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动荡变革育新生:中华文明的青春时期【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战国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的意义。难点:华夏认同的问题;“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目标解读: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历史地图认识列国纷争的概况,体会国家分裂和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进程。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和文化传播与发展,感悟列国纷争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和民族交融的作用。3.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角度理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产生的必然性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4.利用春秋战国时期文献和实物史料,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张并体会其历史意义。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东周时空定位——东周之春秋战国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何时争争什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五霸相继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七雄并存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权力下移,传统制度走向瓦解局部统一120战国兼并,以统一为目标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春秋时期特点为: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特点为:兼并战争;春秋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有何变化?实质是什么?战国时期分封宗法逐步崩溃中央集权雏形出现贵族政治逐步衰落官僚政治逐步确立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疆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实质: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北狄西戎东夷南蛮华夏思考:与图1相比,图2有何变化?“华夷有别”与“华夏认同”华夏①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②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民族③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各族同源共祖的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吸收融入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发展华夏在春秋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强化了同源共祖观念,增强了文化认同,为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基础。华夏认同:“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春秋:“尊王攘夷”战国:追求统一

中原华夏认同北狄西戎东夷南蛮华夏认同民族融合从攘夷到融夷华夏认同从中原向四周扩散华夏认同的影响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②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知识拓展: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主题探究】春秋战国的政治变化

思考:观察上图,指出图一到图二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1)礼崩乐坏,传统等级制瓦解: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是礼崩乐坏的典型例证;(2)列国纷争,区域统一:诸侯国数量减少,兼并战争更加激烈,形成区域强国;(3)民族融合加强:

a、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说明中原同边疆少数民族的交流密切;b、北方少数民族数量减少并逐渐统一,形成强大的匈奴,民族战争不断。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宗法制进一步瓦解;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匈奴成为北方边境主要威胁;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趋势】:(4)华夏认同: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如赤狄、北戎消失了,逐渐融入华夏族;(5)生产力进步:出现不少新兴城市,如邯郸、大梁等;经济发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为何争◎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都江堰及其工程示意图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兴建水利灌溉工程③工商业的繁荣:手工业分工,商业城市,大商人经济发展思考:经济领域的大发展又将当世产生哪些影响呢?为何争

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公田不治私田开垦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夺权社会转型井田制瓦解奴隶主贵族没落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为何争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公田抛废(国家收入减少)、私田开辟(私田实际私有)生产力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阶级关系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政治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变革:变法运动,专制集权变法运动燕昭王乐毅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楚悼王吴起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代表:秦国·商鞅变法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兼并战争日益剧烈。③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④思想:法家思想的出现。怎么争秦孝公商鞅变法以商鞅变法为例主要内容经济军事政治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①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②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特点顺应历史潮流;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影响积极: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轻罪重罚,刑法严苛,为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连坐法等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重农抑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力增强。加强了对地方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国家组织能力。财兵权问题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崛起

随着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的崩溃,士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也无“田”可“食”。因此他们只得凭借自己的“六艺”知识,自谋生路,在各地东奔西走,寻找可以依附的主子。——《中国传播史论》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相关史料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争辩;战国时期各思想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繁盛的时代。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重用。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的孔子材料

核心观念是“仁”,关爱他人。子曰:“仁者爱人。”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治理国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发展。子曰:“有教无类。”

━━摘自《论语》入世春秋时期的老子哲学思想治国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界之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具有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出世思考:为何孔子周游列国,推广治国理念却无功而返?

在当时战乱不断、诸侯争霸的时代,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以仁爱、德治、教化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不适应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时代需要。。回忆商鞅变法和各国的变法运动,思考百家思想中哪一家的思想更顺应时代需求,成为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

法家思想首先就提出了变革,反对托古,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这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型来说,无疑顺应了统一战争的的潮流。

在变法中对法家思想的贯彻,为建立起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国家奠定了基础。学派人物主要思想代表名言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阴阳家邹衍新兴地主阶级下层平民新兴地主阶级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各学派的思想。百家争鸣: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中心话题: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没落奴隶主贵族“人治”无为而治法治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性恶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齐物论;逍遥自由主张变法革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法治国;性恶论“五行相生相胜”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变1.政治之“变”2.经济之“变”3.思想文化之“变”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分封、宗法、礼乐制度逐渐瓦解)②各国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③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①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与增强②私学兴起,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①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③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④“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工商业繁荣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课后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转型时代:从奴隶制社会转型为封建社会)(1)经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