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届高考校级联考试卷语文祝考试成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需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莹莹的园林陂池。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当前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理论要求既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又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此外,对各国之间城市水利问题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城市的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保留前人留下的遗产,吸收古老的历史和优秀的东方文化中蕴藏的智慧,更要以完整的现代化城市结构丰富其内涵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摘编自周魁一《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材料二: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一个致力于江河安澜的伟大构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关于引江济淮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沟通江淮水系,可在开挖过程中却“日挖一丈,夜长八尺”。“曹操运河”就此不了了之,然而沟通江淮的梦想却延续了千年。伟大工程诞生于伟大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加速推进,不断创造新时代国家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审批建设新效率。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将达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关键在水,这也是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初衷之一。“从今往后,皖北和豫东数千万群众终于能‘共饮长江水’了!”在试通水通航现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引江济淮工程第二代设计者朱青激动地对记者说。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当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长三角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可以顺利北上,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南下,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安徽桐城、枞阳两县的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必经通道,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投资,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为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引江济淮工程还是我国布设鱼道最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用于鱼类洄游。过鱼通道由原来的顺直平面布置,变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曹操为什么挖不下去?就是因为膨胀土。膨胀土是一种遇水膨胀变形、失水收缩开裂的黏性土,民间将其形象描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中铁十局引江济淮项目总工程师刘绍云介绍,“面对膨胀土,我们总结形成了膨胀土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工法等一系列新工法、新工艺,不仅提高了工效,还节约了资源”。水至福来。如今,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跨越千年,终与淮河“牵手”,从此世世代代、永永远远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摘编自丁一鸣、常河《长江淮河终“牵手”》,《光明日报》2023年1月4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城市出现很早,并且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体系,北京的城市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B.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点如今已难以满足市民的城市生活需求,河道、水域目前正主要用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C.当前城市水利建设既要汲取古代典籍中的水利文化知识,又要学习现代城市水利学等科学理论,纵横比较,深入研究。D.引江济淮水利工程突破了单一的城市地域限制,连通皖豫,据规划工程试通水通航后年平均引水量会达到43亿立方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借助《管子》和“曹操运河”故事来行文,虽同属历史知识的运用,但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B.材料一在强调水利建设的理论指导时,以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城市水利学”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C.材料二的引江济淮工程调节了年平均引江水量,惠及百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是对材料一中心论点的有力实践。D.材料二中“牵手”指的是在引江济淮工程的推动下,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历史性的伟大会合。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是()A.“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管子·地图》)B.“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C.“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管子·度地》)D.“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管子·度地》)4.水利是与江河、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类活动。请结合材料概括水利工程具体有哪些功能价值。5.《扬帆》杂志拟出版一期“中国水利”专栏,材料一为学术论文,材料二是新闻报道,身为编辑的你,会选择哪篇文章向同学们介绍“水利”知识呢?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案】1.C2.D3.A4.①水利工程可以防洪、排涝、供水,在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需求之外,还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②破除区域局限,沟通水系连接,实现更大范围的供水及灌溉;③沟通区域航道运输,完善航运格局,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带;④为候鸟、鱼类提供更加健康、仿生的生存环境,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5.示例一:学术论文①学术性。材料一以城市起源开篇,从宏观角度对“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这一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学术视角,专业性强。②科学性。材料一援引《管子》典籍,以北京城为例等来佐证观点,例证详实。以下定义的形式来界定“城市水利学”,科学严谨。③新颖性。在“如何进行城市水利实践”问题上,材料一给出了古为今用、纵横比较等有开创性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激发读者对“水利”研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示例二:新闻报道①真实性。材料二以“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这一真实事件为报道对象,贴近现实生活,有说服力,文中列举大量数字,直观有力地突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②新鲜性。材料二对“引江济淮工程”的报道迅速及时,与时俱进,与当下人们所生活的时空紧密相连,有利于读者切身感受“水利工程”的惠民价值。③通俗性。材料二的报道语言简洁明确,通俗易懂,具有较强普适性、广泛性,便于传播相关水利知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并且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体系”中“初期就建立了”错误。原文为“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并且由“北京”的例子也能看出不是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B.“河道、水域目前正主要用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中“主要用于”错误。由原文“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可知,原文说的是“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可见并不是“主要用于”。D.“试通水通航后年平均引水量会达到43亿立方米”错误。由原文“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将达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可知,原文时间是“到2040年”。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历史性的伟大会合”错误。由原文“水至福来。如今,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跨越千年,终与淮河‘牵手’”可知,“牵手”是“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最终与“淮河”会合,不是两大水系的双向会合。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A.大意是“地形的出入交错,也必须心中完全有数。然后,就可以行军袭邑,举措先后得宜而不失地利,这都是地图的意义”,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不符文意。B.大意为“凡是营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一定要在大河的近旁。高不可近于旱,以便保证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于水潦,以节省沟堤的修筑”,体现了水资源条件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C.大意为“圣人建设都城,一定选在平稳可靠的地方,又是肥饶的土地,靠着山,左右有河流或湖泽,城内修砌完备的沟渠排水,随地流入大河”,体现了水资源条件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D.大意为“都城建设应当是内修‘城’,外修‘郭’,郭外筑护城壕。地势高则挖沟,地势低则筑堤,这才配称作牢不可破的城池”,体现了水资源条件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可知,水利工程可以防洪、排涝、供水,在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需求之外,还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结合“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将达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破解皖北和豫东地区发展难题,关键在水,这也是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初衷之一”可知,破除区域局限,沟通水系连接,实现更大范围的供水及灌溉;结合“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当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长三角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可以顺利北上,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南下,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沟通区域航道运输,完善航运格局,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带;结合“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环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投资,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为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引江济淮工程还是我国布设鱼道最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用于鱼类洄游。过鱼通道由原来的顺直平面布置,变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可知,为候鸟、鱼类提供更加健康、仿生的生存环境,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示例一:学术论文学术性。结合“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可知,材料一以城市起源开篇,从宏观角度对“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这一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学术视角,专业性强。科学性。结合“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需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可知,材料一援引《管子》典籍,以北京城为例等来佐证观点,例证详实。以下定义的形式来界定“城市水利学”,科学严谨。新颖性。结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对各国之间城市水利问题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可知,在“如何进行城市水利实践”问题上,材料一给出了古为今用、纵横比较等有开创性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激发读者对“水利”研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示例二:新闻报道真实性。结合“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可知,材料二以“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这一真实事件为报道对象,贴近现实生活,有说服力,结合“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可知,文中列举大量数字,直观有力地突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新鲜性。结合“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引江济淮工程的另一重大功能,是对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的极大完善。当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安徽省内实现沟通,长三角地区的工农业产品可以顺利北上,北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南下,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材料二对“引江济淮工程”的报道迅速及时,与时俱进,与当下人们所生活的时空紧密相连,有利于读者切身感受“水利工程”的惠民价值。通俗性。结合“位于安徽桐城、枞阳两县的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必经通道,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过鱼通道由原来的顺直平面布置,变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鱼道结构也由普通的混凝土结构调整为堆砌石生态结构”可知,材料二的报道语言简洁明确,通俗易懂,具有较强普适性、广泛性,便于传播相关水利知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抉择张爱国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不,不……”“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得害怕。“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蹑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范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心,与魏鸣之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C.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表明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D.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蕴含丰富的语意,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多方向解读的可能。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刻画自然环境寒冷黑暗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情绪基调。B.解放军与反动派的冲突集中到“我爷爷”身上,构成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的基础,富有张力,引人入胜。C.把解放青沙城的大事聚焦于客栈,以小写大,与《百合花》中从“新媳妇”的言行刻画小通讯员形象的手法类似。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文末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既与前文相互印证,又突出了主题。8.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9.小说分别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二者对比鲜明。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我爷爷”的第一个抉择是是否让老范进客栈,最终的抉择是让他进来,并为他保密;

②“我爷爷”的第二个抉择是把魏鸣之的事情告诉老范,为解放青沙城赢得了战机。

③以“抉择”为题也有主题上的深刻意义,在光明与黑暗、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人民做出了自己的“抉择”。9.①在两个场景中老范的真诚和魏鸣之的奸诈形成鲜明对比,以小见大,反映了国共两党对普通老百姓的不同态度,凸显了主题,表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题;

②“我爷爷”在老范和魏鸣之前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对前者谨慎而又亲近,对后者冷静而防范,反映了人民的“抉择”;

③在读者感受上,两个对立的场景让读者体验到紧张的战争氛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错,老范给“我爷爷”两块大洋是不免费住店,体现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B.“‘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错,由“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可以看出“我爷爷”并不是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D.“蕴含着丰富的语意,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多方向解读的可能”错,原文“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据此看出,通过上下文这些省略号是可以补出明确的内容的,故这些省略号的语意是唯一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与《百合花》中从‘新媳妇’的言行刻画小通讯员形象的手法类似”错。《百合花》中“新媳妇”的言行,如“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据此看出,刻画小通讯员形象的手法是侧面描写,不是以小写大。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从情节和人物意义上看,“我爷爷”所面临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帮不帮老范的“抉择”,从“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得害怕”可以看出,“我爷爷”的第一个抉择是是否让老范进客栈,最终的抉择是让他进来,并为他保密;第二个是是否把魏鸣之的消息告诉老范的“抉择”,从“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可以看出,“我爷爷”的第二个抉择是把魏鸣之的事情告诉老范,为解放青沙城赢得了战机。从主题角度分析,“我爷爷”作为老百姓中的一员,面临民族大义时,做出了果断正确的选择,他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因此从主题意义上深刻地体现出,在光明与黑暗、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人民做出了自己的“抉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第一,老范和魏鸣之的人物形象对比,前者真诚,为老百姓着想;后者奸诈,不断试探“我爷爷”,这种对待百姓的不同态度,恰恰反映了民心向背的根源。据此看出,在两个场景中老范的真诚和魏鸣之的奸诈形成鲜明对比,以小见大,反映了国共两党对普通老百姓的不同态度,凸显了主题,表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主题;第二,原文“‘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蹑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据此看出,“我爷爷”在老范和魏鸣之前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对前者谨慎而又亲近,对后者冷静而防范,这种对比背后就是人民的“抉择”。第三,将这两个场景集中到一起,让读者在故事推进和对比中,感受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紧张,心情也随着故事的发展对比而起伏。这是情节设计的集中带来的效果。据此看出,在读者感受上,两个对立的场景让读者体验到紧张的战争氛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与,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B.玉声,似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蜀道难》“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凋”字用法相同。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厂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14.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答案】10.CEF11.A12.C13.(1)(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2)(如果)楚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14.①子良建议要割地。若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

②昭常建议不能割地。如果割掉东地五百里,是割掉东国的一半,楚国实力大减,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

③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于齐”作“献地”的状语,状语后置,其后断句,所以C处断句;“大司马”做动词“为”的宾语,结构完整,“大司马”后应断开,所以E处断句。“使守东地”是“使之守东地”,“东地”做“守”宾语,单独成句,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故选CE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含义不同。给,给予;交好、结交。句意:大王不能不给啊。/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B.正确。C.正确。使动用法,让……回去,使……回去;使动用法,使……凋谢。句意:我才放你回去。/使人听到此处容颜为之改变。D.正确。违背。句意: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错误,子良向齐王说昭常假托王命,这是托辞。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来……的,……的凭借;“爱”,吝惜;“爱地不送死父,不义”,判断句。(2)“立王”,另立一王;“因”,趁机;“市”,做交易,做买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子良建议是要割地。由原文“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可知,原因是因为大王一字千金,若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昭常建议不能割地。由原文“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可知,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广博。如果割掉东地五百里,是割掉东国的一半,楚国实力大减,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由原文“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于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可知,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参考译文:材料一: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到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告辞,要回楚国去,齐王不准许,说:“你要给我割让东地五百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我所以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太子回到楚国,即位当了楚王。齐王派车五十辆来,向楚国索取东地。楚王让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宫拜见楚王,说:“大王不能不给啊!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却又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交了。”子良走后,昭常进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广博。如果现在割掉东地五百里,这是让掉了东国的一半啊,楚国就徒有万乘的虚名而无千乘的实力了,不能给。我愿意去守卫东地。”昭常出宫后,景鲤进见楚王,说:“不能给。虽说这样,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现在又不想给它,会在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楚国又不能单独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国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带兵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齐王问子良:“大夫您来献地,现在昭常却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说:“我受敝国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齐王调动大军讨伐昭常。齐军还未进入楚境,秦国已派大军五十万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将说:“你们阻挠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又想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害怕了,就请子良在南边到楚国,向西到秦国进行讲和,解救齐国的灾难。楚国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楚国大臣对此感到忧虑,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扣在秦国回不来,被要胁割地,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如果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楚国就完了。”便打算拥立一位在国内的王子继位为王。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敌国,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于是楚国就诈称楚王薨,去齐国接太子归国。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挟楚国割让淮河以北之地。”齐相说:“不行。若楚国另立一王,这样,我们不仅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那人又说:“不会,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思而放归楚太子回去。(节选自《资治通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簪菊贾探春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对菊史湘云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注释】①长安公子: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②三径露:带露的菊花,“三径”此处指菊。③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15.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簪菊”是头上插菊花之意,首联说自己插菊并非为了打扮,“镜中妆”指对镜妆扮。B.《簪菊》中间两联用典,紧扣“簪菊”,呼应诗题,情感上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铺垫。C.《对菊》颈联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没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衬菊花之高洁。D.两首诗都写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与“霜”相对应;“秋光”则泛指时光。16.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相同点:豪爽豁达、脱俗傲世;不同点:探春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品性与高远的追求(飒爽英姿、男子气概等);湘云还流露出知音难觅、对知音的追求珍惜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君’指代世人”错。“君”应是指代菊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相同点:豪爽豁达、脱俗傲世。《簪菊》一个少女,以男子的声口、情怀和语言,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生动地透露了探春不作女儿之态和蔑视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诗洋溢着一种令人神往的新的生活志趣和人生理想。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对菊》颈联写菊花不在春暖时与百花争艳,又不怕寒冷而在秋天开放,像某些“君子”鄙视争名逐利的世俗,傲然独立,故史湘云将菊拟人化,尊称为“君”。这两句表明,史湘云对菊的爱慕欣赏不完全在于有深有浅的绿叶,和鲜明夺目的花朵,更着眼于菊的傲世气质和品格。在“知音”之前冠于“惟有”一词,更显示出史湘云的与众不同,表明史湘云本身就具有“傲世”的思想,故能成为“菊”的知音。不同点:《簪菊》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借杜牧、陶渊明等为数不多的高士,表达自己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须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重阳登高插花的风俗,也流露出探春企图如男子一样要立出“一番事业”的心情。探春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品性与高远的追求(飒爽英姿、男子气概等);《对菊》后面四句,则更直白地道出人与菊花“知音”。因为二者都有“傲世的风格,所以用的典故是春秋时期钟子期听俞伯牙奏琴而心曲相通。钟子期不久去世,俞伯牙终生不再鼓琴,也就是知音难遇,因此尾联说能与知情解意的菊花相伴,实属人生难得,要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寸光阴。湘云流露出知音难觅、对知音的追求珍惜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身而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贾谊的《过秦论》与苏洵的《六国论》同为史论,借古讽今。前者卒章显志,指出秦亡是因为“______”;而后者则开宗明义,直陈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3)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了演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与此类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答案】①.为仁由己②.而由人乎哉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④.弊在赂秦⑤.吴质不眠倚桂树⑥.露脚斜飞湿寒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哉、弊、倚、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文学从1998年始,以“另类”“边缘”的姿态进军中国文坛,如今不仅登上文学正殿,而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在创新性上要高于传统文学,尤其是对未知世界的开掘。网络文学作者一般更喜欢去尝试带有试验性质的新内容、新形式的写作,利用已有的知识储集,通过②的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使网络文学的表现空间在心灵的自由开发中得以无界限地延伸和拓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出彩的作品很多;成就了众多作家的声名;在虚构的世界中创造了多种类型化的作品。但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透支了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近几年网络文学明显地在向现实转向,切入当下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开始多了起来。从文学网站的发帖,再到电子书、电影、电视剧、网游、手游、动漫、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和娱乐形态,网络文学已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文艺产业链。像当下在播的影视剧目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就占据着重头。不少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不仅收视率③,而且重播率极高,在经济方面的回馈是很高的。网络文学广阔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但前行之路也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但不论怎样,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文学,既会使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天花板”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不可或缺/必不可少

②天马行空

③居高不下19.①含义:天花板是一座建筑物室内顶部表面的地方,此处是用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及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情况。20.网络文学顺应着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终会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句中修饰“重要组成部分”,且从句意来看,这里强调的网络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因此可填入“不可或缺/必不可少”。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第二空,根据“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可知,创作者的想象可发说是超群不凡,可用“天马行空”修饰想象。天马行空: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第三空,句中运用“不仅……而且”表递进的关联词,表达出的意思是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的播放情况很好,后面说的是“重播率极高”,前面是说收视率,应该也是强调收视率很高,可填入“居高不下”。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从本义来看,天花板是一座建筑物室内顶部表面的地方。从比喻义来看,“天花板”是饭圈(粉丝圈)用语,通常用来表示程度很高、几乎不能或很难被超越,形容差不多到顶了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人在某个领域,具有比普通水平高出很多或处在顶级位置的能力。一般句式为“XX天花板”。此处描写“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则是用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但结合选文及实际来看,很多迹象表明网络文学的发展高峰已过,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它的爆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高峰值。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透支耗尽了所提及到的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因此这一说法也表明了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状况。【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能力。此题为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句。由“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文学”可提炼出的中心词是“网络文学”,因此整个句子的主语即是“网络文学”,后面“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等都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而此处的“网络文学”的定语较长,可将其拆分为“顺应着新技术潮流”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因整句都是在说网络文学,故改后的第一句带上“网络文学”,后面的句子则将主语省略,得出答案:网络文学顺应着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终会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失眠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入睡困难,随着一些人昼夜节律改变,睡眠时间后移,进而出现了睡眠障碍的现象;这种现象长期不进行干预容易造成精神疾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等,除此以外,①。现在很多年轻人睡眠时间很少,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出现问题。因此,发生失眠症状时②,不可忽视。失眠的发病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往往跟遗传、性格、人格有关,起的是加重失眠的作用。③。最主要的是很多人睡眠环境不好,比如晚上睡觉开灯或者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还有噪音、不合理的用药等。至于导致失眠的疾病,最多的还是精神障碍疾病所致,并且很多患有失眠的人是以焦虑抑郁障碍的形式发病,然后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此外,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患有甲状腺方面的疾病,甲状腺素分泌异常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影响,患者也经常会出现失眠的情况,但总体来说,精神疾病还是引起失眠的第一诱因。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失眠还会带来认知障碍;②应尽早进行干预;③失眠的发生多是外部因素22.至于导致失眠的疾病,最多的还是精神障碍疾病,并且很多患有焦虑抑郁障碍的人是以失眠的形式发病,然后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前面说睡眠障碍给人带来的危害,“除此以外”表明此处应是危害类的内容,后面说“认知功能出现问题”,所以结合上下文来看,此处应填“失眠还会带来认知障碍”。第②处,后面“不可忽视”表明该处应是对待失眠怎么办之类的内容,前面也就失眠容易造成精神疾病谈到“干预”问题,故此处应填“应尽早进行干预”。第③处,因为前面谈失眠发病的内因,后面谈到睡眠环境等,是失眠的外因,故此处应填“失眠的发生多是外部因素”。【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最多的还是精神障碍疾病所致”,结构混乱,应改为“最多的还是精神障碍疾病”。二是不合逻辑。“很多患有失眠的人是以焦虑抑郁障碍的形式发病”,不合逻辑,应改为“很多患有焦虑抑郁障碍的人是以失眠的形式发病”。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至于导致失眠的疾病,最多的还是精神障碍疾病,并且很多患有焦虑抑郁障碍的人是以失眠的形式发病,然后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近日,著名学者颜宁分享了在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试中提出的问题,不无遗憾地表示,20多位基本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中,并没有让她眼前一亮的回答。(2023.07.12《人民日报》)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2023.07.14《杭州网·新闻中心》)请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理想,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要做“培养天才的泥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当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做出过回答。他在北师大附中的演讲中,曾呼吁大家要做“培养天才的泥土”。因为没有培养天才的泥土,纵使有天才,也难以成长起来。这天才的泥土,就是民众,就是学校,就是教育环境。颜宁面对20多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却得不到让她眼前一亮的回答,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而只是教给了他们标准答案。这样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