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陕西省西安市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秦始皇的做法()A.出于完成全国统一的需要 B.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C.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础,C项正确;根据材料“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可知,这时期已经完成了全国统一,排除A项;“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秦朝“二世而亡”,“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政体,即通过宪法来实现宪政民主,C项正确;推翻专制、赢得民族独立以及解决民生问题是孙中山的目标,但都不是孙中山的终极政治目标,排除ABD项。故选C项。3.1933年12月12日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乡苏维埃全体代表会议每10天由主席召集一次,会议必要时应移到与讨论问题有关系的村去开,乡苏维埃政府须每两个月召集选民开会,作工作报告一次。这反映出()A.贯彻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B.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C.践行民主革命最高纲领 D.推进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提到乡苏维埃代表会议和乡苏维埃政府要与村民、选民保持密切联系,乡苏维埃政府要定期向选民报告工作,这反映出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于1927年破裂,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没有涉及民主革命最高纲领,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4.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77年(神圣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罗马教皇和罗马皇帝出现矛盾,皇帝去向教皇忏悔,这时教权强于皇权,可知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C项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1世纪罗马存在罗马皇帝,世俗权力并没有被取代,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王权屈从于教权,制衡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这一事件反映出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与“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无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B〖解析〗美国宪法强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通过三权分立可以确保三大机构间的制衡,进而捍卫民主,故〖答案〗为B项;两党制和国会两院制可以起到协调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不是三权分立,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代议制、民选或少数服从多数等信息,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加强控制地方的信息,D项排除。6.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A.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的建立 B.使公务员待遇得到普遍提高C.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D.提高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有利于给予具有高度专业化程度的公务员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更好地调动其参与新兴行业发展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仅是该制度的试点,并非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的高薪只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人才,故无法据此得出公务员待遇普遍提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公务员岗位吸引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7.作为“政党分肥制”的直接后果,政府职位成了党争胜利者的“盛宴”。据1905年一份由法国人绘制的美国政治地图表明,在当时的45个州中,25个州完全腐败,13个州特别腐败,只有6个州政治清明,没有腐败。这表明,当时美国()A.联邦官员腐败问题严重 B.文官制度尚未建立C.选官任官体制存在弊端 D.三权分立形同虚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党分肥制”政府腐败严重,说明美国选官任官体制存在弊端,迫切需求改革,C项正确;材料是州政府的腐败,不是联邦官员,排除A项;此时已经有文官制度,排除B项;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8.撒切尔夫人曾经评价道:“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的建立,说法正确的是()A.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最终确立了此项制度B.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C.二战后受其影响,美国通过《美国文官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D.这种制度有利于避免滋生官僚习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答案〗B〖解析〗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是文官制度,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B项正确;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而二战时间是1939-1945年,排除C项;文官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9.1862年9月22日,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命令——《解放黑奴宣言》。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A.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B.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C.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D.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代议制。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经过参众两院和最高法院的同意,而材料未说明,所以《解放黑奴宣言》的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是自由、民主、平等,故《解放黑奴宣言》并不违背其精神,故D项错误。10.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提出一项折衷方案获通过。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国会通过法令须两院一致方式共同批准。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共和主义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A〖解析〗国会通过的决议必须参众议院同时通过体现了国会内部的权利制衡原则,故A项符合题意;联邦制强调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君主不是一个国家的元首的政治体制被称为共和,C项不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司法权的独立,D项不符合题意。11.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答案〗B〖解析〗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12.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心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战争,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战略C.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 D.美国需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体现的是中美在对抗苏联威胁上有着共同的目标,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C正确;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后,A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美合作对抗苏联,D排除。故选C。13.据统计:1978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为8.68亿美元,1982年为62.91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2470.25亿美元。造成这一态势的因素是中国①尖端科技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③加入世贸等国际经济组织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活力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外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入世贸组织等国家组织,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内因外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长,所以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的尖端科技与世界差距不断缩小,甚至一些尖端科技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尖端科技水平与国际收支无关,所以①错误,故排除AC;B选项不全面,故排除。14.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A.美国国内文化不受政府控制 B.中美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C.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 D.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答案〗B〖解析〗据题干“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是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因此在美国电影中中国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故B选项正确;由各时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难看出,美国国内文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影响,A选项错误;“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的说法不全面,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相符,与2009年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不符,C选项错误;“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题干中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不符,D选项错误。15.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其最重要的特点是①“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②“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③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地税和户税④“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征收定额丁银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因此②③符合题意,D正确;①是输庸代役,不符合题意,AC排除;④是清朝时期的赋税政策,不符合题意,B排除。故选D。16.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建》中提出: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列史实最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A.建立由英法操控的国际联盟B.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C.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D.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和贸易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这是对材料作者观点的最有力证据,D项正确;国际联盟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不是最有力证据,且同材料部分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化集团组织,不是最有力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7.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连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了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主动失业现象”说明()A.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向深广发展C.“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D.高福利国家劳动者道德品质低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可知,在福利制度下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说明高福利制度滋生了懒汉现象,是“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的弊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福利制度的弊端,并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项;高福利国家劳动者的道德品质并不一定低下,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8.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阶段,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现在我国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所以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所以C错误。19.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2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没有对获取的物质帮助进行明确规定;而2004年的宪法中则规定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不是法制建设,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在不断提高,排除C项;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社会,并非仅仅针对弱势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20.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由英国主导到美国主导再到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过程。这个变化说明()①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有利于主导国的经济扩张②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扩大世界贸易、稳定金融秩序③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世界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④世界货币体系就是为英国美国服务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有利于主导国的经济扩张,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扩大世界贸易、稳定金融秩序,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世界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扩大世界贸易、稳定金融秩序,并非只为英国美国服务的,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21.《旧唐书》对唐代某项赋税制度有如下记载:“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推断该税制()①实行了量入制出的原则 ②以均田制为基础③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 ④体现定合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为两税法,两税法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比此前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更加合理,③④对,D项正确;两税法实行“量出制入”原则,①错;两税法是在均田制遭破坏的背景下实行的,②错,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均为必考题,共56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学家同样对宪法如何起草、含义如何持有争议,他们的争论同样反映出对宪法含义的当代见解。在有些学者看来,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维护独立战争时期的理想。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宪法是为了保护权贵阶层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惜背叛独立革命的原则。还有人认为,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探讨: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示例2)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探讨: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样做可以避免联邦政府过度集权;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三者相互制衡,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院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众议院有权对犯有错误的总统提出弹劾。23.良好的文官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3)综上所述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西方的文官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择性。影响: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公平公正。(2)不同: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明清科举选官忽视对录取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西方文官制度对入职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3)积极作用:中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议会制度在英国的真正起源是13世纪英国男爵们写给当时英格兰国王约翰(1167—1216)的《大宪章》,里面规定了要求国王承认贵族的财产权利及政治权利。并且在征收国税、组织军队(征兵),发动对外战争时,所需的经费未经贵族或元老院的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决定。这里面已经囊括了国家最重要的内政外交权。同时,英国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及精神特质也为这一政治传统的沿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光荣革命缔造的是一个君主立完政体。如果说,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国王与议会有可能各行其是;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经超越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任何政府要想存在,就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宪政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英国宪政发展的历程留下诸多历史启迪,请围绕其中一种用英国以外的史实于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历史启迪,并用两例子以说明。)〖答案〗(1)过程:13世纪(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是英国议会制度形成的起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确立君主专制制度;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形成,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影响:英国宪政的不断演进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促进厂社会思想的解放;英国宪政和平演进的方式减少了流血冲突,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和文明传承(2)历史智慧:妥协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智慧;渐进的改革有助丁国家稳定的发展与前进;国家政治道路的选择要与国情相适应。(等其他言之成理并符合材料的意思皆可)分析说明。参考示例启迪:国家政治道路的选择要与国情相适应。说明:近代中国新民主革命过程中,出现城市中心道路和农村包闱城市最终夺取革命胜利的两种道路争论,最终历史证明在敌强我弱,工人阶级力量不足够强大的国情之下,后者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美国在建国初没有选择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整体,也拒绝过度集权而形成的罗马帝国式的中央集权,最终选择三权分立的民族共和政体,最终促进了美国的长治久安。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历朝对边疆和微外通常慎用刀兵,处理与边疆“蛮夷”微外邻邦的争端时,大多是采取守势,用兵以自卫及防范性质者居多。我国南北方地缘政治长期存在差异,从秦至宋,中原王朝承受游牧势力经常南下骚扰的压力,遂把治边的重点放在北方,对南部边陲相对忽视,至元明清时期才略有变化。对于边疆“蛮夷”与微外势力,统治者主张“修文德以来之,被声教以服之”,在此基础上推行和亲、朝贡封赏与建立宗藩关系等制度,其主要体现在笼络、赏赐以及华夏文化的传播与浸润方面,向腹地以外的地区积极传播文化和影响,由此形成治边的文化软实力。中原王朝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进而施行以注重全局与长远利益为特色的远交近攻方略,施行的重点自元代起发生变化,从此前普遍施用于广义上的“蛮夷”,而改变为更重视经营边疆地区。——摘编自方铁《论中国古代的治边方略》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晚清政府已经逐渐改变了把西方国家以及周边藩属国和少数民族看作“夷”“蛮”的传统华夷观念,传统防边治边理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守在四夷”思想在地域范围上有了改变,由主要针对边疆“边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延伸到“边外”地区。其目标已经主要不是通过各种措施防止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而是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建立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屏障。在防御态势方面,进入“中外之防”后,晚清政府改变了古代“重内虚外”、重边政轻边防的边防方针和做法,其突出表现就是清廷内部在1874年爆发的历时半年的海防、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1875年5月,清廷在上谕中为这次争论做了总结,一是肯定了“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二是明令左宗棠“通盘筹划,以固塞防”,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摘编自吴智刚《地缘政治危机与晚清政府边防理念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边防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方略:以守为主;重北轻南;重视德治与教化;对外族多采用柔和政策;施用文化软实力;由远交近攻到注重经营。(任答五点即可)(2)转变:由“夷夏之别”转化为“中外之防”海防与塞防并重。原因:西方列强入侵加剧民族危机;清廷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陕西省西安市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秦始皇的做法()A.出于完成全国统一的需要 B.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C.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础,C项正确;根据材料“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可知,这时期已经完成了全国统一,排除A项;“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秦朝“二世而亡”,“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政体,即通过宪法来实现宪政民主,C项正确;推翻专制、赢得民族独立以及解决民生问题是孙中山的目标,但都不是孙中山的终极政治目标,排除ABD项。故选C项。3.1933年12月12日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乡苏维埃全体代表会议每10天由主席召集一次,会议必要时应移到与讨论问题有关系的村去开,乡苏维埃政府须每两个月召集选民开会,作工作报告一次。这反映出()A.贯彻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B.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C.践行民主革命最高纲领 D.推进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提到乡苏维埃代表会议和乡苏维埃政府要与村民、选民保持密切联系,乡苏维埃政府要定期向选民报告工作,这反映出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于1927年破裂,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没有涉及民主革命最高纲领,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4.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77年(神圣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罗马教皇和罗马皇帝出现矛盾,皇帝去向教皇忏悔,这时教权强于皇权,可知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C项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1世纪罗马存在罗马皇帝,世俗权力并没有被取代,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王权屈从于教权,制衡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这一事件反映出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与“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无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B〖解析〗美国宪法强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通过三权分立可以确保三大机构间的制衡,进而捍卫民主,故〖答案〗为B项;两党制和国会两院制可以起到协调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不是三权分立,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代议制、民选或少数服从多数等信息,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加强控制地方的信息,D项排除。6.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A.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的建立 B.使公务员待遇得到普遍提高C.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D.提高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有利于给予具有高度专业化程度的公务员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更好地调动其参与新兴行业发展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仅是该制度的试点,并非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的高薪只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人才,故无法据此得出公务员待遇普遍提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公务员岗位吸引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7.作为“政党分肥制”的直接后果,政府职位成了党争胜利者的“盛宴”。据1905年一份由法国人绘制的美国政治地图表明,在当时的45个州中,25个州完全腐败,13个州特别腐败,只有6个州政治清明,没有腐败。这表明,当时美国()A.联邦官员腐败问题严重 B.文官制度尚未建立C.选官任官体制存在弊端 D.三权分立形同虚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党分肥制”政府腐败严重,说明美国选官任官体制存在弊端,迫切需求改革,C项正确;材料是州政府的腐败,不是联邦官员,排除A项;此时已经有文官制度,排除B项;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8.撒切尔夫人曾经评价道:“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的建立,说法正确的是()A.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最终确立了此项制度B.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C.二战后受其影响,美国通过《美国文官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D.这种制度有利于避免滋生官僚习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答案〗B〖解析〗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是文官制度,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B项正确;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而二战时间是1939-1945年,排除C项;文官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9.1862年9月22日,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命令——《解放黑奴宣言》。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A.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B.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C.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D.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代议制。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经过参众两院和最高法院的同意,而材料未说明,所以《解放黑奴宣言》的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是自由、民主、平等,故《解放黑奴宣言》并不违背其精神,故D项错误。10.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共识,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提出一项折衷方案获通过。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国会通过法令须两院一致方式共同批准。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共和主义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A〖解析〗国会通过的决议必须参众议院同时通过体现了国会内部的权利制衡原则,故A项符合题意;联邦制强调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君主不是一个国家的元首的政治体制被称为共和,C项不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司法权的独立,D项不符合题意。11.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答案〗B〖解析〗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12.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心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战争,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战略C.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 D.美国需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体现的是中美在对抗苏联威胁上有着共同的目标,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C正确;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后,A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美合作对抗苏联,D排除。故选C。13.据统计:1978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为8.68亿美元,1982年为62.91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2470.25亿美元。造成这一态势的因素是中国①尖端科技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③加入世贸等国际经济组织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活力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外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入世贸组织等国家组织,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内因外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长,所以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的尖端科技与世界差距不断缩小,甚至一些尖端科技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尖端科技水平与国际收支无关,所以①错误,故排除AC;B选项不全面,故排除。14.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A.美国国内文化不受政府控制 B.中美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C.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 D.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答案〗B〖解析〗据题干“1952年的《撤离地狱》中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是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因此在美国电影中中国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现。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故B选项正确;由各时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变迁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难看出,美国国内文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影响,A选项错误;“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激烈”的说法不全面,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相符,与2009年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不符,C选项错误;“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题干中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不符,D选项错误。15.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其最重要的特点是①“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②“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③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地税和户税④“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征收定额丁银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因此②③符合题意,D正确;①是输庸代役,不符合题意,AC排除;④是清朝时期的赋税政策,不符合题意,B排除。故选D。16.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建》中提出: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列史实最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A.建立由英法操控的国际联盟B.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C.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D.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和贸易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这是对材料作者观点的最有力证据,D项正确;国际联盟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不是最有力证据,且同材料部分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化集团组织,不是最有力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7.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连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了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主动失业现象”说明()A.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向深广发展C.“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D.高福利国家劳动者道德品质低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可知,在福利制度下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说明高福利制度滋生了懒汉现象,是“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的弊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福利制度的弊端,并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项;高福利国家劳动者的道德品质并不一定低下,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8.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阶段,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现在我国农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所以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所以C错误。19.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2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没有对获取的物质帮助进行明确规定;而2004年的宪法中则规定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不是法制建设,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在不断提高,排除C项;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社会,并非仅仅针对弱势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20.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由英国主导到美国主导再到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过程。这个变化说明()①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有利于主导国的经济扩张②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扩大世界贸易、稳定金融秩序③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世界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④世界货币体系就是为英国美国服务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有利于主导国的经济扩张,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扩大世界贸易、稳定金融秩序,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世界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扩大世界贸易、稳定金融秩序,并非只为英国美国服务的,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21.《旧唐书》对唐代某项赋税制度有如下记载:“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推断该税制()①实行了量入制出的原则 ②以均田制为基础③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 ④体现定合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为两税法,两税法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比此前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更加合理,③④对,D项正确;两税法实行“量出制入”原则,①错;两税法是在均田制遭破坏的背景下实行的,②错,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均为必考题,共56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学家同样对宪法如何起草、含义如何持有争议,他们的争论同样反映出对宪法含义的当代见解。在有些学者看来,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维护独立战争时期的理想。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宪法是为了保护权贵阶层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惜背叛独立革命的原则。还有人认为,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威胁新国家的混乱和纷争。探讨: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示例2)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要保护个人自由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探讨: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样做可以避免联邦政府过度集权;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三者相互制衡,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院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众议院有权对犯有错误的总统提出弹劾。23.良好的文官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小区物业承包合同示例
- 2024系统开发合同
- 2024年餐厅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分期付款购买合同
- 文化节庆活动赞助协议
- 2025年会计专业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排水箱涵劳务分包合同2024年
- 城市管道天然气特许经营合同
- 抚养权变更协议模板2024年
-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书样本
-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春整理)
-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
- 秋日私语(完整精确版)克莱德曼(原版)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谱
- 办公室室内装修工程技术规范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消防安全巡查记录台帐(共2页)
- 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报告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县疾控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精美PPt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