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2.美国学者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的教育开始出现教育终身化的特点。

A.古代B.近代C.20世纪以后D.后工业社会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

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皮亚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及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及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7.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

题和()。

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

8.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

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10.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社会学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

A.教育目标B.教育结构C.教育管理体制D.办学条件

12.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

循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有“现代实验科学鼻祖”之称的是()。

A.培根B.布鲁纳C.洛克D.杜威

14.提出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5.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

A.自由管理B.民主管理C.常规管理D.平行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A[解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而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

质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手段,所以也

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通过教育培训出来的高新人才所带来的经济

效益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C[解析]20世纪以后的教育凸现出终身化的特点,1970年法国的保尔提出“终

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4.C[解析]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其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O

5.C[解析]格赛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

发展起决定作用。

6.D[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

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与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相比,

义务教育有其自己的特征,即强调性、普及性、公共性、基础性、免费性。

7.A[解析]从社会原因来看,流生问题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

两种表现,是日前妨碍教育目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两种不良倾向。

8.D[解析]教育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为了解学生的身

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教材教法

及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科学知识。

9.A[解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受教育者。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

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

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10.A[解析]教育学首先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研究的概念、

范畴、体系和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间包括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

ILD[解析]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与评定。具体地说,教学评价是指按

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

上的判断。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教师、学生、过程、管理和课程的评价,

而办学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不属于教育评价的宏观范围。

12.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

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A[解析]英国思想家培根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

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

科学的真正始祖”。

14.B[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

位的德育学说,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对

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15.D[解析]所谓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

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乂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

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可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社会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3.()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B.邓小平C.温家宝D.胡锦涛

4.狼孩有着利适应性心理障碍,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5.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下列属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是()。

A.和谐教育B.教学:过程最优化C.教学发展观D.全面发展观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日

的,它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教师编写一份教案,总有一个核心,它就是()。

A.提出教学目标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

9.思想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0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反映了()。

A.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B.教师的责任之大C.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D.教师的权力之大

11.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和()组成。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2.中小学实施“双基”教学,其中“双基”包括()。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13.哪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A.布置课外作业B.组织教学C.检查复习D.讲授新教材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A.科学型、艺术型、人文型B.上等型、中等型、下等型

C.理想型、现实型、功利型D.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美国的约翰?杜威是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哲学家,1916年

写成《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巨著。

2.D[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

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而学校教育制度是狭

义的教育制度。

3.A[解析]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的。

4.D[解析]心理障碍是由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心理障碍是

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适应性障碍、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

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等,其中狼孩这种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

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虽是人但是由于缺乏社会性刺激而演变为狼孩。

5.C[解析]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青少年生活其

中的一种特殊环境;同时它又是把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转化为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

的活动。所以与遗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教育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6.A[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

这属于和谐教育思想。

7.A[解析]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把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为“教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A[解析]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施教的准绳。

9.C[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

育。

10.A[解析]古代中国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西方中世纪所说的“牧

师代表上帝的旨意”等,都明显地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及专制性。师生关

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现代社会和现代

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ILC[解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的《纲要》明确规定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学校课程构成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2.A[解析]中小学的“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

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3.B[解析]一般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而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

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创设一种有

利的课堂情境或气氛。

14.D[解析]班级组织在建设的过程中,深受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影响。在班级管

理中,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不同

类型的班主任具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

15.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他是以个体认识

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

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

A.赞可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A.选择题型B.命题C.确定评分方法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

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

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4.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管理模式

15.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

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

于班级()。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松散管理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C[解析]A和B两项是近代教育的特征,而D项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

象征性功能(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古代

教育的特点。

2.A[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

学知识。

3.A[解析]内发论的定义是:-•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

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B[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

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教

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5.B[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6.C[解析]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

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

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

受继续教育,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7.D[解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有:“平等的”开放式教育;兴趣选择;跨年

龄段教育和跨时空教育。

8.C[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

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9.B[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

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

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

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10.A[解析]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

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

分。

11.B[解析]试题编写基本流程如下:明确测验目标-设计测验双向明细表一确

定题型和试题难度一命题。命题是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

12.D[解析]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

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3.C[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

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14.A[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

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

化的。前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贡献体现在从实践上提出了一

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

15.B[解析]所谓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

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

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教育: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实科教育

2.美国人力资本理论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A.25%B.28%C.33%D.36%

3.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

A.抓关键期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5.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是()。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

6.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性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

7.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8.最先出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的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

9.德育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德育的体谅模式。

A.柯尔伯格B.班杜拉C.皮亚杰D.彼得?麦克费尔

1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教何种学科,都有义务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

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1.()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

12.形成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B.分班分组C.调控教学D.阶段性总结分析

13.目标管理的中心是()。

A.平行管理B.自我管理C.上级管理D.民主管理

14.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高度发展合并成()。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操C.道德品质D.道德行为

15.在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

A.教研组B.年级组C.班级D.班级小组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

具。僧侣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科学成了宗教的奴仆。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

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贵族)两个阶层,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

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C[解析]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

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

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

33%o

3.B[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哲学著作《人类理智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白

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如同“白板”,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4.A[解析]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5.B[解析]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

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即是培养具有哪些素质的何种人。

6.A[解析]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

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

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所以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7.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

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

准。

8.C[解析]“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和“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均出自于《掌

记》。

9.D[解析]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

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0.D[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枉理论的倡导者,他主张不论教什么学科,务

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的原理、

基础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学科的结构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可重组为各种特

殊的结构。

11.B[解析]纵观教育发展史主要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特朗普制

等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19世纪后半口卜,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成为

世界大多数国家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至今仍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

式。

12.C[解析]形成性测验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手段。它除了对教与学有反馈和诊

断作用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利于调整阶段教学。形成性测验事先

不需要学生作专门的准备,所以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形成性测验还有助于知识的

保持和迁移,使学生的学习向高级学习水平(分析、综合、评价等)的方向发展。

对形成性测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作出较客观的评价。

13.B[解析]目标管理是由德鲁克提出的,并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

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14.C[解析]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

15.C[解析]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

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

行政组织。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初次确立“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苏联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

A.赞可夫B.巴班斯基C.凯洛夫D.阿莫纳什维利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

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

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5.洛克的代表作()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A.《人类理智论》B.《论信仰自由书》C.《教育漫话》D.《教育学纲要》

6.新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毛泽东于()提出的。

A.1957年B.1958年C.1966年D.1964年

7.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属于()。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8.()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事业

9.关于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主张,不正确的是()。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0.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

11.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赞可夫C.凯洛夫D.赫尔巴特

12.构成一节课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B.教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

1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

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14.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析]壬戌学制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普通教育阶

段模仿美国“六三三”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但按照中国国情,

小学又分两个阶段:初小4年、高小2年。

2.C[解析]新中国教育学发生、发展既得益于我国学者对它的积极主动的探索,

又与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导入有着深刻的关联,特别是凯洛

夫的《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3.A[解析]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

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

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4.C[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

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C[解析]《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集

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它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

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

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6.A[解析]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主

要规定的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第一次概

括。

7.D[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

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

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8.A[解析]教师的工作必须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实现,热爱

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

9.A[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关注的是非预期的结果,并将重点放在课程计划

实际的结果上,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0.C[解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所谓“明人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封建社会,强调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五伦”中最基本的是“父子”和

“兄弟”两伦。要求子对父孝,弟对兄悌。家庭中的“孝”和“悌”应用到社会

上,便是臣对君要忠,民对官要顺。两千多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所要达到

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明人伦”。

ILA[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

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代表著作主要有杜

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12.B[解析]一般来说,构成一节课的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

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教授新教材;

13.C[解析]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

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

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

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

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

务。

14.D[解析]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

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

15.A[解析]15〜16世纪,西欧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按年龄阶段区分班级

组织的尝试。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

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

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

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

一、选择题

1-4:DBBD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A、6、7岁一11、12岁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D、14、15—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

特点,称为()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

特征,是()

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

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

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5:CBDCC6-10:DBBCC11-15:CDBBB16-20:ACDBB21-23:ABA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

化,称为()

A、心理发展B、学习C、迁移D、适应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

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

A、教师B、研究者C、引导性材料D、已有的认知结构

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D、巴甫洛夫D、苛勒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

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

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

A、布卢姆B、斯金纳C、奥苏伯尔D、布鲁纳

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

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无强化D、替代强化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A、尝试错误B、顿误C、同化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

是()

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

A、学习准备B、定势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

17、在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这…

现象是()

A、强化B、消退C、分化D、泛化

18>尝试一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大D、苛勒

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

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

A、消退B、泛化C、分化D、同化

20、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

征是()

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选择题

1-5:BACAC6-10:CBBCB11-15:CCBBB16-20:DAACC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是()

A、学习准备B、需要C、动机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期待B、归因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A、弗洛依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A、动机B、需要C、诱因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乂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A、动机B、期待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结果期待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斯洛B、布卢姆C、奥苏伯尔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

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

A、低等B、中等C、高等D、不确定

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A、受教育程度B、归因方式C、成败经验D、判断能力

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A、线性关系B、倒U型关系C、正U型关系D、平行关系

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

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A、偏低B、中等C、偏高D、不确定

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A、正强化作用B、负强化作用C、替代强化作用D、自我强化作用

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

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5:CAACC6-10:CCCAD11-15:B(CDA)DBBB16-20:CBCAC20:B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A、定势B、迁移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

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A、负迁移B、垂直迁移C、般迁移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A、动机B、需要C、定势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

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A、正迁移B、负迁移C、正迁移或负迁移D、不是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1-5:BDCAC6-10:CACAC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A、感觉和知觉B、感知和表象C、表象和语词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A、高效学习B、复习C、过度学习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A、注意B、复述C、神经冲动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A、正U型B、倒U型C、加速型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

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4、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抽象记忆

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7个组块B、5—7个组块C、5—9个组块D、7—9个组块

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

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19、下面属于“学习”概念的反例是()

A、猴子骑车B、看黄色书刊C、练嗓子D、随机体成熟视力提高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5:ABCBC6-10:ACACA11-15:BBBBB16-19:CBAD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外显、展开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D、观念、内潜、展开

3、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A、技能B、习惯C、操作技能D、心智技能

4、技能实质上是一种()

A、认知经验B、动作经验C、习惯D、本能

5、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外显、展开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D、观念、内潜、展开

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B、书写C、写作D、弹琴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缓慢、不协调,常感到紧张,这一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8、在操作技能练习的中期会出现一个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A、定势B、瓶颈现象C、高原现象D、抑制

9、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程序性知识,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的阶

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