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史学界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或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和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C.找到了“无主地” D.证实了“地圆学说”2.“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默罕默德 D.汉谟拉比3.美国独立后,托马斯·潘恩说:“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据此推测,作者A.支持民主共和 B.赞成扩大总统权力C.追求自由平等 D.崇尚法制依法治国4.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地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这场“社会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设 B.公车上书 C.《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D.武昌起义6.列宁说“俄国的商业是千百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行了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该《宣言》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B.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C.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D.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8.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战略”,主要措施有:一、加强大企业,更新企业技术设备;二、抓劳动纪律;三、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加速战略”主要旨在A.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概性 B.解决经济发展停滞难题C.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9.《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如乾、坤两卦,象征“刚健”与“柔顺”的对立转化;在一卦的具体爻象中,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极必反的意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哲学思维的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0.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11.下面是创作于1912年的世界名画——《鸽子与青豆》,其创作风格体现了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12.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释中,合乎美国历史的有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根本对立的13.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14.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A.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B.欧洲已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D.法国利用强大的欧盟作后盾15.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占10个主要工业国家总产量的62%,1965年这个比例降到50%。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美国的份额也从1953年的30%下降到1965年的16%。导致以上变化的因素包括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②欧洲走向联合推动经济复兴③“滞胀”冲击了美国经济④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6.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些举措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性质 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C.推动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D.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17.公元前4世纪以降,雅典案件的审判通常由执政官主持,陪审法庭审理,但他不能给出或者影响案件的判决;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须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这说明古雅典A.司法程序过于繁琐注重形式 B.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血缘政治仍然影响法律实践 D.司法程序体现主权在民思想18.1971年7月,毛主席就日本觊觎问题时曾指示周恩来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该指示意在()A.强调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B.表明新中国始终遵循着和平外交政策C.指明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目的 D.迫使美方承诺压制日本对的野心19.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巾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A.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B.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C.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20.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其主要结果是A.封建等级制形成 B.等级君主制形成C.君主专制形成 D.民主制度形成21.以下条款引自世界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四个不同的法律文献,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①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②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③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④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22.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A.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借鉴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D.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23.“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化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4.1936年9月12日,蒋介石致电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要求他重新计划以飞机轰炸军舰的特种训练,电称:“对桂作战计划可以取消。”据此可知蒋介石()A.摈弃了与桂系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对内与对日本的政策C.为西安督战做了军事部署 D.最重视国民政府的空军训练25.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范围波及奴隶 B.具有初步的人文意识C.公民资格限制放宽 D.受城邦主义影响26.“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2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28.“它的经济力渗透深广,它的军事武力征服各地;世界的绝大部分,都屈服在它的脚下。它的人口不断增加,增至全人类的三分之一。它的主要国家,更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舞台所在。”“它”具体是指何时的欧洲A.15—16世纪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29.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据此可知A.天下共主权力格局发生变动 B.诸侯国与王室矛盾不可调和C..尊卑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D.传统宗法血缘关系趋向瓦解30.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针对北齐以来“豪党兼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的情况,隋文帝进行了户籍整理,以扩大租调收入。他首先制定了保闾制度,畿内以五家为保,设保长;五保为闾,设闾正;四闾为族,设族正。畿外保上为里,设里正;里上为党,设党长。由保长、闾正、族正、里正、党长等办理均田、征税与户籍。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户口检查,即“大索貌阅”。在检查中,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这次检查的结果,得到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为了进一步防止户口隐漏,高颍又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为编甿,奉公上蒙轻减之征”,自此“奸无所容”。这样就使隋廷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户口也迅速地增加起来。——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户籍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的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33.8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年8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与资本主义少数财阀垄断的民主不同,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就连莫斯科的夜生活也受到知识界的关注和赞誉。当时中国知识界在大力地介绍、评论苏联时,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材料二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对欧洲殖民主义者而言,美洲是美洲是““无主无主””土地,他们最先“发现了”美洲,自然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故C项正确;AB项是全球史观;D项从地理学方面。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评价【详解】2、C【解析】

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包括了阿拉伯、波斯、土耳其以及非洲等区域,故C正确;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物,佛教不涉及阿拉伯人,排除A;耶稣是基督教创始人物,不涉及非洲、印度人等信息,排除B;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不涉及宗教,排除D。故选C。3、A【解析】

潘恩的口号使得美国的独立战争获得了新的内涵,美国人民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也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即国家不需要国王,A正确;潘恩言论发表时间是1776年,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尚未结束,并未选出总统,排除B;自由平等只是潘恩言论的表层意思,排除C;这里的法律代替了国王,意味着政体形式的改变,而非强调依法治国,排除D。4、B【解析】

通过材料信息“李沆将皇帝的手诏烧掉”“韩琦对宋神宗的谈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官员对政治行为的态度,说明士大夫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B正确;宋代加强了皇权,皇权并未受到威胁,排除A;题干主旨是对官僚对皇权的限制,而非士大夫参与决策,排除C;重文轻武与题无关,排除D。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等一千多名举人的“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演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正确;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的军工企业,A与材料中的变法无关,A错误;《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阵地,与材料无关,C排除;武昌起义是狭义的辛亥革命,故D与材料不符。6、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肯定了商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列宁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都是斯大林时期的推行的,不是列宁推行的政策,B、C选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D【解析】

根据材料“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知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D正确;A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B是《权利法案》发表的意义,排除;C是法国《人权宣言》发表的意义,排除。故选C。8、B【解析】

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关注点是大企业技术更新、劳动纪律和产品质量,其目的在于解决斯大林模式下经济发展停滞问题,B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对劳动者待遇方面问题,说明加速战略目的不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题干提供的加速战略内容中并没有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C排除;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故加速战略中涉及的企业产品并不参与市场竞争,排除D。9、D【解析】

材料“对立转化”“物极必反的意旨”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关于祸福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故D符合题意;A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强调仁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题意;B是法家学派的观点,强调改革变法,故B不符合题意;C是墨家的观点,强调兼爱,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

建筑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11、A【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以得出,其给人的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符合立体画派的特点,由此可知其应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故A正确;现实主义绘画形象较为逼真,突出对现实的反映,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不正确;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与图片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浪漫主义绘画重形式,重情感,与图片信息无关,故D不正确。12、C【解析】

根据材料“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可知革命派主张保护个人的权力;根据材料“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可知联邦派反对群众暴政威胁个人权力,但是二者都主张保护个人权利,C选项符合题意;革命派强调的是保护个人权利,未体现主张建立邦联制,A选项排除;联邦派强调的是反对民众的暴政,未涉及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联邦派和革命派都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选项排除。13、C【解析】

根据表格计算,消费合计/人口指数,可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3.8和170.109,两个年份比较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A错误;根据计算,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何况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直接消费,B错误;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D错误。14、A【解析】

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58年”“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欧洲”“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致”可知,当时戴高乐总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这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故选A项;美苏争霸的重点始终在欧洲,故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故排除C项;D项中“欧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5、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制造业份额的下降主要是受到西欧的冲击,同时日本战后崛起也对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①③所处的时间是70年代,故排除ABD项。16、C【解析】

材料反映了全国多数地区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有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C正确;农业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公有制性质,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信息,排除B;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联系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17、D【解析】

材料“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须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说明具体司法裁决由雅典公民决定,即司法程序体现主权在民思想,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司法程序注重形式,故A不符合题意;在雅典公民内部才遵循平等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血缘政治与法律实践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8、D【解析】

由“就日本觊觎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等信息可知,毛泽东邀请基辛格来华就是对抗苏联、日本,缓解中国面临的紧张局势,即从气势上迫使美方承诺压制日本觊觎的野心,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虽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关,但并非毛泽东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毛泽东强调的是新中国对待美、日的态度而非强调美方的目的,故C项错误。19、D【解析】题干说到罗马法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这些成果对后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地位立法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见其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故选D;罗马法的出发点是维护罗马的奴隶制度或者说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不符合史实;古代罗马法规定中,奴隶和公民之间是有严格界限的,没法保证奴隶的利益,故B不符合史实;题干只体现了妇女的法律地位和条文,故不能说兼顾了各个群体,故排除C。20、C【解析】试题分析: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统一性框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两者的结合促成了君主专制的形成。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进行21、D【解析】

“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出自1689年的《权利法案》,“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出自1862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出自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出自1789年的《人权宣言》,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④③②,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22、A【解析】

由“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等可知恩格斯在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A项正确;正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不能说明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B项错误;恩格斯重新认识垄断和垄断公司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他借鉴了私有制模式,也不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肯定,CD两项错误。23、B【解析】

根据“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正确;维新变法并没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打击,而不是对封建政体的打击,排除C;五四运动重点是反帝爱国,不是侧重在国内的反专制,排除D。24、B【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6年9月12日”、“对桂作战计划可以取消”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蒋介石调整了内外政策,抓紧时间备战,B正确;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A排除;材料与西安督战无关,C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策的调整,军事训练执行的政府的政策,且材料无法得出最重视国民政府的空军训练的结论,D排除。故选B。25、B【解析】

古代雅典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随意卖掉奴隶,奴隶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说明古代雅典具有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正确;古代雅典,只有公民享有民主,奴隶无法享受民主,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公民资格放宽的问题,排除C;材料现象与城邦主义无关,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分析解答。26、B【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2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8、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此时的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C正确;A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排除;18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排除;20世纪中叶,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D与材料不符。29、A【解析】

由材料“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如从前,天下共主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变动,故选A;战争之后,郑国还是派人去“慰问”周王的,这说明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到达不可调和的地步,排除B;周桓王在位时间为春秋早期,尊卑等级秩序确实受到了冲击,但没有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排除C;与C项同理,D项存在程度夸大的问题,不适用于春秋早期,排除。30、D【解析】

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点睛】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百姓隐瞒户口,严重影响政府租调收入。措施:制定保闾制度,各级有专人办理均田、征税与户籍事务;实行“大索貌阅”,即户口检查;奖励人民举发,防止隐瞒;通过输籍之法,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并减轻税额。(2)有利于遏制豪强士族势力的膨胀;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和赋税收入;有利于富国强民,巩固政权;有利于户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解析】

本题考查隋文帝户籍制度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隋文帝户籍改革的背景,结合关键信息“豪党兼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以扩大租调收入”概括即可。隋文帝户籍改革的主要措施,从材料中关键信息“保闾制度……由保长、闾正、族正、里正、党长等办理均田、征税与户籍”“大索貌阅”“奖励人民互相举发”“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等概括即可。(2)隋文帝户籍改革的意义,应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遏制豪强士族势力,对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户籍制度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32、(1)背景:法国沦陷,第三共和国灭亡;伪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