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理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0,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

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

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

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力,则r”.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

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

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4",则它的否命题为''若r,则力”.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真真真

真假假•1(.

假真真真

假假假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⑴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n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o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外

当〃、(7都是真命题时,〃八47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

题时,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V小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vq是真命题;当〃、q两个命

题都是假命题时,pvq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若p是真命题,则力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力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V”表

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记作“VxeM,p(x)”.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三”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记作“HXGM,p(x)”.

10、全称命题p:VxeM,p(x),它的否定力:3xeM,»(x).全称命题

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6,尸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I耳尼|)的点的轨迹

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r

图形

1

2222

标准方程声+3=3">。)

范围-a<x<a^-h<y<h-b<x<bSL-a<y<a

A,(-a,O)>A2(6f,0)A"。,-a)、A2(O,6t)

顶点

B2(O^)(-瓦0)、B2(/7,O)

轴长短轴的长=2b长轴的长=2a

焦点耳(-c,0)、鸟(c,0)耳(0,—c)、6(0,c)

焦距忻闾=2c6=«2-Z?2)

对称性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6=2=J1

离心率

a\a

V=±

准线方程-f

13、设M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到K对应准线的距离为4,点M到K对应准线

的距离为则粤

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耳,户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石石|)的

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

的焦距.

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图形

TfV-?

/T\

22

Y22

标准方程V

范围x<-a^x>ayy£Ry<—a^y>a,XG7?

顶点A[(-a,O)、A2(6f,0)Aj(0,-a)>A2(0,a)

轴长虚轴的长=功实轴的长=2«

焦点耳(—c,0)、1(c,0)耳(0,—c)、6(O,c)

焦距恒闾=2C(C2=/+〃)

对称性关于X轴、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离心率

a2a1

准线方程x=±—y=±-

C

,b,a

渐近线方程y=±-xy=±—x

ab

1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17、设M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M到耳对应准线的距离为&,点M到K对应准

线的距离为%,则幽l==

44

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户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

点尸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抛物线的准线.

1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B两点的线段AB,称为

抛物线的“通径”,即网=2p.

20、焦半径公式:

若点p(x0,yo)在抛物线y2=2“x(〃>())上,焦点为尸,则|PF|=Xo+5;

若点PG。,%)在抛物线V=-2px(p>0)上,焦点为F,则仔刊=-毛+个

若点P(Xo,%)在抛物线V=2刀(〃>0)上,焦点为尸,则|PF|=%+5;

若点PQo,%)在抛物线d=—2刀(p>0)上,焦点为F,则|PF|=—

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y2=2pxy2=-2pxx2=2pyx1=-2py

标准方程

(p>°)(p>°)(p>0)(A>0)

图形J啾

jp]

顶点(0,0)

对称轴x轴y轴

焦点9。)FT。L户(。住)FS3L

准线方程x=——x_p.T

________2_________2

离心率e=i

范围x>0x<0>0y<0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22、空间向量的概念:

(1)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

(2)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

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3)向量AB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记作|AB].

(4)模(或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5)与向量a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的相反向量,记作.

(6)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23、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⑴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加法,它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在空间

以同一点0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匕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以0起

点的对角线0C就是。与b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

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B

(2)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减法,它遵

循三角形法则.即:在空间任取一点0,作/

,。S、

0A-a,OB—h,则BA-a—b.

24、实数2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4a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2>0

时,4a与。方向相同;当;1<0时,4a与。方向相反;当;1=0时,Xa为零向量,

记为0.而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风倍.

25、设X,〃为实数,a,。是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

合律.

分配律:A^a+h^-Aa+Ab;结合律:=(〃/)..

26、如果表示空间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

向量或平行向量,并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

27、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仅。0),a//b的充要条

件是存在实数4,使。=劝.

28、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

29、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AB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使AP=xAB+yAC;或对空间任一定点0,有OP=OA+xAB+),相;或

若四点P,A,B,C共面,则OP=K)A+yOB+zOC(x+y+z=l).

30、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在空间任取一点0,作a,OB=。,则4®

称为向量a,8的夹角,记作也涉〉.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a,b〉«O,句.

31、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和b,若〈a,力=5,则向量a,匕互相垂直,记作a,方.

3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和。,则同|4b〉称为。,b的数量积,记作。.即

。人=《间,也〉.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33>a-b等于。的长度同与〃在。的方向上的投影Wcos〈a,b〉的乘积.

34>若a,。为非零向量,£为单位向量,则有⑴e・a=a・e=|《cos〈a,e〉;

同与引司向)

2

(2)aLb<^>a-b=0;(3)a­h=<Q.Q=同\a\=\ja'a;

一同忖(a与反向)

笳;⑸I。・。卜同I阳

⑷cos〈〃,。〉

35、向量数乘积的运算律:⑴a/="a;(2)(/1〃)/=/1(42)=人(劝/

⑶(Q+〃),C=Q.C+Z?.c.

36、若i,j,%是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则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

实数组{x,y,z},使得p=xi+力+zk,称xi,yj,z%为向量p在i,j,k±

的分量.

37、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则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实数组{x,y,z},p=xa+yh+zc.

38、若三个向量a,b,c不共面,则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的集合是

=xa+yb+zc,x,y,z&.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a,b,c生成的,

{a,Ac}称为空间的一个基底,a,b,c称为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

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39、设“,4为有公共起点0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称它们为单位

正交基底),以4,4,63的公共起点0为原点,分别以耳,4,63的方向为x

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

一定可以把它平移,使它的起点与原点0重合,得到向量0P=〃.存在有序实

数组{x,y,z},使得p=xej+ye2+263.把x,y,z称作向量p在单位正交基底

6,%,名下的坐标,记作〃=(乂,2).此时,向量P的坐标是点P在空间直角

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x,y,z).

40、设a=(%,M,Z]),b=(x2,y2,z2),则⑴a+Z?=(石+程%+%,4+z2)・

(2)。一〃=(玉一孙y—必,4-22)・

(3)Aa=,/ly,/lZ]).

(4)a-b=%%2+y%+平2•

(5)若。、b为非零向量,则。_LZ?oa-b=0oxix2+y[y2+ziz2=0.

⑹若。w0,贝IQ〃boa=劝ox】=Ax2,yl=Ay2,zt=Az2・

(7)\a\=\Ja-a=Jx;+y:+z;.

玉々+%%+展

⑻0=葡=春22

+y;+z;•&;+£+

dAB

(9)A(%,y,zJ,B=(肛必,Z2),则AR=||=&2石|)%(y厂九七』一?)•

41、在空间中,取一定点0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向量

0P来表示.向量OP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

42、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的位置可以由/上一个定点A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点

A是直线/上一点,向量a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则对于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

有AP=S,这样点A和向量。不仅可以确定直线/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直

线/上的任意一点.

43、空间中平面a的位置可以由a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设这两条相交直线

相交于点0,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P为平面a上任意一点,存在有序

实数对(x,y),使得OP=xa+yb,这样点0与向量a,b就确定了平面a的位置.

44、直线/垂直a,取直线/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称为平面a的法向量.

45、若空间不重合两条直线a,8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则a〃匕oa//bo

a=AZ>(4eR),a_L〃oa_L6=0.

46、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a的法向量为〃,月,则a/aoMa

oa_L〃oa-〃=0,a_LaoaJ_aoa〃〃oa=/l〃.

47、若空间不重合的两个平面a,夕的法向量分别为a,b,则a〃夕bo

a=Ab9a_L力•》=().

48、设异面直线。,〃的夹角为e,方向向量为。,b,其夹角为0,则有

\a-b

COS0-1Icos691=--;—,

49、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a的法向量为〃,/与a所成的角为6,/与〃

的夹角为°,则有sin<9=|cos同।~.

l\\n\

50、设々,的是二面角a-心尸的两个面a,夕的法向量,则向量〃1,密的夹

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a-/-月的平面角为。,

则|cose|=...

阿|〃2

51、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两点对应向量AB的模,B|计算.

52、在直线/上找一点P,过定点A且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为〃,则定点A到直线

,।||।|PA-n|

/的距禺为d=IPAkosVPA,〃〉卜.

53、点P是平面。外一点,A是平面a内的一定点,〃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I.।|PA-/?|

则点P到平面a的距离为d=PAcos<PA,〃〉=.

1111|川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一、导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包="=/(止d=出上常二贴)

AxAxx2-x{Ax

注1:其中Ax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垩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y=/(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汕电=1即/0.。+斓-/(工。),则称函数),=/(x)在点x。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

做y=f(X)在X。处的导数,记作/,(x0)或,即

/(x°)=lim包=lim/(、。+8一/&。).

Ar-^OAVAv->0Ax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

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函数导函数不定积分

y=cy'=0—

rxn+[

[xndx=-----

y=x"£N*)y'=nxn~]J〃+l

y=ax(〃>O,aw1)y'=axIna\axdx=—

JIna

y=exy'=exJeWx=e'

y=log.%

y'=^——

xlnci

(Q>0,Qwl,x〉0)

f1,1

y=\nxy'--1—ar=lnx

XJX

y=sinxy'=cosxJcosxdx-sinx

y=cosxy'=-sinxJsinx6tx=-cosx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X),g(x)均可导(可积),则有:

和差的导数运算[/(x)±^(x)]=f(x)±g(x)

[/(x),g(x)]=/(x)g(x)±/(x)g'(x)

积的导数运算

特别地:[加切・。。)

W+0)

商的导数运算

特别地:「一

[g(x)」g-(x)

复合函数的导数

(其中

微积分基本定理

产(力=〃力)

f[fSx)+f(x)]cbc=\f^dx+\f(x)dx

Ja2JaJa2

和差的积分运算

日『4(外公=〃「/(%)公(人为常数)

特别地:JaJa

积分的区间可加性ff(x)dx=ff(x)dx+f/(%)公(其中”<c<b)

JaJaJc

6.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U)的导数f(x)②令尸(幻>0,解不等

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

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凡r)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X)的导数

f\x)(3)求方程/")=0的根(4)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

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尸(处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

左正右负,那么«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U)在这个根

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人x)在这个根处无极值

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求/(x)在以力]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

下:⑴求在㈤上的极值;⑵将/(x)的各极值与/(a)"⑸比较,其中最

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注]:实际问题的开区间唯一极值点

就是所求的最值点;

9.求曲边梯形的思想和步骤:份画近似代替If丽->|取极限(“以直代

曲”的思想)

10.定积分的性质

根据定积分的定义,不难得出定积分的如下性质:

性质1Jidx-b-a

性质5若7(x)20,xe[a,b],则//(X)公20

Ja

①推广:土力(x)±±ffnM]dx=£f1(x)dx±£f2(x)dx±

②推广:ff(x)dx=f'f(x)dx+['f{x}dx++[f(x)dx

JaJaJqJck

11定积分的取值情况:定积分的值可能取正值,也

可能取负值,还可能是0.

(1)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X轴上方时,定

积分的值取正值,且等于x轴上方的图形面积;

(2)当对应的曲边梯形位于x轴下方时,定

积分的值取负值,且等于x轴上方图形面积的相

反数;

(3)当位于x轴上方的曲边梯形面积等于

位于x轴下方的曲边梯形面积时,定积分的值为

Q,且等于x轴上方图形的面积减去下方的图形的

面积.

12.物理中常用的微积分知识(1)位移的导数为速

度,速度的导数为加速度。(2)力的积分为功。

推理与证明知识点

13.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

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雌,由个别到一段的推理。

14.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砧加囱—实验、观察―------->概括、推广一

猜测一般性结论

15.归纳推理的特点:①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

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②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

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验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③归纳

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

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6.类比推理的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

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

特卷到特殊的推理。

17.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

观察、比较联想、类推推测新的结论

18.演绎推理的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

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由一艘到

特然的推理。

19.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

20.“三段论”可以表示为:①大前题:M是P②小前提:S是M③结论:S是P。

其中①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②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

特殊对象;③是结论,它是根据一般性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21.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

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22.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条件,

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

23.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条件或者

一定成立的式子,可称为“由果索因”。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A,只要证B,

8应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分析法和综合法常结合使用,不要将它们割裂开。

24反证法:是指从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

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5.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

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从矛盾判定假设理理,即所求证

命题正确。

26常见的“结论词”与“反义词”

原结论词反义词原结论词反义词

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对所有的X都成立存在X使不成立

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对任意X不成立存在X使成立

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p或q—且一q

至多有n个至少有n+1个p且q或—iC/

27.反证法的思维方法西举则反

28.归缪矛盾(1)与已知条件矛盾:(2)与已有公理、定理、定义矛盾;(3)

目相矛盾.

29.数学归纳法(只能证明与正擎《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取

第一个值%(%eN,)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攵GN*,且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k+l时命题也成立.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o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正确.[注]:常用于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所得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知识点

30.复数的概念:形如叫◎的数叫做复数,其中i叫虚数单位,“叫实部,〃叫

虚部,数集C={a+C|a,beR}叫做复数集。

规定:可且9=劣强调: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相等或不相

等。

实数S=o)

31.数集的关系:复数Z一般虚数(“。0)

虚数SwO)

纯虚数(4=0)

3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33.复平面: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任何一个复数z=a+〃,都可以由一个有序

实数对(。力)唯一确定。由于有序实数对(。力)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对

应,因此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这个建立了

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王面,X轴叫做实轴,V轴叫做虚轴。实轴

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34.求复数的模(绝对值)与复数z对应的向量方的模r叫做复数2=。+次的模

(也叫绝对值)记作忖/a+M。由模的定义可知:\z\=\a+b^=yla2+b2

35.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及几何意义①复数的加、减法法则:4=a+从与z?=c+山,

则Z]土Z2=4土c+S土d)i。注:复数的加、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回量的加、减法来进

行。

②复数的乘法法则:(a+bi)(c+di)=(ac-。d)+(ad+bc)i。

③复数的除法法则:丝¥=胃辿二半==当+”半,•其中c-力叫做实数化

c+di(c+dt)(c-di)c+d-c+d

因子

36洪辗复数:两复数a+打•与a-万互为共拆复数,当府()时,它们叫做共拆虚数。

常见的运算规律

(l)|z|=|z|;(2)z+z-2a,z-z-2Z?z;

(3)Z-Z=|Z|2=|Z|2=a2+b2;(4)z=z;(5)z=5=zeR

,iJ.;i_;

(7)(1±z)*=±z;(8)-;=z,-;=-i,

1-f1+i

-1+V3z

(9)设。=i的立方虚根,则1+<y+(y2=0,3*"=。,=万ty""'=1

高中数学选修2-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数原理

知识点: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i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

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

Mi+M2+...+M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l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

有M?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IM2...MN种不同的方法。

3、排列:从"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十胫”)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n!

n

4、排列数:A'-n(n-1)…(〃一+1)=(m<n,n,m&N)

(n-m)!

5、组合:从〃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用EW7?)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w个元素的一个

组合。

6、组合数:0嗔组=〃("D…(”…nl

"M加ml(n-in)!

Cw=C〃,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式通项公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知识点: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来表示,并且X是随着试验的结果的不同而

变化,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Y等或希腊字母,、n等表示。

2、离散型随机变量:在上面的射击、产品检验等例子中,对于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值,我们可以按一定次

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般的,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值为"X2,......Xi,……,x„

X取每一个值Xi(i=l,2,……)的概率P(&=x。=Pi,则称表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简称分布列

XXiX2・・・Xi・・・Xn

ppiP2・・・Pi・・・Pn

4、分布列性质①pi>0,i=1,2,•••;②pi+pi+—+pn=1.

5、二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10

ppq

其中0<p<l,q=l-p,则称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p的二点分布

6、超几何分布:一般地,设总数为N件的两类物品,其中一类有M件,从所有物品中任取n(n近N)件,这n

件中所含这类物品件数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k「〃一A

则它取值为时的概率为尸,⑼,

k(X=k)=~cT依=0,1,2,

其中m=min{,且"WN,MWN,n,M,NeN

1条件概率:对任意事件A和事件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

记作P(B|A),读作A发生的条件下B的概率

2公式:

3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

独立事件。P(AB)=P(A)P(B)

4n次独立重复事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

11、二项分布:设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A发生的次数,A发生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

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为q=l-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

P(&=k)=C,,pq(其中k=Q1……R,q=1.p)

于是可得随机变量4的概率分布如下:

01•••k♦••n

kn-k

P・・•Qpq•••Qpq

这样的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记作自〜B(n,p),其中n,p为参数

12、数学期望: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

X1X2・♦♦Xi・・・

pP1P2・・・Pi•・・

则称E4=xlpl+x2p2+-+xnpn+-为&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数学期望又简称为期望.是离散

型随机变量。

13、方差:D(4)=(X|-E4)2-Pl+(X2-E4)2•P2+……+(Xn-E4)2•P“叫随机变量&的均方差,简称方差。

14、集中分布的期望与方差一览:

期望方差

两点分布E€=pDC=pq,q=l-p

二项分布,€〜B(n,p)E€=npDg=qEC=npq,(q=l-p)

15、正态分布:若概率密度曲线就是或近似地是函数

1

y(x)=——j_=_e2b,%w(—oo,+oo)

的图像,其中解析式中的实数〃、b(b>0)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则其分布叫正态分布t己作:N(〃,cr),f(x)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16、基本性质:

①曲线在x轴的上方,与x轴不相交.

②曲线关于直线x=〃对称,且在x=〃时位于最高点.

③当时X<4,曲线上升;当时*>",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轴为渐近

线,向它无限靠近.

④当〃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确定.C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b越小,曲线

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

⑤当。相同时.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由期望值U来决定.

⑥正态曲线下的总面积等于1.

17、30"原则:

从上表看到,正态总体在(〃-2G〃+2b)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4.6%,在(〃-3b,〃+3b)以外

取值的概率只有0.3%由于这些概率很小,通常称这些情况发生为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通常认为这些情况

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三章统计案例

知识点:

1、独立性检验

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和Y,它们的值域分另为{X1,X2}和{yi,y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为:

yiV2总计

Xiaba+b

X2cdc+d

总计a+cb+da+b+c+d

若要推断的论述为Hi:“X与Y有关系”,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变量是否有关系,并且能较精

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具体的做法是,由表中的数据算出随机变量K"2的值(即K的平方)K2

=n(ad-be)2/[(a+b)(c+d)(a+c)(b+d)],其中n=a+b+c+d为样本容量,K?的值越大,说明“X与Y有关系”成

立的可能性越大。

K2<3.841时,X与Y无关;K2>3.841时,X与Y有95%可能性有关;K2>6.635时X与Y有99%可能

性有关

2、回归分析

1、回归直线方程y=a+bx

X孙一:初尸刃

其中ba-y-bx

夕」(82)Zu-x)2

n

2、i•检验性质:(DIr|Wl,Ir|并且越接近于1,线性相关程度越强,

Ir|越接近于0,线性相关程度越弱;(2)Ir|>ro.05,表明有95%的把握认

为x与Y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Ir|Wro.o5,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原来的假设,

这是寻找回归直线方程毫无意义!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b<^>b>a

②(传递性)a>b.b>c^>a>c

③(可加性)a>ba+c>h+c

(同向可加性)a>b,c>d=>a+c>b+d

(异向可减性)a>b,c<d=>a—c>b—d

④(可积性)a>b,c>Q=>ac>be

a>b>c<。=ac<be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a>b>0,c>d>0=>ac>bd

(异向正数可除性)a>b>QO<c<d=*

⑥(平方法则)a>b>0=>an>bn(nGA^,_0.n>1)

⑦(开方法则)a>b>0=>折>痣(〃eN,且〃>1)

⑧(倒数法则)6Z>/?>0=>—<—;«</?<0=>—>—

abab

2、几个重要不等式

a

①。?+/7222aZ;(a,beR),(当且仅当a=b时取"="号).变形公式:ab《;’.

②(基本不等式)^^>4ab(a,Z?eR+),(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a+拓ab<-——.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一几何平均不等式)"上;汇29赤(〃、鼠ceR+)(当且仅当。=人=。时

取到等号).

④。2+人2+。2beR)

(当且仅当。=b=c时取到等号).

⑤/+b,+c3>3abe(a>0,Z?>0,c>0)

(当且仅当。=6=。时取到等号).

bQ

⑥若Q〃>0,则一+—22(当仅当a=b时取等号)

ab

若0,贝+—2(当仅当a=b时取等号)

ab

bb+m,a+na.八八、

⑦一v------<1<-------<—,(其中m>0,n>0)

aa+mb+nb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2

⑧当>a0x<一〃典:>〃;

|x|<tz<=>X2<6Z2<=>—6Z<X<a.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同一同<卜±q<问+网.

3、几个著名不等式

(1b

①平均不等式:~~r<y[ab<.--,(a,be/T,当且仅当。=人时取"="号).

a'+/?-12V2

(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4平方平均).

变形公式:

22i2

a+b\,a+b2

ab<Ia+

22

②塞平均不等式:

Qj+...+。〃~N—(%+%+…+。〃)2.

n"

③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

收+y:+收+%2>J(内一龙2)2+(%一月)2(内,yt,x2,y2eR).

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a2+。2)(,+42)>(ac+M)2(a,b,c,de/?).当且仅当加=历时,等号成立.

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2+4,+?2)Sj+42+b;)2+(1力)+613b3)2.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a/)(bj+b;+…+)2(6?|/?|+外包+…+a〃b〃)一,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设a,4是两个向量,则卜•尸卜忖阿,当且仅当仅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Z,使a=k/?时,等

号成立.

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

设q<a2<...<an,bxK打<…《勿为两组实数.。,。2­.,。“是々,打...,包的任一排列,则

哂+3"_]+A+a2c2+...+ancn<afy+a2b2+…+a,/“.(反序和W乱序和《顺

序和),当且仅当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