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古诗文的目标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基于以上要求,对于《石壕吏》这首浅显易懂的叙事诗,我把疏通课文的大意放到课前,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去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释疑。在文本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反复诵读诗歌和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老妇的苦上,将教学难点放在体会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情感上。透过《石壕吏》我们看到了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闷的灵魂。再次感受到这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诗圣”之心。

教材分析

《石壕吏》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一篇教读课文。单元学习提示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它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杜甫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而这六首诗中入选中小学课本的只有《石壕吏》,足以说明《石壕吏》的艺术成就和其思想意义之高。《石壕吏》语言凝炼、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

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古文学习,对一般古诗文内容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文本疏通、翻译学习难度不大;以前学过杜甫的《春望》和《望岳》,对作者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感受不深;忧国:这是一次追求安定的正义之战,诗人作为唐朝官吏,忠君爱国,

支持朝廷平叛,希望取胜。优民:另一面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他难以接受的,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官吏残暴愤恨。所以杜甫的内心是矛盾而复杂的。这点必须尽量创设情景,补充资料,让学生融入进去并联系杜甫其他诗歌来体会。所以本节课我会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目标:

(一)诵读诗,理诗意。

(二)品读诗,悟诗情。重点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看这个画像,这是哪位诗人生:杜甫。

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杜甫

生:唐,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诗史、“诗圣”。

师:那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大家看"圣”字的甲骨文象形又会意,人上面部分像人的大耳朵,耳大的人聪明,富有智慧,比如菩萨,下面像口.耳朵听到的东西用口很清楚地表达。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人格高尚被称为诗圣"。“圣”就是为所有受苦或者底层的讲出他们的不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石壕吏》一起去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诗圣"之心。.

二、学习目标

(一)诵读诗,理诗意。

(二)品读诗,悟诗情。三、诵读诗文

1.检查预习成果指名学生读准红色的字,师生评价,老师讲述形近字:戌、戍、戊多音字:咽

2、教师范读(配乐),注意听准字音、节奏、情感。

3、指名读,师生评价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自己话说说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时间十地点十人物十事件)

预设: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暗官吏捉走老妇人的故事。五、品妇之苦·过渡:

师:同学们大家读完这首诗的内心感觉怎样生:凄苦.悲伤

师:谁的遭遇让你感到凄凉,悲伤.生:老妇人。

师:文中的哪个字能多体现老妇人一家的遭遇生:苦.

师:老妇的苦体现在"那些方面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做分析预设: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三男二死,丧子之苦,“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衣不遮体,贫困之苦

“老妪力虽衰犹得备晨炊”:自请服役,应征之苦老妇人为什么会服役保全儿媳,丈夫

六、补白石壕吏

过渡:老妇人句句血泪的控诉是自己在诉说吗是谁在逼迫着她诉说生:官吏

师:作者写老妇和官吏的对话时,只写了老妇的语言而略去了官吏的话,请你运用想象将官吏说的话补写出来

师:怎么补写呢那我们思考一下:官吏是个什么样的人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生:怒

师:你能体会官吏的什么生:凶狠蛮横

师:从诗中的第一小节哪句话还能看出来生:有吏夜捉人

师:所以我们补白官吏问话的时候要突出的蛮横,凶狠师生评价找几个学生表演小小课本剧

师:同学们,刚才几个同学的表演,还原了这个故事的场景,你们能再次感受到什么

生:官吏的凶狠残暴.不近人情。老妇的凄苦。

师:老妇人们命苦,我们会痛恨官吏太无情,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造成老妇人一家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战争展示写作背景指名学生读背景

师:这真是一个苦难的时代,造就了一个苦难的家庭。

七、细品味思考:

深夜的哭声那是谁的怎样的哭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生:儿媳、老翁、别的人家

师:老师觉得也可能是诗人内心在低沉哭泣,为老妇人一家遭遇充满同情。

八、悟情感

思考:杜甫作为朝廷命官,他为什么不站出来阻止征兵的行为呢是诗人无情还是他另有自己的苦衷呢

资料助读:安史之乱中,叛军所过之处,战乱四起,屠城,杀俘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持续将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由顶峰期的5500万人口,锐减至不足1100万人。其中85%以上的中原人口,在这次安史之乱中全部消失。

师:同学们怎么理解杜甫的这个心理预设:

忧国:这是一次追求安定的正义之战,诗人作为唐朝官吏,忠君爱国,支持朝廷平叛,希望取胜。忧

民:另一面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他难以接受的,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官吏残暴愤恨。

师:透过《石壕吏》,看我们看到了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闷的灵魂。怎能一个苦"字了得。

过渡:

师:一路走来,诗人看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这位伟大的诗人,他为黎民的苦难命运而哭,也为破碎的家国而泣。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颠沛流离,家人离散他漂泊无依,暮年多病,举目无亲:“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风卷茅屋,雨天困窘,凄凉无助: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贫困交加,幼子夭折,满怀悲怆: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但诗人没有哀叹自己的不幸,他心中忧虑的永远是国,是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是他为与他同命相怜,受苦受难的“天下寒士”而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是他为冻饿而死的百姓而忧;这就是伟大的“诗圣”情怀。

师:最后让我们全体齐立,带着饱满的情感,深情诵读这首《石壕吏》再次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忧国忧民的"诗圣”之心。向伟大的诗人杜甫致敬。

九、拓展延伸

面对乌克兰纷飞的战火,生活在和平国度的我们你有哪些思考

师:世界并不安宁,战乱从来没有平息,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乌克兰战争

看图片配着哀乐,结合图片,师叙述:乌克兰战争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导致巨大灾难。家园被战争毁坏,流离失所,露宿街头,在战火中,生命濒临危险。大量的乌克兰难民逃亡其他的国家。

预设:

1、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2、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前辈们枪林弹雨的付出,感恩无数先烈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愿没有战争愿世界和平。

4、我生活在和年年代,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一个益于社会的人。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这个国度,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们可以在操场上自由的奔跑;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可以一起去郊游,我们可以安安静静的的坐在教室里学习;所以我们要感恩社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请同学们记住:国泰则民安。十、评测练习

(一)、文学常识

1、杜甫是朝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________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

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

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

(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三)、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四)、“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答案(一)、唐,现实,诗圣,诗史,杜工部安史安禄山史思明《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潼关吏》(二)、(1)三男邺城戍(2)二男新战死(3)出入无完裙(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听妇前致词(三)、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四)、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

十一、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

2、将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发挥想象,合理补充故事情节,注意对人物进行具体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适当加上环境烘托。)

十二、板书设计:

(石壕

吏)杜甫

(妇

人)吏

诗人

《石壕吏》课后反思

《石壕吏》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作者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石壕吏》是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在他从洛阳到华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疯狂拉丁征兵,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发出的切实感受,对于这样的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准确的把握其思想内涵,让使学生了解古代战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作了如下设计:首先看画像猜诗人,然后让学生先介绍杜甫,进而引出杜甫这个人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由“圣"的甲骨文讲解它的含义,通俗易懂,很自然的导入课题,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的“诗圣”之心。这和这首诗的内容完美契合。学生朗读文章之后,进行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抓住关键词“苦",继而讲重点放在思考“老妇苦”有哪些

(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

深入探究老妇人的血与泪的控诉是一口气说出来的吗是谁逼着他说的通过PPT,补充石壕吏问的内容。然后让几个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再次感受官吏的凶狠,老妇的苦。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悲惨的故事的真正元凶是谁展示安史之乱的背景介绍,老师总结战争是元凶,这真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难的家庭。最后探究主题——杜甫为什么不出来帮助思考探究后教师明确: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一次追求安定的正义之战。诗人作为唐朝官吏,支持朝廷平叛,希望取胜。(忧国)另一方面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又是他难以接受的。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官吏残暴愤恨(忧民),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忧

国忧民的诗人。

整个课堂环节还算流畅,有以下几点的设计自以为效果较好:首先、本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几段资料,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这个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效果。其次、再故事情节的分析中,老师设计了一个对话补充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效果较好。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分角色扮演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表现,酣畅淋漓的展现出人物的特点,然后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