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领域)规划编制导则 1 33资料收集与现状分析 54总体规划 95空间均衡管控 5.1人口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5.2水生态空间布局和管控 5.3生态水系构建 6水资源合理配置 206.1基本要求 206.2节水型社会建设 206.3水资源供需分析 226.4水资源配置 226.5水源建设 236.6配置工程 256.7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257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277.1防洪体系建设 277.2排涝体系建设 287.3洪涝水风险管理与调度 298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18.1生态用水及过程调控 318.2河湖湿地健康评价与生态化治理 338.3地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 348.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59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379.1水功能区管理 379.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389.3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3810生态灌区 41 4110.2基础设施建设 4110.3现代管理服务体系。 4211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 4311.1水文化 4311.2生态滨水空间开发与利用 4311.3生态水产业 4412制度与能力建设 4512.1制度建设 4512.2能力建设 4612.3智慧平台建设 4813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建议 5014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 5114.1实施效果 5114.2环境影响 5115保障措施 53条文说明 543资料收集与现状分析 545空间管控均衡管控 575.3生态水系构建 576水资源优化配置 576.2节水型社会建设 576.3水资源供需分析 586.4水资源配置 596.5水源建设 596.7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617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617.1防洪体系建设 618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628.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6312制度与能力建设 6312.2能力建设 6312.3生态调度与智慧平台建设 63标准用词说明 65色行动体系的要求,正确处理水利/水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兴利理念贯穿于治水兴水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应针对流域/区域自然资划应结合流域/区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破关键制约,解决指生态空间中的涉水部分,是为水文-生态过程提供空间,直接2.0.2水生态红线waterecologicalre2.0.5水文化watercu2.0.6水景观waterla2.0.7河长制riverchiefsystem2.0.8江河湖库水系连通interconnectedriver/lake/reservoirsystemnetwork(10)水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关系分析:在系统总结水系空间(12)能力建设特征:收集和整理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应急(3)应对水利领域建设、管理的成就和现状进行系统评价,从(2)应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分(3)应从协调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4)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4.0.1基本要求。总体规划应结合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4.0.2指导思想。应明确规划需要遵循的重大战略思想、基本规律,4.0.3基本原则。应结合实际,按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4.0.4总体目标。应按不同规划水平年,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4.0.5控制指标。应从指标的导向性出发,结合实际研究确定控制指4.0.6总体布局。应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区4.0.7主要任务。应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目标、总体布局等确4.0.8规划衔接。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主体4.0.9专项规划与专题研究。宜开展防洪排涝、供水保障、水生态保5.1.1基本要求。应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国土5.1.2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水利领域协调人口资(1)水资源承载力。应在充分考虑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2)水环境承载力。应开展水体质量状况调查和水环境评价,25173)的要求复核水域纳污能力。水环境承载力宜采用单指标(人(3)综合承载力。应在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5.2.2管控要求。应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刚性约束作为生态文明5.2.3红线体系。水生态红线是实施水生态空间管控的主要抓手,根5.2.4红线划定。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承载状况、经(2)水环境质量保护红线。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3)水生态功能保护红线。应包括水域红线、水域岸线红线、(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应结合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和(2)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应统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治理和(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利基础和(4)保护优先、综合利用。应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保障水量、(5)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应加强水系构建工程的现代化运行5.3.2连通准则。河湖水系连通是构建生态水系的重要手段,实施连(1)社会准则。应保障公平合理、维护系统稳定的前提下,统(3)生态准则。应在满足水资源调出区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4)环境准则。应在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系(5)风险准则。应能有效规避或者控制水系构建可能带来的水(6)最优准则。宜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和市场手段应依据河湖水系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合理确定连通格局与应依据河湖水系连通的综合效益与影响综合评价连通效应与风开辟泄洪通道(洪涝合用、洪涝分开扩大滞蓄洪场所为主,并首5.3.4关键环节。构建生态水系,规(1)需求分析。应在详细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2)可行性分析。应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容量以及工程(3)方案甄选。应在对经济、社会、生态等风险因素分析的基(4)效益评价。应分别从水系特性变化、经济社会效应和生态(5)风险管控。应对极端水文事件、污染负荷及迁移路径、洪6.0.1水资源合理配置应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生态(1)应切实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水和谐、华中地区促进节水减排、东南沿海地区节水治污并重结(3)应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控制总量、提高效率、健(4)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合理确定建设的主要任务。(6)缺水地区的城市景观用水也应突出节水优先,水体景观应6.3.1需水预测。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与河道外需水预测。河道6.3.2可供水量预测。宜在优先满足河道内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6.3.3水资源供需分析。在保证河道内基本生态用水的基础上,统筹供需分析。6.4.2配置格局。应从流域/区域整体6.4.4合理性分析。应对不同用水户的用水效率、用水水平、用水增6.5.1水源建设。应在分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基础上,按照6.5.2应急备用水源。主要是针对特殊干旱、水污染和供水事故等应6.5.3直饮水。在特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重要的大城市,可在全面6.5.4应急调度。为有效应对特殊干旱、连续干旱以及局部供水系统应根据流域/区域水系格局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构建布局合理、6.7.2关键问题。应结合生态文明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在非常规水源(1)结合节水减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改善城市水(3)北部沿海资源型缺水地区、南部沿海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4)对于岩溶地区,应在摸清地下暗河与地表水、地下水关系(5)矿井水开发利用,应摸清区域矿井水赋存规律,注重分析7.1.1基本要求。防洪目标确定、防洪规划编制、防洪标准制定以及201)的有关规定,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经综7.1.2防洪体系建设。应重点统筹协调好防洪减灾与生态环境7.1.3防洪工程措施。应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布局,按照生态文(1)堤防工程。应按照防洪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位(2)河道治理。应在以往工作成果和分析河床演变规律的基础(3)蓄滞洪区建设。应根据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蓄滞洪区定位和类型,完善蓄滞洪设施和安全设施布局,对蓄滞洪区围堤、洪道、7.2.2城市排涝。应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防洪、控、管网收集、河道输送、湖库蓄滞以及泵站外(1)应结合城市防洪排水、室外排水设计相关规范对不同规模(2)应结合原有排水格局优化调整城市排涝分区,明确城市水7.3.1基本要求。应以现代化的防洪治涝理念为指导,树立适度承担7.3.2风险管理。应明确城市排涝高、中、低风险区,结合城市总体8.0.1基本要求。应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青山绿水就是金8.1.2河道内生态流量。应保障基本河湖生态用水量,加强江河湖库8.1.3生态水位。为保证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应对维系水体生态系可采用天然水位统计法和水生植被发育关键期水位需求法等方法计(1)应统筹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关系,联合调度河(2)应以良好的工程设施提高水系统运行效率和效益、促进生水生态联合调度模型研发。水生态方面的调度要求宜通过生态基流、要问题。应基于调度规则、调度策略和通过验证的调度模型为重点,复技术(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人工浮岛技术、景观水体修复技术、(1)城镇地区超采治理主要通过提高用水效率、加大非常规水(2)农村地区超采治理主要通过采取节水灌溉、水源置换、调8.4.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8.4.3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应结合水系整治、低影响开发、人文景观8.4.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应坚持治理方案与主体工程建设9.1.1水功能区划分与调整。应在现状分(1)对于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水功能区,应根(2)对于未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的河流、湖泊等水域,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较低时,应控制污染物入河量小于流域/9.1.2水质目标达标管理。应根据水功能(1)应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水质达标评价和入河(湖)排污口调查成果,按照GB/T25173计算水域纳污能力。控制指标应9.2.1保护区划定。已建和规划建设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按照9.2.3修复措施。应重视滨岸带建设对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作用,限制设置入河排污口的水域。以布局要求为基础,加强排污口管理,等整治措施。相关技术要求应执行《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2)城市面源污染。应根据面源分布特征和产生机理,提出倡(3)农村面源污染。应结合美丽乡村、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出(1)应按照规划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结合建成区(2)应结合经济发展、排污分布和城市用地现状及规划,对经中的一级A标准。经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宜优先用于城市生活杂用、要将尾水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A以上的区域,应慎重论证提标改造(3)应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提出稳定化、无害化的处9.3.3污染水体治理。在综合采取上述措管理智能、技术高端、功能完备、体制完善、生态稳定、环境良好”生态化现代灌排基础设施应以全面提高灌区水分生产效益为目无明排系统的灌区应深入分析现代灌排基础设施建设与干旱缺明排系统的灌区应深入分析现代灌排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面源污染结合区域/城市当代创新精神,综合集成并凝练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主面为重点,开展深入科学研究,加强综合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1)系统诊断与问题识别。应对水利发展和水利信息化工作进(2)总体思路。应研究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及重大(3)监测系统建设。应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完备、功能齐全、(4)数据中心建设。应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建设现代化的数字流域平台,形成基本全覆盖的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实现部门、流域信息共享。(5)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应强化业务应用系统的高度协同与高(6)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应重点开发水系统综合模拟系统,实现水文循环过程及其伴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人文过程的综合模(7)保障系统建设。应重点建设面向大数据管理的水利信息化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等相关功能区划的符合性,与水利/水务发展规划、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及所在区域其他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和协15.0.1基本要求。应从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3)法律法规。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相(4)加强科技支撑。应从规划实施可行性的角度,明确重大问(6)公众参与。应强化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和部门协商机制,注指数分类景观指数缩写单位取值范围表征数量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NPPDCAPLAND/ /ha%[0,]河湖数量河湖密度水域面积水面率形态结构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维数AWMSIAWMPFD//[1,2]河湖结构规则程度复杂性平均邻近指数连接度MPICONNECTha%水系破碎度水系连通度水系功能价值评价方法直接使用价值物质生产价值水量供给价值涵养水源价值休闲旅游价值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间接使用价值固碳释氧价值蒸腾吸热价值水质净化价值均化洪水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影子价格法等效益替代法污染防治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成果参照法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U3序号耦合度阶段1低水平耦合2拮抗3磨合4高水平耦合b)协调度耦合度仅仅只能反映区域水系格局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难以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度模型,评价水系格局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式中,D为系统协调度,C为相应系统耦合度;T为子系统综合协调指数,它反映各子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和贡献;a、b、c为待序号协调度等级1低度协调耦合阶段2中度协调耦合阶段3高度协调耦合阶段5.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薪酬福利调整说明书与实施方案解读
- 绿色能源供应协议书
- 兄妹共同出资购房合同
- 全新绿化工程协议书
- 电力行业电力供应稳定性免责协议
- 员工年度工作总结与未来发展规划报告
- 项目合作方案设计建议书
- 购买公司股份协议书十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物理学的发展史》课件
- 2025年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办事处政府雇员招聘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英语试题讲评课件
- 切削加工中的刀具路径规划算法考核试卷
- 《推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10kV配电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 2025年中国洗衣凝珠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态势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 DB41T 2466-2023 浸水电梯使用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