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沙洋县后港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随后,人民日报发表论:二战历史不容翻案。从国际法层面看,日本“国有化”钓鱼岛违反了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议》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前后,各解放区的土改先后完成,广大贫苦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华北农村婚姻家庭纠纷呈井喷式爆发,乃至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社会变革冲击传统伦理观念B.国内战争影响了家庭稳定C.工业化瓦解了传统婚姻制度D.合作化运动促进妇女解放3.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 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种现象A.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 B.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 D.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5.据统计,1860年松江府的总人口约为300万人,年产土布3千多万匹。按照当时的生产情况估计,共需1亿8千多万个劳动日:以每家5口,每户1.5名织布者计,需要松江所有家庭每年织布202.8天。据此可知,当时松江地区A.农家“耕”“织”分离 B.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6.“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在运作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和雀巢公司,已经将自己转变成全球公司。”这一现象A.催生了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不受任何国家法律法规约束 D.推动了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7.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8.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中央设置的军机处10.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在讨论军费预算议案时,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使预算议案未获通过。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于1862年9月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一斗争反映A.德意志帝国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争夺国家主导权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11.秦汉时期负责社会基层征税和调解纠纷的是A.县令 B.三老 C.啬夫 D.里长12.20世纪50-70年代,受益于冷战而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国家是A.南斯拉夫 B.日本 C.中国 D.俄罗斯13.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14.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这说明古代罗马A.注重保护公民土地私有权 B.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C.居民的身份具有不平等性 D.法律严禁土地的买卖15.“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材料描述的是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6.下图可以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C.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17.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8.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与外戚恩泽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19.“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20.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学者马克辛·伯格说:“蒸汽机长期以来被18世纪史学家看作发明和创造的关键指示器,但是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型消费品的爆发。”据此可以推知A.奢侈品消费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B.奢侈品消费拓展了英国的市场C.蒸汽机给奢侈品生产提供新动力D.奢侈品比蒸汽机更利于社会发展21.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喜欢用黄金装饰画面,其目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这一改变A.受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C.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进展 D.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22.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词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这主要说明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 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23.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这是因为这些措施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24.关于汤武革命,荀子认为,“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韩非子则说,“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A.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象征 B.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C.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D.历史观点会因史料不同而相异25.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26.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7.如图所示的美国工业生产情况,最早发生于A.独立战争时期 B.南北战争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罗斯福新政时期28.“它渊源于高度同一化的基督教文明和代议制民主政治传统,建立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请问“它”指的是A.欧盟 B.东盟C.七十七国集团 D.石油输出国组织29.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公民负担昂贵的骑兵装备,充当骑兵;第三等级自备重装武器,充当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是轻装步兵,更穷的公民没有武器,只能划船、搬东西和呐喊助威。这表明,雅典的财产等级制A.平衡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B.激化了城邦内部的矛盾C.忽视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D.暴露了民主改革的局限30.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是政治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主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率团访苏,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期间。中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至此,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通称“156项工程”。此后,1955年3月,中苏双方又签署了新的协定,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共计16项。1955年通过口头协议又增加2项。前后共确定174项工程。经过反复核查调整后,最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通称为“156项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多次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投入实际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摘编自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6项工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6项工程”实施的意义。32.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有两个问题的争议最为激烈,一是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二是有关中国山东归属问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材料三顾维钧(巴黎和会中国政府全权代表)曰:“……至于青岛问题关系四万万人民的大问题,本全权之责任亦极重,今试述其大纲原则: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青岛完全为中国领土,当不容有丝毫损失。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本全权绝对主张大会应斟酌胶州租借地及其他权利之处置,尊重中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之根本权利,且相信中国,有和平之诚意“。材料四日本代表当时提出日本政府要求书一件,内容如下:“日本政府以为胶州湾租借地、及铁路,并德人在山东所有其他一切权利,德国应无条件让予日本。盖自欧战开始,德国以胶州湾为海军根据地,大为国际贸易航行之障害。日本为远东和平起见,根据一九一一年日英同盟条约,致最后通牒于德国,要求交出胶州湾,以便将来归还中国,德国不依限答复,日本乃与英国出军占领胶州湾、及胶济铁路。自是德国在山东之权利,悉为日本占有。德国在远东军事上政治上之根据地,因以破坏。商业交通,乃得恢复无阻。日本为削除德国此种势力,牺牲不少,不能任德国势力复活,故日本对德要求,实正当而且公平……”——材料三四均摘自《北洋军阀史》一四八《巴黎和会》问题(1)德国处置问题与山东问题的形成缘由有何不同?(2)顾维钧将山东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是什么?(3)简要评论日本拒绝归还山东的理由。(4)你如何看待巴黎和会上这两大争议?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宣布钓鱼岛等为中国领土,日本将其国有化违背了这些国际法,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协议》没有专门明确钓鱼岛等是中国领土,①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错误。2、A【解析】材料反映了土改先后完成,华北农村婚姻家庭纠纷爆发,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巨大变革影响了传统的婚姻家庭的稳定,说明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当时各解放区已经没有国内战争的影响,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尚未实现工业化,故C项错误;土改并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A。3、C【解析】

该漫画发表于1907年,反映的是预备立宪,结合右上角的画外音可知,漫画实际反映了作者在揭露和嘲讽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立宪是虚,是欺骗民众的,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共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立宪》”、“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分析解答。4、A【解析】

明中后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货物的区域分工,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打破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粮食安全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明中后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货物,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5、C【解析】

19世纪中期,松江地区生产出的大量土布,需要当地大量人口将大部分时间都在棉纺织业上,体现了当时松江地区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C项正确;松江人用大半时间从事土布生产,不能说明当时当地农家的“耕”“织”分离,不是“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的结果,也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不符,ABD三项错误。6、B【解析】

材料表明许多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从正在进行的全球化中获益,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B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全球公司的成立对催生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A错误;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球公司,都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C错误;材料不能看出世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D错误。故选B。7、B【解析】

材料中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是对财产所有权人权利的规定,是有限的所有权,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强调的是公众使用土地,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保护自由民利益,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财产所有人与公共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调节公民之间的利益冲卖,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时紧扣“土地的所有人”“土地可供公众使用”,从有限所有权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得出准确答案。8、C【解析】

试题分析:“立嫡以长不以贤”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体现了九品中正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了科举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体现了察举制。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详解】9、D【解析】

材料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秦朝时君主专制才正式确立,郡县制体现中央与地方,不符合题意,A错误;B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不是君权趋势加强,排除;三省六部起到加强了皇权的效果,但是皇权没有到达顶峰,排除C。10、B【解析】

据材料可知,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的议案,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而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说明了以议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与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围绕“国家主导权”进行了争夺,B正确;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是18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普鲁士邦内的争夺,而不是“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D与题意不符。【点睛】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诸邦分裂割据的局面,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11、C【解析】

根据所学秦朝“乡置啬夫,职掌听讼、收取赋税”,可知啬夫是秦汉基层社会中负责征税和调解纠纷的群体,C正确;县令不直接负责基层社会,排除A;三老掌管教化,排除B;里长负责户口赋役,不负责调节纠纷,排除D。1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在20世纪50-70年代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展外贸,故B正确;南斯拉夫在20世纪50-70年代,摆脱苏联控制,发展市场经济,与“冷战”无关,排除A;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左”倾思想,没有快速发展,排除C;“冷战”结束,才称“俄罗斯”(1991-至今),排除D。故B。13、C【解析】

唐朝将公主嫁到吐蕃,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可见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C正确;A中“已经”表述绝对,排除;B与题干无关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主旨是民族之间交往,而非唐朝统治阶级内部问题,排除D。14、C【解析】

罗马法强调只能将土地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实际上排斥了非罗马公民的土地购买权,体现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身份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材料只限制土地转让对象,没有体现对土地私有权的保护,A项错误;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与强调契约合法的条件不符,B项错误;限定土地买卖的对象不等于严禁土地买卖,D项错误。15、C【解析】试题分析:秦代丞相位高权重,拥有决策权,若丞相考虑不周,见解有所偏颇,无需“中舍之杂判”和“给事之驳正”,故A项错误;汉武帝任用身边的亲信组成决策班子“中朝”,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外朝”抗衡,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及“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学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汉代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学制系统,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学只是太学的教学内容而非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在隋唐时期而非材料中的汉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学是中央的学校,不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7、C【解析】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论证郡县制的作用,因此排除D。18、A【解析】

由表格可知,汉武帝之后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明显呈现上升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措施有关,故选A。分封的功臣候与外戚恩泽候在表格中反映出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故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排除;加强中央集权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不是具体造成变化的原因,排除C;重文轻武是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而不是汉朝,排除D。19、C【解析】

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排除。【点睛】“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是关键信息。20、B【解析】

由材料“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细消费品的爆发”可知,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场的拓展,故选B。奢侈品消费能助推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不可能是催生的关系,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奢侈品与蒸汽机之间的关系,排除C;材料肯定奢侈品消费的意义,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排除D。21、C【解析】

这一改变反映了14世纪的画家们不再以神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C项;14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画家创作内容的改变,并非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排除B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排除D项。22、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谈话及答记者问、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是孙中山利用报馆杂志来宣传其民主革命思想,故B正确;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大众传媒的近代化,故D错误。23、B【解析】

根据材料“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可知,这是因为这些措施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B正确;A、C、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4、C【解析】

作为儒学代表的荀子肯定了汤武革命是“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子则认为“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这些不同的认识表明历史解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故C正确;荀子认为汤武革命是反抗暴君的象征,故A不符合材料主旨;法家韩非子旨在维护专制统治,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史料的不同,故D错误。2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三次王朝战争的目的。德意志统一之前,四分五裂的状态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可以结合长期分裂的政治状态,进而可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正确。26、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看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摆脱民族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的意识。A时期未出现民族危机;CD项时期不是最先出现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的觉醒。1840年前后,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此时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为最初的觉醒。故选B。考点: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点评:中国民族意思的觉醒适合民族危机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个人的解放与民族的独立自由紧密相连。与此题相关的洋务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影响也需要掌握。27、C【解析】

图中数据说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对石油工业实行了垄断,杜邦火药公司对火药工业实行了垄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现象最早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正确;独立战争时期指的是1775年—1783年,南北战争时期指的是1861—1865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BD错误。28、A【解析】

从材料中的“建立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来看,这一组织是欧洲联盟,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故答案为A项;东盟、七十七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之间主要是进行经济和能源方面的合作,不符合题干中“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要求,排除B、C、D项。29、A【解析】

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将雅典居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由于贫穷不能担任政府官员和参加“四百人会议”。同样由于收入高,前三个等级要负担昂贵的军备费用,第四等级的军备负担就轻,从而实现了享受的权利多,负担的义务就大的原则,平衡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故选A;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由于划分不同等级,公民权利本来就不平等,而不是忽视了公民权利的平等,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改革,排除D。30、D【解析】

依据材料“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并结合宗教改革来看,反对教皇就是反对封建君主,实质上是对封建制度的斗争。D正确;反对教皇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是对封建制度的反对,A错误;民主革命指的是反侵略反封建,而宗教改革没有反对外来侵略,不是民主革命,B错误;民族革命是争取民族的独立,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苏联对华援助项目;主要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反复论证,以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受国际格局影响。(2)意义: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开展;加强了国防;提升我工业生产技术能力;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阵营。【解析】

(1)据“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得出苏联对华援助项目;据“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并结合所学得出主要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据“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多次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投入实际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并结合所学得出反复论证,以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受国际格局影响。(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6项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一五计划的开展,加强了国防;提升我国工业生产技术能力;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阵营。32、(1)德国处置问题因德国战败而产生,处置德国反映的是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而山东问题却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后遗症,日本夺取德国曾经取得的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却无视中国对德作战的战胜国地位。(2)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正统思想。(3)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防止“德国势力复活”为理由,以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存在破坏了经济环境为理由,来遮掩掠夺中国的实质,是一种典型的强盗逻辑。不论何种理由和借口,日本的拒绝归还山东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其性质与德国对山东的占领无异。(4)中国代表的立场比中国政府的立场更为合理,而日本代表则完全体现了日本政府的险恶目的。【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是战的战败国,处理德国问题反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山东问题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所留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