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大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思想困难、流派林立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2.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高校》《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更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来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教材所学学问可知,宋代兴起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回来先秦儒学,所以宋代儒学家则以《高校》《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儒家思想是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故B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儒释道三种文化渐渐实现融合,故C错误;儒家思想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表述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3.古代儒家学者指责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白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志向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实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见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4.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才智。……才智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行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动身,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肯定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学问,他祟尚学问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才智和道德的推崇。故选D。AB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C项是在近代启蒙运动中出现的主见。考点:苏格拉底的观点【详解】5.“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快,难过与满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白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学问即美德C.相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同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人的感觉的确定性作用,这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他们主见人的价值、人的确定性作用,故A符合题意;“学问即美德”、“相识你自己”都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解除BC;材料并未体现人人生而同等,故解除D。故选A。6.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记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这些运动最早起先于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发生在古希腊时期,与近代史不符;文艺复兴起先于14、15世纪,宗教改革起先于16世纪,启蒙运动起先于17世纪,B、C、D三项中最早的是文艺复兴,因此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古代医学家行医以“仁”为行医标准,说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对医学家的价值观有肯定影响,故D符合题意;古今医生的职责都是治病救人,而非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故解除A;材料没有体现古代医术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解除B;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医术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而非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故解除C。8.下图是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物B.说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术起先运用不晚于唐朝C.节约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D.是探讨佛教起先在中国传播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答案】B【解析】【详解】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不是最早印刷物,故A项错误。咸通九年处于唐朝时期,就是公元868年,《金刚经》出现说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术起先运用不晚于唐朝,故B项正确。C项表述属于活字印刷术的作用。“佛教起先在中国传播”起先于汉代,故D项错误。9.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动社会变革。其重要缘由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社会环境的影响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答案】A【解析】中国的四大独创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动社会变革,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确定的。明清时期,在经济上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等,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只是零星地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的侵扰,这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基本上维持了统一状态,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没有停滞,并且有较大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10.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独创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其次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更说明()A.独创者的出身确定探讨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须要生产阅历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阅历更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独创者多出身工匠,说明这些技术独创多来源于生产实践;其次次工业革命中的独创者多是科学家,说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故选C;A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独创者的出身不肯定能确定探讨成果,解除A;科技创新同样须要生产阅历,解除B;科学理论在科技独创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肯定比生产阅历更加重要,解除D。11.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相识到……学问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觉了抽象学问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供应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得信息的实力。题干材料中“学问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觉了抽象学问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学问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是在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A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是运用经典力学原理,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独创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其次次工业革命(电磁感应)。1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丽。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详细表现为A.新的技术和独创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起先走向结合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探讨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此题难度不大,依据所学学问,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B项应是其次次科技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13.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A.抗击英国侵略者 B.请人编译西方的书籍、报纸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中林总督是指林则徐。林则徐在19世纪30年头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设立译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译书籍。故选B。鸦片斗争发生在1840年,解除A;材料并未涉及到虎门销烟的状况,只是强调林则徐擅长了解外国的状况,解除C;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解除D。点睛: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拒侵略的气概;编写《四洲志》,翻译《各国律例》,主见向西方学习等,对后世影响很大。1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受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斗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其次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旧失败。”其中的其次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起先于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句“学了西方仍旧失败”,这表明是在学习西方之后的反思,故应是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探究救国道路不断遇到挫折之后的反思。这里的“学西方”,主要是指学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其失败也就是ABC项的失败,故“其次次反思”更强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即正确答案为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民主共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5.其次次鸦片斗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见。下列对这一主见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政治制度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西学为用”指采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这一主见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A项说法错误,错在“政治制度”;“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故B项错误;“西学为用”指采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清政府,故D项正确。16.叶永烈的《邓小平变更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智勇双全显英雄本色。”导致“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缘由是A.“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B.“左”的思想依旧顽固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起先进行D.党中心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左倾错误思想依旧顽固,“两个凡是”占据主导地位,并严峻束缚着当时人们思想,导致思想解放何其艰难,故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两个凡是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并非艰难的主要缘由,故解除A;材料强调的是两个凡是的影响,而非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起先进行,故解除C;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D。17.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相识到过去的方法行不通了,为了挽救国家,必需寻求新途径,新力气。后来他找到的“新力气”是A.地主阶级 B.西方列强 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 D.国民党【答案】C【解析】留意材料中的“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也就是说这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找到的“新力气”。A选项是“旧力气”,因为之前洋务派已经做出尝试;B选项不是可以合作的对象,而是斗争的对象;C选项符合历史事实;D选项是他自身的力气,不是合作的力气。点睛: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时间段是在辛亥革命之后。除此之外要留意是合作的对象,并不是自身,由此基本可以确定选项。18.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C.抗日斗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等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分析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强调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论十大关系》主要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除ABD。《新民主主义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问题,发表于1945年,故C项符合题意。19.“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突然,铁塔那里迸发出剧烈的刺眼的闪光,接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传来了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慢慢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丽的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胜利。这一“试验”是指中国A.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放射胜利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 D.第一颗氢弹爆炸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胜利”等信息可知,此次试验指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故选C;ABD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解除ABD。20.阅读下面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表,该表说明中国航天事业年份事务1956中国起先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放射胜利1965中国起先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3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放射失败1975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被送入太空A.在不断总结阅历教训的基础上独立发展 B.因不受国家重视而发展非常缓慢C.因火箭技术落后导致卫星无法上天 D.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陷于停顿【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既有胜利又有失败,但总体上,在不断总结阅历和教训的基础上,航天事业不断进步,故A符合题意;B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解除B;1973年卫星放射失败,只是一次失误,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我国的火箭技术,故解除C;文革期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肯定成就,而非停顿,故解除D。21.有人称他为“当代神农氏”,有人说他“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是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华罗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当代神农氏”“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可知,此人物与农业有关,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独创杂交水稻,基本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被称为“当代神农氏”,故选A;邓稼先、钱学森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与农业无关,故解除BC;华罗庚是闻名的数学家,与农业无关,故解除D。故选A。22."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从题中“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是指现代主义立体派绘画,B项符合。23.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别出来,创建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原来热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记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惊奇、悲伤、恐惊、隔绝之感,并示意画家思念家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当属于哪一流派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别出来,创建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惊奇、悲伤、恐惊、隔绝之感”体现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剧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故D项正确;浪漫主义美术留意表现人的感情,色调显明,笔法奔放,强调画面的整体感,与题干的特点不符,解除A;现实主义画派取材于下层民众的生活现状,体现真实,批判社会现实,与材料中的特点不符,解除B;印象画派留意捕获色调光线变更的“华丽”瞬间,与材料中的特点不符,解除C。24.19世纪上半叶闻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剧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管想象力,认为诗歌应当是人的剧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解读信息的实力。结合题干中的信息19世纪上半叶和诗人的主见是强调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以选B。25.20世纪8O年头以来,史学探讨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探讨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旺盛景象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复原D.导致形成史学探讨的碎片化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学术界的旺盛,联系所学学问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并提出了“二为”方向,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朝气。故答案为C项。A项,“完全摆脱”表述过于肯定,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史学探讨方面,属于学术问题,是“百家争鸣”的表现,不是“百花齐放”的反映,解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史学探讨的趋势,解除。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时间得主角色领域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提倡者国际组织1920年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茄瓦(法国)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国际组织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时任瑞典首相国际组织,和平运动1921年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和平运动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军备限制与裁军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国际组织,军备限制与裁军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和平主义者,记者人权、军备限制与裁军(1)依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分布在欧美国家;大多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领域涉及国际组织、和平运动、军备限制与裁军、人权等。(2)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威逼世界和平;爱好和平人士主动推动军备限制与裁军活动;评委会顺应时势,提倡军备限制与裁军。(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国籍所在地区,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所从事的领域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中“军备限制与裁军;国际组织,军备限制与裁军;人权、军备限制与裁军”可知其与这一时期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爱好和平人士主动推动有关;结合人们对反对斗争的相识可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有关。27.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夏学鉴讲座《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2000年)材料二20世纪年头末年头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峻的危机感,担忧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状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起先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材料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需大胆汲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建的一切文明成果,汲取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南方谈话”(1)材料一所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用史实从经济文明的角度,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3)材料三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年头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史实: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国际,苏东剧变(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3)思想:汲取、借鉴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现实马克思主义”和所学从邓小平理论角度回答;其次小问围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及解决国人温饱问题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担忧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状况”和所学国内从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以及国际苏东剧变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汲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建的一切文明成果”归纳回答;其次小问结合所学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角度回答。28.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在德国的统一程序和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分歧。在此状况下,德国无法避开分裂的结局。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地理空间优势考核试卷
- 光学仪器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分析研究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的纹理与质感呈现考核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刺绣艺术在体育用品中的融合考核试卷
- 发现专业技能的无尽可能考核试卷
- 美术情绪课件教学课件
- 团队介绍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工程地质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聚氰胺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部编版《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完美版)课件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收藏版
- 【深信服】大云云计算PT2认证考试(重点)复习题库(含答案)
-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课件
- 蛇咬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学习研讨
-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对等
- 绩溪县现代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34-二氯二苯醚项目(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
- TMF自智网络白皮书4.0
- 所水力除焦设备介绍
- 鼻腔冲洗护理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