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说“木叶”作者介绍
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研究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文体介绍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识词释义辨析字音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niǎo)(zhuó)(cén)(xīsū)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tiáo)(pǔ)(gāo)(dìng)(bāo)(zhēn)(quán)袅袅——灼灼——寒砧——亭皋——萧萧——疏朗——窸窣——冉冉——缠绵——绵密——迢远——相去无几——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柔和紧密的样子。遥远。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万应锭——
万能药。锭,锭药。
不落于言筌——
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
结合文中诗句思考: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树”和“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春季、夏季。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木叶”和“落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萧瑟、凄凉。秋季。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两句诗。看看诗中的“木”和“树”有什么不同。树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没有落叶的形象;——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是落叶的景况。——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诗中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单纯、开阔的秋的特点。“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让我们比较以下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其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文章结构的梳理:(1-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指出“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说明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谈中国诗》
语言有概念的意义,也有潜在的意义。中国诗具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暗示性)特征。
月月上柳梢头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小烟笼寒水月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美丽、忧愁、冷清、思念
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一些意象的艺术特点。《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望月怀远
朗读三首咏梅诗,体会其中“梅”这一意象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毛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和送别之词.柳”和“留”谐音,于是“柳”就有了惜别的意义在里面。柳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由此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鸟两个黄鹂鸣翠柳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决眦入归鸟柴门鸟雀噪鸟鸣山更幽羁鸟恋旧林如随啼鸟识花情青鸟殷勤为探看有空远感觉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相思情、愁别意
常见意象总结:松柏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竹子: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树: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2高考全国卷)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翼云高级运维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5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合同外包项目服务协议
- 销售产品电子合同
- 氢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 社工劳动合同范本
- 标准正式个人借款合同
- 上海二手房屋买卖房屋合同
- 房地产开发合同
- 2025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商务部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4)》
- 2025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驾校考试科目一考试题库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2023-2024学年七上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咨询公司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未成年入职免责协议书
- 光伏电站巡检专项方案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 (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