会比较困难,严重偏色的甚至无法调校

过来。

照相机一般设有多种白平衡调节选项,提供各种色温情况下的色彩平衡设定,但情急中

误操作的情况屡屡出现。为保险起见,平时我们可以仅使用“自动白平衡”选项,由照相机自己

调节,结果如何只有相信科技的力量了。

结论

感光材料还有其它特性,对于我们选用,有以上的八个方面的认识作参照,也足以作出

判断。从上面这八点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关系表:

感光度宽容度颗粒反差灰雾度分辨率色饱和色平衡综合评价

高大粗低大低低较好拍摄能力强

低小细高小高高较差影像效果佳

从这表中可以看到,我们大体上可以从感光度指标判断感光材料的特性。综合来说,感

光度低的感光材料,有些指标不如高感光度的,但其总体表现要优于高感光度的感光材料,

而且它的短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弥补或调节的。

因此在银盐胶片摄影中有一个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感光度低的胶卷。

相似的道理:数码摄影应尽可能使用感光度低的设定。

平时我们多采用IS0100/21的胶卷,这属于中等速度胶卷,这也是兼顾了胶卷的各项特

性的合理的选择。

(三)数码感光元件的其它特性

我们根据胶片的表现情况来要求数码感光元件的表现,从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

样的一些不同:

1、胶片成像是不可逆的;数码影像的删、改余地相当大。

2、胶片成像是由银盐颗粒组成,数码片由象素组成。胶片极端放大后影像变得粗糙、颗粒感

明显。数码片受制于象素数大小决定了图片尺寸,超过这一尺寸影像则表现为“马赛克”效果。

3、胶片的感光度不可变,数码片可以十分方便改变感光度设定。

4、胶片的色彩表现能力极强,数码片颜色偏淡,层次不够丰富。对某些色光表现一般(如蓝

光)。所以,数码影像的后期制作显得特别重要。

5、数码成像不可叠加,目前未见可以实现多重曝光的照相机。

第三节、摄影附件

单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的一大优势是可以便利地加接各种附件,以实现各种各样的拍

摄要求。到目前为止,照相机生产厂家为自己的产品生产的附件,已经可以为摄影者提供我

们所希望的几乎所有的拍摄手段。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认为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是最为先进、

最为齐全的摄影系统。

摄影附件是指除基本的机身、镜头、感光材料之外的摄影辅助设备。主要包括:

1、各种各样的滤光器,使用它们可以改变光源的性质,加强或减弱某种光、色效果等。如U

V镜、偏振光滤光镜、雷登系列的升、降色温镜等。

2、各种效果镜,使用它们可以达到一些特定的拍摄效果。如彩虹镜、星光镜、柔焦镜等。

3、为摄影提供便利,提升摄影手段的相关附件,使用他们可以增加照相机的拍摄能力。如闪

光灯、三脚架、卷片马达等。

4、保护、维护摄影器材的设备。

摄影附件名目繁多,一般摄影只要根据需要选用即可。有些是摄影必备的,在以后的章

节里我们结合摄影技术和摄影实践再给大家作详细介绍。

第二章基本摄影技术

第一节照相机稳定技术

在使用照相机拍摄时,操作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照相机的稳定,这个问题往往被人们

所忽略。实际上,稳定问题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大:如果不能够使照相机很好地稳定下来,

结果将会造成照片总体上是没有一个清晰的地方。如果不是追求所谓的“艺术”效果,总体上模

糊的照片肯定就是拍摄失误,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

一、影响照相机稳定的因素

照相机不稳定基本上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照相机持握不稳定——手抖(手震)

无疑,小型照相机是适合手持拍摄的。但是人都不可能做到手持照相机保持完全的静止。

而极轻微的颤动都会引起照相机的晃动从而导致焦平面上结像的晃动,胶片所记录的影像必

然不是最清晰的。

手抖的最大原因是拍摄时照相机的快门速度设定过低。

照相机持握不得法,是手抖的原因之二。

不稳定的拍摄造型,是手抖的原因之三。

拍摄时快门按动的时机和方法不对是手抖的原因之四。

2、照相机自身的震动(机震)

机震是照相机所固有的。以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为例,我们知道照相机在拍摄时是这样

工作的:

按下快门后——反光镜快速上抬,同时机身的拨杆推动镜头的拨杆使光圈页片收缩到预

设值——快门第一帘幕高速开启——胶片曝光——快门第二帘幕高速跟进封闭——反光镜回

落,同时光圈叶片恢复全开状态

在这一连串的动作过程中,照相机中各部件的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照相机的自震动,

特别是反光镜要克服静止和运动的两个惯性并猛烈拍击镜箱顶部所引起的震动,危害最大。

其次,快门前、后两组帘幕启动和急停也带来较大的影响。

3、环境因素造成的不稳定

如在行驶中的车、船上,颠簸或松软的地表上,拍摄位置处于风口上等。

为使照相机更稳定,有许多方法都可以使用,但有些方法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稳定的

目的,反而加剧不稳定。如使用与照相机的重量不匹配的三脚架或劣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

身体、照相机的物体本身就不稳定等等。

照相机不稳定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是绝对有害的,这一点往往被初学者所忽略。其实这

些有害现象在以下的使用照相机场合很容易被感觉到:

在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值时影响不言而喻:使用的快门速度值越低影响越大,在1/8秒的

快门速度值以下,基本无法手持拍摄。

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摄影中影响较为明显: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照相机晃动

的影响越大。镜头越重,持握越困难,手抖的影晌也越大。镜头的焦距长于200mm,很难使

影像不发生明显的晃动;而300mm以上的镜头,基本上是不适合手持拍摄的。

在对影像进行近距离摄影中影响较为明显:在近距离摄影特别是微距摄影中,山于被摄

物成像较大甚至被放大,照相机晃动的影响也被放大。微距摄影是不适合手持拍摄的。

要判断一张模糊的照片到底是因为摄影镜头、胶片的质量原因、对焦不准的原因,还是

照相机不稳定所造成,方法是判断照片的影像有没有一个清晰点,如果没有,那么,很可能

就是照相机不稳定造成的;如果影像出现二线性,那么100%是不稳定的结果。

当然,手抖、机震等原因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有大有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出现影像重

影。一般的、轻微的情况下,在普通的小尺寸扩印照片上不容易被察觉。但是如果要制作大

尺寸照片,照相机不稳定造成的危害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二、照相机稳定措施

相关措施,可以这样来概括:

1、持握相机找力点

持握照相机的方法要兼顾照相机的稳定与“可持续”作用,所以动作考虑是:找到关键的用

力点和保持肢体的自然、舒展。

以左手掌从下托住照相机底部,手指握住照相机镜头,形成第一个握持用力点;用眉骨

和鼻子贴靠在照相机的后背,形成第二个抵靠用力点;左手臂抵靠在胸前,形成第三个支撑

用力点。三个用力点形成的三角形能为照相机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

右手要适当放松,主要靠它帮助扶稳照相机,实现功能调节和按动快门。

袖珍照相机的持握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方法可以参照单反机。

2、按动快门要得法

按动快门的要领就象射击•样,关键的是三个方面:

(1)右手的持握不宜用力太大,以大拇指与中指夹紧照相机,尽量解放食指,其余二指自然

搭放;

(2)按动快门前及过程中屏住呼吸(注意:是“屏气”不是“憋气”);

(3)食指自然搭在快门钮上,半按下快门作预备,时机到来时,即轻点快门。动作一定要轻

——按,避免用力过猛和敲击快门。

3、快门速度往高定

手持照相机拍摄,对于快门速度的选用,有一个原则:

快门速度值应不低于所使用的镜头焦距数的倒数

这被认为是经过训练后,可以“安全”稳定影像的。

如:使用的镜头是50mm的焦距,那么快门速度就至少应该选择1/50秒及以上的速度。

有的专家认为,这个参照标准是最低限,实际上应在这基础上再提高一倍以上的速度值。

即上例中应用1/100秒的快门速度值。

总之:快门速度越高,照相机不稳定的影响越小。如果不结合其它方面的考虑,那么把

快门速度定高一些是不会错的。

4、支撑物件派用场

为进一步稳定照相机,在拍摄中要注意尽量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支撑物。如建筑物的墙

体、柱、栏杆,无风时的大树、电线杆,等等。前提是这些支撑物必须是稳定的。

三脚架是用来架设、支撑照相机的摄影附件。在普通摄影中,最重要的附件莫过于三脚

架。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加上快门线,就能够解决我们上面所涉及的影像稳定方面的问题。

在拍摄中有这么一个原则:

为达到最高的影像素质,任何情况下,有可能用三脚架就一定使用三脚架。

5、什么样的三脚架比较适合普通的摄影?

有一个选用原则:

三脚架的标称承重必须大于等于摄影器材重量的两倍。

如:照相机加镜头重量为2公斤,那么三脚架的标称承重至少应在4公斤。

还有一个原则:

用你能扛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

最后,我们强调:

一定要培养使用三脚架的良好习惯。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一定要掌握手持照相机拍

摄要领,苦练基本功。

第二节对焦技术

对焦是摄影技术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是学习摄影的第一步。-幅照片的

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找到焦点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焦点,如果我们不能确定照片上的影像

哪一点是实像,或者找到实像的那一个点并不是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那么,这张照片无论

如何也都是失败的。在这一节里,我们就来讨论对焦问题。

一、对焦的基本原理

根据透镜成像,在镜头前的物体,到镜头之间的距离,称为:物距。而镜头到结像最清

晰的位置的距离,称为:像距。当物距一定时,像距也是一定的,如果物距改变,也必然引

起像距的改变。

在摄影中,被摄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千变万化的,而镜头的成像的最清晰的位置,必

须是落在感光材料平面上,才能够记录下这一清晰影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不断地调节物

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对焦就是通过改变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使物体的成像的清晰点落在感

光材料上。

摄影中对焦的方法有两个:

1、在拍摄距离(物距)一定时,通过改变像距来配合物距。操作上主要的办法就是前后

移动镜头进行对焦。

这是普通摄影中最通常的对焦方法。

2、在像距一定时,通过改变拍摄距离(物距)来配合像距。操作上主要的办法就是前后

移动照相机进行对焦。

这种对焦方法在普通摄影中,主要是针对一些需要精确反映被摄物与成像的比例时采用

的办法。如在近等比摄影和微距摄影中,在预定了拍摄比例后,基本上就是采用这种办法进

行对焦。

二、对焦辅助手段

我们如何确定照相机是否已经对好焦距,这就要利用照相机上的对焦辅助系统进行操作

和确认。照相机的对焦辅助系统又包括手动对焦辅助系统和自动对焦辅助系统。它们主要反

映在照相机的镜头上和照相机的取景器中。

一个普通照相机的取景器内的情况,它包含了:磨砂玻璃屏、中央微棱镜环、中央裂像

圈,这三种标准的对焦辅助手段。

(--)距离量度与目测对焦

最古老的对焦方法就是通过量度或者是目测得出物距,然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作出调节。

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标有距离刻度与对齐标线,这就是指物距确定后,摄影镜头所要移动到

的位置。这种方法应该说是比较简陋的,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做到精确,但在今天也有存在的

意义:

1、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利用其它辅助手段时;

2、在需要作出极快速的反应时;

3、在不能暴露拍摄意向而采用盲拍手段时……

(二)磨砂玻璃屏辅助对焦

在通过镜头取景的照相机中,其取景器的对焦屏就是一面磨砂玻璃屏。磨砂玻璃屏辅助

对焦是通过镜头取景照相机的最基本的辅助对焦手段。它就是在感光材料平面的位置上(机

背取景照相机),或者是在与感光材料平面精确等距的位置上(单、双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

机),放置一面磨砂玻璃来收集成像的影像,当前后移动镜头或照相机时,如果观察到磨砂

玻璃上的被摄物的对焦部位的影像是清晰的,就表明已经对好焦距。

这种办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准确,并有利于整体观察被摄体的焦点及前后情况。存

在的问题是对摄影者视力的要求较高,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并需要一定的经验。对于存在

的问题,一个通光量大的镜头会有改善。

(三)微棱镜环辅助对焦

在磨砂玻璃屏的中央设置微棱镜环辅助对焦器,微棱镜环由众多的设置成不同角度的锥

状的小棱镜组成,当被摄体不在焦点上时,通过微棱镜环观察到的被摄体是一些破碎的黑白

不透明光斑,不能看到被摄体的形状。当前后移动镜头或照相机时,可以看到这些破碎的黑

白不透明光斑逐渐消失并变得通透。如果通过微棱镜环看到被摄体的形状,而且微棱镜环是

通透无杂斑的,这就表明已经对好焦距。

这种办法的优点除同样是简单、直观、准确外,还具有快速的特点。在需要快速对焦时,

一当看到光斑消失就可以拍摄了,在对平面被摄体、点状花纹图案被摄体对焦,以及对前后

移动的物体进行追焦拍摄时特别有利。

存在的问题是对镜头的通光量和环境光照要求较高,当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4.5以下时,

微棱镜环容易出现半明半暗的现象,影响对焦。当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8以下时,基本上丧失

了辅助对焦的功能。

(四)裂像圈辅助对焦

在磨砂玻璃屏的正中央有一个分成两半的圆,它是由两个半圆柱形但端面倾斜而相错的

棱镜所组成的,这就是裂像圈辅助对焦器。当被摄体不在焦点上时,通过裂像圈辅助对焦器

观察到的被摄体是被上下半圆分开的两个部分(如果是裂像圈所对准的被摄体部位刚好有线

条经过上下两个半圆,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线条被中间两个半圆的分割线分开而错位),

当前后移动镜头或照相机时,可以看到这两个分开部分逐渐移近,最后两个半圆的图象组成

完整的整体时(如果是线条部分,则两部分的线条是连贯相通的),就表明已经对好焦距。

这种辅助对焦方法优点是可以达到精细对焦的目的,并且稍加训练就可以掌握,简单易

上手。

缺点也是对镜头的通光量和环境光照要求较高,当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4.5以下时,裂像

圈容易出现半明半暗的现象,影响对焦。当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8以下时,基本上丧失辅助对

焦的功能。

此外:(1)对于没有线条的被摄体,比较难操作。在近等比摄影、微距摄影时,如果对

焦点不在画面中心时尤其难操作。(2)对移动的物体进行追焦拍摄,基本上是不能依赖这种

对焦辅助手段的。

磨砂玻璃、微棱镜环、裂像圈这三种对焦辅助手段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我们都要熟悉它,

灵活运用它。•般来说,单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的取景器中的聚焦屏都是同时具备这三种

方式,这些聚焦屏也成为标准聚焦屏。

同时,照相机生产厂也生产一些如全磨砂玻璃屏,磨砂玻璃结合中央微棱镜圈,磨砂玻

璃结合中央裂像圈……这样的聚焦屏,H的也是给摄影者根据摄影用途灵活选用。

(五)电子辅助自动对焦

前面介绍的对焦方法是摄影者通过照相机上的辅助对焦手段进行判断并在照相机上进行

调节完成对焦距。现代照相机基本上都加入自动对焦辅助系统,能够由照相机的自动功能实

现电子辅助自动对焦方式,称为自动对焦(AF)。过去由人手调节、眼睛判断的对焦方式就

称为手动对焦(MF)。

1、自动对焦的工作原理

现代照相机的自动对焦主要是在旁轴取景式照相机和单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中运用。

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类:

(1)主动式自动对焦

相机上的红外线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相机上的接受器

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进行距离运算,并通过步进马达驱动镜头到相应位置完成对

焦,为主动式自动对焦。

主动式自动对焦方式主要在旁轴取景式照相机中采用,如袖珍照相机、家用小DC多采用

这种方式。

(2)被动式自动对焦

照相机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为被动式自动对焦。

被动式自动对焦方式主要在单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中运用。

自动对.焦的操作非常简单:一般来说,把照相机取景器中的对焦区域选择框对准被摄体

需要对焦的部位,半按下快门按钮,即可在瞬间启动、完成自动对焦。对焦完成后,取景器

中会有合焦提示,一般是以绿灯亮起来表示,有些照相机合焦后会伴有声响提示。

如果根据构图安排,被摄主体不在对焦框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把对焦框对准被摄

主体进行对焦,并保持半按快门锁定焦点,然后再重新构图拍摄。

2、自动对焦并不是万能的

135单镜头反光式自动对焦照相机的优点很明显:

(1)为视力不佳的人士、缺乏摄影经验和训练的人士提供一个高度可靠的对焦辅助手段。

(2)省却转动镜头的人工操作,为人们提供一个简单、快捷的摄影手段,利于需要相对快速

反应的摄影题材。

(3)在某些重要场合可以把摄影者的注意力从对焦工作中解放出来,而把精力集中在构图和

对被摄者瞬间表现的把握上。

缺点也同样存在:

(1)在对焦光路中有其他物体遮挡时.(包括半透明的物体),对焦点的选择出现失误。

(2)弱光下无法自动对焦;照相机使用的镜头最大纳光能力小于F/8无法自动对焦。

(3)不能对对焦区内的平面、单色弱反差的物体对焦。

(4)强烈直射光下对焦可能会出现失误。

要解决这些问题,135单镜头反光式自动对焦照相机:

(1)都保留手动对焦功能。如磨砂玻璃屏辅助对焦,以应付照相机自动对焦系统不能很好区

分主体的拍摄场合。

(2)采用主动、被动相结合的对焦方式,以应对低照度下或景物无反差的拍摄场合。如在中、

低档次的机型中,设有自动对焦辅助灯,或机顶闪光灯发光辅助对焦;在专业级和高档机中

一般是利用专配闪光灯发光辅助对焦。

不管照相机如何先进,还要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掌握最基本的摄影技术和方法,灵活运

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照相机的功能而不是受制于器材;特别是象照相机这样的机器,高

科技往往提供的是便捷的辅助手段,功能的改进并不多,所以最复杂的照相机所能做的,简

单、“原始”的照相机一样能做,只不过要麻烦•些而已。反而这些简单原始的操作方法,提供

的是最可靠的手段,应该熟习掌握。

3、关于单点对焦与多点对焦

单点对焦是指照相机只有一个中央对焦点,或是利用照相机中诸多的对焦点其中的一个;

而多点对焦则是照相机具有几个至儿十个对焦点,都可以进行对焦操作。现代最新型的照相

机多标榜具有宽阔的对焦视域和众多的对焦点,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对焦操作。

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1)单点对焦对于对焦主体不在构图画面中央或对焦点位置的拍摄情景,有一定的麻烦,需

要在对焦后重新构图。而多点对焦则有可能直接对焦拍摄,可实现快速拍摄。

(2)具备多点对焦功能的照相机更容易实现对运动物体作出运动速度、方向的判断,从而实

现焦点跟踪拍摄。

(3)单点对焦特别是中央单点对焦是最精确的,并能够对横、直线条进行对焦操作,即所谓

“卜字形”对焦。而其他的对焦点有的只能对横线条或只能对竖线条对焦,及"一字型”对焦。

(4)单点对焦与多点对焦的结果是一样的,不存在多点合焦更精确的问题。如果照相机出现

多点合焦现象,只能说明:a、合焦的儿个点都在同一平面匕b、照相机软件对对焦的判断

有问题,把不同的距离看作是同样的。

所以,单点与多点,只是不同的操作方法,并不影响精度。而且,如果始终使用单点对

焦,则有可能是在始终利用照相机的最佳对焦功

能实现辅助对焦,精度更有保证。

三、景深和超焦距

(-)什么是景深?

从理论上来说,当对被摄体的某一点进行对焦后,只有这个对焦落点及其所在的与胶平

面平行的面,能够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其它的部分都将处于焦点外,是不清晰的。

但对于清晰不清晰,除了有理论上的依据外,还有人的观察能力的问题:如果处于焦平

面外结像的点,我们的眼睛“看起来是清晰的”,那它就是清晰的。

在实际上,处于焦点外的各个点它的成像又是一个距离焦平面越远越不清晰的过程——

这包括在焦点前和焦点后的各个点。

怎样才是"看起来是清晰的”呢?

这里有一个关于“容许弥散圆”的概念:

在焦外的点,不能在焦平面上结成清晰的实像点,而表现为个发虚的光斑,这就是弥

散圆。

那么,如果这个弥散圆光斑它的直径足够小,以致我们人眼无法分辨出它是个圆,而看

成了•个点,也就觉得它是清晰的。

理论上说:在明视距离(25cm)观察,如果一个弥散圆它的直径小于0.033mm,那么我

们就会把它看成是一个点。

这个0.033mm直径的圆型光斑,就是我们人眼所能容许的弥散圆。景深的理论依据也就

在这里。

这就涉及到摄影术中•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景深。

焦平面前后成像清晰的范围,叫做焦深。与焦深所对应的被摄物的深度叫做景深。其中

从被摄物目标对焦面到成像还能保持清晰的最近一点的距离叫做前景深,到成像还能保持清

晰的最远点的距离叫做后景深。而前后景深之和叫做全景深,简称:景深。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镜头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拍摄时所选用的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用同样大小的光圈,对同一距离的目标拍摄时,镜头的焦距越长,

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被摄物体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使用相同焦距的镜头,用同样大小的光圈,对不同距离的物体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

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拍摄时,如果欲获得大的景深效果,就要尽可能地使用短焦距镜头、小的光圈值、远距

离拍摄。

反过来,如果欲获得小的景深效果,就要尽可能地使用长焦距镜头、大的光圈值、近距

离拍摄。

【注意】

影响景深的因素只有这三个因素:

焦距长短、光圈大小、距离远近。

(三)如何判断景深大小

在拍摄前我们能否预测景深状况?方法有下面三种:

1、查镜头景深表:可靠、准确,但不实用。

2、利用照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可靠、准确、直观,但需要经验积累,在小光圈时难以

判断,光线暗时难以判断。

3、查看照相机上的景深标尺:实用,但不够精确。

以上三种办法掌握一种即可,对于135片幅的照相机,从取景器中观看景深毕竟是一个

困难的事情。

(四)景深的运用

为什么要控制景深?

景深现象是摄影的特性,也是摄影作品区别于其它平面艺术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合理运

用、控制景深,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反映摄影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首先,景深效果与人的眼睛观察事物的特性是一致的,能够模拟人眼的效果。

其次,景深效果突出、强化了画面的透视感,使二维的平面具有了三维的立体效果。

第三,景深的不同表现,能更清楚地传达拍摄者的意图,展现被摄体不同的面孔、风貌。

第四,在对画面的把握上面,我们利用景深的特点,弱化、虚化甚至隐藏画面中不重要

的部分,从而达到净化画面,突出、强调主体的表现手法。

而景深控制不当,会给人简单复印对象、拍摄目的不明确、画面驾驭能力低总之就

是技术与艺术表现力都差的印象,是摄影还没入门的表现之一。

在实际拍摄中,景深大小的控制要结合许多因素,包括:

1、这是一张什么性质的照片——科研?纪实?艺术作品?

2、想通过照片让人们了解什么——全貌?个体?局部?

3、是客观再现还是引导观者跟从拍摄者的眼光?

4、影像最终的用途——展示的方式、放大的尺寸?

如此等等,这些需要大家在拍摄中慢慢体会。

两种控制景深的操作方式:

1、在构图对焦完成后,检查各级光圈的景深范围,根据拍摄要求作出调整。

这种办法多用于静物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及其他一般摄影题材。

2、预先定出拍摄距离以及景深要求,在照相机中作出调整。

这种办法多用于需要快速拍摄的场合如新闻抓拍、抢拍,运动体摄影,动感摄影等。这

种方式又引伸出一种快速、保守的对焦方法即“撒网式对焦法”。

在对景深的把握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景深的认定与人眼识别能力有关,它是在特定的观察距离,人眼对特定尺寸的图像的

分辨能力。如果超出了这些条件,那么对景深的理解会有不同。

同时,景深的认定还与对图象的质量要求有关,如果我们需要得到全画面都尽可能细腻

的影像,那么,我们会要求前后景的表现尽可能•致,这时候就需要有非常小的弥散圆,也

就是非常大的景深。

比如图像如果经过高倍放大,这时候原来可以满足的景深范围就可能不适用。这也是为

什么有些图像看小样还可以接受,•放大就会暴露出焦点不实或前后景交代不清的原因。因

此,对景深的把握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

实际拍摄中,我们往往会对一些后期需要放大的作品如风光类的作品提出更严格的景深

要求。所以不管景深表是否显示已经足够,我们都会利用小光圈值(f/16以下)来拍摄,原因

之一就是希望经过高倍数放大后,全画幅仍然能有足够细腻的影像刻画。

2、由于存在着景深的关系,使得我们对对焦精准程度有了一些回旋的余地,所以“撒网式

对焦”以及盲拍对焦才有了可能。

但景深的表现与镜头的焦长和拍摄距离息息相关。我们在使用长焦距镜头和在极近的距

离拍摄时,特别要注意对焦的精准,因为这时候的景深卜分浅,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失焦。

如小品摄影、微距摄影和翻拍之类,人像摄影等等,对焦点的要求本身就极高,稍有不

慎就容易对焦失误,而且对景深的覆盖范围的要求也极高,浅了不能表现整个被摄体面貌,

长了也可能达不到特定的表现效果。这些拍摄题材如果时间、条件允许,最好能拍摄前确定

好景深范围,作出适当的调节。

(五)超焦距及其应用

1、什么是超焦距?

当摄影镜头对焦于无限远(8)时,位于无限远的景物会清晰地成像在胶片平面上,而在

有限距离某一点上的景物在胶片上也同时结成可以容许的清晰像点,再近的景物就模糊不清

了。那么由最近的清晰位置到无限远处所包含的景物,都会清晰地成像在胶片上。这个最近

的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就叫做超焦距。

如图所示:当镜头对焦于无限远的景物时,根据景深原理,在有限距离上的某点也是可

以容许的清晰点,并且是最后仍能保持清晰的点。那么这个点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就是超焦距。

2、超焦距对焦点的确定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找出超焦距的距离点,并把焦点对在上面,这就是充分

利用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获得最大的景深范围。

而超焦距是与镜头的焦距和拍摄时所选用的光圈有关的。不同焦距的镜头、同一焦距的

镜头使用不同的光圈,其超焦距范围都不一样。判断一个镜头在某个光圈值时的超焦距的方

法为:

选定光圈值,然后转动镜头调焦环,把距离刻度中的“8”符号时正镜头景深表上标示的光

圈值指标,这时景深表上的距离指标标示的刻度就是超焦距。距离指标另一侧的光圈值指标

所对应的数值为最近清晰点,两个光圈值指标间的距离范围就是景深范围。

3、自动对焦照相机镜头超焦距的设定

以上我们谈论的是手动照相机镜头的景深设定和超焦距设定。对于新式的自动对焦照相

机镜头、袖珍数码照相机镜头如何进行设定呢?

自动对焦照相机镜头所能提供的信息和调节是很简陋的,要从事超焦距摄影比较的痛苦。

可以说,全自动照相机在诸如风光、建筑、微距等这一类摄影题材中,相对于过去的电子照

相机或是全手动机械照相机,毫无优势可言。我们只能从一点点的提示中做一些有限的选择,

其他的、更多的调节方式,我们只能够凭经验去蒙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只表明了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值时,超焦距设定的位置指示。

其他资料欠奉。

使用的方法:

(1)关掉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

(2)转动调焦环,把

“8”符号对正超焦距对焦标示线。

(3)把镜头的光圈值调整到最小值。

4、超焦距摄影的适用场合

超焦距的运用实际上是景深原理的一个特殊运用,目的是获得最大的景深范围。由于其

出发点是先考虑清晰范围,而把对焦点选择在一个特定的距离上,因此除非巧合,否则其清

晰范围内最清晰的点(对焦面)往往不在主体上。这样,其有一定的拍摄适用场合:

(1)包含前景、中景、远景的全景摄影,其主题是整个场面、环境。如不存在前或远景

的或不需要前或远景清晰的拍摄,则没有必要采用超焦距原理。

(2)对无法预料的动体进行抢拍,运用超焦距原理可以在瞬间不经调焦进行拍摄,在抢

拍摄影中有重要价值。

在摄影中有一种对焦方式可以称为“撒网式对焦”,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景深特别是超焦距原

理,根据需要的景深覆盖情况预先把对焦点调到一定的距离,那么,只要是在景深覆盖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