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广西地区议论文阅读84篇(2003—2022)目录日成一事,方可有为(2022广西河池) 4朗读者的力量(2022广西百色) 5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2022广西贵港) 6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2021广西贺州) 9性善和仁政(2021广西百色) 10文章意思(2021广西玉林) 11未来我们来(2021广西玉林) 13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制度优势(2021广西柳州) 15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2021广西贵港) 17精进之道(2021广西河池) 18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2021广西梧州) 20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2021广西玉林) 22读书万卷始通神(2020广西贵港) 24真“重理”就不该“轻文”(2019广西桂林) 25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2019广西百色) 27红杏枝头春欲闹(2019广西玉林) 28生命因磨炼而美丽(2019广西贵港) 30成熟的稻谷会弯腰(2019广西河池) 33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2019广西梧州) 34写作什么(2019广西玉林) 36保持心灵的澄澈(2019广西贺州) 38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2018广西柳州) 39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2018广西玉林) 41人生立志须趁早(2018广西贺州) 42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2018广西贵港) 44我不苟同(2018广西玉林) 45细品寂寞(2018广西贵港) 46阅读的人生是一场冒险(2017广西玉林) 48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2017广西贺州) 49阅读的人生是一场冒险(2016广西玉林) 50不能没有家(2016广西桂林) 52低调显境界(2016广西百色) 53话说“敢读书”(2016广西崇左) 54转角便是晴天(2015广西北海) 56话说“敢读书”(2015广西崇左) 57论言谈(2015广西玉林) 58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2015广西河池) 59守住信念才有成(2015广西梧州) 60相信自己永不言弃(2015广西贺州) 62小议“正能量”(2015广西来宾) 63尊严是心灵的防线(2014广西北海) 64坚守本真,绽放生命光彩(2014广西河池) 65梦想只有落到实处才有价值(2014广西贵港) 66善的友爱(2014广西崇左) 67奢华与教养(2014广西玉林) 69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2014广西钦州) 70正能量(2013广西梧州) 71放弃也会成功(2013广西桂林) 72我看国学(2013广西玉林) 73得饶人处且饶人(2012广西贵港) 75心大世界小(节选)(2011广西崇左) 76匠人与大师(2011广西桂林) 78人情似纸(2011广西玉林) 79生命需要平衡(2011广西梧州) 81小议淡定(2011广西百色) 82千万别折腾汉字(2010广西桂林) 83辨析较真(2010广西河池) 85艰难困苦中总有青春的力量(2009广西贵港) 86议论文阅读(2009广西崇左) 87读书很重要(2009广西梧州) 90贵在养成良好习惯(2009广西贵港) 91让信念点亮生命(2009广西河池) 93音乐感怀(2009广西玉林) 94自卑也是一种力量(2008广西贵港) 95读书使人优美(2008广西崇左) 96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2008广西来宾) 97什么样的成就感令人仰望(2008广西河池) 99提高你的要价(2008广西百色) 101习惯的力量(2008广西南宁) 102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成长(2007广西贺州) 103“中国式浪费”昭示国人精神贫困(2007广西河池) 104议论文阅读(2007广西面色) 106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2007广西贵港) 107议论文阅读(2007广西梧州) 108镜子闲话(2006广西南宁) 109建设节约型社会(2006广西梧州) 110静读是福(2006广西河池) 111学会感恩(2005广西南宁) 112读书(2005广西桂林) 114生活如椅子(2005广西河池) 115生活是需要理智的(2005广西河池) 117读书贵有疑(2004广西河池) 118做习惯的主人(2004广西柳州) 119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2022广西河池)①一位朋友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经常讲的“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自己的才智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文/王开林,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道理论证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C.道理论证举例论证D.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观点鲜明,标题即中心论点:日成一事,方可有为。B.第②段通过列举“读一本书”“写一封信”“见一个人”及“植一棵树”等四件小事,论证了“日成一事要把细节顾全”这个论点。C.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思路是:引论(①)一本论(②③)一结论(④)。D.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面不为。”这句话可以充当文章第②段的道理论据,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答案】【分析】本文观点鲜明,标题即中心论点:日成一事,方可有为。第②段通过列举“读一本书”“写一封信”“见一个人”及“植一棵树”等四件小事,论证了“日成一事要把细节顾全”这个论点。第③段通过引用名言和列举事例论证了“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最后一段补充了“日成一事”的具体含义,总结全文。【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引用曾国藩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了曾国藩和民国元勋黄兴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故选:C。(2)本题考查文章的分析与理解。ABC.正确。D.有误,第②段论述的是论证了“日成一事要把细节顾全”这个论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面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与细节无关,不能证明此观点。故选:D。答案:(1)C(2)D【点评】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2022年广西河池)朗读者的力量(2022广西百色)朱永新①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第三季邀请更多行业代表人物作为节目嘉宾,既有获得“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等荣誉的公众人物,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嘉宾团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嘉宾们的声声朗读,让观众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②在第三季节目中,嘉宾们多姿多彩的故事、波澜曲折的经历,成为朗读文本的生命范本;而清新流丽、热情奔放的朗读文本又为他们的人生故事提供生动诠释。诸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生物学专家潘文石朗读自己的《野外日记》:“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含泪朗读她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我会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以百倍的热情去完成我的人生诺言,为山里的孩子和百姓们服务,为山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切!一切!”他们情真意切的朗读和真实精彩的人生,吸引并鼓舞了更多人加入朗读的行列。③之前,《朗读者》节目在各地推出朗读亭,让普通朗读者读文本、讲故事、诉心声,带动朗读热潮。《朗读者》第三季又推出“一平方米”朗读亭新媒体慢直播活动,通过动态直播、朗读实况、现场采访、连屏互动等方式,打造新的节目类型,进而升级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场大型活动。“献给太空的朗读”就是其中的典型活动,铁凝、王蒙、樊锦诗、朱邦芬、陈和生、张海迪等嘉宾倾情加入,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朗读,送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陪伴他们度过太空时光④“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朗读者》节目为朗读者树立了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阅读观,以声引读、以声励志、以声铸魂。朗读者通过生动鲜活的个体讲述,传递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全民阅读的时代风尚;让观众在朗读声中感受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让青少年在朗读声中感受多样文化,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不属于嘉宾们朗读相关作品的一项是(2分)A.《激流三部曲》B.《野外日记》C.《一封家书》D.《朗读者》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写《朗读者》第三季邀请更多的节目嘉宾,嘉宾团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B.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C.第③段中加点的“进而”一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D.第④段对全文进行总结,照应文章标题,深化中心论点,有很强的启发性。3.下列名言警句,不能论证读书重要性的一项是(2分)A.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C.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D.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曾国藩)【答案】1.D 2.B 3.A(2022年广西百色)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2022广西贵港)赵渊杰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航向。②马克思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历史上,有志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过客、看客,而是担负使命、扛起责任的先锋和实干家。《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党的一大召开时,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在不同历史时期,无数青年英杰用青春的斗志和力量感应时代脉搏、投身时代洪流,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弄潮儿。③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传承这一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奋斗者在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把青春献给祖国;勇做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发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强音,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事实证明,只有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风发、勇毅前进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这些新时代的弄潮儿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新时代的每个领域、各条战线,还有许多这样的弄潮儿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科技攻关的岗位,从抢险救灾的前线到疫情防控的一线,从奥运竞技的赛场到保卫祖国的哨所,广大新时代青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在紧跟时代、奉献时代中成就自我。⑤一个世纪前,李大钊在《青春》中寄语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前进的道路仍然充满艰辛。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实现中国梦这场历史接力赛中跑出好成绩,不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论证道理论证B.对比论证举例论证C.引用论证举例论证D.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便是文章中心论点,明确精练,第①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点明中心。B.事实证明,进行了激情奋斗、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一定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C.广大新时代青年在每个领域、各条战线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D.文章多处采用了中外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为了更深入地阐述“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第③④⑤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述?【答案】【分析】本文第①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第②段运用道理和举例论证证明“历史上,有志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过客、看客,而是担负使命、扛起责任的先锋和实干家”;第③段论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第④段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风发、勇毅前进的时代”;第⑤段号召广大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②段中开头引用马克思的话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党的一大召开时,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运用了举例论证。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一定会”表述不准确,原文的表述是“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结合文章内容,从中搜集关键词句作答。为了更深入地阐述“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文章第③段中通过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第④段中“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下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通过举例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时代”。第⑤段首先引用了李大钊的名言,最后得出结论“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据此概括作答。答案:(1)C(2)B(3)①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时代。③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点评】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作用: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作用: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3、比喻论证:能直接证明观点的比喻句。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作用: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2022年广西贵港)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2021广西贺州)青平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⑤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像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7.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英雄都是用血肉和生命铸就的,所以要代代相传。B.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D.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8.本文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C.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对比论证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B.“90后”“00后”,虽然会追娱乐明星,但是从来也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C.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D.年轻人通过“热搜”关注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重和崇拜。【参考答案】7、B
8、D
9、C
(2021广西贺州)性善和仁政(2021广西百色)罗汉①纵观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性善”“仁政”学说。②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大家熟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也是表达性善的经典名句,体现了人人所具有“性善”的本能。③孟子的“仁政”学说,继承孔子的“德治”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的疾苦摆在国家和君王的前面。孟子认为,这是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必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国家也可长治久安。在《孟子》一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孟子语重心长地劝说君王:“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可惜他周游列国,从未得到任何君王的真正采纳。④不过,儒家的治国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听取“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忠告,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和周边少数民族联合,才实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历史上其他的繁荣盛世,如“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莫不得益于统治者施行仁政;相反,残暴无道的君王,等待他的命运只有灭亡。⑤“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依据。“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正像他所说的那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之心,古代圣王正因为有此之心,才能体恤百姓,施行仁政。⑥“性善”与“仁政”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性善是基础,仁政是推恩。只有二者融为一体,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政治才能清明顺遂,国家才会富强昌盛。(摘编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列关于孟子“性善论”的主张,不恰当的一项是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仁者无敌,王请勿疑”D.“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述孟子“性善论”主张更有说服力。B.第④段以“贞观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为例,论证施行“仁政”的重要。C.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D.文章开头引出论题,结尾揭示中心论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下列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写的颁奖词,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仁、义、礼、智”的最好诠释者,是“四心”的忠实守护者。B.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他用一生来发扬儒家学说“民贵君轻”,用一颗“仁心”来感动中国。D.在他的游说中,宣扬“仁政”“王道”;在他的人生里,永不支持的是霸道。【参考答案】【分析】文章第①段首先提出孟子的两个主张“性善”“仁政”。第②段论述孟子“性善论”主张。第③④段论证施行“仁政”的重要。第⑤段论述了“‘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依据”。最后一段论述了“性善”与“仁政”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解答】(1)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ABD.恰当。C.不恰当,“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论述的是君主实行仁政的好处,不能证明“性善论”的主张。故选:C。(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本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恰当。B.不恰当,“仲尼”是孔子,不是孟子。故选:B。答案:(1)C(2)A(3)B【点评】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2021广西百色)文章意思(2021广西玉林)张大春作为一个现代语词,“作文”二字就是练习写文章的意思,练习是一种手段,必须有目的,而且最好是明确的目的。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不写作文,目的是在升学考试拿高分、进名校。这个目的相当明确,可是人人没把握,古人早说了:“不愿文章高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官。”谁知道批改作文的试官是怎么看待一篇文章的好坏呢?于是,原本明确的目的变得模糊,写文章多少带有运气的成分,这也是古人面对考试结果时早就流传的无奈结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到头来,关于文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无人闻问,大凡是舍筏登岸、过河拆桥,又是古人教训过的话:“先考功名。再做学问。”面对惶惶不可终日的考生及家长,我总想说: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两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能取高分呢?以考试取人才是中国人沿袭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既然不能回避,只能奋力向前,而且非另辟蹊径不可。说的再明白一点:写文章。不要搞作文。请容我就几个古人的故事来说说这文章的作法。他们是:洪迈、苏东坡、葛延之。洪迈是南宋时代的博物学者、文章家,也是一代名臣。他在精力才思、知能智虑迈向巅峰的四十五岁左右,担任起居郎、中书舍人,日日在学士院待命,替皇帝草拟诏书。一天,也不知道是是什么缘故,要草拟的文告特别多,自晨过午,已经写了二十多封诏书。完工之后,他到学士院的小庭园里活动一下筋骨,不期然遇见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攀谈之下,发现对方出身京师,为世袭老吏,年轻的时候,还曾经见苏东坡那一代早已作古的知名文士。洪迈一听说老人见过大名鼎鼎的苏学士,不觉精神一抖擞,把自己一天之内完成二十多封诏书的成绩显摆一通,老人称赞着说:“学士才思敏速,真不多见。”洪迈还不罢休,忍不住得意地问:“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他没有想到,老人的答复如此:“苏学士敏速亦不过此,但不曾检阅书册。”也就是说:当年苏东坡写文章是不翻阅参考书的。这一则笔记最后说:洪迈听了老人的话之后,为自己的孟浪自喜而惭愧不已。这故事的教训,难道是说一个文章写得好的人,必须腹笥宽广、博闻强记,把四书五经之语、诸子百家之言,都塞进脑壳,随用随取,才足以言文章吗?看来未必,因为苏东坡自己说过,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好。《容斋随笔》上有一则记载,说的是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放逐到海南岛的儋耳。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苏学士”有一个大粉丝,叫葛延之,是江阴地方人。他听说苏东坡遭到流放,便一路追踪,不远万里而来到儋耳,和他心目中的偶像盘桓了一个月左右。其间,葛延之向大文豪“请作文之法”。苏东坡是这样说的:“你看这儋州地方,不过是几百户人家聚居的地方,居民之所需,从市集上都可以取得,可却不能白拿,必然要用一样东西去摄来,然后物资才能为己所用。所谓的‘一样东西’,不就是钱吗?作文也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看笔记所载,苏东坡原话是这样说的:“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延之拜领了教训,把这话写在衣带上。据说,他在那一段居留于儋耳的时日里亲手制作小工艺品作为答谢,那是一顶用龟壳打造的小冠,苏东坡收下了,还回赠了一首诗: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这首诗不见于《东坡集》,依然可见学士风骨,尤其是“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这两句话,用苏东坡关于作文先立其意的论述来说,应该就是全篇根柢。他一定看出葛延之苦学实行,然而未必有什么才华天分,于是以自己为反讽教材,慨叹智虑再高,也未必足以保身;有时甚至正因为露才扬己,反而落得百孔千疮。对于一个憨厚朴实、渴求文采之人而言,这真是深刻的勉励与祝福了。文章里面该有些什么意思才作得好?此处之求好,毕竟不是为了求取高分,而高分自然寓焉。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而体会,恰像是一个逛市集的人打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买东西的钱。如何累积逛市集的资本,可能要远比巴望着他人的口袋实在。
(《文汇报·笔会》2016年4月23日)15.阅读全文,解释文章标题《文章意思》的字面含义和文中含义。(含标点限80个字内)16.作者提出学生要“写文章,不要搞作文”。他在前文表明的原因是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17.苏轼对葛延之的“勉励”是什么?对你作文有何启示?(含标点限100个字内)【参考答案】15.“文章意思”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立意和作者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作者认为学生写作要关注文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以文章立意和自己对事物的体会为先为要。16.众多考生及家长对作文评分标准和作文目的认识模糊不明而惶惶不可终日;学生练习写文章过于关注运气成分,而对作文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不闻不问。17.苏轼勉励天分一般的人,作文不要刻意追求技法与文采,否则可能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一勉励提醒作文天分一般的我们:今后作文要更重视积累体会,不舍本逐末偏重于追求文章技法,更不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卖弄所谓的“文采”。(2021广西玉林)未来我们来(2021广西玉林)(1)“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如是说。(2)“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如是说。(3)“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如是说。(4)我认为,劳动能够开创未来,成就梦想。(5)劳动创造幸福生活。1953年的一天,你目睹了农民饿死田间的一幕,暗暗发誓:(A)一定要让大伙吃饱饭。于是你不断探索,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天然杂交水稻。为了继续研究,带着你的团队四处奔波,在不懈的努力下,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如今,已90岁高龄的你还奔走在田间地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你就是稻田英雄——袁隆平。除了你,还有“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褚橙”种植成功者褚时健……(B)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是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我们的幸福生活。(6)劳动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前,你们在成片荒草洼地、空中满是蚊虫飞舞的烂泥地中建起了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标志性建筑——电子科技大厦,这被誉为“华夏第一楼”的国贸大厦竟是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徒手建成的!你们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奇迹,你们是披荆斩棘(C)建起深圳特区的“拓荒牛”,①你们是雕刻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丰碑。你们就是基建工程兵。你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瞩目的奇迹。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有无数个像你们一样奋斗在自己岗位上的劳动者。你们身上的熠熠生辉(D)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使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7)劳动成就强国梦想。那一年,你48岁,放弃日本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你就是南仁东。②你用了22年的时间苦干实干,建成了搜寻外星人的“巨无霸”、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你为了寻找最佳台址,差点丢了性命。③你是现代徐霞客,你是真正的勇士!(8)“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④比这更美好的生活正在向我们招手。同学们,刻苦学习吧!练就真本领,凭借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梦想!未来我们来,我们来开创未来!未来我们来,我们来成就梦想!9.文中加横线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B.…… C.披荆斩棘 D.熠熠生辉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改为:你们是打造深圳改革开放窗口的雕刻师。B.②句改为:你用了22年的时间苦干实干,建成了搜寻外星人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C.③句改为:你是现代司马迁,你是真正的勇士!D.④句改为:比今天更美好的生活正在向我们招手。11.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应改为“劳动成就梦想”,标题与正文才更对应。B.(1)~(4)段应整合修改为一段,才符合文章规范。C.对第(8)段引用的古诗句,应结合文意作出必要的解释,表意才更明确。D.结尾段的后两句“未来我们来,我们来开创未来!未来我们来,我们来成就梦想!”应独立另成一段,使文章立意更明确。【参考答案】9.D10.C11.B【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合和成语正确运用。AB.标点使用正确。C.正确。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形容“你们在建造楼房中遇到的困难”符合语境。D.有误,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是形容词,不能用在这里作主语。可改为:熠熠光辉。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修改文章语句。C.有误,前面写的是南仁东寻找最佳台址,与徐霞客翻山越岭考查祖国山水相一致。司马迁是历史学家。因此这里不必修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修改文章。主要是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修改。B.有误,(1)到(4)分别列举了三则名言,并对此加以总结,独立成殷突出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意义,不必修改。故选:B。(2021广西玉林)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制度优势(2021广西柳州)樊良树①脱贫攻坚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里程碑式的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断刷新减贫的历史记录。到2012年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9000多万。经过8年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于2020年如期完成,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这个人类减贫史上这个的伟大奇迹,根本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②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正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由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统一决策、部署和指挥,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全党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推动脱贫攻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最终实现脱贫攻坚宏伟目标。③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我们党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的国家制度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面对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双胜利。④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脱贫攻坚的系统工程中,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西部地区落实主体责任,东部地区落实帮扶责任,主管部门落实行业责任,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落实定点扶贫责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积聚力量实现脱贫目标的制度合力。各地对症下药,使脱贫攻坚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还将存在。我们要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使之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2月19日,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能够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首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B.脱贫攻坚奇迹的创造,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C.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D.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进步解决相对贫困的起点。(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包括: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集中力量办大事。B.第①段中“人类减贫史上这个伟大奇迹”指的是我国于2020年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绝对贫困的问题。C.去年我国把疫情防控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响鼓重锤,尽锐出战,终于取得抗疫与脱贫的双胜利。D.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样才能使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更广泛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一总”结构,层次清楚,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三个部分。B.第②段中“钉钉子精神”运用比喻修辞,形象表明脱贫攻坚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C.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效论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D.第⑤段文字以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总结全文,并展望我国消除相对贫困的美好前景。【参考答案】【分析】选文由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于2020年如期完成提出自己的观点:创造这个人类减贫史上这个的伟大奇迹,根本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然后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三个角度论证第一段提出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论点的能力。论点是指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选文第①段末尾提出作者观点:创造这个人类减贫史上这个的伟大奇迹,根本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然后②③④段从三个方面设立分论点,即: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证第一段提出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整篇文章的内容都是为了证明开头一段提出的观点而服务,选项B是对这个观点的总结,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BD.表述正确;C.有误。由第③段“夺取了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双胜利”可知,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是两个不同的任务,所以C中“把疫情防控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说法有误。故选:C。(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论证结构和方法的能力。ABC.表述正确;D.有误。第⑤段文字中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D。答案:(1)B(2)C(3)D【点评】应对中考议论文阅读,要知道论点、论据、论证的定义,了解论点的特点和出现位置,了解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还要知道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和语言特点,并根据以上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2021广西柳州)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2021广西贵港)刘水凌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从教育方面来说,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却看到在社会中,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却早已式微(注:泛指事物衰落),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诚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所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教育项目不断得以强化,而无关项目则无人问津。虽然教育部门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指标体系中删除,但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都被裹挟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怎么可能得到重视?④从家庭教育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怕累着孩子,二怕占用孩子学习时间,还有家长认为,AI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这种种观念培养出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厌恶劳动,轻视劳动,更有甚者成年后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和“啃老族”。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变化的只是劳动的内容和手段,而劳动本身不可少,劳动教育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段时间一则日本幼儿园里儿童们有条不紊地自己打饭、吃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的视频刷爆网络,看到那些孩子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再看看我们的不少孩子,吃饭要人喂,穿衣要人帮,更别说收拾自己的房间了。我们这些一味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难道不感觉羞愧并深刻反思吗?⑤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其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各路明星占据着网络流量,而那些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例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正赶上某位明星结婚,前者的新闻关注度远远不及后者。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很多青少年一味崇拜娱乐明星,很多学生的理想也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王健林曾说年轻人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赚一个亿。对此任正非痛心疾首道: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一天牢骚怪话,不干活然后动不动搞个小目标就挣很多钱。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任正非所痛批的,正是当下社会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忽视和漠视。⑥突如其来的疫情,在让我们对各个领域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肃然起敬的同时,更应该警醒我们: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长大后才能长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并有所作为。(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对比论证C.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D.举例论证引用论证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看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B.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C.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劳动本身都不可少,劳动教育都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D.对于成功的定义,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多、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很多学生的理想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述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观点,又从教育的角度阐述劳动的意义,让自己的观点有了稳固的依靠。B.文章第③④段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角度逐一剖析,指出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家长“两怕一依赖”,是导致劳动教育受冷落的其中两方面的原因。C.文章第⑤段罗列的种种社会现象,论证了“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这一观点。D.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参考答案】6.C7.B8.D(2021广西贵港)精进之道(2021广西河池)①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②什么是精进?“精”,精者无杂,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情。是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精益求精、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劲,是为达到目标不懈付出努力的进取行为。“精进”也是勤勉、奋斗,不懈怠、不偷懒的代名词。③“精进”体现为一个人学习、工作、做事精神态度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有“干成事”的专注和热情。表现为工作水平及做事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精进”的结果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或超预期的做事结果,是“做成事”的圆满。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长年在手术台工作,他用手指在病人腹腔中一摸,就能准确找到需要处理的血管。他的右手食指指尖畸形歪曲,像个钩,这是长年累月拿手术刀自然形成的。这背后,是对病患无私的大爱,是对业务长年累月的精益求精,是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燃烧似的热情。他的一生,是对“精进”精神最好的诠释。④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进德,你则会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大家敬佩的人;修业,你则会提升自己的能力,遇事有主见,是团队的主心骨,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人人信赖,人人敬服。做到这两件事,你就是大家心中的强者,自带光环。把这两件事都做好,离成功的彼岸就不再遥远。⑤大凡有成就的人,定然是精进之人。勤奋工作是精进,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是勤奋工作至高境界的写照;锲而不舍是精进,做人做事都需要一种钉钉子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日行三省是精进,日日反省,时时改过,修身立德,是做人做事之本。⑥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摘自《金华日报》,有删改)(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A.精进之道。B.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C.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D.“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B.第②段首句以设问形式,引出对本文论题的阐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③段举吴孟超院士的事例,证明了“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D.“曾国藩先生说过,人生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这句话,可以放到第④段中作为道理论据用来论证本段的观点。【参考答案】【分析】文章开头第一句提出了中心论点: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第②段首句以设问形式,引出对本文论题的阐述。第③段举吴孟超院士的事例,证明了“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的观点。第④段论述了“修身、立德也要‘精进’”的观点。第⑤段对第③④段进行了总结。第⑥段再次强调论点,总结全文。【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精进之道”,通读全文,文章开头第一句提出了中心论点: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经过层层论证之后,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总结全文。故选:B。(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表述错误,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第②段以设问形式,引出对论题的阐述。第③④段是层层论证的方式,并非并列式结构。BCD.正确。故选:A。答案:(1)B(2)A【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2021广西河池)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2021广西梧州)陈凌①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②哲人有言,英雄的业绩、他们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的确,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如杨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英雄就是这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③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④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或是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或是借着“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的名号,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于是,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躯“不真实”;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种种诋毁之声,不绝于耳。⑤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君不见,在当年苏联,青年近卫军英雄奥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一些人说成是其母亲编造的离奇骗局;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事迹被“考证”为假的,称她并没有烧掉德军的马厩和草料,反而烧掉了村民的木板房;就连列宁,也遭到无端的攻击和谩骂。由此带来的,是思想的混乱、精神的虚无、信仰的坍塌。当文明的灯火被吹得七零八落,加剧的却是国家的动荡和分裂。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⑥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抹黑。1930年,年仅25岁的共产党人裘古怀,在狱中英勇就义。临终前,他给狱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写道:“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一位曾参加过北伐,还因作战勇敢,被誉为“虎胆英雄”的革命者,所担心的,绝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鲜血守望的初心被后人忘记。在这个意义上,捍卫历史,正是为了开创未来;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选2016午9月23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B.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C.崇尚英雄,引领历史前进D.捍卫历史,就是开创未来(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崇尚英雄的原因,不光是因为英雄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在于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崇高的不朽的精神。B.那些诋毁英雄,抹黑英雄的不耻行为,是在否定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以及我们集体的价值追求。C.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只要有英雄的引领,有他们做我们领路的先锋。我们就可以凝聚个体力量,就可以看清前行的方向。D.崇尚英雄,坚守正道,就是不要忘记英雄“用生命追求的信仰”,“用鲜血守望的初心”,不忘记历史,不给英雄抹黑。(3)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肯定英雄的重要地位,然后抨击现实生活中抹黑英雄的不良现象,最后归纳中心论点。B文章第②段引用杨靖宇的名言做道理论证,阐述了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其地位极其重要。C.文中④⑤两段从中外历史选材,列举了大量的反面例子,论证有力,发人深思,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D.文章论证方法丰富。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证更加生动透彻。【参考答案】【分析】这篇文章先论述英雄的作用,接着指出崇尚英雄的意义,然后从反面举例,论证否定英雄造成的恶果,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归纳论点的能力。论点是指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选文先论述英雄的作用,接着指出崇尚英雄的意义,然后从反面举例,论证否定英雄造成的恶果,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选文的内容都是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而存在的,这个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四个选项还原到选文中,和选文内容加以比较,找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BC正确;D有误,D对“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的理解不全面,根据选文内容来看,崇尚英雄就是要接受英雄的引领,“以英雄为路标”,而不仅仅是不忘记英雄“用生命追求的信仰”,“用鲜血守望的初心”,不忘记历史,不给英雄抹黑。故选:D。(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的能力。ABC正确;D有误,“比喻”应为“比喻论证”。故选:D。答案:(1)B(2)D(3)D【点评】应对中考议论文阅读,要知道论点、论据、论证的定义,了解论点的特点和出现位置,了解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还要知道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和语言特点,并根据以上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2021广西梧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2021广西玉林)“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民族兴盛、文明延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整体美育共识和美育环境,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14.解释文中“中华美育精神”的含义。(含标点限80个字内)15.请你根据文意给学校的美育工作提出3点建议。(含标点限100个字内)16.你在校内或校外的美育中涵养了怎样的“美丽心灵”?请你写出感受最深的1点并举例说明。(含标点限100个字内)【参考答案】14.中华美育精神,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15.示例:1、真正重视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的教学,让美的细胞融入到学生内心;2、培养学生劳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多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3、教会学生不但审美,更要立美。不仅让学生能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还让学生能表达美、创造美。16.一次市绘画比赛中,我的一幅“古镇印象”的黑白纸版画受到很多人好评,画面简洁概括,东门谯楼、北门谯楼,两者用青石板、棋盘石铺成的古街相连接。因为美育老师说过古朴、简洁、无华也是一种美,所以就创作它。【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可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总结概括即可,另外,注意80字以内的字数限制。根据第4自然段“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可知,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就包括两个方面:从细处说是“尽精微”,从大处说是“致广大”。然后依据后面文章解释加以概括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需要根据文章中的分析理清学校美育工作中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提出建议。根据第2自然段“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知,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作用很大。再从第3自然段“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可知,学校美育教育还有不足。故可提出:真正重视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的教学,让美的细胞融入到学生内心;根据第3自然段“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可知,劳动素养和劳动实践在学生教育中严重不足,故可提出:加强培养学生劳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多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根据第4自然段中华美育的内涵“尽精微,致广大”,并联系学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可提出:教会学生不但审美,更要立美。不仅让学生能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还让学生能表达美、创造美。【16题详解】本题考查实际应用能力。具体阐述校内或校外的美育中涵养了怎样的“美丽心灵”,同时注意100字以内的字数限制。“以美育人”就是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美丽的心灵”。围绕这方面叙述事例即可。如在美术教育中,“我”懂得了“古朴、简洁、无华也是一种美”这一审美知识,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美丽的心灵”。然后再把这一知识用到了具体实践中,完成“古镇印象”的黑白纸版画创作,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美育教育的成果。(2021广西玉林)读书万卷始通神(2020广西贵港)吕云祥①宋朝苏献有一首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②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阂、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苏轼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地学别人……后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③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固然需要不断读书学习,从而充实才华、吐故纳新、提高水平,其他各业人员呢?当然也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明人不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④如何读书,怎祥学习,又大有讲究。⑤有些人虽然也在读书,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缺少毅力。没有恒心,时断时续。这样读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幼时,其母见其读书没有恒心,就以“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⑥有些人虽然十分喜爱读书,也从不间断,可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如南朝宋齐人陆澄,从小好学,博览群书,行眠坐食,手不释卷,然读书不求甚解,被时人讥为“书厨”。《南齐书》说他“读《易》三年不解文……”⑦有些人的读书则是“读死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尽信书”。《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⑧有些人的读书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为读书而读书,尽搞形式主义,大做表面文章。目的不明,其结果必定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虛”。⑨上述种种“读书之道”,绝不足取。那么可取的读书之道是怎祥的呢?⑩当然,“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苦读典范,值得缺少毅力的读书人学习;明朝顾炎武那种“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效仿;清朝彭兆荪所作“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的诗句,值得“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明代鹿善继《四书说约》中“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的读书明理目的,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⑪然而,笔者觉得最科学、最全面的“读书之道”要推子思的“五之”说。子思,孔子之孙,伯鱼之子,名假,古代学者尊之为“述圣”,作《中庸》三十三章,其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读书做学问之论。“五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五之”中,“笃行之”既是“博学之”的落脚点,又是“博学之”的实践基础;“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是“博学之”的方法;“博学之”既受“笃行之”的影响,又制约“笃行之”。可见,“五之”是相辅相成的学、行关系。这种“学”与“行”的辨证关系,对读书人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南宋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选自《联谊报》2017年12月7日)5.下列对本文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举例论证B.比喻论证C.对比论证D.道理论证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B.孟母以“择邻处”和“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C.顾炎武、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和“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D.最可取的“读书之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硬件描述语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海洋大学《文献检索利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影视画面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恶性疟培训课件
- 燃气培训课件
- 《包装箱的详细分析》课件
- 《老龄化设计》课件
- 《电信网技术》课件
- 广东白云学院《朝鲜族新农村文化探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德海螺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学校后勤日用品采购合同范本2篇
- DB45T 2866-2024 灵芝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 2024年度区块链软件产品知识产权共享协议3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压轴60题28大考点)
- 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咨询合同6篇
-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线条》课件
- 2024年01月22474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期末试题答案
- 中建中建机电工程联动调试实施方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