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_第1页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_第2页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_第3页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_第4页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

本章要点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入为地组织起来

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体育群体可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

健身娱乐群体等。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

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

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

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

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体育经济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

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

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

形态,在新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

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第一节群体概述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被他所属的群体塑型和确定,不管这些

群体是他无从选择的(如家庭),还是自愿参加的(如体育社团),都会对他产

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群体”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体育活动大

多以结成群体的方式进行的,体育群体又有着鲜明的社会特征,因此群体也是

体育社会学所关注的概念。

一、群体的概念

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分类有哪些?群体的功能是什么?

群体,亦称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

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广义的群体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

党、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狭义的群体仅指人际关系亲

密的初级群体和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等。社会学一级研究后者,认为

前者过于宽泛,但也适当加大后者的范围,不局限于“小群体”。社会团体简

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及体育社团就是以体

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二、群体的要素

(―,)具有联系纽带

联系纽总是群体赖以建市和维持的各种社会关系,如家庭群体的血缘关

系,共同生活地域的地缘关系,工作群体的业缘关系等。

(二)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

共同的目标与活动内容与方式可以满足成员多方面的需要。

(三)具有群体规范

群体成员互动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群体对成员的特殊要求是

形成稳固群体的前提。

(四)具有群体意识

这是群体成员中所形成的关心群体荣辱兴衰的一种思想感情。任何一个群

体都有赖于这种意识而巩固发展。

三、群体的分类

群体的分类有哪些?群体的功能是什么?群体的类别很多。按照群体内的

人际关系,可分为初级群体(面对面合作结合与合作的群体)和次组群体征式

关系较多,但不太持久,只有有限的互动的群体);按照群体的规模可分为大

型群体(指社会组织)和小型群体;按照个人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可分为内群体

(我们自己所属的、成员对它有合作、团结、亲密感觉的团体)和外群体(群

体成员与外人的结合我们都称为外群体,这种群体常常给我们以离群的感觉)。

此外还有参照群体(我们参照它但不隶属于它的群体)和相遇群体(在特定的

情景下,人们偶然形成的群体,如旅游团)等等。

四、群体的功能

(-)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都不是直接参与社会的,总是通过某种群体作为

媒介才参与到社会中来的,社会也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对个人施加影响。社会群

体在促进人与社会的结合以及维持社会的存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性

质和功能的群体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使社会得以延续和稳定。

(二)满足个人的多种需求

人们总是怀着一定的目的来参加群体的共同活动,而群体的共同活动又可

以给群体的成员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借以满足群体成员的某些方面的需

求。不能满足个人利益的群体难以生存,而人们为了多方面的需求则需要参加

多种群体。这就使群体出现了多质性和群体之间的或协调或对抗的种种关系。

(三)进行社会教化

群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采取共同行动,总要制定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

“规则”,而这些规则中有许多是可以对个人实行社会行为教化的。在集体中,

成员们常常要面对种种压力,而加大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在凝聚力增加的同时,

其成员又增加了对群体的归属感。每个群体内的成员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群

体内必须制定出一定的标准和规则。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地位,遵从这些

标准和规则。遵从者就可以受到他人的欢迎和接纳,否则就会受到他人的厌恶

以至将其逐出群体。因此,群体就具备了对其成员进行社会教化的功能。群体

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节体育群体概述

一、体育群体的概念

2什么是体育群体?体育群体有哪些特征?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

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在此,首先将体育群体定义在小群体的范围内,而不

是指具有社会组织性质的大型群体;其次,这里讲的体育群体,是具有一定结

构的,不是随意凑合或临时组成的、那些每天早上在公园或马路上一起共同锻

炼身体的人未必就是群体。那些临时组队参加比赛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构成群

体,在体育馆中的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更不能算是群体。就是参加运动会的成

员,包括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也只是组成了一个临时的集合作而已。社

会团体简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及体育社团

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体育群体的特征

构成体育群体必须符合上述的“群体”的特征,止匕外,体育群体还有自身

的一些特征。

(-)以体育为共同目标

2什么是体育群体?体育群体有哪些特征?

体育群体的种类尽管很多,活动方式千差万别,但它之所以成为体育群体;就

在于它以某种体育目标为共同追求的目标,或健身,或娱乐,或竞技,或学习;

总有一个群体成员共同的目标。

(二)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

各种共同的或类似的肢体活动是构成体育群体的前提。经常在一起聊体

育、看比赛的球迷们虽是〜种群体,但不是严格意义的体育群体、体育群体成

员间的互动是靠体育实践来实现的。

(三)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体育群体大多是由这种兴趣激发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绝大多数体育群体不

谋求体育以外的其他利益,因此构成体育群体的联系纽带就在于人们对某种体

育行为的共同兴趣。

(四)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加大了群体的排他性,使体育群体内向的凝聚力加大,因此尽管

体育群体具有自发的性质,但体育群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社会进行“团队

精神”教育的一种极好的形式,因此也受到社会学家们的广泛重视。

(五)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体育群体除受一般群体行为规则的制约外,还受体育规则的制约;成员因

规则而形成特定的分工与社会分层。

三、体育群体类别

3体育群体分哪几类?

(1)按构成体育群体的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前者具

有一定的章程和文字根据,有特定的组织程序,并得到社会的明确承认。如学

校里的班级,学校和厂矿企业的业余运动队。后者是在体育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群体,相对较为松散,它常以人们的爱好、兴趣、友谊和感情为出发点。各种

健身娱乐群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2)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可划分为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前者

指以血缘或地缘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群体,如家庭、邻里.街道、村镇的体育爱

好者群体。后者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体育目的而专门组织起来的群体,如学校的

体育代表队,在居民社区的太极拳辅导站等。

(3)按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又可将体育群体分为下列几种:

①体育学习群体。这是主要承担教育和社会化功能的体育群体,它由教师、

教练和青少年共同组成。主要活动内容是体育教育和通过体育的社会化,主要

组织形式是学校的班级。体育群体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技术、

技能,增强了体质,而且还能通过群体生活内化该群体的行为规范、态度和习

惯。学生在体育课k不是进行孤立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在群体的活动中实现的,

学习的过程也是群体成长的过程。学生们在群体生活中学习和掌握对生活的看

法、改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建立人生观。体育群体的这种功能是其他课程

所难以具备的。在这种群体中主要的社会关系有两种:师生间的指导与被指导

的关系,和学生间的互动关系。在学生中往往因场地、设备、时间的限制以及

学生的兴趣和友谊,会分化为若干个小群体。这些小群体对实现体育的教育目

标至关重要。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去分析和利用这些小群体,特别要无分发挥这

些小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的作用,并努力缩小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别。

②竞技体育群体。这是以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取

胜为目的,以自愿为原则,人为地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的体育群体。

5构成竞技体育群体要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员群体的主要特征?构成这种群

体必须包含4种要素:1)群体成员的需求;2)群体规范;3)竞争对象;4)

竞技实力。在竞技体育群体中有较为严格的群体规范和角色分工,这是由竞

技体育群体具有强烈的对外竞争性所决定的。群体的规范包括纪律、章程。职

责、权利义务、体育道德等约束力。竞技体育群体也是所有体育群体中对外排

斥力和对内凝聚力最强的一种群体。一般来讲,凝聚力越强,该群体的竞技运

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群体凝聚力综合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队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队员的人际互动类型,队员的内心状态,队

内气氛,教练威信等。

对于学生的业余训练运动队、俱乐部的研究也是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

容,其中关于群体内的角色分工,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发展,以及一个这类群体

的发起、组织、壮大、萎缩和崩溃过程,也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重视,因为这一

过程具有模拟小社会形成发育过程的意义。

运动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体育界的一个标志性群体,对这个

群体的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任务。本书阐述的运动员指带有职业训练性质

的运动员,而不是泛指一般群众体育比赛中的运动员。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是竞技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人类基本价值观念

的负载者。他们与教练员构成了运动训练的一对矛盾,又与观众之间构成运动

竞赛的一对矛盾。运动员在当今世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运动员是

体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运动员具有较同龄人更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性,这是因为他们较早地离开

了家庭,开始独立生活,运动员特定的行为方式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性。他们的

社会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他们追求的功利有国家的、社会的,也有家

庭的、个人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具有创造意识、挑战意识和攻击

意识,心理指向比较积极;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但生活阅历和经验较同龄人

丰富O

运动员是一种社会榜样,他们常常作为一种民族英雄、青年楷模来塑造和

宣传的。他们是社会忠诚的形象代表。他们要倾其全力忠诚于他们所从属的国

家或团体。

运动员还是一种需要继续社会化的社会角色、运动员的年龄一般在15〜

25岁之间。在他们服役期间,要在学业、生活、婚恋等许多方面做出牺牲,

社会应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全面负责。他们自己应正确理解自己的处境,做好继

续社会化的准备。

中国运动员的“早衰”现象、淘汰率高的问题、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运

动生涯结束后的出路问题等,都是体育社会学关心的课题。

③健身娱乐群体。这是以参加保健娱乐,提高健康水平,支配余暇时间

为目的,相对较为松散的一种体育群体。这种群体一般依附于家庭、社区,也

有由体育单位或行政单位专门组织的。参加的人员比较广泛,可以按对象特征

来组成,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也可以按某一体育项目结合,如钓鱼、

冬泳、打门球。前一类常常带有综合的性质,即不仅开展体育活动,也开展其

他社交文化活动。后一类较为单纯;靠经常性的体育比赛和活动来维系。这类

群体进出比较容易,规范也不甚严格,活动方式由人们协商解决,成员具有较

大的自由度。对这种群体的研究表明,体育积极分子是这类群体生存发展的一

个重要前提条件。凡是有事业心强,办事热心的积极分子操持的群体,就能坚

持下去。活动经费和适当的场地设施也是重要的因素。对这类群体采取少量收

费的办法是增强成员责任感和凝聚力的有力措施。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群体大

多用于娱乐和旅游,这是和睦家庭,改善家庭人际关系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第三节体育社团

一、体育社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体育社团的概念

6社会团体的概念是什么?社团应具备哪几个条件和功能?

社会团体简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及体

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别,也是对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

一。由于体育文化的群体性、社会性和多数人参与的非职业性等特征,决定了

体育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在历史上,体育社团对体育文化的传播起了重

要的组织、教育作用。我国的体育社团从宋代开始就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当时

的武术社团“角抵社”、“英略社”、“锦标社”声势十分浩大。到了近代,随着

四方竞技体育的传入,体育社团大量涌现;著名的有大通体育会、南华体育会、

松口体育会、精武体育会、中华武士会、北京体育竞进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

会、上海优游体育会等。在革命根据地,有列宁体育会、赤色体育会、延安体

育会、延安新体育学会等,有效地组织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民体育活动。

市场经济为体育社会团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工业化、都市

化的过程中,一种包括体育在内的新的大众文化正在形成,它具有统会城乡各

居民阶层的功能,因此更加借助和依赖社会团体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育较好

的国家,体育社团是国家和社会体育事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美国奥林匹克委员

会和美国健康、体育、运动、娱乐和舞蹈联合会两大社会团体管理着业余竞技

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日本对体育的管理采取“民办官助”的办法,由

政府和财团提供资助靠民间体育组织来开展国内体育活动和参加国际体育比

赛。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再由政府垄断,被分解到社会的

各个利益群体,市民社会、世俗社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

无疑是适合这种社会结构的。

(二)体育社团的性质

(1)民间性:社会团体无论在学理上和法理上都确定为民间组织。当

代社团研究和法令由于此类组织发育之迟缓而显得不成熟,但对社团的民间性

却从无含糊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条例》,“体育协会

从属于社团管理范畴”的规定,体育社团也应具有民间性;它是民间自治体育

活动的组织形式,这是体育社团的基本社会定位。比如,我国基层厂矿、企业、

事业、机关体育协会章程(试行)明确规定基层体协“是群众自愿组织的业余

群众体育团体”。

(2)非盈利性:体育社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有关法令规定“社会

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当前,一些体育社团虽然在从事某

些经营活动,但最终目的仍然必须是为了扩大体育的社会效益。

(3)互益性:体育社团的成员要在所组织的活动中取长补短,互利

互惠。

(4)同类相聚性:体育社团是一种围绕体育的某种性质的人们的集合。

或者是操练某一种共同的功法、体操、舞蹈,或者是相聚在一起开展同种游戏、

比赛、娱乐,或者是共同从事某一类体育文化活动的人的联谊交流,如科研、

新闻。教学等。

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社团应具备哪几个条件和功能?

(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成员应具备体育方面的某种条

件.成员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每个人都有职能分工,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

(2)特定的体育目标:或为了提高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或为

了健身娱乐。这一体育目标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并形成成员的群体意识。

(3)明确的行为规范:即有群体成员互动时遵循的规则和对其成员

的特殊要求,以及必要的奖惩制度;这些都要载入社团的章程。

(4)权力结构:体育社团需要有一个由上而下的权力分层体系,以

控制和指导体育社团的活动。

(5)一定的物质设备:体育社团与体育场馆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多数社团附设在体育场馆,或由体育场馆兴办体育社团。

(6)适宜的外部环境:体育社团的存在与外部社会的体育环境关系

很大,1地体育人口的数量、活动方式决定了体育社团的规模和性质。体育社

团与政府和其他社团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7)一定的社会承认:组织体育社团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结社的法令,

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

(三)体育社会团体的功能

(1)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如《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章程》

中规定了平会是“研究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为体育决策服务的学术团体和咨

询机构”。

(2)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各级共青团、工会、妇

联中的体育部门,作为政府的助手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如办学习班和体育

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等。一些体育协会还承担了体育市场的管理1作。

(3)成员发展:发展成员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表达成员的情感、能力;为成员寻求体育机会,以获得社会承认,实现自我,

这是社团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社团能够吸引成员的基本原因。

(4)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群体利益是表明社团成熟程

度的重要表征,它表明成员缘共同利益而凝聚的程度,也表明社团组织在社会

关系中的独立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比如;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章程》中规

定本学会有“反映体育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任

务。

体育社团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其发展体育事业的价值,而且对整个社会的

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相对于政治性、经济性、宗教性社团,较

少社会背景,较少动用社会资源,成员的覆盖面较宽,因此有较大的社会容量,

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参与的较好形式。在许多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利用体育社团

进行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某些社会伦理道德的培养。在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主

导意识的社会到,体育社团成为规范青少年儿童行为,发展群体观念,抑制过

分个人欲望的重要手段、体育社团与科学技术、健康卫生、文化艺术等类社团

有相似的会功能,但对成员没有特殊的行业要求和特长要求,而且体育社团的

种类很多,层次有别,人们的选择余地很大,因此体育社团有着更强的社会适

应性。体育社团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重

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鉴标之

(四)体育社团的种类

7体育社团的作用是什么?体育社团的种类有哪些?

1竞技体育类社团

这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成立的体育组织,单项运动协会、运动俱乐

部属于这一类。当前,我国有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型、事业性协会实体管理型和

纯社团性协会实体管理型三种。我国目前开展的83个运动项目,从属于63

个单项运动协会,其中行政型协会21个,涉及26个运动项目;事业型协会

39个,涉及54个运动项目;纯社团性协会3个,涉及3个运动项目。纯社团

性协会虽然比例很低,但建立纯社团型协会管理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

制和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要求,且具有政治、经济、技术等可

行性,是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单项运动协会管理体制的

理想模式①。

2社会体育类社团

这是为了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健身、健美、健心、社交要求设立

的体育组织。如老年人体协、钓鱼协会、冬泳协会、健美俱乐部、桥牌协会、

八卦掌协会、太极拳协会等。这类体育社团有的在单位内部,有的挂靠在某一

单位,有的独立存在于社会。有的靠政府资助,有的靠企业赞助,有的靠自己

经营为生。我国这类社团发育不够完善,学生群众性体育团体涵盖率很低,大

学生的体育社团大多处在自发的状态中,中小学生的体育社团与国外相比数量

与质量都相差极大。社区体育社团中老年人体育社团相对较好,其他人群的涵

盖率较低。

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

这是为了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活动而建立的社会团体。在我国以体育

科学学会及其分会的形式出现。与这类社团相似的还有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

这类组织的成员主要是教师、科研工作者、新闻记者等知识分子群体。

4体育观众社团

这是为了组织观众,管理球迷成立的体育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

国各主要开展足球运动的城市都相继成立了球迷协会,对组织观众队伍,防止

球迷骚乱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一些球迷协会正在与运动俱乐部相结合,试

图发展成为某一俱乐部的外设组织。

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

这是一种以社团名义出现的高级消费俱乐部,会员要高价购买会员证,享

受俱乐部提供的各种待遇。这些俱乐部局限于网球、台球、骑马、赛车、高尔

夫球等耗费资源较多的、贵族化的项目上。这类社团封闭性较强,仅限于较小

的社交范围,在西方参加这类俱乐部的活动是一种富有和权贵的象征。

6体育经济型社团

这是一种由体育产业、体育市场整合而成的同行业协会,如体育经纪人协

会、体育健身器材协会、体育场馆协会等,这些社团的目的是制定行业规则,

保护共同的经济利益,互通商业信息,培养专业人才等。

二、中国体育社团的历史与现状

(-)体育社团在计划经济环境中的萎缩

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体育的政府管理型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体育社

团不具备实质性的管理功能。政府在各行政层次上均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从宏

观到微观都采用行政的方式管理体育。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集中有

限的社会资源实现预期的目的、其缺点是抑制了社会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由

此造成了体育社团的萎缩。在这一时期,体育社团几乎停止了实质性的工作,

有的在十年动乱中被解散,有的仅徒有其名,没有任何实体机构和活动。中华

全国体育总会于1949年10月成立,在1950至1952年期间,曾承担了体育宣

传、人员培训、国际体育交往、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等多项工作。1952年11月,

国家体委宣告成立。中华体总将8项任务减为3项,虽然在1964年的章程上

还规定着它承担“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组织全国综合

性的运动竞赛;举办和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等3项任务,实际上这些职能早已

丧失,连基本的会议制度和选举制度也难以坚持。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也有类

似的命运。以这两个组织的名义与各国际体育组织保持联系,成为它们存在的

主要价值。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垄断了社会的全部体育资源(包括

体育人才、体育场地设施、资金等有形资源和体育的机会、能力、技术、知识

信息等无形资源),一方面使体育社团的工作与政府工作出现重复,每次机构

精简,体育社团首当其冲。这一现象也出现在各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

团体中的体育部门。另一方面,体育社团对政府的依赖性加大,人员由政府配

备、所需经常费和事业经费统由国家预算开支①,社团逐渐失去了民间性。这

一状况的长期延续,最终限制了体育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时期体育社团的大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团体在改革中获得适当土壤和气候而

迅速成长,到1992年有全国性社团1400个,省级社团19601个,县级社

团16000个(据中国日报),1992年5月7日),“社团发展的转折与中国政

治经济体制发展的转折吻合,绝不是巧合,而表明着其中的内在联系,这种联

系就在于政治经济环境产生一种客观力量,然后转化为民间结社愿望和自由的

主观力量,日下而上地推动社团的崛起”。体育社团也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发

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原有的单项运动协会转向实体化。这部分的比例不高,

但影响巨大,示范作用很强,如中国足球协会。

(2)一些全对性的群众体育的社会团体日上而下建立起来、如残疾

人体协、老年人体协、大中学生体育协会、农民体协等,他们分别挂靠在政

府体育部门或其他机构,如残疾人联合会、国家教委、农业部等。

(3)全国各行业体协逐步建立起来,他们不仅组织了本系统职工的

体育,而且由他们组建的运动队在全国运动会上取得了参与资格,个别运动

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大量民间体育组织自发地建立起来,如气功协会、钓鱼协会、

冬泳协会、大秧歌协会、棋院、武馆、此舟协会、舞龙舞狮协会、体育活动

站辅导站等。这些体育社团深入到街道、乡村,数量较大,对群众体育的开

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5)一些体育的周边社团异常活跃,吸引了一批体育界内外的知识

分子和管理人员,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记者协会、体育场馆协会等。

(三)我国体育社团的基本特征

1体育社团的整体基础薄弱

我国体育社团与其他类别的社团一样,其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从文化传统

角度来看,这是由于缺乏独立人格造成的。从政治历史角度来看,是因为旧体

制所形成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妨碍了人们的结社参与。个人权利意识较淡薄,缺

乏自主追求,事事依赖单位和政府,这就在客观上形成J对民间社团的社会需

求不强烈。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在一段时期里片面强调了竞

技体育的政治功利价值,并将竞技体育局限在较小的、由政府直接管辖的范围

内,体育社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社团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

论是在社会参与程度,还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独立性上,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

有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还表现在以下的深层的问题。①对体育社团的性质、

功能不够明确,不能明确区分政府行为和社团行为,因此对体育社团的存在不

够理解,不够支持;②政府对体育社团的宏观控制手段不明确,特别是关于体

育社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对体育社团的行为难以规范;国家对体育社

团的体系结构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体育社团的建立具有盲目性,一些体育社团

自生自灭。

2体育社团的官民二重性

在我国,体育社团虽然带有社团所固有的民间性,但同时又以多种形式在

许多方面依赖于政府,表现出明显的“半官半民”性质。这一性质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1)民间与政府对社团的双向推动:民间和政府对体育社团有着各

自的期望,如果这种期望相互矛盾就不会导致共同努力而创建社团组织,而

当这些期望具有某种共同性,就会产1双方创建组织的共同行动。组建社团

的动力贯穿于体育社团生长过程的始终,它代表着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成员

的期望,并被转化为组织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体现在它的组织结构、权力资

源、经济资源、和功能发挥等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

民主化建设,形成了来自民间的推动社团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是自下而下的。

同时,各级领导对社团功能的估计和评价发生了变化,在舆论、政策和管理体

制上给社团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众多的

新的利益群体,由政府直接管理不如通过社团管理更为有效。因此,形成了水

自政府的另一种动力,而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这两股动力缺一不可。

目前;体育社团有一种向业务主管部门寻求“挂靠'的倾向,这是民间向

政府的主动靠拢。说明体育社团在政治上缺乏权威性,在经济上缺乏独立性。

目前,政府部门对体育社团能否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尚有疑虑,对部分权力的下

放十分谨慎,民二重性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