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评价标准第一部分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 2第二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恢复情况 5第三部分舌苔变化 7第四部分脉象变化 10第五部分影像学检查结果 12第六部分生活质量评分 14第七部分复发率 17第八部分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20
第一部分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关键词关键要点疼痛改善程度
1.疼痛部位:明确辨识疼痛部位,如肝区、胁肋、下腹等。
2.疼痛性质:区分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隐痛等。
3.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腹胀改善程度
1.腹胀范围:明确腹胀的范围,如上腹、中腹、下腹等。
2.腹胀程度:根据腹胀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3.伴随症状:记录腹胀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胁痛改善程度
1.胁痛部位:明确胁痛的部位,如左胁、右胁等。
2.胁痛性质:区分胁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牵掣痛等。
3.诱发因素:记录胁痛的诱发因素,如进食、劳累、情绪波动等。
黄疸改善程度
1.黄疸程度: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2.黄疸范围:观察黄疸累及范围,如眼白、皮肤、黏膜等。
3.伴随症状:记录黄疸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瘙痒、乏力、尿黄等。
湿热内蕴改善程度
1.口苦口干:记录口苦、口干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苔黄腻:观察舌苔的黄腻程度,如轻度黄腻、中度黄腻、重度黄腻等。
3.小便短赤:描述小便颜色的变化,如淡黄色、深黄色、赤色等。
其他症状改善程度
1.纳呆:记录食欲的改变程度,如轻度纳呆、中度纳呆、重度纳呆等。
2.便溏:观察大便的稀溏程度,如轻度便溏、中度便溏、重度便溏等。
3.低热:记录体温升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
评分标准:
显著改善(3分):
*主要症状(如腹胀、胁痛、纳差、泄泻等)明显减轻或消失。
*舌苔黄腻明显减少,苔质偏薄。
*脉象滑实有力。
改善(2分):
*主要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残留症状。
*舌苔黄腻较前减轻,苔质偏干。
*脉象滑实,但力量稍减。
轻度改善(1分):
*主要症状改善不明显,或仅部分症状有轻微改善。
*舌苔黄腻仍较明显。
*脉象滑取无力或涩滞。
无效(0分):
*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
*舌苔黄腻无改变或加重。
*脉象沉迟或弦急。
具体症状与体征评分细则:
1.腹胀
*无腹胀,或仅有轻微腹胀(3分)
*腹胀较前明显减轻(2分)
*腹胀无明显改善(1分)
*腹胀加重(0分)
2.胁痛
*无胁痛,或仅有轻微胁痛(3分)
*胁痛较前明显减轻(2分)
*胁痛无明显改善(1分)
*胁痛加重(0分)
3.纳差
*食欲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3分)
*食欲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正常(2分)
*食欲无明显改善(1分)
*食欲更加减退(0分)
4.泄泻
*大便成形,无腹泻(3分)
*大便次数减少,腹泻程度减轻(2分)
*腹泻症状无明显改善(1分)
*腹泻症状加重(0分)
5.舌苔
*苔薄白或薄黄、苔质不腻(3分)
*苔黄腻较前减轻,苔面干润(2分)
*苔黄腻仍较明显(1分)
*苔黄腻加重(0分)
6.脉象
*滑实有力(3分)
*滑实,但力量稍减(2分)
*滑取无力或涩滞(1分)
*沉迟或弦急(0分)
总评分:
评分标准:
*9-12分:显著改善
*6-8分:改善
*3-5分:轻度改善
*0-2分:无效第二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恢复情况关键词关键要点血常规检查指标异常恢复情况
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反映炎症反应减轻。
2.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上升:表明肝功能改善,造血功能恢复。
肝功能检查指标异常恢复情况
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恢复情况
转氨酶指标
*谷草转氨酶(AST):恢复至正常范围(<40U/L)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谷丙转氨酶(ALT):恢复至正常范围(<40U/L)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胆汁酸指标
*总胆汁酸(TBA):恢复至正常范围(<10μ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直接胆红素(DBIL):恢复至正常范围(<5.1μ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血脂异常指标
*总胆固醇(TC):恢复至正常范围(<5.18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
*甘油三酯(TG):恢复至正常范围(<1.7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
血尿酸指标
*血尿酸:恢复至正常范围(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
免疫指标
*C反应蛋白(CRP):恢复至正常范围(<10mg/L)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白细胞介素-6(IL-6):恢复至正常范围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凝血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至正常范围(11-15s)或较治疗前缩短10%以上。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至正常范围(25-35s)或较治疗前缩短10%以上。
其他指标
*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
*尿素氮(BUN):恢复至正常范围(<8.2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
*肌酐(Cr):恢复至正常范围(男性<133μmol/L,女性<104μ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第三部分舌苔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舌苔薄白
1.肝经湿热证患者舌苔多表现为薄白,说明湿热轻微,病程较短。
2.针刺治疗后,舌苔逐渐变薄,提示湿热清除,疗效良好。
3.若舌苔持续薄白,则表明湿热未完全清除,或病程较长,需要继续治疗。
舌苔黄腻
1.舌苔黄腻提示湿热较盛,病程较长或病情较重。
2.针刺治疗后,舌苔逐渐变薄,腻苔逐渐消失,表明湿热清除,疗效显著。
3.若舌苔仍黄腻,则表明湿热未完全清除,需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舌苔白厚
1.舌苔白厚提示寒湿较重,或湿热入里。
2.针刺治疗后,舌苔逐渐变薄,厚苔逐渐消失,表明寒湿或湿热清除,疗效较好。
3.若舌苔仍白厚,则表明寒湿或湿热未完全清除,需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舌苔黄厚
1.舌苔黄厚提示湿热较重,或热入营血。
2.针刺治疗后,舌苔逐渐变薄,黄苔逐渐消失,表明湿热或热邪清除,疗效较好。
3.若舌苔仍黄厚,则表明湿热或热邪未完全清除,需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舌苔滑苔
1.滑苔提示湿邪较盛,或脾虚运化失常。
2.针刺治疗后,滑苔逐渐消失,舌苔转为正常,表明湿邪清除,脾胃功能恢复。
3.若滑苔仍存,则表明湿邪未完全清除,或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需继续治疗或调理脾胃。
舌苔燥苔
1.燥苔提示湿热化燥,或阴液亏虚。
2.针刺治疗后,燥苔逐渐消失,舌苔转为正常,表明湿热化燥得到缓解,或阴液亏虚得到改善。
3.若燥苔仍存,则表明湿热化燥未完全缓解,或阴液亏虚尚未得到改善,需继续治疗或滋阴润燥。舌苔变化,判定湿热清除程度
舌苔为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在肝经湿热证的针刺治疗中,舌苔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湿热清除程度。
舌苔的形态、颜色与湿热证的辨证关系
*厚腻苔:反映湿热内盛,邪气阻滞经络。
*黄苔:表示湿热较重,湿热蕴结化热。
*白苔:湿气较重,湿邪困阻气机。
*黄白苔:湿热交杂,湿与热并盛。
湿热清除程度的判定
1.舌苔厚度变化
*厚腻苔逐渐变薄,表明湿热逐步消退。
*厚腻苔仍旧存在,说明湿热未清。
2.舌苔颜色变化
*黄苔逐渐变淡,甚至转为白苔,表示湿热减轻。
*黄苔颜色无明显变化,表明湿热仍存。
3.舌苔润泽度变化
*舌苔由干枯变为润泽,说明湿热逐渐化解。
*舌苔仍旧干枯,表明湿热未除。
4.舌苔分布变化
*厚腻苔逐渐消退,舌质红润,说明湿热已清。
*厚腻苔分布范围无明显缩小,表明湿热未尽。
5.舌苔形状变化
*厚腻苔逐渐化解,舌苔形状变为正常,表明湿热已除。
*厚腻苔形状无明显改变,表明湿热仍存。
具体判定方法
*湿热轻:舌苔由厚腻苔逐渐变为薄白苔或薄黄苔,颜色变淡,润泽度增加,形状正常。
*湿热中等:舌苔厚度、颜色、润泽度、形状稍有改善,但仍有厚腻苔存在。
*湿热重:舌苔厚度、颜色、润泽度、形状无明显改善,或仅有细微变化。
注意事项
*舌苔的变化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舌苔变化的进程因人而异,治疗时间较短时,舌苔变化可能不明显。
*舌苔变化并非评价疗效的唯一指标,还需要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第四部分脉象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肝经湿热脉象变化
1.脉象由弦滑转为濡滑:弦脉代表肝气郁滞,滑脉代表湿热内蕴,濡脉代表湿热化解,脉象由弦滑转为濡滑,提示肝经湿热改善。
2.脉象由沉细转为洪滑:沉脉代表湿邪阻滞经络,细脉代表气血运行不畅,洪滑脉代表气血通畅,湿邪化解,脉象由沉细转为洪滑,提示肝经湿热改善。
3.脉象由紧涩转为和缓:紧涩脉代表肝气郁结,湿热壅滞,和缓脉代表肝气疏达,湿热消散,脉象由紧涩转为和缓,提示肝经湿热改善。
主题名称:肝经循行部位疼痛改善
脉象变化,反映肝经湿热改善
在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中,脉诊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湿热清除情况和患者的恢复程度。
一、脉象变化的规律
肝经湿热证患者常表现为脉象濡滑或濡数,舌苔黄腻,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针刺治疗后,随着湿热逐步清除,脉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脉象改善的具体表现
1.濡脉向濡缓转化:濡脉代表体内有湿,濡脉向濡缓转化,说明湿邪逐渐减少,气血运行更加顺畅。
2.数脉向平缓转化:数脉代表肝经热盛,数脉向平缓转化,说明热邪逐渐消退,肝经气机调和。
3.滑脉向涩脉转化:滑脉代表体内有余热,滑脉向涩脉转化,说明余热渐消,肝经湿润度降低。
三、脉象改善的程度分级
根据脉象改善的程度,可以将治疗效果分为四级:
1.显效:脉象明显改善,由濡滑/濡数变为濡缓/平缓/涩。
2.有效:脉象改善部分,濡滑/濡数减轻或消失,脉率趋于平缓。
3.无效:脉象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4.恶化:脉象较治疗前更加濡滑、数快或滑。
四、脉象改善与疗效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肝经湿热证患者脉象改善的程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脉象改善显著者,临床症状改善也较明显,湿热瘀滞消退幅度较大。
五、脉象改善的预后意义
脉象改善表明肝经湿热证的病理因素正在消除,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持续观察脉象变化,可以及时判断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需要考虑的因素
需要注意,脉象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治疗效果外,还与患者的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因此,在评价脉象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出现误判。第五部分影像学检查结果关键词关键要点超声检查
1.肝脏形态改变:观察肝脏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肿大、缩小或变形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肝内占位性病变。
2.肝脏回声改变:正常肝脏回声均匀,若出现回声增粗、增强或减弱,提示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脂肪浸润等病变。
3.胆囊形态改变:观察胆囊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或胆道扩张的情况。
CT检查
1.肝脏密度改变:正常肝脏密度均匀,若出现密度增高或减低,提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变性或肝纤维化等病变。
2.肝脏形态改变:观察肝脏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结节、占位性病变或肝脏萎缩的情况。
3.胆管形态改变:观察胆管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扩张、狭窄或结石形成的情况。
核磁共振(MRI)检查
1.肝脏形态改变:观察肝脏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结节、占位性病变或肝脏萎缩的情况。
2.肝脏信号改变:不同组织对MRI信号的反应不同,正常肝脏T1加权图像信号均匀,T2加权图像信号较低,病变组织的信号可出现异常。
3.胆管形态改变:观察胆管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扩张、狭窄或结石形成的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肝脏病变变化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对于评估肝经湿热证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病变的形态、大小、质地和血流灌注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疗效。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且经济的影像学技术,广泛用于评估肝脏病变。在肝经湿热证中,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病变变化:
*肝脏大小:肝脏肿大或缩小可能反映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程度的变化。
*肝脏回声:肝脏回声增强或减弱可能提示肝脏组织密度的改变,如脂肪变性或炎性浸润。
*肝脏血流灌注: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评估肝脏血流灌注情况。血流灌注增加可能提示肝脏炎症或代谢活动增强,而减少则可能反映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
*肝脏包膜:肝脏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可能提示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肝脏内病灶: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内的病灶,如囊肿、结石和肿瘤。这些病灶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进展或治疗效果。
CT检查
CT检查是一种横断面成像技术,可提供肝脏病变的高分辨率图像。在肝经湿热证中,CT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病变变化:
*肝脏密度:肝脏密度增强或减弱可能反映肝脏脂肪变性或炎性浸润的程度。
*肝脏形态:CT检查可以显示肝脏形态的改变,如表面不规则、结节状或萎缩。
*肝脏包膜:CT检查可以评估肝脏包膜的增厚或不规则程度。
*肝脏内病灶:CT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内的病灶,如囊肿、结石和肿瘤。这些病灶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进展或治疗效果。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提供肝脏病变的高对比度图像。在肝经湿热证中,MRI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病变变化:
*肝脏信号强度:肝脏信号强度异常可能反映肝脏炎症、纤维化或肿瘤的存在。
*肝脏形态:MRI检查可以显示肝脏形态的改变,如表面不规则、结节状或萎缩。
*肝脏血流灌注:通过MRI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肝脏血流灌注情况。血流灌注增加或减少可能反映肝脏炎症或代谢活动的变化。
*肝脏内病灶:MRI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内的病灶,如囊肿、结石和肿瘤。这些病灶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进展或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超声、CT和MRI等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病变的形态、大小、质地和血流灌注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第六部分生活质量评分关键词关键要点生活质量评分
1.生活质量评分是一种主观指标,通过患者自我报告来评估其功能改善程度。
2.评分范围通常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3.生活质量评分可反映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和角色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
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专门用于评估患者因疾病或治疗而产生的健康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SF-36、EuroQol-5D和WHOQOL-BREF。
3.这些评分系统包含多个维度,如身体疼痛、身体功能、情绪状态和社会参与。
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
1.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针对特定疾病设计,以评估患者特有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受影响的领域。
2.例如,针对肝经湿热证的疾病特异性评分可能包括评估疲劳、睡眠障碍和腹胀等症状。
3.疾病特异性评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指标
1.观察指标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评估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2.常用的观察指标包括精神状态、面色、饮食、睡眠和排便等。
3.观察指标可提供客观且有价值的补充信息,以验证患者主观报告的改善情况。
生理指标
1.生理指标是通过测量患者的生理参数来评估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2.常用的生理指标包括体重、血压、心率和血常规等。
3.生理指标可反映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和功能储备,并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预后评价中生活质量评分的意义
1.生活质量评分可作为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2.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表明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
3.生活质量评分可用于指导治疗计划,并为患者提供客观的信息,以了解其治疗进展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反映患者功能改善
生活质量评分是一种评估患者疾病或治疗对其日常生活影响的工具。它广泛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包括肝病管理。在《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评价标准》中,生活质量评分被纳入预后评价指标,旨在反映患者在治疗后的功能改善。
评分体系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分体系包括: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由WHO开发,包含26个条目,涵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健康五个方面。
*肝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LDQ):专门设计用于评估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40个条目,涵盖肝病症状、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社会支持和治疗影响等方面。
评分方法
生活质量评分通常采用Likert量表,即患者对每个条目选择一个表示其感受或症状严重程度的等级。评分从0(没有症状或问题)到4(严重症状或问题)不等。
评分结果
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是根据各个条目评分的平均值或总和计算得出的。较高的评分表示更好的生活质量,而较低的分数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疾病或治疗的更大影响。
在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中的应用
在《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评价标准》中,生活质量评分被用作评价针刺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可以评估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
研究证据
多项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改善肝经湿热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针刺治疗能显著提高LDQ评分,表明患者的肝病症状、情绪和社会功能得到改善。
*另一项研究报道,针刺治疗结合中药治疗可改善WHOQOL-BREF评分,提示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临床意义
生活质量评分在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
*反映患者对治疗反应的主观感受
*提供治疗疗效的客观证据
*指导临床决策,并根据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促进长期预后
结论
生活质量评分是《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评价标准》中不可或缺的指标,它反映了患者功能改善的程度,有助于评估针刺治疗的疗效并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肝经湿热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七部分复发率关键词关键要点【复发率】
1.复发率是衡量针刺治疗效果维持时间的指标,指治疗结束后一定时间内患者症状再次出现的比例。复发率越低,表明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越长。
2.复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体质、病情严重程度、针刺手法、治疗频率和疗程等。
3.理想的复发率应尽可能低,以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反复发作的痛苦。
【治疗效果维持时间】
复发率,评估治疗效果维持时间
定义
复发率是指经针刺治疗后,肝经湿热证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或加重的现象。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是指针刺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时间长度。
评价方法
复发率
*观察时间: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1-3个月。
*复发标准:症状再次出现或较治疗前明显加重,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周。
*计算公式:复发率=复发患者数/总治疗患者数×100%
治疗效果维持时间
*观察时间: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患者,记录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的时间点。
*维持时间:定义为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的时间点至复发的时间间隔。
*计算方法:治疗效果维持时间=复发时间-治疗结束时间
影响因素
复发率
*患者体质: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者复发率较高。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重、迁延日久者复发率较高。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不当、疗程过短等因素可导致复发率升高。
*生活方式:不注意饮食起居、劳累过度等因素可诱发复发。
治疗效果维持时间
*患者体质:体质较好、免疫力较强者维持时间较长。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治疗及时者维持时间较长。
*治疗方案: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足疗程治疗可延长维持时间。
*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等因素可延长维持时间。
临床意义
复发率和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是评价肝经湿热证针刺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高复发率提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延长疗程。
*较长的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表明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症状缓解状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患者,监测复发情况和治疗效果维持时间,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
*研究一:一项对30例肝经湿热证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研究发现,复发率为20%,治疗效果维持时间为4-12个月。
*研究二:另一项对50例肝经湿热证患者进行艾灸治疗的研究发现,复发率为16%,治疗效果维持时间为6-18个月。
这些研究表明,针刺和艾灸治疗肝经湿热证具有较好的预后,复发率较低,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长。第八部分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关键词关键要点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1.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门静脉周围和肝细胞之间可见炎性细胞聚集。
2.肝细胞变性:肝细胞胞浆肿胀、空泡化、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甚至出现坏死。
3.胆管损伤:胆管上皮细胞增生、水肿、坏死,管腔狭窄或闭塞,胆汁淤积。
湿热证的病理变化
1.脾胃湿热:脾胃功能失调,湿热蕴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热积聚于肝经,导致肝气郁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档案借调委托书范文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课件
- 第一册 英语听说课教案
-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实践
- 临时停车场护理
- 私营企业劳资管理实施办法
- 主题酒店保安招聘合同细则
- 志愿服务合作合同
- 外资企业图书室管理办法
- 水资源保护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 新入职护士培训轮转手册填写制度
- 佛山岭南新天地商业调研分解
- GB/T 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
- GB/T 27021.3-2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3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 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 中小学衔接的思考
- 公司组织结构图Word模板
- 云上智农APP推广使用课件-参考
-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2008
- 北京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