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理论基础概述
1、什么是中医养生?
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东西和方法进行符合与自然相应的
有规律生活方式,就是中医养生。那么针对中医的四大技法一一
廷、针、灸、、药来说,就是经络对症的施治。简单的说就是对
经络循行路线上出现的痒、痛、麻、疹以及结节的治理。
2、什么是经络?
经:指通道、路的意思;络:指网络、连接的意思;经络是
沟通人体内夕卜,贯通上下连接四肢百骸的一个通道。它的组成为:
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络脉、孙络、十二皮部等;但人体与五脏
六腑主要是靠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来加强联系与调节的,所以,
我们只要掌握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就可以了。十二经络包括:(手
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
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3、经络的作用、
(1)运营气血的作用(输送气血、营养全身器官组织)。
(2)诊断疾病的作用。
(3)防御功能。(身体气血旺盛,外邪很难入侵)。
《黄帝内经》:夫十二经脉,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营
气血,调虚实,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说明学习中医或诊
治疾病必须要从经络开始,因为人体经络是养生治病的最好捷
径。它具有营养全身,调节人体气血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决定
人的生死调理和医治百余种疾病,因此它必须通达舒畅,正因为
经络具有运营气血、诊断疾病、防御疾病的重大作用。所以中医
称经络是人身体携带的保健医生。
4、脸穴的概念
(1)什么是脸穴?
腌穴就是人体气血流注的特定部位。俗成穴位。
(2)穴位的三大特性
1、敏感性、2、对药物的储存性、3、对药物的逐渐放大性。
(3)穴位的三大作用
1、近治作用(局部治疗作用,这是所以穴位都具有的共性。
例:关节炎)。
2、远治作用(穴位所在远隔部位的治疗。例:合谷穴)。
3、穴位的特殊作用(指治疗疾病的特效以及双向调节作用。
例:天枢)。
由于脸穴的作用,所以中医称它为人体自然携带的报警器和
药箱,有了医生和药箱储备的药品,只要我们学会运用,就能解
决经络上的症状。就可以为所有人调理身体治好疾病。知道了经
络和腌穴的作用,只要知道了经络的大体位置和流转次序规律,
就很容易解决人体上的问题。
5、奇经八脉的概念?
(1)、什么是督脉?
“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与手足
三阳经及阳维交会,总领一身阳经,故又称为:"阳经之海".督
脉行于脊里,上行于脑,分出属肾,所以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
的关系。
(2)、什么是任脉?
“任”有担任、任受及妊娠的意思。行于腹正中线,并多次
与手足阴经及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阴经,故又称“阴经之海”。
(做灸时督脉任脉用的最广泛,效果最好)
(3)、什么是冲脉?
“冲”,要冲的意思(交通要道)。它上通头下达足,贯串
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
或称“血海”。因此,与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各自有各自
的配穴方法)
(4)、什么是带脉?
“带”,有束带的意思;象束带一样约束躯干上的经脉。同
时,与妇科带下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有关。(减肥)
(5)、什么是阴跷、阳跷脉?
“跷”,有轻健敏捷的意思;又是足跟的别名。它们主持机
体运动功能,并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古人还有“分主一身
左右之阴阳”的说法。(走路顺序先左脚左阳右阴)
(6)、什么是阴维、阳维?
“维”,维系、养护的意思;也就是维系联络阴、阳经表里
关系的功能。
总之,奇经八脉是十二经之海,具有蓄存、调节和加强十二
经间联系的作用。只要灵活应用就能很好的做好养生。督脉任
脉带脉最重要。用的最多。
5、何谓“离、合、出、入”?
“离”,是指从十二经脉在肘、膝以上分支别走称为离;走
人体腔脏腑深部的称为“人”;浅出体表的称为“出”;“合”,
阴经分别合注入阳经称为合,并把每一对互为表里的经脉组成一
“合”,十二经共组成“六合”,它们主要是加强互为表里两个
经脉间的内在联系。
A、流转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经
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入胸。
B、十二经络交接次序规律: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互为表里关系,因此表
里症相调。例:肺经有问题调理时也要调大肠经
C、人体阴阳简单化分:以腰为界,上阳下阴。以任督为界,左
阳右阴。外为阳内为阴,脏为阳腑为阴。
7、穴位的结构?
(1)阿是穴
阿是穴以痛为输的原理。输:1有输送、注入能量的意思。2
疏通的意思,直接刺激病灶所以疗效显著。
(2)奇穴
又叫经脉奇穴,有神奇疗效又有固定的位置,但又不在经脉
上,所以又称为经脉奇穴。
(3)特定穴
分布在经脉固定的位置上,具有特定的功效,故称为特定穴。
四总穴歌
人体穴位很多,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难全部记住,所以前人
为使我们便于应用,故将人体数百穴的功能归于四个穴位上,这
四个穴位分别主治头项、面口、肚腹、腰背疾患,所以称为四总
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注:疼痛取“阿是”,胸肋“内关”谋。
(1)肚腹:指脾、胃、大小肠疾患,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
穴,阳明胃经循行全腹,所以足三里可以治肚腹疾患。
(2)腰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背腰部,委中是膀胱经的合穴,
所以委中主治腰背疾患。
(3)头项:头和颈部的疾患,列缺属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
脉交会穴之一。肺经通过此穴与大肠经相连,手阳明大肠经从手
走头,所以列缺主治头项疾患。(牙疼大肠经大肠干燥或者
是胃经)
(4)面口:指口及面部病症,合谷是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上
行终于鼻旁,胃经是始于鼻梁,手足阳明循行口唇入齿中,所
以合谷治疗口腔和面部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5)阿是:指疼痛点,又叫“天应穴”,是古代“以痛为输”
的局部取穴法。
(6)胸肋:指前胸和肋骨部位的病症。(生气时肋骨部位有
时候会疼痛)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是人脉交会穴之一,
所以胸、心、胃经疾患,取内关效果最佳。
八会穴歌
人体运行靠八种物质组成,指:脏、腑、筋、脉、骨、髓、
气、血八种物质,八会指这八种物质在运行过程中经气汇集的地
方,称为八会穴,
腑会“中月完”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脏:章门为脾的募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五脏六腑四肢全靠
它滋养,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都禀于脾,所以脏
会章门穴。
腑:胃为“太仓”,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气血之海,
与脾合称“后天之本”,六腑禀于胃,中月完是胃的募穴,所以是
腑的会穴。
髓:绝骨属胆经,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之病,诸髓都属骨,
所以为髓之会穴
筋: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肝胆相表里,肝主筋,膝为筋之
府,而阳陵所在位置在膝下腓骨头,所以是筋之会穴,
骨:大杼属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骨,古称椎骨为
杼骨所以骨会于大杼。
脉:太渊位于手太阴动脉,是脉之大会,肺朝百脉,所以太
渊为脉的会穴。
血:膈俞所在位置上为心俞,下为肝俞,心主血脉,肝藏血,
所以膈俞为血之会穴,
气:膻中为胸中宗气聚集之处,顺心脉而行呼吸,膻中是心
包络之募穴,《灵枢海论》膻中为气之海,所以是气的会穴。
十二经背俞穴歌
背俞穴,又称背输穴。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
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背俞穴一个,是各经脏腑之经气向
背部输转散布的住所,也是风寒外邪由背部侵入、或脏腑功能失
调在背部出现压痛等异常现象的部位。多数与脏腑所在部位相
对,所以以脏腑命名。有疏调脏腑精气的作用。多用于治与本脏
腑有关的疾病。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
心五督六膈七论,肝俞胆俞九与十。
脾俞十一胃十二,十三三焦十四肾。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十九椎下寻。
“俞”有疏通的意思。都与五脏相通应。背俞能反映内脏的
病痛,《素问》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涩),脉
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通”。所以那个脏
器有病,都可以用其所属俞穴治疗。
募穴歌
募,又叫幕,与膜通。《灵枢》说:“肠胃之间,募原之间”;
是指脏腑之外的胸腹膜之间。脏腑的墓穴因为接近脏腑而得名,
所以募穴的位置与脏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因为其依据脏腑的部
位而定募穴的位置,所以本脏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经俞穴上,有在
正中,有在两侧,例:胃的募穴中月完在任脉上,“募”又有募结,
经气聚集之意,所以它是脏腑经气汇集在胸腹部的穴位,当脏腑
发生病变时,会在相关的募穴出现压痛或敏感等现象。因此某一
脏腑有病,就可以用其所属之募穴治疗。《难经》说:“五脏募
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症,其病
气多行于阴分募穴,所以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治疗胸部募
穴,以调整经气而引出外邪。还可以采用“俞募配穴法”,对脏
腑疾患也有很好的疗效。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月完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井荥脸原经合歌
五脸穴是临床上的重要穴位,每一条阴经都有自己的井、荥、
脸、原、合、经,共三十个腌穴。阳经多一个原穴,所以每个阳
经有三十六个脸穴,五脸穴是十二经经气出入之所,所以脏腑有
病,都可以用五腌穴,五脸穴即井、荥、脸、合、经,是使二经
脉分布在四肢肘关节以下的五类特定脸穴,古人用水流的大小来
比喻各经气血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现象。《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
“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五脏六腑十二经以上下行,出与四
末,为第一穴所出之处,称之为井,井者主出之意。”荥:“指
小水成流,水溢为荥,即十二经脉从指出,流溢此处,称之为荥,
荥,小水之状。”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形容经气如
水流由浅向深灌注,输,送至聚也。”经:“指水流已大,通畅
流行,经,常也,血气流注于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经历而
成渠径,径者经也。”合:“指水流汇合而深入,脉出指井,至
此合于本藏之气,所以称合。”阳经除以上五腌穴外,还有原
穴,原穴是人体原气汇集的部位,三焦又是原气的别使,能通行
原气,而三焦之气又运行与各阳经之间,所以阳经有单独的原穴。
而阴经以脸带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病在脏者,
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轻)时甚(重)者,取
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饮食不节
得病者,取之于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荥、输治
外经,合治内府”指荥、输等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
症,而合穴主要治疗六腑病症,(以六腑下合穴为主)。《难经
六十八难》又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
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一一此五脏六腑其井、荥、脸、合、
经所主病也。"“井者木,木者肝,肝主满者;荥者火,火者
心,心主身热;输者土,土者脾,脾主体重也;经者金,金主肺,
合者水,水主肾,肾主泻也。”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粉穴应用
1、与五脏相配
阴经:井属木、荥属火、输属木、经属金、合属水;
阳经:井属金、荥属水、输属木、原属木、合属土,
详见如下:
阴经(表一)
立名井荥俞原经合
经脉名、
木火土金水
手太阴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足太阴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罟
手少阴心少冲少府神门人S7道少海
足少阴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手厥阴心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包
足厥阴肝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阳经(表二)
立名井荥俞原经合
经脉名\
金水木火土
手阳明大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
肠
足阳明胃历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
手太阳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小海
肠
足太阳膀至阴通谷束骨京骨昆仑委中
胱
手少阳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
焦
足少阳胆窍阴侠溪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
用法:在各个不同经脉的同等横切位置,可以主治相同的病
症,也就是说无论那一条经脉上的井,或者荥都具有各自同
样的治疗作用,运用上着重五行相克,生化关系来解决人体病症。
(1)井主心下满:指井穴治疗胃月完部痞满,郁闷之症或胸肋
部的胀满。
(2)荥主身热:是指荥穴治疗发热性疾病或热症。具有清热、
泻火,疏调血滞的作用。阳经荥穴能清实热,阴经荥穴可清虚热。
(3)输主体重节痛:是指输穴治疗浑身酸懒,身体倦怠,身
体关节的沉重疼痛,具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4)经主喘咳寒热:是指经穴治发热,恶寒以及咳嗽、气喘
等症,不论寒热及阴虚等状况的咳嗽、气喘都可用,因此,经穴
具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功效。平时也是保养肺脏预防咳喘的要
穴。
(5)合穴主逆而泻:是指合穴的治疗呕吐,泄泻病症,并且
它与脏腑关系密切。
2、与五季相配
五脏、五季、五输三者相通相应,融为一体,彼此相系,虽
然五输在十二经脉上,但是每一条经脉上均可调治五脏的疾病,
因此,五输穴不但与本脏有关,并与其他四脏有关,同时,五输
又与五季相通相应,所以每一条经脉上均可调理四时的疾病。从
而它不独属于旺时,并与其它的时间相关,但不可离五行生化之
理,还要着重说明的是五输穴是子午流注的选穴基础。
(1)断五邪济脏腑,五味补泻
A、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刺井穴祛肝邪,以
卫脾士,用辛补之,酸以泻之。
B、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刺荥穴祛火邪,以
护肺金,用咸补之,甘泻之。
C、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刺输穴祛湿邪,
以利肾水,用井补之,苦泻之。
D、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刺经穴润燥,以解
肝木,要用酸补之,辛泻之。
E、肾主冬,手少阴、太阳主治,刺合藏冬,以不犯
心火,用苦补之,咸泻之。
(2)子午流注,四时定,原络脏俞合并用,列表如下:
3、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是指荥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而合穴主治疗
六腑病症,并以六腑下合穴为主,歌诀如下: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
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4、五输穴在四季五脏的选穴方法:
五脏中不论哪一脏发生疾病,都可能有色、臭、味、声、液
五方面的症状表现,四季的气候的变化规律刚好与经脉上的
五输穴相应,同时,五方面的变化又与四季相应,即:脏主
冬、色主春、日人为秋、夜半为冬,歌诀如下:
(1)井脏荥色输间甚:是指疾病在脏器的取用井穴治疗,疾
病变化在面色的取用荥穴治疗,疾病病情时轻时重的取输穴
治疗。
(2)经穴偏能治音声:是指疾病变化发生在声音的取用经穴
治疗。
(3)经满而血胃腑伤,饮食不节合穴良。是指经,脉满盛而
血瘀,病变化在胃以及饮食不节而得病的取合穴治疗。
5、五输穴补泻的一般应用
根据五行相应的理论,即“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而
进行的补泻取穴方法,用来治疗五脏的虚症,在临床调理时,
虚可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来治疗子经的虚症,实则可泻
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例如:肝虚症选肾经水穴阴谷或本经
水穴曲泉治疗,实症选取心经少府穴或本经行间穴治疗。
总之,五输穴的效用广泛,对于灸疗这种补多泻少的技法
来说,在应用更为重要。大家应在临床中细心体会,充分体
现其补泻与养生中的灵活性。如果能在日常保健上常用五行
长生学理论,大家就可省下许多买补药的钱,来办其它的事
情。《求医不如求己》中补肺健脾之例,真是堪为经典,即:
土生金之法,用肺经俞穴太渊五行属土,肺经又属金;脾经
属土,其经穴商丘属金,二者都是五行相生之法,两穴合用
即是补肺健脾的用法。所以,望学习者能将以上五输穴的用
法,详实参研必会令灸疗技法大放异彩。
1、手太阴肺经,属辛金,起中府,止少商,多气少血。
是动病,邪在气,气留而不行,为是动病:肺胀膨膨而咳嗽,
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督,是谓臂厥。
所生病: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膈臂内前廉痛,掌
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补:虚则补之,“太渊”为
输土,土生金,为其母,经曰:虚则补其母。泻:盛则泻,
“尺泽”为合水,金生水,为子,实则泻其子。
2、手阳明大肠经:为庚金,起商阳,止迎香,气血俱多,
是动病:齿痛,颌肿,是主津。
所生病:目黄,口干,鼻出血,喉痹,肩前席痛,大指次
指不用,气有余则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补:“曲
池”为合土,土生金,泻:“二间”为荥水,金生水。
3、足阳明胃经:属戌
四季经络养生
《内经》提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
了生命之气通于天,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中医养生理论就
是建立在这种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基础上。因此,人体五脏
与四季关系密切。由于四季气候的变换,人体五脏的活动也
随之相应的关系,要求养生需要根据不同时间来保护自己的
五脏,其中肝通过春气属木,春天要疏肝;心通夏气属火,
夏天要养心;肺通过秋气属金,秋天要润肺;肾通过冬气属
水,冬要暖肾。至于脾脏,在五行中属土,土载万物,不单
独属于任何时令,任何时令都需要土地的滋养,这与脾胃是
后来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相合。脾也就成了一年四季都要养
护的脏器。其经络也就是四季经络养生的基础经络。基础经
络输穴刺激,沿着足太阴脾经以及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
在伸手可以触及的部位施以推、拿、按、揉、敲击等手法来
刺激经络。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遇到重点穴位多按、揉
30秒至1分钟就可。例如:脾经的太白、三阴交、阴陵泉、
血海、大横等穴,胃经的内庭、上、下巨虚、足三里、梁丘、
天枢、中月完等穴。在刺激经络的时候,仔细触摸如果发现又
压痛,结节、条索状物质等,无论是否是穴位都可以多按揉
一会,每周2-3次即可,至少一次,如果嫌烦可用代表性穴
位:三阴交、血海、天枢、中月完、足三里、阳陵泉,每穴2
分钟。四季需要养护的脏器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再配以相
应的代表性脸穴即:
1、春季: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代表穴位是太冲、阳陵
泉。
2、夏季: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代表
穴位是神门、劳宫、上巨虚。
3、秋季: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代表穴位是尺泽、下
巨虚。
4冬季: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代表穴位是太溪、委中。
腌穴的释义:
太白:脾经俞穴,又是原穴,又通经活络、利湿、调脾和
胃作用,具有戡定内乱,匡复正统之意,主治:身重、烦热、
消化不良、便秘等,定位: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缘,
赤白肉际。
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穴,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
病症,作为保健穴,它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
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本穴应用极为广泛,具有健脾益气,舒
经利湿,调补肝肾的作用。定位:小腿内侧,内踝骨上3寸,
胫骨内侧后缘。
阴陵泉:脾经合穴,有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作用,主治:
腹寒腹胀,水肿,尿诸症,腰痛不可仰俯,定位:膝内侧胫
骨上端,踝突下,凹陷中。
血海:指脾血归聚之海而言,具有调和气血。祛风胜湿的
作用,可防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膝关节痛,以
及男女血分诸症,犹言治血之渊海。定位:腿内侧曲膝雅骨
内上缘2寸。
大横:脾经和阴维脉之会穴,为治腹痛、泻痢的常用穴,
具有通调肠胃的作用,主治:泄泻、大便秘结、腹痛腹寒、
痢疾,定位:脐中旁开4寸。
天枢:胃经穴,大肠的墓穴,是治消化系统病症常用要穴,
具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经止痛,理肠通腑的作用,喻
本穴犹如天之中枢,主治:腹痛腹胀、痢疾、便秘等,定位:
脐旁2寸。
梁丘:胃经麻穴,有疏肝和胃,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
主治:胃痛、急、慢性乳腺炎、膝肿痛,下肢不遂、腰痛。
定位:在腿前面,曲膝、解骨上缘上2寸处凹陷中,因骨若
梁,筋犹小丘而得名。
足三里:胃经合穴,四总穴之一,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
部诸症,全身性强壮要穴,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
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因此主治范围广泛,以消化
系统疾病为主,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都
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被称为“百搭穴”定位:膝眼下3
寸。
上巨虚:大肠经的下合穴,具有调理肠道。疏经利湿作用,
主治:肠痈、胃痛、便秘、泄泻等,腰膝酸痛、下肢不遂、
冷痛。定位:足三里下3寸。
下巨虚:小肠经下合穴,有疏经活络、调理胃肠作用,主
治:小腹痛、急慢性乳腺炎、睾丸痛、下肢麻木、浮肿、痢
疾等。定位:上巨虚下3寸。
内庭:胃经荥穴,有清胃肠湿热,理气镇痛的作用,本穴
有犹在门庭之内的含义,所治病症不在穴位近处,而在头、
脑、腹、心者居多,是其功能和内有关而得名。主治:口歪
斜、鼻出血不止、咽喉肿痛、胃痛腹胀、痢疾、便秘、热病、
牙龈疼痛、足背红肿疼痛等。定位:足背第二、三趾的缝纹
端。
阳陵泉:胆经合穴,八会穴中筋会,具有清泻肝胆,疏经
利节、却风止痛作用。泉:指经气深聚之处,本穴属于胆经,
有利胆汁排泄,可以帮助气血生成。《内经》说:“凡十一
脏取决于胆也”,十一脏为五脏六腑(不含胆)。主治:胆囊
炎、肝炎、胸肋疼痛、下肢麻木、浮肿、小儿惊风、抽搐、
膝部红肿疼痛、。定位:腓骨小头前方凹陷处。
太冲:肝经俞穴,又是原穴,具有疏肝理气,通络和血泻
热明目的作用,被称为人生的“菊花茶”主治:头痛。肝炎、
两眼红肿,胸肋疼痛、小腹疼痛、小肠疝气、遗尿、崩漏、
高血压等,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神门:心经俞穴,又是原穴,有镇定、安神、宁心、通络
作用,是经气流注的重要场所,凡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可
开心气郁结,所以是治疗心血管、脑神经系统的常用穴,主
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胸肋疼痛、不思
饮食。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横侧凹陷中。
劳宫:心包经荥穴,有开窍醒神,泻热安神作用,主治:
心脏疾患、神经疾病、口疮、口臭、中风昏迷、黄疸、烦渴。
定位:手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上是穴。
尺泽:肺经合穴,有调理肺气,清热和中作用,喻功犹湖
泽之意。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哮喘、咳痰带血、肘臂痛、
急慢性乳腺炎、腹胀、憋气、。定位:联二头肌腱槎侧,凹
陷处,微曲肘仰掌取穴。
太溪:肾经俞穴。有调补肾气、通利三焦、疏经泻热、益
阴利窍的作用。本穴能壮腰健胃,益肾、是较常用的保健穴。
可防治腰痛、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失眠、小便频数,以
及咽喉疼痛、牙齿疼痛、耳聋耳鸣、哮喘、咳痰带血。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内踝取穴。
委中:膀胱经合穴,四总穴之一,具有清热散邪、疏筋利
节的作用。主治:腰痛、髓关节痛、下肢麻木、浮肿、腹痛、
吐泻、尿痛、尿急、尿频等。定位:在膝关节部后面,窝横
纹中央。
常见妇科疾病例症:灸法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经验,应用广泛,无论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各
种证侯;急性、慢性、常规、疑难病症均可施治并能获取良
效。现持以介绍让灸这颗曾被埋没的“珍珠”再放异彩。
1、绝经期综合症,如经行紊乱,头晕、心悸、
烦躁、出汗、情志异常等症侯群。首选温灸气海、
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2、月经不调包括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
质等非常规变化。
(1)、经早:关元、三阴交兼配气海、公孙、足三里、
中月完。
(2)、经迟: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虚加气海、血
海;血寒加神穴(神阙、命门)、气海、归来;气滞配天
枢、内关、地机、太冲、期门、阴陵泉。
(3)、经早、迟不定期: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肝郁
力叫亶中、期门、肝俞、脾俞、太冲、间使、蠡沟(内踝尖
直上5寸胫骨内缘);肾虚加关元、肾俞、命门。
3、乳腺增生:多属肝气郁滞,先舒肝理气一周,施灸期
门、章门、膻中、乳根、阳陵泉、阴陵泉,然后着重肝、
胆经的调理。
4、减肥:(1)、痰湿水肿者施灸:内关、中月完、胃俞、
足三里、丰隆、三焦俞,有便秘者加天枢、支沟、大肠俞,
肢体有浮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
(2)、气虚者施灸脾俞、气海、足三里、列缺、关元、
中极、水道,有便秘或肢体浮肿者加(1)。高血脂症患
者加太冲、阳陵泉。
5、黄褐斑:施灸曲池、合谷、肺俞、肾俞、肝俞、血海、
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长期施灸肺俞可祛除黄褐斑,美
白皮肤,预防感冒)。
络穴的概念:
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阴经络由阴经络穴走向阳经,
阳经络由阳经络穴走向阴经,故络穴:“一络通二经”,
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关系。络穴不但可以治本经上的病,
也可以治其相表里经的病症。
1、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
小便遗数)
2、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里。(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
3、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实则心痛,虚则烦心)
4、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实则踹聋,虚则齿寒痹
隔)
5、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实则手挛,虚则不收)
6、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实则节弛手废;虚则生
胧,小者如指痂疥)
7、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
中切痛;虚则鼓胀)
8、足厥阴肝经络穴:蠡沟。(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
长;虚则暴痒)
9、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瘙;
虚则腰痛)
10、足阳明胃经络穴:丰隆。(气逆则喉痹卒瘩。实则狂
癫;虚则足不收,胫枯)
11、足少阳胆经络穴:光明。(实则厥,虚则痿壁,坐不
能起)
12、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飞扬。(实则噩窒,头背疼;虚
则^
13、任脉之络:鸠尾,(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督脉之
络:长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脾之大络:大包。(实
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络穴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常与其相表里经脉的原穴配合应
用,称为“原络配穴”。如肺有病,咳嗽伴有大便秘结,
可用肺经的原穴太渊配大肠经的络穴偏历治疗。
五体:“指筋、脉、肉、皮、骨五种形体组织。五华:指
爪、面、唇、毛、发五种体表组织。五志:指怒、喜、思、
悲、恐五种情志变化。五官:指目、鼻、口、舌、鼻五种
体表器官。五液:指泪、汗、涎、涕、唾五种人体分泌的
液体。五脏
(一)、心
南方产生热气,热气生火,火生苦味,苦味滋养心精,心
精养血,心火生脾土,心开窍于舌,心与天空热相应,在地
属火,在五体为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红色,在五音为
征,在声音为笑,在病变为忧伤,在孔窍为舌,在五味为苦,
在五志为喜,过喜伤心,恐能胜过喜,寒能胜热,昧过苦伤
心,咸味能胜苦。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主血:“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周身,
发挥其濡养作用。主脉:“心于脉管相连,心气推动血行
于脉中,维持正常血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以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2)、藏神。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病理变化:
(1)、心气不足,心血亏损:心悸,乏力,面色无华,
舌淡,脉细弱无力等。心血瘀阻:面色灰暗,唇舌紫青,
心前区憋痛、刺痛,脉结代。
(2)心神失常:失眠,多梦,健忘,精神错乱或神志
异常等。
3、外在联系:
(1)在体合脉:血脉属心,心脏与血管共同作用,保
证血液的正常运行。
(2)其华在面:面部的色泽变化可反映心脏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1)心气充盛,血脉充盈:面色红润。
(2)心气不足:面色胱白。(3)心血瘀阻:面色紫暗。
(3)在穿为舌:舌为心之苗,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
心主血、藏神的功能与舌的色泽、味觉、运动、语言等密
切相关。(1)心血充足、心神正常:舌体红润,味觉灵
敏,舌体运动灵活,语言流利。(2)心血不足:舌质淡
白。(3)心血瘀阻:舌质紫暗。(4)心神失常:舌强、
语言鹰涩。
(4)在志为喜:(1)正常情况:“喜则气缓”,喜悦
有益于心主血脉。(2)喜乐过度:可使心神涣散不收,
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失神狂乱。
(5)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心的病变,血与津液的
病变,都能影响到汗液的排泄。
(6)与夏季相应:心应夏季,暑为夏季主气,最易使
心火旺盛,盛夏应防暑邪,但又不能因为过分贪凉而损伤
正气,即所谓春夏养阳。
(二)、肺
西方产生燥气,燥气生金,金生辛味,辛味滋养肺精,肺
精生养皮毛,肺金生肾水,肺开窍于鼻,肺与天空燥相应,
在地属金,在五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色,在
五音为商,在声音为哭,在病变为咳嗽,在孔窍为鼻,在五
味为辛,在五志为忧愁,过度忧愁伤肺,喜能胜过忧愁,燥
热过胜伤皮毛,寒能胜燥热,味过辛伤皮毛,苦味胜辛。
1、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呼
出浊气,完成内外的气体交换。(2)主一身之气。通过
呼吸宣降,调节全身气机。
(2)、主宣发和肃降。(1)宣发:肺气向上向外宣发散
布。排除体内的浊气。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
全身,外达皮毛。调节膝理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成汗
液排出体外。(2)、肃降:肺气向下向内清肃下降。吸
入清气,供人体所需。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水谷精微
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
(3)、主通调水道。调节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宣
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外达皮毛,经汗孔排出为汗。
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布,经肾生成尿液,下输膀胱,
排出体外。
(4)、朝百脉:全身的血液均通过经脉汇聚于肺,通过
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的交换,在输送到全身。辅心行血,
血液运行依赖肺气调节。
2、病理变化。
(1)呼吸异常。肺失宣降: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
宗气不足:少气懒言、声音低怯,呼吸气短,体倦乏力。
(2)肺失宣降。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胸闷咳喘、鼻塞、
喷嚏、无汗等。肺失肃降:呼吸短促或表浅,咳嗽、气喘、
咯痰、咯血等。
(3)、通调水道失职血脉不和。(1)木液输布、排泄障
碍:痰饮、无汗、尿少、水肿、(2)、肺失宣降,血脉
瘀滞:咳嗽气喘、心悸胸闷,唇舌青紫。
3、外在联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宣发卫气和津液以温养,
滋润皮毛。皮毛开合有辅助肺的呼吸作用。(1)、正常:
皮肤紧密,豪毛光泽,抵御外邪能力强。(2)、肺气虚
弱:皮毛干枯,抵御外邪能力下降,易于感冒。外邪袭肺,
肺气不宣,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脉浮。
(2)、在窍为鼻,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气正常:鼻窍
通利,嗅觉灵敏。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嗅觉失灵,音哑
或失音。
(3)、在志为忧。肺气虚时,机体对外界刺激耐受性下
降,易产生悲忧情绪。悲忧过度,可伤肺气,导致肺气郁
滞不舒,或肺气耗伤。
(4)、在液为涕。正常情况下,涕液润泽鼻窍,不外流。
寒邪犯肺,则鼻流清涕,热邪犯肺,鼻涕浊流,燥邪犯肺,
则鼻干。
(5)、与秋季相应。肺应秋季,燥为秋季之气,燥邪最
容易侵犯肺脏,秋季应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主。
(三)、脾
中央产生湿气,湿气生土,土生甜味,甜味滋养脾精,脾
精生养肌肉,脾土生肺金,脾开窍于口,脾于天空湿相应,
在地属土,在五体为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色,在五
音为宫,在声音为歌,在病变为呃逆,在孔窍为口,在五味
为甜,在五志为思,过思伤脾,怒能胜过思,湿邪过胜伤肉,
风能胜湿,过甜伤肉,酸味能胜甜。
1、生理功能。
(1)主建化。脾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营养,转输
至心、肺而输布全身。建化水谷:即对饮食物的消化,吸
收精华,上输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建化木液:在
建化水谷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木液,生成津液,濡养各脏
腑组织,并调节木液代谢。
(2)、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运行脉中不外溢的
功能,脾统血主要依赖脾气的固摄作用。
2、病理变化。
(1)、脾失健运。建化功能减退:腹胀、便滤或腹泻、
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等,水液停滞:痰饮、水肿。
(2)、脾不统血。皮下出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各
种出血。
3、外在联系。
(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收缩是产生运动的
动力,肌肉的营养来自脾化所吸收的水谷精微。脾气健
运,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健壮结实,四肢灵活,轻劲有
力。脾失健运,营养不足:肌肉消瘦,软弱松弛,肢倦乏
力,痿废不用。
(2)、开穿于口。饮食口味与脾iS化功能密切相关,
脾气健运:口味正常,食欲较好。脾失健运:口淡无味,
口甜口腻,食欲不振。
(3)、其华在唇。口唇色泽与脾胃化生之气血是否充
盈有关。脾气健运,全身气血充盛,口唇红润光泽。脾失
运健,气血化生不足:口唇淡白无华或萎黄不泽。
(4)、在志为思。“思则气结”,气结于中,脾气不
行,可致脾的建化升清功能失常。思虑过度,可出现不思
饮食,脱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
(5)、在液为涎。涎为口津,为唾液中较为清稀的部
分,有保护口腔黏膜和润泽口腔的作用,有助于食物的吞
咽和消化。脾病可见涎液分泌异常,如脾气虚失于固摄,
可见嘴角流涎。
(6)、与长夏相应。脾应长夏,湿为长夏之气,湿邪
最容易侵犯脾胃,长夏是健运脾胃的最佳时机,宜健脾渗
湿,以增强脾胃^化功能。
脾的化关系到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和本液代谢,关
系到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因而称脾为“气血生化之
源”,为“后天之本”。脾气主升是脾的重要生理特性,
指脾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有两方面,一是脾主升
清,能将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传至心肺,通过心肺作用
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若脾气虚不能升清,水谷不能建
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腹
泻。脾主升发,可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
若脾气虚弱,升举无力而反下降,则可出现脱腹坠胀,久
痢久泻,脱肛,阴挺,或内脏下垂等症。脾的另一个生理
特性为喜燥而恶湿,若其干燥不被水湿所困,则脾气健运,
若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内生,以致困竭脾气,或外湿侵袭,
困竭脾气,以致脾失健运,均可导致湿邪困脾之症而出现
月完腹胀满,食欲减退,大便稀澹,头身困重,舌苔厚腻等
症状。
(四)、肝
东方产生风气,风气生木,木生酸味,酸味滋养肝精,肝
精濡养筋,肝木生心火,肝开窍于目,肝在天空为幽冥,在
人体为道化,在地为造化,造化而成五味,道化生才智,幽
冥生神明,神明在天空为风,在地下属木,在五体为筋,在
五脏为肝,在五色为青黄,在五音为角,在声音为呼,在病
变为拘急,在扎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五志为怒,过怒伤
肝,悲能胜过怒,风邪伤筋,燥能胜风,过酸伤筋,辛为能
胜酸。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机疏通、畅达,升发。
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使气机正常输布。促进脾胃建
化和胆汁排泄,以助消化吸收。调畅情志,通调月经,疏
泄精液。(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
(2)、主藏血。{1}储藏血液。以制约肝阳,勿使过亢,
从而维护肝的疏泄功能防止出血。{2}调节血量。随着机
体的动、静而调节肝外血流量,维持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2、病理变化
(1)、肝失疏泄。⑴气机紊乱。升发不足,气机郁
结:胸肋、两乳、少腹肿痛不适。升发太过,气机下降不
及: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气机上逆:卒燃昏倒,
昏不知道人。血随气逆:吐血,咯血。⑵血、津运行障
碍。气滞血瘀:胸肋疼痛或肿块。气逆血溢:各种出现,
如吐血、咯血、月经过多、崩漏等。气机不畅,木液输布
排泄障碍:痰饮、水肿。{3}消化吸收障碍。肝胃不和:
月完肋胀痛,纳呆,呃逆,暧气,泛酸。肝脾不调:胸肋胀
痛,腹胀腹泻,水谷不化。肝胆不调:肋胀痛,口苦,纳
差,黄疸。{4}情志失调。疏泄不及,肝气郁结:性格孤
僻,抑郁不乐,多疑善虑,喜太息。疏泄太过,肝气亢奋:
急躁易怒,头痛失眠。女子月经不调,男子精液排泄不畅
或妄泻。
(2)、藏血失职。{1}肝不藏血:月经量多,崩漏及
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2}肝血不足:头晕
目眩,肢体麻木或筋脉拘紧,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3、外在联系。
(1)、在体合筋。筋与肢体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肝
血对筋有滋养作用。{1}肝血充足,筋脉得养:关节运动
灵活有力,爪甲坚韧,红润光泽。{2}肝血不足,筋爪失
养: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2)、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连目系,目的视力有赖
肝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之精,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要内在关系。
(3)、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爪甲的营养来源于
肝血。⑴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2}肝血
不足: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4)、在志为怒。怒可以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泻,大
怒势必会造成肝阳升发太过,故“怒伤肝”。
(5)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泪有濡养眼
睛,保护眼睛的作用,{"肝阴不足:两目干涩。{2}肝经
风热:目物增多,迎风流泪。
(6)、与春季相应。肝应春气,春季万物复苏,欣欣
向荣,有利于肝气升发、条畅。肝的病变,在春季,得自
然界少阳之气滋助,可逐渐好转。
(五)肾
北方产生寒气,寒气生水,水生咸味,咸味滋养肾精,肾精
生养骨髓,肾水生肝木,肾开窍于耳,肾与天空寒气相应,在地
属水,在五体为骨,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
声音为呻吟,在病变为战栗,在孔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五志
为恐,过恐伤肾,思能胜过恐,过寒伤血脉,燥能胜过寒,味过
咸伤血脉,甜味能胜咸。
1、生理功能。
(1)、肾藏精。⑴主生长发育:精气充盛则生长发育正常,
精气盛衰随年龄变化,表现为生、长、壮、老、己的生命过程。
⑵主生殖。肾经产生月经而主生殖,肾中精气充足,则生殖正
常。⑶主生髓、充脑、化血:精生髓而化血,精足血亦足,肾
精充足,脑髓充满,则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耳聪目明。⑷濡
养温煦各脏腑:肾阴滋养各脏腑之阴,肾阳温煦各脏腑之阳,肾
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调节全身阴阳平衡。
(2)、主水。{1}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分清泌浊生成尿液,
清者上升固摄于体内,浊者下行膀胱,司开合,排出尿液。⑵
促进各脏腑完成木液的输布和排泄,保持木液代谢平衡。脾、肺
之气的化和输布,胃、大小肠吸收本液。肾主持和调节全身小
液代谢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肾阳、肾气对木液的气化作用来完成。
(3)、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气而协助呼吸的作用
肾气充足,纳气正常,则能助肺吸气,则呼吸均匀和调。是肾的
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2、病理变化。
(1)藏精失职。⑴肾中精气不足: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或
迟缓,成人早衰。⑵肾精亏虚: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机能减
退,男性不育,女性不孕。⑶肾精亏损,脑髓空虚,血虚不足:
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头晕耳鸣。
(2)肾阴、肾阳不足。⑴肾阳不足:产生阳虚内寒的病变,
如可见肾阳虚或脏腑阳虚诸症。⑵肾阴不足:产生阴虚内热的
病变,如可见肾阴虚或脏腑阴虚诸症。
(3)、肾的阳气虚弱,气化失司,开合失常,出现木液代
谢障碍。{1}气虚不固,开多合少:尿多,尿频,遗尿,或尿失
禁。⑵气化不利:合多开少:尿少,水肿。⑶肾气虚弱,摄纳
无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辄气喘(肾不纳气)。
3、外在联系
(1)在体合骨。骨骼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均有赖于
肾中精气的充养,肾精可以化生骨髓,骨髓滋养骨骼,使骨骼强
劲而坚固,故“肾主骨”。{1}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养:
小儿卤门迟闭,骨软无力,易于骨折。{2}齿为耳之余:牙齿也
需要肾气的滋养。肾精亏虚,可见牙齿松动,甚至早脱。
(2)、开窍于耳及二阴。⑴耳。耳主听觉,肾精充足,髓
海得养,听觉灵敏。肾精衰减,髓海失养,则听力减退,或耳鸣、
耳聋等。⑵肾开窍于二阴:前阴包括尿道和外生殖器,后阴指
肛门。肾于前阴的关系已在肾主水、主生殖的功能中讲述。⑶
肾于后阴的关系。生理:肾阴濡润肠腑,肾阳温煦脾阳。病理:
肾阴或肾阳不足,影响排便。肾阴亏虚,肠液枯涸,而致便秘。
肾阳虚弱,脾阳不足,而致腹泻。
(3)、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根于肾,肾藏精,肾精可化生
血液,精血旺盛,则头发浓密而润泽。精血不足,头发失养,头
发花白,稀疏,枯黄,并容易脱落。
(4)、在志为恐。恐为肾志,恐惧太过,则伤肾,导致肾气
不固,气泻于下的病变。
(5)、在液为唾。唾为口腔内分泌的唾液中的稠厚者,肾的
经脉上行于舌根,唾为肾精所化。多唾或久唾,易耗肾中精气,
若肾气亏虚,固摄无权,可见唾液增多。
(6)、与冬季相应。肾应冬气,冬季易感寒邪,损伤肾阳,
冬季宜补肾阳,祛寒邪。
肾阴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根本,所以肾的阴阳失调时,会导致
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如肝失去肾的滋养,即称为“水不涵木”,
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去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
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去肾阴的滋养,可出现口燥咽干,
干咳潮热等肺肾阴虚症,脾失去肾阳的温煦,可出现五更泄泻,
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之症,心失去肾阳的温煦,可出现心悸、脉
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症,反之,其他各脏阴阳失
调,即“久病及肾”。
六腑
(一)胆
又属于奇恒之府,又称为“孤府”,与肝相连,且与肝之间
有经脉相互络属,故肝、胆互为表里。
(1)、生理功能。
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源于肝而储于胆,胆气疏泄,注入
肠中,以助消化。
(2)、病理变化。
胆失疏泄,影响脾胃建化:肋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
胀,便澹等。
胆汁上逆或外溢:口苦,呕吐黄绿苦水,或见黄疸。
胆亦主决断,胆气充实,则行事果断,脏腑气血功能发挥
正常,而胆气虚怯,则易出现易惊,多疑恐惧,遇事不决,失
眠多梦等异常表现。
(二)胃
又称胃月完,分为上月完、中月完和下月完,胃与脾通过经脉相互
属络。故脾、胃互为表里。
(1)、生理功能。
受纳和腐熟水谷:接受容纳饮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
胃主通降: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状态,以利于受纳和腐
熟水谷。
(2)、病理变化。
胃不受纳:食欲不振或厌食,月完胀。
腐熟障碍:胃脱疼痛,暧腐食臭。
食滞胃月完:胃脱胀痛。
胃气上逆:呃逆,暧气,恶心,呕吐。
肠腑传导失常:便秘。
中医临床上诊治疾病,十分重视“胃气”,常把保护胃气
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俗语说法有“治病不治胃,到死都白费”
之说。
(三)小肠
(1)、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小肠对初步
消化的饮食进一步消化并化为精微。
泌别清浊:将经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精微有残渣两个
部分,将精微吸收,把残渣下传大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
时,也吸收大量的小液(小肠主液)。
(2)、病理变化
消化吸收不良:腹胀,腹痛,肠鸣,便澹,腹泻。
小肠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脾胃升清降浊的具体表现,因此
小肠功能失调,既可引起浊气在上的腹胀,腹痛,呕吐,便秘
等症,又可引起清气在下的便澹,泄泻等症,此外,小肠的生
理功能还与尿量有关,生理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反之,则大
便稀薄,小便短少。小肠内木液与尿量有关,所以临床有“利
小便实大便”的治疗方法。
(四)、大肠
亦居腹中,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下端紧接肛门。与肺
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1)、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在传导变化过程中,吸收多余本液,将食物残
渣变化粪便,排出体外(大肠主津)。
(2)、病理变化
传导变化失常:腹痛,腹胀,便秘,泄泻。
大肠的传导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同时亦于肺的肃
降有关。此外,大肠的传导作用与肾的气化功能相关,故有“肾
主二便”之说。
(五)、膀胱
位于小腹中央,为储尿的器官,和肾直接相通,二者又有
经脉相互属络,互为表里。
(1)、生理功能
储尿排尿:肾与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则储尿排尿功能正常。
(2)、病理变化
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利或瘙闭。
膀胱气虚失去约束(气化失约):尿频,尿急,遗尿,尿
失禁。
尿液为津液所化生,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输于
膀胱。尿液在膀胱储存至一定程度时,即可自行排出。膀胱的
储、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的气化实际上是
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功能。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上焦:膈
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
部,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下焦:脐以下的下腹部,包
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脏腑。
(1)、生理功能
通行诸气: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
身。
运行水谷和小液:三焦是水谷和木液运行的通道。
(2)、生理特点
上焦如雾:上焦心肺宣发、输布气血津液,以温煦、营养
全身。
中焦如返:中焦脾胃腐熟、^化水谷,以消化水谷精微,
生化气血。
下焦如渎:下焦诸脏腑灌渗木液、泌别清浊,以排泻二便。
(3)、病理变化
三焦气化不利:全身气的运行障碍,或水谷和木液运行障
碍。
奇恒之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KTV装修施工及音响灯光设备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盾构施工劳务分包与地质勘察合同2篇
- 2024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浙教新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平均数》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居间合同争议起诉状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土方运输与环境保护责任合同3篇
-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竞聘医院内科医生岗位演讲稿模版(3篇)
- 虚拟货币地址分析技术的研究-洞察分析
- 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内容
- 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电力智慧检修安全运行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下载
-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
- 附件: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3.0版)
- 电商公司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 火灾应急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