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重点、难点: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会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熟鸡蛋.
教学过程W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
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
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
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
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
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
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
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
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
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
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
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
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
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
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
起来看课件。(播放课件)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
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
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
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
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
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
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
地球数据变成个地球模型。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
(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用三种颜色的橡皮泥表
示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
4、分组制作。
5、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
第2课火山
教学目标:
1、了解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
2、能利用简单的器材模拟火山的喷发,并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以及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知道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火山喷发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和录像。
2、酒精灯、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石棉网等。
教学过程:W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谈话:关于火山我们课前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对已
掌握的资料进行交流。
2、学生先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找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二、根据火山喷发时的各种现象,提出研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
进行分析,明确研究的问题。
1、观看火山喷发的图片。
2、讨论:看了这段录像,谈谈你的想法?希望学生提出:火山是怎样形成
的?地球内部温度怎么样?压力怎么样?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了解、引导学生的研讨,交流、总结、明确研究的
问题。
(1)提出问题: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2)大胆猜想:为什么会发生火山喷发?岩浆从哪喷出来的?岩浆是什么
样的?
(3)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分组实验(学生利用材料进行试验。)小组内做好分工,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与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溶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孔隙
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
成火山。
三、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言:我们已知火山喷发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在
火山的附近?
例如:①日本首都东京,距离富士山很近,而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②钻石、温泉和火山都有关系。
与学生讨论得出: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
处。火山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与便利。一般来说,火山资源主
要体现在它的旅游价值、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以及科学研究方面。
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四、课堂总结:
引言:我们今天所获得的关于火山的知识是谁研究出来的?
(------科学家)
科学家在研究火山时,有时是冒着生命危险,(视频:科学家在研究火山时
的状况)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五、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资料,举办••次《火山旅游报》。
2、火山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第四单元备课教科书40
一54页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材
料的分类》六颗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
本单元作为学生认识材料的媒介,从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常用的材
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让学生探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常见
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
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新材料。
二、三维目标的要求
1、科学探究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
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
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达研
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事实证据;愿意交流合作、关
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
识到科学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带来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按材料及性分类;认识某些材料
的性能,能分类、区别特性及用途;激发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注重材料的分类和区别材料的性能、渗透材料与环境教育,注重开发
小学生的想象力。
四、课时安排
14.木材1课时
15纸1课时
16.陶瓷1课时
17.金属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2课时
14.木材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40-41页
一、学习目标:
1、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
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
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
2、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试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尊重他人的观察试
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头彩绘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
响。
3、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二、拓展性目标: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木头、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
等。
教师准备多样木头、关于木头应用的课件及资料。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是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节
课,我们就来研究。
二、研究内容一:木头有什么特点?
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可
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
小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材料,发记录表格等。
3、各组汇报研究方案
说说要研究的问题,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师:你们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
一边做好记录。
4、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结果
请各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小结:木头特点:有沉浮,轻的浮,重的沉;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
轮;干木头不导电;木头有软、硬程度;木头的花纹也不一样;……
(可板书)
三、研究内容二:木头是天然材料;木头的用途
师:木头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节约木材。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谈谈木头有哪些作用?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说说木头的作用。
小结: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
途很广。
师:你们知道木头是怎么来得吗?一棵树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成材。
所以我们要珍惜木材。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木材呢?
3、学生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汇报讨论结果。
4、提出问题:哪些木制品可以选用其他材料来代替?
学生进行讨论。
小结:木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给社会生活带来繁荣,木材的过量使
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合理使用木材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因
此,有些木制品现在已用其他人造材料来代替。
自由活动:
1、辩论会分甲、乙两组,就“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利是弊”展开辩论。
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确“使用一次性木筷”带来的危害。
2、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取对方的长处。
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写出
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14木材
(天然木材)
特性作用替代
合理利用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棉花)、(木头)、(竹子)、(煤)、(石头)是非人工
合成的(天然)材料。
2、(玻璃)、(塑料)、(陶瓷)、(人造纤维)、(人造革)
是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3、我们把木块连接到电路中,来研究木头是否能(导电),我们
可以用小刀刻不同的木块,来研究各种木头的(硬软)程度,我
们可以把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来研究各种木头的(沉浮)情况。
二.简答:
1.木头有什么特点?答:(1)在水中能沉浮(2)有年轮有花纹花
纹(3)能燃烧(4)有硬有软(5)干木头不导电。
2.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木头做的?
答:桌、椅、凳、门、窗、床、农具的把儿等都是木头做的。
15纸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42-44页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能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纸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知道科学的结论来源于生活中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
们的生活。
2、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常用纸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科学的比较不同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1、牛皮纸、打印纸、餐巾纸、新闻纸(剪相同的小块,每小
组一份)
2、烧杯、滴管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谜语“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同学们谁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啊?(纸)。对,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研究纸。
2、板书出示课题:纸
二、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纸
1、师:说到纸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纸
制品,同学们看到书43页,上面罗列了一些纸制品,同学们看看有
些什么啊?(学生看书,并交流书上罗列的纸制品)。
2、师:除了刚才看到的书上列举的纸制品之外,你还见过生活中还
有哪些物品也是纸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3、学生交流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纸制物品。
4、看来纸给我们生活中的用途还真多,这么多的纸制品所用的都是
一样的纸吗?(不是)那你们认识做这些物品的纸吗?今天老师为每
个小组准备了儿张纸在信封里,拿出来看看你们见过这儿种纸吗?谁
来介绍一下都有些什么纸?
5、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其实纸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复写纸、牛
皮纸、、铅画纸、宣纸、……
6、师:不同的纸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也不尽相同,那你们知道为什
么不同的纸在生活中的用途也不一样吗?
7、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8、教师小结:这是因为纸的特性(如硬度、厚薄、吸水性、透明度……)
不一样,加之生活中对纸的需求也不同。比如我们要做纸杯,就要求
纸不漏水,不吸水,而且还要比较硬,而淋膜纸则刚好具有这样的特
性。
三、指导学生认识纸的特性
1、师:是不是正如我们所说的不同的纸的特性不同呢?口说无凭,
我们就来用实验证明,可纸有那么多特性我们一节课不可能多不都研
究完,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以牛皮纸、新闻纸、打印纸、餐巾纸这四种
纸为例来研究它们的透明度和吸水性的高低,要研究这四种纸的透明
度的高低,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2、学生设计透明度实验,师生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用多媒体
小结出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要研究纸的吸水性的强弱,你又有什么好的方法。
4、学生设计吸水性实验,师生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小结出示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5、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1)小组长组织好你们组的活动,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
安安静静做实验;
(2)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做好记录,保护好试验器材。能做到吗?
(能)
(3)请各小组合理分工,进行试验,填好试验记录表。
纸名
牛皮纸餐巾纸打印纸新闻纸
特性
透明度
6、吸水性学生分组试验,填写实验记录表。
7、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牛皮纸、新闻纸、打一印纸、
餐巾纸这四种纸的透明度和吸水性的高低,更进一步说明不同的纸的
特性不同。
四、了解造纸过程,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1、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纸,关于纸的发展历史,你们了解些什
么呢?
2、学生进行简单讨论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纸的发明和制造过程。
4、教师播放录像
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废纸张也变成了生活垃圾的一
部分,在中国的垃圾构成中,纸类占17.99%。据有资料统计:少浪
费1500张纸,就可以保留一棵树,少浪费一百万张纸,意味着节约
680棵树,而一亩森林大约有树50棵。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则相当于
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5、提问:看完这段资料你们又什么看法?
6、学生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五、课后作业设计:
1、师:最后,老师还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同一种纸如果采用不
同的剪裁方法,则它们的结实程度也会不一样,你们相信吗?(相信、
不信)
2、教师出示剪裁好的报纸条,提问:请问相信的同学你们觉得是横
裁的结实呢,还是竖裁的结实呢?
3、学生猜测。
4、师:到底结果如何,同学们课后自己去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下一节课告诉我你们的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
板书设计:纸特性需求
硬度、厚薄、吸水性、透明度
书面作业设计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我们从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厚度、透明度、吸水能力、承
重性能等方面研究纸;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
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4、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
或木简做书写材料。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
16.陶瓷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写出简单的计
划;能根据
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2、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梳理自己的旧知,选择更具
研究价值的
新问题进行探究。
3、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充满兴趣;在探究的过
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当然知道了,就是中国呗。
师: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在小写开头字母“c”时,它还可以表示陶瓷。
师:那么,为什么中国和陶瓷同用一个英语单词呢?
生:因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
陶瓷。
生:我知道欧洲人是通过陶瓷认识中国的,所以他们就直接用陶瓷这
个单词来代指中国。
师:那么,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
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好科学
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陶瓷,研究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陶
瓷吧。
(学生欣赏陶瓷作品:地板石专、墙面砖、瓷葫芦、电炉子、瓷壶等)
师:陶瓷美不美?(美)
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师:根据生活经验,大家来猜猜看,陶瓷可能有哪些特点呢?
生:我觉得它可能很脆。
师:你摔过碗吗?陶瓷是不是真的很脆?
生:是的。
生:我觉得它还可能很硬。(教师板书:硬)
生:我觉得它可能不导电。
生:我觉得它好像不传热。
生:它传热,但是传热的能力很差。
生:我觉得它不吸水。
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
生:我可以肯定它很硬。
师:那么其他的不可以肯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来证明。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实验方案
师: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最重要的什么?(做计划)
咱们是未来的小科学家,实验之前也要有个小方案。
看这些问题(电脑屏幕提示上述问题),你们认为哪个最有研究价值,
做一个小方案,来进行研究吧。
(学生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吧。
(投影展示A)
研究内容陶瓷导电吗?
使用仪器电池、导线、小夹子、灯泡
方法把陶瓷连在电路中
注意事项连好线路,不要短路
生:我们组打算研究陶瓷是否导电,我们需要一节电池、一个灯泡、
一个夹子和一些导线。我们想把陶瓷片连在电路中,看看它能导电
吗?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生:我想提醒他们在连电路前一定要先检查电珠和导线。
生: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注意的。
师:我觉得这个组的同学设计方案很清晰,特别是汇报的同学,讲的
头头是道,多好呀,你们呢?能不能比他讲得还好?(能!)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一组的方案。
(投影展示B)
内容陶瓷燃烧吗?
仪器蜡烛、火柴、试管夹
方法烧
吗?我们需要蜡烛、火柴、
试管夹。我们打算把陶瓷放在火烧烧一烧,看看他们燃烧吗?
师:你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
生:我觉得写得很简单,很清楚,有可操作性。
生:我建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用火安全。
生:是不是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
生:谢谢你的提醒,老师,有没有准备抹布?
(教师给各组学生分发抹布)
师:大家的方案都不错,现在咱们就来按照各组的方案来领取仪器,
开始实验吧。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科学探究
师:你觉得你们的方案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如果没有,请大家按
照这个方案分别研究吧,小组长安排你们组的成员来领取仪器。
(学生取仪器进行研究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在汇报中没有
发言机会的小组)
师:说一说你们探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做的是陶瓷能不能导电的实验,我们把陶瓷连在了电路中,
我们发现电珠不亮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陶瓷不能导电。
师:你们研究的很棒,这个同学汇报也很好,条理非常清晰。
生:我们研究是陶瓷的吸水性,经过反复的研究,我们发现陶瓷颗粒
紧密的一面吸水性差,颗粒松散的一面吸水性强。
生:我们也做了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带有釉面的那面不吸水,断裂处
没有釉面的能吸少量的水。
师:是这样吗?陶瓷是不是吸水,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到,陶与瓷的烧制过程不一样,烧制瓷器时要求
的温度比较高,所以颗粒就紧密一些,不吸水。陶在烧制的过程中温
度低一些,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吸水。
师:你了解的知识真多,看来平时你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大
家把掌声送给她。
生:我们组研究了陶瓷是否燃烧,我们把陶瓷放在火上烧,结果,发
现陶瓷不能燃烧。同时我们还发现陶瓷的传热性也不是很好,我用手
摸了摸陶瓷不接近火的一端,不是很热。
师:还有意外收获呢,真棒!
师:今天我们的成果真不少,来,看一看,我们学会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陶瓷的很多特点。如:陶瓷很脆,很硬,不
吸水、不导电、能传热但是能力很差。(教师板书)
五.作业设计
1.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距今约(七千)年前。
2.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
3.陶瓷属于(人造)材料。
4.在高压线杆上用到陶瓷,是因为陶瓷有(不导电)的特点,应用
于航天飞机上是因为陶瓷有(耐高温)的特点,应用于底下管道是因
为陶瓷有(耐腐蚀、不怕水)的特点。
5.陶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鉴赏)和(艺术)价值。
二.简答:
1.陶瓷有什么特点?
答:陶瓷有不导电、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的特
点。
2.怎样利用陶瓷材料?
答:(1)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及日用装饰方面。
(2)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
3.世界各国为什么把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
答:因为中国素有瓷国美誉,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陶瓷了解了中华文
明。
17.金属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47-48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
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
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
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
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
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
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
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
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
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
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
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
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一,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
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
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
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四、板书设计:
17.金属
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铝勺导热快
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五、作业设计:
一.填空:
1.金属是(人造)材料,是由天然金属矿(开采)、(冶炼)而来。
2.将废旧金属物品回收,冶炼加工就可得到(再生)金属,所以金属
是可以(再生)的材料。
3.所有的导线都用金属制成,这是因为金属易(导电)。
4.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金属勺很快就会变热,这说明金属易(导
热),用铁锤砸钉子,钉子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没折断,说明金属有
(延展性)。
5、金属中的(钢铁)称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被称为有色金属。
二、简答:
1、金属特点?答:(1)有金属光泽(2)有延展性(3)易传热(4)
易导电
2、金属从哪里来?答;(1)来自金属矿,经开采、冶炼获得
(2)来自回收站,将废旧金属冶炼、加工获得。
3、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答:工农业生产、国防、航天、航海、医疗、科研及日常生活都用到
金属。
参考资料:
人类应用的最早的金属: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
一。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
相当于中原夏代的一些文化遗产中。商代早期遗址中也出土了较大型
的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儿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一个世纪来,各
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不断增多,精美绝伦的铜工艺品、种类繁多的铜
日用品、逐渐成为礼器祀具的青铜彝器、抽象变形令人眼花缭乱的铜
器纹饰、庞大建筑群的铜构件和铜饰物、金声玉振的音乐演奏及持干
戈而舞的铜像,都显示出那个时代文明的灿烂辉煌。
金属的物理性质:
由于金属单质都属于金属晶体,因此决定某些相同的物理性质:
状态:常温下为固体(汞除外)。
颜色:大多数为金属光泽——银白色,少数有特殊色(金是金黄色、
艳略带金黄色),块状金属有金属光泽,有些粉末状金属呈黑色或暗
灰色(银屑为黑色)。
特性:大多数有延性和展性,延性最好的是铜,展性最好的是金;具
有良好的传热导电性,导电性最好是银。
密度:除锂、钠、钾较水轻外,其余密度均较大,最轻的是锂。
熔点:一般均较高,但差异较大,最难熔的金属是鸨,熔点最低是汞。
硬度:一般较大,但差别较大,最硬的是铭,除汞液态外,最软的金
属是铜,碱金属均可用小刀切割开。
不锈钢:
钢铁的最大弱点是容易生锈,全世界每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的钢铁制
品由于生锈而变成废品。在克服钢铁生锈这一致命弱点上,不锈钢立
下了奇功。
不锈钢是合金钢的一种,它的合金元素是铭和银,含碳量较低。常用
的不锈钢有辂不锈钢和锚镁不锈钢两类。顾名思义,不锈钢不易生锈。
也就是说,它具有抵抗空气、水、酸、碱或其他介质腐蚀的能量。
除具有抗腐蚀能力外,不锈钢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因
此它的用途极为广泛。例如,不锈钢广泛用于化工生产容器、管道、
制造医疗器械、建筑装饰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炊具的制造
18.玻璃与塑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49-51页
--教材分析
生活中离不开各种材料,玻璃与塑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生活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与“木头”、
“陶瓷”、“金属”共同组成了常见材料的研究系列。将玻璃与塑料
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因为玻璃与塑料有许多共同的特性,生活中的
许多物品既可以用玻璃制作,也可以用塑料制作,还有利于比较材料
的优点与缺点,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
的加工与制作,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更好地用学到的科
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
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够观察、了解生活中哪里用到玻璃、塑
料;能够与本组同学合作探究;能对研究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评
议。
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
3、了解玻璃与塑料的特点及用途。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玻璃、塑料制品;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锤子、电池两
节、小灯泡、导线若干等;相关的录像片断或图片资料;要求学生搜
集相关的玻璃与塑料材料及资料,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玻璃、塑料制品;从课外书或网上查阅
与玻璃、塑料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对生活中的玻璃、塑料及它们的
用途做一些调查。
四、探究过程
活动一:交流生活中玻璃与塑料制品。
师:玻璃与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课前让同学们调查、了解
了生活中哪里用到玻璃与塑料,并准备了一些玻璃麦收塑料的制品。
下面,谁来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调查结果,依次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玻
璃与塑料,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做的。也可以直接出示自己准备的玻
璃与塑料制品。
活动二:合作探究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调查结果及发现,非常精
彩,对玻璃与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了解。那么,你知道它们各
自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进行猜想并交流: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
不同。
让学生根据经验理顺对玻璃与塑料的认识,为进行探究性的对比实验
做铺垫。
2、师: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特点进行了猜测,到底它们是不是具
有这样的特点,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一下,比一比:哪个小
组合作的好,探究出的特点多。可以利用本组准备的器材,也可以选
取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器材来探究。
小组同学商量、讨论:准备探究哪些问题;选取哪些材料;怎样探究;
如何分工;制定出简单的计划。
教师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音量、制定探究方案。
3、小组同学合作探究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教师参与其中,与同学们
一起合作、探;引导他们从更多的方面去对比探究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提醒他们使用玻璃与锤子要当心。
学生可从以下儿个方面去探究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1)、用玻璃与塑料片分别去观察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比一比谁的
透明度更高;
(2)、用手摸一摸、折一折,对比一下它们的光滑程度及软硬程度;
(3)、用锤子分别敲击一下玻璃片与塑料片,对比一下谁易碎;
(4)、用手拈一拈相同大小的塑料杯与玻璃杯,比一比它们的轻重;
(5)、把玻璃与塑料分别连入电路中,对比一下它们是导体还是绝
缘体。
让小组同学把他们探究的结果与发现整理、记录在发给他们的表格
中,如下:
探究结果
探究方法
玻璃塑料
观察课本
摸一摸、折一折
用锤子敲击
拈一拈
(表格)
探究结果
探究方法
玻璃塑料
观察课本
摸一摸、折一折
用锤子敲击
拈一拈
探究结果
探究方法-------------------厂
玻璃塑料
观察课本
摸一摸、折一折
用锤子敲击
拈一拈
小组探究结束后,整理器材及探究的结果,准备交流各组的发现。
4、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探究方法及所现的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教师
点评并板书他们的探究方法及玻璃与塑料的主要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玻璃与塑料的信息资料,将其再进行对
比。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与交流,总结玻璃与塑料分别有哪些优点
与缺点。
学生根据对比实验情况及获得的信息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
己的意见。对玻璃与塑料产生新的认识与想法。
6、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认识到“白色
污染”的危害。
自由活动:想像与设计玻璃与塑料的未来。
师:废弃的塑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应该怎样改
善这种局面?能否设计出新型的材料来为我们人类与社会服务?
小组同学研究、交流自己的设想。教师参与其中,鼓励奇思妙想!
小组代表交流本组设计或想像的新型塑料、新型玻璃及其他新型材料
的特点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堂评价
小组同学在小组内从“对材料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大胆想
像”等方面来评价其他成员在本课的表现。
教师对整节课的探究情况做评述,对表现好的小组及表现突出的同学
提出表扬!
拓展活动: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师:同学们的探究非常投入,交流的非常精彩,特别是有些同学针对
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反应非常强烈。课下,我们来完成
一项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要求同学们从自己的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展开调查、做好统计,
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人们对方便袋使用的
情况,针对调查现状,写出分析报告,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五、板书设计
18玻璃与塑料
探究特性
合理利用
六、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我们用玻璃器皿盛酸、碱溶液,是因为玻璃有(耐腐蚀)的特点。
2、秸秆一次性餐具,使用后入土是(肥料),入水是(鱼饲料),
弃之路旁就(化为乌有),是(绿色)、(环保)的餐具。
3、玻璃和塑料有很多共同点,把它们分别联入电路中,我们发现它
们都
(不导电),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二、简答:
1、玻璃、塑料各有什么特点?答:(1)玻璃透明度高、耐腐蚀、不
导电、易破碎、碎片锋利。(2)塑料易塑造成形、强度高、重量轻、
导电导热性差、耐腐蚀。
2、为什么说秸秆一次性餐具是绿色、环保餐具?答:因为这种餐具
使用后,入土是肥料,入水为鱼饲料,弃之路旁就化为乌有。
3、玻璃和塑料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1)玻璃优点:透明度高、耐腐蚀、不导电。缺点:易破碎。
(2)塑料优点:易塑造成形、强度高、重量轻、导电导热性差、耐
腐蚀。缺点:污染环境。
19材料的分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50-53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
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
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
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
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52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
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
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
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I”或“f”表示,其它部
分用“J”或“义”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
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
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
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
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
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
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
现!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对材料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按材料的
(不同)给材料分类。
2.土是(天然)材料,而用土烧制的砖块则属于(人造)材料,这
说明(人造)材料来自于(天然)材料。
3.纸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变成新的纸张,这说明纸是(可再生)
材料。
4.回收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美化)生活。
二.简答:
1.怎样给物体分类?答:(1)天然材料(2)人造材料(3)再生材
料(4)不可再生材料(5)破坏环境材料(6)来之不易的材料
2.生态环境材料有哪些?答:(1)环境相容材料。如:纯天然材料、
仿生物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生态建材、环境降解材料。
(2)环境工程材料。如:环境修复材料、环境净化材料、环境替代
材料。
3.材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答:(1)有利方面:带来
好处和方便。(2)负面影响:造成环境污染,使资源贫乏。
第7课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
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藁、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发现声音产
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锣、鼓、槌、音叉等。
学生准备:尺子、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理住
一、情景引入
1、激趣:教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大家能听一听声音猜到老师
带来的是什么吗?
2、学生听声音猜物体。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1、学生分小组制造声音
要求:声音不能太大,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
2、交流制造声音的办法
3、物体发声时你有什么发现
4、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二:观察发声的物体
1、尺子和橡皮筋能发声吗?谁有办法?
2、观察、比较发声的尺子、橡皮筋与不发声的尺子、橡皮筋
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3、汇报、交流: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4、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能不能设计••个实验证实一下?
5、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汇报交流
6、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三:观察音叉的振动
1、观察一下,老师手上的两把音叉有什么不同
2、听一听,两把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它们发声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交流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演示
4、现在能描述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三、总结评价
1、你觉得哪个组的表现最好?
2、他们哪个地方最值得你学习?
四、课后延伸
调查、研究: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声音能在气
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4、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实验及推理方法.
5、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声学道理。
学习重点
声音的传播途径。
学习难点
声音的传播形式。
教学准备
水槽、水、石块若干枚、鼓、鼓糙、拴有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土电话”、带胶
管的漏斗。
学习过程:谁能传播声音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介绍器材超市。
2、学生观察、试用器材,对于不知道名称和操作方法的,可以问教师。
3、教师:在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之后,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究活动
1、教师:要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它分成儿个小问题来研究。
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哪几个小问题呢?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提醒学生讨论时要不影响其他小组。)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方向?能在?传播形式?)
4、各小组选择自己的研究方法
教师:每个小组选一道问题进行研究,好吗?我觉得在选题时应该选得题要小组
同学都有研究兴趣,并注意所选的题我们是否有器材来研究。可以吗?
学生小组讨论选题。(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考虑准备用哪些器材来研究。)
教师:各小组根据所选的题选取需要的器材。
学生选取器材。
5、实验探究
(1)教师:选取了器材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方案的探讨。)
(3)教师讲述:研究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方案,也可以有多个方案。
(4)学生小组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
6、交流汇报、经验共享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提醒学生汇报时每个小组要有主讲学生,要依据本组
的实验计划,汇报全面。开展置疑和答疑。全体学生形成共识。)
(对于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汇报,讲清这个问题。)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按照先破题,既把一个问题分成儿个小问题;再选
题,选择愿意研究和可以研究的问题;接着解题,通过选取器材、制定实验计划、
做实验、取得发现和结果;最后交流汇报的方式解决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其他问题。“提问:(出图)请猜测:当
玻璃钟罩里的空气被抽空后,我们还能听见闹钟的铃声吗?为什么?
三、自由活动
制作简易电话
1、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2、汇报交流。
3、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电话。
4、展示交流。
四、课后延伸
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否听到声音?为什么?
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
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
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
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送性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
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
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
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
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
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
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
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
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
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
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三)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
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四)耳朵的卫生保健
1、提问: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生小结:保护听力要注意以下儿点: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
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骨膜;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
鼓膜;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
入外耳道,避免外耳感染。
二堂的结.
而'J究竟是看,听到声音的?
四、扩展延伸:
1、那些动物的耳廓很长?这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第10课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材分析:
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从早晨醒来到晚上入
睡前,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他们对于声音的高低、大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
特别是对超声波、次声波等人耳感受不到的声音,感知理加肤浅。本课就是依据
学生的这些知识缺陷,编排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等探
究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认识声音的特点,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
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注意倾听和感受各种声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符号意
义,以及与声音相关的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研究身边事,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习以为常的
现象和规律。
3、由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从而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经历一个完整的
提出问题、确立课题、制订计划的过程,积累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经验。
活动过程:谡性
一、感受声音
1、(停顿儿秒)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板书)?学生自由说。
闭上眼睛,我们来到了室外,你们听。播放声音片段。
睁开眼睛,你们又听到了哪些声音?你可以描绘也可以模仿一下,生说。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板书)的声音。
二、提出研究话题
1、对此话题,你特别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发言(来源、各种声音特点、产生、强弱、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速
度?每秒340米,人耳感觉到声音的过程、传播途径、发音规律、乐音和噪音之
分,以多少分贝为界线,噪音的危害、如何消除噪音?……)
3、看来同学们对声音这个话题有着许许多多的问号,我们不妨挑几个话题
研究一下。确立子课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怎样传播。
(3)声音的应用。
(4)类别(噪音、乐音、听不见的)
过渡:活动要有计划,所以我们得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三、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1、指导声音的产生研究计划
声音研究记录表
研究人员时间
地点记录人
准备研究的问题: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发现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的来源有哪些?
3、人体哪些部位会发声?变化
的原因?
4、声音为什么有变化?
5、听不见的声音有哪些?
收获:
新问题:
刚才我们一起围绕声音的产生一起制定了一个研究计划,接下来老师要求大家分
成小组,围绕你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像老师这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同学们分组讨
论,小组长执笔。开始行动吧!点击声音研究表。
2、分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第11课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
生的道德修养。
重点难点:
1、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2、噪声的等级
教学准备:
玻璃片、铁钉、音叉及相应的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噪音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播放录像
[师]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类
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
年来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么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它是通过什
么途径传播的,怎样减弱噪声呢?我们如何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节的内容,噪声的
危害和控制。(板书)
二、科学探究
(一)噪声的来源
1、【提出问题】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常来自哪里呢?
2、【实验器材】两玻璃片、铁钉。
R方案将两玻璃片的棱接触后摩擦,让学生听发出的声音。
K方案22用铁制品与水泥地摩擦,感觉它发出的声音。
3、这些声音发声时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用示波器观察一下它的波形,再与乐音
进行对比。
老师放一段录像。
总结: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则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令你心烦意乱的,
总结:妨碍其他人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所以噪声的来源很多,我们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
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不规则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
噪声;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对其
他人有影响,则属于噪声。
5、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虽然都是噪声,但它们之间也是有不同级别的,有的强度大,有的却
小,我们如何描述噪声的这种差别呢?
2、我们是否可以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我们就用
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
3、请同学观看课本图1.4—3的声音强弱等级表,找出以下儿种声音的强弱。
(1)有利于学习的教室里的声音;(2)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谈声;(3)嘈杂的
马路上的声音;(4)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音。
4、【危害】
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
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
清、休克或死亡。
举例: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
验对象,结果有28人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锌锭现货交收与库存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大型公共建筑换热站节能减排合同3篇
- 生物医药招投标操作指南
- 陶瓷业收款管理规范
- 2024年航空航天设备采购服务协议3篇
- 保险业数据中心:机房施工合同
- 建筑物给排水设备租赁合同
- 体育行业教练队伍管理办法
- 娱乐服务质量管理办法
- 2025版特色民宿项目经营管理承包合同3篇
- 穴位贴敷护理培训
-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课件
- JJF(陕) 085-2022 全自动容量稀释配标仪校准规范
- DB45T 2866-2024 灵芝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 2024年度区块链软件产品知识产权共享协议3篇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压轴60题28大考点)
- 粉末销售合同范例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中医药大学
- 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物理 含答案
- 科研设计及研究生论文撰写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