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的内在联系。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现象及其规律,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科学。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配自然力,代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交融互促、互为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其呈现出学科分化细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相并行的趋势,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转化和交换来实现,而这些领域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二者同等重要。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摘编自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材料二:哲学是科学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中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迷和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逻辑与理性的推崇和赞赏,为现代科学传统注入了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撑。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既是一段时期内科学进步的探照灯,又构成了对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约束和限制。按照许多科学史家的看法,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的过程。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主要是在既有的范式下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工作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这样来说,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正是科学和哲学的相互激荡,使得人类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的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深处,这直接关联着众多重大哲学问题,比如数学的基础和本性问题、量子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复杂性科学中的演生论问题、认知科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人类抓住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需要科学与哲学联手推进。笛卡尔、菜布尼兹时代那种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的科学革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而哲学方法和思想的变革,也离不开科学的批判与滋养。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呼唤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结盟。中国的科学发展要实现阶段性跨越,就必须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摘编自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在强调交融互促、互为支撑关系时,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B.材料一认为自然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而哲学社会科学只是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不涉及变革。C.材料一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D.材料二强调,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悄然复归,展望未来,要立足于世界实际,对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科学的前身从属于自然哲学,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B.科学研究者要想突破概念和思想的约束和限制,则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C.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所以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D.科学发展关联着众多哲学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具有抓住契机迎接挑战等众多意义。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自的内涵与作用、两者关系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强调科学与哲学联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C.材料一在论证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增强了说服力。D.材料二说古论今,阐述科学与哲学关系富有逻辑性,明确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做法。4.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认识?5.材料二使用“源泉”“助产士”“圆盘”等词语,请简析其在论证上的效果。〖答案〗1.D2.A3.B4.①历史维度;②科学发展的动力;③人类的知识系统、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④实践层面。5.①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了形象化表达,浅显易懂;②“源泉”指出了科学发端于哲学;③“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有其独立性;④“圆盘”明确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内核与外延之间的关系。〖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错误,材料一是“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是“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角度不同。B.“不涉及变革”错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涉及变革”。C.“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能动作用”错误,偷换概念。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社会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变革方面。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错误,“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证明的是材料二第一段“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的观点。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错误,材料二先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谈起,从“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到“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层层递进,用的是递进式结构。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两则材料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材料一的角度有第三段的“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的角度有第一段的“哲学是科学的源泉”,从历史维度,分析二者渊源;第二段的“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分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第三段的“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源泉”“助产士”“圆盘”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使论证语言形象生动,道理浅显易懂。材料二第一段先提出观点“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并进一步指出“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源泉”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源于哲学。材料二第二段提出了“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的观点,举例证明“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推动、催化作用,新的科学在新的哲学思想中推动下产生,是“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产生的独立“新的范式”。材料二第三段“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的比喻,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由此可知:哲学是“圆盘的中央”,即内核;而科学是“圆盘的边缘”,即外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友军的营长丘东平在金坛下新河南边指前标地方,驻着友军的一个营。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的一个夜里,这个营突然受了从下新河方面来的敌人的袭击。敌人的迂回部队沿社头、张村至红庙之线突进到红庙东北的大河的南岸。敌人的企图:不是叫他们消灭在这大河的岸边。就是把他们压往东面,叫他们一个个沉进长荡湖的水里。而在指前标的正面,这个营并没有能够抵得住敌人的进攻。正在往后面溃退着。情况的危险,作战条件的不利,莫过于这个时候了。“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营长这样对自己说。他制止了部下的溃退,把队伍集中在指前标附近村子的一个大祠堂里面。把这祠堂作为堡垒一样的据守,而以一个排展开到直通指前标的高高的河堤的两边,收容在指前标街上被击散的部队。①这个排在二十分钟后完全消灭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从指前标街上至南面一带的村子已经为正面的敌人所占领。这时候,一个侦察兵从西南面的大河那边回到营长这里,报告营长他找到了五只大木船。“怎么?你找到了五只大木船?你准备逃吗?……哼,你这个怕死的东西!”营长拔出了他的手枪对着侦察兵,侦察兵没有半点声息,他静肃得简直停止了呼吸,在黑灰色的夜中看来他的直立的影子像一面碑石。但是营长并没有扣那手枪的扳机,他可能突然想到没有理由可以枪杀这个侦察兵,他应该率领他的部下利用那五只大木船立即渡河,而不应该在这祠堂里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他们于是渡了河,安然地突出了强大敌人的包围圈。这正是夜色朦胧,天将破晓的时候,而营长却是这样的走进可悲的路程。这时候他才觉悟到自己的危险。他带着残兵,惶急地尽速开到新四军驻防地的附近。找到了新四军的司令部,请求新四军司令官给他以援救。这个营长是浙江人,一个老于战斗的硬骨汉,②他个子高大,马一样的长脸孔,一对细小的眼睛蕴蓄着良善和机智。新四军的司令官安慰他说:“我们以游击战争的灵活的观点评价你此次胜利的突围……胜利,你注意在游击战争的观点上这胜利二字作何解释,你岂不是已经安然带回了两个连以上的兄弟吗?在那样的危险、不利的情势底下,只要你打一个错算,你这个营有立即被消灭的可能。”“但是我的死日到了。”那浙江人说,他的声音是那样坚定而清晰,仿佛关切地、忠诚地告人以骇人听闻的消息,却不曾在上面夹带半点儿女柔弱的感情。新四军的司令官却比他还坚定,他询问着:“那是什么意思?”友军的营长这样回答他,在他们的军队里面,到这天为止,还找不出有这样的解释胜利的“观点”,这里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定律,整个军队的生命都依靠着他,正像天主教徒的灵魂依靠着天主。而且有了这个,就用不着什么战略、战术。军纪——以无数“死”字拼成的连坐法,这就是战略、战术。一切都是趋向着死亡。他们说,死是军人光荣的归宿地,因此军服变成了棺材,哪时出发上前线,哪时就是抬着自己的棺材走进坟墓。“③够了,你的话我完全了解了。”新四军的司令官说,“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那浙江人的坚硬的马一样的长脸孔看不出一点表情。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司令官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但是新四军的司令官劝阻他,以为他是一时的神经过敏,对于一件事情过分的去发生感应,事实也许还不至于那样严重。新四军的司令官为那可敬的浙江人拍电报给友军的总指挥部,报告这个营长的战斗遭遇,指出胜利的意义所在,希望这个电报会造成一种热烈的、幸运的空气来环护他,使他获救,然而所得到的却是可悲的回应。那回电大意这样写:此次从下新河方面败退之敝军,承贵军代为收容,非常感谢,但该营长守土失责,有辱我军人人格,应立即把他解回来执行军纪云云。新四军的司令官坦白地把这个回电交给那浙江人,征求他最后的意见。这时候,④浙江人的坚硬的马一样的长脸微微地笑了。“现在是我自己应该回去了。”他简单地一字一句很镇静的说,“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像小学生似的谨肃地、驯服地和新四军的司令官握手,那坚硬的马一样的脸孔像一个古圣人的雕像,永远刻着那坚定、坦然的微笑的皱纹。于是他把他的残兵带回去了。而在他回到他们的总指挥部的次日,他被执行了枪毙。一九四〇年十二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第一人称“我”,但是以“友军营长”作标题,则暗含了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有限视角。B.根据战场态势,友军的营长本应当机立断,带领部队逃出生天,但他却犹豫不决,表现出他指挥能力低下。C.新四军司令官认为,在被敌人困住时能够突出重围保存实力就是胜利,但友军的营长并不赞同这样的看法。D.友军的营长决定回去,新四军司令官并没有阻拦,因为两人都没有意识到回去的结果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二十分钟后”强调了战斗的残酷性和孤注一掷的死守毫无意义。B.句子②的“马一样的长脸孔”,后文又多次出现,强化了人物的面部特征。C.句子③中的“够了”,表现出新四军司令官的厌烦与无法相信的心理状态。D.句子④表达出来的微笑神情,含意丰富,让小说的主旨呈现出多元化色彩。8.小说结尾交待友军的营长被执行了枪毙,有着怎样的文学效果?9.小说是怎样塑造友军的营长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交代了营长的结局,照应前文,使小说情节完整;②刻板的军纪违背了战场规律,强化了营长命运的悲剧色彩;③用营长受死抨击友军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④暗颂新四军的“新天地”;⑤叙述语言克制,却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耐人寻味。9.①借助战场态势的烘托和营长的独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②通过是否枪毙侦察兵、外貌典型特征、与新四军司令官谈话等细节,塑造了他多面立体的军人形象;③想留在新四军最终又回到原部队接受惩罚,表现营长看到抗战的希望以及自己遵从军令的决绝。〖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B.“表现出他指挥能力低下”错误。根据原文“这里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可知,友军的营长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在友军部队的纪律是只有战死在战场,而不能撤退,并不能表现出他指挥能力低下。C.“但友军的营长并不赞同这样的看法”错误。由原文“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司令官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可知,友军的营长是赞同这样的看法的。D.“因为两人都没有意识到回去的结果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错误。由原文“那坚硬的马一样的脸孔像一个古圣人的雕像,永远刻着那坚定、坦然的微笑的皱纹”可知,二人都知道友军营长回去之后的结果,二人很坦然地接受。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无法相信”错误。新四军司令官对友军营长的话是了解的,也是相信友军军队中有这样的纪律,所以“无法相信”是错误的。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把握能力。前文说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友军营长率领剩下的部队渡河,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而友军部队的纪律是只能战死战场,而不能撤退。新四军的司令官给友军总指挥部拍电报,报告这个营长的战斗遭遇,而回电却让立即把他解回来执行军纪。所以,文章的结尾说到友军营长回到总指挥部的次日就被执行了枪毙,交代了营长的结局,照应前文,使小说情节完整。友军营长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撤退,而友军部队的纪律是只能战死战场,而不能撤退。所以,最终友军营长被执行了枪毙,说明刻板的军纪违背了战场规律,从而强化了营长命运的悲剧色彩。友军的军队中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并且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定律。所以,最终友军营长被执行枪毙抨击了友军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新四军的司令官说以游击战争的灵活的观点评价友军营长此次胜利的突围……胜利,所以用友军营长被友军总指挥部枪毙这一情节暗颂新四军的“新天地”。文章赞颂了新四军的“新天地”,而对友军军队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进行抨击,所以,文章结尾写到友军营长被友军总指挥部枪毙,虽然叙述语言克制,却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耐人寻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把握能力。文章开篇交代了友军营长面临的战争形势,“这个营突然受了从下新河方面来的敌人的袭击。敌人的迂回部队沿社头、张村至红庙之线突进到红庙东北的大河的南岸。敌人的企图:不是叫他们消灭在这大河的岸边。就是把他们压往东面,叫他们一个个沉进长荡湖的水里。而在指前标的正面,这个营并没有能够抵得住敌人的进攻。正在往后面溃退着。情况的危险,作战条件的不利,莫过于这个时候了”,说明战场态势对友军非常地危险。“‘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营长这样对自己说”可知,营长的内心独白表明面对不利的战争形势,是战死在这里还是撤退,营长内心是矛盾的。所以,文章借助战场态势的烘托和营长的独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由原文“但是营长并没有扣那手枪的扳机”“这个营长是浙江人,一个老于战斗的硬骨汉,他个子高大,马一样的长脸孔,一对细小的眼睛蕴蓄着良善和机智”“‘但是我的死日到了。’那浙江人说,他的声音是那样坚定而清晰”可知,文章通过是否枪毙侦察兵、外貌典型特征、与新四军司令官谈话等细节,塑造了他多面立体的军人形象。由原文“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司令官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可知,友军营长看到新四军所创造的新天地,是想留在新四军的。“‘现在是我自己应该回去了。’他简单地一字一句很镇静的说”“于是他把他的残兵带回去了。而在他回到他们的总指挥部的次日,他被执行了枪毙”可知,友军营长最终回到原部队接受惩罚,表现营长看到抗战的希望以及自己遵从军令的决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志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含之。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贯,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央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鸮。”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节选自《三国志》)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侵晨A进攻B蒙C手执袍鼓D士卒E皆腾踊F自升G食时H破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文中指被控制,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B.危,文中指感到危险,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的“危”用法不同。C.薄,文中指费用很少,不多,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不同。D.备御,文中指防备,具体指吕蒙为抵御曹操的进攻而向孙权建议的计策和做法。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蒙向孙权详细介绍了皖县的情况,孙权亲自出征皖县,一昼夜就到达了皖县,在向诸将询问计策时,吕蒙与诸将的看法不同。B.吕蒙年少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偷偷地跟随姐夫邓当讨伐山越,被邓当发现了也不回去,邓当只好向吕蒙的母亲告状,母亲也阻止不了他。C.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吴国边境,吕蒙予以正面回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而他的部下则扶老携幼投降吕蒙。D.庐陵贼寇闹事,诸将讨伐却不能擒获贼寇,孙权认为诸将都比不上吕蒙,再次命令吕蒙讨伐贼寇,吕蒙对贼寇区别对待,斩杀了首恶分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2)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14.吕蒙在“知彼”方面善于抓住关键并想出相应对策。请简要说明。〖答案〗10.BDG11.A12.C13.(1)皖县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2)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14.示例:①孙权合并士卒,吕蒙知晓原因是“兵少而用薄”,而“用薄”是关键,所以赊账改换装备;②谢奇屯皖田乡,吕蒙知晓出其不意是关键,所以采用袭击之术;③攻打皖,速战速决是关键,所以建议精锐推进攻击。〖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刚亮时吴军发起进攻,吕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战,士兵们个个龙腾虎跃,奋勇登城,仅到吃早饭时候就攻克了该城。“侵晨”是“进攻”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并且主语应是吴军,而后面的主语为“蒙”,所以应在“攻”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蒙”的谓语为“手执袍鼓”,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鼓”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腾踊”“自升”的主语都为“士卒”,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升”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食时”是“破”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所以,应在BDG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文中指被控制”错误。均为“制服”;句意:曹操(强大的态势一旦形成)便难以制服了。/秦国也就有了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B.正确。“形容词,危险;/名词,危险”;句意: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处在平安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危险。C.正确。“费用很少;/迫近”;句意:考虑到那些小将军兵员少而费用不足。/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D.正确。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吕蒙予以正面回击”错误。由原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可知,吕蒙派人引诱他投降,他不答应,于是吕蒙寻机袭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他的部下孙子才、宋豪等,都扶老携幼,前来投降吕蒙。所以,吕蒙并未正面回击。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收熟”,成熟收割;“增”,扩充。(2)“贱”,低贱的地位;“脱误”,如果。【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贯,为兵作绛衣行滕”可知,孙权合并士卒,吕蒙知晓原因是“兵少而用薄”,而“用薄”是关键,所以赊账改换装备。由原文“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可知,谢奇屯皖田乡,吕蒙知晓出其不意是关键,所以采用袭击之术。由原文“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教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可知,攻打皖,速战速决是关键,所以建议精锐推进攻击。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战争中所说的进攻,是指在了解了敌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即当了解到敌人确有被打败的可能时,就要出兵进攻它,这样作战便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敌人有被我战胜的时候,就要实施进攻作战。”三国时期,魏主曹操派遣朱光为庐江太守,(朱光率兵)驻屯在皖城,大力开田种稻,同时又令间谍到吴地鄱阳联络起义首领,让(他们)充当内应。东吴大将吕蒙说:“皖城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像这样搞上几年,曹操(强大的态势一旦形成)便难以制服了。(因此,)应当尽早消灭朱光。”进而他又详细地陈述了该地的情况。于是,孙权亲自出征皖城,一昼夜就到达这里。(孙权)接见众将,征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议采取构筑攻城土山的高垒之法,(只有)吕蒙(提出不同看法,)说:“修缮营垒必须经过好多天才能完成,敌人的城防已经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将赶到,该城就无法攻破了。况且(我军)是乘着雨季从水道而来,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搁时日,(上涨的江水必将退尽,)返回时道路就会非常艰难,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据我观察,现今该城并不很坚固,凭借我军锐不可当的士气,从四面实施围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不等水涨就能返回,这才是全胜无损之策啊。”吴主孙权听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吕蒙就推荐甘宁担任登城都督,率兵进攻在前,吕蒙率领精锐主力随后跟进。天刚亮时吴军发起进攻,吕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战,士兵们个个龙腾虎跃,奋勇登城,仅到吃早饭时候就攻克了该城。接着不久,(魏将)张辽(率领援兵)进至夹石时,听说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孙权为了奖赏吕蒙(此战)所建功勋,当即任命(他)为庐江太守。材料二: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讨伐山越族。吕蒙十五六岁时私自跟随邓当去攻击敌军。邓当回头看到了吕蒙,大吃一惊,大声呵斥制止他,但他不听。回来后邓当将此事告诉吕蒙母亲,他母亲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这贫贱的日子难生活下去,说不定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再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举荐吕蒙接替邓当领兵,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孙权统领国家事务后,考虑到那些小将军兵员少而费用不足,打算将这些部队合并。吕蒙暗中借贷,为将士们做了大红衣服和绑腿,等到检阅那一天,他的部队队列齐整威武,全军人人都能操演,孙权见了非常高兴,于是给他增添兵员。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都尉,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东吴边境。吕蒙派人引诱他投降,他不答应,于是吕蒙寻机袭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他的部下孙子才、宋豪等,都扶老携幼,前来投降吕蒙。后来吕蒙跟随孙权在濡须抗击曹操,多次进献妙计,又劝孙权在濡须口两面都建起堡坞,防御工事做得很精细,曹操攻占不下,只好退兵。曹操派遣朱光为庐江太守,驻兵皖县,大力开垦稻田。又令间谍招诱鄱阳贼兵头领,让他们作内应。孙权亲自征讨皖县,召见各位将领,询问有何计策。吕蒙就推荐甘宁为升城督,在前线督率攻城,吕蒙自己率领精兵紧随其后。孙权嘉奖吕蒙的功劳,当即升任吕蒙为庐江太守,所缴获的兵卒车马都分归他。吕蒙回到寻阳,不及一年庐陵的贼寇又在闹事,诸将领征讨不能擒获,孙权说:“鹜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鹏。”又命令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到庐陵后,即杀死贼寇的首领,将其他的人全部释放,恢复他们平民身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癸丑中秋叶梦得河汉下平野,香雾卷西风。倚空千嶂横起,银阙正当中。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谁和,何事偶君同。莫恨岁华晚,容易感梧桐。揽清影,君试与,问天公。遥知玉斧初斫,重到广寒宫。付与孤光千里,不遣微云点缀,为我洗长空。老去狂犹在,应未笑衰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描写中秋之夜的景况,气势恢宏,“香雾”也暗指丹桂飘香的时节。B.面对壮阔之景,词人不愿遗憾自己已经老去,他还有一颗“感梧桐”的心。C.词中的两个“君”,意思基本相同,仿佛与读者对话,让人产生情感共鸣。D.词人揽住清澈的月光留下的倒影,想问天公,借此引发对奔赴月亮的想象。1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狂”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老去狂犹在”直抒胸臆;②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表明自己狂放不已;③词人说自己借着月光到了月亮上,以奇崛的想象表明自己年老心未老的豪放心态。〖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他还有一颗‘感梧桐’的心”错误。“莫恨岁华晚,容易感梧桐”意思是不要遗憾年华已老,因为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比如那易感的梧桐。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老去狂犹在”意思是尽管我已经老了但仍有年轻的激情。这里词人直接抒发自己虽年老但激情仍在的情感,属于直抒胸臆。“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谁和”意思是常常遗憾每年这个时候,喝得烂醉欢呼无人应和。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表明自己狂放不已。“遥知玉斧初斫,重到广寒宫”意思是遥想那刚刚被砍过的玉斧,重新照亮了广寒宫。词人说自己借着月光到了月亮上,以奇崛的想象表明自己年老心未老的豪放心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赋予香木香草象征意义,借“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早晚勤勉修德,让自己拥有坚贞的品德。(2)在《项脊轩志》中,大母将祖传的象笏拿给归有光看,归有光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宣泄了悲伤中的复杂情绪。看着这遗物,“______,_________”。(3)在学习交流会上,小刚引用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印证了林庚先生关于“木”就是“树”的见解。〖答案〗(1)朝搴阰之木兰兮揽洲之宿莽(2)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道为什么,夏天对我有着如此一份独特的爱怜,却说不出来,也表达不出。我就喜欢一个人在中午太阳最强烈的时候,静静地靠在窗户边坐着,没有一丝风吹过。就这样,看着蓝天上的白云一动不动地飘在那儿,什么也不想,就单单剩下这个世界和我一个人存在。我家窗外有一片树林,好像懂得人心,站在那儿不摇晃,不发出一丝声响,任白云小乌在他们头上掠过。每次,我都希望时间在此刻停住,永远也不要继续,就这样,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去。夏日,就应当是静谧的,不需要风的做伴,这样会打破一切静止的画面;不需要别人的分享,这样会减少一分美丽;不需要蝉鸣的演奏,这样会增加不协调的声音。就只需明媚的阳光,高高的天空与漂浮的云朵和我这一个观赏者就够了,就因这样,我对这情景越来越喜爱,把我所有的感情倾注于它。观赏已经不足够了,更多的是感受。因为它静,在这时没有了喧腾;因为它美,在这时没有了烦恼;因为它柔,在这时没有了苦涩。这样的画面足以让许多的不痛快悄然而去。静静的,连呼吸都不能大意。美美的,快乐荡漾于脸上。柔柔的,温暖的阳光就如果子一样酸甜。没有喧腾,没有烦恼,更没有苦涩……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意表达前后一致。可增删语句,但不得违背原文整体意思。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突出了夏日静谧的特点,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20.第三自然段中,有“静、美、柔”,也有“静静的、美美的、柔柔的”,其表现力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8.示例: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夏天有着如此一份独特的爱怜,却说不出来。19.①用排比句式多角度表现静谧:没有风,没有他人,没有蝉鸣;②通过想象形成对比,突出了静谧的内涵。20.①“静、美、柔”写出了夏日的特点,由这些特点生发感受;②“静静的、美美的、柔柔的”语气舒缓,写出了感受的过程,情感程度更深。〖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1)“夏天对我有着如此一份独特的爱怜”不合逻辑,应改为“我对夏天有着如此一份独特的爱怜”;(2)“却说不出来,也表达不出”重复赘余,“说不出来”“表达不出”语意相同,保留其一。可改为: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夏天有着如此一份独特的爱怜,却说不出来。【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三个“不需要……,这样会……”,运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构成了排比。这三个句子分别从没有风,没有他人、没有蝉鸣的角度表现夏日的静谧。本处想象夏日不需要风、他人、蝉鸣,而需要明媚的阳光,高高的天空与漂浮的云朵和我这一个观赏者,二者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夏日静谧的内涵。【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因为它静,在这时没有了喧腾;因为它美,在这时没有了烦恼;因为它柔,在这时没有了苦涩”中“静、美、柔”是它的特点,即夏日的特点,所以“静、美、柔”写出了夏日的特点。正是夏日的这些特点,才让作者生发出没有喧腾,没有烦恼,没有苦涩的感受。“静静的,连呼吸都不能大意。美美的,快乐荡漾于脸上。柔柔的,温暖的阳光就如果子一样酸甜”写出了作者感受夏日静谧的过程,并且运用了叠词,语气更舒缓,情感程度更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细菌也有记忆。研究发现,当数百万只大肠杆菌聚集于同一表面时,它们能够形成类似于记忆的东西,而且至少可以将这些“记忆”传给自己的“曾孙”,再传三代,直到①。大肠杆菌的上述“记忆”机制源于②。不同细菌含有不同水平的铁元素,这对于其细胞代谢非常重要。铁元素含量较低的大肠杆菌更容易成群结队运动,在环境中寻找铁元素;而那些细胞内铁元素含量较高的细菌则往往倾向于原地不动,形成生物膜。这些大肠杆菌的后代,会继承其“父辈”细胞内的物质,从而传承了群聚运动的“记忆”。细菌知道何时形成群聚运动、何时形成生物膜的“记忆”,这一特点或许在其感染人类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物膜的形成可以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当大肠杆菌体内的铁元素浓度较低时,____③____。人为升高或降低大肠杆菌细胞内铁元素的含量,可以缩短或延长“记忆”保存的时间,这对高效治疗感染有积极意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的“曾孙”和“父辈”各有什么含义?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21.示例:①第七代才会完全消失;②其细胞内铁元素含量的高低;③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差。22.含义:“曾孙”专指细菌的第三代;“父辈”泛指这一代细菌之前的某几代。效果:通过打比方让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前文“而且至少可以将这些‘记忆’传给自己的‘曾孙’,再传三代”可知,细菌可以传播七代,所以本处可填“第七代才会完全消失”。②根据后文“不同细菌含有不同水平的铁元素……形成生物膜”可知,大肠杆菌的上述“记忆”机制源于其细胞内铁元素含量的高低,所以本处可填“其细胞内铁元素含量的高低”。③根据前文“生物膜的形成可以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知,当大肠杆菌体内的铁元素浓度较低时,就不易形成生物膜,降低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所以本处可填“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差”。【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以及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含义:由原文“而且至少可以将这些‘记忆’传给自己的‘曾孙’”可知,“曾孙”专指细菌的第三代;由原文“这些大肠杆菌的后代,会继承其‘父辈’细胞内的物质”可知,“父辈”泛指这一代细菌之前的某几代。效果:本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式,将细菌比作人,从而将细菌的传播说明地更加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而马则是任劳任怨和忠诚的象征;龙与马结合在一起则构成了龙马精神。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的内在联系。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现象及其规律,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科学。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配自然力,代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交融互促、互为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其呈现出学科分化细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相并行的趋势,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转化和交换来实现,而这些领域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二者同等重要。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摘编自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材料二:哲学是科学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中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迷和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逻辑与理性的推崇和赞赏,为现代科学传统注入了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撑。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既是一段时期内科学进步的探照灯,又构成了对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约束和限制。按照许多科学史家的看法,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的过程。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主要是在既有的范式下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工作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这样来说,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正是科学和哲学的相互激荡,使得人类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的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深处,这直接关联着众多重大哲学问题,比如数学的基础和本性问题、量子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复杂性科学中的演生论问题、认知科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人类抓住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需要科学与哲学联手推进。笛卡尔、菜布尼兹时代那种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的科学革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而哲学方法和思想的变革,也离不开科学的批判与滋养。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呼唤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结盟。中国的科学发展要实现阶段性跨越,就必须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摘编自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在强调交融互促、互为支撑关系时,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B.材料一认为自然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而哲学社会科学只是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不涉及变革。C.材料一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D.材料二强调,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悄然复归,展望未来,要立足于世界实际,对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科学的前身从属于自然哲学,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B.科学研究者要想突破概念和思想的约束和限制,则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C.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所以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D.科学发展关联着众多哲学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具有抓住契机迎接挑战等众多意义。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自的内涵与作用、两者关系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强调科学与哲学联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C.材料一在论证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增强了说服力。D.材料二说古论今,阐述科学与哲学关系富有逻辑性,明确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做法。4.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认识?5.材料二使用“源泉”“助产士”“圆盘”等词语,请简析其在论证上的效果。〖答案〗1.D2.A3.B4.①历史维度;②科学发展的动力;③人类的知识系统、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④实践层面。5.①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了形象化表达,浅显易懂;②“源泉”指出了科学发端于哲学;③“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有其独立性;④“圆盘”明确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内核与外延之间的关系。〖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错误,材料一是“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是“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角度不同。B.“不涉及变革”错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涉及变革”。C.“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能动作用”错误,偷换概念。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社会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变革方面。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错误,“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证明的是材料二第一段“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的观点。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错误,材料二先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谈起,从“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到“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层层递进,用的是递进式结构。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两则材料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材料一的角度有第三段的“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的角度有第一段的“哲学是科学的源泉”,从历史维度,分析二者渊源;第二段的“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分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第三段的“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源泉”“助产士”“圆盘”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使论证语言形象生动,道理浅显易懂。材料二第一段先提出观点“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并进一步指出“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源泉”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源于哲学。材料二第二段提出了“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的观点,举例证明“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推动、催化作用,新的科学在新的哲学思想中推动下产生,是“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产生的独立“新的范式”。材料二第三段“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的比喻,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由此可知:哲学是“圆盘的中央”,即内核;而科学是“圆盘的边缘”,即外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友军的营长丘东平在金坛下新河南边指前标地方,驻着友军的一个营。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的一个夜里,这个营突然受了从下新河方面来的敌人的袭击。敌人的迂回部队沿社头、张村至红庙之线突进到红庙东北的大河的南岸。敌人的企图:不是叫他们消灭在这大河的岸边。就是把他们压往东面,叫他们一个个沉进长荡湖的水里。而在指前标的正面,这个营并没有能够抵得住敌人的进攻。正在往后面溃退着。情况的危险,作战条件的不利,莫过于这个时候了。“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营长这样对自己说。他制止了部下的溃退,把队伍集中在指前标附近村子的一个大祠堂里面。把这祠堂作为堡垒一样的据守,而以一个排展开到直通指前标的高高的河堤的两边,收容在指前标街上被击散的部队。①这个排在二十分钟后完全消灭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从指前标街上至南面一带的村子已经为正面的敌人所占领。这时候,一个侦察兵从西南面的大河那边回到营长这里,报告营长他找到了五只大木船。“怎么?你找到了五只大木船?你准备逃吗?……哼,你这个怕死的东西!”营长拔出了他的手枪对着侦察兵,侦察兵没有半点声息,他静肃得简直停止了呼吸,在黑灰色的夜中看来他的直立的影子像一面碑石。但是营长并没有扣那手枪的扳机,他可能突然想到没有理由可以枪杀这个侦察兵,他应该率领他的部下利用那五只大木船立即渡河,而不应该在这祠堂里作孤注一掷的无意义的死守。他们于是渡了河,安然地突出了强大敌人的包围圈。这正是夜色朦胧,天将破晓的时候,而营长却是这样的走进可悲的路程。这时候他才觉悟到自己的危险。他带着残兵,惶急地尽速开到新四军驻防地的附近。找到了新四军的司令部,请求新四军司令官给他以援救。这个营长是浙江人,一个老于战斗的硬骨汉,②他个子高大,马一样的长脸孔,一对细小的眼睛蕴蓄着良善和机智。新四军的司令官安慰他说:“我们以游击战争的灵活的观点评价你此次胜利的突围……胜利,你注意在游击战争的观点上这胜利二字作何解释,你岂不是已经安然带回了两个连以上的兄弟吗?在那样的危险、不利的情势底下,只要你打一个错算,你这个营有立即被消灭的可能。”“但是我的死日到了。”那浙江人说,他的声音是那样坚定而清晰,仿佛关切地、忠诚地告人以骇人听闻的消息,却不曾在上面夹带半点儿女柔弱的感情。新四军的司令官却比他还坚定,他询问着:“那是什么意思?”友军的营长这样回答他,在他们的军队里面,到这天为止,还找不出有这样的解释胜利的“观点”,这里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定律,整个军队的生命都依靠着他,正像天主教徒的灵魂依靠着天主。而且有了这个,就用不着什么战略、战术。军纪——以无数“死”字拼成的连坐法,这就是战略、战术。一切都是趋向着死亡。他们说,死是军人光荣的归宿地,因此军服变成了棺材,哪时出发上前线,哪时就是抬着自己的棺材走进坟墓。“③够了,你的话我完全了解了。”新四军的司令官说,“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那浙江人的坚硬的马一样的长脸孔看不出一点表情。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司令官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但是新四军的司令官劝阻他,以为他是一时的神经过敏,对于一件事情过分的去发生感应,事实也许还不至于那样严重。新四军的司令官为那可敬的浙江人拍电报给友军的总指挥部,报告这个营长的战斗遭遇,指出胜利的意义所在,希望这个电报会造成一种热烈的、幸运的空气来环护他,使他获救,然而所得到的却是可悲的回应。那回电大意这样写:此次从下新河方面败退之敝军,承贵军代为收容,非常感谢,但该营长守土失责,有辱我军人人格,应立即把他解回来执行军纪云云。新四军的司令官坦白地把这个回电交给那浙江人,征求他最后的意见。这时候,④浙江人的坚硬的马一样的长脸微微地笑了。“现在是我自己应该回去了。”他简单地一字一句很镇静的说,“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像小学生似的谨肃地、驯服地和新四军的司令官握手,那坚硬的马一样的脸孔像一个古圣人的雕像,永远刻着那坚定、坦然的微笑的皱纹。于是他把他的残兵带回去了。而在他回到他们的总指挥部的次日,他被执行了枪毙。一九四〇年十二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第一人称“我”,但是以“友军营长”作标题,则暗含了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有限视角。B.根据战场态势,友军的营长本应当机立断,带领部队逃出生天,但他却犹豫不决,表现出他指挥能力低下。C.新四军司令官认为,在被敌人困住时能够突出重围保存实力就是胜利,但友军的营长并不赞同这样的看法。D.友军的营长决定回去,新四军司令官并没有阻拦,因为两人都没有意识到回去的结果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二十分钟后”强调了战斗的残酷性和孤注一掷的死守毫无意义。B.句子②的“马一样的长脸孔”,后文又多次出现,强化了人物的面部特征。C.句子③中的“够了”,表现出新四军司令官的厌烦与无法相信的心理状态。D.句子④表达出来的微笑神情,含意丰富,让小说的主旨呈现出多元化色彩。8.小说结尾交待友军的营长被执行了枪毙,有着怎样的文学效果?9.小说是怎样塑造友军的营长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交代了营长的结局,照应前文,使小说情节完整;②刻板的军纪违背了战场规律,强化了营长命运的悲剧色彩;③用营长受死抨击友军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④暗颂新四军的“新天地”;⑤叙述语言克制,却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耐人寻味。9.①借助战场态势的烘托和营长的独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②通过是否枪毙侦察兵、外貌典型特征、与新四军司令官谈话等细节,塑造了他多面立体的军人形象;③想留在新四军最终又回到原部队接受惩罚,表现营长看到抗战的希望以及自己遵从军令的决绝。〖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B.“表现出他指挥能力低下”错误。根据原文“这里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可知,友军的营长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在友军部队的纪律是只有战死在战场,而不能撤退,并不能表现出他指挥能力低下。C.“但友军的营长并不赞同这样的看法”错误。由原文“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司令官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可知,友军的营长是赞同这样的看法的。D.“因为两人都没有意识到回去的结果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错误。由原文“那坚硬的马一样的脸孔像一个古圣人的雕像,永远刻着那坚定、坦然的微笑的皱纹”可知,二人都知道友军营长回去之后的结果,二人很坦然地接受。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无法相信”错误。新四军司令官对友军营长的话是了解的,也是相信友军军队中有这样的纪律,所以“无法相信”是错误的。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把握能力。前文说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友军营长率领剩下的部队渡河,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而友军部队的纪律是只能战死战场,而不能撤退。新四军的司令官给友军总指挥部拍电报,报告这个营长的战斗遭遇,而回电却让立即把他解回来执行军纪。所以,文章的结尾说到友军营长回到总指挥部的次日就被执行了枪毙,交代了营长的结局,照应前文,使小说情节完整。友军营长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撤退,而友军部队的纪律是只能战死战场,而不能撤退。所以,最终友军营长被执行了枪毙,说明刻板的军纪违背了战场规律,从而强化了营长命运的悲剧色彩。友军的军队中只存在着一味专横暴戾的无情的军纪——生是犯罪的,只有死才得到鼓励和褒奖,并且这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定律。所以,最终友军营长被执行枪毙抨击了友军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新四军的司令官说以游击战争的灵活的观点评价友军营长此次胜利的突围……胜利,所以用友军营长被友军总指挥部枪毙这一情节暗颂新四军的“新天地”。文章赞颂了新四军的“新天地”,而对友军军队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进行抨击,所以,文章结尾写到友军营长被友军总指挥部枪毙,虽然叙述语言克制,却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耐人寻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把握能力。文章开篇交代了友军营长面临的战争形势,“这个营突然受了从下新河方面来的敌人的袭击。敌人的迂回部队沿社头、张村至红庙之线突进到红庙东北的大河的南岸。敌人的企图:不是叫他们消灭在这大河的岸边。就是把他们压往东面,叫他们一个个沉进长荡湖的水里。而在指前标的正面,这个营并没有能够抵得住敌人的进攻。正在往后面溃退着。情况的危险,作战条件的不利,莫过于这个时候了”,说明战场态势对友军非常地危险。“‘现在就战死在这里吧!’营长这样对自己说”可知,营长的内心独白表明面对不利的战争形势,是战死在这里还是撤退,营长内心是矛盾的。所以,文章借助战场态势的烘托和营长的独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由原文“但是营长并没有扣那手枪的扳机”“这个营长是浙江人,一个老于战斗的硬骨汉,他个子高大,马一样的长脸孔,一对细小的眼睛蕴蓄着良善和机智”“‘但是我的死日到了。’那浙江人说,他的声音是那样坚定而清晰”可知,文章通过是否枪毙侦察兵、外貌典型特征、与新四军司令官谈话等细节,塑造了他多面立体的军人形象。由原文“他说他为了从死中求生,他要求新四军的司令官将他收留,他决意从那残酷无理的连坐法逃出,重新地献出他战斗的一生”“可是新四军同志所创造的新天地,却使我永远不会忘记”可知,友军营长看到新四军所创造的新天地,是想留在新四军的。“‘现在是我自己应该回去了。’他简单地一字一句很镇静的说”“于是他把他的残兵带回去了。而在他回到他们的总指挥部的次日,他被执行了枪毙”可知,友军营长最终回到原部队接受惩罚,表现营长看到抗战的希望以及自己遵从军令的决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志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含之。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贯,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央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鸮。”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节选自《三国志》)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侵晨A进攻B蒙C手执袍鼓D士卒E皆腾踊F自升G食时H破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文中指被控制,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B.危,文中指感到危险,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的“危”用法不同。C.薄,文中指费用很少,不多,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不同。D.备御,文中指防备,具体指吕蒙为抵御曹操的进攻而向孙权建议的计策和做法。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蒙向孙权详细介绍了皖县的情况,孙权亲自出征皖县,一昼夜就到达了皖县,在向诸将询问计策时,吕蒙与诸将的看法不同。B.吕蒙年少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偷偷地跟随姐夫邓当讨伐山越,被邓当发现了也不回去,邓当只好向吕蒙的母亲告状,母亲也阻止不了他。C.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吴国边境,吕蒙予以正面回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而他的部下则扶老携幼投降吕蒙。D.庐陵贼寇闹事,诸将讨伐却不能擒获贼寇,孙权认为诸将都比不上吕蒙,再次命令吕蒙讨伐贼寇,吕蒙对贼寇区别对待,斩杀了首恶分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2)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14.吕蒙在“知彼”方面善于抓住关键并想出相应对策。请简要说明。〖答案〗10.BDG11.A12.C13.(1)皖县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2)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14.示例:①孙权合并士卒,吕蒙知晓原因是“兵少而用薄”,而“用薄”是关键,所以赊账改换装备;②谢奇屯皖田乡,吕蒙知晓出其不意是关键,所以采用袭击之术;③攻打皖,速战速决是关键,所以建议精锐推进攻击。〖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刚亮时吴军发起进攻,吕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战,士兵们个个龙腾虎跃,奋勇登城,仅到吃早饭时候就攻克了该城。“侵晨”是“进攻”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并且主语应是吴军,而后面的主语为“蒙”,所以应在“攻”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蒙”的谓语为“手执袍鼓”,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鼓”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腾踊”“自升”的主语都为“士卒”,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升”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食时”是“破”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所以,应在BDG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文中指被控制”错误。均为“制服”;句意:曹操(强大的态势一旦形成)便难以制服了。/秦国也就有了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B.正确。“形容词,危险;/名词,危险”;句意: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处在平安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危险。C.正确。“费用很少;/迫近”;句意:考虑到那些小将军兵员少而费用不足。/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D.正确。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吕蒙予以正面回击”错误。由原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可知,吕蒙派人引诱他投降,他不答应,于是吕蒙寻机袭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他的部下孙子才、宋豪等,都扶老携幼,前来投降吕蒙。所以,吕蒙并未正面回击。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收熟”,成熟收割;“增”,扩充。(2)“贱”,低贱的地位;“脱误”,如果。【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